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學課件 006.縉云山野外植物地理實習學習資料_第1頁
植物地理學課件 006.縉云山野外植物地理實習學習資料_第2頁
植物地理學課件 006.縉云山野外植物地理實習學習資料_第3頁
植物地理學課件 006.縉云山野外植物地理實習學習資料_第4頁
植物地理學課件 006.縉云山野外植物地理實習學習資料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5重慶市縉云山野外植物地理實習縉云山自然概況:北緯29o49′,東經(jīng)106o21′。為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復背科的一個分支——溫塘峽背斜,走向北東22o,海拔一般為850~900米,最高900米,500米以下為侏羅系紫色砂頁巖,發(fā)育著中性或微堿性土壤,坡度大的地方開劈為干橘果園,緩坡地帶為農(nóng)耕旱地,(在1/100萬土地資源圖土地評價中評為三等農(nóng)用地),500米以上為三迭系須家河組的砂巖,發(fā)育著酸性黃壤,其中,500~750米的東南坡,由于坡度較陡,受流水的侵蝕作用較強,發(fā)育著瘠薄的黃壤,上生馬尾松林,750米以上地勢平緩,流水侵蝕比較弱,發(fā)育比較良好的酸性黃壤,上生針闊混交林和常綠闊葉林??N云山東南坡較陡,西北坡較緩,頂部平展,山的東北段山脊兩側(cè)受流水侵蝕,裂縫溯源伸展,形成了一些埡口,切斷了山脊形成弧立的山峰,山峰與埡口相間排列,縉云山較明顯的有九個峰,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五尖峰、夕照峰,山脊形成破碎的鋸齒形。西南段的山脊受流水侵蝕較小,為箱形山脊。縉云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8.2℃,一月均溫7.5℃,七月均溫28.6℃,年較差21.1℃,極端最低溫-0.7℃,極端最高溫40.7℃,日均>10℃從每年3月2日起~12月2日止,≥10o的年積溫5956o,年無霜期334天,初霜期平均在1月4日,終期2月3日,年均降水1143.1mm,冬半年10~3月降水占全年的21.8%,4~9月降水78.2%,集中在夏半年。多夜雨,夜雨占73.3%,年均相對濕度80%,冬季多霧,年日照1288小時。上述氣候條件對植物的生長非常有利,植物可以終年生長,在縉云寺附近保護比較好的地方,發(fā)育有典型的常綠闊葉林。其主要有山茶科,山毛櫸科,樟科,木蘭科等。關(guān)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帶性的高度界限Makees定為海拔500米以內(nèi),Murray確定為3000英尺(約1000米),后一種高度界限在我國看來是比較合適的。自然植被1.常綠闊葉林分布在750~850米的山坡或溝谷,其外貌濃綠,林冠波浪起伏,渾園狀,群落內(nèi)氣候濕潤,因此,植物種類成分和群落結(jié)構(gòu)均較復雜,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喬木層根據(jù)高度差異可分為2~3個亞層,在林內(nèi)植物生長茂密,并有少數(shù)藤本植物,如:金剛藤(百合科)、跋葜(百合科)、八月瓜(木通科)、千斤藤(防杞科)、清風藤(清風藤斜)、革葉獼猴桃(獼猴桃科)等。2.亞熱帶暖性針葉林分布在550~650米之間,主要建群種為馬尾松,其灌木層和地被層都含有常綠成分,這一點是溫帶和寒溫帶的針葉林所沒有的,這類針葉林大多是亞熱帶破壞后所形成的,亞熱帶針葉林的層片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喬木層中主要層片一般只有一種優(yōu)勢針葉樹種,間或有一些常綠闊葉樹的層片,但其常綠闊葉層片又達不到混交林的程度(3:7)。灌木層與地被層都比較簡單。馬尾松林,土壤瘠薄干燥,酸性黃壤,草本層明顯,主要由鐵芒箕和映山紅(杜鵑花科)組成。間或有白櫟、白茅、華南盲、柃木(山茶科)、繼木(金縷梅科)、烏飯樹(杜鵑花科)。3.亞熱帶針闊混交林馬尾松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多分布在650米以上排水良好、稍干、酸性黃壤的地區(qū),喬木樹種以馬尾松、灰木、川灰木、大頭茶、小葉栲等組成,由于濕度條件不同,地被物有變化,較濕處以狗脊、耳蕨為主,干燥處以鐵芒箕為主,若濕度條件屬于前二者之間,則狗脊、鐵芒箕同時占優(yōu)勢。杉木與常綠闊葉混交林杉木為淺根性,要求比較陰濕和土壤較厚的環(huán)境所以常與常綠闊葉林混交,由于杉木形成植物氣候陰濕所以在杉木層下,形成第二層喬木常綠闊葉樹種有耐陰性較大的秉氏潤楠(樟料)。由于郁閉條件與濕度的不同,地被物也不同,在陽坡林下為狗脊、里白,在陰坡地被物為更喜陰的植物,如:蝴蝶花、四塊瓦等。竹林①毛竹林地下莖為單軸分枝,因此地上竹林稀疏。②慈竹林地下莖為合軸分枝,因此,地上竹林稠密??N云山種子植物屬的地理分布類型及百分率(摘自鐘章成教授,常綠闊葉林研究,171頁)熱帶科82個,占總數(shù)的64.74%,屬321個,占53.5%。溫帶科38個,占總數(shù)的30.65%,屬259,占43.17%。在縉云山屬于珍貴、稀有瀕危的國家公布的第一批保護植物(包括歷來栽培的)有:①伯樂樹(Bretschneiderasinensis)②香果樹(Emmenopleryshenryi)③杜仲(Eacommiaulmoides)④銀杏(Ginkgobilobo)⑤鵝掌秋(Liriodendronchinensis)⑥八角蓮(Dysosmaversipellis)⑦厚樸(Maqnoliaofficinalis)⑧紅豆樹(蝶形花科)(Ormosiahosiei)縉云山有植物199科691屬1272種以上,其中蕨類植物37科70屬136種,裸子植物7科12屬15種(括引種)被子植物155科609屬1116種(括引種)可作中草,藥的約占61%的種,觀賞樹種320多種,纖維含量高的有130種,98種油料植物。重慶市縉云山常見植物及簡要形態(tài)特征1.馬尾松(松科):兩針一束,松針長。2.杉木(松科):葉披針形,分布于亞熱帶海拔1400米以下。3.小葉拷(山毛櫸科):葉小、葉背面有絲絹光澤。4.白櫟(山毛櫸科):馬尾松林下灌木,葉緣波浪形。5.柃木(山茶科):葉脈下凹、鳥喙狀芽、單葉互生。6.繼木(金縷梅科):葉背面有毛、毛成束、花辨條條狀、五辨。7.烏飯樹(杜鵑花科):單葉互生、幼芽和葉紅色、葉背主脈有鉤剌。8.山胡椒(樟科):揉葉具芳香味、葉紙質(zhì)。9.華南盲(禾本科):俗稱巴芽、高大、高約3米。10.鐵芒箕(里白科):蕨類、二叉分枝、酸性黃壤指示植物。11.華山松(松科):松針五針一束。12.云南松(松科):松針三針一束。13.烏韭(蕨類):藤本、小葉片杯形、杯口為孢子囊、葉成倒楔形。14.野櫻桃(薔薇科):葉卵形、葉緣重鋸齒、葉柄具兩個紅色腺點、莖表皮孔發(fā)達。15.映山紅(杜鵑花科):葉假束生于枝頂、葉具毛、分布于陽光充足土層瘠薄的陽坡。16.跋葜(百合科):藤本、葉脈弧形、托葉為卷須、莖上具皮刺、葉嫩綠色。17.莢迷(忍冬科):灌木、漿果、葉對生、聚傘花序。18.川灰木(山礬科):幼枝具棱、葉尖端向下、頂芽錐形、枝條紐曲、中度耐陰植物,在馬尾松林下比較陰濕的地方和常綠闊葉林中都有分布。19.薯豆(杜英科):葉柄雙關(guān)節(jié)、老葉鮮紅色、葉長卵形。20.鳶尾(鳶尾科):葉條帶形、林下草本、喜陰濕土壤肥沃深厚。21.假輪葉新木姜子(樟科):葉背有毛、葉的主支脈垂直、葉為假輪生、葉長卵形。22.杜莖山(紫金??疲喝~的大小與環(huán)境濕潤程度有關(guān)、葉脈深綠色,灌木、幼莖上有很多白色皮孔、為熱帶、亞熱帶林下灌木。23.鐵仔(紫金??疲喊 ⒐嗄尽⑷~園形小型葉、葉暗綠色。24.四川大頭茶(山茶科):葉大型、葉緣的上半部有鋸齒、下半部全緣。25.銀木荷(山茶科):葉大型、葉背面銀灰色、分布于生境較干地帶。26.黃牛奶樹又名樟葉灰木(山礬科):葉大型、主脈兩側(cè)葉片不對稱、即一半大一半小。27.貫眾(鱗毛蕨科):28.耳蕨(鱗毛蕨科):復葉、葉急尖。29.縉云猴歡喜(杜英科):葉柄雙關(guān)節(jié)、葉長條形。30.百兩金(紫金牛科):灌木、葉緣有連續(xù)的腺點、紅色漿果。31.十大功勞(小蘗科):32.紅葉紫蘇(山龍眼科):常綠林下灌木、葉緣有鋸齒、葉暗綠色。33.懸鉤子(薔薇科):漫生木質(zhì)藤本、花辨5、白色、具皮剌。34.金櫻子(薔薇科):三小葉為一復葉、表皮突起成刺、果實為薔薇果。35.麻櫟(山毛櫸科):葉支脈凸出葉緣成刺。36.栓皮棟(山毛櫸科):葉片背面灰白色。37.血桐(大戟科):幼葉鮮紅色、葉柄背畜生。38.白毛新木姜子(樟科):葉背白色、三束脈、幼葉具毛。39.灰木(山礬科):葉緣具小鋸齒、常綠林或針闊混交林下灌木。40.金剛藤(百合科):葉三束脈、藤本、幼莖葉紫色可食。41.狗脊(鱗毛蕨科):常綠林下常見蕨類、葉背孢子囊群條帶形。42.栲樹(山毛櫸科):葉背繡紅色、葉片比小葉栲大一倍以上、且革質(zhì)。43.五月茶(大戟科):葉雙關(guān)節(jié)、灌木、葉光滑全緣、橢卵形。44.異葉天仙果(??疲喝~脈紅色、托葉掉后葉痕凸出、枝葉折斷后具乳汁。45.鳳尾蕨:孢子囊群在葉緣。46.金雞腳蕨:孢子囊群在葉背,以上兩種蕨類汁形相似。47.南天竹(小蘗科):三回羽狀復葉。48.復葉耳蕨(鱗毛蕨科):葉頂急宿,具鱗毛、孢子囊群每個小羽片上兩行,囊群蓋園腎形。49.里白(里白科):孢子囊成堆、無囊群蓋,一回羽片對生。50.長蕊杜鵑(杜鵑花科):花辨五個、雄雌蕊特長,葉頂聚生成輪,花粉紅色,葉全緣,幼莖葉具毛。51.淡竹葉(禾本科):地下有莖塊,常綠林下草本。52.虎皮楠(交讓木科):小喬木,葉橢卵形、葉全緣,網(wǎng)狀葉脈明顯。53.腺萼馬銀花(杜鵑花科):幼葉柄及芽紫色,葉緣具毛。54.川楊桐(山茶科):葉緣具密毛,似眼睫毛。55.潤楠(樟科):葉不具三束脈、但具樟科植物芳香。56.絨毛紅果樹(薔薇科):57.算盤子(大戟科):單葉互生,灌木枝葉在一平面上。58.作孚茶(山茶科):葉小、幼葉莖紅色。59.寒莓(薔薇科):懸鉤子屬,匐地生長的藤木。60.金星蕨(金星蕨科):葉脈分離(對光看),不見囊群蓋。61.南方紅豆杉(紫杉科):分布海拔比紅豆杉低,是紅豆杉的一個變種,葉披針形。62.,雙蓋蕨(蹄蓋蕨科):孢子囊群分布于葉脈兩側(cè),孢子囊群成條。63.邊緣鱗蓋蕨(網(wǎng)蕨科):孢子囊著生在葉脈頂端,成杯狀。64.朝天灌(野牡丹科):三束脈、葉具白色絨毛。65.華中鐵角蕨(鐵角蕨科):葉柄黑色具光澤,孢子囊群長形,沿葉脈延伸。66.海金砂:外形似烏韭。67.大花芘芭(薔薇科)68.烏口樹(茜草科):葉對生,托葉對生。69.蔥木(又名雀兒不站,五加科):二回羽狀復葉。幼莖葉具剌。70.毛竹(禾本科):地下莖為單軸分枝,側(cè)芽成竹,頂芽向前生長。71.慈竹(禾本科):地下莖為合軸分枝,筍殼是竹的一種葉,頂芽成竹,側(cè)芽向前生長。72.龍芽草(薔薇科):大小葉相間排列。73.常綠莢迷(忍冬科):葉對生,木質(zhì)藤本。74.羅孚柿(柿樹科):葉薄紙質(zhì)、幼莖具白色皮孔,單葉互生,與山黃皮外形很象,但后者是葉對生。75.米飯樹(杜鵑花科):花冠壇形,總狀花序,花藥上有附屬物。76.八月瓜(木通科):木質(zhì)藤本,復葉、一般五個小葉為一復葉。葉全緣雙關(guān)節(jié)。77.千斤藤(防杞科)78.石棟(山毛櫸科)79.小葉青岡(山毛櫸科):葉長條形,葉先端有鋸齒葉后端全緣。80.黃杞(胡桃科):具銹色芽,葉為偶數(shù)羽葉復葉,莖具實心的髓。81.石韋(水龍骨科)82.金合歡:豆科、含羞草亞科。83.野茉莉:野茉莉科或安息香科,葉具星狀毛,白花。84.苦竹(禾本科):節(jié)環(huán)與托葉環(huán)都明顯,節(jié)間長。85.喜樹(拱桐科):俗名:千丈樹,樹干直高,分枝少。葉大型紙質(zhì)。86.倒掛草(鐵角蕨科):葉軸黑、葉軸頂端著地生根,營養(yǎng)繁殖。87.繁縷(石竹科):花辨五個,每辨二裂。88.樓梯草(蕁麻科)89.掌葉秋海棠(秋海棠科):葉掌狀,葉軸肉質(zhì),幼葉芽鮮紅色。90.重樓(延年草科):又名七葉一枝花,七葉一輪、葉輪生,地下莖藥用。91.折耳根(三白草科):又名蕺菜,魚腥草。穗狀花序生于枝頂,下有回個白色花辨成為苞片。92.山姜(山姜科):花辨三,唇辯為雄蕊特化而來,雄蕊一個,花柱夾在雄蕊中。93.紫花地?。ㄝ啦丝疲?4.糯米團(蕁麻科)95.黃常桑(虎耳草科):葉大型具臭味。96.清風藤(清風藤科):單葉互生,木質(zhì)藤本。97.紫箕:異形葉。98.黃梔子(茜草科):葉對生。99.薏苡(禾本科)100.頭花蓼(蓼科):可指示銅礦。101.常春藤:葉有異形葉,氣生根發(fā)達,木質(zhì)藤本。102.虎杖(蓼科):莖桿具斑點。103.山桐子(大風子科):葉柄基具二個大腺點,花單性異株。104.紅翅槭(槭科):單葉對生,葉先端有鋸齒,后端全緣。105.馬比木(茶茱萸科):花辨反卷具毛。果紅色。106.赤楊葉(野茉莉科):星芒狀毛。107.臭黃欽:馬鞭草科。108.光皮樺(樺木科):莖具皮孔,皮有香味。109.吳茱萸(蕓香科)110.威氏木姜子(樟科):也叫絨毛木姜子,葉倒卵形,葉背具絨毛。111.冠葉灰木(山礬科):葉緣有小鋸點。112.光葉石楠(薔薇科):葉脈閉鎖,常綠喬木,幼葉淡紅紫色,高三到五米,稀七米,小枝灰黑色,無毛,葉革質(zhì)橢園形。113.箬竹(禾本科)114.耳葉紫珠(馬鞭草科):葉對生,葉有鋸齒,幼枝葉具毛。115.杜英(杜英科):幼莖葉具毛,無雙關(guān)節(jié),老叫紅色。116.錦雞兒(豆科):托葉成刺,一年生枝具陵,偶數(shù)羽狀復葉,復葉的托葉成刺,一年生枝樹皮米黃色,老莖具皮孔,葉尖成刺,葉全緣羽片無柄。117.縉云甜茶(山毛櫸科):葉及嫩枝可作茶沖飲。118.羊齒泡(懸鉤子屬):葉脈有皮刺。119.縉云八角(八角科):八角屬、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但通常聚生于枝頂,或假輪生于枝頂,無托葉,兩性花,單生,花被片多數(shù)。120.苔屬(Arex,莎草科)多年生草本,穗狀花序、單生或數(shù)個合生,其一頂生,花單性、雌雄分別生于不同的穗狀花序上,或生于同一穗狀花序上,A3,子房包藏于一瓶狀或囊狀的囊苞內(nèi),下承托一苞片,花柱突出于囊外,柱頭2~3。121.翠云草:葉具藍綠光澤,濕生植物。122.虎尾蹄蓋蕨:葉基生束生。123.冷水花(蕁麻科)124.廣東吊樟(樟科):一年生葉紅綠色,幼葉鮮紅,不具芳香,葉背銀灰色,葉紙質(zhì)。喬木。125.野桐(大戟科):葉大園形,葉與葉柄邊緣相接。126.冬青(冬青科):葉暗綠、灌木、葉用火燒能現(xiàn)藍圈。127.老貫草(牻牛兒苗科):花白色,成熟果的花柱成為一厘米左右的鳥喙狀,五心皮分離反卷,植株為擬藤本。128.瓊楠(樟科、瓊楠屬):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對生、近對生或互生,厚革質(zhì)至堅紙質(zhì),很少近膜質(zhì),分布于縉云寺下路邊。129.馬掛木(木蘭科):葉形如馬掛。分布于八角井附近。130.澳洲金合歡(含羞草亞科):花黃、花序頭狀。131.厚樸(木蘭科)132.金絲梅(金絲桃科)133.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