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七章 災難事件現場報道_第1頁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七章 災難事件現場報道_第2頁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七章 災難事件現場報道_第3頁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七章 災難事件現場報道_第4頁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七章 災難事件現場報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鏡記者與

主持人實務普通高等學校應用型教材·新聞傳播學第七章

災難事件現場報道1.災難事件現場報道通用原則2.災難事件現場信息類型3.災難事件現場報道準備4.災難事件報道現場采訪注意要點本章學習要點Contents本章目錄01.災難事件現場信息類型02.災難事件現場報道準備03.出鏡記者災難事件報道注意要點PartOne災難事件現場信息類型(1)基本信息:有關災難的基本事實,如發生了什么,怎么發生的,涉及哪些人,以及具體的地點、時間、死傷情況等。

(2)擴展信息:對基本信息的延伸、更新,如財務損失等其他數據統計,事件時間線索,圖像或地圖展現的災難過程、營救行動、營救成效,下一步計劃,災難發生的初步原因等。

(3)環境信息:從大自然的背景審視災難,如地點或地理位置特點對營救的影響,災難發生時間、季節、天氣對營救的影響等。

(4)歷史信息:從歷史背景審視災難,如災難在這一地區發生的頻率,第一次還是多次,是否有同類災難,它們之間是否有聯系等。

(5)調查信息:探尋災難發生的原因,如除自然原因外有無其他原因,什么事、什么人應該負怎么樣的責任,當地居民情況,當地政府、社區、醫院的措施,與災難發生的相關統計數據

(比如飛機或火車的具體制造商、型號等)等。

(6)未來信息:災難的影響和人們做的改變或補救,如災難產生什么影響,重建工作包括什么,災難是否引發其他問題,經歷災難的人有什么變化等。

(7)視角信息:不同人眼中所見到的災難,受害者、幸存者及其家屬的情感或想法,如救援人員做了什么、將要做什么,政府正在做什么、態度立場如何,志愿者及機構、旁觀者的想法、情感怎樣等。

(8)人文信息:災難中關于人性的故事,如是否有英雄行為,是否有可恥行為,是否有感人故事等。

(9)科普信息:比如如何科學地認識災難,有什么科學知識需要普及,個人如何從科學角度應對災難、減少傷害等。災難事件現場信息類型案例:聚力直擊“利奇馬”全程全息大型直播(P152)感受不同的信息類型防御措施(如漁船回港、人員轉移)現場情況(如避災安置點、救援行動)官方信息(如政府會議、領導指示)感受報道特點:快速傳遞信息多角度呈現現場關注人文關懷災難事件現場信息類型PartTwo災難事件現場報道準備選擇報道的“核心點”提前了解事件背景、歷史信息依據背景材料篩選出事件的核心點,構建信息群,先從背景信息中發掘報道點,再結合事態發展選擇合適契機完成現場報道呈現現場的關鍵場景遵循和滿足新聞價值的要求如何選取片段進行直播極為關鍵及時互動答疑解惑其它設備準備:確保直播設備、防護裝備齊全人員分工:明確前方記者和后方編輯的職責安全措施:掌握避險和自救技巧案例:《直擊“7·5”泰國普吉游船傾覆事故現場

救援仍在進行》(158)災難事件現場報道準備PartThree出鏡記者災難事件報道注意要點“親歷者”“傳播者”“發現者”“還原者”災難報道中出鏡記者的身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收集信息:記者和主持人應在核實信息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途中利用各種渠道收集資料,關注事件進展,形成對災難事件的全面認知,特別是在全媒體時代,需加強全媒體運用。第一人稱視角報道,增強現場感:記者和主持人作為目擊者,應以第一人稱視角多角度、細節化地報道事件,傳遞身心體驗,充分展現新聞報道的現場感。表層信息與深層信息并重:災難報道應包括表層信息(如時間、地點、傷亡人數等)和深層信息(如事件背景、原因、走向等),記者和主持人需在傳遞表層信息的基礎上挖掘深層信息,體現報道深度。危險環境中的避險與自救:在危險環境中(如戰爭、政治動亂),記者和主持人需掌握避險與自救技巧,確保人身安全為第一位。具備國際政治視野,維護國家利益:面對復雜的國際政治事件,記者和主持人需具備國際政治視野,清醒客觀地了解局勢,避免危及國家利益。出鏡記者災難事件報道注意要點輿情管控與輿論引導:災難事件易引發公眾負面情緒,記者和主持人需把握報道尺度,謹慎措辭,引導輿論正向發展,與政府輿情管控相適應。靈活運用提問技巧,拉近心理距離:針對不同被采訪者,記者和主持人應靈活運用正面提問、迂回提問、設問式提問等技巧,拉近心理距離,獲取信任,提升采訪效果。出鏡記者災難事件報道注意要點案例分析——天津港“8·12”爆炸事故(P163)/2015/08/13/VIDE1439479680368456.shtml事件背景:天津港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報道要點: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快速傳遞核心信息(如傷亡情況、救援進展)。關注空氣污染等次生災害。報道技巧:前后方聯動,確保信息準確。通過直播和連線,增強現場感。出鏡記者災難事件報道注意要點1.記者來到災難事件現場需要做哪些準備?2.災難事件現場報道有哪些通用原則?3.全班按3~5人分小組,每組選擇一個典型災難事件報道視頻,分析、點評其報道技巧并向全班匯報。4.災難事件現場報道模擬練習:收聽觀看災難新聞采訪,練習識別摘要的切入點,在不損害原意的基礎上把句子縮短,讓句子因為簡短有力而增強傳播效果。5.在40秒內錄制一個災難事件報道主題引述,盡可能多地包括各種信息,如記者所處的地點、發生的事件、你所看到的場景以及更大的畫面。要特別注意記者在采訪中如何安撫受訪者、如何引出信息及如何推動采訪進行并顧及受訪者情緒。思考題1.記者來到災難事件現場需要做哪些準備?信息核實與背景了解:在趕赴現場前,通過可靠渠道核實事件的基本信息(如時間、地點、規模等)。了解事件的背景、可能的原因及相關方的反應,形成初步認知。設備準備:攜帶必要的采訪設備,如攝像機、錄音設備、照明工具、備用電池等。確保通訊設備(如手機、衛星電話)暢通,以便與后方保持聯系。安全防護:根據事件性質(如地震、火災、戰爭等)準備相應的防護裝備(如頭盔、防護服、口罩等)。學習基本的避險與自救技能,確保自身安全。心理準備:做好面對災難現場可能出現的慘烈場景的心理準備,保持冷靜和專業。資料收集:在趕赴現場的途中,利用全媒體渠道(如社交媒體、新聞網站)收集最新信息,關注事件進展。團隊協作:與攝影、攝像、后勤等團隊成員明確分工,確保報道工作高效有序。參考答案2.災難事件現場報道的通用原則真實性原則:確保報道內容真實、準確,不夸大、不隱瞞,避免傳播不實信息。及時性原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快速發布最新信息,滿足公眾的知情需求。人文關懷原則:關注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心理狀態,避免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在報道中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災難的同情。安全性原則:記者需以人身安全為第一位,避免冒險進入危險區域。在危險環境中,遵循專業指導,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參考答案全面性原則:報道應涵蓋事件的表層信息(如時間、地點、傷亡人數等)和深層信息(如原因、背景、影響等)。多角度呈現事件,避免片面報道。輿論引導原則:在報道中謹慎措辭,避免引發社會恐慌或負面情緒。引導公眾理性看待事件,傳遞正能量。法律與倫理原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尊重隱私權,避免侵犯受害者或相關方的合法權益。在報道中遵循新聞倫理,不炒作、不煽情。國際合作原則:對于涉及國際關系的災難事件,需具備國際視野,客觀報道,避免引發外交糾紛。參考答案1.李希光,孫靜惟,王晶.

新聞采訪寫作教程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宋曉陽.出鏡記者現場報道指南

[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3.舒克,拉森,塔爾西奧.

電視現場制作與報道:第5版

[M].雷蔚真,主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4.REARDONN,FLYNNT.鏡頭前:如何報道、主持、采訪

[M].成倍,張東岳,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5.張法.全球化時代的災難與美學新類型的尋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