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第4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測1配套課件_第1頁
診斷學 第4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測1配套課件_第2頁
診斷學 第4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測1配套課件_第3頁
診斷學 第4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測1配套課件_第4頁
診斷學 第4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測1配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測醫學檢驗學系孫艷麗Tel:8462519E-mail:sunyzbx@163.com2尿液檢測一痰液檢測三腦脊液檢測四漿膜腔積液檢測五生殖系統體液檢測六糞便檢測二345面對一張化驗單應該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要開具化驗單?化驗單的結果如何?有何臨床意義?對我們診斷疾病有何意義?67臨床意義(一)協助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觀察

炎癥、腎病綜合征、結石、結核、腫瘤、腎移植排斥反應(二)協助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糖尿病、急性胰腺炎、黃疸、多發性骨髓瘤(三)安全用藥的監護腎毒性藥物(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9尿液是血液經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及重吸收的終末代謝產物,尿液的成分和性狀反映了機體的代謝狀況,也受機體各系統功能狀態的影響。10尿量外觀氣味酸堿度比密尿蛋白尿糖尿酮體尿膽原尿膽紅素細胞管型結晶體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尿沉渣檢查一、尿液的一般檢測第一節尿液檢測11成年女性留尿避開月經期,防止陰道分泌物混入;半小時內送檢

1.

晨尿:清晨首次尿,能反映腎濃縮功能,可檢測蛋白、細胞及管型。

2.

隨機尿:門診、急診。

3.

24h尿:用于尿糖、尿蛋白、電解質等定量檢測。

4.

餐后尿:餐后2小時留尿,對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檢查較敏感。

5.

清潔中段尿:清潔外陰后留取中段尿,用于尿液細菌培養。第一節尿液檢測(一)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12(一)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要求:2小時內檢查完畢,否則4℃或加防腐劑。

防腐劑種類:甲苯(5ml/L尿):尿糖、尿蛋白甲醛(400g/L,5ml/L尿):細胞、管型;不能檢測尿糖鹽酸(10ml/24h尿):尿17-OH、尿17-KS、兒茶酚胺等冰乙酸(10-25ml/24h尿):醛固酮、5-羥色胺麝香草酚(1g/L尿):尿電解質、結核桿菌第一節尿液檢測13尿量外觀氣味酸堿度比密尿蛋白尿糖尿酮體尿膽原尿膽紅素細胞管型結晶體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尿沉渣檢查一、尿液的一般檢測第一節尿液檢測14[參考值]正常成人尿量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臨床意義

](1)多尿:成人24小時尿量多于2500ml,兒童>3L。

常見原因:暫時性:飲水過多、輸液等。病理性:①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②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盂腎炎等。③精神性多尿。1、尿量:(二)一般性狀檢查第一節尿液檢測15(2)

少尿:24小時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時尿量持續少于17ml

無尿:24小時尿量少于100ml。常見病因:①腎前性:嚴重脫水等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②腎性: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早期等。③腎后性:尿路梗阻如結石等。(二)一般性狀檢查急性腎小球腎炎鏈球菌感染引起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可自愈早期多少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水鈉潴留1617[參考值]正常新鮮尿液清澈透明,一般呈淡黃色至深黃色。

2、外觀:第一節尿液檢測[新鮮尿液發生混濁,應注意鑒別

]

加熱變清(尿酸鹽)混濁尿加酸變清有氣泡(碳酸鹽)變濁變清無氣泡(磷酸鹽)無變化(膿尿、菌尿)乙醚變清(乳糜尿)(二)一般性狀檢查18是尿內含有紅細胞。

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過1ml,呈淡紅色或洗肉水樣。

鏡下血尿:尿液外觀無變化,離心沉淀后鏡檢,每高倍視野紅細胞平均>3個。多見于泌尿系統的炎癥、結石、腫瘤等,也見于出血性疾病。血尿

第一節尿液檢測2、外觀:(二)一般性狀檢查19◆呈濃茶色或醬油色,尿中含有Hb鏡檢無RBC,但OB呈陽性。◆血管內溶血時,血漿中的游離血紅蛋白經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吸收能力,從尿中排出。◆多見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蠶豆病(G-6-PD缺乏,血管內溶血))、輸血反應等。血紅蛋白尿

(二)一般性狀檢查20◆乳糜液進入尿中,外觀呈乳白色

,見于絲蟲病。乳糜尿

◆尿內含有大量結合膽紅素,振蕩后泡沫呈黃色。見于阻塞性和肝細胞性黃疸。膽紅素尿

病理性尿色改變膿尿

◆尿內含有大量膿細胞或炎性滲出物時的混濁尿液。

加熱加酸均不消失。見于泌尿系統炎癥。

第一節尿液檢測2、外觀:(二)一般性狀檢查21◆來自尿中揮發性酸性物質◆尿長時間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現氨臭味。第一節尿液檢測3、氣味: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有機磷中毒苯丙酮尿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二)一般性狀檢查22正常新鮮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約6.5(5~6)波動在4.5~8.0之間[臨床意義]1、pH降低(酸度增高):見于酸中毒、發熱、糖尿病、Vc等;2、pH增高(堿性尿):見于堿中毒、膀胱炎、腎小管性酸中毒等。3、用藥指標。[參考值]4、酸堿反應(pH)第一節尿液檢測(二)一般性狀檢查23正常成人為1.015~1.025之間,晨尿約1.020左右

[臨床意義]1、比重增高(晨尿>1.020):見于①腎前性少尿②糖尿病③清蛋白尿2、低比重尿(<1.015):見于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腎衰竭、尿崩癥等。[參考值]5、尿液比密第一節尿液檢測(二)一般性狀檢查24尿量外觀氣味酸堿度比密尿蛋白尿糖尿酮體尿膽原尿膽紅素細胞管型結晶體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尿沉渣檢查第一節尿液檢測一、尿液的一般檢測252627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破裂或電荷屏障改變,高分子量蛋白漏出,超過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現于終尿腎小管功能損害,抑制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血漿中小分子量蛋白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腎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尿蛋白產生的機制]1、尿蛋白(PRO)

第一節尿液檢測(三)化學檢驗281、尿蛋白(PRO)

第一節尿液檢測(三)化學檢驗29定性試驗是陰性。定量試驗0-80mg/24h。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定量試驗大于100mg/L或大于150mg/24h時,稱蛋白尿(proteinuria)。

[參考值]1、尿蛋白(PRO)

第一節尿液檢測[臨床意義](三)化學檢驗301、尿蛋白(PRO)

第一節尿液檢測(三)化學檢驗31由于腎小球病變導致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及電荷屏障受損,使清蛋白大量濾過。見于原發性和繼發性(糖尿病、高血壓等)腎小球病變[蛋白尿分類及臨床意義

](1)腎小球性蛋白尿

第一節尿液檢測1、尿蛋白(PRO)

(三)化學檢驗32類型尿蛋白半定量典型病種預后選擇性蛋白尿清蛋白為主,β2-MG,無大蛋白3+~4+腎病綜合征好非選擇性蛋白尿大蛋白(Ig、補體)、清蛋白、β2-MG1+~4+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不好33

由于腎小管病變,重吸收能力降低。尿中以小分子量蛋白為主。見于①間質病變,如間質性腎炎等;②中毒,如重金屬、抗生素等;③某些中草藥,如關木通等。[蛋白尿分類及臨床意義

](2)腎小管性蛋白尿第一節尿液檢測1、尿蛋白(PRO)

(三)化學檢驗34腎臟病變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見于①腎小球疾病累及腎小管;②腎小管間質病變,如間質性腎炎等;③全身性疾病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蛋白尿分類及臨床意義

](3)混合性蛋白尿第一節尿液檢測1、尿蛋白(PRO)

(三)化學檢驗35血液中異常蛋白質增多,經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從尿中排出。見于①漿細胞病如多發性骨髓瘤;②急性血管內溶血;③急性肌肉損傷;④其他,如急性白血病、急性胰腺炎等。[蛋白尿分類及臨床意義

](4)溢出性蛋白尿第一節尿液檢測1、尿蛋白(PRO)

(三)化學檢驗36由于腎組織被破壞或腎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為主要成分。在腎臟疾病如炎癥、中毒時排出量增多,易成為管型的基質和結石的核心。[蛋白尿分類及臨床意義

](5)組織性蛋白尿第一節尿液檢測1、尿蛋白(PRO)

(三)化學檢驗37由于尿內混有大量血、膿、粘液等成分而導致蛋白定性試驗陽性,稱為假性蛋白尿,一般并不伴有腎本身的損害,經治療后很快恢復正常。腎以下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有炎癥、出血及尿內摻入陰道分泌物時,尿蛋白定性試驗可陽性。[蛋白尿分類及臨床意義

](6)假性蛋白尿第一節尿液檢測1、尿蛋白(PRO)

(三)化學檢驗38體位性蛋白尿:指直立姿勢時出現蛋白尿而臥位時尿蛋白消失,且無血尿、高血壓、水腫等異常表現,又稱為直立性蛋白尿.見于青春發育期少年,部分病人經腎活檢發現可有輕微的組織學異常,輕型腎炎和腎炎恢復期也可呈直立性蛋白尿。(三)化學檢驗39正常人為0.56~5.0mmol/24h定性試驗陰性若定性為陽性,尿糖常達50mg/dl,稱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

2、尿糖(GLU)

[參考值]第一節尿液檢測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當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8.88mmol/L)時或血糖雖未升高但腎糖閾降低,導致尿中出現大量葡萄糖。[原理](三)化學檢驗40第一節尿液檢測[臨床意義

]2、尿糖(GLU)(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②甲狀腺功能亢進;③垂體前葉功能亢進如肢端肥大癥;④嗜鉻細胞瘤;⑤Cushing綜合癥(皮質醇增多癥)。(2)腎性糖尿:①家族性糖尿;②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癥;③妊娠;④新生兒糖尿。(3)暫時性糖尿:①生理性如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等;②應急性糖尿如顱腦外傷等。(4)其他糖尿:如乳糖、果糖等。(5)假性糖尿:維生素C等還原型物質或異煙肼等藥物(三)化學檢驗41陰性3、酮體(KET)[參考值]β-羥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總稱[臨床意義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2)非糖尿病性酮尿:高熱、嚴重腹瀉、嘔吐或妊娠反應等第一節尿液檢測案例(三)化學檢驗42正常人尿膽紅素含量≤2mg/L,定性為陰性;尿膽原含量≤10mg/L,定性為陰性或弱陽性。4、尿膽紅素(BIL)與尿膽原(URO)[參考值]第一節尿液檢測(三)化學檢驗43

結合膽紅素排入腸道轉化為尿膽原,從糞便中排出為糞膽原,大部分尿膽原從腸道重吸收經肝轉化為結合膽紅素再排入腸道(肝腸循環),小部分尿膽原從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排出后即為尿膽原。尿膽原與空氣接觸變為尿膽素。尿膽紅素、尿膽原、尿膽素三者共稱“尿三膽”,前兩者稱“尿二膽”。(三)化學檢驗44[臨床意義

](1)尿膽紅素陽性:①急性黃疸性肝炎、阻塞性黃疸;②梗阻性黃疸;③先天性高膽紅素血癥。(2)尿膽原陽性:肝細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

溶疸肝疸阻疸尿膽原++-膽紅素-++(三)化學檢驗45不同類型黃疸的鑒別診斷標本指標正常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梗阻性黃疸血清總膽紅素正常增高增高增高

未結合膽紅素正常增高增高正常/增高

結合膽紅素正常增高/正常增高增高尿液顏色淺黃深黃深黃深黃

尿膽原1:20陰性強陽性陽性陰性

尿膽素陰性陽性陽性陰性

膽紅素陰性陰性陽性陽性糞便顏色黃褐深色黃褐/變淺變淺/白陶土色

糞膽素正常增高增高/正常減低/消失尿膽原和尿膽素定性檢查溶血性黃疸膽紅素代謝肝細胞性黃疸膽紅素代謝阻塞性黃疸膽紅素代謝495、尿亞硝酸鹽(NIT)試驗6、尿隱血(BLD)7、尿白細胞(LEU)

陽性見于尿路感染臨床意義同血尿見顯微鏡檢查第一節尿液檢測(三)化學檢驗尿液干化學檢驗分為四大部分當腎臟受損時,著重檢測尿蛋白、尿潛血、尿比重、pH。泌尿系統炎癥應注意亞硝酸鹽(NIT)、白細胞。為區分黃疸的類型,著重注意尿膽原與尿膽紅素。尿糖與酮體的檢測對糖尿病及酮癥酸中毒的診斷有幫助。小結51尿量外觀氣味酸堿度比密尿蛋白尿糖尿酮體尿膽原尿膽紅素細胞管型結晶體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尿沉渣檢查第一節尿液檢測一、尿液的一般檢測52取新鮮混勻的尿液約10ml于離心管內,以1500rpm離心5分鐘,棄去上清液,留取0.2ml沉渣,混勻。[檢查方法]①玻片法管型:平均數/LP、HP定類型;細胞:平均數/HP②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③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法(四)尿沉渣檢查第一節尿液檢測531、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膿細胞上皮細胞[參考值]

正常人紅細胞0~偶見/HP,平均>3個/HP,稱鏡下血尿[臨床意義]

同血尿[參考值]正常人不超過5個/HP[臨床意義]泌尿系統感染①腎小管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正常尿中不見。如在尿中出現,常表示腎小管病變②移行上皮細胞:正常偶見。輸尿管、膀胱、尿道炎癥時出現③復層鱗狀上皮細胞:正常可見。尿道炎時大量出現第一節尿液檢測(四)尿沉渣檢查紅細胞低滲尿:紅細胞膨脹顏色較淺,有時血紅蛋白從紅細胞中脫出,使其成為大小不等的空環形,稱為紅細胞淡影;高滲尿:由于尿液濃縮,紅細胞因脫水而皺縮成顏色較深的鋸齒狀團塊;酸性尿:紅細胞的形態常無大的改變;堿性尿:紅細胞易發生變形,縮小或完全被破壞呈褐色顆粒狀。54(四)尿沉渣檢查正常RBC低滲RBC高滲RBC鑒別“腎小球性”和“非腎小球性”血尿:腎小球性血尿多為變形紅細胞血尿(>80%)。腎小球性血尿主要來源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等疾病。非腎小球性血尿:大于50%紅細胞形態仍維持正常。主要來源于腎結石、泌尿系統腫瘤、腎結核、腎盂腎炎、多囊腎、急性膀胱炎等。臨床意義3.1.1紅細胞(RBC)均一性紅細胞血尿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腎或輸尿管結石多囊腎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歸納為以下4種:1.泌尿系統自身疾病泌尿系統各部位的炎癥、腫瘤、結核、結石、創傷、腎移植排斥、先天性疾患等均可引起血尿。2.生殖系統疾患如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或膿腫、精囊炎等均可引起血尿。3.全身其他系統的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DIC、血友病、壞血病等。4.尿路鄰近器官疾患闌尾炎、輸尿管周圍炎、盆腔炎、輸卵管及附件炎、結腸癌、直腸癌、子宮頸癌等均可侵犯尿道而引起血尿。臨床意義3.1.1紅細胞(RBC)白細胞

低滲尿:吸水脹大,易溶解;

高滲尿和酸性尿:皺縮變小;

膿尿:在炎癥過程中破壞或死亡的中性粒細胞。(四)尿沉渣檢查正常白細胞膿細胞桿狀核中性粒細胞臨床意義1.中性粒細胞大量增多常見于泌尿系統炎癥,也可見于腎腫瘤。“閃光細胞”常見于腎盂腎炎活動期或急性發作期。

2.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增多見于腎移植后排斥反應、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應用抗生素及抗癌藥物等。尿液中淋巴細胞增多,還可見于病毒感染。急性腎小管壞死時單核細胞也可減少或消失。3.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間質性腎炎、變態反應性泌尿系統炎癥。上皮細胞

腎小管上皮細胞(小圓)移形上皮細胞

表層移形上皮細胞中層移形上皮細胞底層移形上皮細胞復層扁平上皮細胞(鱗狀)(四)尿沉渣檢查1.腎小管上皮細胞(小圓)(四)尿沉渣檢查脂肪顆粒細胞:在某些慢性疾病時,腎小管上皮細胞易發生脂肪變性,胞質內出現數量不等、分布不均的脂肪顆粒或脂肪滴樣小空泡。多見于腎小管病變。成堆出現提示腎小管有急性壞死性病變。腎移植術后大約1周,尿液內出現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隨后逐漸減少至恢復正常。當發生排斥反應時尿液中可再度大量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并可見上皮細胞管型。脂肪顆粒細胞:慢性腎炎、腎梗死臨床意義2.移行上皮細胞(1)表層移行上皮細胞(大圓)(四)尿沉渣檢查(2)中層移行上皮細胞(四)尿沉渣檢查(3)底層移行上皮細胞:形態較圓,與腎小管上皮細胞統稱為小圓上皮細胞。但兩者有差別,底層移行上皮細胞體積較大,而胞核較小。腎小管上皮細胞體積較小,而胞核較大。(四)尿沉渣檢查臨床意義膀胱炎時可見大量表層移形(大圓)上皮細胞。腎盂腎炎時可見大量中層移形(尾形)上皮細胞。3.鱗狀上皮細胞:為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細胞,扁平似魚鱗狀、不規則,多邊多角,邊緣常卷曲,胞核很小,呈圓形或卵圓形,有時可有2個以上小核,完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見,又稱扁平上皮細胞。(四)尿沉渣檢查臨床意義健康人尿液中可見少量鱗狀上皮細胞,如大量增多并伴有白細胞增多,則提示有泌尿系統炎癥。762、管型細胞管型顆粒管型透明管型蠟樣管型脂肪管型腎衰竭管型形成的必要條件:①尿中有蛋白②腎小管有濃縮和酸化能力③腎單位交替使用

細胞量超過管型體積的1/3①腎小管上皮管型:意義同腎小管上皮細胞②紅細胞管型:意義同血尿③白細胞管型:意義同白細胞正常0~偶見/LP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常見于腎病綜合癥第一節尿液檢測(四)尿沉渣檢查透明管型細胞管型正常人偶見,老年人晨尿中可見。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惡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細胞量超過管型體積的1/3①腎小管上皮管型:意義同腎小管上皮細胞②紅細胞管型:意義同血尿③白細胞管型:意義同白細胞RBC管型WBC管型細顆粒管型粗顆粒管型慢性腎炎或急性腎小球腎炎后期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或藥物中毒引起的腎小管損傷蠟樣管型脂肪管型提示嚴重的腎小管變性壞死,預后不良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以及其他腎小管損傷性疾病寬幅管型提示慢性腎衰竭少尿期,預后不良假管型82①易在堿性尿中出現的結晶體:磷酸鈣、碳酸鈣、尿酸鈣②易在酸性尿中出現的結晶體:尿酸晶體、草酸鈣、膽紅素、酪氨酸、亮氨酸、胱氨酸、膽固醇、磺胺3、結晶體第一節尿液檢測(四)尿沉渣檢查草酸鈣結晶(見于結石)尿酸結晶(見于結石及痛風)磷酸銨鎂結晶亮氨酸結晶二者見于:急性肝壞死、急性磷中毒、氯仿中毒、肝硬化酪氨酸結晶胱氨酸結晶:見于腎結石、膀胱結石、先天性胱氨酸病。膽紅素結晶:見于阻塞性黃疸、急性肝壞死、肝硬化、肝癌、急性磷中毒主要見于腐敗尿中,如在新鮮尿中見尿酸銨,表明膀胱有細菌感染見于膀胱炎、慢性腎盂腎炎、膀胱尿潴留等膽固醇結晶:見于腎病綜合征、腎淀粉樣變性病、脂肪變性病、偶見膀胱炎、腎盂腎炎。主要因用藥而形成的晶體。磺胺類藥物結晶放射造影劑類結晶解熱鎮痛類藥物結晶3.3.3藥物性結晶磺胺嘧啶結晶磺胺甲基異噁結晶89二、尿液的其他檢測(一)尿微量清蛋白【參考值】正常人尿清蛋白排出率(UAE)為5~30mg/24h,超過30mg/24h稱微量清蛋白尿。【臨床意義】①在糖尿病,用放免法測定的微量清蛋白排出率持續大于20~200μg/min(24小時尿分泌率>70μg/min,相當于30~300mg/24h)為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指標;②也可見于大多數腎小球疾病、狼瘡性腎炎、腎小管間質疾病等;③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癥、吸煙、劇烈運動與飲酒也可見。第一節尿液檢測90二、尿液的其他檢測(二)尿淀粉酶(urineamylase)

【參考值】Somogyi法:尿液淀粉酶活性<1000U/L。【臨床意義】①急性胰腺炎尿液淀粉酶活性一般于發病12~24小時開始增高,可高于血清一倍以上,多持續3~10天后恢復正常;慢性胰腺炎時,血清和尿淀粉酶活性一般不增高,如急性發作時,可有中等程度的增高;②任何原因所致的胰腺管阻塞,如胰腺癌、胰腺損傷、急性膽囊炎等,因胰液排出受阻而返溢入血,均可使血和尿淀粉酶活性增高。血和尿中淀粉酶活性并不一定呈平行關系。在急性胰腺炎時,血液淀粉酶的上升為一過性,相對的尿液淀粉酶出現高值且持續時間較長。第一節尿液檢測91(一)干化學尿分析儀

試紙8項、9項、10項、11項、13項、14項簡單、快速已普及到基層三、尿液自動化儀器檢測第一節尿液檢測92檢測項目

參考值PRO(蛋白質)-~±GLU(葡萄糖)-pH(酸堿度)5~7KET(酮體)-BIL(膽紅素)-URO(尿膽原)orUBG±~+NIT(亞硝酸鹽)-BLD(紅細胞)orERY-~+LEU(白細胞)-SG(比密)1.015-1.025VitC(維生素C)-第一節尿液檢測尿自動分析儀檢測項目及參考值尿膽原、膽紅素、酮體、肌酐(CR)、血、蛋白質、微量白蛋白(MA)、亞硝酸鹽、白細胞、葡萄糖、比重、pH、抗壞血酸、尿鈣(Ca)93(二)尿沉渣自動分析儀三、尿液自動化儀器檢測第一節尿液檢測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

全自動尿液分析系統94三、尿液自動化儀器檢測第一節尿液檢測自動化分析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1、標本采集:晨尿最好,新鮮,及時檢查2、在化驗單上注明所用藥物及劑量3、分析結果時應注意藥物的影響①VitC:GLU、BLD、KET、BIL、NIT呈假陰性。(氧化還原反應)靜滴VitC后原則上5小時內不留標本檢驗。②青霉素:PRO、NIT呈假陰性③氯丙嗪:使BIL、URO呈假陽性。95

濰坊市XX醫院檢驗報告單姓名李XX性別女科室普內門標本種類隨機尿住院號年齡22病室檢驗項目尿液分析門診號03120508臨床診斷腎炎申請日期03-5-15檢驗號123456標本號00078912

Roche機測項目結果參考值離心后鏡檢結果參考值目測尿清晰度微渾WBC/μl34H≤5

尿比密(SG)1.012上皮細胞1+

尿酸堿度(pH)5.5透明管型/μl5H≤1

尿蛋白(PRO)1+H≤±顆粒管型/μl6H0

尿葡萄糖(GLU)Neg細胞管型/μl2H0

尿隱血(BLD)2+H≤+

尿白細胞(LEU)1+H草酸鈣結晶1+

尿亞硝酸鹽(NIT)+

尿酮體(KET)Neg

尿膽紅素(BIL)Neg

尿膽原(URO)正常

采樣06-5-15送驗06-5-15報告03-5-15日期9:09AM時間9:15AM時間9:23AM檢驗師劉XX核對者胥XX第一節尿液檢測96第一節尿液檢測病例病史:張某,男,23歲,軍人。因尿血,頭昏1周,于2002.8.20入院。入院前20天,因受冷,全身不適、鼻塞、流涕、咽痛,經治療好轉。入院前1周開始出現頭昏、乏力、腰痛、排淡紅色尿2次,量中等。偶有尿急、尿頻、尿痛。體格檢查:體溫37oC,脈搏98次,呼吸18次,血壓150/120,神志清醒。皮膚眼結膜略蒼白,未見皮疹瘀斑。雙瞼水腫,咽部充血,雙扁桃體腫大,心肺(-),肝脾未觸及。實驗室檢查:尿液:肉眼血尿,鮮紅色伴凝塊,渾濁,蛋白+++,RBC++++,顆粒管型6/μl。血液:Hb100g/L,RBC3.2×1012/L,WBC14.6×109/L,N69,L29,M1,E1,PLT231×109/L

97第一節尿液檢測病例分析急性腎小球腎炎,還可進一步做腎功能檢查:尿紅細胞位相:腎小球源性?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ASO:抗鏈球菌溶血素“O”98第一節尿液檢測患者,女,36歲。因尿頻、尿急、尿痛、左腎區疼痛就診。體檢:體溫39.2℃,左腎區叩擊痛陽性;實驗室檢查:尿液外觀渾濁,鏡檢有大量白細胞、白細胞管型,同時可見閃光細胞,尿細菌培養陽性。其最可能診斷為:A.急性尿道炎B.急性膀胱炎C.急性腎盂腎炎

D.腎結石E.急性腎小球腎炎99尿液檢測一痰液檢測三腦脊液檢測四漿膜腔積液檢測五生殖系統體液檢測六糞便檢測二100正常糞便由已經消化和消化不全的食物殘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細菌和水分所組成。糞便檢查的目的: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腸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有無炎癥、出血和寄生蟲感染。了解消化狀況,判斷胰腺外分泌功能。隱血試驗(OB)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篩選試驗。檢查有無致病菌以防治腸道傳染病。第二節糞便檢測101一、標本采集1、新鮮,不可混入尿液,容器潔凈干燥,細菌培養時→無菌培養皿2、選材:膿血、粘液部分,有時需要多次多部位留取。3、量:常規檢查:指頭大小,稀便留5ml;集卵檢查:雞蛋大小;孵化血吸蟲毛蚴:全部糞便。4、對某些寄生蟲及蟲卵的初篩檢測,應采取三送三檢,因許多腸道原蟲和某些蠕蟲卵都有周期性排出現象。第二節糞便檢測102一、標本采集5、查阿米巴滋養體→保溫,尤其是冬季6、查蟯蟲卵→用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向肛門周圍皺襞處拭取并立即送驗7、糞便隱血試驗應素食三天,禁服鐵劑及維生素C,否則易假陽性8、無自動排便而又必須檢查→肛門指診法。注:灌腸或服用油類瀉劑的糞便不能用于標本檢查。第二節糞便檢測二、檢驗項目(一)一般性狀檢查(二)顯微鏡檢查(三)化學檢查(四)細菌檢查103104(一)一般性狀檢查1、量:正常成人,每日一次,100-300g,與飲食的量、種類及消化器官功能有關。2、顏色和性狀:正常成人:黃褐色,成型。嬰兒:黃色或金黃色,可不成型。黃綠色:真菌感染。第二節糞便檢測嬰兒105

2、顏色與性狀(1)稀糊狀或水樣便:如急性腸炎等。(2)膿血便: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3)鮮血便:多見于直腸息肉、直腸癌等。(4)黑便及柏油樣便:上消化道出血50~75ml

出現黑便,隱血試驗強陽性,表面發亮,又稱柏油樣便(5)白陶土樣便:見于梗阻性黃疸(6)米泔樣便:見于重癥霍亂(7)粘液便: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8)細條樣便:直腸癌(9)乳凝塊:嬰兒消化不良、嬰兒腹瀉第二節糞便檢測(一)一般性狀檢查106糞便異常性狀及可能原因稀汁便米泔樣便腸蠕動亢進或分泌物增多所致;各種因素引起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霍亂弧菌外毒素刺激所致分泌性腹瀉107第二節糞便檢測108糞便異常性狀及可能原因腸道受刺激、炎癥或過敏反應;各種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急性血吸蟲病等;小腸病變時粘液混在糞便中;大腸病變時粘液在表面。腸易激綜合征腹部絞痛后排出粘液樣便胨樣便109糞便異常性狀及可能原因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腸結核、結腸癌或直腸癌和急性血吸蟲病兒童消化不良膿血便乳凝塊1103、氣味:正常:臭味,因含有蛋白質分解產物(吲哚、糞臭素、硫醇、硫化氫等)肉食者:含大量蛋白質而使臭味強烈素食者:臭味相對較淡惡臭:慢性腸炎、胰腺疾病、直腸癌潰爛等血腥臭味:阿米巴腸炎(含大量紅細胞)酸臭味:脂肪及糖類消化或吸收不良

4、寄生蟲體:蛔蟲、蟯蟲、絳蟲

5、結石:膽石、胰石、胃石、糞石第二節糞便檢測阿米巴原蟲(一)一般性狀檢查111

1、細胞

(1)白細胞:多為中性粒細胞,正常不見或偶見腸道炎癥時增多,<15個/HP,如

小腸炎癥:

均勻混合于糞便中,細胞形態難以辨認

菌痢:大量成堆出現;

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較多嗜酸粒細胞(2)紅細胞:正常不見腸道下段炎癥或出血可出現,如痢疾細菌性痢疾:以白細胞為主,紅細胞形態正常,常散在分布阿米巴痢疾:紅細胞多于白細胞,且成堆出現伴形態破碎(3)大吞噬細胞:見于細菌性痢疾(4)腸粘膜上皮細胞:正常情況下少量脫落的柱狀上皮細胞被破壞→不見結腸炎、假膜性腸炎(難辨梭菌異常繁殖,產生霉素而引起腸道粘膜急性休克性炎癥,在壞死的粘膜上形成假膜)(5)腫瘤細胞:結腸癌、直腸癌

(二)顯微鏡檢查第二節糞便檢測112RBConstoolsmear假膜性腸炎1131142、食物殘渣正常:無定形細小顆粒,僅可偶見淀粉顆粒和脂肪小滴等(1)淀粉顆粒:具有同心性線紋的不規則塊狀物,遇碘呈黑蘭色大量出現→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2)脂肪小滴:正常中性脂肪很少見到。脂肪排泄增多:脂肪小滴>6個/HP,常見腹瀉;脂肪小滴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障礙:急慢性胰腺炎、胰頭癌、乳糜瀉和吸收不良綜合征等游離脂肪酸增多:提示脂肪吸收障礙。提示阻塞性黃疸(3)肌肉纖維:正常情況下,經蛋白酶消化分解后大多消失大量出現→蛋白質消化不良及腸蠕動亢進、腹瀉(4)結締組織:正常少見;胃疾患缺乏胃蛋白酶時增多(5)植物細胞和植物纖維:形態多樣,正常少見;腸蠕動亢進時增多第二節糞便檢測(二)顯微鏡檢查115116fattinessonstoolsmear117第二節糞便檢測1183、寄生蟲和寄生蟲卵肉眼分辨的較大蟲體:蛔蟲、蟯蟲、豬肉絳蟲、牛肉絳蟲、闊頭裂節絳蟲等將糞便過篩沖洗后:可發現鉤蟲、鞭蟲等細小蟲體服驅蟲劑后:查有無蟲體驅絳蟲后:尋找頭節1,2蛔蟲卵3蟯蟲卵4,5鉤蟲卵肝吸蟲卵鞭蟲卵第二節糞便檢測(二)顯微鏡檢查119蛔蟲卵鉤蟲卵蟯蟲卵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包囊及滋養體(蘇木素染色)第二節糞便檢測120Charcot-leydencrystal,夏科-雷登結晶(菱形)(某些寄生蟲分解嗜酸性粒細胞得到產物)阿米巴痢疾,過敏性腸炎常與嗜酸性粒細胞一起出現第二節糞便檢測121糞便隱血試驗(occultbloodtest,OBT)消化道少量出血,紅細胞被破壞,糞便外觀無異常改變,肉眼和顯微鏡均不能證實的出血。血紅蛋白中的含鐵血紅素有催化過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試劑中的H2O2,分解釋放新生態氧,氧化色原物質顯色。第二節糞便檢測(三)化學檢查122被氧化冰醋酸使RBC破壞釋放血色素血色素中的鐵卟啉環H2O2O2-聯苯胺有色化合物(蘭色)糞便隱血試驗原理:于糞便內加入易被氧化的物質(聯苯胺等)及放氧的物質(H2O2),經糞便內血液的作用(血色素中的鐵卟啉環有過氧化酶作用)分解過氧化氫放出O2-,使聯苯胺被氧化而致顯色。第二節糞便檢測123

近年來為解決FOBT特異性問題和鑒別消化道出血部位建立了一些免疫學檢查法,如膠體金法、免疫斑點法。所用抗體有兩種,一種為抗人血紅蛋白抗體,另一種為抗人紅細胞基質抗體。后者可檢出下消化道出血。因為上消化道出血時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經消化酶降解變性已失去原來的免疫原性。免疫法隱血試驗靈敏度高,特異性好,同時不受動物血紅蛋白干擾,因而不需控制飲食。124[臨床意義

][方法與結果

]化學法:鄰聯甲苯胺法可檢出5~10ml的出血膠體金法:一種為抗人血紅蛋白抗體,另一種為抗人紅細胞基質抗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診斷

陽性:①消化性潰瘍②消化道腫瘤,如胃癌等③急性胃粘膜病變等假陽性:①食物因素:大量食用動物血、肝、瘦肉、牛奶等②藥物因素:鐵劑如FeSO4、福乃得、維生素C第二節糞便檢測(三)化學檢查125126(四)細菌學檢查正常糞便中有許多細菌,占干重1/3。大腸桿菌、厭氧菌和腸球菌是成人糞便中主要菌群,產氣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多為過路菌,此外還有少量芽胞菌和酵母菌。這些細菌出現均無臨床意義。腸道致病菌檢查:直接涂片鏡檢、細菌培養。假膜性腸炎:糞便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可見革蘭陰性桿菌減少或消失,而葡萄球菌、念珠菌或厭氧性艱難梭菌增多霍亂、副霍亂:取糞便于生理鹽水中作懸滴試驗,可見魚群穿梭樣運動活潑的弧菌某些腹瀉患者稀汁樣糞便涂片:人體酵母菌腸結核或小兒肺結核不能自行咳痰者:糞便抗酸染色涂片查找分支桿菌若能進行糞便培養(普通培養、厭氧培養或結核培養)則更有助于確診及菌種鑒定第二節糞便檢測127三、臨床應用腸道感染性疾病腸道寄生蟲病消化吸收功能過篩試驗消化道腫瘤過篩試驗黃疸的鑒別判斷第二節糞便檢測128復習題粘液膿血便常見于哪些疾病柏油樣便常見于哪些疾病隱血試驗陽性的臨床意義糞便隱血試驗假陽性常見于哪些情況糞便中巨噬細胞出現的臨床意義米湯樣便常見于哪些疾病做哪種病原體檢查時糞便需要保溫第二節糞便檢測129尿液檢測一痰液檢測三腦脊液檢測四漿膜腔積液檢測五生殖系統體液檢測六糞便檢測二130痰液檢驗

痰液是氣管、支氣管和肺泡所產生的分泌物。正常人痰液很少,呈清晰水樣。臨床應用肺部感染的病原學診斷開放性肺結核的診斷肺癌診斷肺寄生蟲診斷第三節痰液檢測131一、標本采集第三節痰液檢測清晨第一口痰為宜,先漱口,清潔口腔,用力咳出氣管深處的痰,盛于清潔容器送檢。細胞學檢查收集上午9-10時的新鮮痰液。細菌培養應留于無菌容器,及時送檢。檢查結核桿菌至少收集3次標本,早晨、晚上和隨機。若采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直接從病灶處采集標本,質量最佳。合格標本的鑒定(了解):鱗狀上皮細胞<10/低倍視野,白細胞>25/低倍視野132二、檢測項目(一)一般性狀檢查1、量痰量突然增加并呈膿性,見于肺膿腫或膿胸破入支氣管腔。2、顏色病理情況下有以下改變紅色和棕紅色:血性痰見于肺癌、肺結核、支擴;

粉紅色泡沫樣痰見于急性肺水腫;

鐵銹色痰(血紅蛋白變性引起)見于大葉性肺炎、肺梗死。黃色或黃綠色:呼吸道化膿性感染棕褐色:阿米巴肺膿腫、慢性充血性心衰肺淤血第三節痰液檢測大葉性肺炎133134二、檢測項目(一)一般性狀檢查3、性狀黏液性痰灰白色,見于支氣管炎、支哮、早期肺炎。漿液性痰稀薄帶泡,見于肺水腫、肺淤血。膿性痰呼吸道化膿性感染血性痰

痰中混有血絲或血塊,如咳出純粹的血液或血塊成為咯血,外觀多為鮮紅色泡沫狀、陳舊性痰呈暗紅色凝塊。血性痰見于肺癌、肺結核、支擴、肺吸蟲病。4、氣味(了解)第三節痰液檢測1351、直接涂片檢測(了解)白細胞

正常人少量,無臨床意義。中性粒細胞和膿細胞增多化膿性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哮喘、過敏性支氣管炎和肺吸蟲病。紅細胞

呼吸道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多見。上皮細胞

炎癥或其它呼吸系統疾病時大量增加。肺泡巨噬細胞吸入大量煙灰者為炭末細胞;吞噬含鐵血黃素者稱含鐵血黃素細胞,又稱心力衰竭細胞,見于心衰引起的肺淤血、肺梗死或肺出血患者。寄生蟲和寄生蟲卵

肺吸蟲、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硫磺樣顆粒放線菌病(二)顯微鏡檢查第三節痰液檢測136心力衰竭細胞137138(二)顯微鏡檢查2、染色涂片(1)脫落細胞檢查蘇木精-伊紅(H-E)染色和巴氏染色肺癌二、檢測項目第三節痰液檢測139(二)顯微鏡檢查2、染色涂片(2)細菌學檢測抗酸染色找結核桿菌;革蘭氏染色檢測細菌和真菌感染進一步作痰培養。二、檢測項目白細胞吞噬細菌第三節痰液檢測140141尿液檢測一痰液檢測三腦脊液檢測四漿膜腔積液檢測五生殖系統體液檢測六糞便檢測二142腦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是存在于腦室及蛛網膜下腔內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大約70%來自腦室系統脈絡膜叢的超濾和分泌,其余由腦室的室管膜和蛛網膜下腔所產生,通過蛛網膜絨毛回吸收入靜脈。正常成人:90-150ml,新生兒:10-60ml。CSF主要功能:保護腦和脊髓免受外界損傷調節顱內壓力變化供給腦、脊髓的營養物質,并運走代謝產物調節神經系統堿儲量,維持正常pH值第四節腦脊液檢測143一、標本采集腰椎穿刺術

小腦延髓池穿刺:蛛網膜下腔梗阻腦室穿刺:嬰兒穿刺成功后先測CSF壓力,正常側臥位壓力為0.78-1.76KPa(80—180mmH2O),或40-50滴/分,若壓力超過200mmH2O,放出CSF的量不應超過2ml,留在三個無菌小瓶中,每瓶約1-2mlLumbarpuncture壓力測定細菌學生化免疫細胞第四節腦脊液檢測144一、標本采集第四節腦脊液檢測1451、顏色:正常為無色水樣液體

紅色:見于穿刺出血、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出血。3管顏色區分黃色:見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椎管梗阻等。起因:紅細胞溶解、膽紅素過多乳白色:見于化膿性腦膜炎。微綠色:綠膿桿菌、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引起的腦膜炎褐色或黑色:腦膜黑色素瘤2、透明度:正常清晰透明病毒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膜炎、中樞神經系統梅毒:細胞↑,清晰或微混結核性腦膜炎:細胞↑↑,毛玻璃樣混濁化膿性腦膜炎:細胞↑↑↑,乳白色渾濁第四節腦脊液檢測(一)一般性狀檢查(一)一般性狀檢查3、凝固物

正常不含Fg,放置24h后不會形成薄膜或凝塊。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靜置1-2h即可出現凝塊或沉淀物;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靜置12-24h后,可見液面有纖細的薄膜形成。

蛛網膜下腔阻塞時,由于阻塞遠端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常高達15g/L,使腦脊液呈黃色膠凍狀。146147(二)化學檢查1、蛋白質檢查:蛋白含量不到血漿蛋白含量的1%,主要為清蛋白。[參考值]定性試驗(Pandy試驗):正常為陰性或弱陽性;定量試驗:成人0.20~0.45g/L[臨床意義]蛋白量增加:①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如腦膜炎、出血等;②腦脊液循環障礙,見于腦腫瘤、椎管內梗阻(脊髓腫瘤、蛛網膜下腔粘連)等。蛋白量減少:①腦脊液丟失;②腦脊液漏;③顱內壓增加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第四節腦脊液檢測1482、葡萄糖檢查[參考值]成人2.5~4.5mmol/L(血糖的60%,禁食后4h作腰穿檢查)[臨床意義]葡萄糖含量降低:①化膿性腦膜炎;②結核性腦膜炎;③其他,如累及腦膜的腫瘤等。3、氯化物檢查[參考值]120~130mmol/L[臨床意義]氯化物含量減少:見于①結核性腦膜炎;②化膿性腦膜炎;③嘔吐、腹瀉等引起的血氯降低。第四節腦脊液檢測(二)化學檢查149(三)顯微鏡檢查1、細胞計數:無紅細胞,僅有少量白細胞

[參考值]成人:(0~8)×106/L;兒童:(0~15)×106/L2、細胞分類

[參考值]正常腦脊液中主要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二者比值7:3[臨床意義]腦脊液細胞數增多見于(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①化膿性腦膜炎:以中性粒細胞為主;②結核性腦膜炎:中性粒、淋巴、漿細胞同時存在;

③病毒性腦炎、腦膜炎:以淋巴細胞為主。(2)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性疾病:可正常或增高,以淋巴細胞為主。(3)腦寄生蟲病: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腦脊液中離心沉淀中可見寄生蟲。(4)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出血:RBC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第四節腦脊液檢測病例一患者臨床表現符合化膿性腦膜炎,高熱、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血象提示白細胞明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腦脊液常規顯示細胞計數輕度增高。臨床醫生質疑。經復查腦脊液細胞數為1.0×109,支持化腦診斷。150151(四)細菌學檢查直接涂片或離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化膿性腦膜炎:革蘭染色結核性腦膜炎:抗酸染色隱球菌腦膜炎:印度墨汁染色第四節腦脊液檢測152金黃色葡萄球菌153腦膜炎雙球菌154結核分枝桿菌1.免疫球蛋白檢測IgG增加:多發性硬化癥、結核性腦膜炎、梅毒性腦膜炎IgA增加:各種腦膜炎及腦血管疾病IgM出現:提示中樞神經系統近期有感染、腦腫瘤及多發性硬化癥。2.結核性腦膜炎的抗體檢測:ELISA3.乙型腦炎病毒抗原檢測4.用單克隆抗體技術檢測腦脊液中的癌細胞155(五)免疫學檢查156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腦脊液檢查特點第四節腦脊液檢測壓力mmH2O外觀蛋白定性蛋白定量g/L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細胞計數及分類×106/L細菌正常成人90-180透明(-)0.2-0.452.5-4.5120-1300-8,多為淋巴細胞無化腦顯著增高混濁,膿性++以上顯著增加明顯減少或消失稍低顯著增加,數千,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發現病原菌結腦增高微混,呈毛玻璃狀+—+++增加減少明顯減少數十或數百,早-中性粒細胞為主,后-淋巴細胞為主可找到抗酸桿菌病腦稍增高清晰或微混+—++輕度增加正常正常數十或數百,以淋巴細胞為主無顱內出血稍增高血性+—++輕度增加多增高正常增加,以紅細胞為主無157尿液檢測一痰液檢測三腦脊液檢測四漿膜腔積液檢測五生殖系統體液檢測六糞便檢測二158漿膜腔及漿膜腔積液人體漿膜腔在正常情況下僅有少量液體,主要起潤滑作用,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約為10-30ml,關節腔液0.1-0.2ml。病理情況下,腔內有多量液體貯留,稱為漿膜腔積液。隨部位不同而分為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心包腔積液及關節腔積液。第五節漿膜腔積液檢測159一、漿膜腔積液分類和發生機制(一)漏出液:非炎癥性積液毛細血管內流體靜脈壓升高: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靜脈栓塞血漿滲透壓降低:肝硬化、腎病綜合征、重度營養不良淋巴管阻塞:絲蟲病及惡性腫瘤壓迫(二)滲出液:炎性積液感染性:細菌、結核菌、病毒、支原體非感染性:外傷、化學刺激(血液、胰液、膽汁、胃液)、惡性腫瘤、風濕性疾病第五節漿膜腔積液檢測160心包積液腹水胸腔積液正常人胸片161漏出液與滲出液的鑒別項目漏出液滲出液一般性狀檢查顏色淡黃色化膿菌感染:黃色/膿血性;綠膿桿菌感染:綠色結核性、惡性腫瘤:紅色/暗紅色;黃疸:深黃色透明度清晰透明渾濁比重<1.018>1.018凝固性不易易化學檢查粘蛋白定性(Rivalta試驗)陰性陽性粘蛋白定量<25g/L>30g/L葡萄糖測定與血糖相近常低于血糖水平顯微鏡檢查細胞計數<100×106/L>500×106/L細胞分類淋巴細胞、間皮細胞N:急性化膿性感染、結核感染早期;L:慢性炎癥E: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腫瘤細胞:癌性積液幼稚細胞、間皮細胞:間皮細胞病細菌學檢查無可有第五節漿膜腔積液檢測162答案:C.滲出性胸腔積液練習題1胸腔積液患者,胸水檢查:比重1.025,蛋白37g/L,李凡他試驗(+),RBC2×109/L,WBC610×106/L,細菌(-),積液性質應考慮為A.

漏出性胸腔積液B.

血性胸腔積液C.

滲出性胸腔積液D.

乳糜性胸腔積液E.化膿性胸腔積液第五節漿膜腔積液檢測163答案:肝硬化所致漏出液

練習題2簡要病史患者女性,47歲,十年前曾患乙型肝炎,因體檢發現脾大、腹水就診。

化驗報告:腹水檢查:外觀淡黃透明,比重1.010,蛋白定量10g/L,有核細胞計數20×106/L,單個核細胞占70%

。該患者腹水為漏出液還是滲出液?原因何在?第五節漿膜腔積液檢測164尿液檢測一痰液檢測三腦脊液檢測四漿膜腔積液檢測五生殖系統體液檢測六糞便檢測二165一、陰道分泌物檢測陰道分泌物(Vaginaldischarge):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主要由宮頸腺體和前庭大腺的分泌物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