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L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
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
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卷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上冊,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古詩詞誦讀。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紅色文藝,指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相伴相生,自20世紀20年代至今,以反映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為主要內
容,集事件,人物和精神為一體的文藝體系。
紅色文藝以其強大的精神感召力與文化創造力,形塑著百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與情感取向,進而激勵著民眾積
極投身于民族獨立與解放,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偉大事業之中。《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紅旗譜》等戰爭題材的紅色
小說塑造了周大勇,楊子榮,朱老忠等人物,他們在艱苦卓絕的人民戰爭中,以忠勇堅韌的崇高品質,彰顯出集體主義,共
產主義的思想光輝,進而引領了中國人民心系國家,志存高遠的價值信念。《黃河大合唱》以振奮人心的歌詞,豪邁激昂
的旋律,訴說了中華民族的悲愴命運,鼓舞了中華兒女同仇敵,汽,奮勇向前的士氣,張揚了中華民族剛毅不屈,自強不息
的精神。紅色文藝將莊嚴崇高的理想信念與自信樂觀的豪邁情懷,潛移默化地播撒在中國人心中,深度參與了中華民族
文化心理的構建與文化人格的形塑。
紅色文藝藝術化地投射著中國民眾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多元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廣泛反映了
百年中國社會文化生活與群體生存樣態。紅色文藝記錄了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演變軌跡,呈現了中華民族破舊立新的現代
化歷程。農村題材的紅色小說圍繞著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問題,展現了廣大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變革歷程。
20世紀30年代,茅盾,葉紫,夏征農等創作的農村破產題材小說,揭示了“豐收成災”,谷賤傷民的畸形社會現象,反
映了廣大農民在殘酷的剝削下,饑寒交迫,哀哀無告的生存處境以及艱難覺醒,走向抗爭的革命經歷。40年代,丁玲,周立
波,趙樹理等創作的土改題材小說,顯示了土改運動之于廣大農民生活方式的變革意義,土改運動對農村生產關系的改
造以及政治秩序的重建,使得廣大農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實現了物質生活與政治生活的重大進步。
紅色文藝折射著百年來中國人豐富的文化生活方式,呈現著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傳統與民俗風情。趙樹理創
作的《李有才板話》《三里灣》等,集中描繪了黃土高原的文化習俗,如“窯洞”民居方式,處置糾紛的“吃烙餅”儀式,“八音
會”“求雨”等民俗事項,從中傳達出農民對民主政權,現代革命的迫切追求意識。
紅色文藝作為一種獨特的中國美學經驗,彰顯了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紅色文藝注重
將古典通俗小說中的英雄傳奇,才子佳人等敘事模式,創造性地轉換到革命歷史題材之中。《紅旗譜》將家族復仇的傳奇
敘事嵌入階級斗爭的情節結構之中,從而彰顯正必勝邪的革命倫理。《青春之歌》將兩性結合的言情敘事嵌入革命性格
的成長邏輯之中,從而強化知識分子的政治歸屬。紅色文藝注重采用自然鮮活,清新明快的民間語言,描繪土鄉土色,多
姿多彩的民風民俗,從而契合人民大眾的期待視野與審美習慣,張揚人民大眾的審美主體性,進而符合人民大眾通俗化,
民族化的審美追求。諸如趙樹理的“新評書體小說”,孫犁的“浪漫抒情小說'’等,以鮮明的民間生活氣息,地域文化色彩與
民族審美形式,深刻影響廣大民眾的接受心理與審美趣味。
(摘編自趙學勇《百年中國紅色文藝的文化精神及當代意義》)
材料二:
美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創造。''由此可見,情感在文藝作品中的地位重要而獨特。紅色
故事由血淚和汗水鑄就,故事中天然地凝結著巨大的悲喜,隱藏著能夠激發人們情感的“引線回顧講述紅色故事的文
藝作品會發現,但凡優秀之作,無不散發著情感的溫度。歌劇《白毛女》中有感天動地的父女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中有生死相依的戰友情。文藝作品中的紅色故事,往往涉及黨史,軍史,國史中的重大史實,涉及革命先驅,黨和國家領袖
以及英模人物。過去一段時間里,不少創作者不敢放飛想象的翅膀,不愿打開人物的情感世界,把人物都塑造成了“光偉
正''"高大全”,導致紅色題材創作一度陷入人物臉譜化,故事程式化的怪圈,這樣的作品自然難以引起讀者,觀眾的興趣。
雖然很多紅色故事發生時的時空環境與今天大不相同,但任何年代,人們的情感訴求和情感經驗總是相通的。通過
為紅色故事注入更多情感邏輯和情感力量,能夠讓故事更具張力,讓人物更加豐滿,讓整個紅色敘事更加邏輯自洽,令人
信服,讓嚴肅厚重的歷史和抽象的價值觀念走進普通百姓的內心。
歷史與時代從來不能被分割,優秀的紅色題材作品應當將紅色歷史置于現代語境下進行審視,用現代人的審美來
講述紅色故事,這樣才能給予現代人心靈的啟迪和精神的鼓舞。電視劇《覺醒年代》將百年前相繼發生的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三件大事相互貫通,將李大釗,陳獨秀,胡適,蔡元培,魯迅等歷史人物與
毛澤東,周恩來等,置于同一時空環境中進行展示,并發起一場今人與上述歷史人物的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今
人從劇中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架起共情之橋,讓今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人物的選擇。
革命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一些超常的思想和行為往往難以被現代人所理解,如果文藝作品能對其進行合理解釋,
那么它對主流價值的表述和言說就更有說服力。比如,幾十年前不同體裁的《江姐》,都側重表現主人公大無畏的革命
英雄主義精神,而近幾年新創作的《江姐》則更加真實細膩,格外注重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力求實現對人物性格的深度
開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深度敘事與大眾情感邏輯的契合。
(摘編自包世琦《如何用文藝擦亮紅色文化底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紅色文藝已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緊密相聯,包含了文學,音樂,電影等不同的藝術樣式。
B.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三里灣》描寫了“吃烙餅”“八音會”等民俗,反映了黃土高原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
C.《覺醒年代》中角色人物的對話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因此,觀眾能很好地理解劇中歷史人物的選擇。
D.“江姐故事”是紅色文藝中的常見素材,近幾年新創作的《江姐》要比以前的《江姐》更注重人物內心世界,更真實細
膩。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提到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農村題材小說在主題上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時期農村革命任務的變化。
B.紅色小說借鑒古典通俗小說的敘事模式來講述革命故事,符合人民大眾的審美習慣,有利于宣傳革命。
C.改變舊中國農村的生產關系,重建其政治秩序,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能推動中國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D.人物臉譜化,故事程式化的問題導致紅色文藝難以引起讀者,觀眾的興趣,一直困擾著紅色文藝的發展。
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給“中國紅色文藝”下了定義,明確其內涵,增強了論證的邏輯性和說明力。
B.材料一列舉了大量的紅色文藝作品,有力地證明了紅色文藝的生命力及其質量之高。
C.材料二引用蘇珊?朗格的觀點,旨在論證紅色文藝中天然地凝結著人們的悲喜之情。
D.材料二站在受眾角度,分析了各類紅色文藝作品的優劣,為創作者指明了創作方向。
4.材料一從哪幾方面介紹百年中國紅色文藝的精神文化內涵?請簡要概括。
5.在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如何創作紅色文藝作品?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個長翅膀的老頭
加西亞?馬爾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約兩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約只好穿過被雨水淹沒的院子把它們扔到海里去,
因為他剛剛出世的孩子發了一夜燒,他尋思都是這些螃蟹招來的晦氣。中午,光線十分微弱,佩拉約扔完螃蟹回到家里,
模模糊糊地看見院子當中有一個什么東西在蠕動和呻吟。他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老頭兒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長著一對
巨大的翅膀,很礙事,無論怎么掙扎都站不起來。
佩拉約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嚇壞了,趕緊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達。他女人當時正把涼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頭上,
被佩拉約一把拉到院子中間。兩個人驚愕地望著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襤褸,口中的牙齒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湯鳴似
的老態龍鐘的樣子顯得格外可憐。身上那對大兀鷲翅膀又臟,羽毛又稀疏,一動不動地攤在泥水里。他們叫來了一位能
掐會算的鄰居來看看他。
,,他是一個天使,,,她告訴他們說,,,我可以肯定,他是為你們的孩子來的。只是因為這個可憐的家伙太老了,結果被
雨打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約家里捉到一個活脫脫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約拿著他那根警棍站在廚房里守著,
臨睡前還把他從泥水里拽出來,同母鳴一起關進鐵絲編的雞籠里。半夜,孩子醒了,燒退了,想吃東西了。于是兩口子大
發慈悲,決計把天使放走。但是,當他們趁著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時候,看到左鄰右舍全都聚集在雞籠前逗天使玩兒。這幫
人對天使毫無敬畏之心,竟還從鐵絲網往里給他扔吃的東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靈,倒是馬戲團里的一只動物。
這個聳人聽聞的消息傳開,驚動了貢薩加神父,他七點前趕到時,首先重溫了一遍教義。當貢薩加神父走進雞籠用
拉丁語向他問候時,這位全然不懂人間言行的老者幾乎連他那老態龍鐘的眼睛也不抬一下。這證實了那東西并不懂得上
帝使用的語言,也不知道問候上帝的使者。神父開始懷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憐的模樣與高貴的天使毫無共同之處。
于是神父離開了雞籠,簡短地告誡好奇的人們,叫他們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
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脛而走,幾個小時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場一般。于是埃利森達想了個好主意:把院子筑
起圍墻,收五分錢門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們從老遠的地方趕到這里。佩拉約和埃利森達甭提多高興了,因為不到一個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間都堆滿
了錢,而等著朝圣的香客已經排得一眼望不到邊了。
這時,有人在村里搞了一個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個由于違背父母之命而變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門票不僅比看
天使的門票便宜,而且允許觀眾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問題,還允許顛來倒去地觀察她,好讓所有的人都不懷疑這樁
可怕的事實的真實性。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體有一只綿羊大小,長著一個憂傷的少女的腦袋。最叫人揪心的
還不是她那離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講述她不幸經歷時那種痛心疾首的表情。當她幾乎還是一個小姑娘時,有一
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門去參加一場舞會,當她跳了一宿舞從森林里回來的時候,突然一聲炸雷劈裂長空,從裂縫中迸出一
道可怕的閃電將她變成了蜘蛛。當那個變成蜘蛛的少女名聲大噪的時候,而佩拉約家的院子就又變得像連下三天暴雨時
那么冷清,空無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處爬。房東兩口子對此毫不惋惜。他們用收的門票錢造了一幢兩層的住宅,有陽
臺花園,門檻修得高高的。偶爾佩拉約兩口子會用克遼林消毒水清洗雞籠或熏點衛生香,但這并不是為了恭維天使,而是
為了驅除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全家蔓延的惡臭。
天使不僅熬過了那個嚴酷的冬天,而且隨著春天的到來開始恢復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滿陰郁的瞳仁又漸漸地變
得明亮起來,翅膀上開始長出又大又硬的羽毛。
一天早上,埃利森達正在切洋蔥片準備午飯,似乎覺得一陣海風吹開了陽臺門的插銷,刮進屋里。于是她從窗口探
出頭去,驚訝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飛。他十分笨拙,結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陽光下一陣亂撲騰,差點兒沒把
棚子打翻。最后總算飛了起來。在看見他顫巍巍地扇動著老兀鷲翅膀飛過最后幾家的房頂后,埃利森達為自己也為他長
長地出了一口氣。她一面切著蔥頭,一面盯著他,直到再也無法看見,因為這天使再也不會擾亂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線
上模模糊糊的一個小點了。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翅膀的老人是在雨下到第三天時在佩拉約家院子里被發現的,老人的到來完全出乎佩拉約的意料,夫婦二人對此感
到驚愕。
B.小鎮居民最初對長翅膀的老人充滿好奇,后來逗弄,參觀,最后將他遺忘,這是他們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表現。
C.貢薩加神父到場后要先溫習教義,認為不懂拉丁語便是“不懂上帝的語言”,這突出了作為神父的他對教會的虔誠。
D.小說的故事雖然荒誕,但是給人一種真實感,這得益于文章細節之處描寫逼真詳盡,場景具體,情感表達真實。
7.關于文中蜘蛛少女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女變成蜘蛛,是由于違背父母之命,當時她參加完一場舞會,剛剛回來。
B.展出蜘蛛少女的人為了牟利而不顧少女感受,他與佩拉約是同一類人。
C.“憂傷”一詞反映出少女內心的痛苦,名聲大噪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D.人們轉而去關注蜘蛛少女是因為少女來自人間,她的講述更具真實性。
8.馬爾克斯在談自己作品的共性時,曾說:“孤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本文是如何體現“孤獨”的?作者借“孤獨”表達怎
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9.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是“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實”,作品會采用超現實的夸張變形的描寫,運用象征,隱喻的手法,
呈現一個現實與魔幻交織的世界。本文就是一篇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請就此作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
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日:'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
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對日:“貢本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隆。
夏,楚子使屈完為口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日:“豈丕谷?是為玄芨之好覆」
與丕爸同貨包妲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日:“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
何城不比?”對目:“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節選自《左傳?僖公四年》)
【注】①不谷: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材料二:
雍氏之役,韓征甲與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蘇代。蘇代日:“何患焉?代能為君令韓不征甲與粟于周,又能為君得高
都。”周君大悅目:“子,能,寡人請以國聽。”
蘇代遂往見韓相國公仲日:“公不聞楚計乎?昭應謂楚王曰:'韓氏倉凜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
之。'今圍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應之計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應聞此,必勸楚
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仲日:“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目:“公何不以高都與周?‘‘公仲怒日:“吾無征甲與粟
于周,亦已多矣!何為與高都?”代日:“與之高都,則周必折而入于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周之節,不通其使。是公以弊
高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公仲日:“善。”
不征甲與粟于周而與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節選自《戰國策?西周策》)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豈不谷A是為B先C君之好D是繼E與不谷F同G好H何如?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貢之不入”與《屈原列傳》“人之本也”中的“之”用法不同。
B.如,指到,往,與《〈論語〉十二章》中“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如”意思相同。
C.克,指攻克,與《諫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終者蓋寡”的“克”意思不同。
D.茍,指如果,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的“茍”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桓公統率諸侯的軍隊侵入蔡國,擊潰了蔡國的軍隊,于是又去攻打楚國。楚國使者前往軍中,質問齊桓公攻打楚國的
原因。
B.管仲解釋了征討楚國的兩個理由,楚國使者一一加以回應,但齊桓公仍然帶領軍隊繼續向前開進,駐扎在隆邑。
C.在雍氏這場戰役發生時,韓國向周國征調兵士和糧食,周君感到為難,告訴蘇代。蘇代自告奮勇,要為周君解決憂患。
D.聽完蘇代的分析后,公仲決定不再向周國征調兵士和糧食,主動提出把高都給周國,這一決策使楚國解除了對雍氏的圍
困。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2)韓氏倉縻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
14.兩則材料中屈完和蘇代是如何完成各自使命的?請簡要說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答謝判官獨游幽谷見寄
歐陽修
聞道西亭①偶獨登,悵然懷我未忘情。
新花自向游人笑,啼鳥猶為舊日聲。
因拂醉題詩句在,應憐手種樹陰成。
須知別后無由到,莫厭頻攜野客②行。
【注】①西亭:即豐樂亭,是詩人在滁州所建,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亭在滁州城西的大豐山下,亭東十
余步就是幽谷泉。②野客:村民。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呼應標題,寫謝判官獨自登西亭賞景,懷念詩人,因而寄信給詩人。
B.根據“新花”“啼鳥”“樹陰”等意象,我們可推知本詩寫作的時間應在春天。
C.“游人”就是指“野客”,村民常游西亭,反映出詩人在滁州的突出政績。
D.“無由到”三字寫出了詩人的遺憾,“莫厭”二字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叮囑。
16.頸聯中是誰在“拂”“憐”?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來闡發深刻的道理,用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評價《離騷》的話來說,就是“,”
(2)高適《燕歌行》中“,”兩句描寫了唐軍士卒為了國家浴血奮戰,這種舍身取義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
神的重要內容。
(3)人類社會一代代向前發展,而自然卻是永恒的,“,”這兩句古詩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小孩子喜歡模仿。
小時候,我讀《封神演義》,雷震子在天上飛,學不來,土行孫在地里遁,也無法學,哪吒三頭六臂,腳踏風火輪,手持
熟拽且望塵莫及,楊量三月眼,七土二變,盡熊里洋關區。.唯有姜子牙渭水釣魚,不用彎鉤,用一根針,說是“寧在直中取,
不向曲中求”,這事好辦!
端午節,私塾放假。柳樹下,小河邊,我手持釣竿,拋出釣線,線頭系著一根大號縫衣針。口里默念:“姜太公釣魚,
愿者上鉤!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半晌,浮子A。
閑著無事,翻開《封神演義》“渭水文王聘子牙”,上—地琢磨,看到子牙勸勉樵夫武吉:“古語有云:’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古語?不對呀!這話出自《神童詩》,作者是宋朝人,而子牙是商朝人,(甲)。哈哈!作家分明在胡編。
午后又坐去小河邊,默念“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浮子仍沒動靜,倒是有一只鋼藍色的小蜻蜓落在上頭,自得地梳
理觸須。瞧著無聊,索性收回視線,繼續翻看《封神演義》,從頭看,開篇講紂王進香女娟宮,命人取文房四寶,題詩粉壁。
我一拍大腿——嚇飛了落在浮子上的蜻蜓——這是胡扯嘛,我已讀了半本《幼學瓊林》,曉得商朝沒有毛筆,也沒有紙,
那么,(乙)?作家盡在胡編。
18.有人認為文中畫波浪線處“學不來”“也無法學”“望塵莫及”“只能望洋興嘆”四句前要加“我”字,有人認為不用加,你怎
么看?請談談你的看法。
19.請在文中畫橫線的AB兩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答:AB
20.文中畫橫線處“古語?”一個詞獨立成句,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說明。
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甲_____
乙_____
22.文中“作家分明在胡編”“作家盡在胡編”兩句在語意上有何差別?請簡要說明。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莊子》中有一則寓言,漢陰有一老者,挖一個地道通向井里,抱著一個壇子取水灌溉。子貢看到了,詢問他為什么
不用機械,老者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意思是說,人使用機械就會投
機取巧,心地就不純潔。
你對老者的言行有何看法?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2.D3.A4.①紅色文藝影響了百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與情感世界。
②紅色文藝反映了百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及其變化。
③紅色文藝體現了百年來中國人的審美追求。5.①文藝工作者應深入挖掘紅色文藝中的情感元素,使紅色文藝富有
情感溫度。
②文藝工作者要用現代審美去進行紅色文藝創作,讓現代人更易于理解革命歷史。
③文藝工作者要對歷史人物的超常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合理地解釋,更好地讓現代人接受。
【導語】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探討了中國紅色文藝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發展方向。材料一詳細介紹了紅色文藝的歷史背
景,作品主題及對社會價值觀的塑造,強調其在塑造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精神與多元文化反映中的作用。材料二則從情感表
達出發,指出情感在紅色文藝作品中的重要性,并建議以現代審美視角詮釋紅色故事,避免臉譜化,增強人物的情感厚度和
觀眾的共鳴。兩則材料相輔相成,討論了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創作紅色文藝作品。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運用材料相關信息的能力。
C.“《覺醒年代》中角色人物的對話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錯,曲解文意。根據材料二中“電視劇《覺醒年代》……發
起一場今人與上述歷史人物的跨越時空的‘對話'”可知,該項曲解了材料中“對話”的意思。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D.“一直困擾著紅色文藝的發展”錯,無中生有。根據材料二中“過去一段時間里,不少創作者不敢放飛想象的翅膀,不愿
打開人物的情感世界……導致紅色題材創作一度陷入人物臉譜化,故事程式化的怪圈”可知,原文是說紅色題材創作一度
陷入人物臉譜化,故事程式化的怪圈,但是并沒有說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紅色文藝的發展”。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B.“有力地證明了紅色文藝的生命力及其質量之高”錯,材料一列舉的多部紅色文藝作品,是為了論證不同的分論點,并沒
有證明紅色文藝的生命力及其質量之高。
C.“旨在論證紅色文藝中天然地凝結著人們的悲喜之情”錯,材料二引用蘇珊?朗格的觀點,是為了論證情感在文藝作品中
的地位重要而獨特。
D.“分析了各類紅色文藝作品的優劣”錯,材料二并沒有分析各類紅色文藝作品的優劣,而是討論了紅色文藝創作中情感
的重要性和如何讓紅色文藝作品更具有情感的力量。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據“紅色文藝以其強大的精神感召力與文化創造力,形塑著百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與情感取向”概括:紅色文藝影
響了百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與情感世界。
②根據“紅色文藝藝術化地投射著中國民眾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多元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廣泛反映了
百年中國社會文化生活與群體生存樣態”“農村題材的紅色小說……展現了廣大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變革歷程”概括
為:紅色文藝反映了百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及其變化。
③根據“紅色文藝……契合人民大眾的期待視野與審美習慣,張揚人民大眾的審美主體性,進而符合人民大眾通俗化,民族
化的審美追求”概括為:紅色文藝體現了百年來中國人的審美追求。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根據“紅色故事由血淚和汗水鑄就,故事中天然地凝結著巨大的悲喜,隱藏著能夠激發人們情感的‘引線“講述紅色故
事的文藝作品會發現,但凡優秀之作,無不散發著情感的溫度”“通過為紅色故事注入更多情感邏輯和情感力量,能夠讓故
事更具張力”分析,情感在文藝作品中的地位重要而獨特,紅色文藝中的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的魅力更能打動人們。所以,
文藝工作者應深入挖掘紅色文藝中的情感元素,使紅色文藝富有情感溫度。
②根據“優秀的紅色題材作品應當將紅色歷史置于現代語境下進行審視,用現代人的審美來講述紅色故事,這樣才能給予
現代人心靈的啟迪和精神的鼓舞”分析,用現代人的審美來講述紅色故事,更能鼓舞現代人,更能給現代人心靈的啟迪,文
藝工作者要用現代審美去進行紅色文藝創作,讓現代人更易于理解革命歷史。
③根據“革命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一些超常的思想和行為往往難以被現代人所理解,如果文藝作品能對其進行合理解釋,
那么它對主流價值的表述和言說就更有說服力”可知,文藝工作者要對歷史人物的超常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合理地解釋,更
好地讓現代人接受。
6.C7.D8.第一問:①長翅膀的老人自降臨直到振翅離開,他一直是孤獨的。②老人的孤獨反映出現實社會
中的人際冷漠、精神扭曲和靈魂孤獨。
第二問:作者以“孤獨”表達對民族歷史和現狀的反思和批判,對人的生存狀況,精神世界的關注,以及對理想世界的期盼。
9.①本文采用超現實的夸張變形的描寫。小說對長翅膀的老人,蛛形少女的描寫極盡夸張,荒誕離奇。②本文運用了象
征,隱喻的手法。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約,貢薩加神父等人隱喻了社會各階層人物。③本文描繪了一個現實與魔幻交
織的世界。一個本不可能存在的長翅膀的老人居然降臨塵世。故事奇幻,耐人尋味。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賞析作品的能力。
C.“這突出了作為神父的他對教會的虔誠”錯誤,由原文“當貢薩加神父走進雞籠用拉丁語向他問候時……這證實了那東
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語言,也不知道問候上帝的使者。神父開始懷疑他在作假……”可知,小說里神父代表了以教皇為
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確認天使身份這件事上神父持教條主義且又滑稽可笑。
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D.“是因為少女來自人間,她的講述更具真實性”錯,人們放棄欣賞長翅膀的老人,轉而關注蜘蛛少女,是因為他們已經消遣
夠了老人,且少女巡展票價更便宜,更重要的是少女詳細的自述讓他們能更愉快地欣賞到“展品”的痛苦。這充分揭露出他
們內心的冷漠與麻木。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作意圖的能力。
由“原來是一個老頭兒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長著一對巨大的翅膀,很礙事,無論怎么掙扎都站不起來”“那人衣衫襤褸,口中
的牙齒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湯雞似的老態龍鐘的樣子顯得格外可憐。身上那對大兀鷲翅膀又臟,羽毛又稀疏,一動不動地攤
在泥水里”“佩拉約拿著他那根警棍站在廚房里守著,臨睡前還把他從泥水里拽出來,同母雞一起關進鐵絲編的雞籠里”“這
位全然不懂人間言行的老者幾乎連他那老態龍鐘的眼睛也不抬一下”等內容可知,老人是孤獨的。老人是落難的天使,他
悲慘,弱小,無力,卻完全不被眾生同情和關懷,直到他振翅離開的那一刻,落難天使都是孤獨的。
由“這幫人對天使毫無敬畏之心,竟還從鐵絲網往里給他扔吃的東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靈,倒是馬戲團里的一只動物”“于
是神父離開了雞籠,簡短地告誡好奇的人們,叫他們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于是埃利森達想了個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圍
墻,收五分錢門票看天使”“偶爾佩拉約兩口子會用克遼林消毒水清洗雞籠或熏點衛生香,但這并不是為了恭維天使,而是
為了驅除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全家蔓延的惡臭”“她一面切著蔥頭,一面盯著他,直到再也無法看見,因為這天使再也不
會擾亂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線上模模糊糊的一個小點了”可知,眾生是孤獨的。他們對天使的褻瀆甚至傷害體現出人類
的愚昧,貪婪,自私。人們內心麻木不仁,信仰缺失,這種精神扭曲最終只能使人走向靈魂的孤獨。
從表現主題上,在人們對待老人的各種態度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內心變得麻木不仁,人的生存狀況孤獨,神父也無法與老
人交流,而他賴以交流的工具竟是基督教義以及上頭的指令,而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表現了精神世界的孤獨,居民所表現
出來的對老人各種荒唐甚至沒有人性的行為又指向了另外一個事實:人與人之間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溫情,這是人與人之
間多么深刻的隔閡,“當那個變成蜘蛛的少女名聲大噪的時候,而佩拉約家的院子就又變得像連下三天暴雨時那么冷清”,
人們紛紛為蜘蛛女的荒誕故事趨之若鷲,老人再次被“拋棄”,而小鎮的居民在一場鬧劇般的熱鬧過后恢復了平靜,他們依
舊不懂得關愛,不懂得理解,“他那布滿陰郁的瞳仁又漸漸地變得明亮起來,翅膀上開始長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也較為隱晦
地表達了對理想世界的期盼。
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體裁特點和表現手法,分析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他身上長著一對巨大的翅膀,很礙事”“翅膀上開始長出又大又硬的羽毛”“驚訝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飛”“那翅膀在陽光
下一陣亂撲騰,差點兒沒把棚子打翻。最后總算飛了起來。在看見他顫巍巍地扇動著老兀鷲翅膀飛過最后幾家的房頂
后”“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體有一只綿羊大小,長著一個憂傷的少女的腦袋”“……突然一聲炸雷劈裂長空,從裂
縫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閃電將她變成了蜘蛛”,長翅膀的老人,不聽父母的話而變成蜘蛛的女孩等,超現實的夸張變形描寫,
荒誕離奇。
“雨下到第三天”這是神話隱喻。《圣經》神話中事關大洪水的經典描述的有意模擬,是對基督臨世神話的完美模擬,讓小
說具有了神話精神。“他是一個天使”,小鎮上的村民說老人是天使,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約拿著他那根警棍站在廚
房里守著……”“貢薩加神父走進雞籠用拉丁語向他問候時,……神父開始懷疑他在作假……于是神父離開了雞籠,簡短
地告誡好奇的人們,叫他們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埃利森達為自己也為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因為這天使再也不
會擾亂她的生活,……”等人物的描寫隱喻了社會各階層人物。
“他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老頭兒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長著一對巨大的翅膀”“他是一個天使”“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約家里捉
到一個活脫脫的天使”“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脛而走”,天使本是傳說中的形象,作者卻煞有介事地將其當作確有形象來寫,人
神世界交織,故事奇幻,耐人尋味,給小說涂上了一層荒誕的色彩。
10.BEH11.B12.D13.(1)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的祭祀用品供應不上,沒有東西用來滲
酒,我來征收它。
(2)韓國倉庫空虛,沒有辦法用來守城,我趁其饑餓的時候占取它,要不了一個月,必定攻克它。14.①屈完表達了楚
國希望與齊國和好的愿望,而面對齊候威脅時,不卑不亢,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②蘇代告知了秦國形勢,分析了向周征甲與粟的危害,把高都給周的好處,向公仲曉以利害,從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導語】《左傳》節選中,齊楚爭端為主線,展現管仲以威德并施的策略。在面臨強敵時,楚使者屈完巧言勸說,使齊國退兵,
體現外交智慧。《戰國策》節選中,蘇代通過游說化解韓周矛盾,展現戰國時縱橫家以智謀化解紛爭的能力。兩文雖年代
不同,其共通之處在于彰顯卓越的外交辯術和協商智慧在政治軍事沖突中的重要性,以及君臣間的復雜互動關系。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次出兵難道是為了我自己嗎?這是為了繼承先君建立的友好關系。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樣?
“不轂”是“為”的前置賓語,故在B處斷開.
“先君之好”是“繼”的前置賓語,故在E處斷開.
“與不毅”是介賓短語作“同好”的狀語,故在H處斷開。
故選BEHo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結構助詞,的。句意:貢物沒有進貢王室。/人的根本。
B.錯誤。到,往/連詞,表提起另一話題,至于。句意: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諸侯軍中。/至于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
子了。
C.正確。攻克/能。句意:什么城池不能攻破?/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D.正確。都是“如果”的意思,表假設語氣。句意:您如果能做到。/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主動提出把高都給周國”錯。根據“公仲怒日:‘吾無征甲與粟于周,亦已多矣!何為與高都?‘代曰:‘與之高都,則周
必折而入于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周之節,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公仲曰:‘善’"可知,不是公仲主
動提出將高都給周國的,是在蘇代的勸說之下給的。
故選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貢”,進貢,“共”,通“供”,供應,“是征”,賓語前置,常規語序為“征是”,征收它。
(2)“倉縻”,糧庫,“吾收之以饑”,狀語后置,“吾以饑收之”,“饑”,饑餓,“拔”,攻下。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可知,屈完贊同齊國共建友好關系的建議,表達了楚國希望與齊國和
好的愿望,然后說“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緊接著為齊桓公
講清楚用仁德來安撫諸侯的好處,同時也講明楚國以方城作為城墻,以漢水作為城河,不懼齊國的軍隊,面對齊候威脅,不卑
不亢,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根據“蘇代遂往見韓相國公仲曰:‘公不聞楚計乎?昭應謂楚王曰:‘韓氏倉縻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
今圍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應之計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應聞此,必勸楚王益兵守
雍氏,雍氏必拔’"“代曰:‘與之高都,則周必折而入于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周之節,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
不與也?’”可知,蘇代直截了當分析當前的形勢,指出韓國從周國征兵征糧是虛弱的表現,會促使楚王增兵攻下雍氏,并站
在對方的角度分析勸其將高都送給西周,他向公仲曉以利害,分析了向周征甲與粟的危害和把高都給周的好處,從而完成
了自己的使命。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軍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國。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
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縱使牛馬跑散也不會到達彼此的邊境。不料君王來到我國境內,這是什么緣故?”管仲回答說:“從
前召康公命令我們齊國始祖太公說:'天下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從旁輔佐周室。'賜給我祖先征伐的范圍,東到
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
我特來查問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國沒有返回,我特來追問這件事。“楚國使者回答說:“貢物沒有進貢王室,是
敝國國君的罪過,豈敢不供給?至于昭王沒有返回,君王到水邊上去查問吧!“諸侯軍隊繼續前進,駐扎在邑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諸侯軍中。諸侯軍隊稍稍退卻,駐扎在召陵。齊桓公陳列諸侯軍隊,與屈完同乘一輛戰
車觀看。桓公說:“這次出兵難道是為了我自己嗎?這是為了繼承先君建立的友好關系。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樣?”屈完
回答說:“君王光臨,向敝國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接納敝國國君,這正是敝國國君的愿望。“桓公說:“以這樣的軍隊來
作戰,誰能抵抗他們?以這樣的軍隊來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說:“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從?
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國以方城作為城墻,以漢水作為城河。君王的軍隊即使再多,也發揮不了威力吧。”
材料二:
楚國攻打韓國雍氏,韓國向西周求兵求糧,周王為此憂慮,就告訴了大臣蘇代。蘇代說:“君王何必為這件事煩惱呢?
臣不但可以使韓國不向西周求兵求糧,而且可以為君王得到韓國的高都。“周王聽后大為高興,說:“您如果能做到,那么
以后寡人的國家都將聽從賢卿你的調遣和管理。”
蘇代于是前往韓國拜見相國公仲侈,對他說道:“難道您不了解楚國的計策嗎?楚將昭應對楚王說:‘韓國糧庫空
虛,沒有能力守城,我們趁韓國鬧饑荒的時機去攻打它,不出一個月就可以拿下。'如今楚國包圍雍氏已經五個月了,還
不能攻克,這暴露了楚軍的處境困窘。楚王已經開始懷疑昭應的計策。現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糧,這明明是告訴楚國
韓國已經精疲力竭。如果昭應知道以后,一定勸說楚王增兵包圍雍氏,屆時雍氏必然被攻陷。”公仲侈說:“你說得對。
但是我的使者已經出發了。“蘇代接著說:“您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給西周呢?'‘公仲侈聽后生氣地說:“我停止向西周
征兵征糧,這已經很對得起西周了,為什么還要送給西周高都呢?”蘇代說:“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給西周,那么西周會轉而
跟韓國修好,秦國知道以后,必然大為震怒,不僅會焚毀西周的符節,而且還會斷絕使臣的來往。這樣一來,閣下就是在用
一個破爛的高都,換取一個完整的西周,閣下為什么不愿意呢?”公仲侈說:“好吧。”
于是韓國不再向周征兵征糧,并把高都送給了西周。楚軍最終沒能攻下雍氏,只好怏怏離去。
15.C16.第一問:頸聯是詩人想象謝判官“拂”“憐”,而其實也是詩人自己在心中“拂”“憐”。
第二問:①第五句寫“拂”往日詩人與友人在豐樂亭宴飲醉酒時題寫的詩句,表達了對友人及往日歡會的懷念。
②第六句想象曾經在滁州種下的樹木已經成蔭,詩人對自己的付出已見成果感到欣慰。
【導語】這首詩借謝判官獨游幽谷而見寄,不禁勾起詩人對往日情景的懷念與感嘆。詩人描寫西亭的美景和村民的休閑
生活。全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自然,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和自己不能再游西亭的遺憾。詩中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如新花
與啼鳥,更增加了詩的生動性與畫面感。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
CJ“游人,就是指,野客,”錯誤。頷聯寫詩人想象友人游覽的情景,“游人”包括友人和野客(村民)。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一問:
頸聯意思是說因為閑來無事,我在醉意朦朧中拂拭衣襟,剛好看到蘇東坡留下的詩句,于是憐惜他親手種下這些已成蔭的
樹木。其中“拂”是指動作,即拂拭,“題詩句”指的是蘇東坡留下的詩句,“憐”是憐惜。這里表達了詩人對蘇東坡的懷念和對
共同生活記憶的珍視之情,體現了對友誼的深深懷念。頸聯是詩人想象謝判官“拂”“憐”,而其實也是詩人自己在心中
“拂”“憐這一聯表達了詩人與謝判官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對西亭的眷戀之情。
第二問:
①結合詩句"因拂醉題詩句在“,這里的“拂”是指謝判官因觸景生情,揮手拂去醉意,題詩留念。通過動作描寫,在回憶往昔,
曾經自己醉后題詩的場景仿佛還在眼前,那些詩句也還留存著,帶有一種對過去時光的懷念與感慨之情,表現了謝判官對
詩人的深厚情誼,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西亭的深情眷戀。
②第六句“應憐手種樹陰成”中“手種”體現了詩人與所種樹木之間的親密關系,詩人在幽谷中親手種植了樹木,如今這些樹
木已經形成了樹陰。想象自己徜徉于幽谷的自然美景之間。親自種樹也體現了他與這片土地的親近聯系,詩人對自己的
付出已見成果感到欣慰。
17.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指,邇,見,勛,已。
18.(示例一)需要加。畫波浪線處“雷震子”“土行孫”“哪吒”“楊戳”不是“學不來”“也無法學”“望塵莫及”“只能望洋興嘆”
的主語,如果不加“我”,句子就會出現主謂語搭配不當的問題。
(示例二)不需要加。這些句子承前省去了主語“我”,且都采用“敘述+評論”的結構。再結合前文“小孩子喜歡模仿”,讀者
能清晰理解句子,不會產生歧義。19.紋絲不動逐字逐句20.①“古語?”的意思是“這是古語嗎?”,
一個詞獨立成句,凸顯了“我”心中的疑問,能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②“古語?”獨立成句,語言精煉,與文段的整體風格一致。21.不可能引用宋朝人的話哪來的文房四寶
22.①“作家分明在胡編”,用在“我”首次發現小說中的問題時,“分明”一詞表達出“我”對“作家胡編”的確定無疑的態度。
②“作家盡在胡編”,用在“我”兩次發現小說中的問題時,“盡”字語氣強烈,表達出“作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春北師版數學九年級下冊 第3章 2 圓的對稱性
- 2025年注冊消防工程師消防安全技術實務模擬試卷(消防設施原理與設計)-消防設施安全設計與施工版
- 2025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財務報表編制基礎知識點梳理試題
- 2025年計算機二級Python考試的標準答案與優化提升
- 核心素養與學校管理創新路徑
- 傳染病防治法培訓
- 煤礦從業人員安全培訓
- 廣東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語文)
- 高校輔導員招聘職業能力測試全真模擬卷(含學生工作案例)2025年真題解析
- 2025年杭州市江干區八年級上學期幾何圖形思維拓展試卷
- 船舶維修合同協議書
- 《比亞迪品牌歷史課件》課件
- 小學心理健康家長會課件
- 2025年4月自考00160審計學答案含評分參考
- 購買木地板合同協議
- 嚴重開放性肢體創傷早期救治專家共識解讀
- 2025年公共安全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速賣通開店考試最權威答案
- 輸液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形成中國專家共識 課件
- 國企崗位筆試題目及答案
- 2024年泉州實驗中學初一新生入學考試數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