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forbasicpl主編部門:吉林省建設標準化管理辦公室批準部門: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施行日期:2024年8月13日第656號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關于發布《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等4項吉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通告現批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機制砂應用技術標準》《城建檔案安全管理標準》《城鎮智慧燃氣建設技術標準》為吉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依次為:DB22/T5161-2024,DB22/T5162-2024,DB22/T5163-2024,DB22/T5164-2024,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根據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下達〈2023年全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定(修訂)計劃〉的通知》(吉建設〔2023〕2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學習其他省市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基礎平臺的實踐經驗,依據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縮略語和代碼;3基本規定;4平臺架構和功能;5平臺數據;6平臺運維與安全。本標準由吉林省建設標準化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由吉林省吉規城市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請各相關單位注意總結經驗,積累資料,隨時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吉林省建設標準化管理辦公室(地址:本標準主編單位:吉林省吉規城市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本標準參編單位:吉林省建筑業協會BIM技術專業委員會長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建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熱力工程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大王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有限公司長春市明大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北信通達智能城市管理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劉欣偉李一楠劉錫庭郎國良高偉姜鳳霞夏錫剛杜艷韜孫國堯韓風毅趙偉峰陶樂然 12術語、縮略語和代碼 22.1術語 22.2縮略語 3 3基本規定 53.1一般規定 53.2各級平臺銜接關系 54平臺架構和功能 74.1一般規定 74.2省級平臺架構和功能 84.3市級平臺架構和功能 4.4平臺性能 5平臺數據 5.2CIM分級 5.3CIM分類與編碼 5.4數據建庫 20 215.6數據共享與交換 215.7省級平臺數據內容 225.8市級平臺數據內容 226平臺運維與安全 236.1平臺環境 6.2服務對象 6.3工作組成 246.4安全保障 附錄A實時感知類服務接口列表 附錄B平臺管理類服務接口列表 28附表C城市信息模型分類 附錄D城市信息模型分類編碼 附錄E省級平臺數據內容 附錄F市級平臺數據內容 本標準用詞說明 48 1.0.1為規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和運行維護,支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智慧城市應用建設與運行,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的建設和運行1.0.3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和運行維護,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術語、縮略語和代碼2.1.1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modeling(CIM)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IoT)等技術為基礎,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室外、歷史現狀未來多維多尺度空間數據和物聯感知數據,構建起三維數字空間的城市信息有機綜合體。2.1.2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basicplatformofcityinformation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CIM基礎平臺),是管理和表達城市立體空間、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等三維數字模型,支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工作的基礎性操作平臺,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性和關鍵性信息基礎設施。2.1.3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modeling(BIM)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和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2.1.4省級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basicplatformforcityinformationmodel/modelingatprovincial縱向對接國家級平臺的監督指導、業務協同、綜合評價等應用,聯通下級CIM基礎平臺,橫向同省級其他政務系統對接、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數據匯聚、核心指標統計分析、跨部門數據共享和監測下級CIM基礎平臺運行狀況等功能的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簡稱省級平臺。2.1.5市級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basicplatformforcityinformation3縱向對接省級平臺、國家級平臺,橫向同市級其他政務系統對接,具有整合、管理或共享城市信息模型資源等功能,支撐城市規2.1.6元數據metadata關于數據的數據,即數據的標識、覆蓋范圍、質量、時間和空間模式、空間參考系和分發等信息。2.1.7數據交換datainterchange在不同終端間發送、傳輸、接收城市空間基礎數據的過程。2.1.8數據共享datasharing使用者從提供者或數據公共服務機構獲取和利用數據的行為。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Modeling);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Modeling);IOT—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OM—數字正射影像(DigitalOrthophotoMap);GI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I3S—索引三維場景(Indexed3DScene);S3M—空間三維模型(Spatial3DModel);WCS—網絡覆蓋服務(WebCoverageService);WFS—網絡要素服務(WebFeatureService);WMS—網絡地圖服務(WebMapService);WMTS—網絡瓦片地圖服務(WebMapTileService)。2.3.1本標準中數據體系采用約束條件代碼及說明如下:M代表必選,對應英文Mandatory,含義是必須具有的內容;C代表條件具備時必選,對應英文Conditional,含義是實際情況具備時應具有的內容;O代表可選,對應英文Optional,含義是可自行判斷是否需要的內容。53基本規定以用促建,融合共享、安全可靠,產用結合、協同突破”的原則,統一管理城市信息模型數據資源,提供各類數據、服務和應用訪問接口,滿足業務協同、信息聯動的要求。3.1.2CIM數據應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或與之聯系的城市獨立坐標系,高程基準應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時間系統應采用公歷紀元和北京時間。3.1.3CIM基礎平臺的建設應體現專業性,具備二三維一體的城市信息模型匯聚、模型治理、服務引擎與三維可視化表達、查詢統計、空間分析、物聯監測和模擬仿真等基本功能,應支持工程建設項目各階段信息模型匯聚管理、審查與分析等應用功能。3.1.4CIM數據構成應充分考慮實用性和可擴展性,以適應應用需求的擴展與變化。3.1.5CIM數據存儲、傳輸、更新和管理應符合國家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規定,保障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正常運行。3.2各級平臺銜接關系3.2.1各級CIM基礎平臺縱向之間及與同級政務系統橫向之間應建立銜接關系(圖3.2.1)。橫向上保證對應層級相關部門間的互聯,縱向上保證下級CIM基礎平臺與上級CIM基礎平臺的互通。6省級市級數據共享數據共享市級CIM基礎平臺業微監指業謝國家級相關系統省級相關系統市級相關系統3.2.2各級CIM基礎平臺應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和運行管理機制,平臺縱向之間及與同級政務系統橫向之間應建立的銜接關系,具體包括如下內容:1監督指導:宜支撐監測監督、通報發布、應急管理與指導2業務協同:宜支撐專項行動、重點任務落實和情況通報等3數據共享:平臺應與統計政務系統進行數據共享,以及實現跨平臺的數據共享,數據內容應符合本標準中相應平臺的數據內容。74.1.1CIM基礎平臺總體架構應包括三個層次和兩大體系,具體1設施層:應包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服務等基本功能;4技術規范體系:應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指導城市級CIM范銜接;4.1.3平臺建設應按照國家現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政策和標準要84.2省級平臺架構和功能4.2.1省級平臺應具備數據匯聚、數據查詢與可視化、統計分析、數據共享與交換、監測監督、運行管理和開發接口等功能。4.2.2數據匯聚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數據匯聚功能應包括數據獲取、數據清洗、數據融合和數據資源編目等功能,應實現上下級平臺、同級平臺之間數據共享和信息協同;2數據獲取應通過接口方式獲取資源調查、業務系統、工程建設項目等數據,宜獲取其他渠道商業數據;3數據清洗應具有多源異構數據轉換、審核、比對校驗、去重和糾錯等功能;4數據融合應具有數據信息分類、標識、關聯,以及加載和入庫等功能;5數據資源編目應具備CIM信息資源編目、目錄注冊和目錄發布等功能。4.2.3數據查詢與可視化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提供地名地址查詢、空間查詢、關鍵字查詢、模糊查詢、組合條件查詢、要素查詢、模型查詢、模型元素查詢、關聯查詢、多維度多指標統計、查詢統計和結果輸出等功能;2應提供模型加載、集成展示、圖文關聯展示、分級縮放、可視化渲染、圖形變換和場景管理等功能。4.2.4統計分析應具備對CIM數據進行多維統計和分析的功能,宜包括從時間、空間、指標等維度定義統計分析模型,以報表和圖表等形式進行可視化展示及結果導出。4.2.5數據共享與交換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支持跨部門數據共享與交換;2跨部門數據共享應支持跨部門間聯審業務,實現跨部門間業務協同;93數據交換宜采用前置交換、在線共享或離線拷貝方式,其中前置交換應提供CIM數據交換參數設置、數據檢查、交換監控、消息通知等功能;在線共享應提供服務瀏覽、服務查詢、服務訂閱和數據上傳下載等功能。4.2.6監測監督應具備對下級平臺遠程監測監督的功能,應支持對下級平臺的無縫調入,支持對下級平臺運行機制、運行狀況的監測監督。4.2.7運行管理應提供組織機構管理、角色管理、用戶管理、統一認證、平臺監控和日志管理等功能。4.2.8開發接口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平臺宜提供開發接口(API)和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提供開發指南或示例等說明文檔;2平臺開發接口宜采用網絡應用程序接口(WebAPI)宜包括下列類別:1)資源訪問類:提供CIM元數據、模型信息查詢、目錄服務接口、服務配置和融合,實現信息資源的發現、檢索和管理;2)地圖類:提供不同級別不同尺度CIM調用、加載、渲染和場景漫游,提供屬性查詢和符號化等功能;3)事件類:CIM場景交互中可偵聽和觸發的事件;4)控件類:CIM基礎平臺中常用功能控件調用;5)數據交換類:CIM元數據查詢、模型預覽、授權訪問、上傳、下載和轉換等功能;6)數據分析類:按空間、時間和屬性等多維度數據對比分析,大數據挖掘分析;7)平臺管理類:提供用戶認證、資源授權和申請審核等管理功能。4.3市級平臺架構和功能4.3.1市級平臺應具備數據匯聚與管理、場景配置、數據查詢與可視化、數據共享與交換、分析應用、運行與服務及開發接口等功能。4.3.2數據匯聚與管理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數據匯聚功能應包括數據匯聚、數據管理及數據交換;2應提供二維、三維GIS數據、建筑信息模型、物聯網感知數據和其他三維模型數據匯聚的能力,實現模型檢查入庫、碰撞檢測、3應提供資源目錄管理、元數據管理、數據清洗、數據轉換、數據導入導出、數據更新、專題制圖、數據備份與恢復等功能。4.3.3場景配置應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不同模型、圖形等組合,實現場景配置功能。4.3.4數據查詢與可視化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提供地名地址查詢、空間查詢、關鍵字查詢、模糊查詢、組合條件查詢、要素查詢、模型查詢、模型元素查詢、關聯查詢、多維度多指標統計、查詢統計和結果輸出等功能;2應提供模型加載、集成展示、圖文關聯展示、分級縮放、平移、旋轉、飛行、定位、批注、剖切、幾何量算、塊體比對、卷簾比對、多屏比對、透明度設置和模型細度設置等功能;3應具備模型數據加載、可視化渲染、圖形變換、場景管理、相機設置、燈光設置、特效處理和交互造作等能力。4.3.5數據共享與交換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支持跨部門數據共享功能;2跨部門數據共享應支持部門間CIM數據共享與匯聚;3跨部門數據共享應支持跨部門間聯審業務,實現跨部門間4數據交換宜采用前置交換、在線共享或離線拷貝方式。前置交換應提供CIM數據的交換參數設置、數據檢查、交換監控、消息通知等功能;在線共享應提供服務瀏覽、服務查詢、服務訂閱和數據上傳下載等功能。4.3.6應用分析宜提供緩沖區分析、疊加分析、空間拓撲分析、通視分析、視廊分析、天際線分析、用地屬性分析、綠地率分析和日照分析等功能。4.3.7運行與服務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運行應提供組織機構管理、角色管理、用戶管理、統一認證、平臺監控、日志管理等功能,以及CIM數據服務、功能和接口的注冊、授權和注銷等;2服務宜具備CIM服務發布、服務聚合、服務代理、服務啟動停止、服務調用、服務監控、訪問控制和負載均衡等能力。4.3.8開發接口功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提供豐富的開發接口或開發工具包支撐CIM應用,應提供開發指南或示例等說明文檔;2開發接口應采用網絡應用程序接口或軟件開發工具包等形式,包括下列類別:1)資源訪問類:提供CIM元數據、模型信息查詢、目錄服務接口、服務配置和融合,實現信息資源的發現、檢索和管理;2)項目類:管理CIM應用的工程建設項目全周期信息,包3)地圖類:提供不同級別不同尺度CIM調用、加載、渲染和場景漫游,提供屬性查詢和符號化等功能;4)三維模型類:提供三維模型的資源描述、調用與交互操作;5)BIM類:針對模型信息查詢、剖切、開挖、繪制、測量、編輯等操作和分析接口;6)控件類:CIM基礎平臺中常用功能控件的調用;7)數據交換類:CIM元數據查詢、模型預覽、授權訪問、上傳、下載和轉換等功能;8)事件類:CIM場景交互中可偵聽和觸發的事件;9)實時感知類:物聯感知設備定位、接入、解譯、推送與10)數據分析類:按空間、時間、屬性等多維度數據對比分析,大數據挖掘分析;11)模擬推演類:基于CIM的典型應用場景過程模擬、情景再現、預案推演;12)平臺管理類:提供用戶認證、資源授權和申請審核等管理功能。4.4平臺性能4.4.1CIM基礎平臺性能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三維地理信息模型數據產品規范》CH/T9015、《工程建設項目業務協同平臺技術標準》CJJ/T296等標準以及相關國家政策的規定。4.4.2CIM基礎平臺并發用戶數應符合如下要求:1常住人口小于300萬人,允許每分鐘最小并發用戶數不宜低于1000;2常住人口300萬~499萬人,允許每分鐘最小并發用戶數不宜低于3000;3常住人口500萬~999萬人,允許每分鐘最小并發用戶數不宜低于5000;4常住人口大于1000萬人,允許每分鐘最小并發用戶數不宜低于10000。4.4.3CIM基礎平臺數據服務響應時間應符合如下要求:1二維瓦片服務加載及響應時間不超過2s;2/二維動態矢量服務初始加載時間不應超過10s,后續響應時間不應超過3s;3基于二維動態矢量服務動態生成三維要素初始加載時間不應超過10s,后續響應時間不應超過5s;4三維瓦片服務初始加載時間不應超過5s,高精度顯示等待時間不應超過5s。查詢統計服務響應時間應符合如下要求:1簡單統計分析查詢響應時間不超過5s;2千萬級數據量下單項統計的響應時間不超過10s;3大數據統計分析報表的響應時間不超過50s。4.5.1平臺服務類別宜包括項目類、三維模型類、BIM類、控件類、事件類、模擬推演類、實施感知類、平臺管理類等功能服務接口。4.5.2項目類服務可對CIM應用的工程建設項目全周期信息進行管理,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見表4.5.2。1項目信息查詢項目信息查詢接口2添加BIM審查項目3項目信息查詢項目信息查詢接口刪除BIM審查項目4修改BIM審查項目5接口新增67接口添加點8刪除點9材料相關接口審查規范庫相關接口獲取審查規范條文樹結構接口預覽方案封面圖4.5.3三維模型類服務可對三維模型進行資源描述、調用與交互操作,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見表4.5.3。1元數據管理接口獲取圖層元數據23三維模型調用調用圖層接口點云圖層4渲染圖層接口5三維直線測量接口6三維面積測量接口7模型編輯接口4.5.4BIM類服務可對建筑信息模型進行信息查詢、模型剖切、三維測量、構件分層控制和分析等,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見表4.5.4。1BIM信息查詢BIM信息查詢接口要素屬性查詢2BIM模型剖切BIM模型剖切接口剖切3BIM測量接口4BIM構件控制BIM構件控制接口分層控制5BIM模型分析接口4.5.5控件類服務可對CIM平臺中常用控件進行操作,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見表4.5.5。1通視分析接口2限高分析接口限高分析3剖切控件接口剖切4地形開挖接口5定點觀察接口定點觀察6相機快照接口相機快照7坐標轉換接口89卷簾接口繪制點接口繪制點繪制線接口繪制平面折線繪制面接口4.5.6事件類服務可在CIM場景交互中偵聽和觸發事件,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見表4.5.6。1圖層事件23456鼠標事件7鼠標揀選鼠標揀選84.5.7模擬推演類服務可對CIM的典型應用場景進行過程模擬、情景再現、預案推演,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見表4.5.7。1場景應用降水模擬降水模擬工具2降雪模擬3日照模擬根據不同的日期及時間模擬場景中隨日照4564.5.8實時感知類服務可對物聯感知設備定位、接入、解譯、推送與調取,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詳見附錄A。4.5.9平臺管理類服務對CIM平臺的資源信息進行管理及平臺權限認證,宜按照功能分類提供各項服務接口,詳見附錄B。5平臺數據5.1.1納入各級平臺管理的各類CIM數據應按標準規定的內容和格式組織,應生成相應元數據和資源目錄。5.1.2城市信息模型數據應存入各級平臺的數據庫集中管理、更新和共享應用。5.2.1城市信息模型精細度分級分為7級,應符合表5.2.1的規定。CIM基礎平臺的模型精細度應不低于2級,條件具備時宜將精細度更高的模型匯入CIM基礎平臺。分級1系、居民區、小于1:100002交通設施、管線管間、植被等面,包含實體標識與分類等基本信息3交通設施、管線管間、植被等實體三維框架、內外分級4型觀及建筑分層分戶結構、交通設施、管線管廊、場地、地下空間、植被等實體三維框架、內外目信息、組織角色等信息5功能級等要素及其主要功能分區級信息,增加實體系質,性能或屬性等信息6構件級的功能分區及其主滿足建造安裝流程、級),宜包含和補充信息、安裝信息7的功能分區、構件及含和補充上級信息,增加竣工信息5.2.2建筑信息模型單元幾何精度和屬性深度等級應符合表5.2.2宜包含模型單元的身份描述、項目信息、組織角色等信息質,性能或屬性等信息宜包含和補充N2等級信息,增加生產信息、安裝信息5.3CIM分類與編碼5.3.1城市信息模型應從成果、進程、資源、屬性和應用五大維度分類,并應符合附錄C的規定。1成果包括按功能分建筑物、按形態分建筑物、按功能分建筑空間、按形態分建筑空間、BIM元素、工作成果、模型內容七種分類;2進程包括工程建設項目階段、行為、專業領域、采集方式四種分類;3資源包括建筑產品、組織角色、工具、信息四種分類;4屬性包括材質、屬性、用地類型三種分類;5應用包括行業一種分類。5.3.2城市信息模型分類編碼應采用面狀編碼方式,由表代碼和詳細代碼兩部分組成,兩部分用英文字符“-”進行連接。表代碼應采用2位數字表示,詳細代碼由大類代碼、中類代碼、小類代碼和細類代碼組成,之間用英文字符“.”隔開。5.3.3城市信息模型分類編碼應符合附錄D規定,詳細代碼宜遵循以下規定:1大類編碼應采用6位數字表示,前2位為大類代碼,其余2中類編碼應采用6位數字表示,前2位為大類代碼,加中類代碼,后2位用“0”補齊;3小類編碼應采用6位數字表示,前4位為上位類代碼,加小類代碼;4細類編碼應采用8位數字表示,在小類編碼后增加兩位細類代碼。5.3.4城市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的擴展應符合下列規定:1分類和編碼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分類和編碼的基本原則與方法》GB/T7027的規定;2城市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類應符合可擴延性、兼容性和綜合實用性原則;3擴展分類和編碼時,標準中已規定的類目和編碼應保持不變;4擴展各層級類目代碼時,應按照本節規定執行。5.4數據建庫5.4.1數據建庫應包括數據預處理、數據檢查、數據入庫和入庫后處理等步驟。5.4.2數據預處理按數據庫存儲要求收集并整理成數據與元數據等,并對入庫前成果數據進行坐標轉換、數據格式轉換或屬性項對接轉換等處理。5.4.3數據檢查應包括完整性、規范性和一致性檢查,檢查內容應符合下列規定:1/二維要素應檢查幾何精度、坐標系和拓撲關系,應檢查其屬性數據和幾何圖形一致性、完整性等內容;2三維模型應檢查包括數據目錄、紋理貼圖、坐標系、偏移值等完整性和模型對象劃分、名稱設置、貼圖大小和格式等規范性;3BIM數據應檢查模型精確度、準確性、完整性和圖模一致性,規范模型命名、拆分、計量單位、坐標系及構件的命名、顏色、材質表達。5.4.4CIM數據入庫應選擇合適的方式,矢量和柵格數據入庫宜采用分區、分層或分幅方式,三維模型和建筑信息模型入庫宜采用分區或分塊的方式,其他相關數據入庫宜采用分幅或分要素方式。5.4.5數據入庫后處理內容宜包括邏輯接邊、物理接邊、拓撲檢查與處理、唯一碼賦值、數據索引創建、影像金字塔構建、切片與服務發布等。5.5.1更新數據的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應與原有數據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相同,精度不應低于原有數據精度。5.5.2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應同步更新,并應保持相互之間關聯,數據更新后應同步更新數據庫索引及元數據。5.5.3數據更新時應符合原有數據分類編碼和數據結構要求,應保證新數據正確的空間拓撲關系。5.6數據共享與交換5.6.1數據共享與交換內容應符合國家、行業及地方相關保密規定,涉密數據應按規定脫密處理后,通過CIM基礎平臺安全共享。5.6.2CIM數據共享與交換應包含通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直接相互轉換數據格式和采用標準的或公開的數據格式進行格式轉換;數據共享應包含在線共享、前置交換和離線拷貝三種方式。5.6.3CIM矢量、柵格數據等宜采用WMS、WMTS、WFS、WCS等標準發布服務,三維模型、傾斜攝影模型和BIM等宜采用S3M、3D-Tiles、I3S等標準發布服務。5.7省級平臺數據內容5.7.1省級平臺數據應包括CIM成果、資源調查、業務系統、工程建設項目等數據,來源應包含同級政務系統和下級CIM,數據內容宜符合附錄E的規定。5.8市級平臺數據內容5.8.1市級平臺數據應包括CIM成果數據、工程建設項目數據、時知數據,數據內容宜符合附錄F的要求,并可根據實際需要拓展。6平臺運維與安全6.1.1CIM基礎平臺應充分共享已建政務基礎設施資源,建立滿足系統運行的軟硬件環境,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CIM基礎平臺應配備穩定的網絡管理、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性能指標應根據實際需求確定,軟件環境宜采用國產的處理器、操作系統、數據庫及中間件等,并通過相應的兼2CIM基礎平臺應配備穩定可靠的信息機房、網絡設備、安全設備、存儲設備、服務器、終端和物聯網設備,性能指標應根據實際需求確定;3平臺宜適用云計算中心提供的運行環境,可按現行國家標準《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174、《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2887和《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GB/T9361的規定自建機房提供運行環境,宜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技術和運行管理規范》GB/T21061及《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8827.1要求建設網絡環境。6.1.2CIM基礎平臺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基礎安全技術要求》GB/T20270、《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20271的相關規定,建設滿足平臺部署運行、數據協同共享、數據安全可靠等需求的網絡環境,形成縱向互通、橫向互聯的網絡體系。6.2.1CIM基礎平臺運維服務對象應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數據6.2.2信息化基礎設施(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服務等基礎軟硬件資源)包括物理環境、網絡、主機、存儲備份、安全設施、基礎6.2.3數據資源是指支持CIM基礎平臺運行及平臺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和信息。數據內容主要包括時空基礎數據、資源調查與登記數據、規劃管控數據、工程建設項目數據、公共專題數據和物聯感知數據等。6.3.1平臺運維應包括日常巡檢維護、安全運維等。故障處置、應急響應、分析總結等。1監控巡檢:實時或定期對CIM基礎平臺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對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定期進行人工巡檢;對于巡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根據制定的工作流程進行通知、通告及處置;2例行維護:定期對CIM基礎平臺進行保養、健康檢查、系統更新等周期性維護,對維護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根據制定的工作流程進行通知、通告及處置;3響應式維護:開展維護前宜根據事先制定的工作流程進行申請審批、通知、通告;再根據業務需求進行配置變更、平臺優化、信息更新等響應式維護;4/故障處置:在CIM基礎平臺發生故障時,故障處置宜遵循“先搶通、后修復,先核心、后邊緣”的原則,優先保證重要業務的恢復;重大及以上故障應啟動應急預案,按預先制定的應急預案進行處置;故障處置完成后應及時記錄故障處理方法、做好故障總結,并定期進行統計分析;5應急響應:應急響應服務包括實施應急響應流程、應急響應預案流程、保障措施等。運維服務機構應實施應急演練、人員培訓、硬件資源保障、文檔資料準備、技術支持保障等相關保障措施,應不斷更新完善各項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真正解決系統全方位的安全問題;6總結分析:應定期進行CIM平臺運行狀況的分析總結、運維工作的分析總結及安全狀況分析總結,提出優化完善建議,并優化改進運維工作。6.3.3安全運維工作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1應建立專業、穩定的運維團隊,并制定包含運行管理規定、平臺維護操作規程等平臺運行維護和更新機制;2應做好相關技術文檔的收集、整理及保管,宜明確文檔的使用范圍并嚴格控制,應做好運維工作過程的記錄;3應制定運維操作規程,規范各項維護工作。應定期對運維對象、備品備件進行盤點。6.4.1CIM基礎平臺應滿足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的要求,參照現行國家標準《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GB17859及《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2239的相關規定,平臺建設應對數據進行等級劃分,應在綜合評估安全風險的基礎上設計安全方案,開展等級保護備案和測評。6.4.2CIM基礎平臺應采取統一身份認證及單點登錄、權限管理、日志跟蹤、入侵防范和安全審計等措施。6.4.3CIM基礎平臺應通過有相關資質單位的自主創新測評,CIM數據采集、傳輸、共享和交換的安全應符合現行標準及相關國家政策的規定。6.4.4CIM數據存儲和備份的安全應符合現行標準及相關國家政策的規定,制定容災備份策略,設計本地備份和異地備份方案。6.4.5數據采集安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35273、《公共安全重點區域視頻圖像信息采集規范》GB37300的規定。6.4.6數據傳輸和交換安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T28181、《物聯網信息交換和共享》GB/T36478、《信息安全技術物聯網數據傳輸安全技術要求》GB/T37025的規定。6.4.7數據存儲和備份安全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信息技術云數據存儲和管理第1部分:總則》GB/T31916.1、《信息技術備份存儲備份技術應用要求》GB/T36092、《信息安全技術云存儲系統安全技術要求》GA/T1347的規定。1設備基本信息對接(類別、位置等)2獲取設備信息34獲取根據設備ID設備項56789更新設備項設備監測信息接入解譯獲取根據設備ID設備指令信息獲取根據設備ID設備項樹結構數據獲取根據設備ID設備數據獲取最近設備上傳的實時數據獲取某個設備上傳的實時數據設備監測信息推送與查看測站在指定時間范圍內的所有附件信息回壓縮的csv等格式設備信息查詢設備信息查詢根據設備ID查詢根據維護信息ID查詢詳細維護信息1登錄認證接口2組織授權接口3456789崗位授權接口用戶授權接口授權分析-視圖角色授權接口接口角色排序檢查角色編號唯一導出角色列表接口崗位/用戶權限操作的某種操作權限獲取某業務模塊權限操作獲某個組織/崗位/人員權限操作資源檢索組織查詢接口給標簽添加用戶給組織添加用戶批量保存或編輯組織管理員取消指定組織的組織管理員刪除標簽用戶下載模板導出組織和用戶數據導出工作組數據導出組織崗位用戶數據導出刪除的組織信息組織綜合查詢,導出導入組織和人員數據獲取根組織信息導入組織機構數據導入組織崗位用戶數據(包含組織和崗位)根據關健字查詢組織列表、崗位列表、人員資源檢索組織查詢接口查詢直屬組織信息(部門單位子工作組列表)(包含組織和用戶),排除組織已有的管理員組織綜合查詢查詢刪除的組織信息保存組織信息根據組織的規則編碼自動生成組織編號(新規則)資源檢索組織查詢接口根據組織ID批量刪除組織信息(包含組織、崗位和用戶)移除管理員(崗位、員工號、手機、郵箱等)根據組織ID刪除組織信息拖拽組織節點根據組織的規則編碼自動生成組織編號崗位查詢接口導出當前頁崗位數據導出刪除的崗位信息崗位綜合查詢,導出資源檢索崗位查詢接口查詢刪除的崗位信息崗位綜合查詢保存崗位信息根據ID查詢崗位,包含崗位用戶崗位上下級信息崗位排序給崗位分配用戶刪除崗位下關聯的用戶用戶查詢接口獲取用戶信息批量調整用戶的部門獲取組織下所有用戶資源檢索用戶查詢接口批量保存組織角色下人員檢查賬號唯一獲取當前登錄用戶信息導出角色用戶數據導出組織用戶數據導出刪除的人員信息用戶綜合查詢,導出根據ID查詢用戶所屬組織節點信息根據ID查詢用戶所屬崗位節點信息根據ID查詢用戶導入角色用戶數據導入標簽用戶數據導入組織用戶數據查詢角色集合,并標注用戶已擁有的獲取所有用戶資源檢索用戶查詢接口根據用戶名模糊查詢用戶用戶綜合查詢查詢組織角色下用戶級聯刪除用戶獲取組織下用戶恢復刪除的人員獲取用戶信息保存指定組織或崗位下的用戶保存用戶與組織/崗位的關系信息獲取待選擇的用戶批量刪除用戶菜單訪問日志接口導出菜單訪問日志查詢菜單訪問日志自定義頁面管理權限接口查詢圖層權限信息圖層授權移除接口資源檢索查詢圖層權限接口圖層配置對外服務列表查詢接口服務列表查詢申請審核申請接口提交服務申請接口服務審核接口審核申請接口獲取審核列表的接口服務授權接口圖層授權接口中類—引用GB/T51269—引用GB/T51269按功能分建筑空間—按形態分建筑空間—引用GB/T51269一引用GB/T51269—引用GB/T51269水系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設施模型管線管廊模型—引用GB/T51269—引用GB/T51269一引用GB/T51269(2017修訂版)的獲中類(2017修訂版)的獲資源建筑產品—引用GB/T51269—引用GB/T51269—引用GB/T51269信息 一引用GB/T51269材質—引用GB/T51269—引用GB/T51269用地類型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園地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留白用地中類應用引用GB/T4754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能源水利自然資源按功能分建筑空間按形態分建筑空間引用GB/T51269建筑產品引用GB/T51269信息材質用地類型引用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調查、(試行)》的用地分類代碼引用GB/T4754門類中類果數據-M源自市級平臺M源自市級平臺-C源自市級平臺資源調CM照片附件電子文檔C市政設施CCC照片附件電子文檔C業務系統數據企業/人員資質審批企業基本信息結構化數據C人員基本信息結構化數據C結構化數據O結構化數據O房地產項目信息C房源基本信息結構化數據C房地產企業信息結構化數據O中介服務機構信息以及人員信息結構化數據O計統計信息資質管理信息結構化數據C注冊管理信息結構化數據C結構化數據C空調結構化數據C門類中類約束業務系統數據結構化數據C電梯扶梯結構化數據C照明結構化數據C設項目策劃項目信息(未選址)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協同計劃項目(已選址)C源自市級平臺項目紅線C源自市級平臺立項用地規劃信息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證照信息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電子文檔C源自市級平臺設計方案信息模型C源自市級平臺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證照信息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電子文檔C源自市級平臺C源自市級平臺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證照信息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電子文檔C源自市級平臺C源自市級平臺竣工驗收備案信息結構化數據C源自市級平臺電子文檔C源自市級平臺門類中類約束-MMMCC-C-C時空行政區國家行政區C省級行政區C地級行政區M縣級行政區C鄉鎮級行政區C其他行政區C數字正射影像圖CCC數字高程模型M水利三維模型C建筑三維模型M交通三維模型C管線管廊三維模型C門類中類約束時空CO資源國土調查C基礎地質CCC工程地質O永久基本農田CCCC防汛抗旱CCC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M照片附件電子文檔C市政設施CCC園林綠化C照片附件電子文檔C規劃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M重要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M門類中類約束規劃重要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MM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規劃C詳細規劃C專項規劃C立項用地規劃未選址策劃項目信息結構化數據C已選址協同計劃項目C項目紅線C立項用地規劃信息結構化數據M證照信息結構化數據C電子文檔C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信息模型M結構化數據M證照信息結構化數據C電子文檔CM結構化數據C證照信息結構化數據C電子文檔CM竣工驗收備案信息結構化數據C電子文檔C公共結構化數據C結構化數據C門類中類約束公共結構化數據C結構化數據C結構化數據C社團結構化數據C人口基本信息結構化數據C人口統計信息結構化數據C興趣點數據引用現行國家標準《地理信息興趣點分類與編碼》O地名CC國內生產總值、通貨膨脹與緊縮、投資、消費、金融結構化數據C感知設備運行監測-C能耗監測O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設備等C雨量監測O氣溫監測O氣壓監測O相對濕度監測OO交通監測數據交通技術監控信息O0門類中類約束感知交通監測數據電子監控信息OOOOCCC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引用標準名錄2《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GB/T512693《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28874《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6《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39237《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GB178598《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基礎安全技術要求》GB/T2027010《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通用安全技術要求》GB/T2027111《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技術和運行管理規范》GB/T2106112《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223913《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14《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8827.115《信息技術云數據存儲和管理第1部分:總則》GB/T31916.116《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GB/T3239917《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3527318《信息技術云計算平臺即服務(PaaS)參考架構》GB/T3530119《地理信息興趣點分類編碼》GB/T3564820《信息技術備份存儲備份技術應用要求》GB/T3609221《物聯網信息交換和共享第1部分:總體架構》GB/T36478.122《物聯網信息交換和共享第2部分:通用技術要求》23《物聯網信息交換和共享第3部分:元數據》GB/T36478.324《物聯網信息交換和共享第4部分:數據接口》GB/T36478.430《信息安全技術云存儲系統安全技術要求》GA/T1347條文說明制訂說明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于2024年8月13日以第656號通告批準、發布。標準》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 2術語、縮略語和代碼 2.1術語 2.2縮略語 3基本規定 3.1一般規定 3.2各級平臺銜接關系 4平臺架構和功能 4.1一般規定 4.2省級平臺架構和功能 4.3市級平臺架構和功能 4.4平臺性能 5平臺數據 5.2CIM分級 5.3CIM分類與編碼 5.4數據建庫 5.6數據共享與服務 5.7省級平臺數據內容 5.8市級平臺數據內容 6平臺運維與安全 6.1平臺環境 6.2運維服務對象 6.3運維工作組成 6.4安全保障 1.0.1本條闡明了標準編制的目的,為規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和運行維護。1.0.3本條強調了CIM基礎平臺的建設和管理,不僅要遵循本標準的規定,還應遵守工程建設項目業務協同平臺技術標準、城市信息模型(CIM)數據標準等相關標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和其他專業技術標準的要求。2術語、縮略語和代碼本條規定了標準使用的術語,定義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2.2縮略語本條規定了標準中使用的縮略語,定義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專業名詞縮略語。本條規定了標準中使用的約束條件代碼,定義文中所涉及的一些數據體系采用約束條件。3.1.1本條系參照現行行業標準《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技術導則》(修訂版)第3章第1節第2條制定。政府主導、多方同突破的原則是推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更3.1.2本條系參照現行行業標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CJJ/T315-2022第3章第1節第3條制定。規定了城市信息模型(CIM)數據的平面坐標系、高程基準和信息模型(CIM)數據在應用和共享過程中,便于與其他3.1.3本條系參照現行行業標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CJJ/T315-2022第5章及《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技術導則》(修訂版)第4章中的相關內容,規定了CIM基礎平臺應標準》CJ/T315-2022第3章第2節中的相關規定,明確了國家級、4平臺架構和功能4.1.1本條系參照現行行業標準《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技術導則》(修訂版)第3章第2節第1條~第3章第2節第2條制定,明確了CIM基礎平臺總體架構應包括三個層次和兩大體系4.2省級平臺架構和功能4.2.1~4.2.9條內容與現行行業標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CJJ/T315-2022第4章第2節內容保持一致。明確了省級平臺應具備重要數據匯聚、數據查詢與可視化、統計分析、數據共享與交換、監測監督、運行管理和開發接口等功能,并對每個功能點進行了詳細規定。4.3市級平臺架構和功能4.3.1~4.3.9條內容與現行行業標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CJJ/T315-2022第4章第3節內容保持一致。明確了市級平臺應具備數據匯聚與管理、場景配置、數據查詢與可視化、數據共享與交換、分析應用、運行與服務及開發接口等功能,并對每個功能點進行了詳細規定。4.4.1~4.4.3條明確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其中,常住人口小于300萬人的城市包括:四平市、遼源市、委會、梅河口市;常住人口為300萬~499萬人的城市為吉林市;常住人口為500萬~999萬人的為長春市;常住人口大于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護色劑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高可靠性感應式電度表合作協議書
- 農業種植養殖業綠色發展合作協議
- 咖啡廳營業資金收支管理協議
- 2025年醫用超聲儀器合作協議書
- 企業跨地區供應鏈協議
- 游戲外掛開發者禁止合作協議
- 2025年提供施工設備服務合作協議書
- 食品加工業衛生安全證明(6篇)
- 2025年行政管理學卷分析與試題
- 安徽省1號卷A10聯盟2025屆高三5月最后一卷生物試題及答案
-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表(2025版)
- 共情研究的歷史發展及其當前狀況分析
- 《綠色建筑評價》課件 - 邁向可持續建筑的未來
- 2025年湖南九年級物理(BEST湘西州聯考)(含答案)
- 山東省臨沂市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語文及答案(臨沂二模)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教融合模式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中的應用研究
- 制氫技術與工藝課件:液氫
- (2025)全國小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NB/T 11643-2024煤炭快速定量裝車系統通用技術標準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