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廬大米》(征求意見稿)_第1頁
《柏廬大米》(征求意見稿)_第2頁
《柏廬大米》(征求意見稿)_第3頁
《柏廬大米》(征求意見稿)_第4頁
《柏廬大米》(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T/SZAASSXXXX—XXXX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一般要求 25稻谷生產 26大米加工 37稻谷 48大米及質量等級 49包裝和標識 510質量追溯 5附錄A(資料性)生產技術檔案記錄表 6附錄B(資料性)追溯信息登記表 7T/SZAASSXXXX—XXXX“柏廬大米”中的“柏廬”二字,取自“昆山三賢”之一的朱柏廬的名字。昆山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自古便是魚米之鄉,稻作文化源遠流長,不僅體現在水稻的種植與收獲上,更融入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以及民間信仰等多個方面。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后人譽為“治家寶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廣為后世流傳,其思想與品德對昆山稻作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所提倡的勤儉持家、珍惜糧食等觀念,與稻作文化中強調的尊重自然、珍惜資源等理念相呼應,共同構成了昆山稻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名“柏廬大米”,既是對昆山悠久稻作歷史的一種致敬,也是對當地自然生態與人文情懷的深刻體現。通過打造“柏廬大米”品牌,將昆山稻作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農業的綠色高效相結合,推動稻米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因此,為了推進昆山柏廬大米產業中高端發展,提升其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昆山市農業農村局立足昆山稻米產業實際,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深入合作,成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昆山)柏廬大米產業研究院”。瞄定昆山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勢特色,以打造高端精品“大米”、打響昆山本土“柏廬大米”品牌為目標任務,聯合江蘇省農科院制定《昆山市柏廬大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通過完善“柏廬大米”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和加工標準,從品種布局、品質提升、品牌為產業化生產提供依據。努力打造高端區域品牌“柏廬大米”,推動集民俗歷史文化、優良品種、現代化種植技術、產后加工與品牌化經營的優質稻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1T/SZAASSXXXX—XXXX柏廬大米本文件界定了柏廬大米的術語與定義、產品保護范圍、稻谷生產、大米加工、稻谷、大米質量等級和質量追溯等。本文件適用于昆山市區域種植的用作柏廬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的中高端大米。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17420微量元素葉面肥料GB/T18877有機無機復混肥料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1015-007稻谷干燥技術規范GB/T1354-2018大米GB/T6630-011大米加工企業良好操作規范NY/T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質量環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525-2021有機肥料NY/T884生物有機肥NY/T798復合微生物肥NY/T394-2021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3-202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1056-2021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NY/T1056-2021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T/JSLX001.1-2024水韻蘇米LS/T1231-2023稻米加工技術規程DB32/T3132機插稻工廠化育秧技術規程DB3201/T1020-2020水稻機插秧苗硬地育秧技術操作規程規范LS/T1218-2017中國好糧油生產質量控制規范3術語和定義請選擇適當的引導語3.1柏廬大米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保護范圍內,具有產地環境優良、安全質量高、外觀好看、食味優美,獲得綠色食品或有機農產品認證,授權使用“蘇州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并經專門機構許可使用“柏廬大米”標志的大米產品。3.2食味品質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制成的米飯的氣味、色澤、外觀結構、滋味、冷飯質地的品嘗評分值總和,用食味值表示。2T/SZAASSXXXX—XXXX3.3堊白米粒胚乳中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包括腹白、心白和背白。3.3.1堊白度%堊白米粒平放時堊白投影面積總和占試樣米粒投影面積總和的百分比。3.4異品種率%試樣中粒型、外觀與本批稻谷不同的稻谷粒數占試樣粒數的百分率。3.5追溯從產品供應鏈終端到始端,通過記錄或標識來識別產品成分、來源、位置等的能力,以及識別產品生產加工過程是否按照各項標準執行的能力。3.6識別代碼標記產品生產和流通各環節的唯一標識符,用來記錄追溯信息。3.7保護范圍“柏廬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商標的生產地域范圍為昆山市全境。4一般要求4.1產地環境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NY/T391-2021的要求。灌溉用水水質清潔無污染,符合GB5084規定。產地或基地環境檢測由“柏廬大米”商標品牌管理單位指定的機構進行認證或管理。4.2產地規模單一品種連片種植面積宜≥100畝。5稻谷生產5.1品種選擇應選用通過國家、地方審定或登記備案、食味值≥80分或采用訂單生產地方特色的粳稻品種。5.2原糧生產種源由品種培育單位指定的生產企業提供,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5.3肥料使用5.3.1按照NY/T496和GB/T17420的規定原則使用肥料。5.3.2使用經農業主管部門登記的化學肥料。5.3.3使用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及復合微生物肥料應分別符合GB/T18877、NY/T525-2021、NY/T884、NY/T798的要求。5.4農藥使用按照GB/T8321的規定使用農藥,不得使用的農藥以國家最新發布的禁用農藥目錄為準。5.5種植方式應采用機插秧方式。5.6育秧技術3T/SZAASSXXXX—XXXX按照DB32/T3132規程執行,推薦采用硬地硬盤培育壯秧技術,按照DB3201/T1020-2020規程執5.7種植模式優先采用稻-油、稻-綠肥輪作茬口,或稻田綜合種養模式;不具備上述種植模式的田塊,需增施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5.8田間管理5.8.1水漿管理宜采用“薄-露-淺-擱-濕”灌溉模式,即薄水插秧、間隙露田活棵,淺水促分蘗,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開始斷水輕擱田,穗分化至抽穗揚花保持淺水層,灌漿期進行干濕交替的間歇灌溉。收獲前7天左右斷水。5.8.2肥料運籌5.8.2.1施肥總量肥料使用參照NY/T394-2021規定執行。中等地力條件下總施氮量以每畝施用16~18kg純氮為宜。5.8.2.2施肥方法宜多施有機肥,后期少施氮肥。基肥、分蘗肥和穗肥氮肥用量比例為4:4:2或4:3:3,磷肥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鉀肥基肥、穗肥各按50%施用。基肥用有機肥和/或含硅的氮磷鉀復合肥。分蘗肥用氮肥,在移栽后5天~7天和12天~15天分兩次施用。穗肥用氮鉀復合肥或含硅鋅的專用肥,在主莖葉齡余數為4.0-3.5葉時施用,不建議施用保花肥。采用緩控釋肥一基一追(穗肥)施肥方式的,其它生育期可不再追施肥料。5.8.3病蟲草害防治農藥使用原則上按照NYT393-2020規定執行。5.9收獲、干燥與儲藏5.9.1收獲在95%的谷粒黃熟、稻谷水分含量在20%~25%時收獲,宜在水稻成熟后10天內完成。收獲時應防止機械混雜。5.9.2干燥按照GB/T21015規定進行機械烘干。烘干時稻谷表面溫度應≤38℃。5.9.3儲藏按照NY/T1056-2021規定的要求執行。5.10生產檔案5.10.1按照標準化生產要求,要建立并保持從稻谷生產到收獲、儲藏全過程的臺賬記錄。見附錄A。5.10.2各類記錄應至少保存2年。6大米加工加工企業和加工設備需符合GB/T26630-2011的要求,加工設備必須為成套大米加工設備并配套色選裝備。原糧碾米過程中糧溫上升控制在20℃左右,出機時糧溫控制在40℃以下。稻米加工的其它要求,按LS/T1231-2023《稻米加工技術規程》執行。4T/SZAASSXXXX—XXXX7稻谷按照T/JSLX001.1—2024第三部分執行。8大米及質量等級8.1大米質量要求按照GB/T1354-2018執行。8.2根據地產大米的直鏈淀粉含量,將其分為二類,即直鏈淀粉(干基)含量(%)8.0-13.0的半糯粳米、常規粳米。8.3半糯粳米質量等級見表1。表1半糯粳米質量等級≤≤≤246≤≤≤≤≤≤Ⅰ≥Ⅱ),8.4粳糯米質量等級見表2。表2常規粳米品質等級≤5≤≤123≤≤≤≤≤≤Ⅰ),≤Ⅱ),8.5粳糯米質量等級見表3。表3粳糯米品質等級≤5≤5T/SZAASSXXXX—XXXX≤135≤≤≤≤≤≤I分≥堿消值,級≥≥),≤9包裝和標識9.1包裝9.1.1應符合LS/T1218-2017相關規定和食品安全的要求。9.1.2包裝袋設計由昆山市農業農村局統一設計模板,依生產主體申請統一制作。9.2標識9.2.1柏廬大米設定統一的logo標識,產品外包裝上應標明授權生產標志、食味定級、生產主體、原糧產地、加工企業、地點及日期等。9.2.2產品外包裝加貼二維碼,其內容包括產品質量指標、保質期和追溯信息。9.3儲運按照NY/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