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順。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譯文】
落日里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順。假如不是眼下親自遭受離愁別恨的熬煎,根本不會信任這世上真會有人難過白頭。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多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始終凝視而不能罷休。
【注釋】
⑴鷓鴣天:小令詞調,雙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唐人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⑵晚日:夕陽。唐劉長卿《行營酬呂侍御》詩:“晚日歸千騎,秋風合五兵。”
⑶新綠:初春草木顯現的嫩綠色。唐白居易《長安早春旅懷》詩:“風吹新綠草牙拆,雨灑輕黃柳條濕。”
⑷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五代齊己《寄雙泉大師兄》詩:“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巖棱。”
⑸白頭:猶白發。形容年老。《戰國策·韓策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秦韓之交。”
⑹深知;明知。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
⑺闌干:欄桿。闌。同“欄”。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棄疾遭受彈劾,隱居上饒。這首詞寫于作者被彈劾解官后,是他在帶湖閑居時的作品。
【賞析一】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著陸,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
“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即為我們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順”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順”,這就不僅表現了抒情主子公的感覺,而且表現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樣微妙,耐人尋味。憑借我們的閱歷: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子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順”,從而也聯想到她與意中人團聚之時是何等的“溫順”了。
“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別,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心緒何等低回宛轉,筆致何等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的結果。可如今呢?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定,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行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子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起先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非常相思的原因,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順。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
【賞析二】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子公并非作者自己。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而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哀痛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著陸,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晚日”之時,自然應當找尋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原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子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愁”與“恨”,乃是全篇的基調。根據一般的構思,接下去仍舊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爽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順。”把讀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優美的境界。唐人嚴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陽遲。”北宋詩人梅堯臣稱其“天容時態,融和駘蕩”,“如在目前”(《六一詩話》)。辛棄疾的“柳塘新綠卻溫順”,也有類似的藝術奇妙。“柳塘”一詞,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卻無從得知。聯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即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順”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順”,這就不僅表現了抒情主子公的感覺,而且表現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樣微妙,耐人尋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子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順”,從而也聯想到她與意中人團聚之時是何等的“溫順”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若,春意盎然,引起的內心感受是無限“溫順”。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端”。開頭兩句呈現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的困難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子公神態畢現,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別,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際,假如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是一種創作,貴在獨創。“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新,表現心緒低回宛轉,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的結果。可如今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定,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行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子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起先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非常相思的原因,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視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子公不忍接著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子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限制自己。表現不同特性、不同心態,各極其妙。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名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誕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與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