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微觀經濟學習題答案_第1頁
第一單元微觀經濟學習題答案_第2頁
第一單元微觀經濟學習題答案_第3頁
第一單元微觀經濟學習題答案_第4頁
第一單元微觀經濟學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五、辨析題

1.錯。一個變量究竟是內生變量還是外生變量,取決于該變量值是否由某

個模型本身決定。在一個較小的模型中的外生變量,有可能成為一個較大模型中

的內生變量。

2.錯。資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資源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對于人類無限

的欲望來說,滿足欲望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不足的。

3.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有本質的區別,但兩者還有一定的聯

系。它們的聯系主要表現在相互以對方的研究對象作為自己研究的前提條件。微

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的基礎上,研究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宏觀

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經被合理配置的基礎上,研究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微觀經

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綜合構成經濟學,其中,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4.錯。經濟人假定是對商品經濟中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場合下的行為特

征的一種本質概括和抽象。與其它相關假定相比,經濟人假定對現實社會中的人

的各種行為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印證。

六、簡答題

1.答:計劃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是公有制與集中決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社會資源主要由政府占有,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和經濟增長等4個基

本經濟問題由政府通過指令性計劃解決。這種經濟體制存在技術與激勵兩方面的

弊病。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由于社會供求信息十分龐雜且瞬息萬變,人們無法

及時地制定正確的能夠將供求銜接好的計劃。由于計劃趕不上變化,按計劃來生

產,必然導致供過于求與供不應求并存的弊病。

更嚴重的弊病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當局即使能夠及時地制定出供求銜

接得很好的計劃,也無法保證人們能夠按照計劃進行生產。因此,在計劃經濟體

制下,資源的配置必然缺乏效率。

2.答:微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通過對單個經濟

主體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的分析,研究產品價格與要素價格的決定過

程,說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稀缺資源如何在各部門和各經濟主體之間得到合

理的配置。

實際上,價格的決定過程就是資源的配置過程。一方面,人們總是根據產

品價格的高低對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做出相應的選擇;另一方面,要素價格的決

定過程就是收入的分配過程。因此,微觀經濟學也叫價格理論。由于價格是在市

場上形成的,所以,微觀經濟學又叫市場理論或市場經濟學。

3.答:宏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經被合理配置的基礎上,通過總量(一般

價格水平、失業率、國民收入、貨幣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會如何充分利用資

源以促進一國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常常用國民收入的增長來衡量。任何國家的

收入在短期總是具有波動的趨勢(有時繁榮,有時蕭條),在長期則不斷增長。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國民收入短期波動(失業與通貨膨脹)和長期增長的決定因

素。故宏觀經濟學也稱作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4.答:靜態分析法和比較靜態分析法的共同點是都撇開了時間因素,假定

變量從一種狀態走向另一種狀態是瞬間完成的。它們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研究的

內容上。靜態分析法主要研究變量從非均衡狀態走向均衡狀態的機制,描述變量

在某種均衡時的狀態;比較靜態分析法研究變量從一種均衡狀態走向另一種均衡

狀態的原因,并對新舊兩種均衡狀態進行比較。

七、論述題

1.答:經濟學根源于資源的稀缺性與人類欲望無限性之間的矛盾。資源的

稀缺性是指相對于人類無限的欲望來說,滿足欲望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不足的。

資源的稀缺性與人類欲望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導致以下四個基本經濟問題的產生。

(1)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

資源是有限的,人們不能生產出白己所需要的一切產品,而只能生產那些

在當前人們最需要的產品。但是,什么是當前最需要的產品呢?這些產品生產多

少最適當呢?這就是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的問題。

(2)如何生產

由于資源的稀缺性,人們就必須考慮選擇最有效的生產方法,使有限的資

源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果。但是,什么樣的生產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呢?是多用

勞動少用資本還是相反?是大規模生產還是小規模生產?是使用A種技術還是

使用B種技術?是采用市場經濟體制生產還是計劃經濟體制生產?這就是如何

生產的問題。

(3)為誰生產

產品在進入消費之前,先必須進行分配,以確定每個社會成員所能得到的

份額。資源的稀缺性必然導致產品的有限性,使得產品不能按照人們的需要或欲

望來分配。那么,社會產品應該按照哪種方式在社會各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呢?這

就是為誰生產的問題。

(4)經濟增長

為了自己和子孫后代過上更富裕的生活,人們必須謀求經濟增長或經濟發

展。由于資源的稀缺性,把更多的資源用于積累,發展經濟,供當前消費的資源

就會減少。反之亦然。人們將怎樣在未來消費與當前消費之間分配資源呢?這就

是經濟如何增長或發展的問題。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四個基本經濟問題而產生和

發展起來的。為了解決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和經濟如何持續、穩定、

快速增長問題,人們就必須做出選擇,以便對現有的稀缺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

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的欲望。由此,便引出了經濟學的定義。所謂

經濟學就是研究人們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

日益增長的需要或欲望的科學。

2.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與

研究對象三個方面。微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通過對單

個經濟主體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的分析,即通過個量(某種產品的價

格、某種要素的價格等等)分析,研究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實際上,價格的決

定過程就是資源的配置過程。微觀經濟學也叫價格理論。由于價格是在市場上形

成的,所以,微觀經濟學又叫市場理論或市場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經被合理配置的基礎上,通過總量(一般價格水

平、失業率、國民收入、貨幣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會如何充分利用資源以促

進一國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常常用國民收入的增長來衡量。任何國家的收入在

短期總是具有波動的趨勢(有時繁榮,有時蕭條),在長期則不斷增長。宏觀經

濟學主要研究國民收入短期波動(失業與通貨膨脹)和長期增長的決定因素。故

宏觀經濟學也稱作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第-,微觀經濟學與宏

觀經濟學互相將對方的研究對象當作自己研究的假定前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

濟學的綜合構成經濟學。第二,總量分析必須建立在個量分析基礎之上,微觀經

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3.答:經濟人假定的含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所有經濟主體的行為動機和最終目標,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消費者追求滿足的最大化,生產者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2)經濟主體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時,都能利用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以

最小的成本追求自身最大的經濟利益。他們精于計算,理性從事,不會犯任何錯

誤。故經濟人假定常常被叫做理性人假定。

(3)經濟主體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在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

的手”的指引下,能夠極大地增進整個社會的福利,其效果比個人直接追求社會

福利最大化時的效果還要好。

“經濟人假定”是經濟學賴以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經濟學是研究社會

如何選擇,以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欲望的科學。

資源的稀缺性和選擇的必要性從本質上來說,根源于個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無限

的欲望。如果人們都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資嫄的稀缺性和選擇的必

要性就不復存在,進而也就沒有經濟學了。

4.答:學習經濟學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

(1)了解現實世界中的經濟運行機制

在生活中,你可能對這一事情驚奇不已:在沒有任何人指揮與計劃的情況

下,各地的人們在市場上竟能夠輕易地買到每天所需要的各種東西。學習經濟學

可以使我們理解現實的經濟是如何運行的,市場經濟體制為什么比其他經濟體制

在資源的配置與利用方面更有效率,并弄懂通貨膨脹、財政赤字、匯率變動、失

業率上升和政府對經濟為什么要干預以及為什么這樣干預等很多重大經濟問題,

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有頭腦的選民,投出理性的政治選票。

(2)可以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增加自己的效用

在人的一生中,無論是學習、工作、休閑與娛樂,還是進行政治選舉和其

他活動,時刻都會遇到經濟問題,經常要做出選擇(是否考大學、是否好好學習、

是否考研究生、是否考公務員、是否結婚、是否要孩子、是否儲蓄、是否增加勞

動時間等等)。經濟學本質上是有關選擇的科學。學習經濟學,可以幫助自己做

出更加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例如,對于消費者來說,經濟學中的資產組合理淪、消費與儲蓄的最優選

擇理論等可以指導他們的選擇行為;對于廠商而言,經濟學中的成本與收益分析、

廠商定價理論、資本與投資理論等可以指導其投資、生產與銷售決策。經濟學中

的機會成本分析比會計學中的成本分析對于企業經理人員的決策更具有指導意

義。經濟學理論對政府的決策行為同樣具有指導作用。政府的許多決策如果能夠

科學地運用經濟學知識,就會減少決策的盲目性。

(3)經濟學除了有用以外,它本身是一門充滿魅力的科學

經濟學介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博大精深,被薩繆爾森稱為社會科

學的皇后。它運用數學和統計工具,借鑒歷史經驗,經過縝密的邏輯思維,對各

種經濟現象和其他社會問題做出理性的解釋與預測。越學經濟學,人們的興趣常

常會越加濃厚。

(4)經濟學理論是應用經濟學等其他研究領域的基礎。

國際經濟學、比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會計

學等研究領域都以經濟學理論作為基礎。經濟學理論甚至被引入法學、政治學、

社會學的研究領域中,用于研究人的各種決策行為。學好“經濟學”,對于更好

地學習各種應用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

5.答:計劃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與集中決策。在計劃

經濟體制下,生產資料或社會資源在憲法意義上歸全體公民所有,實際由政府代

表全體公民行使資源的所有權,所有的企業歸政府所有。因此,生產什么、如何

生產和為誰生產等基本經濟問題,由政府通過編制龐雜的指令性計劃決定。國有

企業是政府編制的指令性計劃的實施者,本質上是政府機構的延伸,而不是追求

利潤最大化的獨立的決策主體。這種經濟體制由于存在計劃不完善與缺少激勵機

制等兩方面的弊病,資源的配置效率很低。

為了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各種產品的供給和需求都必須相等。在現有的技

術條件下,由于社會供求信息十分龐雜且瞬息萬變,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傳遞需

要較長的時間,人們不可能及時地制定出正確的能夠將各種市場供求都銜接好的

計劃。由于計劃本身的缺陷,企業按計劃來生產,必然導致市場上供過于求與供

不應求同時長期并存的弊病。計劃經濟體制更嚴重的弊病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

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領導和企業職工的收入是固定的,不與企業完成計

劃的情況好壞掛鉤。因此,即使計劃當局能夠及時地制定出科學的生產計劃,也

無法保證人們有足夠的積極性來完成計劃。由于計劃常常不符合現實情況,企業

可以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不能完成計劃任務進行辯護。因此,在計劃經濟體制

下,資源的配置必然缺乏效率。

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是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與分散決策。在市場經濟體

制下,社會資源主要由私人占有,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等基本經濟問

題由私人部門自己決定。相對于社會總體生產規模來說,單個企業的生產規模較

小,可以靈活地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調整生產決策,使得各種產品的供求經常

是相等的,即各種市場常常是出清的。另外,由于企業歸個人所有,為了最大化

自己所能獲得的利潤,企業主一定會努力經營企業。因此,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避

免計劃體制下存在的計劃不完善與缺少激勵機制等兩大弊端,其資源的配置效率

必然大大地高于計劃經濟體制。

6.答:在薩繆爾森看來,人們在研究經濟事物的過程中,常常會犯后此謬

誤、不能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和合成謬誤等三種錯誤。

如果僅僅因為一件事情發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就認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這樣的邏輯思維錯誤叫后此謬誤。實際上,前后發生的兩種事情之間可能沒有什

么因果關系。例如,在美國,一些人觀察到,在商業周期擴張之前夕與擴張過程

中,常常會出現工資和價格上升的現象。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

這些人主張采用提高工資和價格的方法來治療大蕭條。然而這是無效率或低效率

的政策建議。一方面在蕭條時期,由于產品賣不出去,廠商對勞動的需求減少,

失業率上升,廠商既不會提高產品價格,也不會提高工資。另一方面,貨幣工資

和價格的提高也不可能推動經濟復蘇。因為它們會相互抵消,使得實際總需求保

持不變,從而就業率與產量不變。

有時,人們在分析經濟問題時,不能保持其他相關條件不變。例如,土豆

的需求量受其價格、相關商品的價格(如肉、蛋等食物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

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偏好和預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土

豆的需求量與其價格負相關。但在其他因素也發生變動的情況下,土豆的需求量

不一定與價格負相關。如果在土豆價格上升的同時,一方面,肉、蛋、大米和白

面等相對高檔的食物的價格也相應上升;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收入大大減少。那

么,土豆的市場需求量不僅不會減少,而且會增加。如果一些人由此得出土豆是

吉芬商品,其需求量與價格正相關的結論,顯然是犯了不能假定其他條件不變這

個思維錯誤。

有些人認為,既然整體是由眾多個體組成的,那么有利于個體或局部的事

情,也一定有利于整體。這種思維所犯的錯誤,被稱為合成謬誤。總體不等于局

部的機械的加總,因此,有利于局部的事情不一定有利于總體。例如,在一個國

家中,一位經濟主體獲得更多的貨幣,他的境況肯定會改善。但如果所有的經濟

主體都獲得了更多的貨幣,就會發生通貨膨脹,整個社會的境況不僅得不到改善,

甚至將變得更糟。

第二單元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三、名詞解釋

1.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夠購買

的該商品的數量。

2.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夠提供

的該商品的數量。

3.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

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

方向變動。

4.均衡價格是指該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5.需求價格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

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6.需求收入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

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

7.供給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于該商品的

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8.需求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它的

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9.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

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10.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欲望,則稱這兩

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11.恩格爾定律是指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

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來表述就是對于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

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12.支持價格也稱為最低價格,是政府所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低價格,最低

價格總是高于市場的均衡價格。

13.限制價格也稱為最高價格,是政府所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高價格,最高

價格總是低于市場的均衡價格。

14.蛛網模型是指西方經濟學中分析生產周期較長商品的產量和價格波動情

況的模型。其基本前提是本期消費量受本期價格影響,本期供給量既受上期價格

的影響,又影響下期價格的形成。

15.彈性是計量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變化的敏感度的一個概念,具體說來,

它計量的是針對一個變量的1%的變化,另一個變量相應變化的百分比。

16.彈性系數表示作為因變量的經濟量的相對變化對作為自變量的經濟變量

的相對變化的反應程度或敏感程度,它等于因變量的相對變化對自變量的相對變

化的比值。

17.隨著家庭和個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將逐漸減

少,這一定律被成為恩格爾定律,反映這一定律的系數被成為恩格爾系數。其公

式表示為: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X100%。

18.恩格爾曲線是表明一種商品需求量與總收入關系的曲線。因為德國經濟

學家恩斯特?恩格爾首先系統地研究了這種關系,這條曲線被命名為恩格爾曲線。

19.市場出清指一種商品市場與要素市場同時實現供求平衡的市場狀態。這

種假說認為,市場上價格機制的自我調節能夠讓市場自發地實現供求平衡,即市

場出清的狀態。

20.賣方市場,簡言之就是市場處于短期供不應求的狀況,這時賣方(生產

者)在交易上處于有利的討價還價地位。由于商品的需求過盛,賣方有更多的權

力支配買方,買方可能受到配給;由于供不應求,即使價高質次也能賣出,廠商

就不會改進產品結構、改進服務態度。由于賣方競爭弱于買方競爭,買方沒有充

分的選擇余地,因此消費者主權不能夠得以體現。

21.需求曲線是用兒何圖形表示的、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需求量與其

價格之間的數量關系。這里的“其他條件不變”是指消費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

商品的價格不變。需求曲線一般是向右下方傾斜的,這表明商品需求量是隨著價

格的上升而下降。

22.供給曲線表示某一特定時間內,當某商品的生產成本、技術水平、相關

產品價格、廠商對某商品價格預期不變時,在此商品不同價格水平下,廠商愿意

和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與相應價格之間關系的曲線,稱為供給曲線。

五、辨析題

1.錯。這里考察需求的定義。需求就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

價格水平上愿意且有能力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購買能力是

產生需求的必備條件。

2.錯。相關商品之間的關系有互補關系和替代關系之分,鋼鐵和汽車之間是

互補關系。所以,鋼鐵的價格上升將使汽車的供給曲線向左移動。

3.錯。具有互補關系和替代關系的商品分別稱之為互補品和替代品。由于鉛

筆和鋼筆是替代品,鉛筆價格的上升人們將減少對鉛筆的需求量,而增加它的替

代品鋼筆的需求。

4.錯。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該物品價格變動敏感,即價格微小百分比變

動將引起需求量的很大變動,這可以說需求價格富有彈性。

5.對。根據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收益之間的關系,對于富有彈性的商品,采

取降價的策略“薄利多銷”能增加收益,反之,對缺乏彈性的商品漲價能增加收

o

6.錯。由于胰島素是必需品,那么,價格水平的變動對它的需求量的影響是

很小的,不敏感的,所以,它是需求價格缺乏彈性。

7.錯。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為正,說明一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動與另一種

商品價格之間變動是同方向的。具有這種關系的兩種物品可能是替代品。

8.錯。稅收負擔是由廠商與消費者共同負擔的,他們各負擔多少,取決于供

給彈性與需求彈性的相對大小。給定供給價格彈性不變,需求價格彈性越大,則

消費者承擔的稅負就越少;給定需求價格彈性不變,供給價格彈性越大,生產者

承擔的稅負就越少。這與政府向賣方還是買方收稅是沒有關系的。

9.錯。賣者得到的和買者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額是10美元,但賣者得到的

價格通常會低一些,因此,買者支付的價格上升小于10美元。

10.對。這里主要考察蛛網模型的圖解法。應掌握蛛網模型三種圖形的特征

及其經濟含義。供給曲線的斜率等于需求曲線的斜率(斜率值均指絕對值),形

成一個封閉式蛛網模型。供給曲線的斜率小于需求曲線的斜率,形成一個擴散型

蛛網模型。供給曲線的斜率大于需求曲線的斜率,形成一個收斂式蛛網模型。

11.對。這里主要考察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供給量變動是指其他因

素不變,由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動引起的廠商對這種商品供給量的變動。在圖形中,

供給量的變動表現為在同一-條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供給變動是指某種商品的價

格不變,由其它因素變動引起的廠商對該商品供給量的變動。在圖形中,供給變

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移動。

12.錯。這里主要考察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需求變動是指某種商品

的自身價格不變,由其它因素變動引起的消費者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在坐標

圖中,需求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本身的移動。需求量變動指其他因素不變,由某

種商品價格變動引起的消費者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在坐標圖中,需求量的變

動表現為在同?條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13.對。一般說來,在影響需求的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與消費者

的收入是同方向變化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是一個正值,

即EQ0,具有此類彈性性質的商品稱為正常商品。正常商品中也有需求的收入

彈性系數大于1或小于1的不同情況。當EQ1時,為奢侈品;當EF1口寸,為必

需品。

14.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一種需求數量與價格之間反方向變動的依存關

系。我們把商品需求數量和價格之間的內在聯系叫做需求規律。這主要是由于收

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與

需求規律相悖的情況,比如說吉芬商品。

15.錯。當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時,這兩種商品的需求量都

同時增加或減少,則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互補關系,那么這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

價格彈性系數為負。

16.對。一種商品的替代品的多少,以及這種商品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被替

代,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影響很大。對于那些在功能上近似的,替代品較多、

可被替代的程度較大的商品,其需求彈性也較大;相反,商品的替代品越少,可

被替代的程度越小,則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也就越小。

17.對。如果一種能夠被廣泛地用于多種途徑上的商品價格降低時,人們會

在各種用途上更多地使用這種商品。由于這個緣故,用途越廣泛的商品,價格變

動對需求量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其需求彈性也就越大;相反地,用途越狹窄的

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也就越小,其需求彈性也就越小。

18.錯。如果隨著咖啡需求減少供給增加了,那么,咖啡市場上均衡價格將

下降,但對均衡數量的影響是無法確定的。這是因為需求和供給的同時反方向變

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均衡價格的變動,均衡數量的變動取決于需求與供給是等

副變動還是不等副變動。

19.錯。如果存在一種物品短缺,該物品的價格傾向于上升。這是因為當市

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面對這種需求量大于供給量的

商品短缺或超額需求的市場狀況,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價格來得到他所要購

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

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

20.錯。這里考察彈性與斜率的區別。線性需求曲線上的價格點彈性

Ed=AQ/AP?P/Q,而該曲線的斜率=△P/△Q,可見,斜率是AQ/^P的倒數,同

時,在曲線上不同的點,盡管斜率相等,但P和Q值不同,因而彈性不同。

六、簡答題

1.答:需求曲線的變動是由于除商品自身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對需求產生的

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會增加對正常商品的

需求量,需求曲線右移;減少對劣等商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線左移。

(2)互補品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的互補品的價格

上漲,會導致對其需求的減少,引起需求曲線的左移。相反,如果互補品的價格

下降,會引起需求曲線的右移。

(3)替代品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

其替代品的價格上漲,則會造成對此特定商品的需求增加,引起需求曲線右移。

如其替代品的價格下降,則會導致需求曲線左移。

(4)消費者的偏好。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該商品的需

求量就會增加,需求曲線右移。相反,偏好程度減弱時,會導致需求減少,需求

曲線左移。

(5)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預期。當預期未來的物價會上漲,則需求會增加,

從而需求曲線右移;當預期未來的價格會下降,則會導致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左

移。

2.答:需求價格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

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來說,?種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

高,則該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往往

就越小。

第二,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用途越是廣泛,它的需求

的價格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狹窄,它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就可能越小。

第三,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費者在某商品

上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可能就越

大;反之,則越小。

第四,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來說,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價格

彈性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

第五,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一般說來,所考察的調節時間越

長,則需求價格彈性就可能越大。

需要指出,一利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是各種影響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分析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

3.答:影響供給變動的主要因素有:

(1)商品自身的價格。如果其他因素不變,一般情況下,商品供給量與其

價格同方向變動。

(2)要素價格、生產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決定的生產成本。商品供給

量與其生產成本負相關:要素價格越低,生產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越高,單位產品

的成本就越低,在商品價格和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供給量就越多。

(3)廠商對價格的預期。商品的供給量與廠商的預期價格負相關:當廠商

預期某產品的未來價格上漲時,就會囤積這種商品,從而減少這種商品的當前供

給量;當廠商預期某產品的未來價格將下降時,必然大量拋售,增加這種商品的

當前供給量。

(4)自然條件。很多農產品的供給量還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在不同的年份

(豐年和歉年),它們的供給都會有所不同。

(5)相關商品價格。某種商品本身價格雖無變動,但與之有關的商品價格

變動,也會影響對這種商品的供給。某種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上升,廠商將轉產替

代品的生產,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就要減少;某種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這種商

品的供給量就要增加。

(6)其它因素。廠商的數量、廠商的規模、信貸難易程度、利率政策、政

治局勢等,也會對供給產生影響。

4.答:(1)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上升。因為醫生說喝酒有益于健康將導致

消費者對啤酒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右移,從而啤酒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上升。

(2)均衡產量上升,均衡價格下降。因為降低酒類稅率,將導致生產者生

產成本降低,供給曲線右移,從而增加了產量而且降低了價格。

(3)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下降。因為果子酒是啤酒的替代品,果子酒價格

下降,對果子酒需求增加,則對啤酒需求減少,從而需求曲線左移,啤酒均衡價

格和均衡產量下降。

(4)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下降。因為啤酒花價格上漲,生產者成本增

加,供給曲線左移,從而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下降。

(5)均衡產量下降,均衡價格無法確定。因為居民實際收入下降會導致對

啤酒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左移,同時啤酒工人工資增加,則增加了生產成本,供

給曲線左移。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左移降低了均衡產量,但對均衡價格的影響則

取決于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彈性及移動的距離。

5.答:(1)需求的價格彈性指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與價格變化的百

分率之比,它用來測度商品需求量變動對于商品自身價格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

(2)需求價格彈性與企業總收益的關系:

當E61,即需求富有彈性時,銷售收入與價格反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高

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這是因為,當Ed>l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

量的增加率大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必

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價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

是增加的。相反,在廠商提價時,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是減少的。

當EK1時,即需求缺乏彈性時,銷售收入與價格同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

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這是因為,EK1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量

下降的增加率小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

量并不能全部抵消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所以,降價最終使銷售

收入減少。相反,在廠商提價時,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增加。

當Ed=l時,銷售收入和價格沒有關系。這是因為,當Ed=l時,廠商變動

價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和價格的變動率是相等的。這樣一來,由價格變動

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或減少量剛好等于由需求量變動所帶來的銷售收入

的減少量或增加量,所以,無論廠商是降價還是提價,銷售收入是固定不變的。

當反=0時,降價使銷售收入同比例于價格的下降而減少;漲價使銷售收入

同比例于價格的上漲而增加。

當Ed=8時,既定價格下,銷售收入可以隨著銷售量的增加無限增加。因此,

廠商不會降價;漲價收益會減少為零。

6.答:(1)錄像機的需求減少。VCD播放機是錄像機的替代品,所以,當VCD

播放機的價格下降時,對VCD播放機的需求增加,同時,錄像機的需求就會減少,

錄像機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2)錄像機的需求增加。錄像帶是錄像機的互補品。當錄像帶出租店普及

居民住宅區時,居民對錄像帶的消費增加,同時會增加對錄像機的需求。

(3)錄像機的需求變化不確定。一方面,VCD播放機是錄像機的替代品,所

以,當VCD播放機的價格上升時,對VCD播放機的需求減少,并通過多消費錄像

機來代替,VCD播放機價格下降使錄像機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VCD影碟是VCD

播放機的互補品,VCD影碟的價格下降,又使得對VCD播放機的需求增加,從而

對錄像機的需求減少。在VCD播放機價格上升的幅度和VCD影碟價格下降的幅度

未知的情況下,無法判斷錄像機的需求變化情況。

(4)如果把錄像機看成正常品,則錄像機的需求增加。因為收入增加,且

錄像機是正常品,用于錄像機的消費增加,所以錄像機的需求增加。如果把錄像

機看成劣等品,則錄像機的需求減少。因為收入增加,而錄像機是劣等品,則會

減少對錄像機的消費,進而轉向更高級的消費,所以錄像機的需求減少。

7.答:(1)產品x的供給將增加。因為產品x生產技術的重大革新將提高其

勞動生產率,從而在任一價格水品下生產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產品x的數量較

前有了增加,表現為其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

(2)產品x的供給將減少。因為生產產品x的企業數目的減少將直接減少

在任一價格水平下產品x的供給量,表現為其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3)產品x的供給將減少。因為生產x的人工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提高

其生產成本從而減少生產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產品x的數量,這表現為其供給

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4)產品x的供給將增加。因為當產品x的價格預計要下降時生產者會趕

在價格下降之前盡量多生產和出售產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價之損失,其供給曲

線便會向右下方移動。

8.答:(1)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需求曲線是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

量和它的價格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圖形。商品的需求量隨著商品自身價格的變化而

變化。由于要滿足同一需求可以有多種商品供選擇,在其他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

下如果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了,消費者就會購買更多的這種商品以代替其他商

品,因而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反之,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減少。在現代西

方經濟學中,商品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這種影響稱作替代效應。另外,因為消

費者的收入在一定時期內是既定的,當某種商品價格上升的時候,消費者將感覺

到實際收入下降而減少購買這種商品,因而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減少。反之,這

種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在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商品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這種

影響稱作收入效應。消費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存在,使i種商品的需求量與

自身的價格呈反方向變化。從而,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2)供給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供給曲線是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

它的價格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圖形。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特別是假定生產要素的成

本和其他商品的價格不變,某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將使單位商品的利潤增大,這不

但促使原廠商擴大生產,而且還吸引別的廠商轉產這種商品,結果這種商品的供

給量將增加。反之,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將減少。因此,一種商品的供給量是與它

的價格同方向變化的。因此,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9.答:從需求的價格彈性來說,許多商品尤其是非耐用品(包括一些服務)

的長期需求遠比短期需求富有彈性,即長期需求彈性大于短期需求彈性,其主要

原因是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例如,某人若本來喜歡喝某一種

酒,如果這種酒漲價,他會減少這種酒的消費,但只會逐漸減少;跌價時,也只

會逐漸增加消費。同樣,他的收入變化時,消費也只會逐漸增加或減少。

也有些商品的短期彈性會大于長期彈性,影響這種區別的一大因素是消費的

耐用程度。例如,汽車、冰箱一類耐用消費品漲價時,人們本來就會減少這類物

品購買,但由于它們是耐用品,人們更會不急于購買,即會延長這類物品的更換

時間,從而使消費量下降得更多。人們收入減少對這類消費的影響,情況也有些

類似。

10.答:時間因素本來就是影響商品供給彈性大小得重要因素,這是因為,

商品價格變動影響生產規模變化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因此,生產規模變動越困難

的產品,其供給彈性在短期和長期的區別就越大。例如,某種產品價格上升使生

產者更有利可圖,從而要擴大生產規模,但這種產品生產規模擴大必須一個相當

長時間過程,因而產品供給量在短期內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很多,但經過一個適當

的過程,供給量就會達到與價格相適應的水平。可見,短期供給彈性遠遠小于長

期供給彈性。同樣,產品價格下跌時,產量水平也一時難以收縮到與價格相應的

水平。但價格下跌時,供給的短期彈性小于長期彈性的程度遠不如價格上升時那

么大。因為短期內可通過讓設備閑置來壓縮生產。

11.答:糧食價格的提高將使豬肉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因為糧價提高

將使豬的飼養成本上升,進而在任一價格水平下生產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豬肉

量隨之減少。

豬肉價格提高將增加豬肉的銷售量。因為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豬肉價

格提高意味著增加豬肉這種商品的供應量將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因此生產和銷售

者將提供更多的豬肉上市,這表現為豬肉供給曲線上點的位置的移動。但豬肉價

格提高本身并不會對供給曲線的變動產生影響。

七、論述題

1.答:在西方經濟學文獻中,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都是需求數量的變

動,它們的區別在于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這兩種變動在幾

何圖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需求量的變動,指的是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給定條件下,需求量隨價格反

方向變化。所以那里的需求量是沿著既定的一條需求曲線發生位置的移動。

需求的變動是指商品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包括消費者的收入

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預期等因素)的變

動引起的需求的變動,它表現為需求曲線的平行移動,與每一個價格相對應,需

求量都比以前增加或減少了。

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增強,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需求曲線

向右上方移動;反之,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上,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減弱,

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減少,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

2.答:在西方經濟學文獻中,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都是供給數量的變

動,它們的區別在于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這兩種變動在兒

何圖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給

量的變動。即供給量沿著既定的一條供給曲線發生位置的變動。

供給的變動是指商品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要包括索價格的改

變,技術狀況的的改進等)變動所引起的供給變動。供給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

平行移動。如生產要素價格即工資、利息等下降,每單位產品的成本下降,供給

曲線表現為向右下方移動。

3.答:(1)?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

等時的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2)均衡價格的形成。商品的均衡價格表現為商品市場上需求和供給這兩

種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是在市場的供求力量的自發調節下形成的。當

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市場上會出現需求量和供給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狀

態。一般說來,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種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

實際的市場價格會自動地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當市場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會

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對這種供給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過剩或超額供給的市場

狀況,一方面會使需求者壓低價格來得到他要購買的數量,另一方面,又會使供

給者減少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價格為

止。

相反地,當市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面對這種需

求量大于供給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額需求的市場狀況,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價

格來得到他所要購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

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由此可見,當實際價格偏

離時,市場上總存在著使實際價格變化的力量,最終達到市場的均衡價格。

4.答:“薄利多銷”經商理念的含義是:價格下降會導致產品銷售增加,從

而導致總收益增加。

需求價格彈性指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與價格變化的百分率之比,它

用來測度商品需求量變動對于商品自身價格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

從彈性理論方面看,價格下降能否導致總收益增加,取決于產品的價格彈性,

當產品的價格彈性大于1時,價格下降可以導致總收益增加;當價格彈性小于1

時,價格下降將導致總收益減少;當價格彈性等于1時,價格下降對總收益沒有

影響。

當E61,即需求富有彈性時,銷售收入與價格反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高

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這是因為,當Ed>l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

量的增加率大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必

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價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

是增加的,這就是所謂的“薄利多銷”。

5.答:從量稅是以課稅對象的重量、容積、面積、長度等計量單位為標準,

按固定單位稅額計征的各種稅。

征收從量稅對消費者影響的大小與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彈性有關,而與對

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征稅無關。在供給彈性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彈性越大,消費者

對商品價格越敏感,價格輕微的提高就會導致消費者需求的大幅度減少,因此,

消費者承受的稅收負擔越少,征稅對消費者的影響越小。在需求彈性無窮大這種

極端情況下,征稅對消費者沒有影響;需求彈性越小,消費者對商品價格越不敏

感,價格的大幅度提高也不會使消費者需求降低多少,所以,消費者承受的稅收

負擔就越大。在需求彈性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彈性越小,生產者對商品價格越不

敏感,稅收負擔轉移到生產者越多,消費者承受的稅收負擔越少,征稅對消費者

影響越小;供給彈性越大,生產者對商品價格越敏感,稅收負擔轉移到生產者越

少,消費者承受的稅收負擔越多,征稅對消費者影響較大。

6.答:微觀價格政策是政府為糾正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給社會帶來的有害方

面而采取的影響或變動市場價格的措施。一般采用支持價格和限制價格兩種做

法。

(1)支持價格是政府為了扶持某一行業的生產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高于

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見圖2-1。

當價格被限定在高于均衡價格水平時,對于供給者而言,高價格意味著高利

潤,生產者就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并且相應地供給量也多,從而起到鼓勵生

產的作用;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高價格則意味著高支出,從而迫使消費者減少該

商品的消費,進而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支持價格對經濟發展和穩定有著積極意

義,特別是對農業更是如此。在農業生產中,支持價格可以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民

收入,減少經濟波動對農業的沖擊。在具體運用中,農產品支持價格一般采取緩

沖庫存法,即政府或代理機構按照某一平價購買農產品,建立庫存或用于出口;

有時政府對該商品的生產實行產量限制,規定將生產的數量控制在某一水平,使

供求平衡。不過,支持價格也有副作用,例如使得價格機制的作用難以發揮,同

時也使得政府財政負擔加重。

(2)限制價格是政府為限制某些重要產品的價格上漲而對這些產品規定的

最高價格,見圖2-2。

圖2-1支持價格圖2-2限制價格

限制價格往往在戰爭或自然災害時期加以使用,有些國家對某些生活必需品

也長期采取限制價格政策。為此,政府通過立法或行政命令強行把價格規定在低

于均衡價格水平下。把價格限制在低于均衡價格的水平上則可以起到鼓勵需求一

方同時又限制供給一方的作用。這時,需求超過供給。為了使得限制價格有效,

政府往往采用各種形式的配給制,如排隊等候、彩票和配給券等。限制價格有利

于社會穩定,但有許多弊端。它不利于刺激生產,造成長期虧損;造成價格扭曲,

產生浪費現象;可能會出現黑市,使得社會風氣敗壞。

過去,我國在糧食收購上基本上采取的是限制價格的做法。為了盡快地實現

工業化,國家在糧食收購上壓低糧食的價格,以便工業生產得到低廉的原材料并

維持低工資。這在計劃體制下是容易做到的,并在新中國初期被證明是有效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限制價格所表現出

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為了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穩定糧食生產,國際多次提

價,并采用其它輔助措施。今后,國家將會進一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完

善支持價格。

7.答:當需求和供給相等時,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所以均衡點即為需求曲線

和供給曲線的交點。

根據定義,需求曲線具有以下兩種含義:(1)表示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消

費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2)表示對于各種數量的商品,消費者愿意

支付的最高價格。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所導致的支出之差額,

就是消費者剩余。

供給曲線也有兩種含義:(1)表示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相應的生產者

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2)表示對于各種數量的商品,生產者愿意接受

的最低價格。愿意接受的最低價格與實際接受的價格所導致的收入額之差,就是

生產者剩余。

因此,只有在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相交之處,商品的需求者和供給者才能同

時獲得最大滿足。

根據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第一種含義,均衡狀態只能處于需求曲線上或者

供給曲線上(如圖2-3所示)。當市場處于E時,消費者剩余為需求曲線以下,EP*

以上的面積,即圖中AEPP*部分;生產者剩余為供給曲線以上、EP*以下的面積,

也即AEOP*部分。此時,社會總剩余為E點左側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之間的面

積,也即A£PP*和AEOP*兩部分之和。

P、

p、

oQ,

圖2-3市場均衡

若市場處于需求曲線上的A點,即相應的價格為A,而數量為a,則消費者

剩余為需求曲線以下、尸仙以上的面積,生產者剩余為供給曲線以上、6A以下

的面積,此時,社會總剩余為AB左側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之間的面積。顯然,

該面積比E點所出狀態下的社會總剩余小了一塊面積同理,任何位于E

點左側的狀態,其社會總剩余皆小于E點的社會總剩余。

若市場處于供給曲線上的M點,即相應的價格為22,數量為則消費者

剩余為需求曲線以下、P2c以上的部分即ACPPz,減去P2c以下、需求曲線以上

即ACMN之后的面積。生產者剩余為8M以下供給曲線以上的部分。此時,社

會總剩余為E點左側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之間的面積,減去AEMN面積。顯然,

該面積比E點所處狀態下的社會總剩余小同理,任何位于E點右側的

狀態,其社會總剩余皆小于E點的社會總剩余。

因此,在E點上,不僅消費者和生產者同時獲得了最大滿足,而且社會總剩

余為最大,E點為均衡狀態點。

8.答:(1)蛛網模型引進時間變化的因素,通過對屬于不同時期的需求量、

供給量和價格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動態分析的方法論述諸如農產品、畜牧

產品這類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的產量和價格在偏離均衡狀態以后的實際波動過

程及其結果。

(2)農產品價格蛛網模型是從動態角度分析農產品價格變動的模型,它區

別了經濟變量的時間先后,是一個動態模型。

農產品價格蛛網模型分析了價格和產量波動的三種情況,下面利用圖解法來

說明:

第一種情況:相對于價格軸的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大于供給曲線斜率的絕

對值。當市場由于受到干擾偏離原有的均衡狀態以后,實際價格和實際產量會圍

繞均衡水平上下波動,但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小,最后會回復到原來的均衡點。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種外在原因的干擾,如惡劣的氣候條件,實際產量由

均衡水平。,減少為0。根據需求曲線,消費者愿意支付片的價格購買全部的產

量口,于是,實際價格上升為《。根據第一期的較高的價格水平片,按照供給

曲線,生產者將第二起的產量增加為2。

在第二期,生產者為了出售全部的產量。2,接受消費者所愿意支付的價格

P2,于是,實際價格下降為尸2。根據第二期的較低的價格水平,生產者將第三

期的產量減少為。3。

在第三期,消費者愿意支付g的價格購買全部產量03,于是,實際價格又

上升為巴。根據第三期的較高的價格水平,生產者又將第四期的產量增加為0〃

如此循環下去,如圖2-4所示,實際產量和實際價格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小,

最后恢復到均衡點E所代表的水平。

從圖中可以看到,只有當相對于價格軸的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大于供給曲

線斜率的絕對值時,即相對于價格軸而言,需求曲線比供給曲線較為陡峭時,才

能得到蛛網穩定的結果,所以,供求曲線的上述關系是蛛網模型趨于穩定的條件,

相應的蛛網被稱為“收斂型蛛網”。

圖2-4收斂型蛛網

第二種情況:相對于價格軸,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小于供給曲線斜率的絕

對值。這種情況見圖2-5。

圖2-5發散型蛛網

當市場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擾偏離原有的均衡狀態后,實際價格和實際產量上

下波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大,偏離均衡點越來越遠,相應的蛛網被成為“發散型蛛

網”。

第三種情況:供給曲線斜率的絕對值等于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當市場由

于受到外力的干擾偏離原有的均衡狀態以后,實際產量和實際價格始終按同一幅

度圍繞均衡點上下波動,既不進一步偏離均衡點,也不逐步趨向均衡點,相應的

蛛網被稱為“封閉型蛛網”。這種情況見圖2-6。

圖2-6封閉型蛛網

9.答:(1)根據蛛網模型,今年供大于求,價格將下降,這一低價格將影響

第二年的生產,故明年農民很可能減少糧食生產方面的支出,使糧食供給減少,

使得糧食價格上升。如圖2-7所示。

圖2-7市場機制對糧食供求的影響

(2)當國家采取支持價格的方式維持國家糧食收購價,設為P.,原市場價

設為P。,在價格Pi下,市場需求為5,供給為qz,則:

消費者的剩余減少為:A

生產者收入:B+C+D+E+F+G+H

支付成本為:C+E+G+H

剩余為:B+D+F

政府支付為:F+D+E+G+H

整個社會福利為:A+(B+D+F)-(F+D+E+G+H)=A+B—E—G—H

原社會福利為:A+B+D

變化為:(A+B—E-G—H)-(A+B+D)=-D-E-G-H

社會福利減少了,其中E+G+H支付了生產成本,D為農民剩余減少。

八、計算題

1.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如果是微小變動或者題目中出現具體的需求函數(特別是連續函數而非離散

函數),那么多采用點彈性的計算方法;如果是較大變動,通常采用平均價格和

平均需求量作為分母。即弧彈性中點公式的計算方法。所以本題的計算選擇弧彈

性的計算方法。

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公式為:

代入數值為:E自后””

△0

2?因為后”=%=一015,又已知也=—0.1,即可得絲=2,即

&"QdP3

P

7

AP=±xl.2=0.8(美元),所以汽油價格應上漲0.8美元。

3

3.根據題目條件并由心,,=%.二

'△尸Qd

得:—'QJQ=2解得:必=20%

-10%Q

即降價后廠商得銷售量增加20%,達至U0=100x(1+20%)=120

所以,降價后的總收益為77?=尸。=500x(1-10%)x120=5400(元)

4.(1)40—P=10+P,所以P=15。

(2)土=20=40—與,得E,=20

0=20=40+乙,得P、=10

出售價格為20。因為廠商的產量被限定在一個小于均衡產量的位置,在這個

產量下,任何低于20元的售價都會導致供小于求使得價格進一步升高至20為止。

或者可以這么理解,在這種賣方市場的情況下,定價的權利是在廠商手中的。

(3)因為A=2=10,則配給券的市場價格為5-尸,=10。

5.(1)供求等于需求時,市場上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此時的交易量稱為均

衡交易量。

Q=400-P

0=P+100

聯立需求方程和供給方程,解得均衡價格P=150,均衡交易量0=250

此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E而=-也?二=0.6

即dPQ,

(2)若政府在消費者購買該商品時對每單位商品征收10元的消費稅

則供給函數為。=(P-10)+100=P+90,需求函數不變,

解得新的均衡價格尸=155,均衡交易量。=245。

此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凡=-必?2=0.63

'dPQd

6.(1)均衡時0=2,,即60—2P=30+3P得P=6,Q=48

在均衡點的需求彈性為EL=嚓=-*(-2)=0.25

QdP48

在均衡點的供給彈性為E,=Z?也=-父3=0.375

sQdP48

(2)政府課稅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