景泰藍特種郵票相關知識_第1頁
景泰藍特種郵票相關知識_第2頁
景泰藍特種郵票相關知識_第3頁
景泰藍特種郵票相關知識_第4頁
景泰藍特種郵票相關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月21日特種郵票發行《景泰藍》梅州市集郵公司()《景泰藍》工藝知識郵票展品詳情介紹《景泰藍》發行公告陶瓷題材郵票行情中國郵政定于2013年4月21日發行《景泰藍》特種郵票,1套6枚,小版張1枚。《景泰藍》發行公告《景泰藍》特種郵票《景泰藍》特種郵票小版圖稿《景泰藍》發行公告志號:2013-9圖序圖名面值

(6-1)T元·纏枝蓮紋鼎式爐80分

(6-2)T明·出戟花卉紋花觚1.20元

(6-3)T清·天雞尊

1.20元

(6-4)T清·纏枝蓮紋多穆壺1.20元

(6-5)T清·獸面紋提梁卣1.20元

(6-6)T明·纏枝蓮紋直頸瓶3元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16枚、版式二12枚(2套)

整張規格:版式一150×200毫米、版式二184×150毫米

版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

熒光噴碼

設計者:夏競秋《景泰藍》工藝知識景泰藍,亦稱“銅胎掐絲琺瑯”,是中國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它的釉料色彩艷麗,銅絲映出金屬光澤,具有渾厚凝重、富麗典雅的藝術效果。“景泰藍”的制作工藝發源于北京,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景泰藍”作品出現在元代,因明朝景泰年間最為興盛,而當時使用的釉色又多是寶石一樣的藍色,所以被稱為“景泰藍”。景泰藍與雕漆、牙雕、玉雕并稱為北京傳統工藝的四大名旦。——概況《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Concept燒藍磨光鍍金制胎掐絲點藍《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一、制胎:藝師把銅,青銅等金屬做成制成品的形狀,用鐵錘敲打成各式各樣的銅胎。制胎常用的材料是銅。(易于鍛造,伸展性好)良好的造型《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二、掐絲:用鑷子將壓扁了的細紫銅絲掐、掰成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銅胎上,然后篩上銀焊藥粉,經900度的高溫焙燒,將銅絲花紋牢牢地焊接在銅胎上。

優美的裝飾紋樣《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三、點藍:點藍是藝師把事先備好的琺瑯釉料,依照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銅絲錘制成的小鏟形工具(俗稱“藍槍”),一鏟鏟地將琺瑯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華麗的色彩《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四、燒藍: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后,拿到爐溫大約800℃的高爐中用一些礦物石頭粉作燃料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后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色釉,此時色釉低于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燒結,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五、磨光:用粗砂石、黃石、木炭分三次將凹凸不平的藍釉磨平,凡不平之處都需經補釉燒熔后反復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將沒有藍釉的銅線、底線、口線刮平磨亮。《景泰藍》工藝知識——制作流程六、鍍金:將磨平、磨亮的景泰藍經酸洗、去污、沙亮后,所有銅的部分和細絲采用傳統的鎏金工藝鍍金。《景泰藍》6枚郵票展現了元、明、清各朝代的景泰藍頂級珍品,原件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包括元·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鼎式爐、明·出戟花卉紋花觚、清·天雞尊、清·纏枝蓮紋多穆壺、清·獸面紋提梁卣、明·纏枝蓮紋直頸瓶,郵票印制采用調頻超高網線多色印刷方式,將金屬油墨置于下,色彩位于上,金屬的光澤透過彩色若隱若現,很好地表現了景泰藍器物的豐富色彩與質感,精致逼真。《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器型規格通高:28.4cm,

口徑:17.1cm。爐為圓形,雙沖耳,鼓腹,三圓柱

形足,造型似青銅鼎,樸實莊重,爐內置銅鍍金膽。

爐腹上部以一道鍍金弦紋線將爐體圖案界為兩部分,

線上部以綠色琺瑯為地,飾白色菊花紋12朵;線下

部以藍色琺瑯為地,飾纏枝蓮花紋6朵。三足均以藍色

琺瑯為地,飾彩色菊花紋。元代掐絲琺瑯器的圖案裝飾多以盛開的纏枝蓮為主題紋飾,其特點是纏枝蓮花朵舒展飽滿,枝葉肥厚,并襯以小花苞。圖案布局疏朗,掐絲線條奔放有力。琺瑯質地細膩潔凈,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綠、絳黃等幾種顏色更為耀眼奪目,似用進口琺瑯釉料燒造。此爐是元代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元·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鼎式爐花觚分三段,撇口,腹部出戟,圈足外撇。胎體做工精良細致,材質均勻,器型優雅,外壁通施掐絲琺瑯裝飾,顏色鮮艷奪目,身填天藍色底釉,上繪五彩纏枝蓮紋,中托蓮花,其顏色對比強烈。《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明·出戟花卉紋花觚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乾隆,器型規格通高18.9cm,身長13.4cm,口徑4.5cm。天雞作立身翹首

狀,背負螭耳尊,雙翅揚起貼于尊身,足登鏤空雙輪,

長尾下垂內卷,尾羽內側立一銅鍍金小天雞。螭耳尊

橢圓體,撇口,螭耳鍍金。天雞胸前貼飾片狀彩云,

中間嵌長方形銅鍍金片,其上陰刻“乾隆年制”單行

楷書款。整器以紅銅作胎體,掐絲花紋內填入琺瑯彩釉,露銅處鍍金。天雞身上隨形作出羽毛狀飾紋,尊表面飾纏枝蓮紋。天雞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鳥由來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體形象的塑造則在清代乾隆朝才開始成熟。乾隆時期造辦處曾以不同的工藝制造天雞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掐絲琺瑯天雞尊器形優美,形象生動,色彩富麗,鍍金輝煌,透露著一種神異之感,體現了乾隆時期琺瑯制作工藝的精湛水平。《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清·天雞尊清乾隆,器型規格通高53.4cm,口徑10.4cm,底

徑14cm。壺圓筒形狀,僧帽口,龍柄,龍流,蓋頂嵌

珊瑚珠為紐。在鏨刻鍍金的口沿、橫箍和底座上嵌有

多色寶石,整體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壺通體飾纏枝

花卉紋,花朵大小有別,排列有序。足上嵌長方形銅

鍍金片,上陰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多穆壺是

蒙、藏少數民族盛裝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風情。清代滿族亦以此盛裝奶茶,乾隆年間曾以多種工藝進行仿制,有瓷、銀、漆器等質地,但在裝飾上又融進了漢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清·纏枝蓮紋多穆壺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器

型規格通高26.5cm,口徑10.2-13.2cm。清乾隆造辦

處琺瑯作造。卣扁圓腹,器身上斂下闊,有蓋,方提

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飾一條銅鍍金回紋帶,界出

頸、腹兩部分圖案。頸部正、背面中心飾獸面,兩旁

配飛鳳;腹部飾雙鳳相向飛舞。蓋面飾4條螭紋。足內

光素鍍金,中心鏨陽文楷書“乾隆年制”四字雙行款。卣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銅器,制作精美,工藝細致,無論掐絲、釉色還是磨工、鍍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絲琺瑯工藝水平之精湛。《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清·獸面紋提梁卣明代宣德,清宮舊藏,現藏臺北故宮博

物院,器型規格高:22cm,口徑:2.9cm,足徑:9cm。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

通體以淺藍色琺瑯為地,飾掐絲填紅、寶石

藍、黃、白(硨磲白)等色琺瑯釉的纏枝蓮

花紋。足內鐫刻楷書“宣德年制”四字款。此直頸瓶造型莊重,所施琺瑯釉質地細膩,色彩純正。《景泰藍》特種郵票展品介紹明·纏枝蓮紋直頸瓶陶瓷題材郵票行情志號名稱發行年份面值(元)市場價(元)漲幅T62中國瓷器——磁州窯系19810.98808063%T88兵馬俑19830.96505108%T101保險(青花瓷)19830.0822400%T166景德鎮瓷器19913.3682%T149彩陶19901.085363%1994-5宜興紫砂陶199427250%1995-16西藏文物199527250%1998-22中國陶瓷——龍泉窯19983433%1999-3中國陶瓷——鈞窯瓷器1999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