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西省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一模)
歷史試題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
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
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考古發現,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多分布于山麓和松嫩平原東部地區。隨著時間
推移,遺址分布總體上逐漸由東南部向西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拓展;至舊石器時代晚期,
大興安嶺地區和東北平原中西部地區出現了史前遺址。這表明,東北地區()
A.先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提升B.人類具備較強社會組織能力
C.農耕生產已經取代采集漁獵活動D.區域內文明發展呈現相似性
【答案】A
【解析】
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舊石器時代的
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舊石器時代東北地區遺址分布呈現出自東南部向西北部、低海
拔向高海拔逐漸拓展的態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先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人
類通過革新石器技術、改變狩獵方式、強化資源利用等策略,適應氣候環境變化的能力也有
所提升,因此其活動范圍逐漸向生產和生活資源相對欠發達的地區拓展,A項正確;舊石器
時代的社會組織通常是比較簡單的部落或群體形式,“具備較強社會組織能力”是新石器時代
晚期國家雛形形成時才開始出現的現象,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農耕生產已經取代
采集漁獵活動”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出現的社會特征,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體
現出東北地區內文明具有相似特征,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2.東晉以來,“寧使網漏吞舟,不必察察為政”被奉為指南,行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正
從朱衣上過”,以至“江左以清談相尚,不崇名法,故其時中原律法,衰于南而盛于北”。這一
狀況()
A.說明尚法存禮理念遭摒棄
B.表明南北政權的思想文化漸趨一致
C.緣于中央監察機構的缺失
D.折射出東晉南朝門閥政治影響較大
【答案】D
【解析】
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時期
的中國。材料“行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正從朱衣上過’”反映出當時政府對違法官員的懲
處力度輕,監察與懲處多浮于表面,這折射出東晉南朝時期,皇權衰弱,門閥政治的影響力
較大,門閥士族在政治上擁有極大的權力,他們往往更注重自身的利益和地位,而忽視國家
和社會的整體利益,“江左以清談相尚”這種風氣的盛行和不重視律法的情況,也折射出門閥
士族的政治影響力,即門閥士族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通過清談等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影
響力,使政治環境傾向于寬松執法,對律法的發展不夠重視,從而使得律學在南朝衰落,D
項正確;當時受到政權更迭和門閥政治的影響,儒法思想地位遭到沖擊,但“遭摒棄”說法不
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出南朝律法發展的衰微和北朝律法發展的興盛,南北在
文化風氣上,一個重清談,一個重務實,呈現出明顯的對立狀態,這無法說明思想文化趨同
的趨勢,排除B項;材料折射出對官員的監察和懲處不足,而非監察機構缺失,排除C項。
故選D項。
3.韓愈認為“天”是有意志的,佛教與“天命”不一樣,它不具有降災或賜福的能力。程潁和程
頤則認為“佛氏之道,一務上達而無下學,本末間,非道也”,即佛教并沒有“體用合一”、“上
下合一”的思維模式。韓愈和“二程”提出這些主張意在()
A.闡明自然界規律B.融合儒佛兩家思想精髓
C.傳播無神論思想D.維護儒家思想正統地位
【答案】D
【解析】
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的中
國。根據材料“'天'是有意志的,佛教與‘天命’不一樣,它不具有降災或賜福的能力”等可知,
韓愈借用天命論闡明佛教對現世生活缺乏意義和價值;而“二程”認為“佛教并沒有體用合一、
上下合一的思維模式”,這折射出他們從天論的角度推崇儒家體用合一的思維模式,其意在
維護儒學正統,D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探討自然界的規律,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韓愈和
“二程”是反對佛教的,排除B項;材料是對佛教的批判,不等于傳播無神論,排除C項。
故選D項。
4.北宋史學家范祖禹指出:“有國者,喪師之禍小而或以霸,秦穆公、越王句(勾)踐是也;
得地之禍大而或以亡,楚靈王、齊渭王是也……先王患德之不足而不患地之不廣……封域之
外,聲教所不及者,不以煩中國也。”該論述蘊含的治國原則是()
A.富國強兵B.重內輕外
C.崇文抑武D.華夷一體
【答案】B
【解析】
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根
據材料可知,范祖禹指出,雖然喪失軍隊可能帶來一時的災難,但有時卻能因此成就霸業,
如秦穆公和越王勾踐;而過度追求領土擴張,則可能帶來更大的災難,甚至導致國家滅亡,
如楚靈王和齊渭王。他提出“先王患德之不足而不患地之不廣”,即古代的賢明君主更擔心德
行的不足,而非領土的廣闊與否。最后,他提到“封域之外,聲教所不及者,不以煩中國也”,
表明只要文化和道德觀念能夠影響周邊地區,就無需過度擴張領土,給國內帶來繁重負擔。
這反映出他主張側重國內事務,對外相對謹慎保守,符合重內輕外的治國原則,B項正確;
“富國強兵”通過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來鞏固統治,與范祖禹的論述不符,排除A
項;“崇文抑武”主要體現在對文官的重用、抑制武將權力、將軍事決策權收歸中央等措施上,
材料只是強調國家治理重點不應過多側重于對外征伐上,排除C項;“封域之外,聲教所不
及者,不以煩中國也”折射出范祖禹認為中原與少數民族間存在禮樂教化上的差異,而非主
張“華夷一體,,,排除D項。故選B項。
5.下表為明后期部分地區的賦役征收情況。造成南北方地區賦役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地區役銀攤入田賦的比重(%)攤入后田賦增長幅度(%)
南福建漳平67.6143.1
方
浙江開化72.793.7
地
區南直隸休寧73.986.1
北山東費縣44.716.5
方
山東鄭城43.416.5
地
區北直隸香河41.310.8
A.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B.封建戶籍管理力度的強弱
C.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D.攤丁入畝推行力度的不同
【答案】C
【解析】
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
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明代,南方經濟(尤其是商品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北方,自然
人口稠密,稅基較大(即南方原本承受的稅收負擔高于北方),因此當政府將役銀分攤到田
賦時,南方無論是分攤的比重還是攤入后田賦增長的幅度都要均高于北方,C項正確;土地
利用率的高低可能影響田賦本身的多少,但不是影響役銀攤入比重不同的原因,排除A項;
這種差異會導致相較于北方地區,南方地區人身依附關系更能進一步削弱,但體現不出戶籍
管理上的不同,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后期賦役征收情況,攤丁入畝是清代雍正時期
開始實行的賦役制度改革,排除D項。故選C項。
6.1908年,清廷恢復了乾隆時軍機大臣副署(在詔令上署名)舊制。然而,時人認為舊制下
副署是大臣代君主負責,“實乃強行嫁接”;梁啟超也批評道:如用署名之制必與組織完備之
責任內閣相依,“今體之不立,而用將安立”。這表明()
A.部分士人力倡否定君權B.變革成敗取決于權責劃分
C.民眾政治監督渠道不暢D.傳統體制與憲政難以契合
【答案】D
【解析】
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根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乾隆年間的軍機署名,只是表明承旨或擬旨者為何人,以確保諭旨
的正確性或諭旨傳布流程的明晰化,大臣負責的對象毫無疑義指向皇帝,即“副署是大臣代
君主負責”。而西方國務大臣副署表明對自身的決策及出臺的措施負責,其負責的對象更多
地指向議會。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晚清時人認為在內閣即憲政體制尚未確立前,將封建舊制強
行嫁接,難以有效推行,這反映出傳統體制與憲政之間難以契合,D項正確;當時部分士人
只是反對清末預備立憲中的恢復軍機大臣副署舊制的做法,但沒有涉及否定君權,況且梁啟
超等人屬于立憲派,是主張君主立憲的,排除A項;影響變革成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
綜合考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國際環境及利益分配等多個方面,“取決于”說法
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民眾對軍機大臣或責任內閣的監督,排除C項。故選D
項。
7.下表是1920~1921年湖南某書社新文化刊物的銷售情況。這反映出,湖南新文化運動
C)
銷量排名第1位:
《勞動界》周刊:創刊于上海,工人購閱者甚眾
5000本
銷量排名第2位:
《新生活》半月刊:小型通俗刊物,定價便宜(1元錢32本)
2400本
銷量排名第3位:《新青年》:刊登關于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等
2000本文章
A.促使精英文化轉向平民文化B.推動了工人階級政治地位的提升
C.凝聚了社會不同階層意志D.使新民主主義理論得到普遍認可
【答案】A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1921年
(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在湖南,最暢銷的新文化刊物是《勞動界》,工人階級是其主要受
眾群體;銷量排在第2位的《新生活》是小型通俗刊物,據通俗的文字和便宜的定價可推知
其以“平民”為對象;作為新文化運動主要刊物的《新青年》銷量可觀,其介紹的馬克思主義
等理論性文章迎合了知識分子等精英群體的閱讀需求,但不及《勞動界》和《新生活》暢銷。
故刊物的銷售情況反映出湖南新文化運動促使精英文化發展為平民文化,A項正確;政治地
位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民主政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但材料無法體現對工人民主政治權利的實
際影響,排除B項;三種暢銷書的銷售情況反映了新文化運動在以工人階級為主的人民大
眾中的傳播和影響,而非對不同階層意志的彰顯,排除C項;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黨在后來的
革命實踐中,經過不斷總結和探索,于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才逐漸形成和完善的,
在1920?1921年期間,該理論尚未正式提出,更談不上普遍認可,排除D項。故選A項。
8.1937年,中國銀行廈門分行代替民信局開辦匯兌業務,引發了當地民信局的強烈不滿,
民信局同業公會致函中國銀行自陳營利狀況,稱“25年度(1936年)南洋各屬匯閩款項,民
信局經手銀信匯款,數達千萬余元……除郵費外,僅可維持店員薪伙,且需節儉,方不虧空”。
這折射出()
A.近代通訊業官私爭利問題嚴重B.民信局融資方式多元化
C,外匯投機資本左右民信局經營D.金融近代化轉型的艱難
【答案】D
【解析】
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
“頂替民信局開辦匯兌業務,引發了當地民信局的強烈不滿”可知,銀行承辦外匯匯兌業務引
發了作為通訊行業的民信局不滿。中國銀行作為現代金融機構開展匯兌業務,是金融近代化
的一種表現,而民信局是傳統金融機構,在經營匯兌業務時利潤微薄,勉強維持,其對銀行
開展相同業務表示強烈不滿,這體現了金融近代化轉型面臨諸多困難,D項正確;材料反映
出金融業中銀行擠占民信局的外匯業務,而非通訊業中官私爭利,排除A項;材料強調銀
行開辦匯兌業務威脅民信局生存,未涉及民信局的融資方式,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民信局
經營外匯成為主要收入來源,而非外匯資本對其操控,排除C項。故選D項。
9.據1954年江蘇省普選資料記載,吳江、無錫等五個縣306個鄉當選代表有10583人,其
中參加互助合作組織的占56.2%。丹陽縣兩個鄉77個代表中已參加合作社的34人,參加互
助組的39人,占代表總數的95%。這可用于說明,當時江蘇()
A.基層自治迸發制度活力B.生產關系調整與民主建設相適應
C.民主選舉掃清土改障礙D.社會主義制度彰顯出鮮明優越性
【答案】B
【解析】
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4年的中
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推進農業合作化成為農業生
產關系調整的重點,政府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自愿組成合作社,通過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農業生產力的提升。伴隨著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農民的經濟和政
治地位得到保障,推動了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民主政治建設,B項正確;基層自治是基層群
眾性自治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總和,新中
國的基層自治出現于改革開放后,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1952年底全國廣大農村基
本完成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被廢除,排除C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
社會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排除D項。故選B項。
10.下表為1976~1995年我國國有企業上交財政收入情況。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
是()
時期國有企業上交財政收入(億元)占同期財政收入比重(%)
1976?1980年439186
1981—1985年611483
1986?1990年894373
1991—1995年1601371
A.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B.經濟成分日趨多元化
C.鄉鎮企業的大量涌現D.國家下放財政審批權
【答案】B
【解析】
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6至1995
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開始實施經濟體制改革,鼓勵多種
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這導致國民經濟結構日益走向多元化,除了國有企業外,民營企業、外
資企業、合資企業等多種經濟形式蓬勃發展。這些新興經濟形式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從而稀釋了國有企業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B項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
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才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排除A項;鄉鎮企業的確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這只是國民經濟結構多元化的
一個方面,不是造成國有企業財政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這一時期財政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財政權力的調整,但并不是單純地將財政審批權下放給國有企業,而是在
中央與地方之間進行財政體制優化,與國有企業上交財政收入占比變化并無直接的因果關
系,排除D項。故選B項。
11.埃及托勒密二世統治時期,能夠看到以“希臘式”表現形式出現在錢幣上的冥界之神塞拉
匹斯,頭戴埃及特色的王冠。象征托勒密二世的衍生物“阿茜諾”,在部分地區被奉為保護航
海之神。這說明,埃及托勒密時期()
A.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具有同質性B.希臘文化中心西移
C.法老借助外來文化強化統治權威D.政教合一趨勢初顯
【答案】C
【解析】
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埃及。根據材
料可知,冥界之神塞拉匹斯一方面呈現出“希臘式”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面頭戴埃及特色的王
冠,這表明塞拉匹斯兼具希臘和埃及神祗功能,托勒密二世的衍生物與希臘神相聯系,這說
明埃及法老在利用外來文化元素來強化自身的權威和形象,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希臘化時
期文明交流與交融的表現,但無法說明以埃及為代表的大河文明與以希臘為代表的海洋文明
具有同質性,排除A項;埃及托勒密時期,將希臘文化引入埃及,形成了以亞歷山大城為中
心的希臘文化新中心,因此希臘文化中心出現東移趨勢,排除B項;公元641年,阿拉伯帝
國征服埃及,成為新的統治者,標志著埃及政教合一的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
12.下表為1567?1568年威尼斯絲綢商行會中成員資產統計情況(資產單位:杜卡特)。
這可用于研究,當時威尼斯()
資產人數總資產人數比例(%)資產比例(%)
235
5000以上204.6749.8
000
121
2000~400045105125.74
500
1000~180036510008.4110.8
500?90040221009.354.68
150?4501253450029.217.31
100或更少162784037.851.66
471
總計428100100
940
A.城市管理體制逐步完善B.商業革命促使封建行會瓦解
C.自由競爭拉大貧富差距D.早期資本積累存在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
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歐。根
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封建社會,財富往往掌握在貴族和地主手中,但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
產生和發展,商業活動開始成為財富積累的重要途徑,威尼斯絲綢商行會內部成員資產差異
顯著,不到5%的人占有總額近一半的資產,近38%的人資產不到總額的2%,這反映出在
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階段,由于市場競爭、資源占有以及個人能力等多種因素,往往只有少
數人能夠成功積累巨額財富,并成為當時社會的富裕階層,這表明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
積累的不平衡性,D項正確;材料只體現出行會內部成員資產的擁有情況,無法體現城市管
理體制發展情況,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新航路開辟后商業革命引發的意大利威尼斯封
建行會內部成員資產的分化,而不是封建行會的瓦解,排除B項;行會具有一定的壟斷性,
并非“自由競爭”,且16世紀處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西歐國家普遍奉行重商主義而非
自由貿易與競爭,排除C項。故選D項。
13.18世紀,蘇格蘭啟蒙思想家認為,人類理性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理性沒有能力創造出合
乎理性的社會秩序,理性無法跳出它賴以生長的社會和傳統來對社會進行規劃和設計,社會
制度、法律、道德等都不應也不可能處于完全理性之下。這一觀點()
A.強調應發揮社會的自我調節功能B.深刻地批判了理性主義的合理性
C.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基礎D.迎合了早期殖民擴張時代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影響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I。
根據材料可知,蘇格蘭啟蒙思想家認為理性精神設計下的社會秩序并非能夠“合乎理性”,社
會制度、法律、道德等社會秩序的構建與調節一定程度上是自發形成的,主張要尊重社會自
身的發展脈絡,發揮社會自我調節功能,而不是單純依靠理性去構建和改變,A項正確;材
料只體現出啟蒙思想家認識到理性主義對調節社會秩序的不足,而非對其合理性的批判,排
除B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于17世紀,而材料觀點是在18世紀,排除C項;材料中
強調社會的自我調節實際上是對早期殖民擴張時期重商主義等國家干預思想的反思,排除D
項。故選A項。
14.下面是1870年6月13日美國《哈潑斯周刊》刊登的漫畫《“華工彗星”》。漫畫中的中
國勞工像一顆熾熱的彗星,橫穿天空,地面上是對其“感興趣”的多個黨派在對準、凝視著“華
工彗星”,而工人們則對其顯示出敵意。該漫畫折射出赴美華工()
A.加劇了美國政府的排華情緒B.帶來中美文化碰撞與沖突
C.嚴重激化了美國的階級矛盾D,為美國經濟開發注入活力
【答案】D
【解析】
根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0
年的美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國際工人運動的開展,美國工人階級對資本
家剝削與壓迫的反抗漸趨激烈,這導致美國本土勞動力價格上漲,而華工因不平等條約等原
因,在美國勞動力市場上價格低廉,這一方面對美國當地工人罷工等形式的工人運動產生了
沖擊,引發工人對華工的“敵意”,另一方面為美國資本家帶來了廉價勞動力,客觀上為美國
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D項正確;美國政府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從漫畫中可看出,美
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大量華工,因此在當時赴美華工的到來不會加劇美國政府的排華情
緒,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中美文化碰撞與沖突”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美國階級
矛盾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私有制和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在華工進入美國之
前,美國本土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就已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華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
劇了工人階級內部的競爭,但不是美國階級矛盾產生和激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項。故選D
項。
15.列寧在某次談話中指出:“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體看法根本改變了……如果不是因為國
際關系,不是因為必須為我們在國際范圍內的陣地進行斗爭,我真想說,我們的重心轉移到
文化主義(非斗爭)上去了。”下列最能佐證列寧這一觀點的是()
A.戰時共產主義的全面推廣B.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提出
C.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D.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啟
【答案】C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蘇俄。根
據材料可知,列寧強調“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實際上是在強調新經濟政策與
原來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根本不同,戰時共產主義是以“政治斗爭、革命、奪取政權等”來
建設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則是以“和平的‘文化主義’組織工作”來建設社會主義,c項正確;
根據材料解析可知,列寧強調“我們的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非斗爭)上去了",與戰時共產
主義內容不符,排除A項;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形式,這與“重心轉移到文化主
義(非斗爭)上去了”不符,排除B項;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時間是在斯大林執政時期,
排除D項。故選C項。
16.1997?2010年,英國新工黨政府各部長在政策咨詢上越來越少地依賴文官體系,而更多
地發展特別顧問與特別機構,如布萊爾首相辦公室增加政策執行中心和未來策略中心等制度
化機構,使首相“總統化”。這一變化()
A.利于維護政府決策穩定性B.強化了政策制定的政治化因素
C.源于政府管理職能的擴張D.削弱了立法權對行政權的掣肘
【答案】B
【解析】
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英國。
根據材料“英國新工黨政府各部長在政策咨詢上越來越少地依賴文官體系,而更多地發展特
別顧問與特別機構”和所學可知,英國傳統的文官體系往往受官僚程序和規則的制約,首相
和作為政務官的政府部長不再依賴文官體系,而是更傾向于那些能夠直接反映首相意愿和政
治策略的政策顧問,這種機制相較于文官體系更加靈活,能為政府提供更加及時的政策建議,
以確保政策方向與政府的政治目標保持一致。同時也使得政府各部長在決策過程中擁有更大
的自主權和靈活性,這為政黨政治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政策制定過程的政治化程度增加,
B項正確;隨著內閣的“換血”和政府迭代,新的首相和內閣可能會帶來全新的政策理念和執
行方式。這會導致之前制定的政策被推翻或修改,從而缺乏穩定性,排除A項;這些變化源
于政黨政治的影響,隨著政黨對首相支持的增強和內部權力的集中化,政策制定也變得越來
越集中化,首相和各部長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決策權,這使得政策更加符
合首相的個人意愿和政治目標,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出議會對行政權的影響,排除D項。
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
題12分,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漢代是中國傳統社會兒童觀成型的階段,劉熙《釋名》中可見對兒童各階段的
不同稱謂:“人始生曰'嬰兒’","兒始能行曰'孺子’","七年日'悼兒童不再作為“成人之物”
而存在。但兒童社會地位仍然較低,如從“小兒”“豎子”“孺子”等稱謂可看出。王充在《論衡》
中提到:“世謂童謠,熒惑(火星)使之,彼言有所見也”,認為童謠是“熒惑”使之的結果,
小兒成為星辰在凡間的象征。
—摘編自戴孟《中國傳統社會兒童觀研究-以漢代和宋代為例》
材料二老成持重的“好孩子”,在宋人筆下俯拾皆是,可謂宋代模范兒童。
徐自兒童不為嬉戲,寡言笑,莊毅如成人。父羅城君卒,先生始三歲,晨昏(昏)
積匍匐床下,求其父甚哀……十五歲奉母自陜右歸楚,晝治生,夜讀書達旦
曾
離襁褓不好弄,所親惟筆床書卷。甫數歲出就外傅,儼如成人。與其仲弟延年
耆
月相策勵,期于克紹。而高郵復能力貧博延儒碩以訓啟之,洎長果聯貢禮部
年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社會兒童觀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模范兒童”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模范兒童”形
象。
【答案】(1)原因:政局相對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確立;教育制度的推
動(官學的設立);家庭結構相對穩定(傳統宗法制的影響);穩定社會秩序以鞏固統治的需
要。
(2)主要特征:成熟端謹;勤奮好學;孝順父母;自律自強。簡評:積極:樹立了教育典
范;傳承了儒家文化;利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人才。消極:易引發教育功利化。
【解析】
[小問1]
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原因:由材料“漢代是中國傳統社會兒童觀成型的
階段”及所學時代特征可得出政局相對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由材料"人始生曰'嬰兒"兒始
能行曰'孺子"七年曰"悼’”"兒童不再作為‘成人之物’而存在。”“小兒”“豎子”“孺子”等”及所
學可得出家庭結構相對穩定(傳統宗法制的影響);結合所學漢代思想文化的內容可知,儒
家思想正統地位確立;教育制度的推動(官學的設立);由材料“世謂童謠,熒惑(火星)
使之,彼言有所見也”“小兒成為星辰在凡間的象征”及所學天人感應的內容可得出穩定社會
秩序以鞏固統治的需要。
【小問2】
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特征:由材料“老成持重的‘好孩子',在
宋人筆下俯拾皆是,可謂宋代模范兒童。”可得出成熟端謹;由材料“十五歲奉母自陜右歸
楚,晝治生,夜讀書達旦”可得出勤奮好學;孝順父母;由材料“與其仲弟延年月相策勵,
期于克紹。而高郵復能力貧博延儒碩以訓啟之,洎長果聯貢禮部”可得出自律自強。簡評:
由材料“父羅城君卒,先生始三歲,晨昏(昏)匍匐床下,求其父甚哀……十五歲奉母自陜
右歸楚,晝治生,夜讀書達旦”及所學可得出樹立了教育典范;傳承了儒家文化;由材料
“甫數歲出就外傅,儼如成人。與其仲弟延年月相策勵,期于克紹。而高郵復能力貧博延儒
碩以訓啟之,洎長果聯貢禮部”及所學可得出利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人才。結
合所學知識,從消極的影響可得出“模范兒童”形象易引發教育功利化。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湖北省政府規定將各種有關證明人民屬籍的證件合并成一種證件,
即國民身份證。以松滋縣為例,該縣所需制發身份證在30萬份以上,除收回工本費5角外,
尚有16萬元的差額,加之適逢“迭遭敵擾”,工作進展比較緩慢。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希
望能借身份證消弭“匪患”,杜絕“奸冗”,亦可征辦臨時兵役。市民可向保甲長處領取空白身
份證,自行填寫且無時間限制,而婦女、老人以不常出門為借口,不愿請領,互相隱瞞。
?.“自通Fa
西建巴圖匹H
十*尺*#七K-月
摘編自劉魁《國家權力與基層控制》
材料二1984年4月6日,我國發布了《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規定凡居住中國境內
的中國公民,除未滿16歲者和現役軍人、武裝警察,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
人員,均應申領居民身份證。第一代居民身份證主要是人工書寫的,包括姓名、性別、出生
時間等信息。借助身份證,公民可以自由地流動和就業,不再受戶籍制度的嚴格限制。
——摘編自韓昌來《一張身份證見證時代變遷》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40年代國民政府身份證制度的特點,并簡
析其推行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84年我國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意義。
【答案】(1)特點:具有一定整合性;與保甲制相結合;制發由政府主導,但申領管理松散;
兼具基層管理和登記兵役等功能;民眾態度冷漠。原因:服務于國民黨一黨專政的需要(加
強國家權力對基層的控制);應對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特殊需要;構建現代國家體系的需
要;防范和打擊犯罪活動。
(2)意義: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穩定;保護了公民合法權益;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支持;
利于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為融入國際社會創造條件。
【解析】
【小問11
本題是特點題和原因題,時空是20世紀40年代(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將
各種有關證明人民屬籍的證件合并成一種證件,即國民身份證”并結合所學可知,具有一定
整合性;根據材料一“市民可向保甲長處領取”并結合所學可知,與保甲制相結合;根據材
料一“自行填寫且無時間限制,而婦女、老人以不常出門為借口,不愿請領,互相隱瞞”并
結合所學可知,制發由政府主導,但申領管理松散;根據材料一“借身份證消弭“匪患”,杜
絕“奸冗”,亦可征辦臨時兵役”并結合所學可知,兼具基層管理和登記兵役等功能;根據材
料一“不愿請領,互相隱瞞”并結合所學可知,民眾態度冷漠。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
“國家權力與基層控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服務于國民黨一黨專政的需要(加強國家權力
對基層的控制);根據材料一“加之適逢'迭遭敵擾',工作進展比較緩慢。抗戰勝利后,國
民政府希望能借身份證消弭‘匪患',杜絕'奸完’,亦可征辦臨時兵役”并結合所學可得出,
應對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特殊需要;根據所學可得出,構建現代國家體系的需要;根據
材料一“借身份證消弭‘匪患',杜絕‘奸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防范和打擊犯罪活動。
【小問2】
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1984年(中國)。根據材料二“除未滿16歲者和現役軍人、武裝警
察,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員,均應申領居民身份證”并結合所學可知,有
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根據材料二“借助身份證,公民可以自由地流動和就業,不再受戶
籍制度的嚴格限制”并結合所學可知,保護了公民合法權益;根據材料二“第一代居民身份
證主要是人工書寫的,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時間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為經濟體制改
革提供支持;利于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根據所學可知,為融入國際社會創造條件。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紀初,佛羅倫薩有300家生產呢絨的手工工場。羊毛運到后攪拌、梳洗、
紡紗等工作都由工場內的工人完成,按件計酬。隨著生產的日益擴大,雇傭工人人數也與日
俱增。到16世紀末,佛羅倫薩7萬居民中仍有1.3萬人為生產呢絨雇傭工人,恩格斯稱意
大利人為“歷史上第一資本家民族”是有一定道理的。
材料二清代,蘇州絲織業約有10萬以上的從業人員及其家屬,“蘇州機戶,類多雇人
工織”。官織局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生產效率,也開始大量雇傭自由工匠。“簡單協作的
作坊和獨立的家庭手工業汪洋大海般地存在”,承攬機戶往往擁有自己的織機,有的也由委
托方提供,委托方與工人的關系是間接的,承攬機戶具有工人、中介人和雇主三重身份。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馬克在《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佛羅倫薩呢絨業和蘇州絲織業資本主義萌芽的
不同之處。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
【答案】(1)不同之處:政治和經濟環境方面:佛羅倫薩市民覺醒,早期資產階級地位提升;
蘇州受到重農抑商政策影響。生產組織形式方面:佛羅倫薩呢絨業生產集中,是比較典型的
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模式;蘇州絲織業存在大量簡單協作的作坊和獨立的家庭手工業,生產組
織形式較為分散。雇傭關系方面:佛羅倫薩呢絨業:工人與工場主是比較單純的雇傭關系;
蘇州絲織業:雇傭關系復雜多樣。行業規模和發展程度方面:佛羅倫薩呢絨業:發展較為穩
定、規模龐大,且資本主義萌芽持續發展,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深遠影響;蘇州絲織
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傳統手工業的制約,發展緩慢。(任答兩個不同方面即可)
(2)影響: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對社會
階層結構產生了影響;為近代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解析】
[小問1]
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和清朝時期的中國。不同之處:政治和經濟環境方
面:結合所學可知,佛羅倫薩市民覺醒,早期資產階級地位提升;結合所學可知,蘇州受
到重農抑商政策影響。生產組織形式方面:根據材料“羊毛運到后攪拌、梳洗、紡紗等工作
都由工場內的工人完成”可知,佛羅倫薩呢絨業生產集中,是比較典型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
模式;根據材料“簡單協作的作坊和獨立的家庭手工業汪洋大海般地存在”可知,蘇州絲織
業存在大量簡單協作的作坊和獨立的家庭手工業,生產組織形式較為分散。雇傭關系方
面:根據材料“佛羅倫薩7萬居民中仍有1.3萬人為生產呢絨雇傭工人”可知,佛羅倫薩呢
絨業:工人與工場主是比較單純的雇傭關系;根據材料“承攬機戶往往擁有自己的織機,有
的也由委托方提供,委托方與工人的關系是間接的”可知,蘇州絲織業:雇傭關系復雜多
樣。行業規模和發展程度方面:根據材料“隨著生產的日益擴大,雇傭工人人數也與日俱
增”“到16世紀末,佛羅倫薩7萬居民中仍有1.3萬人為生產呢絨雇傭工人”可知,佛羅倫
薩呢絨業:發展較為穩定、規模龐大,且資本主義萌芽持續發展,對城市經濟和社會結構
產生深遠影響;結合所學可知,蘇州絲織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傳統手工業的制
約,發展緩慢。
【小問2】
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中國。影響:根據材料“官織局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
生產效率,也開始大量雇傭自由工匠”“簡單協作的作坊和獨立的家庭手工業汪洋大海般地
存在”和所學可知,可從沖擊了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促進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對社會階
層結構產生影響及為近代手工業的發展奠定基礎等角度進行分析。
20.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業收入核算試題及答案
- 考試題及答案2020樂理
- 育嬰師個體關懷考題及答案
- 物業管理綠化試題及答案
- 做賬實操-碳關稅產品的申報流程
- 藥劑學綜合素養考查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如何開展親子活動的有效策略試題及答案
- 機體結構測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師考題及答案的專業學習途徑
- 自主學習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試題及答案
-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考試題庫(完整版)
- 公路工程中漿砌塊石擋土墻施工方案
- 零星工程維修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支氣管哮喘治療
- 鋼棚搭建安全合同(2篇)
-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 DB35T 1964-2021 森林撫育技術規程
- 浙江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考試】-商業類(電子商務)-職業技能理論知識(一)(答案版)
- 人教版歷史2024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卷(含答案)
- 中班故事活動《小馬過河》 課件
- 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