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視技術0電視技術--緒論教材及參考資料《電視原理》俞斯樂侯正信馮啟明李文元編著國防工業出版社(第五版)《彩色電視原理》周桂友楊先富張錕生編著東南大學出版社《彩色電視原理》程玉林鐘欽華編著安徽科技出版社《彩色電視基礎》孫景鰲蔡安妮編著人民郵電出版社《電視技術基礎》羅惠明等編著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0電視技術--緒論《電視原理與現代電視系統》裴昌幸劉乃安杜武林編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數字電視基礎》
魯業頻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全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和
DVB》
鄭志航編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數字電視原理》
余兆明余智編著人民郵電出版社《數字電視原理與應用》(DTV:therevolutionelectronicImaging)[美]JerryWhitaker邱緒環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數字電視技術》趙堅勇編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0電視技術--緒論緒論1.1電視概念1.2電視的發展階段1.3三種彩電制式1.4數字電視與高清晰度電視0電視技術--緒論1.1電視概念(1)電視(Television)
根據人眼的視覺特性,用電子學的方法,實時地傳送活動或靜止圖像和伴音的技術。比較電影電視廣播傳真傳遞信息(內容)聲、圖像聲、圖像聲、代碼靜止圖像傳遞方法(方式)光電電電傳遞時間(周期)長即時即時即時0電視技術--緒論1.1電視概念(2)電視信號的傳遞過程:信息源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加工發射機(調制)傳輸信道(架空明線、電纜、光纜、自由空間)接收設備(選頻、放大、解調,功放)終端器件(電光轉換)0電視技術--緒論1.1電視概念(3)0電視技術--緒論1.2電視的發展階段1).設想時代(1876-1920);2).機械電視時代(1920-1930);3).黑白電視時代(1930-1951);4).彩色電視時代(1951—今).0電視技術--緒論1).設想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1844年,有線電報;1895年,無線電報;1906年,無線廣播19世紀末,少數先驅者設想并開始研究設計圖像的傳送技術。1873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梅發現硒元素的光電特性,為后來電視技術的的發明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肯培爾.斯文頓、俄國羅申克夫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近代電視技術的理論基礎。1923年,美籍俄國人茲沃爾金(V.K.Zworykin)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后來又發明電子掃描式顯像管,這是近代電視攝像術的先驅。在1929年11月18日,Zworykin示范他的全部電子電視接收器。0電視技術--緒論1884年,德國人尼普科夫發明了“尼普科夫圓盤”
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傳送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掃描線,圖像相當模糊。“尼普柯夫圓盤”上螺旋形排列著一些孔洞,當這個盤子旋轉時,通過每個孔洞可以瀏覽一幅圖像的一行,光線透過這個孔洞照在這幅圖像便完成了一次行掃描,硒光電池將圖像的反射光轉變成電信號,下一個孔洞順序掃描緊挨著的那部分圖像,直到完整的圖像全部被掃描。0電視技術--緒論2).機械電視時代(1920-1930)1925年,機械電視系統:
1925年10月2日,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利用其發明的機械電視機,成功地進行了發射和接收電視畫面的實驗,由此被后人稱為“電視之父”。但在他以前,許多科學家的重要發明為他的機械電視系統奠定了基礎。這些科學家是:發現化學元素硒的瑞典科學家布爾茲列斯、發明硒元素光電效應的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梅、發明機械掃描羅盤以解決圖像傳送問題的德國科學家保羅·尼普柯夫、發明電子顯像管的俄國教授鮑里斯·羅津等等。據統計,從1919年到1925年,各國科學家提出的有關電視的發明專利申請達100多項。
1927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使用有線方式傳送電視節目,播出了當時的聯邦商業部長赫伯特·胡佛的演說。1932年,英國科學家休恩伯格發明了電子電視攝像管。1921年,年僅15歲的美國男孩P·T·法恩沃斯向老師展示了他的電子電視系統草圖,9年以后,他取得了電子電視裝置的專利。電子電視很快地取代了機械電視系統。0電視技術--緒論機械電視系統
1925年,英國的貝爾德(J.L.Baird),根據“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發明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當時畫面分辨率僅30行掃描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有2英寸高、1英寸寬。1926年,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開創了電視技術研究的先河。0電視技術--緒論MZTV博物館
的J.L.BairdTelevisor0電視技術--緒論
1927~1929年,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并進行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試驗播發電視節目。
0電視技術--緒論3).黑白電視時代(1930-1951)隨著科技的發展,對人眼的構造進行了研究:最小視角、最佳觀察距離、臨界閃爍頻率等1936年,電視臺:
1936年11月2日,是電視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電視臺(BBC),正式播出電視節目。我們通常把這件事看作是電視的發端。英國正式開播的電視在開始時仍為機電系統,4個月后被電子系統取代。0電視技術--緒論30年代建有電視臺的還有前蘇聯和美國,都在1939年。但同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阻礙了電視的發展。戰爭結束后,電視事業迅速進入繁榮時期。法國、荷蘭、德國、比利時、波蘭、意大利、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委內瑞拉、加拿大、多米尼加、日本、菲律賓等國紛紛在1949~1953年之間建立了電視臺。0電視技術--緒論4).彩色電視時代(1951—今)利用三基色原理,使彩色與黑白電視信號共用一個頻道,實現互相收看(兼容)。1951年,美國試播一種與黑白電視不相兼容的場順序制彩色電視(CBS制)。1954年4月1日美國正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辦彩色電視的國家。進入60年代,日本、加拿大、法國、聯邦德國、前蘇聯、英國也開辦了彩色電視。如今,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中,基本建立了電視臺,播出彩色電視,包括中國。
0電視技術--緒論1.3三大彩色電視制式NTSC制(正交平衡調幅制):美國(1953年正式播放)采用的國家有:日本,加拿大,北歐各國等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調幅制):德國(1967年正式播放)采用的國家有:英國,中國等SECAM制(順序傳送彩色與存儲制):法國(1967年正式播放)采用的國家有:前蘇聯,東歐各國等0電視技術--緒論我國電視的發展(1)50年代末開始黑白電視廣播:
中國的電視起步于1958年。5月1日,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試驗播出電視節目。9月2日正式播出。早期的電視節目非常簡單,大多數是新聞片和紀錄片,所以,有些人叫這個時期為“新聞紀錄片時代”。電視觀眾也很少,因為電視覆蓋率極低,開始的覆蓋面只有北京的一半(發射天線加設在廣播大廈的塔樓頂上,高度為80米。覆蓋半徑25公里),而當時全北京只有50架電視機。沒有人知道電視播音員是誰,在那個時代,也沒有電視明星。中央電視臺開播后不久,從蘇聯進口了200部黑白電視機,以后天津廣播器材廠很快試制出“北京”牌電視機。1958年7月,又研制出中國第一輛3信道電視轉播車1958年10月1日上海電視臺開始試播1959年,無錫市建立中國第一座電視轉播臺0電視技術--緒論我國電視的發展(2)70年代初開始彩色電視廣播:
1960年5月1日在北京建成了第一個彩電試驗臺,用NTSC制進行了試播。但后來也由于國民經濟暫時困難而“下馬”。1969年彩電研究二度開展并決定暫用PAL制(1982年正式決定PAL/D制為中國彩色電視的標準制式)。1973年5月1日,中央電視臺用8頻道在北京地區試播,同年10月1日正式播出。從1977年7月25日起,中央電視臺的第一套節目全部改為彩色播出。
中國電視發展的黃金時代是在80年代。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使電視終于有了飛速發展的機會。我國所有省級電視臺的電視節目全部上星,并基本形成了星、網結合的廣播電視傳輸體系0電視技術--緒論電視系統的分類廣播電視共用天線電視電纜電視工業電視衛星電視直播電視0電視技術--緒論1.4數字電視與高清晰度電視電視已深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們日常觀看的電視畫面同電影(35mm)相比還顯得很粗糙,這是因為目前構成電視畫面的像素較少的緣故。因而,人們又開發研制出了高清晰度電視(HDTV)。高清晰度電視的“高清晰度”指與現行電視相比,其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圖象分辨率都要求提高一倍以上,使用大屏幕顯示器近距離觀看時,圖象細膩逼真,無閃爍和粗糙感,并配以數字環繞音響伴音。凡是欣賞過HDTV視聽效果的人們,無一例外會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家庭影院系統”!0電視技術--緒論數字電視(DTV)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SDTV,704×576或 720×480,約500電視線,相當于DVD標準)高清晰度數字電視(HDTV,1920×1080,約1000 電視線),采用MPEG-2/1數字壓縮技術。標準清晰度電視的圖像和伴音的質量都比目前模擬電視有所提高,并且其頻道利用率高,在目前模擬電視的一個頻道內可以同時播4套(或更多)標準清晰度節目。目前我國各省級電視臺的通過衛星傳送的電視節目均是采用MPEG-2數字壓縮的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SDTV)電視節目。0電視技術--緒論1998年9月8日至12日的5天時間里,中央電視臺利用我國研制成功第一套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試驗發射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成為繼美國、歐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的國家。國慶50周年慶典上,我國在北京試播了高清晰度數字電視,試驗播出所用發送設備由歐美進口,這次試播的接收設備是我國數字電視產業聯盟試制的第二代高清晰度電視,并在技術標準上實現了ATSC和DVB(美、歐兩大陣容)標準兼容。0電視技術--緒論電視產業發展三網融合:2009年,國家發改委26號文(《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明確提出:“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從泛泛的“三網融合”,到明確的“雙向進入”;從中央部委間的爭執不下,到地方電信系與廣電系運營商的試水合作,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手(如重慶、武漢),中國“三網融合”進程呈現出“鴨子劃水”般積極態勢。有線數字電視:超過6000萬戶的數字電視用戶存量,使有線網絡數字化建設成功跨越“快速上量”的第一階段,開始接受“由小網向大網轉變、由模擬向數字轉變、由單向向雙向轉變、由用戶看電視向用電視轉變”的戰略拷問。新的戰略目標的達成,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政策語境中,已經具化為“2010年底”的倒逼時間表。省網整合、雙向整轉和NGB示范,為整個行業的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和跨域化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和緊迫感。0電視技術--緒論電視產業發展高清數字電視:2009年8月6日,廣電總局發布《關于促進高清電視發展的通知》;9月28日,全國9套開路頻道集體跨入高標清同播時代,拉開中國廣播電視全面高清化的進程。但毋庸諱言,“免費”的高清給電視臺和有線運營商都帶來巨大的短期運營壓力。雖然深圳通過“雙向互動+高清”探索出一條創新之路,但對眾多還未具備雙向交互能力的地網來說,高清難以短期真正落地。直播衛星:直播星“進城”,無疑是整個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界最為關注的焦點議題。巨大的利益動機,使直播星“灰色市場”遠比“村村通”招標更具誘惑力,也對各地有線網絡運營商帶來巨大壓力!為此,國家廣電總局在積極調整技術體制,應對不良競爭。但從國際產業發展和國內用戶需求來考量,尤其結合中國廣播電視全面高清化的進程,直播星都將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如何有效引導健康競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學教育學中的教師與學生
- 上海市延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LED景觀照明燈具項目發展計劃
- 以區快鏈技鏈構筑跨國交易的橋梁-談跨境支付的變革
- 以人為本打造舒適高效的醫院手術環境
- 以科技為引領打造基于區塊鏈的教育行業新生態
- 2025至2030年中國胡椒油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健康產業發展中的跨界合作機會
- 2025至2030年中國肌鈣蛋白I檢測卡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與倫理考量
- 《習作:漫畫的啟示》學習任務群教學課件-課例1
- 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新視野
- 2023-2024全國初中物理競賽試題-杠桿(解析版)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中考復習平行四邊形專題
- 國家開放大學《Python語言基礎》形考任務4參考答案
-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 上海中小學創新試驗室建設指引
- 人音版四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學設計教案表格式
- 保險公司投保規劃方案模板
- 2024年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