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1頁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2頁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3頁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4頁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第15課兩次鴉片戰爭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1.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這是因為鴉片戰爭()A.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促使中華民族完全覺醒C.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D.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近代前夕,廣州曾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進入19世紀50年代,曾經被西方商人預言永遠是對外貿易主要港口的廣州,已趨于衰落。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A.協定關稅B.鴉片貿易的合法化C.五口通商D.列強掀起瓜分狂潮3.《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這一規定()A.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B.緩和了列強在中國的矛盾C.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D.有利于英國打開中國市場4.魏源認為:“三元里之戰,以區區義兵,圍夷酋,斬夷帥,殲夷兵……孰謂我兵陸戰之不如夷者?”據此可知,魏源()A.倡導“師夷之長技以制夷”B.肯定民眾反侵略斗爭精神C.認為清朝武器裝備先進D.強調清軍兵力上占有優勢5.近代某條約規定:開放天津等處為通商口岸、各國商船和軍艦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這一條約的簽訂導致()A.列強侵略勢力逐漸深入長江上游地區B.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列強在華資本輸出范圍得以擴大6.(2023云南玉溪高一期末)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先后有十幾個國家在中國任意設立領事法庭、領事法院,還有一些國家雖然沒有固定的審判場所,但是,一旦發生有關本國國民的民刑事案件,可以迅速組織法庭審理。該材料反映出列強在華攫取的特權是()A.協定關稅權 B.片面最惠國待遇C.領事裁判權 D.通商口岸傳教權B級能力素養提升練7.下面是19世紀前期中英貿易結構圖。據圖可知當時中國()A.經濟發展優勢明顯B.自然經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C.海禁政策名存實亡D.在中英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8.1841年12月,曾任美國總統的亞當斯發表演說指出,(鴉片)戰爭的原因是磕頭,他認為中英外交禮儀的爭執導致了戰爭。這一看法()A.掩飾了戰爭的本質 B.指責中國政府的自大C.否認英國侵華事實 D.揭示了戰爭的正義性9.下表為1842—1844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條約。借助這些條約,列強()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A.打開了中國市場B.實現了鴉片貿易合法化C.掀起了瓜分狂潮D.獲得了在華駐扎軍隊權10.鴉片戰爭后中國喪失的“領事裁判權”是清政府主動拱手送出,清政府認為該條款能夠“杜絕釁端,永遠息爭結好起見”“不過是讓夷人管理夷人”。這表明清政府()A.放棄閉關自守政策 B.國家主權意識淡薄C.融入國際條約體系 D.領土主權遭到侵犯11.(2023江蘇揚州高一期中)有學者認為《海國圖志》一書雖以轉述西方歷史地理為主旨,卻代表了中國人在時代嬗遞之際的認真思考,它是中國人用一場失敗了的血戰所換來的醒悟與警覺。其意在說明該書()A.破解了中國近代化道路問題B.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C.體現了時代發展的本質要求D.改變了清廷對西洋人的態度12.下表為19世紀中期中國出現的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的著作。據此可知,這些著作()著作作者著作內容《海國圖志》魏源介紹世界各國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康車酋紀行》姚瑩介紹英法歷史,建議清政府加強沿海與邊疆防備《瀛寰志略》徐繼畬介紹東西半球的概況,系統介紹了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等A.引導國人關注世界形勢B.傳播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C.引發了道光皇帝的強烈關注D.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13.(2023福建福州高一期末)《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宜。1861年,為適應和西方國家交往的需要,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述變化反映了()A.外交體制逐漸近代化B.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C.中樞權力機構的異化D.清廷政治制度全盤西化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強行挑起爭端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中國設在經商道路上的無數障礙。不應忘記,英國人到19世紀中葉幾乎開始相信有一種在世界各地經商的神圣權力,并認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國家自由貿易是不合自然規律、應受譴責的。材料二按照《南京條約》,中國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并開放五個對外通商口岸——廣州、福州、寧波、廈門和上海。英國領事可以居留于這些港口,英國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經商。中國還同意實行一種按照進出口商品價值的一定比例固定下來的統一關稅,若要變動這一關稅,須經雙方同意。這一條款剝奪了中國的關稅自治權,因而控制了中國的國家歲入。此外,第二年締結了一個補充條約,承認英國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權;條約還包括一項最惠國條款,保證英國人享有中國在將來準予其他國家享受的任何附加特權。——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英國怎樣的經濟政策?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在中國獲取的特權及其影響。

第五單元第15課兩次鴉片戰爭1.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因此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C項正確。2.C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從而導致了廣州作為對外貿易主要港口的地位下降,最終走向了衰落,故選C項;協定關稅有利于列強對華的進出口貿易,但不是導致廣州對外貿易港口地位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鴉片貿易合法化與廣州作為對外貿易港口地位衰落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19世紀末,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3.D解析題干反映的是英國與清政府協定關稅,這一規定會使英國商品進入中國的成本大幅下降,最終必然導致英國商品的大量進入,使當時的中國逐漸淪為英國的商品傾銷地,故選D項。4.B解析根據材料“以區區義兵,圍夷酋,斬夷帥,殲夷兵”可知,魏源肯定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故選B項。5.B解析據材料可知該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北京條約》,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故選B項;這一條約導致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排除A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排除C項;《馬關條約》簽訂標志列強侵華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排除D項。6.C解析領事裁判權指一國公民在僑居國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該國領事具有的按照本國法律予以審判、定罪的權力,故選C項;協定關稅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通過締結關稅貿易協定而制定的關稅稅則,而題干涉及的是司法領域,排除A項;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往往只片面規定該締約外國得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則無對等權利,是片面的,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傳教”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7.D解析根據19世紀前期中英貿易結構圖可知,1818—1831年,中國輸英總值始終高于英國輸華總值,說明19世紀前期中英貿易中,中國出口額大于進口額,處于出超地位,D項正確。8.A解析鴉片戰爭的實質是英國資本主義的擴張,意圖打開中國市場,將中國變成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亞當斯將鴉片戰爭僅僅歸結于禮儀問題,明顯是掩蓋了戰爭的本質,A項正確。9.A10.B解析領事裁判權使得中國政府無法管轄在中國的土地上違反法律的外國人,而這一權力又是清政府主動送出,由此說明清政府國家主權意識淡薄,B項正確;材料內容不能說明清政府放棄閉關自守政策和融入國際條約體系,排除A、C兩項;領事裁判權的喪失不是對領土主權的侵犯,排除D項。11.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