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華安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1頁
漳州市華安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2頁
漳州市華安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3頁
漳州市華安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4頁
漳州市華安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22漳州市華安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20分)1.古詩文默寫(1)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_________。崔顥《黃鶴樓》(2)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維《使至塞上》(3)山隨平野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荊門送別》(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5)《贈從弟》(其二)中以一問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堅貞不變的本性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錢塘湖春行》中描寫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的美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答謝中書書》中,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種風物的對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芳草萋萋鸚鵡洲②.長河落日圓③.江入大荒流④.老驥伏櫪⑤.豈不罹凝寒⑥.松柏有本性⑦.孤山寺北賈亭西⑧.水面初平云腳低⑨.高峰入云⑩.清流見底【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萋、驥、櫪、罹、賈。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為廣大觀眾奉獻上了一份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唱響了新時代新征程上的迎春曲。B.拍抖音深受廣大百姓喜愛的原因是人們追求時尚生活的意愿不斷增強的結果。C.剛竣工的江灘公園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張燈結彩,人流如織,是一個歡樂的海洋。D.北京冬奧健兒超越自我、挑戰自我進而實現自我的拼搏英姿,總能給人以砥礪前行的追夢勇氣。【答案】A【詳解】B.句式雜糅。應刪掉“的原因”;C.主客顛倒。五一國際勞動節剛竣工的江灘公園,張燈結彩,人流如織,是一個歡樂的海洋;D.語序不當。將“超越”與“挑戰”互換位置;“原因是”與“造成的”重復,刪除其一;故選A。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題。在文學大家筆下,一個個形象是鮮活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來則油光可鑒。列夫·托爾斯泰的皮膚藏污納垢(),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不少人經長途拔涉,在客廳里正襟危坐,頷首低眉,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換來的卻往往是失望與尷尬。不過,他卻具有犀利的目光——能滿含璨然笑意,也會因憂郁而黯然失色。(1)給選文中的加點字注音。藏污納垢()粗糙()粗鄙()(2)語段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把____改成_____把____改成_____【答案】(1)①.ɡòu②.cāo③.bǐ(2)①.拔②.跋③.璨④.粲【小問1詳解】考查字音。藏污納垢,cángwūnàgòu,比喻包容壞人壞事。粗糙,cūcāo,質料或工藝不精細,毛糙。粗鄙,cūbǐ,粗魯;俗氣。【小問2詳解】考查字形。拔涉——跋涉:爬山蹚水,形容行程艱難。璨然——粲然:形容物體鮮明發光。二、閱讀(70分)(一)(8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甲】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乙】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A.甲詩頸聯描繪了登樓遠望的景物,描繪了一個凄切、傷感的畫面,與尾聯的“愁”相照應;乙詩描寫了船行途中所見景色,有山有水有月,意境開闊秀美。B.乙詩一個“入”字,把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原野奔騰而去的景象寫得富有氣勢。C.甲詩前兩聯中的兩個“空”字,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角度來寫,抒寫了人去樓空、世事滄桑的感慨。D.甲詩首聯、頷聯從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寫世事難料之感慨;乙詩首聯點題,以敘事為主,交代地點和事由。5.甲、乙兩詩都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甲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和乙詩“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的內容,簡要說明兩位詩人是如何抒發各自內心情感的。【答案】4.A5.思鄉之情;崔顥在日暮時分直接發問家鄉在哪里,并用江面迷蒙的景象渲染思鄉之愁,直抒胸臆;李白不說自己思鄉,卻說故鄉水多情不遠萬里送別自己,含蓄地表達思鄉之情。【4題詳解】本題考查對詩詞的理解與分析。A.“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為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這句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與題干中“描繪了一個凄切、傷感的畫面”不相符,故A錯誤。故選A。【5題詳解】本題考查對古詩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據“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可得,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靄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崔顥在日暮時分直接發問家鄉在哪里,并用江面迷蒙的景象渲染思鄉之愁,直抒胸臆,表現了作者纏綿的思鄉之情;根據“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可得,“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里送我遠行。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水擬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李白不說自己思鄉,卻說故鄉水多情不遠萬里送別自己,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二)(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②,退則死法③,當恁么④時也不妨熟歇。(《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怎么:如此,這樣。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懷民亦未寢()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③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④思欲就亭止息()7.對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文章以寥寥數語描繪月夜小景,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B.文中“起”“至”“尋”“步”等詞簡潔精約,把作者夜游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C.文章第二、三句“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D.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寫出院中積水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9.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相同之處。【答案】6.①.睡覺②.只,只是③.曾經④.想要7.D8.(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2)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9.甲文作者與友人共同賞月,最后感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了作者的樂觀豁達,隨緣自適。乙文中作者本想到松風亭內休息,可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此時忽然想到這里也是可以休息的,“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可見作者為人豁達,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句意: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寢:睡覺。(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但:只是。(3)句意:我曾經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嘗:曾經。(4)句意: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欲:想要。【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D.“寫出院中積水清澈”錯誤。“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橫,蓋竹柏影也”意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本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沒有寫到水。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鍵字詞。本題關鍵字詞:(1)空明:清澈透明。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2)由是:因此。如:像。之,的。【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本,在此基礎上,按照題目要求,結合選文內容,聯系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甲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時,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里面包含著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乙文為作者被貶惠州期間所作,作者在謫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樂,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懷,領悟自然玄機。此次登松風亭未遂,卻“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再次覺悟到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表現了作者為人坦誠、天真、樂觀豁達的一面。可知兩文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都表現了樂觀、曠達、隨緣自適的心境。【點睛】參考譯文:【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乙】我曾經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風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頭望向松風亭,還在高處,心想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這樣想了一會兒,忽然對自己說:“這里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經掛在漁鉤上的魚兒忽然得到了解脫。如果人們都能領悟隨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馬上就要上陣殺敵,耳邊聽得戰鼓聲聲,想到前進殺敵也是死,逃跑受到軍法處置也是死,到那時,一樣能放下顧慮,很好地休息一番。(三)(18分)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①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②“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③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鳴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④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并且離開這仙臺。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10.選文主要記述了一件什么事,請簡要概括。1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12.選文中“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和“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兩處“他們”分別指的是?13.既然是歡呼聲,為什么“我”覺得聽起來特別刺耳?14.閱讀選文,請你試對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加以概括。【答案】10.“看電影”事件推動“我”決定棄醫從文。11.“中國是弱國”和“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作者卻在兩者之間加上“所以”并用“當然”來強調,作者用反語突出這種邏輯的荒謬。“也無怪他們疑惑”正話反說,表達了作者遭受屈辱后強烈的憤懣和辛酸。12.前一個“他們”指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學生;后一個“他們”指閑看槍斃犯人的麻木的中國人。13.日本青年看到槍斃中國人,幸災樂禍,嚴重傷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覺得十分刺耳。14.在課堂上看電影時,看到中國人那種麻木、不覺醒的精神狀態,他認為學醫只能醫其身體上的痛苦,而不能醫其心靈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筆寫文章,才能喚醒國人的不覺醒的意識。【10題詳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據第①段中的“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第③段中的“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末段中的“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并且離開這仙臺”可概括為:“看電影”事件推動“我”決定棄醫從文。【11題詳解】考查語句理解。“中國是弱國”和“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作者用“所以”和“當然”加以肯定和強調,用反語突出了日本深受軍國主義毒害的青年學生的荒謬邏輯。“也無怪他們疑惑”運用反語,正話反說,表現了作者在遭受到屈辱后的憤懣與做為一個中國人的心酸。12題詳解】考查詞語理解。根據首段中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可知,電影是在課上放的,此時的課堂里除了作者,就是日本的青年學生。所以第一個“他們”指的是在課堂上那些深愛軍國主義毒害的日本青年學生。根據第③段中的“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可知,第二個“他們”指的是閑看槍斃犯人的麻木的中國人。【13題詳解】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聯系第②段中的“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可知,日本青年看到影片里中國人被槍斃而幸災樂禍。聯系作者因為不滿清國留學生的丑態,離開東京去往仙臺,在路上只記得日暮里和水戶兩個地名可知,作者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濃厚家國情懷的人。這些日本青年的表現深深的傷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所以才會覺得非常刺耳。【14題詳解】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由文章第①段“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第②段“‘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第③段“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可知,作者在課堂上看電影時,看到中國人那種麻木、不覺醒的精神狀態,他認為學醫只能醫其身體上的痛苦,而不能醫其心靈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筆寫文章,才能喚醒國人不覺醒的意識,所以決定棄醫從文。(四)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的老師沈從文汪曾祺①沈先生教寫作,寫的比說的多,他常常在學生的作業后面寫很長的讀后感,有時會比原作還長。這些讀后感有時評析本文得失,也有時從這篇習作說開去,談及有關創作的問題,見解精到,文筆講究。——一個作家應該不論寫什么都寫得講究。這些讀后感也都沒有保存下來,否則是會比《廢郵存底》還有看頭的。可惜!②沈先生教創作還有一種方法,我以為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寫了一個作品,他除了寫很長的讀后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記得我寫過一篇不成熟的小說《燈下》,記一個店鋪里上燈以后各色人的活動,無主要人物、主要情節,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紹我看了幾篇這樣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寫的《腐爛》。學生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自己是怎樣寫的,對比借鑒,是會有長進的。這些書都是沈先生找來,帶給學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課,走進教室里時總要夾著一大摞書。③沈先生就是這樣教創作的。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作。我希望現在的大學里教創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④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表。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多年以來,沈先生就干著給別人的作品找地方發表這種事。經他的手介紹出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寫的作品,幾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這輩子為別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為了防止超重太多,節省郵費,他大都把原稿的紙邊裁去,只剩下紙芯。這當然不大好看。但在那時,百物昂貴,不能不打這點小算盤。⑤沈先生教書,但愿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他講《中國小說史》,有些資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奪金標毛筆,筷子頭大的小行書抄在云南竹紙上。這種竹紙高一尺,長四尺,并不裁斷,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課時分發給學生。他上創作課夾了一摞書,上小說史時就夾了好些紙卷。沈先生做事,都是這樣,一切自己動手,細心耐煩。他自己說他這種方式是“手工業方式”。他寫了那么多作品,后來又寫了很多大部頭關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這種手工業方式搞出來的。⑥沈先生對學生的影響,課外比課堂上要大得多。他后來為了躲避日本飛機空襲,全家移住到呈貢桃園新村,每星期上課,進城住兩天。文林街二十號聯大教職員宿舍有他一間屋子。他一進城,宿舍里幾乎從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學生,客人來,大都是來借書,求字,看沈先生收到的寶貝,談天。⑦沈先生有很多書,但他不是“藏書家”,他的書,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給人看的,聯大文學院的同學,多數手里都有一兩本沈先生的書,扉頁上用淡墨簽上“上官碧”的名字。誰借了什么書,什么時候借的,沈先生是從來不記得的。直到聯大“復員”,有些同學的行裝里還帶著沈先生的書,這些書也就隨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書多,而且很雜,除了一般的四部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的譯本,社會學、人類學、黑格爾的《小邏輯》、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髹飾錄》、《糖霜譜》……兼收并蓄,五花八門。這些書,沈先生大都認真讀過。沈先生稱自己的學問為“雜知識”。一個作家讀書,是應該雜一點的。沈先生讀過的書,往往在書后寫兩行題記。有的是記一個日期,那天天氣如何,也有時發一點感慨。有一本書的后面寫道:“某月某日,見一大胖女人從橋上過,心中十分難過。”這兩句話我一直記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難過呢?⑧沈先生不長于講課,而善于談天。談天的范圍很廣,時局、物價……談得較多的是風景和人物。他幾次談及玉龍雪山的杜鵑花有多大,某處高山絕頂上有一戶人家——就是這樣一戶!他談某一位老先生養了二十只貓。談一位研究東方哲學的先生跑警報時帶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沒有金銀財寶,裝的是一個聰明女人寫給他的信。談徐志摩上課時帶了一個很大的煙臺蘋果,一邊吃,一邊講,還說:“中國東西并不都比外國的差,煙臺蘋果就很好!”談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測繪內部結構,差一點從塔上掉下去。談林徽因發著高燒,還躺在客廳里和客人談文藝。他談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終生未娶,長期獨身。他養了一只大斗雞。這雞能把脖子伸到桌上來,和金先生一起吃飯。他到處搜羅大石榴、大梨。買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輸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給小朋友,他再去買!……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一是都對工作、對學問熱愛到了癡迷的程度;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么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這些人的氣質也正是沈先生的氣質。“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沈先生談及熟朋友時總是很有感情的。⑨沈先生在生活上極不講究。他進城沒有正經吃過飯,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號對面一家小米線鋪吃一碗米線。有時加一個西紅柿,打一個雞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閑逛,到玉溪街,他在一個米線攤上要了一盤涼雞,還到附近茶館里借了一個蓋碗,打了一碗酒。他用蓋碗蓋子喝了一點,其余的都叫我一個人喝了。⑩沈先生在西南聯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選自汪曾祺《人間草木》,有刪改)15.回憶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來回憶人物。汪曾祺在選文中回憶了沈從文老師的諸多往事,請簡要概括。(寫出三件即可)16.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場上,去評價過去的人和事。對于沈從文老師教創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評價的?17.回憶性散文往往飽含深情,請你品味下面句子中的情感。沈先生在西南聯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答案】15.①沈先生教寫作,常常在學生的作業后寫長長的讀后感,且很講究。②沈先生教創作,推薦學生閱讀與學生寫法相似的名家作品。③沈先生經常幫助學生投稿并承擔郵費。④沈先生親自為學生抄寫資料。⑤沈先生宿舍里幾乎從早到晚都有客人。⑥沈先生借給別人很多書。⑦沈先生讀書雜,還喜歡在書后寫題記。⑧沈先生善于談天,且范圍很廣。⑨沈先生生活上極不講究。16.第③段中作者表示“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作。我希望現在的大學里教創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17.“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四十多年”,突出了時間之久,表明作者對沈先生印象之深,沈先生對作者影響之深遠,表現了作者對歲月的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沈先生深切的感激、懷念之情。【15題詳解】考查概括事件。通讀全文,理清故事線索,抓住人物的活動,注意時間地點的變化,梳理情節,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結果來概括,不要遺漏主要情節,不必敘述細節,語言要簡潔通順。組織語言時,最好以“沈先生”為陳述的主體。按先后順序概述出與“沈先生”做的幾件事情。根據第①段“沈先生教寫作,寫的比說的多,他常常在學生的作業后面寫很長的讀后感,有時會比原作還長。這些讀后感有時評析本文得失,也有時從這篇習作說開去,談及有關創作的問題,見解精到,文筆講究”,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關于教寫作,寫讀后感很講究的事;第②段“沈先生教創作還有一種方法,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教創作,建議學生借鑒名家作品的事;第④段“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表……他這輩子為別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經常幫助學生投稿,并承擔郵費的事;第⑤段“沈先生教書,但愿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他講《中國小說史》,有些資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奪金標毛筆,筷子頭大的小行書抄在云南竹紙上”,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親自為學生抄寫上課資料的事;第⑦段“他的書,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給人看的……誰借的什么書,什么時候借的,沈先生是從來不記得的”,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借給別人很多書,從來不記得的事;第⑧段“沈先生不長于講課,而善于談天。談天的范圍很廣”,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善于談天,且范圍很廣的事;第⑨段,根據首句可知回憶的是沈先生在生活上極不講究的事。【16題詳解】考查對文中議論句的分析。根據題目要求可以找到第①②③段,都與沈先生教創作方法有關。如:第①段敘述“沈先生教寫作,寫讀后感很講究”,接著是他對沈先生寫作方法的評價,“見解精到,文筆講究”,寥寥幾語,恰當好處地表現了對沈先生這種“寫讀后感很講究”創作的方法的高度肯定和褒揚,評價很中肯。再如:第②段敘述“沈先生教創作的方法”,第③段是對此事的評價,也就是發表自己的議論,即“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教創作。我希望現在的大學里教創作的老師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試一試”,這個評價,表現了汪曾祺對沈先生教授的“建議學生借鑒名家作品”創作方法的肯定和欽佩,并對現在的大學教學提出殷切希望。【17題詳解】考查對句子分析理解。句子中的“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四十多年”,突出時間的久遠,作者在相隔四十年后,還能如數家珍,對往事的記憶依然清晰,足見作者對沈先生印象之深,感觸之深,影響之深遠,表現了作者對歲月流逝的感觸,和對沈先生深切懷戀、感激之情。(五)(1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一組調查數據天貓618活動時,13天賣出了1.08億只粽子,2.16億片粽葉。京東數據顯示,2022年端午節前期,京東平臺平均每天售出粽子超過500萬個。與粽子相關品類的消費中,銷售增長最快的是粽繩粽葉,近一年銷售同比增長超過300%。從所在省工作的外省人購買的寄回到家鄉的粽子數來看,購買粽子最多的依序排列為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和上海五個省份。【材料二】兩幅宣傳畫圖【材料三】幾段對話摘錄小新:6月11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聽說要在線上開展一百多項活動,剛好是周六,你也上網看看吧。小利:老媽說,豆漿、油條、醬肘子、熱干面,正吃著的食物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吃下的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文化味”啊。小新:我平常就聽爺爺說,他們老人家每天清早到公園練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之類,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利:就是嘛,疫情期間方艙醫院患者和醫生日常鍛煉的“網紅”運動,也含非遺呵。小新:我爸說,在“非遺購物節”上購買非遺產品還能助力脫貧呢,要我轉鏈接給他。小利:也轉給我吧。小區前面有畫糖畫兒的,待會我們一起出去拍段視頻,發出去和全國網友分享我們身邊的非遺。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內容的一項是()A.“材料一”數據表明,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是不受時空限制的。B.“材料二”告訴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并不矛盾。C.“材料三”的對話讓我們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我們身邊。D.在校生及打工者并沒有關注非遺的情懷,只是習慣上網跟風。19.從以上材料可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請簡要概括。20.社區要開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你準備去做志愿者,媽媽卻說:“志愿服務能給你中考加分嗎?你還是在家多做幾道題吧!”請根據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對媽媽進行勸說。【答案】18.D19.示例:①傳統節日(習俗);②民間特色美食;③傳統的健身養生方法(或:民族傳統體育);④民間藝人的特殊技藝。20.示例:媽,我想做一名志愿者,去宣傳我們身邊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人了解它,熱愛它。做志愿者既可以服務社會,也可以讓自己得到全面發展。就讓我去吧,好嗎?(觀點正確,能起到勸說效果即可)【18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理解分析。D.根據材料一句子“從所在省工作的外省人購買的寄回到家鄉的粽子數來看,購買粽子最多的依序排列為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和上海五個省份”可知,打工者的行為本身與文化和情懷有關。根據小新的話“我爸說,在‘非遺購物節’上購買非遺產品還能助力脫貧呢,要我轉鏈接給他”,小利的話“也轉給我吧。小區前面有畫糖畫兒的,待會我們一起出去拍段視頻,發出去和全國網友分享我們身邊的非遺”可知他們的行動本身就是與文化和情懷相關。故選項表述錯誤。故選D。【19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內容概括。根據材料一及句子“2022年端午節前期,京東平臺平均每天售出粽子超過500萬個”,可知“非遺文化遺產”包含粽子傳統食物和傳統的節日和民間特色習俗;根據材料三及句子“我平常就聽爺爺說,他們老人家每天清早到公園練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之類,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知“非遺文化遺產”包含傳統的健身養生功法(或:民族傳統體育)和身邊民間藝人的特殊技藝。【20題詳解】本題考查口語交際。解題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可以從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全面發展、勞逸結合等角度來組織語言作答。如:媽媽,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寶貴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老師告訴我們要全方面發展。去做志愿者的同時,我也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能從中學到有益的知識,對提高學習成績會有所幫助。媽媽,您就讓我去吧,好嗎?(六)名著閱讀。(6分)名著閱讀,完成下列小題。21.主題:“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相關事例”,請填寫表格。人物出生地出身相關事例毛澤東湖南湘潭人富農小時候極具反抗精神,渴求讀書,考取湖南師范學校;成立新民學會;在②______做圖書館助理員,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根據地,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在江西成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①_____湖南桑植人貧苦農民膽子大,口才好;把哥老會成員收編成紅軍,長征時到達西藏東部,與朱德會師。彭德懷湖南湘潭富農司令部不過是一間簡單的屋子,內設一張桌子和一條板凳,兩只鐵制的文件箱,紅軍自繪的地圖……他有一件個人衣服,孩子氣的感到很得意,那是因為③________。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