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重點難點解析試題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重點難點解析試題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重點難點解析試題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重點難點解析試題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重點難點解析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重點難點解析試題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詞匯理解與辨析要求:請根據文意,從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一項,填入相應橫線處。1.下列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楚人遺我以蘭(送給)遺余慶(遺留)B.諫太宗十思疏(進諫)恤往日之不諫(責備)C.君子博學而篤志(廣泛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學習)D.貧賤不能移(改變)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改變)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方法不同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詞用作名詞)B.舉匏樽以相屬(名詞作動詞)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形容詞用作名詞)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名詞作狀語)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表比較)B.楚王雖千歲,豈能廢長而立幼(表假設)C.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表承接)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表轉折)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表轉折)B.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表轉折)C.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表轉折)D.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表轉折)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篤志(表并列)B.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表并列)C.舉匏樽以相屬(表目的)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表目的)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表轉折)B.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表轉折)C.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表轉折)D.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表轉折)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篤志(表并列)B.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表并列)C.舉匏樽以相屬(表目的)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表目的)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表比較)B.楚王雖千歲,豈能廢長而立幼(表假設)C.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表承接)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表轉折)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表轉折)B.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表轉折)C.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表轉折)D.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表轉折)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篤志(表并列)B.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表并列)C.舉匏樽以相屬(表目的)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表目的)二、文言文句式理解與判斷要求:請根據文意,判斷下列各題的句式,正確的一項是()1.下列句子中,屬于省略句的一項是()A.楚人遺我以蘭B.諫太宗十思疏C.君子博學而篤志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句子中,屬于判斷句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舉匏樽以相屬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3.下列句子中,屬于倒裝句的一項是()A.楚人遺我以蘭B.諫太宗十思疏C.君子博學而篤志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句子中,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舉匏樽以相屬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5.下列句子中,屬于省略句的一項是()A.楚人遺我以蘭B.諫太宗十思疏C.君子博學而篤志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句子中,屬于判斷句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舉匏樽以相屬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7.下列句子中,屬于倒裝句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舉匏樽以相屬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8.下列句子中,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舉匏樽以相屬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9.下列句子中,屬于省略句的一項是()A.楚人遺我以蘭B.諫太宗十思疏C.君子博學而篤志D.然后能出淤泥而不染10.下列句子中,屬于判斷句的一項是()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舉匏樽以相屬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三、文言文斷句要求:請將下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1.君子之學也/乎仁/其言也/約而其用也/博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5.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7.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8.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1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四、文言文翻譯要求: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五、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要求:根據文意,回答下列問題。1.《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2.《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3.《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反映了怎樣的精神?5.《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抱負?6.《桃花源記》中漁夫發現桃花源的過程是怎樣的?7.《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提出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味著什么?8.《莊子·逍遙游》中莊子所倡導的“逍遙”是什么?9.《史記·屈原列傳》中屈原的悲劇命運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10.《論語·為政》中孔子提出的“溫故而知新”有什么意義?六、文言文閱讀理解要求: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甲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文:子路問曰:“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曰:“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問,則對曰‘聞斯行之’。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問,則對曰‘聞斯行之’。求聞斯行之,何如也?”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問題:1.乙文中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關于“聞斯行諸”的不同回答反映了怎樣的教育思想?2.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方法上有哪些特點?3.結合甲乙兩文,談談你對“聞斯行諸”這句話的理解。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詞匯理解與辨析1.D解析:A項中“遺”分別是“贈送”和“遺留”的意思;B項中“諫”分別是“進諫”和“責備”的意思;C項中“學”分別是“廣泛學習”和“學習”的意思;D項中“移”都是“改變”的意思。2.C解析:A項中的“顏色”分別是“臉色”和“容貌”的意思;B項中的“舉”分別是“舉起”和“拿起”的意思;C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并列關系;D項中的“于”分別是“在”和“在”的意思。3.B解析:A項中的“雖”分別是“即使”和“雖然”的意思;B項中的“豈”都是表示反問的助詞;C項中的“夫”分別是“那”和“夫”的意思;D項中的“而”分別是“卻”和“而”的意思。4.D解析:A、B、C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D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目的關系。5.C解析:A、B、D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并列關系;C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6.D解析:A、B、C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并列關系;D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7.C解析:A、B、D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并列關系;C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8.D解析:A、B、C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D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目的關系。9.C解析:A、B、D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C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10.D解析:A、B、C三項中的“而”都是連詞,表示并列關系;D項中的“而”是連詞,表示目的關系。二、文言文句式理解與判斷1.D解析:A項是省略句,B項是判斷句,C項是倒裝句,D項是被動句。2.B解析:A、C、D三項是省略句,B項是判斷句。3.C解析:A、B、D三項是省略句,C項是倒裝句。4.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5.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6.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7.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8.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9.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10.D解析:A、B、C三項是省略句,D項是被動句。三、文言文斷句1.君子之學也/乎仁/其言也/約而其用也/博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君子的學習方法是,專注于仁德,他的言語簡潔,而他的用途卻很廣泛”。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解析:本句的意思是“禍患常常積累于細微之處,而智勇之士往往陷入自己溺愛的境地,難道只有伶人才是這樣的嗎?”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君子成全別人的美德,不助長別人的惡行,小人則相反”。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解析:本句的意思是“不合禮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禮的事情不要聽,不合禮的事情不要說,不合禮的事情不要做”。5.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向太宗進諫的《十思疏》,我聽說要想樹木長得高,必須穩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得遠,必須疏通它的源頭”。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君子的行為,以靜來修養自己,以儉樸來培養品德,不淡泊無以明志,不寧靜無以致遠”。7.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因此,無論地位高低,無論年紀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8.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解析:本句的意思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君子以仁心存于內心,以禮心存于內心,仁者愛人,有禮者尊敬人”。1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君子的行為,以靜來修養自己,以儉樸來培養品德,不淡泊無以明志,不寧靜無以致遠”。四、文言文翻譯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翻譯: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翻譯:當王師的軍隊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中祭祀時不要忘記告訴我。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不淡泊無以明確志向,不寧靜無以實現遠大目標。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翻譯:不合乎禮的東西不要看,不合乎禮的東西不要聽,不合乎禮的東西不要說,不合乎禮的東西不要動。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君子的行為舉止,以靜思來修養自身,以儉樸來培養品德。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翻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則心胸狹窄,經常憂愁。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如果我有,就改正它。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施加給別人。1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翻譯:人民最重要,國家其次,君主最輕。五、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1.《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應該結合思考,否則就會陷入迷茫;思考應該結合學習,否則就會精神疲倦。2.《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解析:這句話描繪了秋天傍晚時,天空中的晚霞與孤雁一同飛翔,湖面上的秋水與天空的顏色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壯麗的景象。3.《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解析: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不以酒為樂,而是以山水之間為樂,體現了他超脫世俗、追求自然和諧的思想感情。4.《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反映了怎樣的精神?解析:這句話反映了諸葛亮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請纓、勇擔重任的精神。5.《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抱負?解析:這句話體現了作者關心國家大事,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