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標志產品 平武天麻_第1頁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標志產品 平武天麻_第2頁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標志產品 平武天麻_第3頁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標志產品 平武天麻_第4頁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標志產品 平武天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120.10CCSB385107DB5107/T116—2023地理標志產品平武天麻2023-12-01發布2024-01-01實施綿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DB5107/T116—2023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保護范圍 25產地環境 26種植 2 38加工工藝 39質量要求 3 4 412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 5附錄A(規范性)平武天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 6附錄B(規范性)平武天麻種植技術規范 7DB5107/T116—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平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綿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綿陽市標準化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學、平武縣思邈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四川宇康中藥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平武縣中醫藥產業服務中心、平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平武縣農業農村局、平武縣林業和草原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曉芳、何曉蘭、趙何蓮、付賢華、付賢春、陳斌、胡斌、陳博、徐大東、雍光玖、田澤勇、何濤。DB5107/T116—20231地理標志產品平武天麻本文件規定了地理標志產品平武天麻的術語和定義、保護范圍、產地環境、種植技術、采收、加工、產品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等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由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平武天麻。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488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JJF1070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箭麻maturetuber具有頂生花莖芽(混合芽)的天麻塊莖。3.2米麻primarytuberandsecondarytuber天麻種子發育成原球莖,原球莖上長出細長的營養繁殖莖,原球莖及營養繁殖莖與蜜環菌共生后產生的數個小塊莖。3.3米麻生長到一定時期進入越冬休眠期,休眠后米麻的頂芽和上部腋芽伸長,又發育成數個新的塊莖。3.4種麻seedtuber用于天麻栽培的米麻或白麻,以及用作有性繁殖育種的箭麻。DB5107/T116—202323.5蜜環菌armillaria以菌絲形式分解木材營養物質并以菌索形式輸送供天麻生長的共生真菌,是傘菌目小皮傘科蜜環菌屬蜜環菌種Armillariellamellea(Vahl.exfr.)Karst。3.6萌發菌germinationfungus能夠促進天麻種子萌發的真菌,包含白磨菌科小菇屬的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蘭小菇Mycenaorchidicola,開唇蘭小菇Manoectochila,紫萁小菇MyeenaosmundieolaLange,生產上以石斛小菇為3.7菌材woodsusedforplantinggastrodiaelata用于種植天麻的樹木或長有蜜環菌的木材。3.8新鮮天麻freshgastrodiaelatatuber剛采挖后帶有頂芽的鮮天麻。3.9干天麻driedgastrodiaelatatuber主要是指產地加工成干品的箭麻個體。平武天麻Pingwugastrodiaelatatuber在本文件第4章規定的保護范圍內,按照規定的技術種植加工所得的天麻塊莖,包括鮮天麻和干天4保護范圍平武天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3年第134號公告批準的地域范詳見附錄A。5產地環境5.1地理氣候條件平武縣海拔600m~5440m,屬于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年均氣溫14.8℃,年均降水量866.5mm,年日照時數1376h,年均無霜期264天。平武天麻生長于平武縣海拔1000m~2500m區域陽山地帶。5.2土壤條件保護區范圍土壤為自然土,疏松,質地輕,能充分體現保濕、濾水和透氣的特性,黃棕壤至暗棕壤,有機質含量≥3.5%,pH值在5.5~6.5之間,腐殖質層≥1cm。6種植DB5107/T116—20233按附錄B規定的技術規范進行種植。7采收箭麻生長時間應不少于1年方能采收,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為采收時間,其中,10月至12月為箭麻最佳采收時間。采收時去掉床面覆蓋物及培養料,取出菌材收取天麻;起麻時輕拿輕放,抖去泥8加工工藝8.1工藝流程篩選→清洗→蒸制→烘制發汗→烘干。加工過程應符合GB14881中的規定。8.2篩選選擇有頂芽、無傷痕的鮮天麻。8.3清洗將天麻的殘莖除去,刷去泥沙洗凈,搓去菌索及鱗葉,除去黑點,不得刮皮,不得損傷箭芽。8.4蒸制當水開蒸汽從蒸籠上面冒出時,將天麻放置在蒸籠里,蒸至透心、無白心。8.5烘制發汗60℃~80℃環境中干燥至天麻表面起皺,然后密閉發汗至天麻表皮變軟,再次干燥,至天麻表面再次起皺,再發汗、烘制。8.6烘干最后烘干至水分≤13%。9質量要求9.1性狀特征鮮天麻呈橢圓形、仿錘形、長橢圓形或長條形,環紋多輪,點狀密集,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體堅實,較沉重,一端有頂芽,另一端有圓形疤痕,俗稱“肚臍眼”;表面顏色呈黃白色、淺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素;無霉變;馬尿味濃郁;嚼之爽脆有粘性,味初甘而后辛,其味滯留口內較長時間難消去。鮮天麻無理化指標、安全指標和凈含量的要求。干天麻呈長橢圓形或長條形,扁平,皺縮而稍彎曲,環紋多輪,點狀密集,體堅實,較沉重;難折斷,明顯可見頂芽和圓形疤痕;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切斷面黃白色至淡棕色;無霉變;馬尿味濃郁;嚼之具有粘性,味初甘而后辛,其味滯留口內較長時間難消去。9.2理化指標干天麻的理化指標應符合表1中的規定。DB5107/T116—20234表1理化指標項目指標水分總灰分浸出物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之和9.3安全指標干天麻的安全指標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四部中的規定。9.4凈含量定量包裝規格由企業自定,凈含量應符合《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檢驗方法按JJF1070中的規定執行。10檢驗方法10.1性狀特征在自然光線下目測其性狀特征。10.2理化指標理化指標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四部中規定的方法測定。10.3安全指標安全指標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四部中規定的方法測定。11檢驗規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規定的方法組批和取樣。11.2檢驗產品出廠前,應經生產單位質檢部門逐批檢驗合格,并簽發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后,方可出廠。出廠檢驗項目為性狀特征、水分和凈含量。11.2.2型式檢驗產品正常生產時,每一年進行一次型式檢驗。檢驗項目為本文件第9章規定的全部項目。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亦應進行型式檢驗:a)因人為或自然因素使生產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DB5107/T116—20235b)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c)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提出要求時。11.3判定規則11.3.1經檢驗,全部項目符合本文件要求,判定為合格品。11.3.2檢驗結果中理化指標有一項不符合要求或感官特性經綜合評判不符合相應要求,判定該批為不合格品。對結果有爭議時,可對留存樣或在同批產品中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驗,以復驗結11.3.3檢驗結果中安全指標有一項不合格,則判定該批為不合格品。安全指標不得復驗。12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12.1.1產品的標簽標識應符合GB7718的規定。12.1.2產品的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定。12.1.3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平武天麻,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可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12.2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相應的衛生標準和有關規定,包裝容器應密封嚴密、無泄漏。12.3運輸12.3.1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12.3.2運輸時應采取防雨、防潮、防曝曬等措施。12.3.3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12.4貯存12.4.1應貯存于干燥、陰涼、通風、清潔、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并加強防霉、防污染、防蟲蛀、防12.4.2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存。6(規范性)平武天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平武天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如圖A.1所示。平武縣青川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圖A.1平武天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圖DB5107/T116—20237平武天麻種植技術規范烏天麻、紅天麻、烏紅天麻雜交品種。B.2種植場地要求應在符合本文件第4章、第5章規定條件的區域范圍內,選擇郁閉度為50%~75%的山林平地或45o以下的坡地,禁止在溝、干梁和積水嚴重的窩塘地進行種植。其空氣質量應符合GB3095的要求,土壤質量應符合GB15618的要求,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的要求。B.3種麻培育B.3.1有性繁殖育種選用原產于平武縣境內的單個重150g以上、粗短健壯、無病蟲害、無損傷無腐爛、頂芽健全無畸形的箭麻作種麻。將種麻種下,待開花后同品種或紅烏天麻相互授粉,蒴果成熟后,及時播種于菌床上。精心管理溫濕度,于次年栽培前取種,烏天麻和烏紅雜交天麻生長時間不少于16個月,紅天麻生長時間不少于6個月。有性繁殖所育的麻種,經種植后取得的箭麻可再進行有性繁殖育種,但不得超過三代。B.3.2無性繁殖留種天麻根據形態、大小以及生長的不同階段劃分為箭麻(個大、頂端有紅色芽嘴,能抽塞開花結實、出苗后形態似箭)、白頭麻(無明顯頂芽,不能抽整開花,前端有白色的生長點)、米麻(如豆大或更小的天麻)、母麻(種麻長出新麻后或箭麻抽薹后的原來麻體)4種。烏天麻、紅天麻和烏紅雜交天麻無性繁殖的第一至第三代白麻、米麻可作為無性繁殖麻種。B.4蜜環菌及菌材的培養B.4.1固定菌材的培養在播種前2~3個月(即每年的2月至3月根據種植場地,做成寬60cm,深度15cm~25cm,長不超過2m的廂,并將廂底的土壤挖松至10cm~15cm,整平廂底面,撒上厚2cm~3cm的樹葉,將做菌材的木棒(直徑5cm~15cm)加工成長度為40cm的段材,并在對稱的兩側各砍5~6處魚鱗口,按照段材間距為10cm~15cm一致排放,段材的兩端距離廂的邊各為10cm,魚鱗口朝向左右兩方,撒土在段材的間隙處,厚至魚鱗口處;然后在段材的相間處均勻的撒上長度為5cm~10cm小樹枝(直徑5cm以下),每平方米菌枝5kg~8kg。接著在段材的魚鱗口和菌枝的斷面處均勻的放上蜜環菌菌種顆粒,以每平方米放1kg蜜環菌菌種為宜,然后覆蓋土壤至菌棒、菌枝完全被遮蓋時,撒上一層2cm厚的樹葉,再覆蓋10cm~15cm土壤,最后撒上一層2cm厚的樹葉,保持土壤濕度在55%~60%。B.4.2活動菌材的培養在播種前2~3個月(即每年的2月至3月在種植場地挖深40cm、寬80cm、長不超過3m的坑,將坑底的土壤挖松至20cm,撒2cm~3cm厚的樹葉,將準備好的段材緊挨著、魚鱗口相對、一致排放成兩排。然后在魚鱗口及兩端斷面放上蜜環菌菌種,以每平方米用菌種1kg為宜,將縫隙用細土填實至覆蓋8DB5107/T116—2023住段材止,再撒上厚1cm的樹葉,按同樣方法排放第二層段材。兩個月后,若段材斷面、魚鱗口長出棕絲般的菌索,即為合格、可使用的菌材。B.5種植B.5.1有性繁殖種植B.5.1.1種植時間每年2月至7月為最宜種植時間。B.5.1.2種植準備B.5.1.2.1拌種按1kg/m2準備好萌發菌,并將萌發菌撕成0.5cm~1cm的小顆粒,或者是將培養萌發菌的樹葉撕開,再將天麻蒴果剝開抖出里面的天麻種子,與萌發菌拌勻。B.5.1.2.2種植穴準備在林下根據地勢挖長≤2m,寬0.4m~0.6m的種植穴,寬度統一。將穴底部土壤挖松至15cm深,將挖松的土壤鋪平,再平鋪一層3cm~5cm厚的自然落葉,薄薄的撒上一層細土或細腐殖土。B.5.1.3栽種B.5.1.3.1固定菌材栽種將已經做好的固定菌材表面的覆土刨開至露出菌材為宜,將拌勻天麻種子的萌發菌菌種均勻的撒在菌材上面,用量為1kg/m2;蓋上下種前刨開的覆土,厚度為5cm左右為宜;最后覆蓋一層3cm~5cm厚的自然落葉保濕。B.5.1.3.2活動菌材栽種將活動菌材培養的菌材取出,按照間隔20cm擺放已經培養合格的蜜環菌菌材在種植穴內,且菌材與種植穴的四周保留8cm~10cm的空隙;然后用松散的細土填實菌材間的縫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