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服飾之蒙古風情課件_第1頁
大元服飾之蒙古風情課件_第2頁
大元服飾之蒙古風情課件_第3頁
大元服飾之蒙古風情課件_第4頁
大元服飾之蒙古風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典型服飾形制大元服飾之蒙古風情2020.3.122女子1.首服2.主服——袍、半臂等1男子1.首服2.官民主服——質孫服裝、辮線襖典型服飾形制與設計袍為主發式婆焦、髡發。是將頭頂“正中”及“后腦”頭發全部剃去,只在前額正中及兩側留下三搭頭發,如漢族小孩三搭頭的樣式。正中的一搭頭發被剪短散垂,兩旁的兩搭綰成“兩髻”懸垂至肩,以阻擋向兩旁斜視的視線,使人不能狼視,稱為“不狼兒”。男子首服男子首服首服男子帶冒笠。瓦楞帽。官民主服質孫,蒙語音譯,亦寫作“只孫”、“只遜”、“濟遜”、“直孫”、“積蘇”,其含義為“一色服”、“一色衣”。這種禮服必須是衣、帽、腰帶配套穿戴,并且在衣、帽、腰帶上飾有珠翠寶石,做工精細。按身份、地位嚴分等級。從文獻和圖像分析,所謂質孫之一色,有兩層含意:整體服裝配色,參宴者穿同一顏色的服裝;個人服裝配色,個人服裝用色統一。官民主服辮線袍是蒙元時期最為流行的袍服,時稱“辮線袍”,俗稱“辮線襖子”,或稱“腰線襖子”。其式樣如《事林廣記》中步射總法插圖射箭人物所穿袍服。辮線襖產生于金代,至于大規模使用則在元代,最初可能是身份低卑的侍從和儀衛的服飾,后來穿辮線袍不限于儀衛,尤其是在元朝后期,一般“番邦”侍臣“官吏形象,大多穿此服。窄袖衫,腰作辮線細褶。”“腰作辮線細褶”的工藝有“折褶”和“縫綴”兩種方法形制特征“由兩根粗細相等的辮線,并股后密密縫綴于腰部。其辮線寬24.5厘米,腰部與袍下部有224個褶裥,右衽處有5條紫色羅系帶男子首服首服姑姑冠用大珠穿結龍鳳樓臺之類,飾其前后,再用珠綴長條緣飾,方弦掩絡其縫,又用小花朵插戴,有金十字用以安翎筒,插以雞尾。。戴姑姑冠,著長至曳地的袍。袍,在漢人稱之為團衫;南人(宋人)叫做大衣,為元婦人的禮服?!赌涎町嬒窨肌ひ鼋蛑尽吩疲号鄱嘤么蠹t織金纏身云龍,有珠翠云龍者、有渾然納矢矢者(金錦)、有金翠描繡者。春夏秋冬,金線輕重,單夾不等,其制極寬闊。袖口繡以紫織金爪(龍),才五寸許窄。兩腋折下有紫羅帶拴合于背,腰上有紫樅系。此像的服式,與上述相符。因唐、宋時漢人的禮服,有袆衣、褕翟、翟衣及大衣、常服等,均不用袍的名稱,所以把元婦女穿的長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