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操作手冊_第1頁
食品加工操作手冊_第2頁
食品加工操作手冊_第3頁
食品加工操作手冊_第4頁
食品加工操作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加工操作手冊TOC\o"1-2"\h\u30703第一章食品加工基礎 3112171.1食品加工概述 3293331.2食品原料選擇與處理 365911.2.1食品原料選擇 325121.2.2食品原料處理 416670第二章食品加工設備 472062.1常用食品加工設備介紹 44872.1.1切割設備 4161392.1.2混合設備 49202.1.3烹飪設備 4113842.1.4包裝設備 4202062.1.5冷藏設備 5200262.2設備操作與維護 588342.2.1設備操作 5236992.2.2設備維護 5167222.3設備清洗與消毒 5294882.3.1清洗設備 5129172.3.2消毒設備 522142第三章食品加工工藝 6254823.1食品加工基本工藝流程 6135333.2食品加工關鍵環(huán)節(jié)控制 6275673.3食品加工新技術應用 719018第四章食品質量控制 7232854.1食品質量標準與檢測 7170104.2食品質量管理體系 788784.3食品安全風險控制 821585第五章食品包裝 8176815.1食品包裝材料選擇 8112065.2食品包裝方法與技巧 9120305.3食品包裝質量檢測 96336第六章食品儲存與運輸 10299336.1食品儲存方法 10309686.1.1儲存環(huán)境要求 10133916.1.2食品分類儲存 10144196.1.3食品儲存容器與設備 1094416.2食品運輸要求 10259436.2.1運輸工具要求 104586.2.2食品運輸過程管理 116086.2.3運輸人員要求 11287966.3食品儲存與運輸安全管理 11167666.3.1制定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制度 11316536.3.2加強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培訓 1120716.3.3監(jiān)測與檢查 11109426.3.4應急預案 1116579第七章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 11171417.1食品衛(wèi)生管理 11299607.1.1衛(wèi)生管理制度 11257357.1.2衛(wèi)生設施與設備 12137797.1.3衛(wèi)生操作規(guī)范 1240367.2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 12207107.2.1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體系 12141607.2.2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方法 126627.3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處理 13290287.3.1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分類 1337227.3.2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處理流程 13102657.3.3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預防措施 1316217第八章食品添加劑應用 13268828.1食品添加劑概述 1331308.1.1定義與分類 13139868.1.2食品添加劑的作用 14238518.2常用食品添加劑使用方法 1447348.2.1食品防腐劑 14269248.2.2食品抗氧化劑 14278708.2.3食品色素 14183118.2.4食品香料 15203478.2.5食品乳化劑 15215748.2.6食品增稠劑 156778.2.7食品酶制劑 15187408.3食品添加劑安全管理 15104188.3.1法律法規(guī) 15143768.3.2使用原則 15270498.3.3監(jiān)督管理 16144428.3.4食品添加劑標識 1622923第九章食品加工廢水處理 16267329.1食品加工廢水處理方法 16219319.1.1物理處理法 16118309.1.2化學處理法 16148309.1.3生物處理法 17133569.1.4聯合處理法 1753599.2食品加工廢水處理設施 17197439.2.1格柵過濾設施 17313189.2.2沉淀池 174539.2.3氧化池 17196939.2.4混凝池 17233069.2.5厭氧消化池 17261529.3食品加工廢水處理法規(guī)與標準 17224919.3.1國家法規(guī) 17284899.3.2行業(yè)標準 17128919.3.3地方政策 1882609.3.4國際法規(guī)與標準 1830622第十章食品加工企業(yè)管理 183149310.1食品加工企業(yè)組織結構 182006110.1.1組織結構概述 18354510.1.2組織結構設計原則 182772310.1.3組織結構類型 182405410.2食品加工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 183043610.2.1人力資源規(guī)劃 192546910.2.2員工招聘與選拔 191330110.2.3員工培訓與發(fā)展 19267610.2.4員工薪酬與福利 192027310.3食品加工企業(yè)財務管理 19217310.3.1財務管理概述 192598910.3.2財務管理內容 19546210.3.3財務管理措施 19第一章食品加工基礎1.1食品加工概述食品加工,作為一種對食品原料進行物理、化學或生物學處理的工藝過程,旨在提高食品的食用價值、營養(yǎng)價值、保質期及安全性。食品加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食品加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和創(chuàng)新。食品加工的主要目的包括:(1)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澤、形狀等感官品質,滿足消費者對食品的審美需求。(2)提高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使其更易于人體吸收和利用。(3)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減少食品浪費。(4)保證食品的安全性,防止食品中毒等的發(fā)生。1.2食品原料選擇與處理1.2.1食品原料選擇食品原料的選擇是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合理的原料選擇不僅能保證食品的品質,還能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在選擇食品原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新鮮度:新鮮度高的原料可以保證食品的品質和口感。(2)安全性:原料應無污染、無霉變、無病蟲害等。(3)營養(yǎng)價值:選擇營養(yǎng)價值高的原料,以滿足人們對營養(yǎng)的需求。(4)經濟性:在保證品質和營養(yǎng)的基礎上,選擇價格合理的原料。1.2.2食品原料處理食品原料處理是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清洗:對原料進行清洗,去除表面的雜質、污垢和微生物。(2)切割:根據食品加工工藝要求,將原料切割成不同形狀和大小。(3)漂燙:對原料進行熱處理,去除部分水分,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質期。(4)腌制:將原料與調味料混合,使原料充分吸收調味料,提高食品的風味。(5)炒制、燉煮等:根據食品加工工藝要求,對原料進行炒制、燉煮等處理,使其達到預期的口感和營養(yǎng)狀態(tài)。通過對食品原料的嚴格選擇與處理,為后續(xù)的食品加工過程奠定了基礎,保證了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第二章食品加工設備2.1常用食品加工設備介紹2.1.1切割設備切割設備主要用于對食品原料進行切割處理,包括切片機、切塊機、切絲機等。這些設備能夠提高切割效率,保證切割尺寸的一致性。2.1.2混合設備混合設備主要用于將食品原料和調料進行充分混合,如攪拌機、和面機等。這些設備能夠保證食品成分均勻分布,提高產品質量。2.1.3烹飪設備烹飪設備包括炒菜機、煮菜機、烤肉機等,用于對食品進行烹飪處理。這些設備能夠實現食品的快速、高效烹飪,保持食品的營養(yǎng)和口感。2.1.4包裝設備包裝設備主要用于對食品進行包裝,包括封口機、灌裝機、貼標機等。這些設備能夠提高包裝效率,保證食品的衛(wèi)生和安全。2.1.5冷藏設備冷藏設備包括冷藏柜、冷藏庫等,用于對食品進行冷藏保存。這些設備能夠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降低食品損耗。2.2設備操作與維護2.2.1設備操作操作人員在使用食品加工設備時,應嚴格按照設備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熟悉設備結構和功能,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遵守操作規(guī)程,保證操作安全;(3)注意觀察設備運行狀態(tài),發(fā)覺異常及時處理;(4)定期檢查設備零部件,保證設備完好無損。2.2.2設備維護為保證食品加工設備的正常運行,應定期進行維護。以下為設備維護的幾個方面:(1)清潔設備,保持設備表面干凈;(2)檢查設備緊固件,保證無松動現象;(3)檢查設備潤滑系統,定期添加潤滑油;(4)檢查設備電氣系統,保證電路安全;(5)定期更換易損件,延長設備使用壽命。2.3設備清洗與消毒2.3.1清洗設備食品加工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污垢。為保障食品安全,操作人員應定期對設備進行清洗。清洗設備的方法如下:(1)關閉設備電源,將設備表面污垢擦拭干凈;(2)使用清洗劑對設備進行深度清洗,保證設備內部清潔;(3)用清水沖洗設備,去除殘留的清洗劑;(4)用消毒劑對設備進行消毒,殺死細菌和病毒。2.3.2消毒設備為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操作人員應定期對設備進行消毒。消毒設備的方法如下:(1)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如酒精、漂白粉等;(2)按照消毒劑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保證消毒效果;(3)對設備表面和內部進行消毒,重點關注食品接觸面;(4)消毒后用清水沖洗設備,去除殘留的消毒劑。第三章食品加工工藝3.1食品加工基本工藝流程食品加工是將農產品轉化為安全、美味、營養(yǎng)食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食品加工基本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原料處理、加工處理、包裝、儲存和運輸等環(huán)節(jié)。原料處理:根據不同食品的原料特點,進行清洗、去皮、去雜、切割等預處理,保證原料的新鮮度和衛(wèi)生安全。加工處理:根據食品種類和加工目的,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烹飪、蒸煮、油炸、烘烤、發(fā)酵等,使食品達到預定的口感、色澤和營養(yǎng)成分。包裝:將加工好的食品進行分裝、封裝,采用適當的包裝材料和方法,保證食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衛(wèi)生和新鮮度。儲存:將包裝好的食品存放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如低溫、避光、通風等,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運輸:采用冷鏈物流、保溫運輸等手段,保證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衛(wèi)生和新鮮度。3.2食品加工關鍵環(huán)節(jié)控制食品加工關鍵環(huán)節(jié)控制是保證食品安全、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措施。以下為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控制要點:原料質量控制:嚴格篩選原料,保證原料的新鮮度、衛(wèi)生安全,符合國家標準。加工過程控制:嚴格控制加工過程中的溫度、濕度、時間等參數,保證食品的口感、色澤和營養(yǎng)成分。衛(wèi)生管理:加強生產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管理,定期清洗、消毒設備和工具,防止交叉污染。產品質量檢測:對加工好的食品進行質量檢測,保證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和消費者需求。3.3食品加工新技術應用科技的發(fā)展,食品加工新技術不斷涌現,以下為幾種常見的食品加工新技術:低溫加工技術:采用低溫加工方法,如冷凍、冷藏等,可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高效節(jié)能技術:采用高效節(jié)能的加工設備,如節(jié)能型烘烤設備、油炸設備等,降低能耗,減少廢棄物排放。生物工程技術: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如發(fā)酵、酶解等,提高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口感和保質期。智能化技術:引入智能化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等,實現食品加工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第四章食品質量控制4.1食品質量標準與檢測食品質量標準是保證食品安全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我國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食品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生產。食品質量標準主要包括原料、生產過程、產品特性、包裝和儲存等方面的要求。食品質量檢測是判斷食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的重要手段。檢測方法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微生物等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測量食品的重量、體積、色澤、口感等指標;化學方法主要用于檢測食品中的營養(yǎng)成分、有害物質、添加劑等;生物方法主要檢測食品中的微生物、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方法則用于檢測食品中的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4.2食品質量管理體系食品質量管理體系是保證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食品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質量方針和目標:明確企業(yè)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和追求的目標。(2)組織機構:建立以質量管理為核心的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權限。(3)質量策劃:對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系統策劃,保證產品質量。(4)生產過程控制:對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包裝儲存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監(jiān)控,保證產品質量。(5)質量檢驗:對產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質量檢驗,保證產品符合質量標準。(6)質量改進:通過持續(xù)的質量改進活動,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4.3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是指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的過程。食品安全風險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危害識別:分析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害因素,如原料污染、生產設備交叉污染等。(2)危害評估:對識別出的危害因素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危害程度和風險水平。(3)危害控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如加強原料檢驗、改善生產工藝、加強生產環(huán)境消毒等。(4)風險監(jiān)測:對食品安全風險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及時發(fā)覺問題并采取措施。(5)應急處理:制定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對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應對和處理。通過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可以保證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第五章食品包裝5.1食品包裝材料選擇食品包裝材料的選擇對于保證食品的安全、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及提升產品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在選擇食品包裝材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安全性: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2)阻隔性:包裝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夠有效防止氧氣、水分等外界因素對食品的影響。(3)耐溫性:包裝材料應具備一定的耐溫功能,以適應不同的加工和儲存條件。(4)機械強度:包裝材料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以保證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不易破損。(5)保鮮性:包裝材料應具有一定的保鮮功能,能夠延長食品的保質期。(6)環(huán)保性:包裝材料應具備一定的環(huán)保功能,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目前常用的食品包裝材料有塑料、紙、金屬、玻璃等。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食品的特性和包裝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5.2食品包裝方法與技巧食品包裝方法與技巧的正確運用,對于保證食品質量和延長保質期具有重要意義。以下為幾種常用的食品包裝方法與技巧:(1)真空包裝:將食品放入真空包裝機中,抽出包裝內的空氣,使包裝內形成真空狀態(tài),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食品的氧化。(2)充氣包裝:在包裝過程中,向包裝內充入一定比例的惰性氣體(如氮氣、二氧化碳等),以降低包裝內的氧氣含量,減緩食品的氧化速度。(3)無菌包裝:在無菌條件下,將食品包裝于無菌包裝材料中,以防止微生物污染。(4)防潮包裝:采用具有良好防潮功能的包裝材料,如鋁箔、塑料薄膜等,以防止食品受潮。(5)防震包裝:在包裝過程中,采用緩沖材料(如泡沫、紙箱等),以減少運輸過程中食品的震動和碰撞。(6)保鮮包裝:采用具有保鮮功能的包裝材料,如保鮮膜、保鮮膜包裝機等,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5.3食品包裝質量檢測為保證食品包裝質量,應對包裝過程和包裝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測。以下為食品包裝質量檢測的主要內容:(1)包裝材料檢測:檢查包裝材料的物理、化學功能,如厚度、強度、阻隔性、耐溫性等,保證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2)包裝過程檢測:檢查包裝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壓力等參數,保證包裝過程符合工藝要求。(3)包裝完整性檢測:檢查包裝后的食品是否密封良好,無破損、泄漏等現象。(4)微生物檢測:對包裝后的食品進行微生物檢測,保證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5)保質期檢測:通過加速實驗、長期儲存實驗等方法,檢測食品包裝后的保質期。(6)包裝廢棄物檢測:對廢棄的包裝材料進行檢測,評估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以上檢測,保證食品包裝的質量,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第六章食品儲存與運輸6.1食品儲存方法6.1.1儲存環(huán)境要求為保證食品安全,食品儲存環(huán)境應滿足以下要求:(1)溫度:根據不同食品種類,儲存溫度應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如冷藏食品應在0℃至4℃之間,冷凍食品應在18℃以下。(2)濕度:保持儲存環(huán)境相對濕度在65%至75%之間,防止食品受潮或過于干燥。(3)通風:儲存環(huán)境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避免異味和有害氣體積聚。6.1.2食品分類儲存(1)針對不同食品種類,應分類儲存,如糧食、蔬菜、肉類、水產等。(2)同一類別食品應按照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因素分區(qū)儲存,保證先進先出。6.1.3食品儲存容器與設備(1)食品儲存容器應采用無毒、無害、不與食品發(fā)生反應的材料制作。(2)儲存設備應具備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食品受到外界污染。6.2食品運輸要求6.2.1運輸工具要求(1)運輸工具應具備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食品受到外界污染。(2)運輸工具內部應保持清潔,定期消毒。(3)運輸工具應具備適宜的保溫或隔熱功能,保證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穩(wěn)定。6.2.2食品運輸過程管理(1)運輸過程中,食品應按照儲存要求進行分類、分區(qū)放置,避免交叉污染。(2)運輸途中,應定期檢查食品溫度、濕度等指標,保證食品安全。(3)遇到特殊情況,如天氣變化、交通擁堵等,應采取相應措施,保證食品不受影響。6.2.3運輸人員要求(1)運輸人員應具備相應的食品安全知識,了解食品儲存與運輸的要求。(2)運輸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保證身體健康。(3)運輸人員應遵守運輸紀律,保證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6.3食品儲存與運輸安全管理6.3.1制定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制度企業(yè)應制定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制度,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責任和要求,保證食品安全。6.3.2加強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培訓企業(yè)應定期組織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6.3.3監(jiān)測與檢查(1)企業(yè)應定期對食品儲存與運輸環(huán)境進行檢查,保證符合規(guī)定要求。(2)企業(yè)應加強對食品儲存與運輸過程的監(jiān)測,發(fā)覺異常情況及時處理。6.3.4應急預案企業(yè)應制定食品安全儲存與運輸應急預案,保證在突發(fā)情況下能夠迅速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第七章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7.1食品衛(wèi)生管理7.1.1衛(wèi)生管理制度食品加工企業(yè)應建立健全食品衛(wèi)生管理制度,保證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衛(wèi)生安全。衛(wèi)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衛(wèi)生管理規(guī)程,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衛(wèi)生要求及操作規(guī)范;(2)建立衛(wèi)生檢查制度,定期對生產環(huán)境、設備、人員等進行衛(wèi)生檢查;(3)制定衛(wèi)生培訓計劃,提高員工的衛(wèi)生意識及操作技能;(4)落實衛(wèi)生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衛(wèi)生職責。7.1.2衛(wèi)生設施與設備食品加工企業(yè)應配置完善的衛(wèi)生設施與設備,包括:(1)生產車間衛(wèi)生設施:洗手池、消毒池、更衣室、衛(wèi)生間等;(2)生產設備:清潔、消毒、防塵、防蟲等設備;(3)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存放設施:冷藏、冷凍、保鮮等設施。7.1.3衛(wèi)生操作規(guī)范食品加工企業(yè)應制定嚴格的衛(wèi)生操作規(guī)范,包括:(1)員工個人衛(wèi)生:洗手、戴口罩、穿戴工作服等;(2)生產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清潔、消毒、通風等;(3)設備衛(wèi)生:定期清潔、消毒、保養(yǎng)等;(4)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衛(wèi)生:嚴格把控原料采購、加工、儲存、運輸等環(huán)節(jié)。7.2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7.2.1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體系食品加工企業(yè)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料監(jiān)測:對采購的原料進行定期檢測,保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2)生產過程監(jiān)測:對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測,保證食品安全;(3)成品監(jiān)測:對成品進行定期檢測,保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4)市場監(jiān)測:對市場銷售的食品進行監(jiān)測,了解消費者反饋,及時處理問題。7.2.2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方法食品加工企業(yè)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1)檢測方法:對食品中的微生物、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進行檢測;(2)預警方法:通過數據分析、趨勢預測等手段,發(fā)覺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3)監(jiān)測方法:對生產環(huán)境、設備、人員等進行監(jiān)測,保證食品安全。7.3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處理7.3.1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分類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食品污染:食品中檢出有害物質或微生物超標;(2)食品中毒:消費者食用食品后出現中毒癥狀;(3)食品質量:食品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4)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食品安全的突發(fā)事件。7.3.2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處理流程食品加工企業(yè)在發(fā)生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時,應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處理:(1)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緊急措施,防止擴大;(2)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如衛(wèi)生、質監(jiān)等;(3)對原因進行調查分析,查找問題根源;(4)根據調查結果,采取整改措施,防止類似再次發(fā)生;(5)對受影響的消費者進行賠償;(6)對責任人進行追責。7.3.3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預防措施食品加工企業(yè)應采取以下措施預防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1)加強員工培訓,提高食品安全意識;(2)完善衛(wèi)生管理制度,保證食品安全;(3)加強生產過程監(jiān)控,及時發(fā)覺并解決問題;(4)定期對設備、環(huán)境進行檢測,保證衛(wèi)生條件;(5)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jiān)測體系,及時發(fā)覺并預防風險。第八章食品添加劑應用8.1食品添加劑概述8.1.1定義與分類食品添加劑是指為了改善食品的色澤、口感、保質期等特性,在食品加工、生產、制備、處理、包裝、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有意添加的化學合成物質或天然物質。根據其功能和應用范圍,食品添加劑可分為以下幾類:(1)食品防腐劑: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長、延長食品保質期。(2)食品抗氧化劑:用于防止食品氧化變質,保持食品品質。(3)食品色素:用于改善食品色澤,增強食品感官品質。(4)食品香料:用于改善食品口感和風味。(5)食品乳化劑:用于改善食品質地,提高食品穩(wěn)定性。(6)食品增稠劑:用于增加食品黏度,改善口感。(7)食品酶制劑:用于提高食品加工效率,改善食品品質。8.1.2食品添加劑的作用(1)提高食品質量:通過改善食品色澤、口感、風味等,提高食品的感官品質。(2)延長食品保質期:通過防腐、抗氧化等功能,延長食品的保質期。(3)改善食品加工功能:通過乳化、增稠等作用,提高食品加工效率。(4)降低食品成本:通過替代部分原材料,降低食品生產成本。8.2常用食品添加劑使用方法8.2.1食品防腐劑(1)苯甲酸鈉:用于飲料、果醬、糕點等食品的防腐,添加量為0.1%左右。(2)山梨酸鉀: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飲料等食品的防腐,添加量為0.2%左右。(3)對羥基苯甲酸酯:用于糕點、飲料、乳制品等食品的防腐,添加量為0.05%左右。8.2.2食品抗氧化劑(1)維生素C:用于飲料、糕點、乳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添加量為0.1%左右。(2)維生素E:用于油脂、糕點、乳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添加量為0.02%左右。(3)丁基羥基茴香醚(BHA):用于油脂、糕點、乳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添加量為0.02%左右。8.2.3食品色素(1)胭脂紅:用于糕點、飲料、果醬等食品的著色,添加量為0.01%左右。(2)檸檬黃:用于糕點、飲料、果醬等食品的著色,添加量為0.01%左右。(3)赤蘚紅:用于糕點、飲料、果醬等食品的著色,添加量為0.01%左右。8.2.4食品香料(1)芝麻油:用于糕點、調味品等食品的增香,添加量為0.1%左右。(2)茴香:用于肉制品、調味品等食品的增香,添加量為0.1%左右。(3)香草:用于糕點、飲料等食品的增香,添加量為0.05%左右。8.2.5食品乳化劑(1)明膠:用于乳制品、糕點等食品的乳化,添加量為1%左右。(2)羧甲基纖維素:用于飲料、糕點等食品的乳化,添加量為0.5%左右。(3)聚氧乙烯脫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用于油脂、糕點等食品的乳化,添加量為1%左右。8.2.6食品增稠劑(1)羧甲基纖維素:用于飲料、糕點等食品的增稠,添加量為0.5%左右。(2)明膠:用于乳制品、糕點等食品的增稠,添加量為1%左右。(3)聚氧乙烯脫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用于油脂、糕點等食品的增稠,添加量為1%左右。8.2.7食品酶制劑(1)蛋白酶: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加工,添加量為0.1%左右。(2)淀粉酶:用于糕點、飲料等食品的加工,添加量為0.1%左右。(3)脂肪酶:用于油脂、糕點等食品的加工,添加量為0.1%左右。8.3食品添加劑安全管理8.3.1法律法規(guī)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管理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等法律法規(guī)。這些法律法規(guī)明確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使用量、檢測方法等要求,以保證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8.3.2使用原則(1)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遵循法律法規(guī),不得使用未經批準的食品添加劑。(2)安全有效: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保證對人體健康無害,同時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3)公開透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向消費者公開,便于消費者了解食品成分。8.3.3監(jiān)督管理(1)國家級監(jiān)督管理: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相關部門負責食品添加劑的審批、監(jiān)管等工作。(2)地方級監(jiān)督管理:地方衛(wèi)生健康部門、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等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食品添加劑的監(jiān)管工作。(3)企業(yè)自律:食品生產企業(yè)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自律,保證產品質量。8.3.4食品添加劑標識食品添加劑標識應包括以下內容:(1)食品添加劑名稱;(2)食品添加劑功能;(3)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4)食品添加劑添加量;(5)食品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6)生產廠家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通過以上內容的介紹,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添加劑的應用及其安全管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證食品安全。第九章食品加工廢水處理9.1食品加工廢水處理方法9.1.1物理處理法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手段對廢水進行處理,主要包括格柵過濾、沉淀、離心、過濾等方法。這些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油脂和部分固體顆粒。9.1.2化學處理法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反應對廢水進行處理,主要包括中和、氧化還原、混凝、電解等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9.1.3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對廢水進行處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消化等方法。這些方法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9.1.4聯合處理法聯合處理法是將上述方法進行組合,以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廢水的性質和污染物濃度,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9.2食品加工廢水處理設施9.2.1格柵過濾設施格柵過濾設施主要用于攔截廢水中的懸浮物和較大顆粒物,防止其對后續(xù)處理設施造成堵塞。9.2.2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廢水中的懸浮物沉淀,從而實現固液分離的目的。9.2.3氧化池氧化池是利用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氧化分解,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9.2.4混凝池混凝池是利用混凝劑將廢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顆粒凝聚成較大的絮體,便于后續(xù)處理。9.2.5厭氧消化池厭氧消化池是利用厭氧菌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分解,產生沼氣,同時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9.3食品加工廢水處理法規(guī)與標準9.3.1國家法規(guī)我國針對食品加工廢水處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規(guī),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