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講 2021年新九年級上冊入學模擬檢測試卷(解析版)_第1頁
第15講 2021年新九年級上冊入學模擬檢測試卷(解析版)_第2頁
第15講 2021年新九年級上冊入學模擬檢測試卷(解析版)_第3頁
第15講 2021年新九年級上冊入學模擬檢測試卷(解析版)_第4頁
第15講 2021年新九年級上冊入學模擬檢測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講2021年新九年級上冊入學模擬檢測試卷(解析版)(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班級姓名學號計分一、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共31分)(一)單項選擇題(共15分,每小題3分)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yì)。B.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shé)了本。C.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kuāng)騙。D.國王是禮貌是恪(kè)守時間。【答案】A【解析】A.搖曳——yè;故選A。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但這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B.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限淚。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鶩,便是敬。D.踏進這塊鮮有人跡的冰雪世界,在艱冰叢莽間的一個礫石堆上豎起三腳架。【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字形的書寫。B項,狼籍-狼藉。C項,旁鶩—旁騖。D項,艱冰-堅冰。3.所謂成功,就是專心的人彼此之間長期競爭而產生的,專心未必就能奪得冠軍,還要看天分和機緣,然而在“專心”的行列里,站在最后一名,也還是置身于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無知的人很多。A.結果雖然率先B.后果即使領先C.結果即使領先D.后果雖然率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同義詞語的辨析與選擇。“結果”是中性詞,指最后到達的狀態。而“后果”后果一般是嚴重的具有較大危害的結果是貶義詞。二者比較,第一空填的詞語應為“結果”,排除B和D。再來比較“領先”和“率先”,“領先”比相同時間開始的人快,事情未完成時使用。率先”后接結果或者事情,主語一般是人,偶爾也用于物。所以排除A,答案為C。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鐘南山和李蘭娟院士不顧高齡,心存大愛,逆行而上敢擔當,成為家喻戶曉的抗疫英雄。B.產業扶貧能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有了穩定的脫貧政策,農民脫貧的信心與日俱增。C.使用公筷公勺成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這種“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為時下餐桌文化。D.沉靜的心靈比暴烈的心靈要偉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雋永,耐人尋味。【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家喻戶曉”的意思是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B.“與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C項有誤,“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這里用來形容飲食風尚不恰當,對象錯誤。D.“耐人尋味”的意思是形容值得讓人仔細體會、琢磨。5.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A.“一門父子三詞客”指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人也并稱“三蘇”,蘇軾為“大蘇”。B.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C.古時男子十八歲行加冠禮,儀式上男子束發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D.“飛來山上千尋塔”“方七百里,高萬仞”中的“尋”“里”“仞”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對于課本上的課文,尤其是所收錄的名作家的文章,不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處、作者的相關常識,還要對文章的內容、主題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要懂得通過課內的文章學到相關的語文知識的道理。C項“十八歲”應為“二十歲”。按原文默寫(共8分,每空1分)(1),在河之洲。(2),風煙望五津。(3)愛上層樓,。(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4)大雪三日,。(張岱《湖心亭看雪》)(5)《醉翁亭記》中作者含蓄深沉,“,”兩句寫出“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6)《岳陽樓記》中從空間上寫出洞庭湖湖面氣勢闊大煙波浩渺的句子是:,。【答案】(1)關關雎鳩(2)城闕輔三秦(3)為賦新詞強說愁(4)湖中人鳥聲俱絕(5)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6)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解析】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選準詩句,生僻字平時要多寫幾遍。這類試題是通過書寫的方式考背誦,關鍵是不能錯字、別字、形似字。近幾年總出理解性默寫題目,這種題目的難度比根據上下文默寫要難,首先要根據詩歌內容選準詩句,然后不要出現錯別字。(三)按要求答題(8分)7.下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標語,請你選出最喜歡的一條,并說出理由。(2分)①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抗爭。②眾志成城,防控疫情。③不要出門!不要出門!!不要出門!!!④人多莫去湊熱鬧,出門記得戴口罩。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選第________條,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所有標語任選一個均可。理由言之成理即可。①②⑤:語言簡練。句式工整。結構整齊。音韻和諧。③: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④:語言獨具特色,通俗易懂,符合相應語境。【解析】這道題考查賞析標語的能力。可以從修辭、語言、句式、結構、音韻等角度入手。①“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抗爭”:典型的對偶句,句式工整,語言簡潔,便于記憶;②“眾志成城,防控疫情”:語言簡練、結構整齊、音韻和諧;③“不要出門!不要出門!!不要出門!!!”運用反復的修辭,加上感嘆號的標點,語氣強烈,強化了提醒人們“不要出門”的效果;④“人多莫去湊熱鬧,出門記得戴口罩”:口語化的特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抗疫的語境;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運用排比的修辭,語言簡練,句式工整,突出了抗疫的緊迫性和生命的重要性。8.學校開展了“君子自強不息”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1)中國古典詩文中有許多表達自強不息精神的詩文。請你舉出一例,并說說其含義。(2分)示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句詩蘊含了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不斷進取的精神。(2)對聯是我們特有的文學形式,很多對聯都在鼓勵人們自強不息。請你根據上聯,補寫出下聯。(2分)上聯:一路風雨兼程磨礪意志下聯:(3)你班決定下午三點在教室召開主題班會,作為九年級(1)班班長的你前去邀請政教處王主任來參加,見到了王主任的你將會怎么說?(2分)【答案】(1)示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蘊含著詩人積極樂觀的精神,表現了詩人理想抱負總會實現的堅定信心。示例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蘊含著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表現了不遺余力地追求探索的精神。(2)示例:十年寒窗苦讀鑄就輝煌(3)王主任:您好!我是九年級(1)班的班長,受全班同學的委托邀請您來我班參加下午三點召開的“君子自強不息”的主題班會,期待您的光臨指導!【解析】(1)考查名句積累和語句賞析。開放類試題,選擇一則表達自強不息的詩文,結合句意分析含義即可。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包含著詩人誓要登上人生頂峰的雄心壯志,表現了詩人樂觀豪邁的志趣與抱負。(2)考查擬寫對聯。開放類試題,與上聯格式相同,語義相關,符合對聯的平仄要求即可。如:早晚勤習不輟書寫人生。(3)考查語言表達。開放類試題,表意清晰明確,言之成理即可。擬寫時,先是稱呼和問候語“王主任,您好!”,然后是自我介紹“我是九年級(1)班班長”,然后表明目的,邀請對方參加本班舉行的“君子自強不息”的主題班會。注意表明班會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最后表達希望其光臨指導之意。語意明確,語氣真誠有禮。二、現代文閱讀(共35分)(一)閱讀下面實用類文本,完成下列小題。(共10分)材料一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成長,一定意義上就是在重演人類的發展史。我們的祖先通過勞動實現了人類文明的提升,我們每個人,特別是我們在兒童階段的成長,都離不開勞動的淬煉。《朱子家訓》中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可見,古人講究從細節培養生活自理的勞動習慣,從而保持身體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現在有的家長卻不讓孩子做家務或參加其他勞動,習慣大包大攬,目的是讓孩子多點時間讀書學習。然而這卻剝奪了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全面“學以成人”的機會。家長這樣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幫助孩子提升學業成績,反而可能會讓孩子在人格發展上出現不足,難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責任意識。我們必須謹記:盡管人類文明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勞動仍然是我們“學以成人”的基礎性活動。現代社會,勞動教育并不只是鍛煉體質,還要讓兒童在勞動中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造,提高動手能力。這對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都有重要影響。比如說,人類往往在勞動中創造美的世界,讓兒童學習通過勞動創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兒童的審美情趣。由于勞動教育關涉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須系統地、合理地加以推進。材料二據2019年某市普通中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數據顯示:某市普通中學學生普遍具有正確的勞動價值觀。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確認識勞動價值、尊重勞動、崇尚勞動;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熱愛勞動;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將集中體現吃苦耐勞、敬業奮斗精神的“科學家、教師、醫生、工程師、警察、軍人”等作為自己的未來的理想職業。調研也發現,某市仍有部分學生勞動習慣有待加強。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從不”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爾”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材料三中華民族是一個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從《尚書》中的“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到《國語》中的“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訓》中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諸多古訓格言都彰顯了勤儉自持、耕讀傳家的中華傳統美德。當今時代,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形態發生巨大變化。這就要求勞動教育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相呼應。深化產教融合,改進勞動教育方式。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勞動教育要與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相結合,實現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長、體質的強健、美感的涵養,進一步彰顯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綜合育人價值。9.根據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兒童缺少勞動,可能會在人格發展上出現不足,難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責任意識。B.對兒童而言,勞動教育必須系統合理地加以推進。因為這會關涉到諸多方面的教育。C.長沙市普通中學學生中,把工程師作為自己未來理想職業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D.材料一闡述了勞動和勞動教育的重委性,材料三闡述了新時代如何積極開展旁動教育。【答案】C【解析】考查對材料內容的正確理解。C項錯誤。根據材料二,“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將集中體現吃苦耐勞、敬業奮斗精神的‘科學家、教師、醫生、工程師、警察、軍人’等作為自己的未來的理想職業”分析,長沙市普通中學學生中,把工程師作為自己未來理想職業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低。故C錯誤。10.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指出其中的一種說說它有什會作用。(3分)【答案】示例一:道理論證。引用《朱子家訓》的話,表明古人重視從生活細節培養勞動習慣,從而論證了家長讓孩子接受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示例二:對比論證。把家長大包大攬的目的與實際結果作對比,闡述了家長不讓孩子接受勞動教育的危害,從而論證了勞動仍然是我們“學以成人”的基礎性活動。示例三:舉例論證。舉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習慣大包大攬的例子,剖析不讓孩子做家務的危害,論證了勞動仍然是我們“學以成人”的基礎性活動。【解析】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常見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作用根據具體論證內容分析。“《朱子家訓》中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引用《朱子家訓》中的話,運用了道理論證,表明“古人講究從細節培養生活自理的勞動習慣”,更加概括更加深入地論證了家長讓孩子接受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現在有的家長卻不讓孩子做家務或參加其他勞動……但勞動仍然是我們‘學以成人’的基礎性活動”,家長大包大攬的目的與實際得到的結果作比較,運用對比論證,突出論證了“勞動仍然是我們‘學以成人’的基礎性活動”。同時,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或參加其他勞動,大包大攬,這是運用了舉例論證,分析了不參加勞動的危害,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勞動仍然是我們‘學以成人’的基礎性活動”。11.請根據上述三則材料,說說新時代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應當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4分)【答案】①要讓學生在勞動中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造,提高動手能力。②要端正學生勞動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③要使勞動教育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要求。④要與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相結合。⑤要重視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解析】考查對材料內容的分析篩選歸納概括。閱讀材料,抓住表述勞動教育的措施觀點的語句提煉概括。根據材料一,“現代社會,勞動教育并不只是鍛煉體質,還要讓兒童在勞動中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造,提高動手能力”,“現在有的家長卻不讓孩子做家務或參加其他勞動,習慣大包大攬,目的是讓孩子多點時間讀書學習。然而這卻剝奪了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全面‘學以成人’的機會”,材料二“長沙市普通中學學生普遍具有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調研也發現,長沙市仍有部分學生勞動習慣有待加強”,材料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形態發生巨大變化。這就要求勞動教育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相呼應”,“勞動教育要與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相結合”,綜上語句提煉概括即可。(二)閱讀《雪夜的老人》,完成下列小題。(共16分)雪夜的老人葉騎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來,散在我的臉上,像針,刺入肌膚。這痛告訴我,自己還在這個城市活著。②寒冷。這是這個城市,在這個夜晚,留給我唯一真實的印記。[www.z%#z&ste^p@.com]③三年了,一千多個日夜,我三次告別父母,遠走他鄉,在這個城市開始自己的事業。但最終,三次創業換來的結局,是最初的壯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僅剩的十五塊錢。我淡淡發笑,索性把這十五塊錢,再換成三罐啤酒,一無所有,大概,不過如此吧。④我拿出手機,突然有傾訴的欲望。但打給誰呢?爸媽?萬萬不能。朋友?能說真心話的又有幾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對無言吧,何必傾訴,誰愿傾聽?我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著這個城市的燈火,突然忘了,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你捂住嘴巴,它們就會從眼睛里跑出來。⑤夜越來越深,氣溫幾乎跌至冰點,整個公園除了自己這個失意人,已經找不到其他行人。⑥我獨自對著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飛舞。不知道什么時候,對面的長椅上來了一個老人。⑦老實說,一開始,我并沒有注意到老人的到來。興許,他恰巧從這里路過,或是心里也藏著一點兒心事;而我,一個年輕人在這里坐著,他干脆也坐上片刻,這么冷的天,他不會待得太久。⑧我沉浸在三年創業的歲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淚。老人一直在我對面坐著,偶爾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問候,像關懷,似乎也沒有離開的意思。⑨我漸漸對這個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這樣跟我面對面坐著,是巧合,還是另有用意。⑩我前幾天看報紙,說這附近的一個社區成立了一個老年服務隊,專門給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莫非,他是這個服務隊的成員,怕我一時想不開,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長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見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聲淚俱下、遍體鱗傷,眼前的這一幕勾起了他內心深處的回憶??抑或,他是自己一個遠方未曾謀面的親人,我不認得他,而他記得我,這個孤獨的夜晚,是他無聲的陪伴??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飛想象,希望求得一絲慰藉。但最終,悲傷如雪花般向我襲來,生活的痛楚,再次將我包圍。?終于,夜色已深,是離開的時候了。眼前這個老人到底是誰,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沒走幾步,我隱隱察覺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我轉過頭,恍惚中,看見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到長椅旁,彎腰,撿起地上的三個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靜地離開了公園。?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過來,卻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換來了三個易拉罐。?我望著老人遠去的方向,驀地記起他坐在公園長椅上,任由雪花飄落的那份倔強。或許,在他的一生中,還經歷過無數個這樣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頭上,可以刺進他的肌膚,但大雪,從未將他掩埋。?風雪愈緊了。?我撥通母親的電話,告訴她,今年生意沒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場大雪,老人們常說,瑞雪兆豐年,明年一定會是一個好年成。&12.根據小說內容,請將表格補充完整。(4分)情節內容情感變化創業失敗,雪夜獨自喝酒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疑惑起身離開,老人檢走拉罐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釋然【答案】①失意②對面長椅,老人一直坐著③頓悟④撥通母親的電話【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的梳理和概括。閱讀文本,理清故事情節,根據題目要求篩選相關的詞句概括作答。答題時要盡可能仿照題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本題作答可依據“整個公園除了自己這個失意人,已經找不到其他行人。”“不知道什么時候,對面的長椅上來了一個老人。”“老人一直在我對面坐著”“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過來,卻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換來了三個易拉罐。”“我撥通母親的電話,告訴她……”來概括填寫題目中的四個空。[^m]13.請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義。(6分)(1)寒冷。這是這個城市,在這個夜晚,留給我唯一真實的印記。#~*](2)雪花可以落在他的頭上,可以刺進他的肌膚,但大雪,從未將他掩埋。【答案】(1)句意一語雙關,既寫了天氣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創業失敗的絕望和無助。(2)這句看似普通直白的話里卻透露出一個不普通的道理:一個人,只要你在努力,再大的困難都不會把你淹沒,你的努力也不會白費。【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蘊含的感情。(1)“寒冷”一詞有雙層含義,表層含義指下雪了,天氣寒冷。結合語境“我三次告別父母,遠走他鄉,在這個城市開始自己的事業。但最終,三次創業換來的結局,是最初的壯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僅剩的十五塊錢”理解,深層含義指自己創業失敗后的絕望。(2)結合“這是一個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換來了三個易拉罐。”分析,老人生活艱辛,但能夠憑著堅強的毅力頑強地生存,從未向殘酷的生活屈服,也從未被摧垮。只要努力戰勝困難,就能成功。據此理解作答。14.請聯系上下文,閱讀第④段畫線句中,具體分析人物的心理。(3分)但打給誰呢?爸媽?萬萬不能。朋友?能說真心話的又有幾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對無言吧,何必傾訴,誰愿傾聽?【答案】打給爹媽怕讓爹媽擔心自己,打給朋友,恐怕危難之中也難有真正的朋友,也不過被敷衍而已;還是自己來承受這挫折和打擊,不打擾,不指望別的任何人。【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人物的外在表現是內心活動和情感的反映。本題作答時要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語境來分析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感。依據文章敘寫的內容,“我”因創業失敗而消沉頹廢,絕望之下,“我拿出手機,突然有傾訴的欲望”。后面的心理描寫:打給爸媽,他們會擔心兒子;打給朋友,擔心危難之中難有真正的朋友,朋友也不過是同情、安慰、敷衍、最后也幫不上什么;不如自己默默承受這一切。15.誤會是小說在情節設置中常用的手法。請找出文中設置的誤會,并簡要分析其作用?(3分)【答案】小說的誤會,就是對老人一直坐在對面的各種推測和狂想。這樣的誤會能推動情節發展,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給人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閱讀享受。【解析】誤會法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間的各種誤會造成一定的矛盾沖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寫作手法。一般地,使用誤會法的文章會按照“產生誤會——發生沖突——升級沖突——真相大白——消除誤會”的線索行文。誤會法的布局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筆,后有照應。誤會設置要合理,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篇小說的誤會,就是文中(10)(11)(12)段中作者對老人一直坐在對面的各種推測和狂想。誤會法的作用:①引起讀者閱讀興趣。②使文章情節富有劇性,波瀾起伏。③服務于文章中心。據此回答即可。(三)名著閱讀(9分)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一百塊錢!他不能再等了。原來的計劃是買輛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車,現在只好按著一百塊錢說了。不能再等!萬一出點什么事,再丟失幾塊呢!恰巧有輛剛打好的車(定做而沒錢取貨的),跟他所期望的車差不甚多;本來值一百多,可是因為定錢放棄了,車鋪愿意少要一點。祥子的臉通紅,手哆嗦著,拍出九十六塊錢來:“我要這輛車!”鋪主打算擠到個整數,說了不知多少話,把他的車拉出去又拉進來,支開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個動作都伴著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詞;最后還在鋼輪條上踢了兩腳,“聽聽聲兒吧,鈴鐺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車拉碎了,要是鋼條軟了一根,你拿回來,把它摔在我臉上!一百塊,少一分咱們吹!”祥子把錢又數了一遍:“我要這輛車,九十六!”鋪主知道是遇見了一個心眼的人,看看錢,看看祥子,嘆了口氣:“交個朋友,車算你的了;保六個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給修理。保單,拿著!”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的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著照照自己的臉!越看越可愛,就是那不盡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諒了,因為已經是自己的車了。把車看得似乎暫時可以休息會兒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腳墊兒上,看著車把上的發亮的黃銅喇叭。他忽然想起來,今年是二十二歲。因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從到城里來,他沒過一次生日。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而且車既是自己的心血,簡直沒什么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16.這是祥子第幾次買車?這輛車最后的結局怎樣?(2分)【答案】第一次買車被大兵搶去【解析】考查小說故事情節。閱讀小說時應多做筆記。根據內容就是寫第一次買車,被大兵搶去。17.根據第二與第三段,說說《駱駝祥子》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3分)【答案】運用典型的北京口語,展現人物性格,如祥子的語言樸實,而賣車老板則是精明的。【解析】先指出作品的語言特色。常用的詞語有:簡潔準確、生動傳神、優美感人、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內涵豐富、富有文采、風趣幽默、感染力強、典雅、活潑、凝練、樸素等。再結合具體段落或句子進行分析。18.最后一段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這樣寫表現了祥子怎樣的心情?(4分)【答案】心理描寫。突出祥子買車的激動心情,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人力車夫夢想的卑微和生活的辛酸,從一個側面了解到當時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解析】人物描寫包括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三、閱讀下面文言詩文,回答問題(共24分)(一)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1)其西南諸峰(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答案】(1)各個(眾)(2)靠近【解析】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只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兔子,弄清文意。2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3分)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案】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弄清句子中的停頓規律,就能較好地完成。21.從選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答案】一是飲酒,二是欣賞山水,三是與民同樂。【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二)晉文公攻原晉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②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注釋】①原:原國。②衛:衛國。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遂與大夫期十日陳太丘與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下見小譚C.夫原之食竭力盡矣一食或盡粟一石D.可無歸乎男有分,女有歸【答案】A【解析】考查同音不同義的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23.用三條“/”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2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弄清句子中的停頓規律,就能較好地完成。24.如何看待晉文公“罷兵而去”的行為?請說明理由。(3分)【答案】贊成晉文公,晉文公的可貴之處在于講信用(恪守誠信)。因為講信用才能不戰而勝,“攻原”得衛。【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三)迎燕(宋)葛天民咫尺①春三月,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注釋】①咫尺:距離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暫。咫,古代稱八寸為咫。25.頷聯“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中的“舊簾”有何妙處?(3分)【答案】①“舊簾”表明這是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呼應首聯的“尋常百姓家”。②“舊簾”是小燕子順利找到前一年住過的人家的標志。③“舊簾”與上句中的“新燕”均為名詞,詞性相對,符合詩歌的對仗要求。④表現了主人對燕子的喜愛,人與燕子的和諧關系。(答到三點即可)【解析】本題是對詩句中關鍵詞語鑒賞能力的考查。解答這題,既要結合全使內容,又要聯系詩詞主旨來思考,可從“舊簾”在詩中與某些內容的照應關系、構成的修辭特點以及詩人情感等方面來組織語言,只要言之成理,語句通順即可。26.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的畫面。(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