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1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2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3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4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指導思想】以大單元教學理念為核心,圍繞"人文精神的覺醒與發展"主題,整合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內容,構建知識體系框架,注重歷史發展的邏輯性與關聯性,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理論依據】1.建構主義理論:通過主題探究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思想史發展脈絡。2.核心素養導向:以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素養為目標設計教學活動。3.大概念教學:用"思想解放推動社會轉型"等大概念統整單元內容。二、教學背景分析(一)、課標分析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23年版)》,本課需落實以下要求:1.掌握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核心主張及歷史影響;2.理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與社會轉型的關系;3.通過大單元整合,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二)、教材分析1.單元定位:本課為“歐洲近代化進程”大單元的核心內容,銜接“中世紀教會統治”與“資產階級革命”,體現思想解放對社會變革的推動作用。2.內容整合:將教材中獨立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三課合并為“人文精神覺醒與發展”主題單元,強化歷史事件的關聯性與邏輯性。(三)、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對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對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等概念內涵缺乏深刻理解,對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理解不夠深刻,不能全面闡述,為此,通過相關策略,加以化解。三、教學目標1.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2.利用時間軸和表格梳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興起的過程及內容,強化“時空觀念”,識記史實,掌握基礎知識。3.通過史料和圖片,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多角度分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的影響,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反映”,理解“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及深遠影響,理解人文主義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性。教學難點:認識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歷史發展規律性現象。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1.資源:教材、歷史地圖、經典文獻片段(如《神曲》《九十五條論綱》);紀錄片《文藝復興》《啟蒙之光》片段。2.方法:以以歷史問題探究教學法、歷史課堂討論教學法為主,輔之以講授法。六、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講述: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先來看一段簡短的材料。教師活動:呈現材料(14世紀到18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領域的革命……就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相繼聯系、承接起來的“鏈條”。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陳樂民《歐洲文明的進程》教師活動:從這段材料可以看出,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包括哪些,帶來了什么影響?學生活動:討論,回答問題。教師講述:那么,歐洲思想解放運動是如何將“人”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的?這一時期思想解放還有哪些影響?這就是本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一、文藝復興(人性與神性的較量)教師講述:我們先來看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它起源于意大利,后擴展到歐洲各國;開始于文學藝術領域,后擴展到史學、政治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為什么文藝復興起源于意大利呢?教師活動:我們先來看這則材料,試著概括一下意大利最早發生文藝復興的原因。文藝復興并非對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新生的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世紀的宗教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學生活動:討論、回答問題。教師講述:資本主義經濟萌芽、新興資產階級、文化自身傳承發展和歷史積淀兼收并蓄。材料指出,文藝復興并非對古典文化的簡單模仿,而是一種創新。也就是說,文藝復興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教師活動: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核是人文主義。請同學們告訴我人文主義的內容是什么,我們再來總結一下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成就,請看PPT,它們又是如何體現人文主義的?學生活動:(1)概括人文主義的內容。(2)完成表格教師講述:從中可以看出,文藝復興解放了人,是一場思想上的啟蒙運動,我認為其成就,今天仍在為人類提供藝術享受和思想啟迪。當時,“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曾經直言不諱地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請同學們對比天主教神學觀和人文主義觀點,談談文藝復興帶來的影響。學生活動:閱讀表格。學生活動:總結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教師小結:我覺得,文藝復興突破性意義在于把人們的視野拉回到世俗世界和人的本身,用人文主義取代基督教神學,以人為中心取代以神為中心,主張人而不是神是世界的出發點,世界的發展是人的活動結果,而不是上帝的意志的體現。這是真正的思想上的解放,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偉大意義,它還推動了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產生。二、宗教改革(人學與神學的論辯)教師講述:在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向西歐各國擴展的時候,一場規模更大、波及面更廣、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德意志興起,并很快向西歐各國發展。這就是反對天主教的宗教改革運動。教師活動:請大家看材料,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國發生。16世紀初,羅馬教廷每年從德國榨取的財富達30萬古爾登(德國錢幣名稱),這個數目比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幾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稅額的21倍。德意志倍稱為“教皇的奶牛”。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和教材,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講述: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當時,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張?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馬丁·路德的主張也可以用詞語因信稱義、圣經至上、教隨國定等概括。(因信稱義是說人的靈魂能否得救,靠的是個人自己的虔誠信仰,不需要教會和教士這個中介環節,也不需要對教會獻納,不需要舉行煩瑣的儀式,強調的是信仰自主權的這種平等意識。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改變教會統治的要求。教師活動:宗教改革運動是近代西方崛起初期發生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在近代歐洲發展史上留下輝煌一章。具體有哪些影響呢?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世俗當局控制著神職人員的任命和教會的財務。宗教改革的直接和決定性的遺產是權力由教會向政府的轉移。——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歐文明的現代化。當時,識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躍;民眾覺醒和參政的程度是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學生活動:根據材料概括,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在宗教改革過程中,加爾文教吸收了路德新教的“因信稱義”原則,還提出一個“前(先)定論”,(“上帝”將信仰者分成了“選民”和“棄民”,人能否發財致富,也是“上帝”定好的,只有“選民”才能致富。雖然是宿命論,但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對教會組織進行改革,這樣宗教改革演變成一場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顯然超出德國路德的宗教改革。不難看出,文藝復興也好,宗教改革也罷,它們的歷史作用往往是顛覆全歐洲的,甚至還出現了“墻內開花,墻外結果”的現象。為什么這么說呢,作為文藝復興發源地和資本主義萌芽起源地的意大利,作為宗教改革發源地的德意志,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之后反倒成為了西歐最落后、最無力量的2個國家,直到19世紀才遲緩地發生社會變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三、近代科學的興起(理性與愚昧的抗爭)教師講述:在文藝復興的高潮中,西歐發生了科學革命,近代科學興起。科學革命以1543年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為起點,直到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間主要成就在天文、解剖學和物理學3大領域,以及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奠基這一方面。(當時確立的科學研究兩種基本方法—歸納法和推理法,其中,推理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科學創新尤其如此)提問:同學們,結合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嘗試說明近代科學的興起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關系。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四、啟蒙運動(人權與王權的對壘)教師講述:從笛卡爾開始,提倡理性逐漸成為主流話語。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閃耀著理性光芒,由此激發了17世紀晚期開始的理性主義思潮,形成了18世紀以“理性”作為精神內核的啟蒙運動。那么,何為“啟蒙”呢?學生活動:閱讀教材,請同學們找到“啟蒙”的含義。教師講述:啟蒙運動的最大特點是完全拋開了宗教外衣,直接批判基督教神學的荒謬和愚昧,認為人的理性才是歷史前進的動力,并提出人生來就應該享有自由、平等等天賦自然權利。那什么又是理性呢?我們再來請同學回答。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教師講述:我們進一步來了解一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和他們各自的主張。請看表格。教師活動:這些啟蒙思想家高舉理性大旗,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神學,主張建立合乎理性的社會和國家。伏爾泰是理性主義思想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在哲學、文學、戲劇等方面都有驚人成就,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其代表作是《路易十四時代》;孟德斯鳩將理性運用于政治思想,最著名的觀點是三權分立。他認為,三權要由不同階級來掌握,人民要掌握立法權,并能監督行政權,行政權由代表貴族的君主行使,君主可以對議會立法行使否決權,但無權自行立法,司法權必須由獨立的專門機關行使,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而盧梭是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他的主權在民思想對法國影響很大,代表作是《社會契約論》;康德是啟蒙運動的集大成者,他也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開創者,在哲學上對理性有著極為深刻的論述,代表作是《純粹理性批判》。理性還滲透到經濟學領域,產生了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啟蒙運動帶來了哪些影響。學生活動:根據材料概括啟蒙運動的積極影響。教師活動:啟蒙運動追求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永恒價值,但是它也并非是完美無缺的。結合材料,談談你對“理性”的弊端的認識。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平等是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人權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十八世紀的偉大思想家們,沒能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給予他們的限制。——恩格斯《反杜林論》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講述:“理性”有其進步性,也有局限性。局限在于,資產階級所宣揚的人權、自由、平等和博愛精神的本質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沒有能夠超越時代、階級局限性。【課堂小結】教師總結:文藝復興是思想啟蒙,到啟蒙運動已經不僅是思想啟蒙,而是從認識人的價值到認識人的自然權利,強調人的基本權利。沒有基本人權就無所謂資本主義制度。民主的方式古代就有,與近代資本主義的區別就是個人權利是否得到尊重。宗教改革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僅將教皇拉倒普通人的位置,而且提升了每個人的地位。科學革命從科學的角度進一步打開了人的認知范圍,使人更加堅定、堅信理性主義。到啟蒙運動,認識的層次達到制度設計層面,怎樣的制度才能保障人的平等、自由、財產等權利,這就為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