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課時作業3輝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藝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課時作業3輝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藝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課時作業3輝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藝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課時作業3輝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藝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課時作業3輝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作業3輝煌絢麗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與科技文藝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2024·吉林省吉林市高三模擬]戰國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統一天下學術,秦相國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撰寫的《呂氏春秋》另辟蹊徑,對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進行整合。這反映了()A.呂不韋企圖統一各學派B.政治局勢影響學術發展C.中國傳統文化體系形成D.“百家爭鳴”局面結束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百家爭鳴體現出不同階級對社會變革提出各自的治國主見,《呂氏春秋》綜合諸子百家思想,體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呂氏春秋》綜合諸子百家思想,并非統一各學派,A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體系形成,解除C項;“百家爭鳴”局面結束,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解除D項。答案:B2.[2024·上饒市高三模擬]維持人倫關系是“禮”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子云:“君使臣以義,臣事君以忠”,孟子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边@說明“禮”()A.以“尊君”為核心B.蘊涵有肯定的人文精神C.強調“君”的責任D.激勵臣民抗拒暴君統治解析:“尊君”是“禮”的基本要求,但這并非本題材料所要表達的思想,A項解除;從道理上講,你對我好,我便對你好,這是人之常情,簡潔地說這叫“人心換人心”。從理性的角度看,材料體現了“權力”與“義務”的對等,要臣民盡“尊君”的義務,就得給人民基本的“權力”,不管從哪個角度理解,這都體現了對“人性”的尊崇,體現了人文精神,故B項正確;從材料來看,的確是說在處理君臣關系上,君負有責任,但把它說成“禮”的特征,明顯不合適,故C項解除;D項與孔、孟的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身份與基本主見明顯沖突,解除。答案:B3.[2024·鞍山市高三模擬]漢元帝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無光”,元帝下詔指責大臣失職,于是丞相于定國便以災異引咎辭職。這說明“天人感應”學說()A.深化人心,為君臣所接受B.論證了皇權的合法性C.削減了災異所帶來的消極影響D.內容發生了變更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早期“天人感應”學說提出的目的是勸誡皇帝的行為,限制皇帝的權力,而漢元帝將“天人感應”學說作為強化皇權的工具,說明“天人感應”學說的內容發生了變更。因此D項正確。A項中“深化人心”的表述肯定,材料不能體現;B項錯誤,論證了皇權合法性的是君權神授;C項錯誤,材料不能表明“天人感應”學說削減了災異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故正確答案為D項。答案:D4.[2024·欽州市高三模擬]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被实鄣氖ブ荚t書開頭語也常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說明漢代()A.儒學正統地位得以確立B.借天的權威樹立皇帝權威C.政治統治借助人倫秩序D.儒家天道觀得到皇帝認同解析:依據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漢代通過神權來強化君權,B選項符合題意。確立儒學的正統地位與材料無關,A選項解除。材料未涉及人倫秩序,C選項解除。D選項說法與材料無關,解除。答案:B5.[2024·桂林市高三模擬]南宋時期,賀壽、贈祝、以詞代簡等應用性詞作中,爭論化成分比較常見;寫山水風月,常寓含某種幽微之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商品經濟的發展B.市民階層的需求C.尚理風氣的影響D.空談義理的浸染解析:理學在南宋成為官方哲學,理學具有思辨性與材料中的“爭論化成分比較常見”相對應,故選C;商品經濟的發展對爭論性文章的出現無干脆的影響,解除A;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是通俗易懂,故解除B;不能說爭論性的文章就是空談義理,解除D。答案:C6.[2024·柳州市高三模擬]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里描寫崔鶯鶯遇到張生時回頭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嘆改編《西廂記》時,便刪掉了崔鶯鶯這一動作。出現這一變更的緣由是()A.王實甫未受儒家思想影響B.明代理學居于統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嚴峻D.王實甫提倡特性解放解析:明代刪除描寫崔鶯鶯遇到張生時回頭偷看一眼的動作,是因為崔鶯鶯的做法違反了儒家倫理綱常思想,其緣由在于當時理學影響較深,B符合題意;A材料無從體現;C只是現象而非本質;D與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7.[2024·固原市高三模擬]明清之交國破家亡,一些知名學者對于中國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與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檢討。他們破陳立新的精神與嘉靖、萬歷以來的文化風氣有傳承,但也有批判與創新。據此可知()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傳承B.明亡清興代表了社會的進步C.意識形態變遷遵循肯定規律D.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中進步解析:依據材料中“深刻的檢討”“也有批判與創新”等信息可知,材料強調明清之際的文化在一些知名學者的批判中得以創新,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中不斷進步,因此D項正確。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其他人群的傳承效果,不具有可比性;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C項不是從材料信息中提煉得出的。故正確答案為D項。答案:D8.[2024·德陽市高三模擬]清代潘耒盛贊顧炎武:“綜貫百家,上下千載,詳考其得失之故,而斷之于心,筆之于書,朝章國典,民土風俗,元元本本,無不洞悉,其術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謂通儒之學?!迸笋缯J為顧炎武()A.思想的社會影響廣泛B.脫離了傳統儒學的束縛C.具有求實批判的精神D.傳承了陸王心學的精髓解析:結合材料可知,顧炎武強調的是經世致用,體現的是求實批判精神,C正確。思想的社會影響廣泛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解除。顧炎武的思想主見仍舊屬于傳統儒學的范疇,B解除。材料與陸王心學無關,D解除。答案:C9.[2024·蕪湖市高三模擬]中醫學歷史上有過三次意義重大的發展高潮,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旺盛中問世的《內經》《傷寒雜病論》,到唐宋年間文化言論自由時寫就的《千金方》等針對性極強的醫學經典,再到明清時期程朱理學盛極一時的《本草綱目》等醫書的誕生。這說明()A.中醫藥學發展服務于農耕經濟B.政治局勢影響中醫學的發展C.中醫藥學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D.商品經濟發展利于醫學傳播解析:依據材料可知中醫藥學的發展和思想文化旺盛是同步的,由此可見中醫藥學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選項C正確;材料未反映出農耕經濟發展狀況,選項A解除;戰國時期動亂、唐宋明清政局穩定,中醫藥學在這兩個時期都得到了發展,因此無法得出政局影響中醫學發展的結論,選項B解除;材料主旨并不是醫學的傳播而是中醫藥學的發展,選項D偷換概念,解除。答案:C10.[2024·威海市高三模擬]兩宋時期,雕版印刷有汴京、臨安、成都、建陽(福建)四大中心。據史書記載,形成了“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版,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薄八螘r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間,建陽書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據此可知()A.畢昇改進印刷術促進了印刷業的發展B.印刷業的格局反映了經濟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術精良導致了交子的出現D.宋代印刷業發展推動了程朱理學興起解析:從兩宋時期雕版印刷的四大中心多在江南,唯一在江北的汴京紙張質量較差,可知B項符合題意。畢昇獨創的是活字印刷術,于題意中無從反映,A項不符合題意;交子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不是印刷術發展的結果,C項錯誤;印刷業的發展有利于程朱理學的宣揚,卻不是其興起的緣由,D項錯誤。答案:B11.[2024·煙臺市高三模擬]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況鐘都是聞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間素有“包青天”“況青天”之稱。明代馮夢龍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寫善斷案的包拯話本《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況鐘話本《況太守斷死孩兒》。這表明明代()A.歷史典籍編纂日趨世俗化B.話本小說成為主流文學形式C.道德觀念起先依附于政治D.文學作品承載社會教化功能解析:從材料中的宋代包拯、明代況鐘在民間素有“包青天”“況青天”之稱可以看出民眾對清官能吏的期盼,而明代有關包拯和況鐘的話本則回應了民眾的這種精神需求,顯示出文學作品承載社會教化功能的作用,故答案為D項?!叭浴敝械淖髌肥切≌f,不是歷史典籍,解除A項;依據所學學問,話本小說只是諸多文學形式之一,不是明代主流文學形式,解除B項;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解除。答案:D12.[2024·菏澤市高三模擬]中國畫的杰作大都畫的是山水、花卉、樹木、竹子。一幅山水畫里,在山腳下,或是在河岸邊,總可以看到有人坐在那里觀賞自然美,參悟超越天人的妙道。對材料解說合理的是()A.中國畫都以自然為主題B.老莊思想影響藝術創作C.國畫成為儒學教化工具D.寫意繪畫起先成為主流解析:按題材分,中國畫分三科:山水、花鳥和人物,可見并非都以自然為主題,解除A;由材料“參悟超越天人的妙道”說明中國畫受到老莊順其自然和超脫自然的思想的影響,故選B;材料沒有體現國畫所蘊含的儒家思想,解除C;材料沒有涉及到中國畫的表現技法,解除D。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8分,第14題12分,共40分)13.[2024·濟南市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程認為,“乾坤,天地也,萬物烏有出天地之外者乎”?宋人認為,人在社會中要守“人倫”,在自然界中要循“物理”。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具有同樣的特性,那么人類社會中的倫理道德規范自然也適用于天地萬物。宋代的君主也表示要“匝時(剛好)布政”,“達天地之和”,使鳥獸蟲魚萬物,“宜各安于物性”。宋制規定:“伐毀樹木、稼穯者,唯盜論”。宋初,朝廷即設立了虞部,擔負山澤苑囿的環境愛護。在地方州縣,環境愛護與利用之事則主要由通判或縣官兼理?!幾詮埲鳌秲伤紊鷳B環境變遷史》材料二唐至五代吳越,太湖地區形成以塘、浦為四界的扦田,同時在沿江沿海和凹凸分界處,皆設堰閘以限制蓄泄。宋初,農戶為自己便利,多有破壞扦堤的現象,原來的大扦漸漸被分割成小扦。北宋前期對圍墾湖蕩管理較嚴,政和年間,為增加政府收入,激勵圍墾湖灘低地,筑堤圍田進展快速。宋室南渡以后,北人“云集二浙,百倍常時”。圍墾的地點主要向低下的湖蕩地區拓展,浙西圍墾掀起熱潮,“圍田相望,皆千百畝”。嘉定年間,湖州境內“修筑堤岸,變草蕩為新田者凡十萬畝”。朝廷曾多次下詔禁止圍田,但難以禁止。政府為安置流民等緣由,也時禁時圍。這樣,很多湖泊縮小或消逝,河道變窄,多地農田“澇則水增益不已,旱則無澆灌之利”?!幾詮埛肌短貐^古代扦田的發展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宋代生態愛護思想及措施的特點。(10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宋代太湖地區圍墾開發的背景并說明其影響。(10分)(3)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宋代太湖地區圍墾開發的啟示。(8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人與天地萬物具有同樣的特性,那么人類社會中的倫理道德規范自然也適用于天地萬物”等內容可知體現了天人合一即天人一體的特點;材料中的“人類社會中的倫理道德規范”指的是儒家思想,說明這時期的生態愛護思想和措施體現儒家思想的影響;“達天地之和”,“使鳥獸蟲魚萬物”,“宜各安于物性”可知體現了留意生態平衡的特點;“宋初,朝廷即設立了虞部”可知設置了特地的機構等角度結合材料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宋代太湖地區圍墾開發與當時的耕作技術水平提高有干脆的關系,同時宋代推行不抑兼并政策,導致土地兼并嚴峻,很多農夫少地、無地,加劇了人們對耕地的開拓;“北宋前期對圍墾湖蕩管理較嚴”“激勵圍墾湖灘低地,筑堤圍田進展快速”可知北宋政府激勵圍墾等角度結合材料及所學學問回答。其次小問,依據材料及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宋代太湖地區圍墾開發擴大了農田耕地面積,促進了太湖地區農業發展;太湖地區的開墾“安置流民”推動了經濟重心的南移;但同時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大量湖泊縮小消逝,加劇了水旱災難等角度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回答。第(3)問,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太湖地區圍墾開發有利于耕地面積的增加,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同時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啟示我們要留意愛護生態環境,區域開發應統籌規劃,應當有嚴密的統籌安排;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要留意環境問題,即發展經濟要和愛護環境相協調;要妥當解決人地沖突,政府環境愛護政策要嚴格執行等角度結合所學學問回答。答案:(1)特點:天人合一(或“天人一體”);體現儒家思想的影響(或“體現理學的影響”);留意生態平衡;制定相關法律;設置特地機構。(2)背景:宋代耕作技術水平提高;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兼并嚴峻,很多農夫少地、無地,加劇了人們對耕地的開拓;北宋政府激勵圍墾(南宋政府“時禁時圍”);宋室南渡,北人南遷,太湖地區人口大量增加。影響:擴大了農田面積,促進了太湖地區的農業發展;推動了經濟重心的南移;破壞了生態環境,大量湖泊縮小消逝;加劇了水旱災難。(3)啟示:愛護生態環境;區域開發應統籌規劃;發展經濟要和愛護環境相協調;妥當解決人地沖突;政府環境愛護政策要嚴格執行。14.[2024·萍鄉市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四大獨創”概念的前身“三大獨創”由英國17世紀的哲學家、試驗科學的重要創始人弗蘭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認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獨創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狀況都變更了,并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更,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于這些機械性的發覺了”,培根的論述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興起注入了力氣。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馬克思在他的《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中做出了這樣的評論:“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報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獨創……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建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942年,國民黨軍隊屢戰屢敗,士氣不振。蔣介石在重慶約見中國科學技術史探討專家李約瑟。李約瑟很快就在其次年提出了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為中國古代“四大獨創”的說法,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中國,進而傳遍了整個世界。如今,“三大獨創”或“四大獨創”已經普及到中小學課本和少兒讀物當中,成為家喻戶曉的口頭語言,被全國人民引以為回憶過去的光榮情感和鼓舞將來的滋補力氣?!幾詮埡銤吨袊八拇螵殑摗笔峭鈬恕翱偨Y”的》結合材料與所學學問,對材料內容提出自己的一個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詳細明確,說明必需史論結合。)(12分)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沒有標準答案。做答本題可以依據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提煉相關論點,如依據“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報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獨創……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古代四大獨創影響深遠,結合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和造紙術的相關史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