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壓軸題剖析與訓練:聲現象(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中考物理壓軸題剖析與訓練:聲現象(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中考物理壓軸題剖析與訓練:聲現象(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中考物理壓軸題剖析與訓練:聲現象(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中考物理壓軸題剖析與訓練:聲現象(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聲現象

【考點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聲音的特性

聲現象

【考點3】聲的利用和噪聲控制

【考點4】有關回聲的綜合計算

典例剖析

LJ

【考點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例1](2024?赤峰)關于圖中的聲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中敲打鼓面,旁邊的燭焰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B.乙中車間工人佩戴耳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C.丙中彈吉它時,增大撥動弦的力度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

D.丁中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鐘聲音變小,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

【考點】1.聲音的傳播條件;2.響度與振幅的關系;3.防治噪聲的途徑;4.聲與能量.

【分析】(1)聲可以傳遞能量,聲還可以傳遞信息。(2)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3)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是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和距離

確定的,振幅越大、距離越近,響度越大;(4)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

1

【答案】C

【解析】A、甲圖中敲打鼓面,旁邊的燭焰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A錯誤。B、乙

圖中車間工人佩戴耳罩,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C、吉他發出聲音的響度與弦

的振動幅度有關;撥動弦的力度越大,弦的振動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正確;

D、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鬧鐘的聲音變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說明聲音傳播須要介質,

不能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故D錯誤;故選:C。

【點拔】此題為聲學綜合題,考查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征,以及聲與信息和聲與能量等,

難度不大,屬于聲學基礎學問考查。

【變式1-1](2024?重慶模擬)請你想象一下,假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變為

0.lm/s",小華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遠處等他,于是一邊奔跑一邊對著小李大聲喊道:“我

來也。”此時發生的狀況是()

A.和正常時一樣

B.小華先追上小李,然后聽到“也來我”

C.小李什么也聽不到

D.小華先追上小李,然后聽到“我來也”

【考點】聲音的傳播及應用。

【分析】小李步行的速度約為lm/s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0.lm/s,小華追上小李時,他發出

的聲音還未傳到小李所在位置,因此在小華追小李的過程中,小華會聽到自己發出的聲音,

先聽到后發出的聲音,后聽到先發出的聲音。

【答案】B

【解析】聲速小于小華追小李的速度,在小華追小李的過程中,他會聽到自己的聲音,先聽

到的是后發出的聲音,后聽到的是先發出的聲音,因此他聽到的聲音是“也來我”;小華追

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進,聲音傳到小李位置處,小李可以聽到小華的聲音,是“也來我”。

故選:Bo

【點拔】解題的關鍵是:知道小華追小明的速度大于聲速,小華在追小明的過程中聽到自己

發出的聲音,先聽到后發出的聲音。

【變式1-2](2024?長沙模擬)請回答下列有關聲音的問題

以下是兩位同學的一段對話。請你對兩位同學的對話的正確性作出推斷。并給出證明。

甲同學:假如飛機在無風狀況下作水平飛行,當你聽到從頭頂傳來飛機的轟鳴聲時。發覺飛

2

機已拂過頭頂,在你前上方,說明飛機是超音速飛行。

乙同學:假如飛機在無風狀況下作水平飛行。無論飛機是否超音速飛行,當你聽到從頭頂傳

來飛機的轟鳴聲時,飛機確定已拂過你的頭頂。在你前上方了,所以。我們無法據此來推斷

飛機是否超音速飛行。

(1)請你依據所學學問推斷分析正確(填甲或乙)

請說明理由

(2)下列三張圖片分別反映了飛機以三種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慮空氣的流淌)水平飛行

時,產生的聲波的狀況。圖中一系列圓表示聲波的傳播狀況,A點表示飛機的位置。請你利

用給出的圖。用刻度尺、直角尺等工具估測下圖a、b、c中飛機飛行的速度。已知聲音在空

氣中的速度為340米/秒。(要求寫出完整的解析過程)

【考點】聲音的傳播和應用版權全部

【分析】(1)聲音產生到人耳聽到,須要確定的時間;(2)abc三個圖可分別理解為:a、

飛機運動到A點時,聲波已傳播到前面了,即飛機運動慢于聲音;飛機運動與聲音同步;飛

機運動到A點時,聲波還在后面,即飛機運動快于聲音。

【解析】(1)乙同學分析正確;理由是:假如飛機在無風狀況下作水平飛行,當聽到從頭頂

傳來飛機的轟鳴聲時,飛機確定已拂過頭頂,因此飛機的聲音傳播到人的耳朵須要確定的時

間,而這段時間飛機在不停的飛行,因此無法確定是否是超音速飛行。

(2)當飛機運動到某圓圓心時,在四周激發起聲波,聲波從圓心運動r和飛機從圓心運動

到A點所用的時間相同。設A點離某圓圓心距離為x,該圓半徑為r,則v=340X工,x和

r

r都可在圖中量出。因此,從圖上可以看出,a圖飛機速度小于聲速,b圖等于聲速,c圖大

于聲速。

【點拔】本題考查了多普勒效應的應用,知道當飛機運動到某圓圓心時,在四周激發起聲波,

聲波從圓心運動r和飛機從圓心運動到A點所用的時間相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考點2】:聲音的特性

【例2】(2024?常州)2024年,古巴駐美國外交官聲稱,在房間內遭到“聲波武器”的襲擾,

3

科學家發覺這是某種蟋蟀發出的聲音。如圖所示為他們在房間內記錄的聲音和在野外記錄的

四種蟋蟀聲音(橫坐標單位為10一%),經對比,“聲波武器”來自()

房間內蟋蟀聲

A.蟋蟀品種1B,蟋蟀品種2

C.蟋蟀品種3D.蟋蟀品種4

【考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依據波形圖區分是哪一個圖象。

【答案】A

【解析】在房間內記錄的聲音和在野外記錄的蟋蟀聲音相同,則須要音調和音色相同,A圖

中蟋蟀品種1與房間內蟋蟀聲的波形、頻率相同,則它們的音色、音調相同,故A符合題意。

故選:Ao

【點拔】本題考查了聲音波形圖,駕馭確定音調和音色的因素是解題的關鍵。

【變式2-1](2024?眉山)如圖所示,在A、B、C、D4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入不同高度的

A.敲打D瓶發出的聲音傳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調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調最高

4

D.瓶四周有沒有空氣,瓶發出的聲音都能干脆傳入人耳

【考點】頻率與音調的關系。

【分析】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系,頻率越快,音調就越高。聲速的大小與頻率無關;聲音的

傳播須要介質。

【答案】B

【解析】A、聲速的大小與頻率無關,敲打每個瓶子時,音調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錯誤;

B、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氣柱最短,發出的音調最高,故A的音調最高,故B正確;C、

由于瓶子中裝有水的多少不同,導致敲擊時,振動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動快,故D的音調

最高,故C錯誤;D、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瓶四周沒有空氣,瓶發出的聲音不能干脆傳入

人耳,故D錯誤。故選:Bo

【點拔】解決此類問題要會依據響度、音色和音調的定義區分聲音的三個特征,并且要知道

影響三個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變式2-2](2024?上海模擬)如圖所示,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試驗探究聲音的特征:

(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你認為下面四幅圖中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是—o

(2)如圖A所示,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齒數越多,—(填“音調”、“響度”

或“音色”)越高。如圖D所示,吹筆帽發出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

(3)如圖B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

聽到—(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

聲音的—(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變大;漸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細

致傾聽鋼尺振動發出聲音后,發覺音調漸漸—(選填“變高”或“變低”)了,視察發覺

此時鋼尺振動慢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確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

聲音,這時由于。

A.使紙板接觸齒B.改變鋼尺伸出C改變薄塑料滑D.改變吹筆

數不同的齒輪桌面的長度過梳子的速度帽的力度

【考點】L頻率與音調的關系;2.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分析】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體積

5

大,質量大的物體難振動,頻率小,音調低。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材料和結構有關。

【答案】(1)D;(2)音調;空氣;(3)鋼尺;響度;變低;振動頻率小于20Hz,發出次聲

波。

【解析】(1)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

不符合題意。B、變更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不符

合題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齒上快慢不同的滑動時,梳子齒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

音的音調不同,不符合題意。D、變更吹筆帽的力度,振幅不同,響度不同。探討響度跟振

幅的關系。符合題意。故選D。

(2)圖A中,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齒數越多,硬紙板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圖圖

D中,吹筆帽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

(3)圖B中,將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

振動發出的聲音;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鋼尺的振幅變大,聽到聲音的響度變大;

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部分體積增大,質量增大,越來越難振動,頻率越來越小,

音調越來越低;鋼尺伸出桌面超過確定長度,很難振動,頻率小于20Hz,發出次聲波,人

耳感覺不到。

【點拔】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樂音的特征和人耳聽覺范圍條件的應用;解析此題

的關鍵是明確各個圖的試驗原理,然后駕馭聲音的三個特性,三個特性的影響因素。以及駕

馭聲的發生、傳播等即可解題。

【考點3]聲的利用和噪聲限制

【例3】(2024?日照)高速馬路通過村莊密集區時,安裝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貝左右。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聲的音調

B.分貝是表示聲音強弱等級的單位

C.利用隔音板是從“防止噪聲產生”方面限制噪聲

D.利用隔音板是從“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方面限制噪聲

【考點】1.聲音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2.防治噪聲的途徑.

【分析】(1)音調的凹凸與振動頻率有關;(2)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等級;

(3)減弱噪聲的措施有: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答案】B

【解析】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聲的音調,故A錯誤;B、聲音的強弱等級用分貝為單位來劃

6

分,故B正確;CD、利用隔音板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不是在聲源處防止噪音產生,也

不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CD錯誤。故選:B。

【點拔】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減弱噪聲的措施,都是聲現象的基本內容的

考查,識記性比較強。

【變式3-1](2024?西城模擬)在中國科學技術館2層的“探究與發覺”展廳中,有一組體

驗聲音聚焦的裝置。它是由兩個具有拋物面的圓形物體組成,如圖所示為其中的一個。小莉

和小剛分別站在兩個拋物面的焦點處,小莉小聲說話,小剛可以清楚地聽到小莉的聲音。這

是因為小莉發出的聲音先后在兩個拋物面上發生—,并使聲音—于小剛所在區域。

【考點】聲音的利用。

【分析】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可以發生反射,形成回聲,回聲假如與原聲混在一起,

可使原聲加強,響度增大。

【答案】反射;集中。

【解析】由題意可知,小莉發出的聲音經過圓形拋物面物體先后進行兩次反射,從而形成回

聲,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并使聲音于集中小剛所在區域使原聲加強,使響度大于原來的聲

音。

【點拔】本題考查了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的反射現象,知道原聲與回聲混在一起可以使原聲加

強。

【變式3-2](2024?廣州)如圖所示,監測器測得同一聲源發出的甲、乙兩聲音的特性如下

表。甲乙相比()

聲音聲音強弱的等級/dB頻率/Hz

甲701100

乙110700

7

A.乙音調較高

B.甲響度較大

C.聲源在發甲聲音時動幅度較大

D.聲源在發乙聲音時每秒內動次數較少

【考點】1.聲音的特性;2.噪聲的限制.

【分析】響度表示聲音的大小,音調表示聲音的凹凸,頻率越高的聲音的音調越高。

【答案】D

【解析】AB、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甲聲音的響度要小于乙的響度,甲的頻率大于乙的頻率,

即甲的音調高于乙的音調,故AB錯誤;C、響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聲源在發甲聲音時動

幅度較小,故C錯誤;D、甲的頻率高于乙的頻率,說明乙聲音時每秒內動次數較少,故D

正確。故選:Do

【點拔】本題考查了音調、響度的區分,屬于基礎學問。

【考點4】有關回聲的綜合計算

【例4】(2024?安徽)如圖所示,水面上兩船相距15km,試驗員在一條船上敲響水里的一口

鐘,同時點燃船上的火藥使其發光;另一條船上的試驗員在看到火藥發光后10s,通過水里

的聽音器聽到了水下的鐘聲。依據這些數據計算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m/so

【考點】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分析】依據速度公式v=_§■就可解析此題。

t

【答案】1500。

【解析】由題意可知,看到火藥發光,經過10s聽到鐘聲,可近似認為聲音在水中傳播15km

用的時間為t=10s,聲則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v=亙=15000m=i500m/s。

t10s

【點拔】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計算,在解析過程中應留意單位的統一。

【變式4-1](2024?眉山)為了督促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

8

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超聲波信號,

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5s,其次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

信號用時0.4s。若測速儀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測速儀/——、

[口口1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

B.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34m

C.在該測速區內,汽車的速度是18.9m/s

D.在該測速區內,汽車的速度是20m/s

【考點】回聲測距離的應用。

【分析】(1)測速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25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

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25s的時間;在其次次發出的信號,在與汽車相遇返回到測速儀時,

超聲波行駛了0.2s;這兩次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差就是汽車行駛的距離;(2)找出汽車在

兩次接收到信號間隔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起先,到

其次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車

速度。

【答案】D

【解析】(1)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

時間為0.25s,由v=且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1=v聲匕=

t

340m/sX0.25s=85m,故A錯;其次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所以其次

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s,汽車接收到其次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z=

340m/sX0.2s=68m;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即汽車行駛的距離):s'=S1-s2

=85m-68m=17m,故B錯;

(2)汽車行駛這17m共用的時間:t'=At-ti+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車的車速為:v'="§—=171rl=20m/s,故C錯、D正確。故選:Do

t0.85s

【點拔】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應用,如何確定汽車運動的時間,是此題的難點。兩

次信號的時間間隔雖然是0.9s,但汽車在接收到兩次信號時其其通過的路程所對應的時間

不是0.9s。要從起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起先計時,到其次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結

9

束,由此來確定其運動時間。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對應上是解決此題關鍵。

【變式4-2](2024?海珠模擬)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20nl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用力

敲一下鐵管,甲同學能聽到(空氣中聲速為340m/s,鐵中聲速為5200m/s)()

A.1次敲擊聲B.2次敲擊聲C.3次敲擊聲D.4次敲擊聲

【考點】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分析】(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

體,再次是氣體。(2)知道人耳朵能區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

別計算出聲音通過空氣和鐵管的傳播時間來比較即可。

【答案】A

【解析】由于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傳播最快,而在氣體中傳播最慢。

當乙同學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鐵管。甲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長鐵管的另一端時,聲音會傳播兩

次,即第一次是通過鐵管這一固體傳播過來的,另一次是通過鐵管四周的空氣傳播過來的。

由于鐵管長20m,故其通過鐵管傳播的時間是,據V=2可知,t=§=_52^-0.00385s;

tV5200m/s

同理聲音通過空氣傳播的時間是:t=§=2°mco0588s

V340m/s

分析上述數據,可知聲音通過空氣和鐵管的傳播時間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時人耳朵是不

能區分開這兩次聲音的,故只能聽到一次聲音。故選:A?

【點拔】知道人耳朵能區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是0.1s是解決該題的關鍵。

壓軸精練

1.(2024?陜西)雨后的山林中,鳥鳴噫亮,溪水潺潺,微風輕拂,樹枝搖曳……關于此環

境中的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鳥鳴聲、流水聲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B.人們主要通過音調辨別鳥鳴聲和流水聲

C.鳥鳴聲和流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確定不同

D.茂密的樹林具有吸聲、消聲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鳥鳴聲、流水聲都是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

鳥鳴聲和流水聲是不同材質、構造的發聲體發出的,所以聲音的音色不同。故B錯誤;C、

鳥鳴聲和流水聲雖然聲源不同,但都是在空氣中傳播,所以速度相同。故C錯誤;D、在茂

密的森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正確。

10

【點拔】此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傳播、特性及減弱噪聲的措施,是一道基礎題。

2.(2024?寧夏)如圖所示,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BCD

A.敲擊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顆粒跳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鈴聲漸漸減小,說明聲的傳播須要介質

C.8個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D.“遼寧號”航母上的起飛引導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答案】C

【解析】A、敲擊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顆粒跳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

A正確;B、當空氣被不斷抽出后,聽到的鈴聲漸漸減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由此

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故B正確;C、8個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音

色是相同的,但瓶子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錯誤;D、“遼寧號”航

母上的起飛引導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

【點拔】本題通過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防止噪聲的途徑,以及

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并能夠搞清影響它們的因素。

3.(2024?梧州)如圖是2024年第十四屆梧州寶石節騎樓城創意水街文化活動中的一個情景,

一導游利用擴音器講解:“裝滿六堡茶的小船正緩緩前行,演繹著六堡茶‘茶船古道’的歷

史故事”。導游用擴音器講解的主要目的是()

A.變更聲音的音色B.增大聲音的響度

C.提高聲音的音調D.變更聲音的傳播速度

【答案】B

【解析】解:聲音經過擴音器后響度變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大聲音的響度。

11

【點拔】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揚聲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進行分析解析。

4.(2024?邵陽)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期間全國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氣氛甚是熱情!

據報道由此引發的大大小小火災甚多,造成損失很大,國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軍同學放假

回家,先到網上下載了別人錄制好的鞭炮聲mp3到U盤,到時插到身邊聽音樂用的隨身聽上

播放,呵呵!這電子鞭炮聲效果妙極了!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保證了聲音音色的逼真

B.可隨意調整聲音響度到最合適

C.輕松避開了火災,不留垃圾,更加環保

D.使聲能轉化成電能

【答案】D

【解析】ABC、由題知,燃放大量傳統鞭炮時,引發的大大小小火災甚多,造成損失很大,

而電子鞭炮可以避開火災、無污染,且音色逼真、音量可以自由調整,故ABC正確;

D、電子鞭炮發聲時消耗電能,得到了聲能,即將電能轉化成聲能,故D錯誤。故選:D?

【點拔】本題以清明節燃放鞭炮為背景,考查了聲音的特征、環境愛護、能量轉化等學問,

通過此題對學生進行了環境愛護的教化。

5.(2024?連云港)電子驅蚊器利用變頻聲波干脆刺激蚊蟲中樞神經,使其特別苦痛,食欲

不振,繁殖力下降,無法在此環境生存,從而達到驅蚊的目的其部分參數見表格,取g=

10N/kg關于驅蚊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電子驅蚊器參數

額定電壓220V

額定功率2W

聲波頻率22kHz?55kHz

產品質量60g

產品尺寸9.9X6X3.3(cm3)

A.驅蚊器的重力為0.6N

B.驅蚊器發出的聲音能被正常人聽到

C.驅蚊器刺激蚊蟲中樞神經利用的是超聲波

D.驅蚊器工作10h消耗電能為0.02kW-h

【答案】B

12

【解析】A、驅蚊器的重力,G=mg=O.06kgX10N/kg=0.6N,故A正確;B、人的聽覺范圍

20~20000Hz;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故驅蚊器發出的聲音不能被正常人聽到,

故B錯誤;C、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故驅蚊器刺激蚊蟲中樞神經利用的是超

聲波,故C正確;D、蚊器工作10h消耗電能為W=0.002kwX10h=0.02kw?h,故D正確。

故選:Bo

【點拔】本題考查重力的計算公式,人耳的聽覺范圍,超聲波,以及電能的計算。是一道綜

合題。

6.(2024?白云區模擬)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所顯示

的波形圖。則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和乙聲音的音調相同

B.丙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快

C.甲聲音的響度最小

D.丁聲音屬于噪聲

【答案】B

【解析】A、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同時間內,甲和乙振動的頻率相同,丙振動頻率大,丁振

動頻率更大,所以音調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聲音在空氣中的傳

播速度是相同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甲振幅最小,丁的振幅較大,乙和丙振幅相同,

故乙丙響度相同,甲的響度最小。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丁圖是無規則的振動,所

以丁圖屬于噪音。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拔】通過比較聲音的波形圖來考查頻率對音調的影響和振幅對響度的影響,解題的關鍵

是能夠從波形圖上看懂頻率和振幅。

7.(2024?人大附自主招生)如圖(a)所示,停在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

測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依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

就能測出車速。在圖(b)中,Pi、Pz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兩次超聲波信號,m、我分別是測

速儀檢測到的R、B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R與口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6s,

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假設被測汽車沿直線勻速行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

13

是()

以八四八P2八n隊(b)

A.圖b中每小格表示的時間是0.2s

B.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408m

C.測速儀其次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136m

D.汽車的行駛速度是40m/s

【答案】C

【解析】(1)圖b中R與B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6s,每小格表示的時間t=3?6s=o.4s;

9

故A錯誤;(2)由圖b可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超聲波)到被測汽車所用的時間

t!=lxo.4sX3=0.6s,因為v=旦,所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

2t

車距測速儀的距離:Si=vti=340m/sX0.6s=204m,故B錯誤;

(3)由圖b可知,測速儀其次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所用的時間t2=Lx0.4X2s=0.4s,

2

因為V=旦,所以測速儀其次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

t

S2=vt2=340m/sX0.4s=136m,故C正確;由于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在漸漸減小,說明汽車

漸漸靠近測試儀;(4)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的距離:s=S1-s2=204m-136m

=68m,這段距離用時:t=Zit+tz-如=3.6s+0.4s-0.6s=3.4s,汽車的速度:

v汽車==20m/s,故D錯誤。故選:Co

3.4s

【點拔】汽車在接收到信號之間的距離,要通過其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的變更求出。如何確

定汽車運動的時間,是此題的難點。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雖然是3.6秒,但汽車在接收到兩

次信號時,通過的路程所對應的時間不是3.6秒。要從汽車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起先

計時,到其次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結束,由此來確定其運動時間。

8.(2024?常州模擬)喜愛課外探究的小凱,拆開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結構如圖所示,

在琴芯的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這銅片在氣流的沖擊時振動,發出不

同音調的聲音。

(1)在圖中,A區是—音區,B區是—音區,C區是—音區(以上三個空都選填“高”、

14

“中”或“低”).理由是:較厚較長的銅片在氣流的沖擊下的振動要比較薄較短的銅片振

動—(選填“快”或“慢”)。

(2)往氣孔用力吹氣時,發出聲音的音調—(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

(3)停止吹氣后,口琴仍“余音未絕”,其緣由是一。

A.這是聲音的回聲B.銅片在接著振動

C.人的聽覺發生“暫留”的原因D.銅片雖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振動。

AKBKCK

【答案】⑴低;中;高;慢;(2)不變;(3)Bo

【解析】(1)發聲體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由圖知I區的銅片較厚較長,振動較慢,

II區次之,振動較快;III區較的銅片薄較短,振動最快,故I區發出的音調最低,III區發出

的音調最高。(2)往氣孔用力吹氣時,其振動幅度變大,即響度變大,但其振動的快慢是不

變的,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不變;(3)由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停止吹氣后,口

琴仍“余音未絕”,其緣由是銅片在接著振動;故選B。

【點拔】本題考查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頻率越小,

音調越低,屬于一道基礎題,也是中考的熱點。

9.(2024?嘉興)如圖所示是小剛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支竹笛,在竹管開口處①向管內吹氣

時,竹笛可以發出奇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⑥時,音調可以變更。

①竹管開口②管側劈形小口③竹管④木劈⑤布團⑥鐵絲

(1)吹奏竹笛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o

(2)當布團⑤分別位于a、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出聲音音調最高的位置是—,音調

最低的位置是—。

(3)在民族樂器中,—(二胡/腰鼓/古箏/簫)的發聲原理與此相像。

【答案】(1)空氣柱;(2)a;c;(3)簫。

【解析】(1)吹奏竹笛時,笛聲是由笛子內的空氣柱振動發出的;(2)由于空氣柱越長竹笛

15

發出的聲音的音調越低,所以在圖示的三個位置中,當布團在a位置時,管內的空氣柱最短,

所以此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最高;在c點是空氣柱最長,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最低。(3)在以

上四種樂器中,靠空氣柱振動發聲的樂器是簫。

【點拔】(1)此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音調凹凸的確定因素。(2)樂器分為弦樂器、管樂器、

打擊樂器三大類。其中弦樂器是靠琴弦的振動發聲的,其音調凹凸受琴弦的粗細、長短、松

緊程度、材料等因素確定;管樂器是靠空氣柱振動發聲的,其音調凹凸受空氣柱的長短來確

10.(2024?貴陽模擬)在探討弦樂器的音調時,小濤將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

端繞過桌邊的小滑輪,掛上幾個鉤碼,使琴弦拉緊,如圖所示,再用A,B兩個三角形柱狀

小木塊將弦支起,用力彈撥弦的中部,就可以聽到弦發出的聲音。

(1)試驗中,是通過—來變更弦的松緊的。

(2)若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狀況下,將B木塊向A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再用同樣的力彈撥弦

的中部,聽到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比原來聲音的音調—(填“高”、“低”或“一樣”)。

(3)此試驗時,若要探討弦樂器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松緊的關系,必需保證弦的長短、—等

因素相同,這種探討問題的方法叫—法。

【答案】(1)變更鉤碼個數;(2)高;(3)粗細;限制變量。

【解析】(1)為了限制琴弦的松緊,可以通過變更鉤碼個數來變更作用在弦上力的大小。(2)

在弦的粗細和松緊程度不變的狀況下,將B木塊向A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再用同樣的力彈撥

弦的中部,弦的振動部分變短,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比原來聲音的音調高。

(3)要探討弦樂器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松緊的關系,必需保證弦的長短、粗細等因素相同,

這種探討問題的方法叫限制變量法。

【點拔】一個物理量受多個因素影響時,探究其中一個因素和物理量的關系時,限制其他因

素不變,這種方法是限制變量法,在物理探究試驗中常常用到,確定要駕馭。

11.(2024?青島模擬)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有關,經過探討,得到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的關

系式為vi=v0+a(t-to),其中:vi表示溫度為t時的聲速,t。為表格中的溫度,V。表示溫

度為t。時的聲速,a為溫度系數。

(1)依據資料和表可知,水中的聲速隨溫度上升而—,酒精中的聲速隨溫度上升而—。

16

(2)依據以上資料計算,溫度為5℃時,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m/so

(3)如圖,是甘油、水和水銀中的聲速隨溫度變更的圖象,其中—表示水銀中聲速的規

液體to/℃Vo/(m/s)a/[m/(s?℃)]

丙酮201192-5.5

水2515002.5

甘油201923-1.8

水銀201451-0.46

酒精201180-3.6

(V1

【答案】⑴增大;減小;(2)1450;(3)bo

【解析】(1)由表格供應的數據可以知道水的a是一個正數,所以當溫度上升時,聲音在

水中的傳播速度會增大;由表格供應的數據可以知道酒精的a是一個負數,所以當溫度上

升時,聲音在酒精中的傳播速度會減小;

(2)依據以上資料計算,溫度為5℃時,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450m/s;

水銀的a值是負的,所以速度會隨溫度減小,b圖象符合要求。

【點拔】這是一道數學和物理相結合的題目,分析思路用的是物理的基本思路,但是解題的

過程中對于題目中所供應的公式的理解則須要用到數學上的學問。

12.(2024?衡水中學自主招生)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

次發出并接受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依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

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狀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測速儀發出的聲波到達被

測汽車時,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從圖乙可知,超聲波第一次從發出至接收到超聲波信

號所用的時間是一秒,則該被測車速度是一米/秒(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米/秒,且

保持不變)

17

【答案】0.32;14.17?

【解析】由圖知:超聲波第一次從發出至接收到超聲波信號所用的時間是0.32s;

超聲波第一次從測試儀發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經過的時間為a="紅=0.16s,

2

由丫=旦得,超聲波通過的距離為:Xi=v波匕=34。111/$*0.16s=54.4m;

t

超聲波其次次從測試儀發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經過的時間為t2=2生=0.12s,

2

超聲波通過的距離為X2=v波tz=340ni/sX0.12s=40.8m,

汽車行駛的距離為s=Xi-X2=54.4m-40.8m=13.6m;

測試儀發出的超聲波兩次間隔時間為1s,且測試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記為0時刻,

則超聲波第一次從測試儀發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經過的時間為0.16s;

超聲波其次次發出的時間為Is末,超聲波其次次與車相遇的時刻應當是ls+0.12s=1.12s,

汽車行駛的時間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丫=且=13?匕11n=14.17m/so

t0.96s

【點拔】此題考查的是速度的應用,讀懂圖象蘊含的信息、正確提取有用信息是解決此類問

題的關鍵,物理過程特別困難,難度較大。

13.(2024?長郡中學自主招生)某中學八年級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

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象,他們請一位同學在輸送水的直鐵管道(充溢水)上敲擊

一下,使鐵管發出噫亮的聲音,其余同學沿鐵管分別在不同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試驗結

束以后,A同學只聽到一次響聲;B同學聽到2次響聲;C同學聽到3次響聲。已知聲音在

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v氣=340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鐵中的傳播速度

是v鐵=5100m/s。若A、B、C三位同學的位置到敲擊點的距離分別為XA,XB,XC,則它們的

大小分別滿意的條件是—;—;—o(請依據XA,XB,xc的依次填空)

【答案】XA<42.5m;42.5mWxB<255m;xc2255m。

18

【解析】聲音到達人耳的先后依次(傳聲物質)依次是:鐵、水、空氣。設聲音傳播的距離

為X。

要辨別(相鄰的)空氣和水傳來的聲音,應有:一2一--“一s>0.1s,解得:XA242.5m;

340m/s1700m/s

要辨別(相鄰的)水和鐵傳來的聲音,應有:——/——-—唯一^0.1s,解得:XB2255ID;

17700in/s5100in/s

結論:C同學與敲擊點處的距離:xc22551n時,三種物質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

均等于或大于0.1s,能聽到三次敲擊聲。B同學與敲擊點處的距離:255HI>XB242.5m時,

水和空氣傳播的時間間隔等于或大于0.Is(可以辨別);空氣和鐵傳播的時間間隔等于或大

于0.1s(可以辨別);水和鐵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小于0.1s(不能區分);A

同學與敲擊點處的距離:XA<42.5ID時,隨意兩種物質傳播的聲音到達聽音者的時間間隔均

小于0.1s,只能聽到一次敲擊聲。

【點拔】此題有確定的難度,理解題意和利用方程求解要辨別空氣和水傳來的聲音、水和鋼

鐵傳來的聲音各自須要的距離是解析本題的關鍵。

14.(2024?渝中區模擬)汽車勻速行駛,在距離隧道右側入口165m處起先鳴笛,司機經過

1s聽到隧道入口處山崖反射回來的回聲,則汽車的行駛速度是—m/so此時,他看到這條

長150m的隧道內有一工人正在檢修設備,馬上亮燈提示工人離開。恰好工人正好處在向左、

向右跑都能平安脫險的位置。為了平安脫險,工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m/so(當時聲音的

速度v聲=315m/s)。

左右

||

隧道□

I--------------------1汽車

【答案】15;5。

【解析】(1)笛聲傳播的路程和汽車行駛的路程的總和:s總=165mX2=330m,

笛聲傳播的路程:s聲=v聲1=315111/5*ls=315m,汽車行駛的路程:

s車=$總-s聲=330m-315m=15m,汽車的速度為:v車=—莖=15m=]5m/s,

tIs

(2)此時汽車到隧道右出口的距離:s=165m-15m=150m,由丫=且得汽車到達隧道右出

t

口的時間:t右==一=150m=ios,汽車到達隧道左出口的時間:

v車15m/s

t左儂叱里皿=20s,設工人距右出口的距離為s右,則距離左出口的距離為

v車15m/s

19

150m-s設最小奔跑速度為v,則向右跑時:v=一巴,

t右

向左跑時:一法=150m-s右,%*s右,即:壬止而個右,

t左t左t右t左10s20s

解得:s右=50m,最小奔跑速度:v=——=-^l-lnl=5m/so

t右10s

【點拔】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駕馭和運用,依據汽車的行駛路程和速度,求出左右

隧道口的時間,即工人跑到左右隧道口的時間是本題的關鍵,難點所在!

15.(2024?海淀模擬)下面是小明的一篇口記:

10月15日星期三晴

“丁零零丁零零…”瞭亮的鈴聲打破了校內的安靜,放學了,我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大街上,

街上人來人往,叫賣聲、車鈴聲、汽笛聲尖銳刺耳。我回到家里,放下書包就躺在軟軟的沙

發上,覺得上了一天的課有些疲憊,當我打開錄音機觀賞那美麗的輕音樂時,全身的毛孔別

提多舒適了。“小明,把錄音機關掉!”這是爸爸的聲音,他在書房里看書。我不理解,心

也涼了半截…

(一)指出以上材料中哪些屬于噪聲,哪些屬于樂音?

(二)小明的爸爸不允許小明觀賞輕音樂的緣由是什么?

(三)你能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嗎?(請提出2種解決方法)

【解析】(一)街上人來人往,叫賣聲、車鈴聲、汽笛聲尖銳刺耳。這些對于小明來說都是

噪音;錄音機中美麗的輕音樂,對于小明來說是樂音,但對于看書的爸爸來說是噪音;

(二)錄音機中美麗的輕音樂,對于小明來說是樂音,但對于看書的爸爸來說是噪音;所以

小明的爸爸不允許小明觀賞輕音樂。

(三)據減弱噪聲的途徑來說可有如下方法:即可以讓小明減小錄音機的音量、可以讓小明

將自己的房間的門窗關嚴,也可以讓看書的爸爸帶上耳罩等均可。

【點拔】知道什么是噪聲,并熟識減弱噪聲的幾種途徑是解決該題的關鍵。

16.(2024?河北模擬)在一次百米賽跑中,某計時員違規,他給某運動員計時時,實行了聽

槍聲計時的方法。結果記得該運動員的成果是11.30so

(1)所記錄的這個時間比運動員實際跑的時間是偏大了還是偏小了?

(2)若當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則該運動員實際所跑的時間是多少秒?(結果保留兩

位小數)。

20

【解析】(I)假如計時員聽到槍聲才起先計時,說明槍聲已經傳播100米到達終點時才起先

計時,所測時間確定是偏小了;

(2):v=亙,...聲音傳播100m所需時間:t聲=且=l°°m一管o.29s,

tv340m/s

運動員實際所跑的時間:t運動員=t+t聲=11.30s+0.29s=ll.59so

[點拔】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知道光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差異是本題的關鍵。

17.(2024?烏魯木齊模擬)如圖所示,有甲、乙二人測量河岸到峭壁的距離,站在岸邊,

甲離乙20m遠,他們站在一條從河岸到峭壁的直線上,甲放了一槍,乙聽到兩次槍響,測得

兩次槍聲的時間間隔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離。(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解析】設河岸到峭壁的距離為s,甲開槍后,乙第一次聽到槍聲所用時間a=盟二,

V

甲開槍后,乙其次次聽到槍聲所用時間t2=S甲乙+)S,依據題意t2-t1=t,

V

即:5甲乙+匕3_5甲己=t可得:區=3?.河岸到峭壁的距離:

VVV

s=(9—34clm/sX4u=680m

22

【點拔】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確定聲音從甲處傳到峭壁到反射回乙處的路程是本題

的關鍵。

18.(2024?天津模擬)現有一根長為8.5m的鐵管,小琳將耳朵貼在鐵管的一端,小明去敲

擊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在鐵中傳播速度為5200m/s,

人耳能區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0.Is以上,請解析如下問題:

(1)求敲擊聲由空氣傳入小琳的耳朵須要多長時間?

(2)請簡要分析說明,小琳會聽到幾次敲打的聲音?

【解析】(1)因為管長s=8.5m,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則由丫=且得: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t=—g—=8-5m=0.025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