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_第1頁
職業技術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_第2頁
職業技術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_第3頁
職業技術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_第4頁
職業技術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2頁,共97頁目錄《基礎化學》課程標準 2《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標準》 29《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標準 50《反應器操作技術》課程標準 60《精細化學品制備》課程標準 68《涂料生產技術課程標準》 76《助劑與催化劑生產技術課程標準》 84

《基礎化學》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基礎化學課程類別:職業基礎課建議學時:A課時160180B課時140160(依據專業計劃中《基礎化學》教學課時確定)學分:A課時12B課時11適應對象:化工類專業先修課程:高中化學后續課程:各專業課程建設團隊:曹國慶、錢鳴毅、雷玲、胡智學、潘獻曉等說明:本課程標準分為A、B二種課時,B課時不需要講打“*”號內容。一、課程概述《基礎化學》課程是根據化工類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規定而開設的重要基礎課程。《基礎化學》是培養從事化工生產、環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生產、分析檢驗等行業的人員所必備知識體系的重要學科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化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及基本實驗技能,熟悉化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和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本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教學,又有一定的實驗技能的訓練。(一)課程定位《基礎化學》是高職高專類化工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為后續專業課程和生產服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常見物質性質與結構的關系;熟悉常見化合物的性質、常見有機化合物的制備原理及實驗方法;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能量、化學反應方向等化學反應基本原理;熟悉物質的相平衡以及相平衡知識在化工生產、化工分離技術方面的應用;掌握化學實驗基本常識和化學實驗基本技能;了解物質檢驗技術和方法,建立產品分析質量意識。(二)課程基本教學理念1、突出學生主體,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依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通過《基礎化學》課程的學習旨在使學生初步具備解決化學化工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識應用能力。因此,要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創設化工生產、化學品制備、物質檢測、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等方面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參與性與創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逐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歸納總結等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2、尊重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評價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其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學生間的個休差異也很大。因此,需要依據學生的來源或分班教學、或分層次教學、或進行補差式教學。對于一部分理論知識很難達到課程要求的學生還可采用加強其實踐性環節,并注重過程的考核,使其有更好的實驗能力來達到同樣的培養目標。3、整合課程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拓展學習渠道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主,同時以多媒體手段、網絡資源為輔助,教師不但能在上課時間進行教學,而且也能在課后進行繼續輔導學生。因此,還可開發《基礎化學》的網絡教學、網絡答疑、建設網絡共享資源等多種學習渠道。可以將實驗操作錄像、化學相關圖片、物質結構動畫等資源在學院課程網絡平臺上共享,供學生課后使用。(三)本課程標準設計思路1、組織調研《基礎化學》課程是為化工類各專業服務,由于各專業培養人才目標不同,因此,對《基礎化學》教學內容及要求也有差別。一方面組織老師與專業組老師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后續課程進行溝通,另一方面組織老師深入企業,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交流,探討《基礎化學》內容在生產過程和技術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重點性和一般性要求的內容。2、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討論由于《基礎化學》課程綜合了四門化學課程的內容,有些內容理論性較強、有些內容系統性較強、而有些內容實踐性較強。因此需要依據課程內容進行不同的設計,以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為此,將《基礎化學》課程梳理為六個模塊:化學反應方向和化學平衡模塊、物質結構和元素化合物模塊、有機化合物模塊、化工分析技術模塊、物質聚集狀態模塊和化學熱力學模塊。結合教學內容自身體系及專業要求,確定每一單元的知識點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重點與非重點內容、各內容的教學設計及考核方式等等。二、課程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原子、分子結構,熟悉元素周期表及其元素性質變化規律。(2)理解化學反應速率與外界條件的關系,掌握簡單級數反應特點及其轉化率等有關計算,掌握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理解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3)理解化學平衡、離解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和氧化還原平衡規律及熟悉其應用。(4)了解能量的兩種形式熱和功,并對不同過程的熱和功進行計算;理解化學反應能量的產生以及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方法。(5)了解自發過程的共同特征;理解熵和吉布斯函數的引出及其用途;掌握化學變化過程方向的判斷方法。(6)熟悉脂肪烴、芳香烴、鹵代烴、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分類及命名,掌握其性質。(7)掌握常見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方法。2、能力目標(1)能規范的進行加熱、溶解、攪拌、稀釋、轉移溶液、過濾以及萃取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2)能夠分析判斷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化學反應速率的變化情況,能夠分析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3)能夠計算一般酸堿溶液以及緩沖溶液的pH,能用酸堿滴定測定酸堿性物質含量。(4)能夠根據溶度積規則判斷沉淀生成或是溶解,沉淀的析出順序。(5)能夠計算化學反應熱效應,將化學反應設計成原電池,計算原電池的電池電動勢等,能用電化學防腐措施進行簡單的金屬防腐設計。(6)能夠利用氧化還原滴定方式進行三類(還原性、強氧化性、非氧化還原性)物質的含量測定。(7)能夠利用配位反應制備配位化合物,并能用配位滴定方式測定金屬離子含量。(8)能正確分析單組份或雙組份系統相圖,根據相圖解決實際問題。(9)能夠利用熱力學參數判斷一定條件下的化學反應自發方向。(10)能夠利用有機反應在實驗室合成鹵代烴、酯類等有機物或能從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機物。3、素質目標(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尊重客觀規律。(2)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3)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勇于批評和自我批評。(4)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尊重、誠實守信的品德。三、內容標準模塊1:化學反應方向和化學平衡理論課時:A32、B28實訓課時:A4、B4知識單元課時知識點知識引入或情景設計知識內容要求技能內容要求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2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化學反應速率理論。通過比較爆炸、食物的消化、鐵生銹等,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表示、測定,討論影響其快慢的實質。1.掌握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2.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方法;3.了解碰撞理論、過渡狀態理論。1.會計算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2.能通過作圖法求出某時刻的瞬時速率;3.能從速率理論方面理解對化學反應速率快慢實質。*2*一級、二級、零級反應及特征通過討論2011年3月11號日本福島核爆炸事件,引出半衰期的概念及計算方法。1.了解一級、二級、零級反應速率方程式和反應特點;2.了解不同級數反應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1.會計算不同級數反應的半衰期;2.能簡單計算不同級數反應的反應速率。2濃度、壓力、溫度、催化劑、其他因素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以我國合成氨生產過程的條件,引出反應速率影響因素。1.了解基元反應、非基元反應的基本概念、質量作用定律;2.熟悉濃度(壓力)、溫度、催化劑及其他因素對均相、多相反應速率的影響。1.會解釋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影響;2.能利用改變外界條件的方法來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及應用2化學平衡和計算以我國合成氨生產過程的條件,引出化學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平衡常數的概念和計算。掌握平衡常數表達式、平衡濃度、轉化率計算。會計算化學平衡濃度、轉化率2濃度、壓力、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我國合成氨生產過程的條件,引出平衡移動因素,如何提高轉化率。1.掌握平衡常數表達式、平衡濃度、轉化率計算;2.掌握濃度、壓力、溫度對平衡的影響;3.熟悉催化劑與平衡關系。能利用改變外界條件與平衡移動關系來提高產率等溶液中的電離平衡2*酸堿電離理論和質子理論;濃度表示方法和計算;強酸、強堿溶液[H+]、[OH-]、pH值計算。討論食物的酸堿性,引入酸堿理論和酸堿的定義,從而會判斷酸堿的強度,計算強酸、強堿溶液[H+]、[OH-]、pH值計算。1.掌握酸堿電離理論;2.了解酸堿質子理論;3.掌握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的表示和計算;4.掌握強酸強堿[H+]、[OH-]、pH值計算。1.能用酸堿電離理論、酸堿質子理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2.能判斷共軛酸堿對之間Ka、Kb關系;3.會利用溶解、稀釋等方法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4.會計算強酸強堿溶液的[H+]、[OH-]、pH值。2一元弱酸、弱堿的離解平衡;多元弱酸、弱堿的離解平衡;*兩性物質溶液的離解平衡。通過分析同濃度的HAc/H2S/NaAc/Na2S/NaHS/NH4Ac一組溶液的酸堿性及其強弱,得出電離常數、一元弱酸/弱堿、多元弱酸/弱堿、兩性物質溶液[H+]和[OH-]計算公式。1.掌握一元弱酸、弱堿的離解平衡[H+]、[OH-]、pH值計算;2.掌握多元弱酸、弱堿的離解平衡[H+]、[OH-]、pH值計算;3.了解兩性物質溶液的離解平衡。1.會計算弱酸(如醋酸等)類[H+]、pH值;2.會計算弱堿(如氨水等)類[OH-]、pH值;3.會計算兩性物質溶液(如NaHCO3等)類[H+]、pH值。2同離子效應;緩沖溶液pH值計算。某分析崗位化驗室需要配制pH=10的緩沖溶液測定某水樣的硬度,引出緩沖溶液的概念、組成及pH值計算。1.了解同離子效應概念及影響;2.熟悉緩沖溶液的類型和意義。1.能判斷同離子效應對電離的影響;2.能計算緩沖溶液的H+、OH-、pH值;3.會根據生產和實驗要求選擇和配制緩沖溶液。實訓4實訓:緩沖溶液配制和pH值測定討論為什么洗手液、沐浴露對皮膚的傷害比肥皂小?通過測定他們的pH值,熟悉溶液的配制、電子天平和酸度計的使用。1.熟悉緩沖溶液配制方法;2.了解pH值測定方法有哪些會利用準確;3.掌握電子天平和酸度計的使用。1.會使用電子天平;2.會配制指定pH值緩沖溶液;3.會用酸堿指示劑判斷溶液的酸堿性;4.會用緩沖溶液校正酸度計和利用酸度計準確測定溶液的pH值;5.會維護pH電極。沉淀溶解平衡2沉淀平衡;難溶電解質溶解度計算;溶度積規則。某鍋爐產生水垢CaCO4,該如何除去?引入難溶電解質溶度積、溶度積規則。1.了解物質溶解性的分類;2.掌握溶度積常數表達式;3.掌握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規則。1.能利用溶度積常數計算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度;2.能利用溶度積規則計算難溶電解質在有同離子效應的溶液中的溶解度。*2*沉淀的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某分析崗位化驗室需要測定某水樣的硬度和[Ca2+],引出沉淀的生成、分步沉淀和沉淀的溶解。熟悉溶度積規則的應用1.能判斷混合溶液有無沉淀生成2.能利用溶度積規則判斷混合離子能否用沉淀方法完全分離3.能制定難溶物溶解方法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平衡2氧化還原反應;常見氧化劑、還原劑通過分析幾種不同的反應類型,引如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配平和應用。1.熟悉氧化劑、還原劑概念和判斷方法、熟悉電對概念1.掌握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1.會判斷氧化劑、還原劑,會寫出電對2.會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2原電池和電極電勢解剖鋅錳干電池、鉛蓄電池、鋰電池等結構,引導原電池和電極電勢。1.熟悉原電池裝置和符號的表示;2.熟練原電池中電極反應書寫;3.熟悉電極電勢大小與物質氧化還原能力關系。1.能設計原電池并能用符號表示其裝置;2.能根據電極電勢大小判斷物質氧化還原能力大小。2能斯特方程為什么電池有壽命?電越用越少?引出能斯特方程。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應用1.能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計算氧化還原電對在非標準條件下的電極電勢(濃度、酸度等改變后);2.能處理電解、電鍍溶液和電化學相關問題。2電極電勢的應用為什么存在FeCl3,不存在FeI3?引導出電極電位的應用。1,熟練比較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2.掌握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方法;3.掌握利用電極電勢計算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的方法。1.能選擇氧化劑和還原劑;2.能判斷生產實際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3.能計算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以判斷反應的進行程度。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2配合物的組成;配合物的命名;配位平衡的形成和穩定常數X光片上的黑色物質是什么?拍好的X光片需要進行哪些處理?引導配位化合物組成、命名和性質。1.熟悉配合物的組成;2.掌握配合物的命名;3.熟悉配位平衡常數、配位平衡移動判斷。1.會判斷配合物中心離子、配位體、配位數、簡單配合物、螯合物;會命名配合物;2.會利用配位平衡常數判斷配合物的穩定性。2配合物溶液中金屬離子、配位體濃度的計算;配合物與配合物之間的轉化;配離子與沉淀間轉化;配合物對電對電極電勢影響。從Au、Ag、Pt等貴金屬的提取(濕法冶金),引入配合物與配合物、沉淀之間的轉化,以及形成配合物后電對電極電勢的變化。1.掌握配位平衡時金屬離子濃度、配位體濃度的計算;2.了解配合物在分析檢驗、重金屬離子解毒、冶金方面應用;3.了解配位化合物在催化劑回收利用中的應用;4.了解配合物形成后對物質氧化還原性質的影響。1.會計算配位平衡時金屬離子濃度、配位體濃度;2.會在分析檢驗工作(如金屬離子含量測定)中選擇合適配位劑;3.會在催化劑回收利用等方面選擇合適的配位劑。模塊2:化工分析技術理論課時:A10、B10實訓課時:A10、B6知識單元課時知識點知識引入或情景設計知識內容要求技能內容要求滴定分析法基礎知識2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分類;誤差及產生原因、誤差的消除;精密度及偏差。以不同滴定實驗的討論與比較引入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分類;分析檢測數據(任務):①對異常數據進行取舍,②分析誤差的原因、種類及消除誤差的方法,③計算平均值與相對偏差,④進行精密度與準確度的判斷。1.了解滴定分析法的概念、分類、測定方法及測定對象。2.熟悉分析檢驗誤差概念、誤差產生原因、誤差消除方法、誤差計算。3.掌握分析檢驗中精密度表示和計算。1.能判斷出常見的分析檢驗誤差來源,并提出消除誤差提高結果精確度的方法;2.會計算精密度和準確度,并根據其判斷結果可靠性。2有效數字及運算;滴定分析計算。以判斷托盤天平、分析天平、量筒與滴定管的讀數的準確性引入有效數字;求工業硫酸含量(任務):①討論濃度表示,②計算演練。4.熟悉有效數字及運算規則。5.掌握滴定分析中的計算(如標準溶液濃度、基準試劑、被測物含量等)1.能及時、規范記錄實驗原始數據(準確保留有效數字)。2.會根據實驗數據計算被測組分的含量。酸堿滴定法2酸堿滴定法分析氫氧化鈉分別滴定鹽酸與醋酸的實驗數據(任務):①計算演練:酸堿滴定計算,②繪制酸堿滴定曲線,③案例討論:不同酸堿滴定法中指示劑的選擇。1.了解酸堿滴定中pH變化和滴定曲線2.熟悉酸堿指示劑的選擇方法和常見酸堿指示劑顏色變化3.熟練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如硫酸、燒堿、碳酸鈣等);4.熟悉常見的酸堿的分析方法(硫酸、鹽酸、燒堿、純堿、醋酸、氨水等)。1.能判斷是否能用酸堿直接滴定法測定;2.會選擇合適的指示劑和滴定劑。3.會分析測定對象的含量(如硫酸、燒堿、碳酸鈣等);4.會設計常見的酸堿性物質的分析方法。實訓2工業純堿含量的測定(不標定)連云港堿廠生產的純堿需要檢測其含量,該采用何種方法?1.熟練容量分析儀器的使用2.熟悉指示劑的使用3.熟練精密度和被測物質含量計算1.會使用電子天平;2.會正確進行滴定操作和判斷滴定終點;3.會正確處理實驗數據。EDTA配位滴定法2EDTA配位滴定法設計水硬度測定方案(任務):①交流討論:配位滴定法原理②查閱酸效應曲線,選擇緩沖溶液;③選擇指示劑④形成方案1.了解EDTA及其形成的配合物特點2.了解EDTA的條件穩定常數和酸效應3.熟悉常用金屬指示劑4.了解EDTA配位滴定法的應用1.會根據酸度計算MY條件穩定常數并判斷該條件下能否準確測定;2.能從酸效應曲線上查詢不同金屬離子準確測定的最低pH值。實訓4水硬度測定從地下抽出的地下水,加肥皂發現會有渾濁現象,是什么原因?該如何檢測其中的鈣鎂離子含量?1.掌握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方法。2.熟悉EDTA配位滴定法測定水中Ca2+、Mg2+離子總量的方法。3.學會用鉻黑T指示劑確定滴定終點。4.掌握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的使用方法。1.會標定EDTA標準溶液濃度;2.會正確進行滴定操作和判斷滴定終點;3.會正確處理實驗數據并計算水硬度。氧化還原滴定法2高錳酸鉀法

碘量法以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標定及亞鐵鹽含量的測定引入高錳酸鉀法;以間接碘量法測定銅鹽中的銅、碘量法測定葡萄糖的含量引入碘量法。1.掌握高錳酸鉀法的測定對象及其滴定分析方式;2.掌握碘量法的測定對象及其滴定分析方式;1.能根據測定對象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和滴定方式。實訓*4*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的含量任務1:繪制吸收曲線,選擇測量波長任務2:繪制工作曲線任務3:Fe含量測定1.了解分光光度計的原理2.熟悉分光光度法測定有色物質含量的方法1.會操作可見分光光度計2.會測定水中微量金屬離子物質含量模塊3:物質結構與元素化合物理論課時:A10、B10實訓課時:0知識單元課時知識點知識引入或情景設計知識內容要求技能內容要求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2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從原子結構模型的歷史脈絡出發,依據原子光譜的事實,介紹量子力學模型的建立,從而引入原子核外電子排布1.理解S軌道、P軌道的形態和方向;2.了解原子的結構組成與核外電子運動的四個方面;3.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1.能寫出1-36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的結構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電負性由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引入元素周期表,通過元素性質的比較深入學習電負性。1.熟悉周期表的結構(族、周期、分區)2.熟悉周期表中原子結構的周期性變化規律3.熟悉周期表中電負性、金屬性和非金屬性變化規律1.會描述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2.會描述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外層結構的相似性及性質的相似性分子結構2化學鍵通過氯化鈉、氫氣、氮氣等物質引入化學鍵,通過模型深入介紹共價鍵的形成與類型1.離子鍵形成及離子化合物性質特點;2.共價鍵形成和鍵類型(鍵、鍵、極性鍵、非極性鍵)。1.能利用電負性判斷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間形成化學鍵的類型;2.會判斷常見化合物中共價鍵類型。2雜化軌道通過水、甲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的結構認識引入雜化軌道概念1.掌握極性和非極性分子的判斷方法;2.理解分子間力的形成和大小及對物理性質的影響;3.理解氫鍵的形成及對物理性質的影響。1.能根據鍵的極性、分子結構判斷分子的極性;2.能根據分子的極性判斷其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3.能判斷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并判斷該物質熔沸點、溶解度的變化。2極性和非極性分子分子間力和氫鍵以判斷一系列物質熔點、沸點、溶解性和要溶解某物品(如碘、有機玻璃、油漆、指甲油等)選擇溶劑為任務,引出分子結構、分子極性、分子間力、氫鍵等理論性內容和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1.掌握極性和非極性分子的判斷方法;2.理解分子間力的形成和大小及對物理性質的影響;3.理解氫鍵的形成及對物理性質的影響。1.能根據鍵的極性、分子結構判斷分子的極性;2.能根據分子的極性判斷其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3.能判斷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并判斷該物質熔沸點、溶解度的變化。注:若課時滿足時,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需要增加10課時的過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模塊4:有機化合物理論課時:A55、B49實訓課時:A8、B8知識單元課時知識點知識引入或情景設計知識內容要求技能內容要求烷烴2有機物的分類、通性;烷烴的結構、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舉例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汽油的組成成分。1.掌握烷烴的結構;2.熟悉同分異構現象。會寫出烷烴的結構、會寫同分異構體2烷烴的命名;烷烴的性質、用途。化工原料四氯化碳的合成。1.掌握烷烴的命名方法;2.熟悉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了解烷烴來源、石油裂化產物成份和用途。1.會命名各種烷烴;2.會寫烷烴的鹵代反應;3.會推斷烷烴的結構式。烯烴2烯烴的結構與命名;烯烴的同分異構現象;烯烴的加成反應。除去汽油中少量的乙烯。1.熟悉烯烴的結構與分類;2.掌握烯烴的命名方法;3.熟悉烯烴的異構體類型;4.熟悉烯烴的加成反應。1.會命名烯烴;2.會判斷烯烴的同分異構體(碳鏈、官能團異構、順反異構);3.會預測烯烴加成產物;4.會鑒別烷烴與烯烴。2烯烴的氧化反應;烯烴的a-H取代反應;烯烴的制備。乙基化試劑氯乙烷的合成。1.熟悉烯烴的氧化反應;2.熟悉烯烴的-H取代反應;3.熟悉烯烴的制備。1.會判斷不同結構的烯烴與KMnO4反應產物并用于鑒別;2.能利用-H取代反應制備有機物。2二烯烴的結構、命名;共軛二烯烴制造汽車輪胎用的丁苯橡膠的合成。1.了解二烯烴的共軛結構;2.了解共軛二烯烴的應用如雙烯合成;3.熟悉共軛二烯烴的鑒別;4.了解丁苯橡膠的合成原理。1.會利用共軛二烯烴的共軛結構進行1、2加成和1、4加成反應;2.能利用雙烯合成制備方法用于有機物制備。炔烴3炔烴的結構與命名;炔烴的同分異構現象;炔烴的加成反應;炔烴的氧化反應;端基炔反應。切割鋼板用的乙炔的制備、鑒別及應用1.熟悉炔烴的結構與分類;2.掌握炔烴的命名方法;3.熟悉炔烴的異構體類型;4.熟悉端基炔反應;5.熟悉炔烴的加成反應;6.熟悉炔烴的氧化反應。1.會命名炔烴;2.會判斷炔烴的同分異構體;3.會預測炔烴加成產物;4.會鑒別烷烴與炔烴;會利用端基炔反應合成有機物。脂環烴2脂環烴的分類;脂環烴的命名;開環加成反應;取代反應。脂環烴與直鏈烷烴的鑒別。1.掌握環烷烴的命名;2.熟悉三元環、四元環、五元環、六元環烷烴的性質;3.了解環己烷的結構穩定性。1.能寫出環丙烷、環丁烷的加成產物;2.能鑒別烯烴和環烷烴芳烴2苯的結構;

單環芳烴的同分異構;

單環芳烴的命名;

苯環的鹵代、硝化、磺化反應

側鏈氧化反應通過溴苯的合成為驅動,引導講授芳烴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熟悉單環芳烴的結構和同分異構體;2.掌握單環芳烴的命名;3.熟悉苯環發生的取代反應會命名苯及衍生物;能在苯環上引入鹵素、硝基、磺酸、烷基、酰基,苯環的烷基支鏈α位引入鹵素2苯環的烷基化、酰基化反應加成反應;

氧化反應(苯環氧化、側鏈氧化)

苯環上的定位基類型;通過苯甲酸的合成為驅動,引導講授芳烴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熟悉苯環側鏈氧化反應;2.了解苯環的加成反應。能利用側鏈氧化反應制備芳酸2定位規律及應用。通過3-硝基-4-羧基苯磺酸的合成為驅動,引導講授芳烴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熟悉兩類定位基;2.熟悉定位規律;3.熟悉定位規律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能識別常見鄰、對位定位基,間位定位基;2.能利用定位規律預測二取代苯的反應產物;3.能利用支鏈氧化、定位規律等為苯的衍生物設計合成路線。鹵代烴2鹵代烴的分類、命名;

鹵代烴的水解、醇解;

鹵代烴的消除反應以溴代烷的合成為具體任務驅動,引導講授鹵代烷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掌握鹵代烴的命名;2.熟悉鹵代烴的的取代反應。1.會命名鹵代烴;2.能鑒別不同類型的鹵代烴;3.能利用鹵代烴性質制備混醚。2鹵代烴的氰解、氨解、與硝酸銀的作用;

制備格利雅試劑;

鹵代烯烴;

鹵代芳烴;

鹵代烴的制備。以伯、仲、叔鹵代烴的鑒別及應用,引導講授鹵代烴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了解消除反應;2.熟悉格利雅試劑的制備方法;3.熟悉乙烯基型、烯丙基型、苯基型、芐基型鹵代烴性質;4.了解鹵代烴制備方法。1.能利用鹵代烴制備格利雅試劑2.能利用醇、烯烴制備鹵代烴實訓4實訓:1-溴丁烷的制備以1-溴丁烷的制備為具體任務驅動,訓練學生應用化學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訓裝置的正確安裝、操作及檢查能力。1.熟悉1-溴丁烷的制備原理;2.熟悉產率計算方法。1.會搭建回流裝置和進行回流操作;2.會通過調節溫度來控制有機反應速率;3.會對產品除雜、凈化操作。醇4醇的分類結構與命名;

醇的沸點、溶解度特點,結晶醇的形成;

醇的化學性質及應用。以伯、仲、叔醇的鑒別及應用為具體任務驅動,引導講授醇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掌握醇的命名;2.了解醇的結構特點、氫鍵對物理性質的影響;3.熟悉醇與金屬鈉、氫鹵酸、硫酸的反應;4.熟悉醇的氧化反應、酒精測試;熟悉醇的脫水反應。1.會命名不同類型的醇;2.能利用醇的脫水反應制備烯烴;3.能制備醇鈉并可用于有機合成中引入烷氧基。實訓4實訓:乙酸乙酯的制備以乙酸乙酯的合成及應用為具體任務驅動,訓練學生應用化學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訓裝置的正確安裝、操作及檢查能力。1.熟悉乙酸乙酯的制備原理;2.熟悉產率計算方法1.會安裝蒸餾裝置和進行蒸餾操作;2.會合理控制加料速度、蒸餾速度和反應溫度來控制有機反應速率;會對產品除雜、凈化操作。酚2酚的結構與命名;酚羥基反應;酚的芳環上取代反應;酚的氧化反應以2,4,6-三硝基苯酚的制備為具體任務驅動,引導講授酚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掌握酚的命名;2.掌握酚的鑒別;3.熟悉酚的常見化學性質1.能利用溴水和FeCl3鑒別酚2.會利用定位效應判斷酚的芳環引入基團位置醚2醚的分類和命名;醚的化學性質。以正丁醚的合成、鑒別及應用為具體任務驅動,引導講授醚的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掌握醚的命名;2.熟悉醚的性質;3.掌握混醚的制備方法。1.能命名醚2.能利用醚的洋鹽生成進行有機合成中除醚或精制3.會判斷醚中過氧化物的存在和消除醛和酮2醛、酮的分類結構與命名;醛、酮結構對物理性質影響;醛、酮的加成反應。通過復習傅克-酰基化制備芳香酮的方法引入;1.掌握醛、酮的命名;2.熟悉醛、酮的加成反應;3.掌握羰基的鑒別。1.會命名各類醛酮2.會利用其與飽和NaHSO3反應分離、鑒別醛酮3.能利用與格代試劑反應制備伯仲叔醇能用2、4二硝基肼鑒別羰基化合物2醛、酮的鹵代與鹵仿反應;醛、酮的羥醛縮合反應。通過碘仿反應現象引入;1.熟悉甲基酮的鹵仿反應;2.熟悉醛的羥醛縮合反應及在合成中的應用。1.能用碘仿反應鑒別甲基酮等、合成少一個C的酸;2.能利用羥醛縮合反應進行有機合成。2醛、酮的氧化;醛、酮的還原。通過銀鏡、銅鏡反應引入1.掌握醛與托倫試劑、菲林試劑作用;2.掌握羰基的還原反應。1.能鑒別醛、酮;2.能利用醛酮的還原反應制備醇和正烷基苯;3.能根據不同原料制定醛酮的合成線路。羧酸及其衍生物2羧酸的結構與命名;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酰鹵、酸酐、酯、酰胺)復習引入從醇氧化為醛繼續氧化為羧酸;1.掌握羧酸的命名;2.熟悉羧酸的酸性;3.熟悉羧酸的衍生化反應及應用。1.會命名羧酸;2.會制備酯、酸酐、酰鹵*2*羧酸衍生物從羧酸衍生物結構差異入手熟悉各類羧酸衍生物1.熟悉羧酸的衍生物的命名;2.熟悉羧酸的衍生物的性質和應用1.會命名羧酸的衍生物;2.會利用酯交換反應制備高級醇*含氮化合物2胺結構、分類、命名;胺的性質及應用。從乙酰苯胺的合成、提純引入1.熟悉胺的類型和命名;2.了解胺的堿性;3.熟悉胺的酰基化反應、與亞硝酸的反應;4.熟悉不同胺的鑒別。會命名不同類型胺;會鑒別胺2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從蘇丹紅、甲基橙用途引入1.了解偶氮化合物結構、性質和應用(如染料、化學指示劑);2.了解重氮化合物結構、性質及有機合成中應用。會利用重氮化反應進行有機合成模塊5:物質聚集狀態理論課時:A18、B14實訓課時:A4、B4知識單元課時知識點知識引入或情景設計知識內容要求技能內容要求氣體2低壓氣體的PVT性質;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低壓氣體的道爾頓分壓定律。化工生產反應釜中的氣體反應物往往需要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反應,反應釜中的氣體溫度、壓力、體積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由此引導出低壓氣體的PVT關系;道爾頓分壓定律。1.掌握低壓氣體的PVT關系;2.掌握理想氣體狀態方程;3、掌握低壓氣體道爾頓分壓定律。1.能判斷判斷低壓氣體的壓力、溫度、體積之間的關系;2.能利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計算低壓氣體的PVT性質;3.能利用道爾頓分壓定律計算低壓氣體的分壓力。稀溶液21、拉烏爾定律;2、亨利定律一定溫度下,純液體中加入難揮發的固體后,溶液的蒸汽壓與純液體的蒸汽壓是否還相等呢?為什么呢?1.掌握拉烏爾定律;2.掌握亨利定律1.會根據拉烏爾定律計算溶劑蒸汽壓,2.會根據亨利定律計算溶質蒸汽壓;23、稀溶液的依數性(蒸汽壓下降、凝固點下降、沸點升高、滲透壓)如果發生了海船沉沒,在大海中漂浮的人們因渴可經喝海水解渴么?宇航員如果在太空飛行一個月,他們是帶足一個月的水么?理解稀溶液的依數性會計算難揮發溶質稀溶液蒸汽壓下降值、凝固點下降值、滲透壓等。相平衡基本概念2相數,組分數;自由度數;相律;一杯糖水中有幾個相呢?1.掌握相與相數概念,掌握物種數和組分數的判斷2.掌握自由度的概念,掌握相律。1.會判斷體系的相數會判斷體系的物種數和組分數2.能應用相律對多組分多相體系的組分數、相數、自由度進行判斷。2單組分系統的相圖液態水、冰和水蒸氣會共存么?冰可以直接氣化么?理解水的相圖1.能繪制水的相圖2.能根據水的相圖對體系進行分析二組分系統相圖6(4)1.理想溶液;二組分理想溶液的氣-液平衡相圖(蒸汽壓-組成圖,沸點-組成圖):2.二組分完全互溶非理想溶液的相圖(蒸汽壓-組成圖,沸點-組成圖)3.杠桿規則。4.二組分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氣-液平衡相圖化工生產中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操作,如蒸餾、精餾、萃取等都是相平衡原理的應用,二組分體系相圖為化工產品的分離提純方法提供依據。由此引出二組分體系相圖。1.掌握理想溶液的蒸汽壓-組成圖、沸點-組成圖;2.理解二組分完全互溶非理想溶液的蒸汽壓-組成圖、沸點-組成圖;3.掌握杠桿規則4.了解二組分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氣-液平衡相圖1.能繪制并分析理想溶液的蒸汽壓-組成圖、沸點-組成圖;2.能繪制并分析非理想溶液的蒸汽壓-組成圖、沸點-組成圖;3.能應用杠桿規則進行物料衡算。4.會分析二組分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氣-液平衡相圖*2*二組分液態部分互溶系統的液-液平衡相圖了解二組分液態部分互溶系統的液-液平衡相圖會分析二組分液態部分互溶系統的液-液平衡相圖。實訓4實訓:二組分非理想溶液沸點-組成圖的繪制掌握二組分非理想溶液沸點-組成圖的繪制原理會操作沸點儀測定混合液的沸點,會操作阿貝折光儀,會繪制沸點-組成圖。模塊6:化學熱力學理論課時:A24、B14訓課時:A4、B4知識單元課時知識點知識引入或情景設計知識內容要求技能內容要求化學熱力學基礎2系統與環境,狀態與狀態函數,過程與途徑,熱與功日常生活中承裝熱水的熱水瓶除了需要內丹保溫效果良好意外,還需要口徑合適的瓶塞,瓶內的熱水與外界發生哪些交換呢?引導出系統與環境、狀態與狀態函數、過程與途徑,熱與功。1.理解系統與環境的概念和系統的分類;2.掌握狀態與狀態函數的概念;3.掌握過程與途徑的概念及其區別;4.掌握熱和功的概念1.能夠根據研究的需要從環境中劃分出特定的系統;2.能夠根據系統與環境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判斷系統的類型;3.能夠根據狀態的特性判斷系統發生狀態變化時,其狀態函數的改變;4.會區別過程與途徑,判斷特定的過程;5.能夠區別功和熱熱力學第一定律2熱力學能,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工質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呢?什么樣的蒸汽機其工作效率更高呢?如何判斷其效率呢?引導出熱力學能、熱力學第一定律。1.了解熱力學能;2.掌握熱力學第一定律1.能夠判斷影響系統熱力學能的因素;2.會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計算體系狀態變化的熱、功和內能的改變,會計算體積功;3.會計算恒容熱、恒壓熱、焓變、顯熱;4.會書寫熱化學方程式;5.能否根據蓋斯定律、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2體積功的計算氣缸內的氣體向外膨脹的時候,如何向外做功的呢,引導出體積功的計算。1.掌握可逆過程;2.掌握體積功的計算1.能夠對可逆過程的本質和特征進行闡述;2.能夠計算體積功2恒容熱,恒壓熱,焓變體系發生恒容、非體積功的過程,與環境之間如何進行熱效應的呢,引導出恒容熱;體系發生恒壓、非體積功的過程,與環境之間如何進行熱效應的呢,引導出恒壓熱。1.了解恒容熱、恒壓熱、焓變的概念;2.掌握特定過程的恒容熱與內能變的關系3.掌握特定過程恒壓熱與焓變的關系1.能夠對恒容熱、恒壓熱、焓變的概念進行表述;2.能夠對特定過程的恒容熱與內能變的關系進行闡述;3.特定過程恒壓熱與焓變的關系進行闡述2顯熱的計算系統發生溫差的變化時,與環境之間如何進行熱交換的呢?引導出顯熱的計算。掌握顯熱的計算會計算顯熱2熱化學:化學反應熱效應,熱化學方程式化學反應發生變化時,除了發生物質的變化以外,往往與環境之間也有熱交換,引導出化學反應熱效應和熱化學方程式。1.了解化學反應熱效應;2.掌握化學反應熱方程式的書寫1.會對化學反應熱效應的概念進行闡述;2.能夠書寫化學反應熱方程式2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蓋斯定律,由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很多化學反應的熱效應都可以直接測量,但是像C和O2生成CO的熱效應卻無法測量,如何判斷其熱效應呢?引導出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蓋斯定律,由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1.掌握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2.掌握蓋斯定律;3.掌握由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1.能夠計算化學反應熱效應;2.能夠利用蓋斯定律計算相關反應的熱效應;3.會由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實訓4燃燒熱的測定大功率的汽車、坦克、飛機等實用的染料是汽油還是柴油呢?為什么呢?怎么測量物質的燃燒熱呢?引導出物質的熱燒熱的測定。1.掌握氧彈式量熱計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用氧彈量熱計測定萘的恒容燃燒熱;3.掌握恒容燃燒熱、恒壓燃燒熱的換算1.能夠識別氧彈式量熱計的構造,說出其原理,掌握其測定方法;2.能夠用氧彈量熱計測定萘的恒容燃燒熱;3.會換算恒容燃燒熱與恒壓燃燒熱*熱力學第二定律2自發過程的特征,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諾循環與卡諾定理水總是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問題,為什么?相反的過程能否發生呢?為什么呢?引出自發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諾循環與卡諾定理。1.了解自發過程及其特征;2.掌握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幾種表述;3.掌握卡諾循環與卡諾定理1.會根據過程變化的特征判斷自發與否;2.會表述熱力學第二定律;3.能夠設計卡諾循環,推導出卡諾定理2熵函數與熵判據,克勞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了過程方向和限度的判斷方法,能不能根據系統發生過程的某些狀態函數的變化來判斷方向和限度呢?引導出熵函數與熵判據,克勞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1.掌握熵函數與熵判據;2.掌握克勞修斯不等式、熵增加原理;1.會書寫系統變化熵變的表達式和克勞修斯不等式;2.能根據熵判據判斷過程的方向與限度2系統熵變,環境熵變系統發生特定過程時如何計算其熵變呢?引導出系統熵變,環境熵變的計算。1.掌握系統熵變的計算;2.掌握環境熵變的計算1.會計算系統熵變熵變;2.會計算環境熵變*熱力學第三定律2熱力學第三定律與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汽車尾氣排放的CO和NO能否在高溫下生成CO2和N2,降低尾氣的污染呢?為什么呢?引導出熱力學第三定律與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1.了解熱力學第三定律的表達式;2.掌握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1.會表述熱力學第三定律;2.能夠根據標準熵計算化學反應的熵變2亥姆霍茲函數與吉布斯函數理想氣體恒溫過程是實際氣體經常發生的一個簡單的過程,如何不考慮環境的熵變判斷該過程發生的方向和限度呢?引導出亥姆霍茲函數與吉布斯函數。1.掌握理想氣體恒溫過程的△A和△G的計算;2.掌握可逆相變過程、化學反應變化過程△G的計算1.會計算理想氣體恒溫過程的△A和△G;2.會計算可逆相變過程、化學反應變化過程的△G四、課程實施建議(一)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1、教學方式(1)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基礎化學》課程理論性較強,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基礎化學》課程每部分內容教師應設置恰當的任務或情景,啟發學生分析,深入淺出的講解,結合生產實際舉例等措施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然更應靈活機動的發掘身邊或社會近期發生的事件中的化學問題引進課堂設置情景教學,如化學品泄漏事件和處置、化工企業安全事故與處置等。同時,《基礎化學》課程特點是為后續課程和生產實際打基礎的,許多內容是與后續知識相聯系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介紹這些知識與后續哪方面專業知識是相關的,促使學生主動學習。(2)理實一體化《基礎化學》教學中,部分內容采取理論和實驗一體化教學。一方面通過實驗現象分析總結上升到理論知識這一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另一方面通過操作和現象分析能達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2、考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考核不能單憑期末的一張試卷定成績,尤其針對目前基礎薄弱的學生,如何能達到教學效果和培養目標,必須進行多方面的成績考核,并加強過程考核。不僅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從學生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態度、對知識的應用性理解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等方面加以考核。學生學習成績有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三部分構成,具體如下表:學生成績考核分配方法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30%30%40%實訓作業課堂教學40%20%40%同時組織本教研室老師編寫《基礎化學》考核試題庫,期末試卷將從試題庫中抽取試題進行組卷進行統一考核。(二)課程質量標準與教學評價1、課程質量標準(1)課程體系《基礎化學》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傳統的四大化學的綜合內容,他們之間的融合有著一定的困難,但也有著內在聯系,因此教師要協調好這些教學內容,做到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收新知識。同時也要保持為后續專業課程服務。(2)職業關鍵能力與素質培養《基礎化學》知識是進行化工生產、分析檢驗、生物化工、環境工程等專業必備的基礎知識,不但要培養用化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驗問題能力,更要培養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作為一名員工的化學素質。2、學習評價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課程教學中起著導向和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是推動和促進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和保證。《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應倡導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課堂教學包括兩部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此應分別進行評價。對教師的教應采用以教師自評為主與他人評價、學生評教相結合的靈活多樣的評價形式。《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中,每一個教學模塊結束后,都進行教師自評、學生評教和教師同行評價,不斷地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既要重視結果,也要重視過程。相對于結果,過程更能反映在完成任務中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體現出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基礎化學》課程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態度、獨立思考的習慣、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對學生的評價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五、教學資源1、教材和參考資料建議教材:《基礎化學》張正兢主編,化工出版社參考資料:《有機化學學習指導》初玉霞主編,化工出版社《物理化學》主編關薦明化工出版社《基礎化學》吳英綿主編,化工出版社《無機及分析化學》主編賈之慎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學應用基礎》院級精品課程網站《化學應用基礎》多媒體課件(本教研室制作,省級高校評比二等獎)《基礎化學》實驗錄像(本院拍攝)《基礎化學》試題庫(自編)2、實訓場所《基礎化學》實訓中心。本實訓中心可以完成化合物的制備、容量分析檢驗、物質物性參數的測試等實訓內容。六、其他說明1、任課教師(團隊)要求(1)了解相關專業知識,了解《基礎化學》知識在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并加強這部分知識的教學。(2)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3)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積極探索教學研究項目,力爭通過教學形成更多的教學成果。(4)積極開發化學類相關的選修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高化學教學效果。2、課程教學環境(1)多媒體教室。(2)設施和功能完備的化學實訓室。3、課程建設規劃(1)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編寫《基礎化學》教材,使之成為高職特色鮮明,集知識、應用、實踐與一體并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院級精品教材。(2)編寫與教材配套的試題庫和習題庫。(3)積極開展《基礎化學》競賽和化學興趣活動,豐富學生第二課堂。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基礎化學教研室制定2012.11.12

《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標準》

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化工單元操作》課程類型:化工類核心專業課建議學時:60、100、150學時學分:4、6、10學分適應對象:化工技術類專業和非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第二、第三學期一、課程概述本課程面向的對象是化工技術類專業和非化工技術類專業,其具體名稱為《化工單元操作A》、《化工單元操作B》和《化工單元操作C》,課時分別為150學時、100學時和60學時,課程內容主要涵蓋流體流動與輸送、傳熱、吸收、蒸餾、非均相物系分離、蒸發、干燥、萃取等單元,教學方法采取任務驅動式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重點是掌握扎實理論支撐下的化工單元操作崗位的操作技能,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職業素養,最終形成化工生產的職業綜合能力。先修課程為:高等數學、基礎化學(重點是物理化學)、大學物理、化工制圖與CAD等。(一)本課程在化工技術類專業中的定位本課程是化工技術類專業核心課程,是在進入專業方向類課程前的必修技術基礎課程,也是非化工技術類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是學習構成化工生產過程的“三傳一反”中的三種傳遞過程,即動量傳遞過程、物質傳遞過程、熱量傳遞過程的相關理論和操作技能。三種傳遞過程承擔化工生產系統中原料的前處理和反應產物的后處理功能。該課程的學習是化工類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要支撐,同時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對化工類專業技術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二)本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方式,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特點、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具體任務的設計與實施,融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素質培養于一體,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建議采用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演示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三)本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本課程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中蒸餾工、吸收工、干燥工和萃取工等典型化工單元操作崗位工種的職業技能標準為依據,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分析典型化工單元操作的生產案例,設計了流體流動與輸送、傳熱、非均相混合物分離、蒸發、蒸餾、吸收、干燥和萃取8個學習模塊,通過8個模塊的學習使學生能根據生產任務完成流體流動與輸送、傳熱、蒸餾、吸收、干燥和萃取等崗位操作;能根據生產要求正確選擇設備型號,并使設備安全運行;能根據生產要求,調整相關參數,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產品質量;能發現各單元操作事故隱患,并提出預防措施,確保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二、課程目標(一)課程總目標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會對典型化工單元操作的工藝流程和操作規程的解讀;對典型化工單元操作裝置進行工藝參數調節,維持工藝狀況穩定的能力;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裝置的一般性開車和停車操作的能力;依據工藝原理和操作規范處理故障的能力;DCS系統的應用能力;設備維護、保養及拆裝的一般能力等等。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崗位變化及技術更新后的適應能力。(二)具體目標知識、能力與素質目標(1)了解各單元操作典型設備的構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設備選型及日常操作、維護的基本知識。(2)能識讀化工單元操作流程圖。(3)能正確解讀工藝流程和操作規程,具有選擇適宜操作條件、探索強化過程途徑和提高設備效能的初步能力。(4)能識讀儀表參數,應用控制系統。(5)熟悉常見化工單元操作要領,能依據生產任務要求,進行裝置的開車操作、負荷調整操作、停車操作。(6)具有運用工程技術觀點分析和解決化工單元操作一般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化工生產操作中一般故障的分析處理能力。(7)能進行設備的維護和保養。(8)具有從事化工生產服務和技術管理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文獻、傳媒、多媒體素材等學習新知識的能力。(2)通過視頻、動畫等學習或提高技能的能力。(3)通過交流或觀看影視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質。3、職業道德與素質養成目標(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的身心素質,過硬的職業素質和人文素質。(2)具有安全意識,能依據規范進行安全生產。(3)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4)具有節能意識并應用于生產中。(5)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三、內容描述《化工單元操作》課程總體內容描述,課程分8個學習模塊,兩個學期或者一個學期完成,課程的課時分別為150學時、100學時和60學時。具體各模塊學時分配、教學要求和建議主要活動設計如下:序號內容A學時B學時C學時教學要求建議主要活動設計模塊一流體流動與輸送機械的操作與使用444020一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的應用662一、知識:熟練掌握流體的密度及其影響因素、氣體的標準狀態及其表示熟練掌握流體的粘度及其影響因素,了解理想流體的概念,了解牛頓粘性定律熟練掌握壓強的基本概念、單位、基準和單位換算#理解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的物理意義,重點掌握其應用(U型管測壓裝置、液封等)二、技能:1.會進行各種壓強單位之間的換算及絕對壓強、表壓強和真空度之間的換算2.會查取流體的密度和粘度等物性參數#3.能使用U型壓強計、壓差計測量壓強與壓差#4.會使用流體靜力學知識確定容器內的液位及液封高度1.氣體密度的計算2.氣體標準狀態與操作狀態之間的換算3.彈簧管壓力表和膜盒壓力表結構和原理4.靜力學知識的應用:如U型壓強計、壓差計測量壓強與壓差,以及確定容器的液位及液封高度等二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的應用884一、知識:1.了解定態流動與非定態流動的概念2.熟練掌握流體的體積流量與質量流量、平均流速與質量流速的概念及其它們之間的關系3.熟練掌握流體流動的連續性方程4.熟練掌握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義及其應用二、技能:1.能判斷定態流動與非定態流動2.會流速、體積流量、質量流量和質量流速之間的計算3.能使用流體定態流動的連續性方程,計算流動中由于管徑變化,而引起的流速改變#4.能使用連續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如虹吸現象、飛機結構、煙囪等#5.能應用柏努利方程計算高位槽輸送和輸送機械的有效功率等定態流動與非定態流動流動實驗流速、體積流量、質量流量和質量流速的計算柏努利方程(靜壓能、位能、動能之間轉化),如動能和靜壓能之間轉換(蒸汽噴射泵工作原理)列舉計算:連續性方程結合柏努利方程,如不同管徑的流速,高位槽輸送和輸送機械的有效功率等有關計算三流體流動阻力的確定6實驗26實驗24實驗2一、知識:1.熟練掌握雷諾準數的計算及其判斷流體流動類型,并了解層流與湍流的概念及特點,并熟悉層流內層的概念2.了解量綱的概念及圓管內流體速度的分布3.了解流體流動阻力產生的原因,熟練掌握流體在圓管內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計算#4.了解非圓形管子當量直徑的計算,了解非圓形管道的直管阻力的計算二、技能:1.能計算雷諾準數,并能使用雷諾準數判斷流體的流動類型#2.能計算流體在非圓形管道流動的當量直徑(如環隙等)3.會使用范寧公式計算直管流動阻力(不同流動類型的摩擦系數的確定)4.會使用阻力系數法和當量長度法計算局部阻力#5.能提出相應的措施減小流體流動的阻力雷諾實驗(演示)計算雷諾準數并判斷流體的流動類型正方形、環隙等當量直徑計算流體阻力的計算(莫迪圖的識讀)直管阻力(光滑管、粗糙管)和局部阻力的測定四流體輸送管路流程圖的識讀421一、知識:了解管道、閥門及其它管件、儀表、調節控制裝置的表示方法了解常用管件與閥件的適應場合與功能※#了解管路的拆裝安全知識、工具使用要求和試壓操作規范※#重點掌握流體輸送管路的拆裝二、技能:#能識讀流體輸送管路流程圖,并能說出常見管件和閥門的主要功能※能繪制簡單流體輸送管路流程圖※能完成流體輸送管路的拆卸和安裝,并能實施管道的試壓操作1.管件與閥件的結構與功能2.流體輸送管路流程圖的識讀與繪制3.流體輸送管路的拆裝與試壓五流量計的使用442一、知識:1.掌握孔板流量計的特點與測量原理,并了解皮托管測速計和文丘里流量計的特點與測量原理2.掌握轉子流量計的特點與測量原理#3.了解渦輪、電磁流量計等的特點與測量原理二、技能:1.能正確使用孔板、文丘里流量計測量流體的流量2.能使用轉子流量計測量流體流量,并能進行轉子流量計的刻度修正#3.會渦輪、電磁流量計測量流體流量1.轉子流量計測量流量與選用2.孔板、文丘里流量計的結構與特點六管路分析221一、知識:1.掌握簡單管路的計算#2.了解復雜管路(并聯管路和分支管路)的特點與計算原則二、技能1.能利用流體力學的知識,分析簡單管路中阻力增大造成流體流動參數的改變,以及相關故障的分析和排除#2.會分析并聯、串聯管路的流量和壓力的特點#3.能對給定輸送任務進行配管(選擇管子規格)例題:1.給定輸送任務確定管子的規格2.案例分析(簡單管路中流體流動參數改變,及故障的分析與排除)七離心泵的選用442一、知識:1.掌握離心泵的結構及工作原理,了解離心泵的類型,并掌握氣縛的概念及其預防2.熟練掌握離心泵的性能參數及性能曲線,了解離心泵特性的影響因素3.掌握離心泵的選用原則二、技能:1.能識讀、繪制離心泵的輸送流程#2.能選用一臺合適的離心泵,完成給定的輸送任務1.離心泵的結構及工作原理2.離心泵的輸送流程解讀(過濾器、單向閥、泵的排盡等)3.根據輸送任務,選擇一臺合適的離心泵八離心泵的操作4實驗24實驗2實驗2一、知識:1.熟練掌握離心泵的工作點及流量調節方法,了解離心泵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日常維護相關知識2.了解離心泵的安裝高度和氣蝕余量的概念,并熟練掌握離心泵的氣蝕現象及其防止#3.了解離心泵的組合操作(串、并聯)相關知識二、技能:1.能進行離心泵的開停車操作及流量調節,并會離心泵簡單的日常維護2.能分析離心泵故障的原因并排除(如氣縛、氣蝕等)#3.能進行離心泵的組合操作(串、并聯),并能進行離心泵的無擾動切換操作#4.能根據管路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離心泵的組合操作#5.能進行離心泵的變頻調節流量離心泵的工作點概念及流量調節方法比較恒定轉速下測定離心泵的特性曲線觀看:氣縛、氣蝕現象的觀看(動畫)離心泵的組合操作(串、并聯)與無擾動切換操作九往復泵、齒輪泵、旋渦泵的操作221一、知識:掌握往復泵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性能參數了解齒輪泵、旋渦泵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性能參數二、技能:#能進行往復泵、齒輪泵、旋渦泵的開停車操作和簡單的日常維護#能進行往復泵、齒輪泵、旋渦泵的流量調節操作往復泵與離心泵的比較(結構、特點、流量調節等)十通風機、往復式、離心式壓縮機的操作421一、知識:了解往復式、離心式壓縮機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性能參數掌握喘振的概念二、技能:※#能進行往復式、離心式壓縮機,包括開車、停車操作和流量調節。仿真操作壓縮機模塊二傳熱202012一熱傳導442一、知識:1.了解定態與非定態傳熱的概念,及了解熱通量的概念2.了解熱傳導原理,熟練掌握傅立葉定律和導熱系數及其影響因素3.熟練掌握平壁及圓筒壁定態熱傳導及其計算二、技能:1.能查取物質的導熱系數2.會單層平壁和圓筒壁定態熱傳導的計算3.能進行多層平壁和圓筒壁定態熱傳導的計算#4.能選擇合適的導熱材料并確定其保溫層的厚度1.確定蒸汽管道的保溫層厚度(例題)2.在多層定態導熱中,分析并找出關鍵熱阻二對流傳熱6實驗26實驗24實驗2一、知識:1.了解對流傳熱基本原理,熟練掌握牛頓冷卻定律及對流傳熱系數的影響因素,并了解層流內層對傳熱效果的影響2.了解圓管內低粘度流體無相變強制湍流的對流傳熱系數一般關聯式及應用范圍3.了解有相變對流傳熱的基本概念二、技能:1.能分析對流傳熱系數的影響因素,能提出對流傳熱的強化途徑#2.能正確選用對流傳熱系數的經驗關聯式#3.能分析冷凝與沸騰傳熱分析對流傳熱系數的數值范圍與影響因素圓形管內無相變強制湍流時的對流傳熱系數計算對流傳熱系數的測定(水蒸氣與空氣、水蒸氣與水之間的傳熱過程)三傳熱計算:換熱面積的確定664一、知識:掌握熱負荷的概念及確定方法熟練掌握平均溫度差的確定方法掌握傳熱基本方程和總傳熱系數,并了解總傳熱系數的物理意義和影響因素二、技能:會典型的傳熱計算(載熱體熱量、平均溫度差等)能為給定的換熱任務確定換熱面積,能判斷已知的換熱器是否合用#能提出強化傳熱的措施給定換熱任務的總傳熱系數的確定,并指出關鍵熱阻確定能滿足換熱任務的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四換熱器442一、知識:掌握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與特點,并了解其他換熱器的結構和特點(如蛇管式、套管式和板式換熱器等)#了解列管換熱器設計和選型原則以及步驟#了解列管式換熱器操作的控制方案了解熱管的工作原理和特點二、技能:能進行列管式換熱器的開車、停車操作及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能按照操作指標控制列管式換熱器中的各操作參數#能進行其他換熱器的開車、停車操作各類換熱器的模型識讀,并比較不同類型的換熱器認識環己酮生產裝置中的換熱系統仿真操作各類換熱器模塊三蒸發1022一單效蒸發411一、知識:了解蒸發的概念、分類及蒸發操作的特點掌握蒸發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型號及特點※#掌握單效蒸發的計算(物料衡算、熱量衡算)二、技能:能識讀蒸發工藝流程,并能說明蒸發裝置的工作過程※#能進行單效蒸發的核算,確定蒸發設備的參數,如加熱蒸汽消耗量和蒸發器的傳熱面積等蒸發設備的模型識讀及蒸發工藝流程解讀給定蒸發任務核算加熱蒸汽消耗量和蒸發器的傳熱面積二多效蒸發6實驗211一、知識:掌握二次蒸汽的概念,了解沸點升高和傳熱溫度差損失的概念了解加熱蒸汽的經濟性,掌握蒸發設備的生產能力與生產強度※#掌握多效蒸發過程的物料衡算與熱量衡算,并了解蒸發操作的節能措施及蒸發操作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掌握蒸發設備的選型原則及步驟,※#了解蒸發操作規程與相關安全知識二、技能:※#能識讀多效蒸發工藝流程,并解讀蒸發過程的操作控制方案,分析常見蒸發異常現象及提出處理方法※#能根據生產要求,通過相關核算,選用合適的蒸發設備及主要參數※#能進行蒸發器操作,完成給定蒸發任務識讀多效蒸發流程,并比較單效蒸發與多效蒸發的特點選用合適的蒸發設備模塊四非均相分離822一沉降分離411一、知識:了解非均相分離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及非均相的概念了解重力沉降和離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掌握沉降速度的計算方法和降塵室的生產能力及其影響因素掌握旋風分離器的工作原理及影響性能的主要因素,了解粒級效率的概念二、技能:1.※#能進行常見離心機的開停車步驟及正常操作控制2.※#能根據處理對象的性質旋風分離器類型的選用原則3.※#能根據生產任務,選用符合生產能力要求的降塵室。旋風分離器的結構模型離心機的操作二過濾分離4實驗211一、知識:了解過濾操作基本原理、過濾基本方程式了解板框式壓濾機、葉濾機等過濾設備的結構與特點了解現代過濾操作,如靜電除塵和布袋除塵等二、技能:※#能進行常見過濾機的開停車步驟及正常操作控制※#能進行常見板框式壓濾機的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和簡單的日常維護板框式壓濾機的操作:低、中、高不同壓力下恒壓過濾操作模塊五氣體吸收221412一吸收傳質過程644一、知識:了解吸收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吸收的分類及其與解吸的關系熟練掌握相平衡與亨利定律了解傳質的基本方式與基本方程式掌握雙膜理論,了解吸收速率方程,及相間傳質速率方程、總傳質系數與分傳質系數的概念。了解溶質滲透理論和表面更新理論二、技能:能識讀吸收工藝流程※#能根據吸收任務選擇合適的吸收劑能分析雙膜理論中的氣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并能提出強化傳質的措施環己酮裝置中的吸收工段流程解讀根據吸收要求選擇合適的吸收劑分析雙膜理論中的氣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二吸收塔計算644一、知識:熟練掌握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吸收率、最小液氣比熟練掌握傳質單元高度和傳質單元數及其影響因素※#了解解吸過程及其計算二、技能:能根據分離要求確定吸收劑的用量能確定吸收塔的填料層高度※#能分析改變參數對吸收塔的設計結果所產生的影響常壓下單組分,低濃度吸收的工藝計算:根據分離要求確定吸收劑的用量由生產任務計算吸收塔填料層高度(對數平均推動力法)解吸塔的計算(物料衡算、最小汽液比等)三吸收塔操作10實驗46實驗24實驗2一、知識:掌握填料塔的結構,填料的作用、性能和種類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操作規程與相關安全知識了解泛點氣速與填料塔流體力學性能※#化學吸收過程及吸收與解吸聯合使用操作二、技能:#能選擇合適的塔設備類型和適宜的填料能進行填料吸收塔的開停車和正常運行操作※#能對吸收過程流程解讀與操作規程解讀水吸收二氧化碳填料塔操作環己酮裝置中的吸收操作給定生產任務確定吸收塔的工藝尺寸(塔徑等)合成氨工藝中的化學吸收法脫碳模塊六液體蒸餾301814一蒸餾傳質過程644一、知識:了解蒸餾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及蒸餾的分類(簡單、平衡蒸餾和精餾等)掌握雙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拉烏爾定律、相對揮發度、相平衡方程和汽液平衡圖(t-x-y,y-x)等,并了解杠桿規則及其應用※#了解雙組份非理想物系及其汽液平衡圖(如乙醇與水、硝酸與水等)熟練掌握精餾原理(傳質與傳熱,精餾段與提餾段)二、技能:能用相對揮發度判斷混合液的分離難易程度能解讀物系的汽液平衡圖※#會應用精餾原理分析精餾過程(傳質過程等)苯與甲苯、乙醇與水等汽液平衡圖解讀識讀簡單蒸餾與平衡蒸餾的流程二精餾塔計算844一、知識:熟練掌握精餾塔的全塔物料衡算,精餾段和提餾段操作線方程,并了解精餾塔計算的條件掌握q的物理意義,熟練掌握q線方程、圖示和應用熟練掌握雙組分精餾塔計算(圖解法及逐板計算法求理論塔板數、回流比的選擇等),并了解捷算法求理論塔板數、塔板效率、實際板數的計算等)※#了解其他類型的連續精餾(塔頂分凝器、多股進料、有側線出料等)二、技能:能繪制精餾段和提餾段操作線會雙組分連續精餾塔的工藝計算(理論塔板數、回流比選擇等)能根據生產任務和分離要求確定板式塔的塔板數※#能分析參數改變對精餾塔的設計結果的影響繪制精餾段和提餾段操作線由分離要求確定理論塔板數求最小回流比三精餾塔操作12實驗68實驗46實驗4一、知識:1.了解連續精餾的操作規程與相關安全知識2.了解精餾裝置的結構及作用(篩板塔、浮閥塔和泡罩塔)3.了解板式塔的流體力學性能(壓降、液泛、霧沫夾帶、漏液等),及板間距的概念※#4.熟練掌握精餾過程的主要控制參數及其對精餾塔操作的影響,靈敏板的概念二、技能:#1.能識讀給定物系連續精餾工藝流程及操作方案控制解讀2.能根據連續精餾的安全操作規程,進行精餾塔的開停車操作和穩定生產操作※#3.能根據精餾塔的溫度、壓力、回流量、液位等測量儀表顯示的數據,分析、判斷故障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辦法并排除故障(如液泛、霧沫夾帶、漏液等異常工況)※#4.會使用靈敏板溫度變化判斷塔內組成變化趨勢,并及時采取調節措施精餾過程的主要控制參數(壓力、回流比)和進料熱狀況、進料組成對精餾操作的影響板式塔與填料塔比較乙醇與水連續精餾操作環己酮精制中的精餾操作四特殊精餾420一、知識:#了解間歇精餾過程的特點及應用場合#掌握恒沸精餾與萃取精餾的基本概念與區別※#了解多組分精餾基礎、三效精餾等二、技能:#能識讀典型特殊精餾的工藝流程※#能根據組份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夾帶劑或萃取劑恒沸精餾生產工藝流程解讀萃取精餾生產工藝流程解讀模塊七液液萃取6實驗221一、知識:了解萃取操作特點,萃取操作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萃取的工業實例、目的、原理和實施方法)熟練掌握液-液萃取平衡關系:三角形相圖、物料衡算與杠桿定律、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配系數與選擇性系數等※#了解萃取設備(連續接觸萃取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特點及其操作※#掌握萃取過程的計算:單級萃取,了解多級二、技能:※#能為混合液分離選擇合適萃取劑,并能對給定的萃取分離任務確定級數※#能按要求完成萃取系統開、停車操作※#能進行萃取塔操作控制,并能分析和處理操作異常1.連續接觸萃取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特點及其操作2.實例:芳烴抽提等3.三角形相圖在單級萃取中的應用模塊八固體干燥8實驗221一、知識:了解固體干燥的概念及干燥過程的分類熟練掌握濕空氣的狀態參數及其計算(濕球溫度、絕熱飽和干球溫度等)掌握濕空氣的濕度圖及其應用※#了解常用典型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選型原則※#掌握干燥過程的物料衡算,并了解干燥過程的熱量衡算(如熱效率、干燥效率等概念)※#了解干燥機理及物料所含水分性質,了解干燥速率及其影響因素,與恒定干燥條件下的干燥時間二、技能※#能正確選擇干燥設備,并能合理安排流程,能做開車檢查、準備工作;能按要求完成開停車操作※#能根據干燥任務確定干燥介質的狀態(溫度、濕度),并能根據操作現象判斷產生原因并確定處理方法。固體干燥操作(對流干燥):干燥曲線與干燥速率曲線的測定干燥過程的物料衡算:水分的蒸發量和干空氣消耗量等注:表格中帶※,表示非《化工單元操作B》所學內容;表格中帶#,表示非《化工單元操作C》所學內容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建議能綜合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考核方法。可以采用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考試結合、終結性與過程性結合、課程教學考試與職業資格考試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結合等考核方法。建議考核制度:1.終結性與過程性結合課程成績=過程性考核為70%+期末終結性考核為30%。以過程性考核為主,重在考查學生在完成各模塊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具體內容包括:①課堂考勤、課堂紀律;②課堂提問、討論和實驗操作完成情況等;③預習準備工作、課后作業(包括實驗報告)完成情況;④各模塊綜合考核:2.課程教學考試與職業資格考試結合課程教學考試與職業資格考試結合可以參考《國家職業標準》中蒸餾工、吸收工、干燥工和萃取工等典型化工單元操作崗位工種的職業技能標準,以職業等級中的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為技能要求,立足本崗位操作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基本理論、操作規范和設備保養、維護、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知識,并結合崗位的實際操作,制定相應的考核內容和考核要求,實施對學生的考核。課程教學資源及使用1、多媒體課件。2、化工單元操作仿真實訓軟件、企業現場教學錄像。3、國家級精品課程《化工單元操作》相關資料。相關參考書:1.《化工原理》蔣麗芬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化工單元操作實驗講義,校本教材;3.環己烷氧化制環己酮實訓裝置學生指導用書;4.《化工原理》姚玉英等編(上,下),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5.《化工原理》何潮洪、馮霄主編,科學出版社,2001;6.《化工原理》譚天恩,竇梅,周明華等編著(上,下),化學工業出版社;7.《化工原理》夏清、陳常貴主編,姚玉英主審,天津大學出版社;8.《化工原理》陳敏恒等編(上,下),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9.《化工原理》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0.《化工原理課程學習指導》柴誠敬等編,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11.《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蒸餾工》、《吸收工》、《干燥工》和《萃取工》等等,化學工業出版社;12.《化工原理實驗》史賢林、田恒水、張平主編,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13.《化工原理實驗》王雅瓊、許文林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4.《化工原理輔導及習題全解》楊富云、孫懷東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15.《泵與風機》張士芳,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16.化學工程手冊(第三卷),化學工程手冊編輯委員會,化學工業出版社,1991.17.《化工設備設計》潘國昌,郭慶豐,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18.《化工過程及設備》湯金石,趙錦全,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19.石油化工設計手冊,王松漢,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精細有機合成技術》課程代碼010478適用對象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