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五中學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4月(二診)調研測試卷(康德版)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北京第五中學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4月(二診)調研測試卷(康德版)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北京第五中學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4月(二診)調研測試卷(康德版)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北京第五中學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4月(二診)調研測試卷(康德版)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北京第五中學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4月(二診)調研測試卷(康德版)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第五中學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4月(二診)調研測試卷(康德版)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1、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梁衡1983年8月,《光明日報》在香山臥佛寺安排了一次記者會。臥佛寺外不遠有梁啟超的墓。一天晚飯后散步,一位老同志同我談起梁啟超來,說他的文章實在美,并隨口背了幾句:“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我心里一怔,這的確是好文章。是議論卻在借用生動的形象,正是韓愈文論中所說的“奇”。后來我查見原文,這一段關于老年人和少年人的分析,連用了八對比喻,十六個形象,令人叫絕。那位老同志還談到梁啟超這個老報人主辦《時務報》等報刊,反封建頑固,介紹西方文化,犀利生動的文字著實厲害。他的文章為什么能打動人、說服人呢?就是因為他不只就事論事。他講一個老年和少年的問題,卻從八個方面來比,叫你聽得服服帖帖,把你的疑慮打消得干干凈凈。他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左右逢源,用之不竭。記者工作不外乎“采”“寫”兩個方面。這兩方面都離不開知識。先說“采訪”。這首先是一種與人的交往,而且還不純是一種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問人家要東西,要人家給你談,這首先要建立信任。采訪一開始,對方也在研究你,看值得不值得對你談,這是一次有趣的交談呢?還是一次受審似的問答?如果你知識貧瘠,像一灘淺水,人家說出話來一石見底,對方便覺得對牛彈琴,索然無味。如果你學博如海,自然有吸引對方的魅力,他也愿將真話說給你聽,就能談得長,談得深。還說梁啟超,他很年輕時由老師康有為推薦去拜謁湖廣總督張之洞。張當時住在長江邊的江夏(武昌),一見這個文弱書生,便先小看他三分,出了一個上聯請他來對:“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江、河、淮、漢四水,長江第一;春夏秋冬,夏第二;張之洞朝廷大臣,居江夏。此聯極巧,也極難對。但自古有儒、佛、道三教,天、地、人三才。不想梁啟超這個小書生立即對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后!”張之洞大吃一驚。他從心里佩服這個年輕人。剛見面時那種上下懸殊的地位很快變成相互平等的身份,開始了友好的談話。記者出門不會有什么專門介紹信來寫明你的等級身份的。你的學識、談吐就是你隨身的介紹信。坐下來開口三分鐘,你的身份自明,采訪能否成功也已見一半。還說前面提到的白冰,他在采訪美學老人朱光潛時,朱老談到他讀了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大受感動。白冰就接著問:“你讀過桐城派的文章吧?”這樣,在采訪中就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探討。而記者在探討中再來發現和研究被采訪者的思想。但是如果記者自己沒有讀過桐城派的文章,他決不敢提這個問題,他的采訪本上將會記不到這方面的東西,被采訪者因此將再無興趣談與之有關的東西,將造成更大的然而是無形的損失。再說寫。記者看到的、采訪到的是現實的東西,但要寫成文章,只靠這一點是不夠的。讀者還想了解這事、這人的背景、歷史,及與之有關的其他東西。而這些在采訪現場常常沒有,要靠書,要讀大量的書。采訪只能給你直接的、現實的素材,書本能補充間接的、歷史的素材。只有這兩者的結合,才能成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范長江的成名之作《中國的西北角》,里面記了許多他看到的、聽到的材料,但同時也引了許多歷史典籍、古詩詞。他在寫嘉峪關時就引了林則徐當年被發配西北時寫的詩:“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這西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就不只是風光,還有歷史、有情、有神了。這就要知識,要深厚的知識。我1983年秋也曾到西北采訪過一次,一到蘭州便開始買書,參觀博物館,搜集有關麥積山、敦煌、吐魯番等地方和左宗棠、林則徐、斯坦因、斯文赫丁等中外歷史人物的資料。后來在寫消息、通訊和創作散文時,這些都用上了。文學創作中是很講究用典的,新聞也是一樣。對歷史材料的引用與研究是新聞寫作中絕不可少的。新聞是將來的歷史,那么我們現在寫作時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過去的歷史。這樣,從縱的來說,才能使你的作品有歷史的厚度,才不至于游離于歷史之外。就是說它將不太“易碎”,而有一點歷史價值。從橫的來說,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外圍知識將使文章本身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更讓人愛讀。就寫作技巧來說,那些歷史資料和有關知識,將是你的消息、通訊里的預制件和集成電路板,不需要占多少文字便可使讀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當你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后再來寫一篇千字消息或通訊時,便如用勺子在海里舀水一樣輕松自如了。所以無論是從采訪還是寫作的角度,你只要想當一名記者便首先應打好知識的基礎,并且時時要不斷地去加固這個基礎。要永遠保持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啟超主辦《時務報》等報刊,文字犀利。他的文章能說服人的原因是他不僅就事論事,還從多個方面來分析,讓人信服,這也從正面論證了新聞工作者需要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的道理。B.文章中張之洞的上聯,除了用字巧妙外,還給梁啟超出了個“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的難題,而梁啟超的下聯除音韻對仗外,用“豈敢在前,豈敢在后!”巧妙回應,不卑不亢,難題迎刃而解。C.采訪首先是一種人與人平等的交往過程,只要你學博如海,有吸引對方的魅力,對方也會將真話說給你聽,交談就能深入。D.范長江的成名之作《中國的西北角》,除了記載他看到、聽到的材料,也引了許多歷史典籍、古詩詞,既有直接的素材,又有間接的素材,是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老記者白冰在采訪梁啟超時,通過對“桐城派”的討論,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探討。而記者可以在探討中發現和研究被采訪者的思想。B.1983年,因為我一到蘭州便開始買書,參觀博物館,搜集有關地方和中外歷史人物的資料,所以后來成功地完成了有關西北的消息和通訊。C.歷史資料和有關知識只有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才能轉化為消息、通訊里的預制件和集成電路板,不需要占多少文字便可使讀者得到更多的信息。D.新聞的創作需要縱橫交錯,縱是指有歷史的厚度,橫是指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外圍知識,這樣就可以使文章堅實,更具有可讀性。3.為什么作者認為做好記者工作,不管是“采”還是“寫”都離不開知識?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我國文學創作集中于對“革命歷史”和“現實生活”的反映,出現了《保衛延安》《紅旗譜》等經典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除了這類結構宏大的“史詩性”小說,還有一部分借鑒民間文化資源、富于傳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說,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鋼》《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革命英雄傳奇小說也深受讀者歡迎。革命英雄傳奇小說直接來源于現實的革命斗爭,但作品中展現的英雄主義情結卻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英雄傳奇一脈相承。英雄傳奇以通俗化敘事為主要特征,一些當代作家長期受傳統文化熏陶,自覺借鑒并參照這些文學、文化資源進行創作。《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曾表示,雖然國外文學名著能使自己陶醉并受到教育,但“只能意會”,無法言傳;而對于傳統章回小說的一些情節故事,他就可以講評背誦,并在自己的創作中進行吸收和借鑒。《林海雪原》以小分隊剿匪為線索,串聯著幾個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如“楊子榮舌戰小爐匠”“劉勛蒼猛擒刁占一”等。這幾個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與全書緊密相聯。這種寫法與傳統章回小說極為相似。除借鑒敘事模式外,革命英雄傳奇小說還吸收了古代英雄敘事的傳奇特征,故事情節圍繞英雄展開,凸顯英雄的傳奇性。《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楊曉冬受命打入敵占區,單槍匹馬對偽軍進行瓦解和策反。《烈火金鋼》中負傷的史更新勇斗敵人,“白手奪槍”,使敵人以為橋頭鎮隱蔽著八路軍大隊人馬,于是派重兵“鐵壁合圍”,但史更新單槍獨身沖出重圍。這些情節雖有夸張成分,但也揭示出人民戰士的智勇,既傳奇又不失其真。此外,革命英雄傳奇小說還繼承了中國傳統英雄傳奇的“俠義”精神。如《林海雪原》一開場就寫到少劍波的姐姐被土匪殺害,從而使少劍波的“剿匪”與“復仇”結合在一起;楊子榮也是抱著復仇的想法參加革命,可是后來,楊子榮腦中的仇人概念“已經不是一個楊大頭,而是所有壓迫、剝削窮苦人的人”。但這些英雄人物的“俠義”精神與古典小說中江湖豪士的行俠仗義存在根本不同,在滿足大眾欣賞趣味的同時,富有教育意義,集中體現了作者和革命者的理想與愿望。《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從小受苦,父親被惡霸折磨而死,母親積怨成疾,撒手人寰,妹妹被捉去當丫頭賣掉;為躲避殘害,楊子榮在外漂流7年后加入八路軍。《烈火金鋼》中的史更新出身社會底層,既是磨工也是礦工,還是碼頭工人;丁尚武家境貧苦,雙親被地主剝削致死。這些小說對英雄出身的強調,主要目的是“為動員大眾提供了一種更為強大的召喚作用……使每一個‘平凡的兒女’都看到了自己成為‘英雄’的可能性”。革命英雄傳奇小說創造性地借鑒中國傳統敘事手法,語言通俗易懂,極富大眾性,受到影視、評書、戲曲等各類藝術形式青睞。但是,在當代文學史中,這類作品卻較少被提及,“民族性”“通俗性”等特點更是常被忽略。因此,對以《林海雪原》《烈火金鋼》為代表的革命英雄傳奇小說進行考察,探析其“通俗性”“傳奇性”等藝術特點,重溫那些智勇雙全的傳奇英雄形象,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摘編自王謙《革命英雄傳奇小說的藝術價值》)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革命英雄傳奇小說比經典革命歷史小說更具傳奇性和故事性,因此深受讀者歡迎。B.雖然中國當代作家也能從外國文學中汲取養分,但傳統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更直接。C.革命英雄傳奇故事富有教育意義,集中體現在鼓勵每一個平凡人都可能成為英雄。D.革命英雄傳奇小說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但在當代文學史中還未獲得應有的地位。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針對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展開論述,具有學術價值。B.文章遵循提出觀點、闡述理由、得出結論的方式展開論證,行文邏輯嚴密。C.文章從敘事模式、情節內容、俠義精神等角度揭示古今文學間的傳承關系。D.文章引用了多個例子,充分論證了革命英雄傳奇小說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3.根據原文內容,不正確的一項是A.“串聯幾個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是傳統小說的敘事技法,使得故事情節通俗易懂,便于流傳。B.革命英雄傳奇小說以真實革命斗爭為敘述背景,但在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上保留了藝術虛構空間。C.當代作家對“俠義”精神的繼承并非全盤接收,彌補了江湖豪士的行俠仗義缺乏教育意義的缺點。D.當代文學研究應當從傳承中國民間文學和文化資源的角度,更多地考察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科學與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種有效方式,它們各具特點,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和基石。科學思維善于把復雜的世界概念化、明確化、單純化。科學家能夠從紛繁多變的客觀現象中去尋找規律,發現本質,歸納概念,變混沌為清晰,變偶然為必然。藝術思維則善于把現實世界形象化、模糊化、豐富化,藝術家喜歡用感性的方式捕捉現實的生動瞬間和個性差異,描繪生活的點點滴滴、精彩多樣,追求個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感受,變點滴為大海,變平淡為神奇。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認識世界的關系就好比數碼相機成像過程,科學思維猶如把豐富多彩的景色編碼成簡單的數字符號,記錄在相機儲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簡單枯燥,但它記載著紛繁生動的客觀對象;而藝術思維猶如把內存卡里的數碼符號轉化為圖片的形象化過程,它會讓無生命的數字轉化成有生命活力的充滿美感的圖像。在當今的藝術創作中,科學元素如影隨形。一是科學領域的很多研究方向,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題。在科技時代,當代藝術家的視野有了很大的拓展,不論是航空航天、宇宙奧秘,還是基因細胞、微觀世界;無論是機械動能,還是光學電子,這些都成了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和主題。二是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已成為當今藝術關注的焦點。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很多科技的發明和研究成果,時時都會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無論是飛機、汽車還是家用電器,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人工智能,都成為藝術家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成為他們藝術構思、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三是科研領域的創新突破,成為藝術實驗探索的動因和引領。藝術像科學一樣需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當代的影像、裝置、觀念等多種藝術的實驗與探索,無不是基于當代科技的革命,如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創新與突破。由此可見,科學主題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方面。科技時代的藝術在表現方式與方法上有三大特征。一是將科技成果和最新技術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和載體,以全新的表現形式和作品形態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當今的藝術早已不僅僅承載于紙上、布上或墻上,它還存在于屏幕之中、光電之中、虛擬現實之中,高科技的手段已成為藝術家語言表現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二是當代藝術創作有很多正在借鑒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和科學實驗的路徑,來作為藝術創作和探索的方式。他們也像科學家一樣,做田野調查、資料分析、材料實驗、結構設計,像科學家一樣嘗試藝術表現的各種可能性,探索多種未知的領域。三是當代藝術的疆域正借助于科技進步不斷擴大,形式更加多樣,內涵更為豐富,藝術邊界的拓展與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摘編自張杰《科技時代的藝術與教育》2019年4月15日)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科學與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兩種有效方式,它們各具特點,相互補充,相輔相相成,缺一不可。B.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不同,它往往把現實生活中的豐富多彩、紛繁多變的客觀現象加以概括和歸納。C.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的視野,豐富了藝術創作的主題,科學主題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主流。D.當代藝術家將借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實驗的路徑,進行藝術創作和探索,嘗試藝術表現的各種可能性。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分析了科學與藝術在科技時代的關系,側重分析了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分析透徹,說理深刻。B.文章采取了總分結構,依次從思維層面、藝術創作層面、藝術表現層面分析,抽絲剝繭,逐層展開。C.文章第二段,采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分析了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的不同特征,形象生動。D.文章在分析科學對藝術創作主題的影響時,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并舉出科技發展前沿的應用實例加以印證。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科學家往往運用抽象思維思考問題,善于把復雜的世界概念化、明確化、單純化,從中尋找規律,發現本質。B.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將越來越豐富,表現手段將越來越多樣化,藝術作品的親歷感會更強。C.由于科技與藝術的聯系密切,科技時代的藝術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形式更加多樣,內涵更為豐富,給人以全新的感受。D.以后的藝術家不僅要熟悉生活,還要了解科技,隨著科技發展,藝術家獨有的藝術思維的特征將逐漸被弱化。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孔范字法言,會稽山陰人也。父岱,歷職清顯。范少好學,博涉書史。陳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長史。后主即位,為都官尚書,與江總等,并為狎客。范容止都雅,文章贍麗,又善五言詩,尤見親愛。后主性愚狠,惡聞過失,每有惡事,范必曲為文飾,稱揚贊美。時孔貴人絕愛幸,范與孔氏結為兄妹,寵遇優渥,言聽計從。朝廷公卿咸畏范,范因驕矜,以爲文武才能舉朝莫及。從容白后主曰:“外間諸將,起自行伍,匹夫敵耳。深見遠慮,豈其所知。”后主以問施文慶,文慶畏范,益以為然。自是將帥微有過失,即奪其兵,分配文吏。隋師將濟江,群官請為備防,文慶沮壞之,后主未決。范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度?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虜若能來,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軍馬死,范曰:“此是我馬,何因死去。”后主笑以為然,故不深備。尋而隋將賀若弼陷南徐州,執城主莊元始,韓擒虎陷南豫州,敗水軍都督高文泰。范與中領軍魯廣達頓于白塔寺。后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負販輕薄多從之,高麗、百濟、昆侖諸夷并受督。時任蠻奴請不戰,而己度江攻其大軍。又司馬消難言于后主曰:“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虎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陛下以精兵萬人,守城莫出。不過十日,食盡,二將之頭可致闕下。”范冀欲立功,志在于戰,乃曰:“司馬消難狼子野心,任蠻奴淮南傖士,語并不可信。”事遂不行。隋軍既逼,蠻奴又欲為持久計,范又奏:“請作一決,當為官勒石燕然。”后主從之。明日,范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師,未陣而北,范脫身遁免。尋與后主俱入長安。初,晉王廣所戮陳五佞人,范與散騎常侍王瑳、王儀、御史中丞沈瓘,過惡未彰,故免。及至長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奸佞諂惑,并暴其過惡,名為四罪人,流之遠裔,以謝吳、越之人。(節選自《南史·孔范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虎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B.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虎/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C.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虎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D.弼若登高舉烽與韓擒虎/相應鼓聲交震/人情必離/請急遣兵/北據蔣山/南斷淮水/質其妻子/重其賞賜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陰,會稽郡二十六縣之一。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和《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中“山東”都指崤山以東。B.尚書,戰國始置,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仆射為正副長官。C.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漢書》。東漢將軍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后人用此詞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勛。D.文帝,謚號,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給予一種稱號以寓褒貶善惡。古代學者、士大夫死后由親友或門生給予的謚號稱為“私謚”。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范儀表出眾,舉止高雅,他寫的文章豐沛華麗,又善作五言詩。南陳后主每做什么壞事,孔范必定為他曲意文飾,稱揚贊美。B.孔范結交權貴,寵遇優渥,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驕矜自大,認為整個朝廷的文臣武將無人能比得上自己。C.孔范讒言惑主,自以為是。他慫恿后主,諸將領稍有過失,就奪取其兵權;敵人來襲,他妄言守邊將領謊報軍情。后主都聽從了他的意見。D.孔范惡有惡報,罪有應得。隋軍逼近,他罔顧諸將的建議,決意出戰,結果大敗;陳國滅亡,他被俘至長安,壞事敗露,被流放到邊遠地區。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隋師將濟江,群官請為備防,文慶沮壞之,后主未決。(2)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負販輕薄多從之,高麗、百濟、昆侖諸夷并受督。5、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初歸石湖[南宋]范成大曉霧朝暾紺碧烘①,橫塘②西岸越城東。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注)①朝暾(zhāotūn):初升的太陽。紺(gàn):稍微帶紅的黑色。②橫塘:湖名,在蘇州市西南。越城:古代越國的城池。1.請賞析本詩前兩聯的渲染烘托手法。2.本詩頸聯中的“自能”和“時復”是否矛盾?請談談你的看法。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1)吾聞之,_____,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楚辭·漁父》)(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3)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4)滄海月明珠有淚,_____。此情可待成追憶?_____。(李商隱《錦瑟》)(5)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7、微寫作。下面是主席講話中用的典故,請你從這句話中提煉一個觀點,寫一段議論性文字。(不超過100字)“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出自《尚書》8、當學習《祝福》中有關魯鎮人對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態度的內容時,老師講了一則寓言故事,請你讀了這則故事后,寫出老師通過這則故事所闡明的觀點。(不超過50字)一頭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豬的嚎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9、閱讀下面的小詩,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作者:亞歷山大?蒲柏整個自然都是藝術,不過你不領悟;一切偶然都是規定,只是你沒看清;一切不協,是你不理解的和諧;一切局部的禍,乃是全體的福;高傲可鄙,因為它不近情理。凡存在都合理,這就是清楚的道理。亞歷山大·蒲柏(1688~1744),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他的這首小詩是由一系列警句組成的。而這些警句是包含了一個大道理的。請細讀“一切不協,是你不理解的和諧;一切局部的禍,乃是全體的福”兩句,并談談這兩句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你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觀點,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參考答案1、1.C2.D3.在采訪方面:(1)豐富的知識能迅速建立起與被采訪者的信任,使采訪能夠深入。(2)豐富的知識培養記者的學識和談吐,體現記者的水平和身份,為采訪成功打基礎。在寫作方面:(1)豐富的歷史知識可以增加作品的歷史厚度,有一點歷史價值。(2)豐富的外圍知識可以使文章擁有堅實的基礎,更吸引讀者的興趣。【解析】1.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如本題“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而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C項,“采訪首先是一種人與人平等的交往過程”錯誤,采訪是一種與人的交往,而且還不純是一種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問人家要東西,要人家給你談。所以“平等”錯。故選C。2.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有內容的篩選概括,有文體特征的分析,有語句的理解。解答此題,首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然后分析選項,明確考查的方向,再與文本信息進行比對。A項,“老記者白冰在采訪梁啟超時”錯誤,從文中來看,老記者白冰采訪的是朱光潛先生;B項,“因為……所以”錯誤,選項強加因果,同時文章說“后來在寫消息、通訊和創作散文時,這些都用上了”,不僅僅是有關西北的消息。C項,“歷史資料和有關知識只有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才能轉化為消息、通訊里的預制件和集成電路板……”錯誤,原文說的是“就寫作技巧來說”,并不是需要用到寫作技巧,才能轉化。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根據題干確定篩選的要求,如本題“為什么作者認為做好記者工作,不管是‘采’還是‘寫’都離不開知識”,然后根據題干的要求找到設題的區域,圈出相關的信息,最后分點概括。就本題來看,題干中的信息出自第二段,這就意味著答案在下文,如第三段“先說‘采訪’。這首先是一種與人的交往,而且還不純是一種平等的交往。你是有求于人的,要問人家要東西,要人家給你談,這首先要建立信任。采訪一開始,對方也在研究你,看值得不值得對你談,這是一次有趣的交談呢?還是一次受審似的問答?如果你知識貧瘠,像一灘淺水,人家說出話來一石見底,對方便覺得對牛彈琴,索然無味。如果你學博如海,自然有吸引對方的魅力,他也愿將真話說給你聽,就能談得長,談得深”,由此可知,豐富的知識能迅速建立起與被采訪者的信任,使采訪能夠深入,第四段用梁啟超的事例作為佐證,第五段“記者出門不會有什么專門介紹信來寫明你的等級身份的。你的學識、談吐就是你隨身的介紹信。坐下來開口三分鐘,你的身份自明,采訪能否成功也已見一半。……”,這說明豐富的知識培養記者的學識和談吐,體現記者的水平和身份,為采訪成功打基礎。再看“寫”的方面,第六段說“再說寫”,“……讀者還想了解這事、這人的背景、歷史,及與之有關的其他東西。而這些在采訪現場常常沒有,要靠書,要讀大量的書。……這就要知識,要深厚的知識。……新聞是將來的歷史,那么我們現在寫作時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過去的歷史。這樣,從縱的來說,才能使你的作品有歷史的厚度,才不至于游離于歷史之外。就是說它將不太‘易碎’,而有一點歷史價值”,豐富的歷史知識可以增加作品的歷史厚度,有一點歷史價值;“從橫的來說,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外圍知識將使文章本身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更讓人愛讀”,豐富的外圍知識可以使文章擁有堅實的基礎,更吸引讀者的興趣。2、7.D8.B6.C【解析】

7.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到材料中圈出相關的內容,進行比對,做出判斷。A項,“革命英雄傳奇小說比經典革命歷史小說更具傳奇性和故事性,因此深受讀者歡迎”錯誤,無中生有和強加因果,原文“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我國文學創作集中于對‘革命歷史’和“現實生活”的反映,出現了《保衛延安》《紅旗譜》等經典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除了這類結構宏大的‘史詩性’小說,還有一部分借鑒民間文化資源、富于傳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說,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鋼》《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革命英雄傳奇小說也深受讀者歡迎”,可知只是說借鑒民間文化資源、富于傳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說深受讀者歡迎,并不是“革命英雄傳奇小說比經典革命歷史小說更具傳奇性和故事性”成為深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也沒有把兩者進行比較;B項,“但傳統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更直接”錯誤,原文“一些當代作家長期受傳統文化熏陶,自覺借鑒并參照這些文學、文化資源進行創作。《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曾表示,雖然國外文學名著能使自己陶醉并受到教育,但‘只能意會’,無法言傳;而對于傳統章回小說的一些情節故事,他就可以講評背誦,并在自己的創作中進行吸收和借鑒”,可知原文并沒有談論傳統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更直接的觀點,只是說一些當代作家長期受傳統文化熏陶,自覺借鑒并參照這些文學、文化資源進行創作;C項,“集中體現在鼓勵每一個平凡人都可能成為英雄”錯誤,原文“這些小說對英雄出身的強調,主要目的是為動員大眾提供了一種更為強大的召喚作用……使每一個‘平凡的兒女’都看到了自己成為‘英雄’的可能性”,可知主要目的不是鼓勵每一個平凡人都可能成為英雄。故選D。8.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B項,“闡述理由、得出結論的方式展開論證”錯誤,原文的結構是先提出觀點,接著是并列的三個分論點:“革命英雄傳奇小說直接來源于現實的革命斗爭,但作品中展現的英雄主義情結卻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英雄傳奇一脈相承”“除借鑒敘事模式外,革命英雄傳奇小說還吸收了古代英雄敘事的傳奇特征,故事情節圍繞英雄展開,凸顯英雄的傳奇性”“革命英雄傳奇小說還繼承了中國傳統英雄傳奇的‘俠義’精神”,即從敘事模式、情節內容、俠義精神等角度揭示古今文學間的傳承關系,最后點出結論“重溫那些智勇雙全的傳奇英雄形象,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故選B。6.本題考查的是對原文內容的歸納、篩選、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考生通讀所有材料,然后根據題目要求對材料進行篩選整合。C項,“彌補了江湖豪士的行俠仗義缺乏教育意義的缺點”錯誤,原文“但這些英雄人物的‘俠義’精神與古典小說中江湖豪士的行俠仗義存在根本不同,在滿足大眾欣賞趣味的同時,富有教育意義,集中體現了作者和革命者的理想與愿望”,可知本身是富有教育意義的。故選C。論述類文本解題技巧7.精讀。不是“精細”地讀,而是“精明”地讀。所謂“精明”地讀,就是該讀的讀,抓緊勿松,讀得精確;不該讀的不讀,置之不理,棄得堅決。應讀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確把握;不該讀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兩類信息,是解決所有閱讀題目的根本方法。8.審題。審題干時先要明確選“正確的一項”還是“不正確、錯誤的一項”,再比較選項和題干,看是否答非所問。有的選項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卻不是題干所問的問題。6.定位。依據選項的“關鍵詞”定位選項的對應句。在選項中擇定“定位”的關鍵詞語,在文中擇出與之“對應”的詞語,據此確定選項的對應句。7.對照。逐一對照選項和對應句,判定與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找到與二者有差異的表述并相互對照。8.選取。比較選項,選出正確的或錯誤的一項。其間需通過聯想、推斷,自覺調動知識和能力積累,快速而準確地判定選項正誤。在做該類文章閱讀題時,如果不僅讀懂了所給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題意圖,清楚題目所設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識破陷阱,輕而易舉地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3、1.B2.C3.D【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能快速找出題目各選項在文章中的對應句子并進行比對,得出正確結論。A項,“科學與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兩種有效方式”錯誤,曲解文意,“改造世界”“相輔相成”原文沒有體現。C項,“科學主題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主流”錯誤,原文是“科學主題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方面”,可知只是“重要方面”。D項,“當代藝術家將借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實驗的路徑,進行藝術創作和探索”錯誤,原文是“當代藝術創作有很多正在借鑒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和科學實驗的路徑……”,可知將已然說成未然。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證的分析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結構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C項,“文章第二段,采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錯誤,第二段沒有運用類比論證。故選C。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先要對作品有整體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作品內容,把握作者觀點。解答本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確定答案。D項,“藝術家獨有的藝術思維的特征將逐漸被弱化”錯誤,根據第三段“三是科研領域的創新突破,成為藝術實驗探索的動因和引領”,可知科技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增強藝術家的想象力,促進藝術的發展。故選D。論述類文本閱讀考核的重點基本是文中的重點概念、信息的篩選與整合、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題點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上;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的考核;論點、論據和論證重點在判斷論點,分析論點和論據的關系,辨析論證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結構思路;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基本的設錯類型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問、張冠李戴、論點論據不配、論證方法錯誤、結構分析錯誤等。4、1.A2.B3.C4.(1)隋軍將要渡江,群臣請后主設置防御,施文慶從中阻撓,后主因此遲疑未決。(2)孔范平時不與武人交往,所以沒有人肯來,只有不少商販和輕薄子弟來跟隨他,高麗、百濟、昆侖等外國軍隊受他指揮。【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要考生先通讀語段,把握大概內容,比較選項斷句異同處,再結合人名、地名、官職名以及動詞、虛詞、特殊句式和句間邏輯關系來斷句。賀若弼“登高舉烽”,是要“與韓擒虎相應”,故“與韓擒虎相應”獨立成句,故排除BD;“北據蔣山”和“南斷淮水”結構一致,構成并列關系,指“遣兵”部署的方式,故“北據蔣山”和“南斷淮水”均獨立斷句,故排除BC。故選A。2.本題考查了解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時考生應先明確題目要求,然后根據已學知識,聯系文本內容,對選項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職官、科舉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斷。B項,“各部以尚書、仆射為正副長官”錯誤,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統歸于尚書省。故選B。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確解答這類題,需將選項跟原文中的有關內容仔細進行對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時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準、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評價理解失當、文本評述失據等問題。C項,“他慫恿后主”錯誤,依據第二段“外間諸將,起自行伍,匹夫敵耳。深見遠慮,豈其所知”,孔范對后主說的是將領沒有深謀遠慮,而“將帥稍有過失,就奪去兵權”是后主行為,是否為孔范慫恿,不得而知。故選C。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直譯為主。基本方法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譯出來。(1)師:軍隊;濟江:渡過;請為備防:請后主設置防御;沮壞之:阻撓;未決:沒有決斷而猶豫不決。(2)素:平時、一向;不接:不交往;莫:沒有、沒有人;有至者,負販輕薄:負販輕薄的人,指商販和輕薄子弟;督,統帥,指揮。文言翻譯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翻譯句子時應注意找準得分點,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今異義詞、偏義復詞、兼詞等往往都被設置為得分點,一定要依據前后語境補充出相應的主語、賓語、介詞等,對難翻譯的地方,要依據語境的提示,結合文中事件發展的邏輯事理合理推出。參考譯文:孔范字法言,會稽山陰的人。父親孔岱,歷任清雅顯要的官職。孔范從小好學,博覽史籍。陳太建年間,任宣惠將軍江夏王長史。陳后主即位后,作都官尚書,和江總等人都是后主的陪權貴游樂的人。孔范儀表出眾,舉止高雅,文章豐沛華麗,又善作五言詩,尤其被后主寵愛。后主生性愚笨狠毒,不愿別人說自己的過失。每做什么壞事,孔范必定為他曲意文飾,稱揚贊美。當時孔貴人很受寵愛,孔范與她結為兄妹,因而寵幸恩遇更加優厚,后主對他言聽計從。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驕矜自大,認為他的文武才能整個朝廷無人能比得上。孔范從容地對后主說:“外面諸將領出身行伍,只不過匹夫之勇。深謀遠慮之事,他們怎么能懂。”后主拿這話問施文慶,文慶怕孔范,便曲意附和,后主更認為孔范說的對。從此將帥只要小有過失,就奪去兵權,分派他們去做文吏。隋軍將要渡江,群臣請后主設置防御,施文慶從中阻撓,后主因此遲疑未決。孔范上奏說;“長江天塹,自古隔斷南北,敵寇豈能飛渡?都是邊將想立功,謊報軍情緊急。我自恨職位低下,敵寇如果能來,我一定能立功作太尉公了。”有人瞎傳說北軍的馬死了,孔范卻說:“它們是我們的馬,為什么死了呢。”后主笑了,認為他說得好,因此并不認真防備。不久隋將賀若弼攻陷南徐州,俘獲守將莊元始。韓擒虎攻陷南豫州,打敗水軍都督高文泰。孔范與中領軍魯廣達屯兵白塔寺。后主拿出許多金銀絲綢,招募人去立功,孔范平時不與武人交往,所以沒有人肯來,只有不少商販和輕薄子弟來跟隨他,高麗、百濟、昆侖等外國軍隊受他指揮。當時任蠻奴請求不要出戰,而由自己率兵渡江攻擊隋大軍側后。又有司馬消難對后主說:“賀若弼如果登高點起烽火,與韓擒虎相互呼應,鼓聲連成一片,人心必然潰散。請趕緊調兵北面占據蔣山,南面截斷淮水,扣留出戰將士的妻兒作人質,多給他們賞賜。陛下帶精兵萬人,堅守城中不要出戰。不超過十天,隋軍糧盡,賀若弼、韓擒虎的人頭便可獻進宮內。”孔范想立功,決意出戰,就對后主說:“司馬消難狼子野心,任蠻奴是淮南粗鄙之人,他們的話都不可信。”他們的建議便都未能實行。隋軍逼近以后,蠻奴又想作持久戰,孔范又上奏說:“請速決一戰,我要像竇憲破匈奴那樣為皇上建功立業。”后主聽從了他。第二天,孔范帶著招募來的那幫人居于隊伍中間,去迎擊隋軍,還未布陣便都逃跑了,孔范脫身而逃免于被俘。不久國亡,和后主作為俘虜被帶到長安。當初,晉王楊廣殺了陳朝五個奸佞之人,而孔范與散騎常侍王瑳、王儀、御史中丞沈瓘罪惡沒被揭露,因此幸免。等到長安后,他們所作壞事敗露,隋文帝因他們奸佞諂媚,欺惑君主,全部公布他們的罪惡,稱為“四罪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來向吳、越之人謝罪。5、1.初升的太陽,把清晨的天空染成又紅又黑又紫的顏色,池塘里棲宿的白鷺,在碧綠的菱葉的映襯下,更顯得潔白可愛。前兩聯渲染了石湖美景,烘托了詩人初歸石湖的歡快、愉悅之情。2.不矛盾。信步走來,自能識得舊時之路,表現出詩人對家鄉的往昔記憶猶在。遇到一個老翁,過了一段時間才認出是過去的老鄰居,彼此都因容貌變得難以辨認而感到吃驚。說明時隔多年我回到家里,家已經和我記憶中的不一樣了。詩人用“自能”與“時復”這兩個細節描寫表達出了久別歸鄉的今昔之感,和對世事變遷、歲月的流逝的感嘆。【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以及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賞析本詩前兩聯的渲染烘托手法”,然后找出前兩聯中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描繪畫面,分析這樣的畫面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這里寫到“曉霧”“朝暾”“紺碧”“橫塘”“行人”“稻花”“宿鷺”“菱葉”等,這四句詩是說當我回到越城東邊的石湖時,初升的太陽透過曉霧照在橫塘西岸我的身上。我看到青綠色的林霧烘托了深紅色旭日,真是像畫一樣美麗啊。稻子在這個時節不但長得很高了并且已經開花了,行人們從田間走過只能看到他們的上半身。池塘里菱葉叢中有一只白鷺還懶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動,好像昨天沒睡夠似的。由此可以看出,這兩聯主要是寫景,借助這些景物展現了石湖之美,同時借助這美景烘托出詩人初歸石湖的愉悅之情。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本詩頸聯中的‘自能’和‘時復’是否矛盾?請談談你的看法”,然后分析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并結合具體的詩句分析效果,以此明確是否矛盾“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自能”,自己本身就能,“時復”過了一段時間才;前一句是說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著舊路,好像我離開這兒才不久似的,路是舊時認識的,信步走去也不會走錯,這表現出詩人對家鄉的記憶之深;后一句是說當我走到家門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會兒才認出那是我的鄰居時我又不得不感嘆歲月的無情流逝了,這說明離家時間之長,變化之大。所以這兩個詞語不矛盾。6、新沐者必彈冠受物之汶汶者乎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藍田日暖玉生煙只是當時已惘然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本題屬于后者。考生在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沐、汶、喧、豗、砯、壑、撥、帛、惘。7、有志者事竟成。凡能有所成就者,無不是有志之人。“志”讓項羽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軍;“志”讓詹天佑砥礪奮進,成為中國鐵路之父;“志”讓魯迅毅然棄醫從文,拯救萬民于水火。【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寫給誰或寫給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④語言表達。根據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的語言。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的意思是:取得偉大的功業,是由于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文章可以圍繞“志”或“勤”來寫,觀點準確,有論據分析,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如天道酬勤。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來,多少成功之人,無不是通過揮汗如雨的付出才開啟了通向成功與真理的大門。所以只要勤勞,自有酬報。微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數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內。從表達方式看,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屬于議論性微寫作。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某種現象、某篇文章等發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記敘類微寫作,不必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個環節或人物的某個方面為中心,描繪出一個精彩的鏡頭,或是動人的畫面,進而揭示事件的意義,展示人物的個性。說明類微寫作的對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視作品,可以是場所、建筑、時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畫等。事物說明文的寫作關鍵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畫說明文重在準確、全面。語言要通俗易懂、科學嚴謹。直抒胸臆的抒情類微寫作,可以借鑒頒獎詞的寫法,采用第二人稱,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發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稱,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動化。間接抒情的抒情類微寫作,往往需要結合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抒發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應用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8、經歷不同,命運不同的人,很難理解對方的感受。魯鎮的人不應幸災樂禍,而應以關懷寬容的心態對待祥林嫂。【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老師的寓言故事來理解他要闡明的觀點。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能力。答題前先審讀材料,明確題目的要求,老師是通過講寓言故事來表達他對《祝福》中魯鎮人對祥林嫂態度的看法的。因此,學生首先要明白,《祝福》中魯鎮人對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是什么態度,學過的課文不難理解,魯鎮人先是主動來聽,后聽多了,就變得不耐煩地走開了。可見他們對祥林嫂并不是抱著同情的態度,而是滿足他們看客的心態,對祥林嫂的不幸,他們絲毫理解關心和同情。老師是通讀寓言故事來表達他的觀點的。通讀寓言故事,抓住豬和羊的話來理解,綿羊和乳牛討厭豬的嚎叫,豬說,“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可見,經歷不同,命運不同的人,很難理解對方的感受。魯鎮的人就如同,綿羊和乳牛,祥林嫂如同那頭要被要命的豬。作者的態度是,魯鎮的人不應幸災樂禍,而應以關懷寬容的心態對待祥林嫂。9、【參考例文】全面看待事物二戰時期,英美空軍為加強戰機防護,對作戰后幸存飛機上的彈痕分布進行了調查,認為哪里彈痕多就應該加強哪里,但統計學家沃德“看見了”那些墜毀的戰機,明白那些彈痕少的地方才是真正應該加強防護的地方,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之后,戰機是無法返航的。沃德之所以能透過現象看見本質是因為沃德全面地估計了所有戰機的情況,沒有忽略那些墜毀的、無法直接統計的戰機。因此,看待任何事物的時候,都應當盡可能地全面看待,以達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目的。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葦草。正是因為可以通過思考解決問題,我們才與其他獸類禽類不同,區別于其他動物,自稱高等動物。人生來就是在不斷地了解這個世界,思考與這個世界相關的問題,希望終有一天看透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的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