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IWUDANYUAN
8單元時空構建
法國承認阿爾
及利產獨立
“十華沙英帝解體)
推行《拿破IQ
,、美國二月民族
I
亞歷山大遠征、“希美國《獨立聯邦匕億、首〃黨人”獨立世界殖民體
臘化時代”開始宣言》發表憲法拿破侖戰爭)起義起義系的瓦解
??1(
公元前公元前第一次世第二次世
13世紀1776年1787年19世紀初1825年1830年曾衛峻上
334年323年界大戰后界大戰后
I
亞歷山蒙古20世紀第一次民族新興民族國
大去世西征民主運動的高潮家文化復興
印度多樣化的現代文化;以新加坡、韓國為代表的現代東方文化;現代埃及文化
第11課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
課程標準學習目標
1.識記古代歷史上的重大戰爭。(時空觀
1.通過了解古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
念)
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
2.通過史料探究,分析古代戰爭對人類
文化斷裂。
文化的雙重作用,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
2.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
統一。(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撞提供了契機。
家國情懷)
必備知識自主學習
知識點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
1.亞歷山大遠征
(1)過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歷經10年征戰,
滅亡了波斯帝國,征服了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2)影響
①戰爭給被征服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固有的文化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
上被打斷。
②被征服地區人口遭到奴役、屠殺,城市遭到劫掠、燒毀。
(3)結果: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戰,帝國逐漸分裂為任
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
世界”。
2.“希臘化時代”
(1)時間:指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的時期。
(2)內容
①亞歷山大統治期間,試圖以希臘文化(歐洲文化起源)為主導,融合埃及文化(非
洲)和西亞文化(主要指波斯帝國)O
②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他們基本壟斷了高級官職,占有大量土地,并享
受稅收優惠,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治階級。
(3)影響
①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
中心。
②托勒密埃及鼓勵文化發展,城內的繆斯宮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學者前往
研究。
③被征服地區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進了文學、科學等許多領
域的發展。
④西亞、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
(4)成就
①學者們系統整理和研究了《荷馬史詩》和古典希臘的悲劇、史學、地理學作品。
②歐幾里得編寫的《幾何原本》流傳后世。
③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物理學定理。
④埃拉抵斯提尼利用探險家提供的資料,對地球周長作出了精確的計算。
首次采用了“地理學”一詞來表示研究地球的學問
⑤醫生通過解剖尸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進行了基礎研究。
知識點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
1.過程
1218年,花剌壬模國扣留蒙古商隊,殺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
第一次舊譯“火尋”,位于今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的土地上
以復仇為由,滅掉花剌子模國,蒙古軍隊直抵黑海北岸
滅亡金朝之后,蒙古發動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羅斯、烏克蘭地區的
第二次
諸多公國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
第三次13世紀中葉,蒙古以西亞地區為目標,攻占巴格達
2.結果: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統治區形成了四大汗國,它們在名義
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
3.影響
(1)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但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
①第二次西征后,兩位歐洲傳教士分別受教皇和法國國王派遣,到達漠北與蒙古
進行交涉。
②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由陸路來華,后經海路返回。根據他口述記錄的《馬
可?波羅行紀》,對以后的歐洲航海、探險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
③畏兀兒人列班?掃馬經由耶路撒冷到歐洲訪問,見到了教皇和英、法國王。
(2)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
①由東向西遷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軍隊。14世紀后,他們逐漸與當地居
民融合。
②大批移民自西東遷,進入中國中原地區,被稱為“色f人”。他們中的大部分
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和歐洲的各民族的統稱
后來融入漢族和蒙古族。
③使亞歐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
觀點聚焦辨正誤
1.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西亞、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響的產物。(J)
2.從總體上看,“希臘化時代”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3.在希臘化時代,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西移,亞歷山大城等成為新的文化中心。
(X)
4.蒙古西征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交流,改變了一些地區的文化面貌。(J)
5.畏兀兒人列班?掃馬經由耶路撒冷到訪歐洲,這是中歐之間友好往來的最早記
載。(X)
6.《馬可?波羅行紀》不僅使西方人知道了東方的元朝,而且也豐富了中古保守時
期人們的地理知識。(J)
情境再現挖教材
?閱讀插圖《亞歷山大大帝和波魯斯》(見教材P61):從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提示亞歷山大遠征的范圍比較廣;遠征必然激化與當地人之間的矛盾;亞歷山
大善于使用政治手腕。
?托勒密埃及的統治者是馬其頓人,他們為贏得埃及人支持,有意戴上了傳統的
法老王冠。(摘自教材P62)這反映了希臘化時代的什么歷史特點?
提示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
?閱讀教材P63“歷史縱橫”:馬卡比起義反映了什么問題?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問題:塞琉古王國的擴張及其推行的希臘化政策與巴勒斯坦發生了深刻的
矛盾,人們只能用起義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作用:使猶太人基本贏得獨立,傳統
的猶太文化也可以繼續發展。
?閱讀教材P63“學思之窗”:這本是一場平常的民間糾紛,但這個希臘人為什
么特別強調自己的希臘人身份和對方的埃及人身份?
提示在希臘化世界中,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他們基本壟斷了高級官職,
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治階級。這個人的用意在于強調自己是統治者,埃及人是被
統治者。
?閱讀教材P63“史料閱讀”:埃及人為什么不讓托勒密王朝使用房屋?
提示托勒密王朝在埃及進行的希臘化統治是一種侵略行為,沖擊了埃及的傳統
文化,勢必引起埃及人民的反抗。埃及人不讓托勒密王朝使用房屋正體現了他們
之間的矛盾。
概念拓展再深化
?希臘化
指希臘文化在空間地域上的擴展,它的直接結果就是希臘文化向東方各地區的傳
播和滲透,與此同時,東方文化對希臘也進行著反向滲透,多種文化的融合構成
了希臘化文化。
?“希臘化時代”
指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遠征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托勒密埃及的一段歷史
時期,這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
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這一時期在后世逐漸被西方史學界稱為
“希臘化時代”。
?托勒密埃及
托勒密埃及(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是在馬其頓帝國君主亞歷山大大帝死后,
埃及總督托勒密一世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
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它集古希臘口述
文學之大成。
考什么關鍵能力合作探究
主題一“希臘化時代”的特點及影響
命題探究*---------
任務fl“希臘化時代”的亞歷山大城
史料在希臘化時代的城市中,最著名的要數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城在希臘化
時代成為重栗的貿易港口,斯特拉波稱其為“已知人類世界最大的百貨商店”。
然而,商業中心似乎還不足以概括亞歷山大里亞的特性,它還是著名的政治中心。
在亞歷山大城里,希臘人和外國人住東城,埃及入住西城,猶太人住戴爾塔區,
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大熔爐。
—摘編自楊巨平《碰撞與交融一希臘化
時代的歷史與文化》
思考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說明亞歷山大城成為希臘化時代政治、經濟中心的
原因,概括亞歷山大城居住區的特色,結合所學說明這一特色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提示原因:亞歷山大城位于尼羅河河口,地理位置優越;由亞歷山大規劃修建;
托勒密占據埃及后,亞歷山大城成為埃及都城。
特色:分區聚族而居。
影響:既保有埃及文化,又融入了希臘、猶太等多種文化,形成多種文化并存、
互滲的多元格局。
任務同“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色
史料《幾何原本》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作為歐洲數學的基本教科書之一,而這部
著作就是古代東方各國(主要是埃及)的實踐與希臘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智慧相結
合的產物。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通過觀察埃及人民的農業生產實踐發
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泵。
—摘編自楊鳳霞《史海探微》
思考根據史料,概括指出“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的特色,結合所學,指出《幾
何原本》的作者。
提示特色:混合型文化。
作者:歐幾里得。
任務?希臘化世界的特點
史料希臘化時代的斯多亞學派主張“人人皆兄弟”,認為“人不只對政治共同
體忠誠,更負有對世界共同體的忠誠”。這種世界主義是“以世界為人類生活的
中心,從而倡導一種‘大一統'的社會”。藝術家把關注的目光從遙遠的宇宙轉
向了多變的人生;在文學創作上,從形式到內容都有所創新,由神話傳說回歸到
了現實生活,出現了田園詩、科普詩以及反映中上層私人生活趣事的新喜劇。托
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一公元前30年)的統治者是埃及的征服者,而實際上卻
是埃及的君主制征服了希臘一馬其頓人,“法老體系貫穿于整個托勒密時期”。
西亞塞琉西王朝(又譯塞琉古王國,公元前312年一公元前64年)的統治者,也
基本上沿襲了波斯帝國的君主專制政體。
——摘編自楊鳳霞《史海探微》
思考根據史料,概括希臘化世界的特點。
提示主張世界主義;關注現實;實行君主制。
素養提升》---------
1.歷史解釋——亞歷山大政策對“希臘化時代”的影響
⑴亞歷山大的政策為“希臘化時代”奠定了政治基礎。
在波斯實行一種特殊的君主專制政體,融合了希臘與東方的特征。他保留了波斯
的專制政體,保留了波斯帝國的行省制;籠絡東方各地的貴族,任命原地區的將
領等為官員,共同統治東方人民。
⑵亞歷山大的政策為“希臘化時代”奠定了經濟基礎。
①亞歷山大遠征,打通了歐亞大陸的交通,打破了東西方長期獨立或隔離的狀態,
為東西方經濟的交流創造了條件,為希臘化的實現奠定了經濟基礎。
②亞歷山大在遠征中,建立了許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臘化文明城市,并且隨遠
征而來的大量希臘人紛紛涌入這些東方城市,成為溝通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的橋
梁,成為孕育希臘化文明的沃土。
⑶亞歷山大的政策為“希臘化時代”奠定了文化基礎。
亞歷山大鼓勵文化發展,積極興建文化設施,這種文化策略成為聯結東西方民族
的紐帶,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希臘化時代”文化發展的基礎。
2.歷史解釋——“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點
(1)多元性:亞歷山大統治期間的帝國空前廣袤,首次統一了地中海以東的領域,
足跡跨越亞、歐、非三洲。這次對外擴張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包括希臘文
化、埃及文化、西亞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的希臘化文化。
⑵開放性:伴隨著東西方文明交互滲透的過程,超越種族和國界的觀念開始呈
現。在希臘化的過程中,各地區和各部落之間的差別在縮小,從前的宗教、城邦
和公社的閉關自守性在逐漸發生著變化,經濟和文化的聯系在擴大,人們的活動
超越了過去的城邦界限,出現了統一的希臘化世界的經濟體系,希臘化時期的世
界主義取代了過去狹隘的民族主義,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臘化世界呈現開
放的全球意識。
主題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命題探究*---------
任務U蒙古西征對當時的影響
史料一蒙古帝國把遠東和近東的文明國家置于一個民族、一個王朝的統治之
下,這就不能不促進貿易和文化的交流,中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得到空前的發展。
——摘編自[蘇聯]巴托爾德《蘇聯域外的
東方中世紀史》
史料二成吉思汗統治后期,騷亂止息,因此,凡有利可圖之地,哪怕遠在西極
和東鄙,商人都向那里進發...
——摘編自[伊朗]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
思考根據史料一、二,概括蒙古西征的意義。
提示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發展。
任務煙蒙古西征對近代歐洲的影響
史料1294年,伊利汗國為擺脫財政危機,開始用雕版印刷紙幣。到了十四世
紀,印刷術便由波斯傳入了歐洲。火藥的傳入是十三世紀在蒙古人與阿拉伯的戰
爭中,阿拉伯人學會了這種技術并將其傳至歐洲。馬克思在他的《經濟學手稿》
中說:“火藥把騎士階層炸的粉碎……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
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強大杠桿。”
——摘編自陳西進《蒙元王朝征戰錄》
思考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伊利汗國建立的歷史背景,并分析印刷術
和火藥對歐洲近代社會的影響。
提示歷史背景:蒙古西征后,蒙古在西方的統治區實際上脫離了控制,形成相
對獨立的政權,包括伊利汗國。
影響: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素養提升>---------
1.唯物史觀一蒙古西征對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⑴積極影響
①蒙古帝國內外發達的“驛站”制度,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②蒙古帝國幾乎把亞洲合為一體,進一步加強了東亞與中亞、西亞之間的關系,
大大加速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進程。
③蒙古帝國將亞歐大陸連成一片,恢復、加強了東亞和歐洲之間的直接交往,擴
大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④蒙古統治者對東西方貿易和技術交流的重視和保護措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
流的發展。
⑤蒙古帝國的宗教政策兼容并蓄,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⑥蒙古西征所導致的東西方人口大遷徙和蒙古帝國時期各國人士頻繁的來往以
及蒙古統治者對西域人的信任政策,進一步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
(2)消極影響:蒙古大軍大肆屠殺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并焚毀城市和建筑,這種
毀滅性的殘酷行為,破壞了該地區的文明和生產力,阻礙了被毀壞地區的發展和
進步,在客觀上也阻滯了人類自身的進步。
2.唯物史觀一蒙古西征對近代歐洲文明的影響
⑴對資產階級社會的到來:推動四大發明在西方的進一步傳播及應用,其中火
藥、指南針、印刷術,更被馬克思譽為預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⑵對文藝復興:蒙古帝國侵入西方時,整個歐洲正處在中古時期,封建神學為
整個社會的精神支柱,使人們的思想受到了禁錮,而蒙古人的西征打破了這一局
面。在蒙古人對封建制度的打擊和對歐洲傳統觀念的摧毀之下,歐洲人對以前深
信不疑的神學觀點產生了質疑。
(3)對新航路的開辟:蒙古西征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們對東方的好
奇從未停止過,《馬可?波羅行紀》對東方的渲染更是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
遐想,召喚著探險家不顧一切艱難險阻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
練什么素養達標隨堂反饋
1.(2022.湖北黃梅高二模擬)在亞歷山大的遠征中,反抗馬其頓統治的希臘城邦底
比斯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販賣為奴;腓尼基名城推羅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幾
乎都被屠殺,婦女和兒童被賣為奴隸。這些史實說明()
A.歷史的進步必然伴隨著戰爭
B.戰爭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
C.戰爭為文化交流與重構提供了契機
D.戰爭會給被征服地區帶來災難
答案D
解析據題意可知,反抗馬其頓統治的城邦被夷為平地,大量居民被屠殺或賣為
奴隸,由此可知戰爭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故選D項;歷史的進步
不一定伴隨戰爭,戰爭也不是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排除A、B項;材料主要體
現了戰爭的消極作用,C項說法無從體現,排除。
2.(2022.北大附中云南實驗學校高二模擬)遠征以前,亞歷山大認為只有希臘民族
才真正具有開化的文明。隨著遠征的進行,他卻產生了一個偉大的想法,想讓波
斯人、希臘人與馬其頓人結為友好的同伴。這表明()
A.野蠻的非希臘民族文明有相通性
B.亞歷山大對希臘文明持否定態度
C.亞歷山大性格導致遠征范圍擴大
D.遠征改變了亞歷山大的思想觀念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他卻產生了一個偉大的想法,想讓波斯人、希臘人與馬其頓人
結為友好的同伴”可知,亞歷山大在遠征過程中思想觀念發生變化,改變了“只
有希臘民族才真正具有開化的文明”的觀念,故選D項;材料內容強調的是遠
征改變了亞歷山大的思想觀念,沒有強調非希臘民族文明有相通性,排除A項;
亞歷山大并未對希臘文明持否定態度,只是其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排除B項;
材料并未涉及亞歷山大的性格與遠征范圍擴大的關系,排除C項。
3.(2022.吉林撫松一中高二模擬)繼希臘人之后,羅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歷史舞
臺,他們征服了希臘化(希臘化一般是指希臘化時代,又有它特定的空間范圍。
希臘化的地域空間大約包括希臘本土、馬其頓、埃及、利比亞,以及亞洲的西部
敘利亞、伊拉克、波斯、土耳其等)的地區,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然而,古羅馬學者賀拉斯說,被征服的希臘人最終俘虜了羅馬人。賀拉斯所說的
“俘虜”是指()
A.商業征服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D.財富侵蝕
答案B
解析據材料“被征服的希臘人最終俘虜了羅馬人”并結合所學可知,古羅馬人
雖然征服了希臘化的地區,但卻被希臘文化同化,故選B項;希臘的商業相比
于羅馬而言較為落后,排除A項;希臘是多神崇拜,而羅馬最終將基督教立為
國教,排除C項;羅馬帝國的財富遠遠超過希臘,排除D項。
4.(2022.山東郭城一中高二模擬)“15世紀歐洲的傳奇,充滿著馬可?波羅的故事
里的名字,如契丹、汗八里之類,他們從游記中所看到的東方的富庶,又成為驅
動西人東來的巨大誘惑。據說,哥倫布就是讀其書而有志于東行者。”以上材料
解讀最準確的是()
A.《馬可?波羅行紀》荒誕不經
B.《馬可?波羅行紀》描述了東方的富庶
C.《馬可?波羅行紀》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
D.哥倫布是馬可?波羅的崇拜者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據說,哥倫布就是讀其書而有志于東行者”可知,《馬可?波羅
行紀》展示了一個富庶而神奇的東方世界,對歐洲航海、探險活動產生了很大影
響,故C項正確。
5.(2021.山東荷澤高二期末)“當蒙古部落之間的征戰結束后,蒙古帝國的對外征
服便開始了。草原游牧生活是經濟活動中最專業化和單一化的形式之一。(他們)
很少能自給自足……游牧民與定居者的跨越軍事邊界的商業交往經常受到南面
農業帝國的限制……而唯利是圖的商人與游牧者有著共同的利益,因為這種共同
利益,在對外征服中他們將協調行動,給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擊。”由此產生的
影響是()
A.游牧民族逐步轉向了定居的農耕經濟
B.蒙古貴族采取限制商業發展的政策
C.蒙古帝國發動對保守農業帝國的征服
D.蒙古的對外征服阻礙科技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蒙古以草原畜牧業為經濟基礎,不能自給自足,又加之需
要長期維持強大軍事實力應對其他部族侵略,需要對農耕地區進行掠奪,以獲得
必需物資,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游牧民族逐步轉向了定居的農耕經濟”,
A項錯誤;草原游牧生活的專業化和單一化特點,使生產生活資料無法自給自足,
因此蒙古鼓勵商業發展并對科技文化交流持包容態度,B、D項錯誤。
6.(2022.浙江湖州高二質檢)13世紀,蒙古進行了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后,兩位
歐洲傳教士分別受教皇和法國國王派遣,到漠北與蒙古進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
馬可.波羅約于1275年來到中國,留居17年,根據他口述記錄的《馬可?波羅行
紀》,展示了一個富庶而神奇的東方世界。這反映出蒙古西征()
A.推動了東西方貿易的發展
B.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C.引發了大規模的民族遷徙
D.促進了被征服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答案B
解析蒙古西征后,歐洲傳教士逐漸東行,馬可?波羅的口述記錄描繪了中國的
富庶,這說明西征活動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選B項;西征是
軍事活動,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蒙古西征引發“大規
模的民族遷徙”排除C項;蒙古西征的過程中,被征服地區人口銳減,經濟發
展遲緩,排除D項。
學業質量課后評估
題組1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
1.(2021.天津高二期末)希臘化時代是指從公元前4世紀晚期到公元前30年羅馬
征服托勒密埃及為止的一段歷史時期,這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域的語
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與“希臘
化時代”有密切關系的是()
A.亞歷山大遠征B.古希臘人對外移民
C.羅馬帝國分裂D.波斯帝國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亞歷山大遠征,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他推廣希臘文化,地中海
東部原有文明區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風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臘文明影響,
古希臘文化與當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這一時期被西方史學界稱為“希臘化時
代”,故A項正確;B、C、D三項不符合史實,均排除。
2.(2022.浙江金華模擬)亞歷山大經過10年的征戰,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
帝國。在埃及,他自稱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國正統繼承人自居,穿波
斯服裝,沿用波斯帝國的制度。他還鼓勵馬其頓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馬其頓的方
式訓練波斯士兵。亞歷山大采取的這些統治措施()
A.其目的是緩和民族矛盾,維護帝國統治
B.有效維持了亞歷山大帝國長時間的統治
C.對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沒有任何的影響
D.企圖以波斯文化改造希臘文化
答案A
解析亞歷山大建立統一的帝國后,為有效地統治廣闊的疆域,在不同地區因地
制宜地采取政策,其目的是緩和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維護帝國的統治,故選A
項;亞歷山大帝國存在時間較短,亞歷山大死亡后即宣告解體,排除B項;亞
歷山大試圖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建立“希臘化時代”文化,
排除C、D項。
3.(2022.河南鄭州模擬)《希臘化時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中指出:“希臘化時代,
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
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如果說以前的文明都
是孤立發展的話,那么“希臘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臘、埃及、西亞和印度文明
走向了一體。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廣闊的空間爭相怒放。由此可知希臘化時代
A.突出的表現為暴力沖突與政治聯姻
B.推動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C.對不同地區的文明造成毀滅性打擊
D.希臘文明對其他文明采用排斥方式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
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使分散的希臘、埃及、西亞和印度文明走向了
一體”可知,希臘化時代推動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和交融,故選B項;材料
“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廣闊的空間爭相怒放”說明希臘化時代并沒有對不同
地區的文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更沒有采用排斥的方式,排除C、D項;A項中
的政治聯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
4.(2021.湖北武漢調研)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現在人們對希
臘這一黑暗時代(指古代希臘遭受蠻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蠻族入侵時期
的了解詳盡得多,這主要歸功于希臘人自己留下的寶貴遺產。”“寶貴遺產”是指
()
A.《神曲》B.《荷馬史詩》
C.《天方夜譚》D.《馬可?波羅行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希臘遭受蠻族入侵時期的歷史。《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
名的英雄史詩,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
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故B項正確。
5.(2021.山東濰坊高二第二學期期中)希臘化時代的文化與古典時代的希臘文化
已有明顯不同,這一時期希臘文化的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宗教、科學等方
面,都包含了一定的東方文化的因素。由此可見,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征是()
A.內容豐富的城邦文化
B.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
C.雅典式的民主和文化
D.向東擴散的古典文化
答案B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希臘化時代的文化包含一定的東方文化因素,說明希臘
化時代的文化特征是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故選B項;材料的主旨是希臘化時
代的文化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不僅僅包括內容豐富的城邦文化,排除
A項;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帝國文化,不包括雅典式民主,也不是向東擴散的古
典文化,排除C、D項。
題組2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
6.(2021.遼寧丹東高二期末)13世紀初,蒙古征服撒馬爾罕(現位于烏茲別克斯坦
境內)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較多來自中國的工匠和來自周邊地區的人在一起恢復
該城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大量商人在此經商。這反映出蒙古西征()
A.客觀上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播
B.旨在與西方國家建立經濟聯系
C.未給撒馬爾罕帶去災難與痛苦
D.使元朝的統治范圍進一步擴大
答案A
解析據材料“蒙古征服撒馬爾罕(現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后不久,有人看到
有較多來自中國的工匠和來自周邊地區的人在一起恢復該城基礎設施建設,還有
大量商人在此經商”可知,蒙古西征為當地帶來了中國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并促
進了這一地區的商業發展,客觀上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播,故選A項;蒙古西
征旨在掠奪人口和土地,并不是與西方國家建立經濟聯系,排除B項;“未給
撒馬爾罕帶去災難與痛苦”這種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13世紀初,元朝
尚未建立,排除D項。
7.(2022.湖北黃梅高二模擬)“到目前為止,它(《馬可?波羅行紀》)是外文文獻中
對元朝記載最為詳盡的歷史文獻,雖然記載有不實之處,但為學者提供了研究元
朝歷史的一手文獻,也為當時的歐洲展現了元朝的畫卷。”對材料中的“它”表
述正確的是()
A.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元朝歷史
B.記述了古羅馬旅行家在東方的經歷
C.最先向歐洲人介紹了指南針技術
D.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華,居住17年后回
到意大利,根據他口述記錄的《馬可?波羅行紀》記述了他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
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故選D項,排除B項;據材料“雖然記載
有不實之處”可知,《馬可?波羅行紀》并非“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元朝歷史”,排
除A項;馬可?波羅是意大利旅行家而非古羅馬旅行家,排除B項;C項與材料
主旨無關,排除。
8.(2021.山東泗水高二期中)”蒙古征服顯然是人類全部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
一……西征在傳播并擴大人們的思想,以及激發他們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一段時間內,整個亞洲與西歐可以自由交往,條條道路都開通了,每個國家的代
表都出現于哈拉和林宮廷中。……羅馬教皇、印度佛教僧侶、波斯、意大利、拜占
庭和亞美尼亞的商賈,還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學者和數學家都紛
至沓來,云集于蒙古朝廷。”蒙古征服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為()
①促進了被征服地區思想觀念的更新②促進了不同地區商貿交往③推動了
宗教和學者傳播知識④推動東西方科學技術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9.(2022.山東鄒城二中測試)蘇聯的東方學專家巴托爾德指出:“蒙古帝國把遠東
和近東的文明國家置于一個民族、一個王朝的統治之下,這就不能不促進貿易和
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得到了空前絕后的發展。”材料意在說
明()
A.蒙古西征促進了地域間商貿的發展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一級建造師之一建建設工程經濟題庫附答案(基礎題)
- 2025年租賃預訂合同協議范本
- 線路建設維護方案范本
- 農田水溝包工合同樣本
- 公司酒類銷售合同樣本
- 外墻廣告鏟除方案范本
- 鋼骨架輕墻板施工方案
- 蚌埠污水池施工方案
- 鄉鎮糧油購銷合同樣本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路徑計劃
- 第16課-兩次鴉片戰爭說課稿(教學課件)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 自考00230《合同法》必備考試題庫(含答案)
- (完整版)電動卷簾門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
- ERCP術前知情同意書
- 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七色花》閱讀推進課教學課件設計
- 向最高檢察院提起申訴書范文
- 2023年江蘇鹽城音樂美術中考試卷及答案
- 菜鳥WMS(大寶)操作手冊 (修復的)
- 潔凈區微生物及衛生知識培訓根據GMP
- 臺灣問題專題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