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主題探討 人物形象及寫人藝術(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原卷版_第1頁
《紅樓夢》主題探討 人物形象及寫人藝術(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原卷版_第2頁
《紅樓夢》主題探討 人物形象及寫人藝術(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原卷版_第3頁
《紅樓夢》主題探討 人物形象及寫人藝術(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原卷版_第4頁
《紅樓夢》主題探討 人物形象及寫人藝術(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專題專測二

主題探討+人物形象及寫人藝術

基礎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看似平常的句子卻隱藏著多少耐人尋味的故事與

情感。他鄉遇故知,偏偏又是在“落花時節”。人們由暮春時分的落花之景聯想到青春流逝,

正是由自然景物觸發的生命感受。青春以比年華,花紅借喻紅顏,皆是詩文常用之典。《紅樓

夢》別名《金陵十二釵》,曹雪芹披閱于悼紅軒,“悼紅”二字亦點其題。書中描寫大觀園女

子們占花名行令,以花的特性、寓意暗示了人的性格、命運。春光美好卻短暫,鮮花嬌艷難保

鮮,恰如妙齡女子紅顏易老,年華易逝。

林黛工正因為花落與人亡的情感聯系,葬花成為一個“憚紅”的重要儀式。作為花與人的

結令使,對暮春的感傷最為敏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闋《葬花吟》訴

盡傷春惜紅之情。黛玉葬花,以物體人,安葬的是花魂,悲悼的卻是即將天亡的自己。前生為

護花使者的賈寶玉,如今是愛紅的公子,在賈府中卻常常因多情呵護而給身邊的女子們帶來不

幸,往往因“愛紅”而致“悼紅”,就如摯愛黛玉卻不能守其一生,,

o同為葬花,林黛玉安葬落花,讓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也表明自己的

生命觀;賈寶玉則更多是感于失去的遺憾,為“護花”的無能為力而懊喪、痛惜。

1.請寫出以下語段說的是《紅樓夢》中的哪位女子。(6分)

(1)冷子興說的:“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說

的是()。

⑵寶玉有一貼身丫鬟叫(),原是賈母身邊的丫鬟。第五回寶玉到“太虛幻境”見到

的“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的“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寫的就是她。

⑶林黛玉進府見到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

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這一段人物肖像描寫是指()。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不得

改變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上文提示,在文中橫線處續寫兩句話。要求選例恰當,并與前一句構成排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團圓之日”被作者曹雪芹賦予了殘缺和破碎的悲劇意蘊。第十八回中,元春于元宵節回

賈府省親,所點的四出戲大有深意——《一捧雪?豪宴》講恩將仇報的故事;《長生殿?乞巧》

表達高處不勝寒和對人間真情的渴望;《邯鄲夢?仙緣》寫人生福禍相依,蘊含人生的智慧和

超脫;《牡丹亭?離魂》表達對死亡的預感。概而言之,其中的意蘊就是盛極而衰,人生無常。

元春的眼淚仿佛浸濕了書中每一個“團圓之日”。她選有出.楊的“兀宵節猜燈謎”一犯一“史

秋賞月”情節也都預示著重要的事件即將發生并以“讖語”的形式關聯賈府未來的命運。燈謎

所呈現的“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的氣氛,賞月時“聞笛落淚”的預感,都照應著“樹倒狗狗、

散”的終局。

曹雪芹用多種方式設置伏筆與隱喻,使之和賈府命運相互照應。通過節日的喜慶氣氛與家

族、個人的悲劇命運相互作用,形成了戲劇性的張力,提升了《紅樓夢》的美學意蘊。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個長句,請改成三個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

改變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不得改

變原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紅樓夢》常以詩句、對話、酒令、謎語等形式關聯人物形象及命運。請從下列兩項中任

選一項,談談你的理解,不超過50個字。(4分)

①《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費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西江月》詞曰:“富貴不

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挎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②《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中有一首判詞:“才自精明志

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賈母少歇一回,自然領著劉姥姥都見識見識。先到了瀟湘館。一進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

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劉姥姥讓出路來與賈母眾人走,自己卻起走土地。

琥珀拉著他說道:“姥姥,你上來走,仔細蒼苔滑了。”劉姥姥道:“不相干的,我們走熟了

的,姑娘們只管走罷。可惜你們的那繡鞋,別沾臟了。”他只顧上頭和人說話,不防底下果題

滑了,咕咚一跤跌倒。眾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來。賈母笑罵道:“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只

站著笑。”說話時,劉姥姥已爬了起來,自己也笑了,說道:“才說嘴就打了嘴。”賈母問他:

“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頭們捶一捶。”劉姥姥道:“那里說的我這么嬌嫩了。那一天不跌兩

下子,都要捶起來,還了得呢。”

紫鵑早打起湘簾,賈母等進來坐下。林黛玉親自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茶來奉與賈母。王夫

人道:“我們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聽說,便命丫頭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張椅子挪

到下首,請王夫人坐了。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

“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

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說笑一會,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后

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里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

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鳳姐兒忙道:“昨兒我開庫

房,看見大板箱里還有好些匹銀紅蟬翼紗,顏色又鮮,紗又輕軟,我竟沒見過這樣的。”賈母

聽了笑道:“呸,人人都說你沒有不經過不見過,連這個紗還不認得呢,明兒還說嘴。”薛姨

媽等都笑說:“憑他怎么經過見過,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導了他,我們也聽聽。”

鳳姐兒也笑說:“好祖宗,教給我罷。”

賈母笑向薛姨媽眾人道:“那個紗,比你們的年紀還大呢。怪不得他認作蟬翼紗,原也有

些像,不知道的,都認作蟬翼紗。正經名字叫作'軟煙羅'。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

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

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薛姨媽笑道:“別說鳳丫頭沒見,連我也沒聽見

過。”

鳳姐兒一面說,早命人取了一匹來了。賈母說:“可不是這個!先時原不過是糊窗屜,后

來我們拿這個作被作帳子,試試也竟好。明兒就找出幾匹來,拿銀紅的替他糊窗子。”鳳姐答

應著。眾人都看了,稱贅不已。劉姥姥也覷著眼看個不了,念佛說道:“我們想他作衣裳也不

能,拿著糊窗子,豈不可惜?”賈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還有青的。若

有時都拿出來,送這劉親家兩匹,做一個帳子我掛,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夾背心子給丫頭們

穿,白收著霉壞了。”鳳姐忙答應了,仍令人送去。賈母起身笑道:“這屋里窄,再往別處逛

去。”說著一徑離了瀟湘館,往秋爽齋去。

一行人等來至探春房中。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

石木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西墻

上當中掛著一木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

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木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木觀窯的木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

黃玲瓏木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那板兒略熟了些,便要摘

那錘子要擊,丫鬟們忙攔住他。他又要那佛手吃,探春揀了一個與他說:“玩罷,吃不得的。”

東邊便設著臥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板兒又跑過來看,說“這是蛔蛔,

這是螞蚱"。劉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罵道:“下作黃子,沒干沒凈的亂鬧。倒叫你進來瞧瞧,

就上臉了。”打的板兒哭起來,眾人忙勸解方罷。

正說話,忽一陣風過,隱隱聽得鼓樂之聲。賈母問:“是誰家娶親呢?這里臨街倒近。”

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聽的見,這是咱們的那十幾個女孩子們演習吹打呢。”賈母便

笑道:“既是他們演,何不叫他們進來演習。他們也逛一逛,咱們可又樂了。”鳳姐聽說,忙

命人出去叫來,又一面吩咐擺下條桌,鋪上紅氈子。賈母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

借著水音更好聽。回來咱們就在綴錦閣底下吃酒,又寬闊,又聽的近。”眾人都說那里好。(節

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回)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姥姥打罵板兒,看似是表現自己見過世面,其實是掩蓋自己內心的惶恐,體現劉姥姥世

故狡黠的一面。

B.“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只站著笑。”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賈母富而有禮,不因劉姥姥

貧苦而歧視她。

C.板兒挨打是因為他要這要那地亂鬧,說明探春的居室風格比較質樸,貼近生活,表現了探

春豪爽質樸、喜歡民間小玩意兒的特點。

D.通過賈母對軟煙羅顏色的介紹,寫出了鳳姐等人的無知,同時也體現了賈府生活的奢侈和

豪華。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以賈母帶劉姥姥逛大觀園為線索,從瀟湘館到秋爽齋,從外部環境到內部陳設,體現

了大觀園的氣派。

B.“板兒挨打”這一情節,與上文中在黛玉處單純的驚嘆形成了對比,讓故事的情節更加生

動豐富,避免了情節的呆板。

C.文中畫線句以劉姥姥的視角寫黛玉居室,她將繡房錯認為公子的書房,符合劉姥姥的身份

見識,也從側面點出了黛玉愛好讀書的特點。

D.選文描述探春房中擺設時,連用了六個“大”字,是對“探春素喜闊朗”的具體解釋,意

在與上文瀟湘館的狹小形成對比。

3.請結合選文,分析賈母的形象特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魯迅認為,《紅樓夢》不是歷史小說、政治小說,而是一部“人情小說”。請從林黛玉、

賈探春、劉姥姥中任選一人,結合原著相關情節,談談你對“人情小說”的理解,150字左右。

(6分)

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文本一:

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

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想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心中想著,忽見丫

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

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

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

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

有情。項上金螭嚶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只見這寶玉向賈母請了安,賈母便命:“去見你娘來。”寶玉即轉身去了。一時回來,再看,

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

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

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

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

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后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其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

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

今不肖無雙。寄言紈挎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

文本二:

說著,進入石洞來。只見佳木蘢蔥,奇花炳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

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竟繡檻,皆隱于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

則清溪瀉雪,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賈政與諸人

上了亭子,倚欄坐了,因問:“諸公以何題此?”諸人都道:“當日歐陽公《醉翁亭記》有云

'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賈政笑道:“'翼然’雖佳,但此亭壓水而成,還須偏于水

題方稱。依我拙裁,歐陽公之'瀉出于兩峰之間',竟用他這一個‘瀉'字。”有一客道:“是

極,是極。竟是‘瀉玉‘二字妙。"賈政拈髯尋思,因抬頭見寶玉侍側,便笑命他也擬一個來。

寶玉聽說,連忙回道:“老爺方才所議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當日歐陽公題釀泉

用一'瀉'字則妥,今日此泉若亦用‘瀉'字,則覺不妥。況此處雖云省親駐辟別墅,亦當入

于應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覺粗陋不雅。求再擬較此蘊藉含蓄者。”賈政笑道:“諸公聽此

論若何?方才眾人編新,你又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你且說你的來我

聽。"寶玉道:''有用‘瀉玉'二字,則莫若‘沁芳'二字,豈不新雅?”賈政拈髯點頭不語。

眾人都忙迎合,贊寶玉才情不凡。賈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對聯來。”寶玉聽

說,立于亭上,四顧一望,便機上心來,乃念道: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賈政聽

了,點頭微笑。眾人先稱贊不已。(節選自《紅樓夢》第十七回)

文本三:

寶玉笑道:“你愛打就打,這些東西原不過是借人所用,你愛這樣,我愛那樣,各自性情

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著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氣時拿他出氣。就如杯盤,

原是盛東西的,你喜聽那一聲響,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別在生氣時拿他出氣。這就

是愛物了。”晴雯聽了,笑道:“既這么說,你就拿了扇子來我撕。我最喜歡撕的。”寶玉聽

了,便笑著遞與他。晴雯果然接過來,嗤的一聲,撕了兩半,接著嗤嗤又聽幾聲。寶玉在旁笑

著說:“響的好,再撕響些!”

正說著,只見麝月走過來,笑道:“少作些孽罷。”寶玉趕上來,一把將他手里的扇子也

奪了遞與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幾半子,二人都大笑。麝月道:“這是怎么說,拿我的東西

開心兒?”寶玉笑道:“打開扇子匣子你揀去,什么好東西!”麝月道:“既這么說,就把匣

子搬了出來,讓他盡力的撕,豈不好?”寶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這孽。

他也沒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晴雯笑著,倚在床上說道:“我也乏了,明兒再撕罷。”寶

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難買一笑‘,幾把扇子能值幾何!”一面說著,一面叫襲人。襲人

才換了衣服走出來,小丫頭佳蕙過來拾去破扇,大家乘涼,不消細說。

(節選自《紅樓夢》第三H"一回)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照應了“木石前盟”的神話。

B.諸人提出用“翼然”給亭子命名,賈政說不如用個“瀉”字,而寶玉認為不如“沁芳”新

雅。

C.賈政對寶玉“沁芳”的題名及題對看似未置可否,其實并不滿意,只是外客面前不便訓斥。

D.“晴雯撕扇”暗用了夏桀寵妃妹喜的典故,不僅暗示了晴雯的慘死,也預示著賈府的最終

敗落。

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運用了

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刻畫了寶玉的外貌。

B.對寶玉服飾的兩次描寫都是從林黛玉的視角來寫的,基本采用了從上到下、由外而內、由

表及里的順序,自然順暢,也符合觀察順序。

C.寶玉的出場采取了反復亮相的方法,先描寫其服飾,后描寫其容貌,不僅寫出了寶玉的形

象特點,也突出了他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

D.“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借”和“分”二字生動

傳神,突出表現了沁芳亭的環境特點。

7.在“晴雯撕扇”中增加麝月這一人物,應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本一“寶黛初逢”、文本二“試才題對”和文本三“晴雯撕扇”分別表現了寶玉怎樣的

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

拓展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①大觀園是《紅樓夢》中的理想國,作為紅樓兒女的棲息地,為紅樓故事的發展提供了背

景。需要強調的是,大觀園,首先是為文學服務,其次才是為園林作傳。這個特性,就決定了

大觀園只可能是“虛擬園林”,而不會是“現實園林”。因此,大觀園的文學性栗高于現實性,

藝術性要高于生活性。

②為何曹雪芹會創造出一座“虛擬園林”呢?這固然有小說情節發展的需要,但也不能忽

略時代背景的影響。明清之際關于“虛擬園林”,或者說“紙上園林”,有許多的記載,很多

文人都在思考園林的建造成本和傳世價值。比如,文震亨《王文恪公怡老園記》中便說:“園

林之以金碧著,不若以文章著也。”

③這一時期,大量的園記、園圖、園詩開始出現。園林,除了具備獨立的美學價值之外,

還有附加的藝術價值——以文學和繪畫為主要表現形式。高居翰認為,這些依托園林而作的記、

圖、詩,雖然都以園中景致為表現對象,卻各有分工。“大抵來說一般是園記標明位置,園圖

摹寫形貌,園詩闡發意韻。記、圖、詩合而觀之,即使園林已經湮沒無存,仍可使人神游于其

間。”比如拙政園,文徵明為之繪制了《拙政園三十一景圖》冊,并為每一冊頁題詩一首,而

且還撰寫了一篇《王式拙政園記》,是典型的“記、圖、詩”三位一體。

④同時代而稍晚于文徵明的文壇領袖王世貞,雖然建造了“宜花、宜月、宜雪、宜雨、宜

風、宜暑”的算山園,卻不免思考現實園林的傳世性,以及園林文字的持久性。其在《古今名

園墅編序》一文中寫道,古代的名園野墅,如“上林苑、甘泉宮、昆明湖、太液池”等,早已

湮沒在歷史的風沙中,只剩下些殘磚碎瓦、綠野平泉。如果想要看一看園林之盛,游一游游園

之樂,自然是不能夠了。唯一能做的,也只是通過文章記述來感受和想象而已。因此,園林文

字較之真實園林更能傳世,在時間上更有優勢。

⑤同時,現實園林的建造又受到諸如規劃范圍、土地狀況、技術工藝、建造材料等各方面

的制約,以及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限制,很難營造出完全符合想象的園林形態。而“虛擬園

林”則不同,它可以完全脫離現實限制而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在文字中天馬行空、縱橫馳騁,

營造一個完美的人間仙境。如明代劉士龍《烏有園記》中,通過想象構建了自己的“烏有園”,

其園依山傍水,園外山連著園內山,園內水接著園外水,樓閣參天,古木蔭地,種四季花卉,

賞五彩繁華。此園“不以形而以意“,而且''風雨所不能剝,水火所不能壞,即敗類子孫,不

能以一草一木與人也。人游吾園者,不以足而以目”。

⑥也許,受依托現實園林產生的園記、園畫、園詩大量出現,以及對想象中虛擬園林描述

的雙重影響,促使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依托現實園林體系虛擬出“大觀園”的形象。

⑦然而,大觀園在服務于文學的同時,對園林的構建也不遺余力。曹雪芹的高明之處在于

創造性地運用古典園林元素,重構古典園林意境,把現實的園林虛擬化,把虛擬的園林現實化:

一方面融合現實中的園林景致,使之具有生活的根基,確定其內涵;另一方面又塑造虛擬中的

園林風情,使之具有想象的空間,擴大其外延。故而,大觀園有真有假,有虛有實,數百年來

引人思索、贊嘆。(摘編自庸安意《跟曹雪芹學園林建筑》)

材料二:

①大觀園的興建,最核心的目的是“省親”。賈赦、賈政、賈珍等商議定了,“從東邊一

帶,借著東府里的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可以蓋造省親別院了”。

②《園冶》云:“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造園要講究“因地制宜”,這樣才省時

省力,且合情合理。而園林興建的基礎,在于“相地”,即確定園林興建的位置、基地。所謂:

“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相地合宜,

構園得體。”因此,庚辰本有批語:“國基乃一部之主,必當如此寫清。”而賈璉也盛贅道:

“正經是這個主意才省事,蓋造也容易;若采置別處地方去,那更費事,且倒不成體統。”(摘

編自庸安意《跟曹雪芹學園林建筑》)

材料三:

①造園就是山林再現的手法,而達明代造園家計成所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②造園也要講真,真才能美。我說過“質感存真”,虛假性的,終是偽品,過去園林中的

楠木廳、柏木亭,都不葆漆,看上去雅潔悅目,真假山石終比水泥假山來得有天趣,清泉飛瀑

終比噴水池自然,園林佳作必體現這真的精神,山光水色,鳥語花香,迎來幾分春色,招得一

輪明月,能居,能游,能觀,能吟,能想,能留客,有此多端,誰不愛此山林一角呢!

③能留客的園林是令人左右顧盼,令人想入非非,園林該留有余地,該令人遐想。

④有時,假的比真的好,所以要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方入妙境。園林是舉市

人的,有真景,有虛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因此,我題《紅樓夢》的大觀園“紅樓一夢真

中假,大觀園虛假幻真”之句。這樣的園林含蓄不盡,能引人遐思。擇境殊擇交,厭直不厭曲,

造園須曲,交友貴直。(摘編自陳從周《園林清話》)

1.下列對三則材料所作“引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第②段引用文震亨的話,使曹雪芹受時代影響而虛構大觀園這一推斷更有說服力。

B.材料二第②段引用《園冶》中的語句,是為了凸顯大觀園是完全遵循現實造園要求而建的。

C.材料三第①段引用計成的話,為其后關于真假虛實如何相宜的討論提供了一條判斷標準。

D.三則材料所作的引用,都為文章提供了有力論據,都在增強說服力和表現力方面發揮了作

用。

2.材料一第①段說“大觀園,首先是為文學服務,其次才是為園林作傳”,以下可以支持這

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稻香村是李紈的住處,以鬧中取靜、超凡脫俗為宜,故“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B.瀟湘館是林黛玉的住處,構園時重視用竹,更顯幽靜,與黛玉性格才情相契合。

C.大觀園各處匾額對聯或巧用典故、或順時應景,表現出作者極高超的文學素養。

D.大觀園“借著東府里的花園起”,因地制宜,構園得體,體現出文學來源于生活。

3.《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中,寶玉評稻香村“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

穿鑿扭捏而成。遠無近鄰,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

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根據三則材料,下列對寶玉

這段話的評價最合適的一項的是(3分)()

A.寶玉的評論欠妥。大觀園本就是“虛擬園林”,該田莊不該受土地狀況的限制。

B.寶玉的評論欠妥。有時假的比真的好。在本不該有之處設一田莊,更引人遐思。

C.寶玉的評論中肯。造園只能根據既有土地狀況去規劃,否則就會失去自然之趣。

D.寶玉的評論中肯。即使在園內造一田莊,也須隱去人造痕跡,以假亂真方為妙。

4.材料三第④段加點詞“捉弄”在語境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4分)

5.小寧發現,作為“虛擬園林”的大觀園被搬進了現實,國內已有多個城市建造了大觀園供

游客游覽。他打算根據材料一,在網絡論壇上提出一組問題,以引發網友討論這種做法可能存

在的不足之處。請你替他寫出這段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題。

材料一:

說《紅樓夢》是“自敘傳”,是否以胡適為始呢?如果就五四以后的立說而言,可以說是

的。但其實乾隆時人本就明白,這部小說的實質是寫作者自家的,因此魯迅才說“自傳說”之

出現實際最早,而肯定確立反在最后。比如書中有二十首詩作,其所引原詩都已發現為富察明

義之作,我們考明雪芹與富察氏明義家交往關系密切,彼此相知,非同道聽途說之比。又如同

時人吳云跋石媼玉的《紅樓》劇本,也說《石頭記》是“小說之妖也。本事出曹使君家”。如

果再往晚一點的時代看,1903年夏曾佑在《小說原理》中指明:“寫貧賤易,寫富貴難。此

因發憤著書者,以貧士為多,非過來人不能道也:觀《石頭記》自明。”可見夏氏是看出了作

者雪芹即是親歷者,亦即此書是自敘的道理。兩年以后,1905年,王國維始作《紅樓夢評論》,

其言有云:縱觀評此書者之說,約有二種,一謂述他人之事,一謂作者自寫其生平也。這也足

以說明,在胡適先生考證《紅樓》之前的20年,“自敘傳”之說本就存在,并未中斷或絕跡。

嘉慶十七年(1812)已有刊本的二知道人所著《紅樓夢說夢》早已揭出:“盲左、班、馬之

書,真事傳神也;雪芹之書,虛事傳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實事;罪花業果,欲言難言,不得

已而托諸空中樓閣耳。”這話已夠明白。道光元年(1821)已有刊本的諸聯所著《紅樓評夢》也

說:“凡值寶、黛相逢之際,其萬種柔腸,千端苦緒,——剖心嘔血以出之,細等鏤塵,明如

通犀。若云空中樓閣,吾不信也;即云為人記事,吾亦不信也!”這是何等的真情實話,何等

具有說服力的邏輯語言!至于咸同年代撰刊的書,可舉江順怡《讀紅樓夢雜記》的一則。其言

日:“或謂《紅樓夢》為明珠相國作,‘寶玉'對‘明珠'而言——即(納蘭)容若也。竊案《飲

水》一集,其才十倍寶玉,茍以寶玉代明珠,是以子代父矣!況《飲水詞》中,歡語少而愁語

多,與寶玉性情不類。蓋《紅樓夢》所紀之事,皆作者自道其生平,非有所指。數十年之閱歷,

悔過不暇,自怨自艾,自懺自悔,而暇及人乎哉?”他駁“納蘭說”的理由,都切中其病害,

難以比附之理最明。

到魯迅作《中國小說史略》,于其中鄭重指出的則是:“蓋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

正因寫實,轉成新鮮……然胡適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說(按:指蔡元培說)遂不立……然謂《紅

樓夢》乃作者自敘,與本書開篇契合者,其說之出實最先,而確定反最后……知曹雪芹實生于

榮華,終于苓落,半生經歷,絕似石頭……”以蔡元培先生為代表的“索隱派”,源于本土傳

統,極力反對“寫己”之論,此是民初年代之事,至今后繼有人,以“虛構”“概括”為理由

而批判“自傳說”的風潮,則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事。魯迅的看法是,從整體宏觀看,小

說分明是雪芹自敘——因為他的半生,即與“石頭”絕似。說得這樣明白確切,豈不足見《紅

樓夢》更可能是“自敘”而不是“他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