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杜甫-教案-課件_第1頁
登岳陽樓杜甫-教案-課件_第2頁
登岳陽樓杜甫-教案-課件_第3頁
登岳陽樓杜甫-教案-課件_第4頁
登岳陽樓杜甫-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岳陽樓杜甫---教案--課件?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并準確默寫《登岳陽樓》。理解詩歌中重點字詞的含義,如"坼""乾坤"等,準確流暢地翻譯詩句。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蘊含其中的復雜情感。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對詩歌的朗讀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描繪詩歌畫面,提升詩歌鑒賞能力。組織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培養合作探究與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心系國家安危、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對古典詩歌的熱愛之情,提升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2.教學難點領會詩人在詩歌中蘊含的身世之悲與家國之痛的復雜情感。引導學生突破對詩歌字面理解的局限,深入挖掘詩歌深層意蘊。三、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理解詩歌情感。2.講授法:講解詩歌的背景知識、字詞含義、詩句翻譯等,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基本內容。3.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詩歌的意境、情感等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4.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身臨其境感受詩歌意境。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3分鐘)1.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欣賞幾幅關于岳陽樓的圖片。(展示岳陽樓不同角度、不同時節的圖片)岳陽樓,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動人的詩篇。今天,讓我們跟隨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腳步,一同登上岳陽樓,去領略那獨特的風光,感受詩人內心的情感波瀾。板書課題《登岳陽樓》。(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1.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作風格沉郁頓挫,反映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疾苦,被譽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稱為"詩圣"。2.這首詩創作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岳陽)。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欄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贊嘆;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含蘊著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的名篇。(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7分鐘)1.教師范讀請同學們先認真聽老師朗讀這首詩,注意字音的準確、節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表達。(教師富有感情地范讀全詩)2.學生跟讀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節奏,小聲跟讀一遍,感受詩歌的韻律。3.學生自由朗讀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盡量讀出詩歌的韻味。4.指名朗讀哪位同學愿意站起來為大家朗讀這首詩?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價朗讀情況,主要從字音、節奏、情感等方面進行評價。5.全班齊讀讓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充滿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詩歌的氣勢。(四)理解詩句,疏通文意(10分鐘)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翻譯詩句,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疑難問題。3.教師檢查小組討論情況,解答共性問題,并重點講解以下字詞和詩句:字詞"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昔聞",過去就聽說;"今上",如今登上。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多年來對洞庭湖的向往,今日終于得以登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分裂;"乾坤",天地。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詩人用雄渾壯闊的筆觸,描繪出洞庭湖浩瀚磅礴的氣勢。"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字",書信;"老病",年老多病;"孤舟",孤獨的小船。詩人自敘親朋音信斷絕,自己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為家,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寂寞和凄涼處境。"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戎馬",戰亂;"關山北",指北方邊境;"憑軒",靠著窗戶;"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詩人想到北方邊境戰事未平,國家動蕩不安,不禁老淚縱橫,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4.請學生再次完整地翻譯全詩,教師進行點評和糾正,確保學生準確理解詩句含義。(五)研讀詩歌,體會意境與情感(15分鐘)1.引導學生描繪詩歌畫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所展現的畫面。學生思考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然后請幾位同學發言。教師總結:廣闊的洞庭湖水,汪洋浩瀚,把吳楚兩地分隔開來;天地萬物,如在湖水之中日夜浮動。這兩句詩意境雄渾壯闊,展現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驚嘆和贊美。2.分析詩歌情感提問:從整首詩來看,詩人表達了哪些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教師引導總結:身世之悲:"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人漂泊天涯,親朋音信斷絕,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為伴,表現出詩人孤獨寂寞、凄涼無助的身世之感。家國之痛:"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詩人由個人的身世聯想到國家的命運,北方戰事不斷,國家動蕩不安,詩人憂國憂民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老淚縱橫。這種身世之悲與家國之痛相互交織,使詩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感染力。3.深入探究詩歌意境與情感的關系提問:詩歌的意境是如何烘托詩人情感的?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補充講解:詩歌雄渾壯闊的意境,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與詩人內心的憂國憂民之情形成鮮明對比,以壯景襯哀情,更突出了詩人情感的深沉和強烈。而詩人漂泊凄涼的身世之感,則在詩歌整體的氛圍中得以體現,使讀者更能感受到詩人命運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六)課堂小結(3分鐘)1.今天我們學習了杜甫的《登岳陽樓》,通過朗讀、翻譯、分析,我們領略了這首詩雄渾壯闊的意境,體會到了詩人身世之悲與家國之痛交織的復雜情感。2.杜甫以他沉郁頓挫的詩風,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古典詩歌的魅力,感受詩人的情懷。(七)布置作業(2分鐘)1.背誦并默寫《登岳陽樓》。2.以"讀《登岳陽樓》有感"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讀后感,體會詩人情感,表達自己的感悟。五、教學資源1.多媒體課件,包含岳陽樓圖片、作者介紹、詩歌朗讀音頻、相關視頻等資料。2.黑板、粉筆。六、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在詩歌朗讀、理解詩句、體會情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獲。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如誦讀法、討論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深層意蘊時,部分學生仍存在一定困難,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另外,在時間把控上,對詩歌情感分析部分略顯倉促,應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給學生留出更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讓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詩歌的魅力。七、登岳陽樓課件幻燈片1:封面登岳陽樓作者:杜甫[你的姓名][具體日期]幻燈片2: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背誦并默寫《登岳陽樓》。理解詩句含義,準確翻譯詩歌。過程與方法誦讀感悟,體會詩歌意境。小組討論,分析詩歌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對古典詩歌的熱愛。幻燈片3:作者簡介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其詩反映社會動蕩、人民疾苦,有"詩史"之稱,本人被尊為"詩圣"。幻燈片4:寫作背景創作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沿江漂泊至岳州,登上岳陽樓有感而發。幻燈片5:岳陽樓圖片展示岳陽樓不同角度、不同時節的圖片,如岳陽樓全景、岳陽樓在洞庭湖中的倒影、岳陽樓的夜景等。幻燈片6:初讀詩歌教師范讀音頻,學生跟讀。學生自由朗讀,注意字音、節奏。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評價。全班齊讀。幻燈片7:詩句注釋與翻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昔:過去。聞:聽說。今:如今。翻譯: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今日終于登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分裂。乾坤:天地。翻譯:廣闊洞庭湖水,劃分開吳楚疆界,日月星辰仿佛在湖水中浮動。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字:書信。老病:年老多病。孤舟:孤獨小船。翻譯:親朋音信斷絕,年老多病只有孤舟相伴。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戎馬:戰亂。關山北:北方邊境。憑軒:靠著窗戶。涕泗流:眼淚流淌。翻譯:北方戰事未平,靠著窗戶老淚縱橫。幻燈片8:詩歌畫面描繪引導學生描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畫面。示例:廣闊的洞庭湖水,汪洋一片,將吳楚兩地分開。天地仿佛在水中日夜浮動,氣勢磅礴。幻燈片9:詩歌情感分析身世之悲:"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現詩人孤獨、凄涼、無助。家國之痛:"戎馬關山北,憑軒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