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湖水庫底泥調查與評價技術規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一般規定 25底泥污染調查 26分析檢測 6 6附錄A(資料性)河流、湖(庫)底泥采樣現場記錄表 附錄B(資料性)底泥重金屬參比值 參考文獻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務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務局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水務建設管理事務中心、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北京河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蘭琴、于磊、孟慶義、張蕾、嚴玉林、樊博、薛文政、王曉東、劉曉音、黃俊雄、石建杰、趙翔、康凱、韓麗、張躍武、劉存輝、曹天昊、時曉寧、戰楠、李岱、張書函、張松、顧永鋼、張瑞、薛知宜、李麗雯、楊艷紅、熊瑛、樓春華、陳楠、楊浩、賈斌、卓子波、石海賢、樸立君、武曉媛、尹艷青、劉然、梁麗瑄、張志彬。1本文件規定了底泥污染調查、分析檢測、評價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河湖水庫的水生態修復。內源污染治理、清淤、水生態治理等的底泥污染調查與評價可參照本文件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5085.3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黏土、泥沙、有機質及各種礦物的混合物,經過物理、化學及生物等作用及水體傳輸而沉積于水體底部所形成。底泥未受到污染時固有的化學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因不同自然條件下形成的不同底泥或同一種底泥發育于不同的母質母巖區,其底泥環境背景值也有明顯差異;即使同一地點采集的底泥樣品,分析結果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底泥背景值是統計性的。折半查找污染邊界的方法。在未污染點位和污染點位之間一分為二,通過采樣分析確定中間位置的點位是否污染,如果中間點位也發現污染,則向未污染點位方向繼續進行二分法查找;如果中間點位未發現污染,則向污染點位方向繼續進行二分法查找。24.2底泥污染調查應包括資料收集、踏勘與分析,一般點位布設,加密點位布設,樣品采集等。初步調查評價直接進行詳細調查評價。調查評價流程應按照圖1開展。布設否污染是初步調查評價詳細調查評價否35.1.1根據底泥調查的目的和要求確定收集的資料,包括但不限于:a)水體的功能定位要求、利用、規劃和歷史資料,主要包括水系圖、地形圖、現狀的航空影像或地理信息圖,設計、規劃和治理資料;b)水環境資料,主要包括所屬流域及水體歷年水質監測斷面數據(包括國控、市控、區控考核斷面或市、區、鎮交界斷面)、周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記錄;c)水文特征資料,主要包括河流的平(枯)水期河面寬度、水深、流速、水源及流量;湖(庫)的徑流量、補給方式、水位、透明度、來水來沙等;d)周圍環境狀況及社會資料,主要包括河流沿線及湖(庫)周邊歷史排污口、排水口,畜禽、水產養殖區,環境風險源,投訴記錄等。5.1.2現場踏勘。結合收集的基礎資料進行現場核查和補充,主要內容包括:a)采樣可達性:周邊交通及通航狀況、周圍土地利用現狀等;b)周邊污染源:支流匯入口、排水口周邊環境,水質狀況,疑似污染源等;c)底泥特征資料:底泥來源、淤積厚度、底泥質地、底泥顏色、底泥氣味等。5.1.3資料分析。結合資料收集和現場踏勘,進行資料整理分析,剔除錯誤及不合理信息,初步形成采樣點位信息圖。5.1.4應初步掌握水體地形、淤積厚度及空間分布。一般可采用探測桿探測、地質鉆探、斷面測量、地形測量等方式,具體可參照SL257、SL17有關規定。5.2一般點位布設5.2.1.1在市、區交界斷面上游和下游100m內應分別設置采樣斷面。5.2.1.2在支流匯入口、歷史或現狀排污口、雨污合流口下游0km~1.5km內應設置采樣斷面。5.2.1.3沿線存在畜禽、水產養殖區,醫院,排污企業等環境風險源下游0km~1.5km處應設置采5.2.1.4在城市河段、歷史或現狀污染河段、水流平緩區、閘壩前等死水區,應設置采樣斷面。5.2.1.5評價范圍起點和終點應分別設置采樣斷面。5.2.1.6可根據需要在河流上游、下游或岸邊增設對照斷面或背景斷面。5.2.1.7同一底泥采樣斷面上采樣點的位置及數量,宜根據河流寬度確定,應符合表1的規定。表1河流采樣斷面上采樣點數量及位置水面寬度W(m)采樣點數量(個)1選取淤積較厚或目測污染較嚴重區域布點2均布兩個點或根據淤積分布布設2個點3距左、右濕岸1m~5m和中間均布,或根據淤4DB11/T2396—5.2.2.1湖(庫)通常可直接設置采樣點,如有特殊情況可參照河流的有關規定先設置采樣斷面,再5.2.2.2湖(庫)的不同水域,如進水區、出水區、深水區、淺水區、湖心區、孤立區、死水區、碼5.2.2.3可根據需要在主要入湖(庫)河流、出湖(庫)河流或岸邊增設對照斷面或背景斷面。5.2.2.4湖(庫)區若無明顯功能區別,可用網格法設置采樣點,點位密度可分區域調整。評價水域面積≥200萬m2,采樣點數量不應少于20個;20萬m2≤評價水域面積<200萬m2,采樣點數量不應少于10個;10萬m2≤評價水域面積<20萬m2,采樣點數量不應少于7個;評價水域面積<10萬m2,采樣點數量不應少于4個。5.3.1.1與受污染點位相鄰的監測斷面未發現污染點位時,應在兩個采樣斷面之間按二分法加密布設5.3.1.2可根據河流水文條件及調查目的,分批次加密布設監測斷面,并通過采樣分析確定污染底泥的邊界。河流底泥污染邊界的斷面間隔誤差原則上應不超過500m。5.3.2.1一般采樣點位受污染時,應在相應點位周邊采用網格布點方法進行加密布點。不規則水域根5.3.2.2如一般點位布設階段的連續相鄰點位均發現受到污染(且有一定的圍合區域時),可認為其5.3.2.3可根據湖(庫)水文條件及底泥調查的目的,分批次實施湖(庫)的加密點位布設,并通過采樣分析確定受污染底泥的邊界,湖(庫)底泥污染邊界的誤差原則上應控制在網格密度1萬m2以內。5.4.1.1采樣前應制作采樣計劃,包括但不限于確定的采樣斷面和采樣點5.4.1.2采樣前應準備好采樣器材及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采樣器、樣品容器、輔助器材等,并符合以下要求:a)底泥樣品采集可采用掘式(抓式)采泥器、錐式(鉆式)采泥器、管式采泥器、箱式采泥器和工程鉆機等。其中,掘式(抓式)采泥器適用于采集較大面積的表層樣品;錐式(鉆式)5采泥器適用于采集較少的底泥樣品;管式采泥器適用于采集柱狀樣品;箱式采泥器適用于大b)用于貯存底泥樣品的容器主要為廣口硼硅玻璃瓶、聚乙烯袋、聚苯乙烯袋(或容器)、柱式儲泥管。容器選擇與處理可參照HJ442.4的規定執行;c)輔助器材一般包括配合采樣器的浮臺或絞架、接樣盤(木質或塑料制成)、定位器(GPS)、測深儀、探測桿、塑料刀、勺、記錄表格、標簽卡(紙)、相機、鉛筆、記號筆、鋼卷尺、5.4.2.2如一次采樣量不夠時,應再次采集。樣品中的礫石、貝殼、動植物殘體等雜物應予剔除。5.4.2.3樣品在盡量瀝干水份后置于接樣盤中,進行定性描述和分裝,記錄表見附錄A參照HJ442.4和HJ/T91的規定執行。5.4.3.1柱狀底泥樣品采集深度應至河流、湖(庫)的設計底高程或原狀土以下至少20cm,若為沙5.4.3.2采集上來的柱狀樣品應小心傾倒出管上部的積水,測量采樣深度,再將柱狀樣小心取出,按序放在接樣盤或接樣箱上,開展厚度測量并進行色、嗅、質等定性描述和分裝,記錄表見附錄A。5.4.3.3柱狀樣通過分段后,用于不同深度底泥樣品污染狀況的檢測和評價。一般根據污5.4.3.4每段樣品采樣量1kg~2kg,若柱狀樣品量不夠,應再次采集。5.4.4.2采樣點不能偏移原設置的斷面(點)太遠。采樣后應對偏移位置作好記錄。5.4.4.4底泥采集應注意控制采集面積和采集量,減少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5.4.5.2采集到的樣品應做好密封處理,以避免任何沾污或蒸發。運輸時注意防止容器破裂。應及時DB11/T2396—6般宜選擇銅、鋅、汞、砷、鎳、鉛、鎘、鉻八項。6.2底泥特定測試項目應根據水體污染源、污染類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污染事件等分析確定。a)采用國家標準分析方法,并與相關質b)專用監測、普查項目,選用國家或水利行業標準分析方法;c)特殊檢測項目尚無國家或行業標準分析方法時,采用國際標準或文獻報道的分析方法,但須6.4數據整理、處理參照HJ/T91的規定執行。指數(RD有機指數(OI)77.3.1重金屬污染評價底泥重金屬污染評價可采用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按照公式(1)計算:Ei——單一重金屬的潛在生態風險系數,按照公式(2)計算:T{——單一重金屬的毒性響應參數,取值見表3。cf——單一重金屬污染系數,按照公式(3)計算;CP——底泥中重金屬i的實測含量,單位為毫克每千克(mg·kg-1);表2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污染程度分級潛在生態風險指數(RI)中度生態風險表3計算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所需的重金屬毒性響應參數毒性響應參數(T{)5512底泥營養鹽污染評價可采用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按照公式(4)計算:8smax——J種污染指數中的最大值,在營養鹽污染評價中指全氮和全磷單項污染指數中的最大值,單項污染指數按照公式(5)計算;污染指數按照公式(5)計算:C?——底泥污染物j的參比值,單位為毫克每千克(mg-kg1),可參照設置的背景點位的背景值表4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污染程度分級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PI)中度污染底泥有機污染評價可采用有機指數法,按照公式(6)計算:OI=OC(%)×ON(%)……………OI——有機指數,程度分級見表5;OC——有機碳物質質量分數,%,按照公式(7)計算;ON——有機氮物質質量分數,%,按照公式(8)計算。 (7)OM——有機質物質質量分數,%。 TN——全氮物質質量分數,%。9DB11/T2396—表5有機指數污染程度分級有機指數(OI)中度有機污染價可參照公式(5),污染等級劃分參照表4。多種特定因子污染評價可參照公式(4),污染等級劃分參照表4。參比值可參照土壤相關標準,或背景樣品含量作為背景值。涉及危險廢物的評價,應按GB7.4.1應對每個點位分別開展重金屬污染評價、7.4.2平面污染范圍根據各采樣點表層底泥污染評價結果確定。在數據數量和質量達到要求基礎上,7.4.3垂向污染深度應根據分層柱狀樣品污染DB11/T2396—(資料性)河流、湖(庫)底泥采樣現場記錄表河流、湖(庫)底泥采樣現場記錄表見表A.1。表A.1河流、湖(庫)底泥采樣現場記錄表記錄人:校核人:采樣地點(詳細)東經北緯高程記錄水面高程(m)水深(m)采樣厚度(cm)(顏色、氣味、質地)顏色分層:氣味:質地:信息1長度(cm)2長度(cm)3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血的護理措施
- 超市員工保密協議書
- 驛站轉讓違約協議書
- 餐廳經營股東協議書
- 鐵路應聘就業協議書
- 兄弟倆共同分家協議書
- 餐飲項目外包協議書
- 道路合作施工協議書
- 餐廳物業轉讓協議書
- 裁員賠償保密協議書
- 蘇州昆山鹿城村鎮銀行2023年招聘人員筆試歷年難、易錯考點試題含答案附詳解
- 2023年高考英語模擬卷(天津專用)(解析版)
-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錦瑞煤業有限公司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國家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全文
-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整理版
- Q-SY 06351-2020 輸氣管道計量導則
- 鐵路工程定額電子版(Excel版)
- 如何預防與處理勞動爭議培訓課件
- JJG 1148-2022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試行)
- GB/T 31586.2-2015防護涂料體系對鋼結構的防腐蝕保護涂層附著力/內聚力(破壞強度)的評定和驗收準則第2部分:劃格試驗和劃叉試驗
- GB/T 24917-2010眼鏡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