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師-專業(yè)案例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_第1頁
2025(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師-專業(yè)案例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_第2頁
2025(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師-專業(yè)案例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_第3頁
2025(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師-專業(yè)案例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_第4頁
2025(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師-專業(yè)案例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師_專業(yè)案例考前通關必練題庫_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規(guī)定:抗震設防烈度小于()度時,可解析:過去一般認為地震烈度小于或等于6度時,可不計液化影響。目前,不同規(guī)范對6度地震時對液化的考慮尚不完全一致。《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287-99)中給出了7、8、9度地震對應的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由于缺乏對6度地震區(qū)情況的研究和必要的現場實際數據,沒有給出6度時的基坑、孔,各勘探點間距為()。A、小于100m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布置應符合的規(guī)定之一是:沿渠道中心線應布置勘探坑、孔,勘探點間距500~1000m;勘探橫剖面間距1000~2000m,橫剖面上的鉆孔數不應少于3個。傍山此水庫蓄水后是否會產生滲漏?()就越容易發(fā)生塌岸。一般情況下,當地形坡度小于()時,就不發(fā)生塌岸。地形坡度小于10°時,不發(fā)生塌岸。5.巖石吸水性不可以用()指標表示。A、飽和吸水率6.水庫的工程地質問題不包括()。B、滲漏C、浸沒不得少于全部勘探點的()。地貌單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可知勘探點的布置應該考慮到地貌單元和控制于全部勘探點的”,可知勘探點的數量應該不少于全部勘探點的一定比例。綜合考慮,選項A“1/2”最符合題意,因此答案為A。8.巖石力學試驗項目包括()等。可供14C測年的物質種類比較多,有()、淤泥、腐殖土、珊瑚、貝殼、骨頭貝殼、骨頭以及次生碳酸鹽(泉華、石筍、鈣質膠結層和鈣結核)等,14C法測年的適用范圍為200~50000年。進項中不屬于次生結構面的是()。A、在地下水靜水壓力作用下,洞頂的平緩結構面容易拉裂和結構體移動C、地下水對結構面、軟弱巖體具有溶解和軟化作用,使巖體強度降低,導致圍巖失穩(wěn)D、大的斷層破碎帶、張性構造、向斜核部等部位常有豐富的地下水,此解析:D項,大的斷層破碎帶、張性構造、向斜核部等部位常有豐富的地下水,12.在土的基本物理性質試驗中,顆粒分析試驗的方法不包括()。A、篩析法水龍頭在各次降深中應放在同一深度處,宜放在()處。A、最大降深動水位以下0.5~1.0m及()等工程地質問題分析評價。可能存在問題的庫段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如15.動水壓力是地下水在流動過程中所施加于巖(積力,對于動水壓力的說法,下列不正確的是()。A、動水壓力的方向和水流方向平行,在近似計算中,多假定與地下水面或滑面平行B、在邊坡實際計算中,由于滲流方向不是定值,水力梯度不易精確確定,一般D、如動水壓力方向和滑體滑動方向不一致,則應分解為垂直和平解析:C項,關于動水壓力,在地下水位以下、靜水位以上有滲流活動的滑體,滲透性太弱時,土體黏結強度(c值)增大,孔隙水壓力難以達到有效應力水平。液化土的滲透性多介于()cm/s。C、10-1~10-應該介于兩者之間。根據選項可知,只有選項A的滲透性介于0.01~0.1cm/s,壩基的滑動破壞不包括()。A、表層(面)滑動:沿壩體底面與壩基巖體接觸面(建基面)發(fā)生的破壞D、切層滑動:當壩基為橫谷陡傾角沉積砂巖地層吲,壩體連同一部分巖某紅黏土的天然含水率與土的液限之比(aa)為0.80,則該紅黏土的堅硬狀態(tài)為()。紅黏土按含水比(a)可劃分為五種狀態(tài):aW≤0.55堅硬,0.55<a≤0.70硬塑,0.70乎平行的張裂縫;大約在離地表。()坡高處轉換為。()應力態(tài)為三軸應力狀態(tài),且水平方向的最小主應力為最大主應力的1/3。根據莫爾-庫倫準則,當水平方向的最小主應力為最大主應力的1/力。因此,可以推斷出在離地表1/3處,平方向的最小主應力變?yōu)樽畲笾鲬Φ?/2,即出現了壓應力。綜上所述,答案20.可行性研究階段壩址應初步查明基巖的巖性、巖相特征,進行詳細分層別是()等的分布和厚度,分析其對壩基或邊坡巖體穩(wěn)定的可能影響。21.原狀土的抗壓強度與重塑土的抗壓強度之比稱為()。22.某河谷一岸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一岸地下水位低于河水溶地下水動力在垂直剖面上的特征應屬于()。水。其他選項的特征與該題干描述不符,因此排除。因此,答案為C。23.某紅黏土的裂隙發(fā)育程度為富裂隙(8條/m),則該紅黏土的結構為()。解析:根據紅黏土的裂隙發(fā)育程度紅黏土的結構可分為三類:偶見裂縫(<1條/m)致密狀,較多裂縫(1~2條/m)巨塊狀,富裂縫(>5條/m)。24.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的基本任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初25.《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guī)范》(GB17741—1999)全性評價工作內容中,對水利水電工程場地來說,一般不進行()的內容。26.某土料料場的儲量為60×10°m,則詳查階段全分析取樣最少組數為()組。面積:第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1^2=1$$;第二個正方形的面積為$$2^2=4$$;第三個正方形的面積為$$4^2=16$$;第四個正方形的面積為$$8^2=64$$;第五個正第五個正方形的邊長減去$$7$$,即$$16-7=9$$。因此,答案為選項C。如圖所示,某水庫的一段庫岸存在鄰谷滲漏,兩谷間的距離為800m,兩谷間巖土體的滲透系數為3×102cm/s,透水層底板高程為120m,鄰谷水位高程為200m,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為280m。這段庫岸的單寬滲漏量約為()m3/(d·m)。解析:根據題意,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數,它加上它的各位數字之和等于311。我們可以從選項入手,逐個驗證。A選項:302+3+0+2=307,不符合條件。B選項:311+3+1+1=316,符合條件。C選項:320+3+2+0=325,不符合條件。D選項:332+3+3+2=340,不符合條件。因此,正確答案為B選項。28.工程地質測繪測制地層柱狀圖應選擇()。A、特殊地層B、變化大地層C、標志層和劃分填圖單位D、簡單地層軸部,2號洞室置于背斜的翼部,3號洞室沿向斜軸線開挖,三個洞室工程地質條件相對較好的是()。B、2號洞室C、3號洞室30.某水電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時發(fā)現水庫近壩庫岸存在滑坡體,預測體范圍為200m2,滑動帶最大厚度約25m,為查明滑坡體的工程地質條件并預測其穩(wěn)定性和變化趨勢,沿滑坡可能滑移方向布置2條鉆孔勘探線,勘探線上應按A、每條勘探線布置鉆孔2個,計4個孔,每孔設計深度為25m,每個鉆孔進行物探測井并取1組滑動帶試樣B、每條勘探線布置鉆孔2個,計4個孔,每孔設計深度為35m,每個鉆孔進行物探測井并取1組滑動帶試樣C、每條勘探線布置鉆孔3個,計6個孔,每孔設計深度為25m,每個鉆孔進行物探測井并取1組滑動帶試樣D、每條勘探線布置鉆孔3個,計6個孔,每孔設計深度為35m,每個鉆孔進行物探測井并取1組滑動帶試樣解析:鉆孔勘探線主要沿滑坡可能滑移方向布置,勘探線間距50~100m,每條勘探線不少于3個鉆孔,對滑帶土的室內有效試驗組數累計不少于6組。土石壩壩殼填筑砂礫料質量要求,碾壓后砂礫料滲透系數應大于()×10-3cm/s,且應大于防滲體的50倍。32.IⅡ類砂礫石料料場詳查階段勘探網(點)的布置間本應為()m。100m之間,因此選項A為正確答案。選項B、C、D的布置間距都較大33.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應針對(),深入調查研究,加強綜合分析,應用先34.巖石飽和吸水率是試件在()與試件固體質量的比值,以百分數表示。35.關于圍巖強度應力比的定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用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和巖體完整系數之積與圍巖最大主應力之比計算B、可用巖石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和巖體完整系數之積與圍巖最小主應力之比計算C、可用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和巖體完整系數之積與圍巖最小主應力之比計算并標識在地形圖上的勘察工作稱為()。提供必要的地質信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37.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中,工程物探的主要方法不包括()。彎曲、折裂,形成所謂“點頭哈腰”的現象,稱之為()。39.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細粒土稱為軟土,不A、淤泥D、泥炭試驗孔采用完整孔結構時,其過濾器的實際長度不應()。A、小于2mB、小于1/3倍含水層厚度C、小于0.9倍含水層厚度濾器的實際長度不應小于0.9倍含水層厚度。應在()階段進行。B、項目建議書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規(guī)劃階段工梯級壩址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建壩的可能性;④了解長引水線路(長度大于2km的隧洞或渠道)的工程地質條件;⑤了解各梯級壩址附近的天然建筑材料的賦42.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的大比例尺測繪工作中,對地層相變較大、構造復雜、需查清重要地質現象的地段,應采取()測繪方法更為適宜。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guī)程》(SL299—2004)第5.0.5條規(guī)定,工43.下列標志不可以用來直接判定活斷層的是()。B、斷裂帶中的構造巖或被錯動的脈體,經絕對年齡測定為距今10萬~15萬的構造巖或被錯動的脈體,經絕對年齡測定,最后一次錯動年代距今10萬~15萬年。③根據儀器觀測,沿斷層有大于0.1mm/年位移。④沿斷層有歷史和現代44.新近堆積黃土一般具有()。性更高。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即新近堆積黃解析:地質構造和巖體結構是影響巖質邊坡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C項,一般來說,可判定為()。47.某電站引水隧洞灰?guī)r段,壓力水頭50m,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為108MPa,現場測試的巖體縱波波速為4300m/s,室內測試巖塊縱波波速為5100m/s,判定,主要節(jié)理面走向與洞軸線夾角為65°,節(jié)理面傾角多在50°左右,延伸長度多小于3m,站址區(qū)的地應力以水平應力為主,最大主應力為14MPa,判定其圍巖類別并評價其圍巖的穩(wěn)定性()。解析: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為108MPa,為堅硬巖,則巖石強度評分A=30;為硬質巖,巖體完整程度為較完整,則巖體完整性評分B=28;巖體結構面不甚發(fā)育,多閉合,平直光滑,且為硬質巖,其節(jié)理面延伸長度多小于3m,另加3分,則結構面狀態(tài)評分C=21+3=24:以上各項為基本因素評分,則:T24=82;因壓力水頭為50m,沿結構面有線狀水流,且基本因素評分T'82,則地下水評分D=-2.5:因主要結構面走向與洞軸線夾角為65°,結構面傾角多在50°左右,則結構面產狀評分E=-3。T=A+B+C+D+E=76.5圍巖強度應力比S=4.5>4,生掉塊。48.下列說法中,一般情況下屬于低應力地區(qū)地威標志的是()。49.在土的基本物理性質試驗中,滾搓法是將制備的土樣在毛玻璃板上甩手掌滾A、塑限50.鹽漬土初步勘察階段,當勘探深度在5m以內時,取土試樣間距應為()m。土試樣間距1.0m;深度范圍5~10m,取土試樣間距2.0m;深度范圍>10m,取51.根據主要結構面產狀評分的修正要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附錄P第P.0.3條52.膨脹(巖)土地區(qū)的勘探點數量宜比非膨脹(巖)土地區(qū)適數量的探井,其中取樣勘探孔不應少于全部孔數的(),在地貌單元邊界附近及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膨脹(巖)土地區(qū)的勘探點數量問題。根其中取樣勘探孔不應少于全部孔數的(),在地貌單元邊界附近及典型地貌地段應該是小于1的分數,而根據勘探孔數量的要求,應該是大于1/4的分數。綜合題意,選項A“1/2”最符合要求,因此答案為A。53.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進行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研究時所稱的活斷層是指晚更新世()以來有過活動,今后還可能活動的斷層。A、絕對年齡30萬~15萬年B、絕對年齡15萬~10萬年C、絕對年齡10萬~8萬年D、絕對年齡8萬~5萬年電工程而言,活斷層指晚更新世(絕對年齡10萬~15萬年)以來有過活動,今后54.試坑單環(huán)注水試驗是適用于水位以上()滲透性的測定。55.一般將不具層理構造的黃土稱為()。56.巖體結構是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所控制。57.假定不考慮單元土體兩側應力對土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一單位寬度均質無黏性土土坡,其飽和容重γm=19.5kN/m3,內摩擦角ψ=3°,若要求這個土坡的穩(wěn)定安全系數為1.25,試問:在干坡或完全浸水情況下,其坡角應為();坡面有順坡滲流的情況下,其坡角應為()。()力T=Wsina,阻止土體下滑的力是單位土體與下面土體之間的抗剪力,在何處失穩(wěn),預測時間可以是數年或數十年D、進入加速變形階段進行的預測稱為短期預測(報)康臨滑預報,研究邊坡何時會失穩(wěn)破壞,預測時間可為數月或數天解析:邊坡預測是指長期趨勢性研究邊坡失穩(wěn)破壞的類型、范圍和可能發(fā)生破壞的時間等。B項,邊坡變形破壞的預測方法分為中長期預測、短期預測及臨滑預報。在中長期預測的基礎上,依據某些信息,如位移、裂縫、地下水等異常變化及其他變形跡象,即可作出短期預測或臨滑預報。59.規(guī)劃階段壩址區(qū)工程地質測繪,當比較壩址相距()km以上時可分別單獨進行地質測繪。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測繪的范圍應包括各可能的比較壩址及其樞紐布置地段,當比較壩址相距2km以上時可分別單獨60.紅黏土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飽和度以及液限、塑限很高,但具有較高的力學強度和較低的壓縮性B、各種指標的變化幅度很小C、具有表面收縮、上硬下軟、裂隙發(fā)育的特征D、透水性微弱,多含裂隙潛水和上層滯水答案:B解析:紅黏土的基本特征有:①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飽和度以及液限、塑限很高,但卻具有較高的力學強度和較低的壓縮性;②各種指標的變化幅度很大;③具有表面收縮、上硬下軟、裂隙發(fā)育的特征;④透水性微弱,多含裂隙潛水和某巖質滑坡的剖面圖和平面圖如圖所示,圖中對最易發(fā)生裂隙的位置標示正確的是()。A、9-鼓張裂隙,12-剪切裂隙,13-扇狀裂隙,14-拉張裂隙B、9-扇狀裂隙,12-剪切裂隙,13-鼓張裂隙,14-拉張裂隙C、9-扇狀裂隙,12-拉張裂隙,13-鼓張裂隙,14-剪切裂隙D、9-鼓張裂隙,12-扇狀裂隙,13-拉張裂隙,14-剪切裂隙解析:張拉裂隙:分布在滑坡體上部,長數十米至數百米,多呈弧形,和滑坡壁的方向大致吻合或平行。剪切裂隙:分布在滑體中部的兩側,因滑體和不動體相62.IⅡ類人工骨料料場詳查階段勘探網(點)的布置間距應為()m。巖土滲透性按滲透系數或透水率的大小進行分級,以表征巖(土)體滲透性強弱的程度,從而為評價水利水電工程地基的滲漏量、地基巖(土)體滲透穩(wěn)定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其滲透性等級為()。解析:水利水電系統(tǒng)巖(土)體滲透性分級見表。表水利水電系統(tǒng)巖(土)體滲透性分級表完整巖石,含等價開中等透水強透水注:1.Lu為透水率的單位,當試段壓力為IMPa時每米試段的壓人水流量(L/min)。2.等價開度為假定試段內,每米裂隙都是平直,光滑,壁面平行,開度都相同時,裂隙的平均開度。表列數據是假定裂隙間距1m時,相應的等價開度范圍值D、中低壓縮性變小。根據圖中的曲線形狀,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中等壓縮性的氣體,因為它的曲線斜率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處于中間位置。因此,答案為B,中等壓縮性。65.濕陷性黃土顆粒組成均一,粉粒占絕對優(yōu)勢,黏粒含量較低,典型濕陷性黃土黏粒含量為()左右。A、10%答案:A解析:濕陷性黃土物理力學性質之一。顆粒組成均一,粉粒占絕對優(yōu)勢,黏粒含量較低,典型濕陷性黃土黏粒含量在10%左右,在黃土高原東部的華北、豫東地區(qū)黏粒含量較高,可達20%左右。66.圍巖分類是工程地質分析中的一種重要的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以巖石強度、巖體完整程度、結構面狀態(tài)、地下水及主要結構面產狀5個因素評分的總和為基本判據,以()為限定判據。A、單軸抗壓強度B、圍巖最大主應力C、圍巖強度應力比D、巖體完整性系數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圍巖分類方法的限定判據,根據題干中的描述,圍巖分類方法以巖石強度、巖體完整程度、結構面狀態(tài)、地下水及主要結構面產狀5個因素評分的總和為基本判據,而限定判據則需要從單軸抗壓題的答案為C。67.在進行區(qū)域構造背景研究時,工程場地周圍300km的范圍(遠場區(qū))應進行()A、I解析:在工程場地周圍300km的范圍(遠場區(qū)),區(qū)域構造背景研究范圍可根據工烈度有可能達到或超過6度的地震帶,但無需超出距壩址300km的范圍。察工作應在初步設計階段進行?()等問題進行評價,并對堤線進行分段工程地質評價,察形狀與堆積系數Ka有關。所謂堆積系數,是指不能被波浪搬走解析:根據表水庫塌岸自然坡角和堆積系數表確定,粗砂和礫石的堆積系數Ka為15%~20%。70.單孔抽水試驗一般選擇最小降深不應小于()。71.工程地質勘察中,通常用()試驗測定滲透系數,用鉆孔壓水試驗測定透水用的()四個主要因素,并通過綜合分析確定圍巖的穩(wěn)定性。某水利樞紐工程主壩壩高75m,壩長920m,壩型為碾壓混凝土心墻砂殼壩,水庫庫容為142億m3。樞紐所在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該工程應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查規(guī)范》規(guī)定,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10?m3的大(1)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74.東北某引水渠道上的一分洪閘位于上更新統(tǒng)風成細砂層上,砂層底板平,厚度為16m,滲透系數k=2.3m/d,下臥層為中更新統(tǒng)粉質黏土,地下水位設計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以下2m,基坑涌水量為()m3/d。75.沖擊管鉆取樣鉆進方法適用于()地層。C、卵礫石最大粒經小于130mm的松散解析:沖擊管鉆取樣鉆進方法適用于卵礫石最大粒經小于130mm的松散地層。76.巖爆一般發(fā)生在高應力地區(qū)的堅硬、脆性巖體中,其形成條件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其中不正確的是()。A、近代構造活動使山體內地應力較高,巖體儲存著很大的應變能,應變能隨著洞室開挖而釋放;新鮮完整圍巖,裂隙極少或僅有隱裂隙,屬堅硬脆性介質,能夠儲存能量,而其變形特性屬于脆性破壞類型,易發(fā)生巖爆B、巖體干燥,無地下水,并具有足夠的上覆巖體厚度,易發(fā)生巖爆C、開挖斷面形狀不規(guī)則,造成局部應力集中點,易發(fā)生巖爆D、當圍巖的強度應力比小于4時,出現應力超限,易發(fā)生巖爆解析:D項,當圍巖的強度應力比小于4時,出現應力超限,形成塑性區(qū),圍巖穩(wěn)定性差。77.工程地質測繪布置地質點間距應控制在相應比例尺圖上距離(),地質條件復雜、對工程影響較大地段,可適當加密。解析:地質點間距應控制在相應比例尺圖上距離2~3m,在地質條件復雜、對工程影響較大的地段,可適當加密。78.下列關手位于我國南方亞熱帶季風區(qū)、降雨充沛、植被良好的某壩址強風化花崗巖野外特征的敘述中,錯誤的是()。B、巖石的組織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巖石已分解或崩解成土,和鐵鎂礦物是巖石中的主要礦物,也是易受風化作用影響的礦物,因此選項C而巖石分解或崩解成土也是風化作用的一種表現,因此選79.產生水庫滲漏的首要條件是水庫庫底和水庫周邊有通向庫外的強透行地下水位觀測,觀測每5min進行一次,當水位()時,觀測工作即可結束。B、下降速度連續(xù)2次均小于1cm/minC、連續(xù)2次值之差小于5cmD、下降速度連續(xù)2次均小于5cm/min般每隔5min進行一次。當水位下降速度連續(xù)兩次均小于5cm/min時,觀測工作81.按照穩(wěn)定流解析計算基坑涌水量的方法中,對于均質含水層潛水完整井,當基坑位于兩個地表水體之間或位于補給區(qū)與排泄區(qū)之間時,涌水量按()計算。當基坑位于兩個地表水體之間或位于補給區(qū)與排泄區(qū)之間A選項是指基坑位于地表水體上方,涌水量按瞬時涌水量計算;B選項是指基坑分水線上方,涌水量按瞬時涌水量計算。因此,本題答案為C。82.土石壩壩基為土質壩基時,錯誤的防滲處理措施是()。A、厚層黏土壩基可不做專門的防滲處理層內滲措施,亦可采用下游壩腳外透水蓋層壓重《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液化判別標準貫人錘擊數臨界值計算公式為:,下列對式中參數說明錯誤的是()。成為土的黏粒顆粒含量質量百分率,當P.<3%時,p取3%,測定土的黏粒含量時不應使用分散劑B、N?為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d.為工程正常運用時,標準貫人點在當時地面以下的深度,當標準貫入點在地面以下5mD、公式只適用于標準貫入點地面以下15m以內的深度,當大于15m的深度內有飽和砂或飽和少黏性土,需要進行地震液化判別時選項A、B、C均為地震液化判別方法,但只有選項A符合公式的使用條件,因此84.Ⅲ類碎(礫)石料料場初查階段勘探網(點)的布置間距應為()m。A、<100解析:Ⅲ類碎(礫)石料料場初查階段勘探網(點)的布置間距應為<100m。這是因85.可行性研究階段壩址的主要勘探剖面線上勘探點的間距為()。A、不大于30mB、不大于50mC、不大于100mD、不大于150m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在各比較壩址布置1~3條勘探剖面線,主勘探剖面上勘探點間距一般不大于100m。為巖塊巖屑型、巖屑夾泥型、泥夾巖屑型和泥型,當夾層中黏粒含量為15%其類型為()。D、泥型解析:《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黏粒含量為少或無、小于10%、10%~30%和大于30%。87.可行性研究設計階段水庫庫岸穩(wěn)定勘察內容不包括()。A、預測施工期和水庫運行期不穩(wěn)定岸坡失穩(wěn)的C、抽水蓄能電站的上、下庫,應調查庫水位頻D、第四紀沉積物組成的庫岸,應預測水庫坍岸制的范圍某水利樞紐工程主壩壩高138m,壩頂長810m,壩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水庫庫容為4.65億m3。工程所在地較為偏僻,歷史地震資料很少。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樞紐所在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該工程()。D、可按現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解析:樞紐所在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89.在地下水評分表中,將地下水活動狀態(tài)分三類,分別是()。C、干燥到滲水滴水、線狀流水、涌水解析:本題考查地下水活動狀態(tài)的分類。根據題干,地下水活動狀態(tài)分為三類,分別是干燥到滲水滴水、線狀流水、涌水。因此,答案選C。選項A中只列舉了三種狀態(tài),不全面;選項B中列舉的狀態(tài)與題干不符。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90.軟弱夾層按其成因一般可分為原生型、次生型利構造型三種類型。其中,原生型是指成巖過程中,在堅硬巖層間所夾的黏粒含量高、膠締程度差、力學強度低的軟弱巖層。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原生型的是()。A、碳酸鹽建造中夾的頁巖、黏土巖薄層B、花崗巖中的基性侵入巖脈解析:原生型是指成巖過程中,在堅硬巖層間所夾的黏粒含量高、膠結程度差、力學強度低的軟弱巖層。如碳酸鹽建造、碎屑巖建造中夾的頁巖、黏土巖薄層,火山巖噴發(fā)間歇期沉積的凝灰?guī)r、凝灰質頁巖,變質巖中的絹云母、綠泥石富集帶等。91.某水利樞紐工程建于平原河流的中、下游,建筑物區(qū)第四系沖積層厚150m以上,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直接查得場地的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考慮場地條件,反應譜特征周期應調整沖積層上,場地軟弱。場地的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場地基本烈度為8度,特征周期分區(qū)為2區(qū),因此反應譜特征周期應調整為0.75s。表地震動反應譜特征92.對于邊坡變形的說法,下面不正確的是()。準確的是()。造破碎面94.下列不是影響膨脹土脹縮變形的內在因素的是()。形的內在因素。因此,本題答案為D。表。試判斷地下水對混凝土的腐蝕性為()。D、無腐蝕發(fā)生腐蝕。因此,根據題目中給出的選項,可以得出正確答案為D,即無腐蝕。96.在進行區(qū)域構造背景研究時應進行壩址周圍8km范圍內的壩區(qū)專門性構造地質測繪,判定對壩址有影響的活斷層。構造地質測繪比例尺宜選用()。A、1:50萬~1:20萬B、1:20萬~1:10萬C、1:10萬~1:5萬D、1:5萬~1:1萬解析:壩址周圍8km的范圍(工程場區(qū))內壩址周圍的專尺一般選用1:50000~1:10000。97.相對密度是度量()緊密程度的指標。C、巖石98.水利水電中小型工程與大型工程在初步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要求上的區(qū)別B、勘察的任務和內容有所不同,勘察工作量對壩基工程地質條件作出評價,應在()階段完成。100.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中,一般地質圖上寬度大于()的地質現象應予剛繪。A、1mm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guī)程》(SL299—2004)第5.0.7條規(guī)定,地101.大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的地質點和地質線路,應采用()定位。102.滑坡按滑動體厚度分類中,深層滑坡是指滑體厚度為()。解析:滑坡按照滑動體厚度進行分類時,主要依據的是滑體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這種分類有助于我們了解滑坡的規(guī)模、潛在影響以及可能采取的應對措施。*淺層滑坡通常涉及較薄的滑動體,其厚度一般小于6米。*中層滑坡的介于6米和20米之間。*深層滑坡則是指滑動體厚度大于20米的滑坡。根據這些定義,我們可以確定深層滑坡的滑體厚度是大于20米的。因此,正確答案是103.直接剪切試驗適用于測定()的抗剪強度參數。取值為()。依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SL203—97)第4.3.6條規(guī)定。場地類型IⅡⅢ105.在進行區(qū)域構造背景研究時應調查壩址周圍()km范圍內的區(qū)域性斷裂及級升至最大值后,如該試段的(),可不再進行降壓階段的試驗。D、透水率小于3Lu準確地測定含水層滲透系數,則應進行一定數量的()。線方位N40°E。經實測,本地區(qū)的地應力以水平應力為主,最大主應力方向為N40°E,巖石為中厚層灰?guī)r,巖層走向為N30°W,斷層巖脈產狀均為陡傾角,試選擇一條最理想的引水線路()。解析:對A—B、A—C、A—D、A—E四條線進行比較。A—B線路較長,與最大主應力方向交角較大,約55°,與巖層交角約55°,線路通過兩條斷層、一條巖與巖層交角約75°。A—D線路與最大主應力方向交角較小,約15°,與巖層走向近直交,交角約85°,線路雖穿過兩條陡傾角斷層,但近直交,距離較短,109.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應在()階段查C、可行性研究都規(guī)定觀測期為()。B、半年D、兩個水文年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可行定不利,水電部門規(guī)定,無壓隧洞相鄰洞室最小間距為1.0~3.0倍洞跨,高壓隧洞之間的最小間距為()。B、0.15~0.60倍洞跨C、0.15~0.50倍水頭112.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地下洞室工程地質勘察的任務是()。113.鹽漬土詳細勘察階段,當勘探深度在5m以內時,取土試樣間距應為()m。土試樣間距0.5m;深度范圍5~10m,取土試樣間距1.0m;深度范圍>10m,取114.天然建筑材料初步設計階段勘察應采用()地彤圖作為底圖,進行料場地質測繪及勘探布置。答案:C解析: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初步設計階段,基本勘察要求采用1/2000~1/1000地形圖作底圖,進行料場地質測繪和勘探布置。115.Ⅲ類塊石料場詳查階段勘探網(點)的布置間距應為()m。答案:A解析:根據《煤炭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Ⅲ類塊石料場在詳查階段應進行勘探網(點)布置,其間距應小于100m,因此選項A為正確答案。116.半徑為r=4m的圓形隧洞,在內水壓力作用下洞壁圍巖向外產生徑向位移Aa=1.2cm,經測量,此時圍巖的彈性模量E=6.2MPa,泊松比為μ=0.27,則此隧洞圍巖的單位彈性抗力系數為()。A、4.88(1-2×0.27)=4.88因此,答案為A。117.土料質量要求,均質壩土料的滲透系數碾壓后應小于()cm/s。段缺乏區(qū)域性資料時,應進行()解譯和路線地質調查,編制區(qū)域綜合地質圖。某水庫庫容7.8億m3,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65m,壩頂長508m。50487—2008)規(guī)定,該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287—-99)規(guī)定,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應進行專門的地震危險性分析。題目中所給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由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qū)與地震基本烈度對照表可得出此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為VII,壩高大于150m,因此應進行120.具有下列標志時,可以認為滑坡處于復活階段,其中不正確的是()。現巖體中有明顯的滑動面,并見有擦痕。D項是山坡滑坡處于穩(wěn)定階段的標志。對于矩形基坑(a×b),等效半徑按()計算。徑按B計算,即:R=(a+b)/2因此,選項B為正確答案。即應力降低區(qū)、應力升高區(qū)和天然應力區(qū),下列對圖中標示正確的是()。123.符合()的水利水電工程應進行區(qū)域穩(wěn)定性觀測。A、壩高大于100m或庫容大于10億m的大(1)型工程R.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0億m的大(1)型工程C、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地區(qū)的壩高大于200m的大(1)型工程D、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地區(qū)的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觀測規(guī)程》(SL245—1999)規(guī)定,需要進行區(qū)域穩(wěn)定性觀測的工程情況包括:①有經綜合判定為活斷層分布的地區(qū);②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0億m的大(1)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為V度地區(qū)的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③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活動顯著、地震活動頻繁、需要進行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觀測的地區(qū)。124.黃土的濕陷性應按室內壓縮試驗在一定的壓力下測定的濕陷系數值判定,當濕陷系數值等于或大于()時,定為濕陷性黃土。答案:B解析:濕陷性黃土是指在一定的壓力下,其濕陷系數值達到一定的標準。根據題目所給條件,濕陷系數值應按室內壓縮試驗在一定的壓力下測定。而根據規(guī)范《巖土工程試驗規(guī)程》(GB/T50123-1999)中的規(guī)定,室內壓縮試驗的壓力應為0.1MPa,濕陷系數值的判定標準如下:-濕陷系數值小于0.005,為非濕陷性土;-濕陷系數值在0.005~0.015之間,為稍有濕陷性土;-濕陷系數值在0.015~0.025之間,為濕陷性土;-濕陷系數值大于0.025,為強濕陷性土。因此,當濕陷系數值等于或大于0.015時,定為濕陷性黃土,故選B。某膨脹土的自由膨脹率(8:)為75%,則該膨脹土的膨脹潛勢為()。B、中膨脹土的膨脹潛勢,按自由膨脹率(δ)可以劃分為:40%≤8<65%膨脹土的膨脹潛勢弱;65%<δ:<90%膨脹土的膨脹潛勢中;δ:>90%膨脹土的膨脹潛勢強。的類型、產狀、規(guī)模和(),歷史地震情況和地震烈度等。127.ESR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可測礦物種類()。D、不多128.水利水電工程注水試驗是適用于()滲透性測定的一種原位試驗方法。B、較深部的黏性土層D、不能進行抽水試驗和壓水試驗、取原狀樣進行室內試驗又較困難的松散體區(qū)域內有大量的固體徑流物質是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條件。固體物質的補給量、補給方式大多形成黏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20萬m/km2時,大多形成稀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固體徑流物質是指流域內崩塌、滑坡等多種成因的松散堆積物和風化巖體。固體物質的補給量、補給方式等都影響著泥石流的特征。根據對甘肅泥石流的研究,固體物質補給量大于50萬m/km2時,大多形成黏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20萬m3/km2時,大多形成稀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4萬m/km時,一般不形成泥石流。130.水庫蓄水后,庫區(qū)周圍地下水相應壅高而接近或高于地面,導致()等,這種現象稱為浸沒。A、荒地鹽堿化、沼澤化及建筑物地基條件惡化B、農田根系及建筑物地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C、土層毛細水上升高度接近農作物根系及建筑物地基D、農田鹽堿化、沼澤化及建筑物地基條件惡化、礦坑涌水答案:D解析:在丘陵地區(qū)、山前洪積沖積扇及平原水庫,由于周圍地勢低緩,最易產生浸沒,并且其影響范圍往往很大。131.邊坡坡角地下水出口節(jié)理裂隙敞開情況不同,影響裂隙水壓力的大小,進而影響邊坡的穩(wěn)定,下述對出口地下水壓力的論述正確的是()。A、當出口節(jié)理張開時,地下水位較低,裂隙水壓力大B、當出口節(jié)理閉合,透水性差時,則地下水位高,裂隙水壓力大C、出口節(jié)理張開或閉合對裂隙水壓力影響不大D、出口節(jié)理張開對裂隙水壓力有影響,出口節(jié)理閉合對裂隙水壓力影響不大答案:B解析:張裂隙發(fā)育的巖石邊坡以及長期干旱的張裂隙黏土邊坡,如果因降雨或地下水活動使裂隙充水,則裂隙面將承受靜水壓力。當出口節(jié)理張開時,地下水位較低,裂隙水壓力小;當出口節(jié)理閉合,透水性差時,則地下水位高,裂隙水壓力大。CD兩項,出口節(jié)理張開與閉合對裂隙水壓力都有影響,進而影響邊坡的穩(wěn)定性。132.下列對于松弛張裂的解釋和說明不正確的是()。A、松弛張裂是指邊坡的側向應力削弱后,由于卸荷審彈而在坡體出現張裂隙的現象B、松弛張裂產生的張裂隙一般與原始谷坡坡面平行C、卸荷裂隙由坡面向深部有時呈多層狀發(fā)育,在邊坡形成松弛張裂帶(或稱卸荷D、卸荷帶發(fā)育沿谷坡的寬度及自地表向下發(fā)育深度一般均不深,不超過十幾米答案:D解析:松弛張裂是指邊坡的側向應力削弱后,由于卸荷審彈而在坡體出現張裂隙的現象。松弛張裂產生的張裂隙一般與原始谷坡坡面平行或遷就已有的高角度的構造節(jié)理或構造面發(fā)育。卸荷裂隙由坡面向深部有時呈多層狀發(fā)育,在邊坡形成松弛張裂帶(或稱卸荷帶)。在深切河谷和高水平殘余構造應力區(qū),谷坡的發(fā)育寬度及自地向下的發(fā)育深度可達到數十米甚至上百米。133.土料質量要求,防滲體土料的滲透系數碾壓后應小于()cm/s,且應小于壩殼透水料的50倍。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guī)程》(SL251—2000)土料質量要求,土料作為防滲體土料,碾壓后的滲透系數小于1×10cm/s。134.地下洞室超前預報是施工階段施工地質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在地下洞室地質勘察的基礎上,選用合適的方法實施適時的地質超前預報,施工地質的超前預報可分為()兩大類方法。A、地質雷達與紅外探水B、直接預報和間接預報D、地質利物探答案:B解析:直接預報方法可根據施工開挖情況,對照前期勘察預測的成果,預報隧洞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間接預報方法主要是采用多種類型的物探手段探測前方135.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不少滑坡的典型實例都與水的作用有關或者說水是滑坡的觸發(fā)因素,下例關于水對邊坡的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A、處于水下的透水邊坡將承受水的浮托力作用,而不透水邊坡的坡面將承受靜水壓力的作用B、充水的張開裂隙將承受裂隙水靜水壓力作用C、地下水的滲流將對邊坡坡體產生動水壓力D、水的作用一般不會使巖(土)體的抗剪強度降低答案:D解析:水的作用是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處于水下的透水邊坡將承受水的浮托力作用,而不透水邊坡的坡面將承受靜水壓力;充水的張開裂隙將承受裂隙水靜水壓力作用;地下水的滲流將對邊坡坡體產生動水壓力;水對邊坡巖(土)體還產生軟化或泥化作用,使巖(土)體的抗剪強度大大降低,地表水的沖刷、地下水的溶蝕和潛蝕也直接對邊坡產生破壞作用。堿金屬離子的溶失和游離氧化物的凝聚,與母巖相比泥化夾層的化學成分含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巖石學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識點。首先,根據題干中的“泥化”一詞,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道關于變質作用的題目。泥化是指巖石在高溫高壓下發(fā)生的變質作用,使其變成泥巖。接下來,我們需要分別分析選項中的四個說A選項:泥化后Ca0的含量比母巖低。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泥化是一種變質作用,會使巖石中的礦物發(fā)生變化,但并不會改變化學成分。因此,泥化后Ca0的含量石英是一種不耐高溫高壓的礦物,因此在泥化作用中,石英會被破壞或轉化成其個說法是正確的。泥化作用會使巖石中的粘土礦物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礦物,如伊利石、滑石等。這些新礦物的含量會增加,導致泥巖中粘土礦物含量較高。D會使巖石中的礦物發(fā)生變化,但并不會改變化學成分。因此,泥化后巖石中的元素含量應該與母巖相同。綜上所述,選項C是正確的,是本題的答案。137.根據邊坡變形體的外形和內部變形跡象一般可以判斷邊坡的演變階段,具有下列標志時,可以認為滑坡處于穩(wěn)定階段,其中不正確的是()A、山坡滑坡地貌已不明顯,原滑坡平臺寬大并已被夷平,土體密實,無不均勻沉陷現象B、滑坡后壁較高,長滿樹木,壁面穩(wěn)定,無擦痕,前緣坡較緩,土體密實,無松散坍塌現象,滑坡舌迎河面多出露含大孤石的密實土層C、河水目前已遠離滑坡臺地,在有些臺地外已有滿灘階地D、山坡表面不平整,有較多的大小臺階,樹木歪斜傾倒,坡角有泉水出露答案:D解析:滑坡處于穩(wěn)定階段的標志有:①山坡滑坡地貌已不明顯,原滑坡平臺寬大并已被夷平,土體密實,無不均勻沉陷現象;②滑坡后壁較高,長滿樹木,壁面穩(wěn)定,無擦痕,前緣坡較緩,土體密實,無松散坍塌現象,滑坡舌迎河面多出露含大孤石的密實土層;③河水目前已遠離滑坡臺地,在有些臺地外已有滿灘階地;④滑坡兩側的自然溝谷切割很深,已達基巖;⑤滑坡臺地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出露。D項是山坡滑坡可能處于不穩(wěn)定階段的標志。如圖所示為某層狀巖石邊坡概化后的力學分析圖,后緣有張裂隙、滑動面及張裂的走向平行坡面,張裂隙垂直,其中充水深度為ho=5m,水沿張裂隙進人滑動面滲漏,滑動體為剛性,重量W=2000kN,滑動面類型為巖屑夾泥型,考慮)139.水庫滲漏的基本形式有()。B、暫時性滲漏C、大范圍滲漏140.在庫區(qū)地震地質背景下,由于水庫蓄水所引發(fā)的地震稱為()。一般情況下,都需要進行()的試驗。解析:《水利水電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guī)程》(SL31-2003)第3.2.1條規(guī)定,鉆142.黃土濕陷最主要的原因是存在()。膨脹土的帳縮等級,膨脹土分級變形量(S:)可以劃分為:15%≤S:<35%膨脹土的帳縮等級I;35%≤S.<70%膨脹土的帳縮等級Ⅱ;S>70%膨脹土的帳縮等級Ⅲ。的測年適用范圍分別為()。解析:電子自旋共振(ESR)法的適用范圍為1000~100000年,鈾系不平衡法的測年適用范圍在5000年到35萬年。145.抽水蓄能電站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務是()。A、對選擇站址代表性方案的水庫及各主要C、查明水庫及建筑物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為選146.《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的基本內容不包括()。A、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D、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調整表147.土料質量要求,防滲體土料的黏粒含量以()為宜。求,防滲體土料黏粒含量以15%~40%為宜。狀圈谷,谷坡坡度為()。A、20°~45°B、30°~45°C、30°~60°D、45°~75°三面環(huán)山、一面有出口的瓢形或斗狀圈谷,谷坡坡度為30°~60°。如圖所示,某水庫鄰谷水位高于水庫蓄水前河水位,且存在地下水分水嶺,兩谷水流無直接補排關系。但地下水分水嶺高程遠低于水庫正常蓄水位,地層有一定的透水性。在這種情況下,水庫蓄水后庫水能否向鄰谷產生滲漏?()鄰鄰又C、結合其他資料判斷解析:由于地下水分水嶺高程遠低于水庫正常蓄水位,漸擴大到一定程度就穩(wěn)定下來,形成新的穩(wěn)定的岸坡過程稱為()。151.野外測定巖體的滲透系數不可以采用以下的試驗方法是()。工作應按()布置。A、勘探剖面應平行庫岸或垂直地下水流向,剖面間距應為200~B、勘探剖面應平行庫岸或垂直地下水流向,剖面間距應為500~1000mC、勘探剖面應垂直庫岸或平行地下水流向,剖面間距應為500~1000mD、勘探剖面應垂直庫岸或平行地下水流向,剖面間距應為200~500m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水庫或垂直滲漏帶布置,剖面間距應為200~500m。153.天然建筑材料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采用()地形圖作為底圖,進行料場地質測繪及勘探布置。答案:B解析: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基本勘察要求采用1/5000~1/2000地形圖作底圖,進行料場地質平面測繪及勘探布置。154.巖溶類型的分類依據不包括()。A、出露條件B、地層巖性D、氣候答案:B解析: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巖溶形態(tài)組合特征根據氣候、巖溶發(fā)育時代、巖溶出露條件、巖溶作用及巖溶形態(tài)組合等因素進行巖溶類型分類。155.因水庫蓄水而引起庫盆及其鄰近地區(qū)原有()發(fā)生明顯變化的現象稱為水庫誘發(fā)地震。A、地質構造B、地形地貌C、水文地質條件D、地震活動性答案:D解析:水庫誘發(fā)地震是人類興建水庫的工程建設活動與地質環(huán)境中原有的內、外應力引起的不穩(wěn)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誘發(fā)地震中震例最多、震害最重的一種類型。156.水庫誘發(fā)地震的初震大都是在庫水位剛剛上漲到該震中區(qū)并()的時刻,幾乎沒有滯后。A、超過水庫死水位B、超過當地天然最高洪水位C、超過水庫正常蓄水位D、超過水庫校核洪水位答案:B解析:我國大部分震例的初震出現在開始蓄水后幾天至一兩年。更細致的分析則表明,同一水庫的幾個震中密集區(qū)出現初震的時間是不同的,但大都是在庫水位剛剛上漲到該震中區(qū)并超過當地天然最高洪水位的時刻,幾乎沒有滯后。157.規(guī)劃階段壩址區(qū)的工程地質測繪峽谷區(qū)應采用()的比例尺。答案:B峽谷區(qū)為1:10000~1:5000,丘陵平原區(qū)為1:25000~1:10000。158.開展工程地質測繪工作之前,應編制()。A、測繪作業(yè)計劃D、測繪工作方法紀地層的年代,測定斷層()的大致時間。B、再次活動C、停止活動D、今后活動160.當壩基存在緩傾角軟弱夾層時,不當的處理方法是()。B、在壩基范圍內用若干大直徑鋼筋混凝土樁穿過緩傾角軟弱夾層(帶),將應力161.下列()不是鹽漬土具有的特征。A、溶陷162.碎(礫)石料質量要求,碎(礫)石料作為防滲體土料碾壓后滲透系數應小于()cm/s,并應小于壩殼透水料的50倍。C、2.5×10-4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guī)程》(SL251—2000)碎(礫)石料質量要求,碎(礫)石料作為防滲體土料,碾壓后滲透系數應小于1×10cm/s。163.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下列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中,主觀因素有()。B、巖體應力C、地下水D、工程因素答案:D解析:影響圍巖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應力狀態(tài)、巖性和結構、地下水的賦存及活動條件和施工方法,其主觀因素(人為因素)為施工方法即工程因素。164.可行性研究階段壩址應初步查明壩址區(qū)地形地貌特征,平原區(qū)河流壩址應初步查明()等的分布、埋藏情況、規(guī)模及形態(tài)特征。A、古風化殼B、牛軛湖、決掃口門、沙丘、古河道()等信息,分析波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特征,進而研究巖石的性質,推斷地下結構。和()應根據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區(qū)的地震地質條件,按規(guī)定進行。B、地震破壞性分析C、地震危險性分析D、地震活動性分析答案:C解析:工程場地地震動參數和地震危險性分析應根據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區(qū)的地震地質條件,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①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應進行專門的地震危險性分析;②其他大型工程可按現行《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1990)》確定地震基本烈度。對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壩高為100~150m的工程,當歷史地震資料較少時,應進行地震基本烈度復核;③地震危險性分析應包括工程使用期限內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壩、庫區(qū)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壩址基巖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及反應譜等地震動參數,以及合成基巖地震動時程。某峽谷水庫庫容9.9億m,主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225m,壩頂長238m。壩址所在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該工程()工作。A、應進行專門的地震危險性分析B、應進行地震基本烈度復核C、應進行合成基巖地震動時程確定式D、可按現行《中國地震區(qū)劃圖》(GB18306—2001)確定地震基本烈度答案:A《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第5.2.8條第1款規(guī)定,壩高大于200m的工程或庫容大于10×109m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區(qū)的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應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168.某泥石流的淤積面積為0.4km2,泥石流體的平均厚度為2.5m,固體物質的體積含量為60%,該泥石流的總淤積量約為()萬m3解析:泥石流的總淤積量=淤積面積×平均厚度×固體物質入公式,得到:總淤積量=0.4×2.5×0.6=0.6萬m3因為題目要求四舍五數,所以答案為60萬m3,選D。水量的穩(wěn)定標準一般應滿足()的要求。A、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常見值的5%B、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常見值的10%C、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5%D、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準一般應滿足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常見值的5%的要求;并且涌水量的變化無持續(xù)的升或降的現在出現。170.渠道的選線工作是渠道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渠道線路的確定主要考慮地質條件的優(yōu)劣,在渠道選線時,一般應遵循的原則不包括()。A、盡量避開深挖方、高填方及溝谷密集地段B、盡量避開和減少通過物理地質現象不良地段C、盡量避開不良巖土層分布地段D、盡量避開地下水埋藏較淺的地段解析:物理地質現象不良地段,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流沙等;不良巖土層,如巖溶地層、石膏層、濕陷性黃土、膨脹土、軟土、沼澤土、凍土等。171.水庫周邊基巖地質構造對水庫滲漏有一定的影響,下列構造條件中不易產生水庫滲漏的是()。A、傾向庫外鄰谷的中、緩傾角單斜巖層B、傾向庫內的中、緩傾角單斜巖層C、通向庫外鄰谷的斜切陡傾角巖層D、通向庫外鄰谷的水平巖層解析:不同地質構造條件下,判斷其能否構成滲漏通道或是隔水層。當庫區(qū)位于單斜構造時,庫水會順傾向滲向低鄰谷度當庫區(qū)位于背斜部位時,若巖層平緩則有沿透水層向兩側滲漏的可能性。當單斜谷、背斜谷的巖層傾角較大時,水庫滲漏的可能性就會較小。172.某膨脹土的膨脹潛勢為中,則自由膨脹率(δ:)應為()。膨脹土的膨脹潛勢按自由膨脹率(8a:)可以劃分為:40%≤8<65%膨脹土的膨脹潛勢弱;65%≤δ<90%膨脹土的膨脹潛勢中;δ>90%膨脹土的膨脹潛勢強。173.初步設計階段混凝土壩壩軸線勘探剖面線上勘探點的間距可采用()。A、不大于20m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混凝土壩壩軸線剖面勘探點間距為20~50m,土石壩勘探點間距為50~100m。174.土石壩壩基為巖基時,錯誤的防滲處理措施是()。175.C法通常主要用來測定沉積地層.斷層充填物等含()的土。放射性碳(℃)法是一種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衰減的測年方法。可供"C測年的物質種類比較多,如木頭、木炭、泥炭、淤泥、腐殖土、珊瑚、貝殼、骨頭以及次生碳酸鹽等,通177.某水電站在距壩址5km處有一區(qū)域性斷層,寬8~40m,延伸數十千米。經精密儀器觀測斷層兩側每年的垂直位移量為0.06mm,每年的水平位移量為0.08mm。該斷層為()。動的年代距今10萬一15萬年者;③根據儀器觀測,沿斷層有位移和地形變(大于0.1mm/年)者;④沿斷層有歷史和現代中、強震震中分布或晚更新世以在上述①~④條中,只要找到確鑿無疑的證據,便可確定該斷層為活斷層。題目中所給斷層地形變大于0.1mm/年,可178.IⅡ類塊石料料場初查階段勘探網(點)的布置間距應為()m。179.在下列選項中,對拱壩壩肩巖體穩(wěn)定有利的地形地質條件是()。坡度較小,巖體巖性較硬,巖體節(jié)理較少,風化程度較低,這些條件都有利于拱壩壩肩巖體的穩(wěn)定。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180.《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應進行專門的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108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區(qū)的且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10?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區(qū)的且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壩高大于300m或庫容大于10×108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壩高大于300m或庫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區(qū)的且壩高大于200m答案:B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壩高大于200m或庫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地區(qū)的且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應進行專門的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181.初始應力對地下洞室的穩(wěn)定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下列關于拱頂穩(wěn)定的說法,正確的是()。A、當水平應力占優(yōu)勢時,對拱頂的穩(wěn)定無影響B(tài)、當垂直壓力占主導時,對拱頂的穩(wěn)定不利C、當水平應力占優(yōu)勢時,對拱頂的穩(wěn)定不利D、當垂直壓力占主導時,對拱頂的穩(wěn)定有利答案:B解析:根據巖石力學理論,地下洞室圍巖初始垂直應力與水平應力的比值對洞室周邊應力的分布、拱頂和邊墻的穩(wěn)定、支護襯砌的設計有密切關系。當水平應力占優(yōu)勢時,對拱頂的穩(wěn)定有利;當垂直壓力占主導時,對拱頂的穩(wěn)定不利。182.針對水庫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開展專門性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應在()階劇進行。A、可行性研究B、預可行性研究D、施工詳圖設計答案:C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初步設計階段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工作的基礎上,針對水庫存在的地質問題,開展專門性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勘察內容包括水庫滲漏、水庫浸沒、庫岸穩(wěn)定、水庫誘發(fā)地震等工程地質問題。183.下列地形地質條件表述中,拱壩特有的要求是()。A、壩基應有足夠的強度和與壩體混凝土相適應的變形模量,其均勻性和完整性也應較好。承受壩體荷載時,不致產生過大的變形或不均勻變形。要求河谷覆蓋層不厚,沒有大的順河斷層和河床深槽,全強風化帶和卸荷帶厚度不大B、下游河床巖體應具有足夠的抗沖能力,避免沖刷坑向上游擴展全D、地形基本對稱,以V形河谷為優(yōu),u形河谷次之;河谷的寬高比最好小于3.5:1,不宜大于6:1;壩肩下游沒有深切溝谷3.5:1,不宜大于6:1,壩肩下游沒有深切溝谷;②河床覆蓋層不厚,盡量避鄰近洞壁的巖體受到集中應力的作用,洞室開挖的結果是在圍巖中形成3個應力分布區(qū),即應力降低區(qū)、應力升高區(qū)和天然應力區(qū),下列對圖中標示正確的A、I區(qū)為應力降低區(qū),Ⅱ區(qū)為應力升高區(qū),Ⅲ區(qū)為天然應力區(qū)B、I區(qū)為天然應力區(qū),Ⅱ區(qū)為應力升高區(qū),Ⅲ區(qū)為應力降低區(qū)C、I區(qū)為天然應力區(qū),Ⅱ區(qū)為應力降低區(qū),Ⅲ區(qū)為應力升高區(qū)D、I區(qū)為應力降低區(qū),Ⅱ區(qū)為應力升高區(qū),Ⅲ區(qū)為應力升高區(qū)解析:根據圓形洞室圍巖應力狀態(tài)分析。某電站尾水出口附近為一泥石流溝,擬于溝口泥石流堆積的碎石土上建一攔沙壩。在確定地基承載力時,對于三種測試成果:①標準貫入試驗(N?35);②超重型動力觸探(N120);③顆分及細粒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主要采用了()的測試成果。答案:B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第5.8.2條規(guī)定,標準貫入試驗用于黏性士、砂性土主要持力層的原位試驗。186.某一黏性泥石流,流體水力半徑為80m,泥石流面縱坡降為1,如果泥石流粗糙率系數采用0.45,則依據經驗公式算得的泥石流流速約為()m/s。0^{2/3}\times1^{1/2}\times0.45^{-1/6}\approx59$$(保留整數)因此,答案為C.59。邊坡與水平面的夾角α=35°,滑面與水平面夾角β=28°,滑面的凝聚力c=0,滑面的內摩擦角中=30°,設滑體重W=5000kN,在不考慮地下水壓力的情況下,計算其安全系數K(2×0.02)x≈-10.25或x≈6.25由于題目中要求x>0,因此只有x≈6.25符合要求。將x≈6.25代入原方程,得:(1+0.1×6.25)×(1+0.2×6.25)≈1.1因此,選項B正確。188.某河谷兩岸及河床地下水位均低于河水位,河水受覆蓋層懸托于地下水面之上,河水越流向地下水緩慢排泄,補給地下水,地下水向低鄰谷或下游排泄。按照河谷區(qū)巖溶地下水動力在垂直剖面上的特征應屬于()。A、補給型B、排泄型C、補排型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巖溶地下水動力學的特征。根據題干中的描述,河水受覆蓋層懸托于地下水面之上,河水越流向地下水緩慢排泄,補給地下水,地下水向低鄰谷或下游排泄。這種情況下,河水和地下水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交互作用,但是地下水的運動主要是受到河水的懸托作用影響,因此屬于懸托型。因此,答案為189.水庫滲漏分為暫時性滲漏和永久性滲漏,一般所說的水庫滲漏是指庫水通過與庫外相通的、具有較強透水性的巖(土)體向庫外產生的慘漏。這種滲漏稱為(A、集中性滲漏B、連通性滲漏C、暫時性滲漏D、永久性滲漏某紅黏土的天然含水率與土的液限之比(a)為0.55,則該紅黏土的堅硬狀態(tài)為()。紅黏土按含水比(a)可劃分為五種狀態(tài):a.≤0.55堅硬,0.55<a≤0.70硬塑,0.70某擬建的引水隧洞,經勘察,近場區(qū)未有較大規(guī)模的構造形跡,該地區(qū)以自重應力為主,自地表向下的巖層依次為含碎石混合土、粉質黏土、黏土等,層厚H?=60m,平均容重γi=20kN/m3,泊平均容重y?=25kN/m3,泊松比μ=0.25。試計算距地表50m及100m處的原巖中距地表50m時,垂直應力由ow?=nHi,得到On=20×50=1000(kPa)=1192.關于開挖邊坡的釋放位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一般情況下,開挖邊坡底板隆起,坡腰鼓出庫內,當水庫蓄水后可能存在()工程地質問題。194.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引水隧洞線路工程地質測繪要求為()。A、可選用比例尺1:5000~1:1000B、可選用比例尺1:25000~1:5000解析: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隧洞線路可選用1:25000~1:5000;地下廠房區(qū)可選用1:5000~1:1000。測繪范圍應包括隧洞各比較線路及其兩側各300~1在圖中,采用剛體極限平衡法計算,假設滑動體的重量、滑動面上的水壓力及張裂隙中的水壓力均通過滑體的重心,呈壓力三角形分布,其安全系數為()。答案:C采用剛體極限平衡法計算,其安全系數為:196.常態(tài)混凝土細骨料質量要求,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以()為宜。答案:B解析:根據混凝土的人工骨料質量要求,常態(tài)混凝土人工細骨料中石粉含量以6%~12%為宜。197.可行性研究階段壩址區(qū)勘察應包括的內容是()。A、查明各類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對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評價,為建筑物設計和地基處理方案提供地質資料和建議B、了解梯級壩址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工程地質問題C、初步查明工程區(qū)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并作出初步評價D、優(yōu)化設計所需的專門性工程地質勘察答案:C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要求,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內容包括:①進行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研究,并對工程場地的構造穩(wěn)定性和地震危險性作出評價;②調查水庫區(qū)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并作出初步評價;③調查壩址、引水線路、廠址和溢洪道等建筑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并對有關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作出初步評價(壩址區(qū)勘察);進行天然建筑材料初查。198.關于泥石流的說法,下列不正確的是()。A、泥石流是發(fā)生在山區(qū)的一種挾帶大量固體碎屑物質和黏土質細粒土的洪水流B、泥石流只是暴雨作用下形成的C、泥石流是一種物理地質現象D、泥石流具邊坡表層的松散碎屑物質沿邊地向下流動的現象答案:B解析:泥石流是指發(fā)生在山區(qū)的一種挾帶大量固體碎屑物質和黏土質細粒土的洪水流,是在暴雨和冰川、積雪形成的洪流和重力作用下,邊坡表層的松散碎屑物質沿邊坡向下流動的現象,是與邊坡變形與破壞有關的的一種物理現象。B項,泥石流在暴雨和冰川、積雪形成的洪流和重力作用下都有可能形成。199.水庫誘發(fā)地震震源深度在()以內。答案:C西藏某工程壩址區(qū)地下水水質中,pH=6.8,侵蝕性CO?含量為3.8mg/L,主要表1主要離子含量表2水質分析成果與評價標準對比一般酸性型侵蝕性CO?含量(mg/L)重碳酸型HCO;含量(mmo/L)Mg2含量(mg/L)201.覆蓋層及特殊地層鉆探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土層的()等。D、巖性的顆粒組成、與地下水水位的關系,以及對采樣的要求嚴格程度答案:D解析:覆蓋層及特殊地層鉆探包括回轉鉆進、沖擊鉆進和輔助手段孔內爆破等。具體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土層的巖性與顆粒組成、與地下水水位的關系,以及對采樣的要求嚴格程度等。202.軟土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包括()。A、觸變性B、流變性C、低壓縮性D、透水性弱答案:C解析:軟土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強度低,滲透性弱,其工程性質觸變性、流變性、高壓縮性、低強度、低透水性、不均勻性。云南某工程壩基坐落于早古生代混合花崗巖上,對某部位巖體聲波測試成果為:巖體完整性系數Kv=0.58,巖體縱波速度Vp=2800m/s。巖石中長石斑晶渾濁,并且大部分斑晶邊緣成粉狀,錘擊悶聲。依據上述特征,推測該部位巖體最可能的巖體風化帶是()帶。A、全風化B、強風化C、弱風化D、微風化答案:B波速與新鮮巖縱波速之比·錘擊有松軟感,出現回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以挖動·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有顏色·錘擊啞聲,巖石大部分變酥,易碎,用鎬可以挖動,堅硬部分需爆破A、觀測點距在100~500m,主要觀測線上的觀測點不宜少于5個B、觀測點距在500~1000m,主要觀測線上的觀測點不宜少于5個C、觀測點距在100~500m,主要觀測線上的觀測點不宜少于3個D、觀測點距在500~1000m,主要觀測線上的觀測點不宜少于3個要觀測線上的觀測點不宜少于3個。度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溶蝕類型。同時,石英碎礫的溶206.引調水線路區(qū)域構造背景研究范圍一般為線路兩側()km。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可行路兩側各50~100km。素是指()。如圖所示,下列標示正確的是()。hA、2-滑動帶,5-滑坡壁,6-滑坡臺階,11-封B、2-滑坡壁,5-滑動帶,6-滑坡臺C、2-滑坡壁,5-滑動帶,6-封閉洼地,11-滑坡臺階209.在地形和巖性條件適合的情況下,規(guī)劃階段壩址勘察時物探剖面可布置(),A、1條順河和1條橫河B、1條順河和1~3條橫河C、1~3條順河和1條橫河D、1~3條順河和1~3條橫河某電站尾水出口附近為一泥石流溝,擬于溝口泥石流堆積的碎石土上建一攔沙壩。在確③顆分及細粒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主要采用了()的測試成果。解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第5.8.2條規(guī)定,211.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地質勘察應分為()階段。如圖所示,某水庫存在鄰谷,水庫蓄水前鄰谷水位高于庫內河水位,但低于水庫正常蓄水位。勘察發(fā)現兩谷間無地下水分水嶺,鄰谷河水直接補給庫內河水。在這種情況下,水庫蓄水后庫水能否向鄰谷產生滲漏?()解析:由于兩谷間無地下水分水嶺,鄰谷河水直接補給庫內河水。則建庫后水庫正常蓄水位大于鄰谷水位,那么庫水向鄰谷滲漏。213.()是整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基礎,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方法。A、工程地質測繪B、工程地質勘探和物探C、工程地質試驗D、長期觀測答案:A解析: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的基礎工作。其任務是調查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其性質和規(guī)律,為研究工程地質條件和問題、初步評價測區(qū)工程地質環(huán)境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并為布置勘探、試驗和專門性勘察工作提供依據。214.以極限平衡理論為基礎計算土坡的穩(wěn)定性,這些方法假定邊坡破壞時的滑面形態(tài)為圓弧形,通過試算或根據經驗找出最危險滑弧中心,井以穩(wěn)定系數評價邊坡的穩(wěn)定性,下屬對穩(wěn)定系數的定義,說法正確的是()。A、抗滑力和滑動力之比B、滑動力和抗滑力之比C、沿圓弧形滑面的抗滑力對滑弧圓心的力矩和滑動力對滑弧圓心的力矩之比D、沿圓弧形滑面的滑動力對滑弧圓心的力矩和抗滑力對滑弧圓心的力矩之比解析:邊坡穩(wěn)定系數是指沿圓弧形滑面的抗滑力對滑弧圓心的力矩和滑動力對滑弧圓心的力矩之比。下部位,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216.地下水的存在及其活動常常使圍巖的穩(wěn)定性惡化,下述說法不正確的是()。A、開挖洞室后,使地下水向洞內匯集,形成新的滲流場,使巖體受到指向洞內B、地下水的活動使巖塊和軟弱結構面夾層加速侵蝕和泥化,降低了強度,也導大于50萬m3/km時,大多形成黏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20萬m3/km2時,大多形成稀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萬m3/km時,一般不形成泥石流。究,固體物質補給量大于50萬m3/km2時,大多形成黏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20萬m3/km時,大多形成稀性泥石流;補給量小于4萬m3/km時,一般不中,滲透穩(wěn)定性最差的是()。泥化夾層具有明顯滲流層狀分帶現象和滲流集中的特點,各帶的滲透性差別很大。泥化帶滲透系數很小,為10?3~10cm/s,是基本(相對)不透水的;劈理帶的滲透系數為10?2~10?°cm/s;節(jié)理帶(或影響帶)滲透系數大于10°cm/s,透水性良好。繪應在壩址周圍半徑()km范圍內進行。解析:《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第5.2.2條規(guī)定,區(qū)域震震中分布圖。②收集與利用區(qū)域地質圖,調查壩址周圍半徑不小于25km范圍8km范圍內的壩區(qū)專門性性構造地質測繪,測繪比例尺可選用1:50000~1:10000。評價活斷層對壩址的影響。③71調水線路區(qū)域構造背景研究按本條第(1)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規(guī)定,巖體變形參數取原位試驗成果的()作為B、小值平均值C、算術平均值D、最小值放射性、磁性等來間接勘察巖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