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第21課時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_第1頁
導學案第21課時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_第2頁
導學案第21課時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_第3頁
導學案第21課時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_第4頁
導學案第21課時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課時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導學案(第3課時)班級姓名小組___________【學習目標】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重點難點】1.改革開放的實踐進程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新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及其影響3.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在政治、經濟、國防、科技文化、外交等領域的成就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知識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上)(選擇性必修1)【學法指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導學流程】一、自主預學二、合作探究主題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視角1改革開放材料一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四川寧江機床廠的一條廣告,聲稱“承接國內外用戶直接訂貨”。據當時廠長劉倫寶回憶:為了進一步擴大產品銷路和更好地為國內用戶服務,廠里作出打廣告的決策。當時就在廠黨委會議室里,我們黨委班子討論會持續了好幾個晚上。從醞釀、討論到誕生這個廣告,我們前后總共花去了近3個月時間。當年8月5日,《人民日報》以頭版頭條的形式發表了《產銷直接見面供需雙方滿意》的文章,并配發了專門的“編者按”:“寧江機床廠廣告一登,情況大變,產品積壓變產品暢銷,產銷脫節變雙方滿意。”但報紙上又刊登出了持反對意見的文章,認為我廠的做法“是和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國民經濟的原則相違背的”。——摘編自劉倫寶、陳暉《新中國第一個生產資料廣告》[問題](1)分析說明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如果以“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為主題在報刊上進行成果宣傳,說說你的設計方案。視角2民主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材料二1982年憲法頒行以來,“修憲”與社會發展同行。1988年(增加)“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1993年將“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1999年(修訂)“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修訂)“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增加)“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問題](3)提取材料二信息,結合中國現代史相關知識,圍繞“法制與社會發展”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晰)視角3社會生活與觀念的變遷材料三下表摘自1995年7—8月對江蘇昆山、浙江樂清的部分農民進行的調查統計,調查對象中近60%為18—35歲的青壯年。1995年7—8月江蘇昆山、浙江樂清部分農民調查統計單位:%選擇意向明確的統計結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說法很贊同比較贊同說不準不太贊同很不贊同農民的孩子應以種田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遠游7.215.121.834.920.8改革雖然有風險,但比吃大鍋飯強45.429.217.55.02.6富貴貧賤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選擇職業意向明確的統計結果經商去鄉鎮企業工作讀書上大學去大城市打工繼續種田如果有機會重作選擇,你將選擇35.214.131.82.78.5——摘編自周曉虹《傳統與變遷——江浙農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問題](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視角4外交材料四1972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表(部分)單位:億美元年份進口出口進出口1972年28.634.463.01974年76.269.5145.71976年65.868.5134.31978年108.997.5206.41980年200.2181.2381.41985年422.5273.5696.01991年637.9718.41356.32001年2435.52661.05096.52011年17434.618986.036420.6注:數值保留1位小數。——摘編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5)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邏輯清晰)三、交流展示四、重點突破五、達標檢測改革開放1.(2021·山東卷,9)《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匯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的高頻詞匯包括()A.中國人民侵略中國美帝國主義B.合作 改造 農業生產 先進C.技術 現代化 先進 科學D.開放 穩定 企業 改革2.(2020·天津卷,8)1978年,安徽小崗村18戶農民率先包干到戶。此后,四川、貴州、甘肅等地的包產到戶也在摸索中發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區的群眾要求包產到戶,“應當支持群眾的要求,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干到戶,并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這反映了黨和國家()A.決定實行農村多元化經濟所有制B.嘗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順應并肯定了群眾的要求與探索D.引導全國各地農民走向共同富裕3.(2023·遼寧卷,10)1981年5月,沈陽市皇姑區3名女青年自謀職業,創辦麥香村個體小吃部,鐵西區也有青年開辦個體鐘表修理部。遼寧省及沈陽市主要領導走訪了這些個體工商戶,對他們給予肯定和鼓勵。這反映了當時()A.思想觀念得到解放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C.工業結構發生轉變D.青年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4.(2022·全國乙卷,31)下圖是1978年與1986年北京郊區男戶主職業占比變化情況。這一變化的產生主要是由于()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醞釀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化C.城鄉之間的差異呈縮小趨勢D.城市產業結構日益完善5.(2023·湖南卷,10)下圖為新華社記者于20世紀80年代初拍攝的一張珍貴照片——實行包產到戶的安徽鳳陽小崗村帶頭人嚴宏昌在村里第一個買了拖拉機。這張照片()A.體現了土地所有制變革的成效B.反映了農業機械化的基本實現C.釋放了農村政策延續性的信號D.見證了我國農村小康社會建成6.(2023·福建卷,11)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興起了一股讀書熱潮。隨后,上海率先開展名為“振興中華”的職工讀書活動,并設立“職工讀書獎”;在中共中央的肯定與號召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活動在各地風靡一時。這些做法旨在()A.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B.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C.開創對外開放的全新局面D.抵制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7.(2022·全國甲卷,31)上圖為1978年和1987年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圖示占比變化反映出()A.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B.民眾就業觀念的轉變C.計劃管理調控作用的增強D.經濟結構調整的完成8.(2021·福建卷,10)1973—1978年,在我國對外引進的成交金額中,用于成套設備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了“多引進制造技術和專利”的方針。這一轉變旨在()A.調整進口商品結構B.拓展對外開放的合作領域C.擴大企業生產規模D.提升國有企業的制造能力9.(2023·全國乙卷,31)1981年,北京京劇團實行改革,職工工資只發70%,國家不再負擔大部分福利;劇團演出費用自行解決,演出盈余留存公積金30%,上交劇院10%,其余根據“按勞分配”原則分紅。經過試驗,職工收入明顯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A.非公有資本成為文化建設投資主體B.國有文化事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