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碱}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碱}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碱}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碱}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0頁(共50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柳州模擬)人類基因定位可以利用體細胞融合技術,確定基因在哪條染色體上。其原理是:人—鼠雜種細胞在傳代過程中,人的染色體被不斷排斥并丟失掉,最后只存留有部分人染色體,而科學家通過檢測特定染色體與特定基因產物的對應關系就可以進行基因定位。表為人—鼠雜種細胞傳代的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表人—鼠雜種細胞株編碼甲乙丙丁戊所出現的人染色體號碼:1+﹣﹣﹣+2﹣﹣+﹣﹣3+++﹣﹣4﹣+﹣++5﹣﹣﹣+﹣人類基因編碼的酶:酶a+﹣﹣﹣+酶b﹣﹣+﹣﹣酶c+﹣﹣﹣+酶d﹣﹣+﹣﹣酶e+﹣﹣﹣+酶f﹣﹣﹣+﹣(注:“+”表示有,“﹣”表示無)A.3或4號染色體不存在,也不會影響人體細胞的代謝 B.控制酶a和e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人—鼠雜種細胞株甲~戊,所含基因數量相同 D.酶b和酶d的合成是由2號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2.(2025?四川模擬)已知大熊貓的黑白色毛色和棕白色毛色由基因A/a控制,圓臉和尖臉由基因B/b控制。假設繁育基地工作人員選擇黑白毛色尖臉和棕白毛色圓臉雜交,F1全為黑白毛色圓臉,讓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若后代數量足夠多,在F2中黑白色:棕白色=3:1,圓臉:尖臉=3:1。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根據F1結果可判斷出黑白毛色和圓臉是顯性性狀 B.根據子代性狀分離比可推測控制毛色和臉型的兩對基因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C.可通過統計F2各種毛色和臉型中熊貓的性別比例來初步確定兩對基因的位置 D.若讓F2黑白色熊貓相互交配,則出現棕白色熊貓的概率為18或3.(2025?浙江模擬)大豆子葉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AA表現為深綠色,Aa表現為淺綠色,aa表現為黃化,且此基因型的個體在幼苗階段死亡。當B基因存在時,A基因能正常表達;當b基因純合時,A基因不能表達。子葉深綠和子葉淺綠的兩親本雜交,F1中出現黃化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可以用測交方法探究深綠色的個體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B.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C.F1中子葉深綠:子葉淺綠:子葉黃化=3:3:2 D.F1中深綠色個體隨機交配,子代黃化苗占14.(2025?五華區校級開學)SSR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染色體上的特殊DNA序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長度不同,可以用作鑒別不同染色體的標記。擬南芥的野生型感病(A)和突變型抗?。╝)為一對相對性狀,為確定A/a位于2號染色體還是5號染色體,研究人員將野生型植株和突變型植株雜交獲得F1,F1自交獲得F2。提取親本和F2突變植株中的15株個體的DNA,對其2號、5號染色體上SSR進行PCR擴增,經凝膠電泳后,結果如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A.F2中1號突變體的2號染色體一條來自突變型親本,一條來自野生型親本 B.由圖可知,基因a位于5號染色體上 C.8號個體的產生可能與F1減數分裂時5號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體的互換有關 D.若對F2全部抗病植株的2號染色體SSR進行擴增,電泳結果有2種5.(2025?朝陽區校級開學)某二倍體植株的花色由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紅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藍色素的合成,含A、B基因的植株開紫花,不含A、B基因的植株開白花。現將純合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得F1,F1全為紫花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紫花植株:紅花植株:藍花植株:白花植株=41:7:7:9。不考慮基因突變和致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B.F2中與F1基因型相同的個體占516C.F1形成配子時,有12的細胞在減Ⅰ前期染色體發生了交換D.F2中的紅花植株與藍花植株雜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96.(2025?杭州開學)孟德爾選擇豌豆進行雜交實驗,然后根據各代性狀的表型進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遺傳規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這一對相對性狀屬于同種性狀 B.孟德爾選擇豌豆進行7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均屬于完全顯性現象 C.測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其比例 D.Aabb與aaBb個體雜交,后代出現四種表型及其比例為1:1:1:1,可證明兩對基因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7.(2025?宛城區校級開學)番茄中紅色果實(R)對黃色果實(r)為顯性,兩室果(D)對多室果(d)為顯性高藤(T)對矮藤(t)為顯性,控制三對性狀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某紅果兩室高藤植株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4;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A.RRDDTt B.RrDdTt C.RrDDTt D.RrDDTT8.(2025?廣西模擬)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對a完全顯性,B基因會抑制不育基因的表達,反轉為可育。某科研小組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取甲(雄蕊異常,雌蕊正常,表現為雄性不育)、乙(可育)兩個品種的水稻進行相關實驗,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PF1F1個體自交單株收獲,種植并統計F2表型甲與乙雜交全部可育一半全部可育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A.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 B.甲一定為雜合子,乙一定為純合子 C.F2所有可育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占1113D.若F1隨機傳粉,子代雄性不育株占79.(2025?岳陽模擬)金魚起源于我國,由野生鯽魚演變而來的一個鯽魚品種。用紫色雌雄金魚交配,子代均為紫色。用紫色金魚與灰色野生鯽魚作親本進行正、反交,F1均為灰色。將F1與親代紫色金魚回交,產生的子代中灰色魚2856尾,紫色魚190尾。若將F1雌雄交配產生F2,下列推測錯誤的是()A.紫色金魚為隱性純合子 B.F1雌雄個體各產生4種配子 C.F2中灰色純合子有15種基因型 D.F1雌雄個體間交配產生的灰色子代中純合子占110.(2025?靖遠縣校級開學)高溫是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水稻NIL品系比申9B品系更耐高溫,研究發現,NIL品系中TTI基因的一個堿基對改變造成編碼的精氨酸變為組氨酸,使TTI基因編碼的26S蛋白酶能夠更快清除受熱變性后的聚合蛋白。為進一步研究水稻耐高溫性狀的遺傳規律,科學家用電泳法對NIL品系、申9B品系及兩者雜交所得F1的TTI基因型進行鑒定,結果如圖所示。F1表現為不耐高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合成26S蛋白酶時,多個核糖體共同完成一條肽鏈的合成 B.NIL品系的TTI基因與申9B品系的TTI基因互為非等位基因 C.不耐高溫為顯性性狀,親本NIL品系和申9B品系中有一個為雜合子 D.F1自交獲得F2,F2不耐高溫中純合子約占111.(2025?云城區模擬)某種植株的花色由三對等位基因(如圖示)共同控制,其中顯性基因D、A、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藍色;其他情況都為白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不考慮突變、互換及致死)()A.該植株可產生8種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基因A(a)與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該植株測交時后代藍色:白色=1:1 D.該植株自交時后代藍色:白色=3:512.(2024秋?湖北期末)某種植物的花有紅色、粉色和白色三種,果實有紅色、黃色兩種,花色、果色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粉花植株在產生配子時,A基因能“殺死”體內部分含a的雄配子。選擇紅花紅果植株和白花黃果植株雜交,F1全部開粉花結紅果,F1植株自交,F2中性狀分離比為紅花紅果:粉花紅果:白花紅果:紅花黃果:粉花黃果:白花黃果=6:9:3:2:3: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植物花色、果色在遺傳上遵循孟德爾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B.F2紅花紅果植株中的純合子占13C.F1產生的含a基因的雄配子中有13被A基因“殺死”D.若F2植株進行隨機傳粉,則后代中黃果植株占1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射陽縣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秈稻12號染色體上M基因(在花粉母細胞開始減數分裂時即表達)編碼一種毒蛋白,染色體另一位置存在基因N(僅在花粉細胞中表達)編碼解毒蛋白,12號染色體上M′基因編碼無毒蛋白,毒蛋白不經解毒會使雄配子失去活力,但對雌配子沒有影響?,F用圖示基因型的秈稻自交得到F1,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基因型的秈稻產生的兩種雄配子的活力表現為,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2)若F1自由交配,F2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若F1自交,發現一株基因型為M'M'N的植株,如果只考慮一方親本發生了變異,則最可能發生的變異是。(3)粳稻(2n=24)與秈稻雜交得到的雜交種具有抗逆性強、產量高等優良性狀,但其只能用一年,需年年制種,原因是。(4)粳稻不含M、M′、N基因,但受毒素作用,也可引起雄性不育。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母本與粳稻純合子雜交,所得后代群體中,M′的基因頻率為。若將基因N導入粳稻染色體組中,獲得轉入單個基因N的粳稻,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父本與轉基因粳稻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是(不考慮其他變異)。若將基因N導入圖示基因型的秈稻染色體組中,獲得轉入單個基因N的秈稻,則轉基因秈稻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為M'M'NN的個體占。14.(2025?長春模擬)曼陀羅自花傳粉,正常開粉花,其花瓣中含有茛菪堿醛和阿托品等有毒成分,能抑制或麻醉人的副交感神經,導致中毒?,F欲對其進行基因編輯,使其成為具有觀賞價值的無毒花卉。如圖為相關物質的合成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阿托品的合成體現了基因可以通過,進而控制生物體性狀。(2)進行基因編輯后獲得了兩個不含阿托品的品系(每個品系只涉及一對基因被編輯),將其進行雜交后,F1自交產生F2,F2中有毒:無毒=3:1,(填“能”或“不能”)確定控制該性狀的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原因是。F2中自交后代均為無毒的個體所占比例為。(3)現有一株無毒的曼陀羅植株開藍花,為探究其無毒性狀基因組成及藍花出現原因,科研小組進行了相關實驗:①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單獨加茛菪堿醛后產生阿托品,而單獨加入脫氫酶后不產生阿托品,則其基因型是。②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單獨加入P450酶或單獨加入脫氫酶后都不產生阿托品,則其基因型是。③研究發現,曼陀羅花色由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藍花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為探究其突變類型,科研人員將該藍花植株與純合粉花植株雜交,若子代,則藍花為顯性突變;若子代,則藍花為隱性突變。15.(2025?昌黎縣一模)某昆蟲的翻翅和正常翅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控制翅形和剛毛形態的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段)。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兩組雜交實驗。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正常翅直毛(♀)×翻翅分叉毛(♂);F1:翻翅直毛(♀):翻翅直毛(♂)=1:1實驗二:翻翅分叉毛(♀)×正常翅直毛(♂);F1:翻翅直毛(♀):翻翅分叉毛(♂)=1:1(1)根據實驗一的F1表型可知上述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分別為,根據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1表型及比例可以推知控制昆蟲剛毛形態的基因位于上。(2)讓實驗二中F1雌雄昆蟲相互交配得到F2,其雄性個體中表型為正常翅分叉毛性狀的個體所占比例為。(3)實驗一中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到F2,若在F2群體中發現一只分叉毛雌性,推測可能原因如下:①染色體數目發生變異,若分叉毛雌性的基因型為XbXbY,最可能是其(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時,在,導致配子染色體數目異常。②一個基因發生了突變,則是(填“父本”或“母本”)產生配子時由于基因突變產生了基因型為Xb的生殖細胞。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BADADCCBDD題號12答案C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柳州模擬)人類基因定位可以利用體細胞融合技術,確定基因在哪條染色體上。其原理是:人—鼠雜種細胞在傳代過程中,人的染色體被不斷排斥并丟失掉,最后只存留有部分人染色體,而科學家通過檢測特定染色體與特定基因產物的對應關系就可以進行基因定位。表為人—鼠雜種細胞傳代的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表人—鼠雜種細胞株編碼甲乙丙丁戊所出現的人染色體號碼:1+﹣﹣﹣+2﹣﹣+﹣﹣3+++﹣﹣4﹣+﹣++5﹣﹣﹣+﹣人類基因編碼的酶:酶a+﹣﹣﹣+酶b﹣﹣+﹣﹣酶c+﹣﹣﹣+酶d﹣﹣+﹣﹣酶e+﹣﹣﹣+酶f﹣﹣﹣+﹣(注:“+”表示有,“﹣”表示無)A.3或4號染色體不存在,也不會影響人體細胞的代謝 B.控制酶a和e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人—鼠雜種細胞株甲~戊,所含基因數量相同 D.酶b和酶d的合成是由2號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數據表格;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酶a在甲和戊中出現,甲含有1號和3號染色體,戊含有1號和4號染色體,而乙中單獨有4號染色體時,沒有酶a出現,乙中含有3號染色體,也沒有酶a,所以推測酶a由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酶b在丙中出現,丙含有2號和3號染色體,乙中含有3號染色體,沒有酶b,所以酶b由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酶c在甲和戊中出現,甲含有1號和3號染色體,戊中含有1號和4號染色體,丁含4號染色體,乙含3號染色體,沒有酶c,推測c可能與1號和3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共同決定,或由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酶d在丙中出現,丙含有2號和3號染色體,甲乙單獨含有3號,沒有酶d,所以酶d可能由2號染色體;酶e在甲和戊中出現,甲含有1、3號染色體,戊含有1號和4號染色體,乙含有3號和4號染色體,但沒有e,所以推測e與1號染色體有關;酶f在丁中出現,丁含有4號和5號染色體,乙和戊都含有4號染色體,沒有f,所以f與5號染色體有關?!窘獯稹拷猓篈、根據分析可知,3號染色體與酶b的形成有關,所以3號染色體不存在,影響酶b,影響細胞代謝,A錯誤;B、酶a和酶e都與1號染色體有關,所以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C、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甲~戊含有的染色體不同,所以所含基因數量不一定相同,C錯誤;D、酶b在丙中出現,丙含有2號和3號染色體,乙中含有3號染色體,沒有酶b,所以酶b由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酶d在丙中出現,丙含有2號和3號染色體,甲乙單獨含有3號,沒有酶d,所以酶d可能由2號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2025?四川模擬)已知大熊貓的黑白色毛色和棕白色毛色由基因A/a控制,圓臉和尖臉由基因B/b控制。假設繁育基地工作人員選擇黑白毛色尖臉和棕白毛色圓臉雜交,F1全為黑白毛色圓臉,讓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若后代數量足夠多,在F2中黑白色:棕白色=3:1,圓臉:尖臉=3:1。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根據F1結果可判斷出黑白毛色和圓臉是顯性性狀 B.根據子代性狀分離比可推測控制毛色和臉型的兩對基因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C.可通過統計F2各種毛色和臉型中熊貓的性別比例來初步確定兩對基因的位置 D.若讓F2黑白色熊貓相互交配,則出現棕白色熊貓的概率為18或【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窘獯稹拷猓篈、親本為黑白毛色尖臉和棕白色圓臉雜交,F1全為黑白毛色圓臉,即黑白毛色和圓臉在F1中表現出來,所以根據F1結果可判斷出黑白毛色和圓臉是顯性性狀,A正確;B、雖然F2中黑白色:棕白色=3:1,圓臉:尖臉=3:1,但僅根據這兩個性狀分別的分離比,不能確定控制毛色和臉型的兩對基因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因為若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也可能出現這樣的分離比,B錯誤;C、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性狀表現與性別無關;若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性狀表現可能與性別有關。所以可通過統計F2各種毛色和臉型中熊貓的性別比例來初步確定兩對基因的位置,C正確;D、F1為AaBb,F2中黑白色熊貓(A_)相互交配,若A、a位于常染色體上,A_中AA占13,Aa占23,自由交配產生棕白色(aa)熊貓的概率為23×23×14=19;若A、a位于X染色體上,F2中黑白色雌性(XAXA、XAXa),黑白色雄性(XA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3.(2025?浙江模擬)大豆子葉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AA表現為深綠色,Aa表現為淺綠色,aa表現為黃化,且此基因型的個體在幼苗階段死亡。當B基因存在時,A基因能正常表達;當b基因純合時,A基因不能表達。子葉深綠和子葉淺綠的兩親本雜交,F1中出現黃化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可以用測交方法探究深綠色的個體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B.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C.F1中子葉深綠:子葉淺綠:子葉黃化=3:3:2 D.F1中深綠色個體隨機交配,子代黃化苗占1【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分析題干可知:子葉深綠色基因型有:AABB、AABb;子葉淺綠色基因型有:AaBB、AaBb;子葉黃化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即黃化苗中至少有一對隱性純合子。親本子葉深綠和子葉淺綠,F1出現黃化苗,所以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窘獯稹拷猓篈、深綠色的個體基因型為AABB或AABb,若用測交則另一親本基因型為aabb,但基因型為aa的個體在幼苗階段死亡,因此不能用測交方法探究深綠色的個體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A錯誤;B、根據題干中親本為子葉深綠和子葉淺綠,且F1出現黃化苗,所以基因型為AABb和AaBb,B正確;C、F1中子葉深綠(AAB_)=12×34=38,子葉淺綠(AaB_)=12×34=38D、F1深綠色個體(1AABB、2AABb)隨機交配,F1產生b配子的概率為23×12=13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4.(2025?五華區校級開學)SSR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染色體上的特殊DNA序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長度不同,可以用作鑒別不同染色體的標記。擬南芥的野生型感?。ˋ)和突變型抗病(a)為一對相對性狀,為確定A/a位于2號染色體還是5號染色體,研究人員將野生型植株和突變型植株雜交獲得F1,F1自交獲得F2。提取親本和F2突變植株中的15株個體的DNA,對其2號、5號染色體上SSR進行PCR擴增,經凝膠電泳后,結果如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A.F2中1號突變體的2號染色體一條來自突變型親本,一條來自野生型親本 B.由圖可知,基因a位于5號染色體上 C.8號個體的產生可能與F1減數分裂時5號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體的互換有關 D.若對F2全部抗病植株的2號染色體SSR進行擴增,電泳結果有2種【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模式圖;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由題圖可知,F2突變型個體的5號染色體SSR擴增結果與親本突變型5號染色體SSR擴增結果基本相同,而2號染色體存在只與野生型親本相同的情況,所以突變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窘獯稹拷猓篈、F2中1號突變體的2號染色體分別與突變型親本和野生型親本條帶位置一致,故一條來自突變型親本,一條來自野生型親本,A正確;B、F2突變型個體的5號染色體SSR擴增結果與親本突變型5號染色體SSR擴增結果基本相同,而2號染色體存在只與野生型親本相同的情況,故突變基因a位于5號染色體上,B正確;C、8號個體存在野生型和突變型的兩種SSR,其產生可能與F1減數分裂時5號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體的互換有關,C正確;D、相關基因是A/a,F1基因型是Aa,由于子一代個體的2號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F2中突變體2號染色體的類型有:2條都來自父本、一條來自父本另一條來自母本、2條來自母本,比例是1:2:1,故若對F2全部突變體(抗病植株)的2號染色體SSR進行擴增,結果有3種且比例為1:2:1,D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5.(2025?朝陽區校級開學)某二倍體植株的花色由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紅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藍色素的合成,含A、B基因的植株開紫花,不含A、B基因的植株開白花。現將純合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得F1,F1全為紫花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紫花植株:紅花植株:藍花植株:白花植株=41:7:7:9。不考慮基因突變和致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B.F2中與F1基因型相同的個體占516C.F1形成配子時,有12的細胞在減Ⅰ前期染色體發生了交換D.F2中的紅花植株與藍花植株雜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9【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答案】A【分析】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分析題目可知,白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純合紫花植株基因型應為AABB,F1自交得F2,由于F2的比例不是9:3:3:1或其變式,因此兩對基因的遺傳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窘獯稹拷猓篈、分析題目可知,白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純合紫花植株基因型應為AABB,F1自交得F2,由于F2的比例不是9:3:3:1或其變式,因此兩對基因的遺傳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B、根據題意,純合紫花植株(AABB)與白花植株(aabb)雜交得F1,則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且A、B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a、b基因位于同源的另一條染色體上。根據F2中白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為964分析,F1產生的四種配子的比例為AB:Ab:aB:ab=3:1:l:3,F2中AaBb所占比例為2064,即516C、若不發生交叉互換,F1產生的兩種配子為AB:ab=1:1,現F1產生的四種配子的比例為AB:Ab:aB:ab=3:1:1:3,說明有一半的細胞發生了交叉互換,產生了四種配子AB:Ab:aB:ab=1:l:1:1,故F1形成配子時,有一半的細胞在減數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了互換,C正確;D、F2中的紅花植株(17AAbb、67Aabb)與藍花植株(17aaBB、67aaBb)雜交,藍花植株產生的配子為47Ab、37ab,紅花植株產生的配子為47aB、37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夠根據9:3:3:1及其變式判斷兩對基因的遺傳是否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結合題意及選項,做出正確分析。6.(2025?杭州開學)孟德爾選擇豌豆進行雜交實驗,然后根據各代性狀的表型進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遺傳規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這一對相對性狀屬于同種性狀 B.孟德爾選擇豌豆進行7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均屬于完全顯性現象 C.測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其比例 D.Aabb與aaBb個體雜交,后代出現四種表型及其比例為1:1:1:1,可證明兩對基因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孟德爾遺傳實驗;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窘獯稹拷猓篈、相對性狀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花顏色這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屬于同種性狀,A正確;B、孟德爾對豌豆的7對相對性狀進行雜交實驗,像高莖和矮莖、圓粒和皺粒等,子一代都只表現出一個親本的性狀,屬于完全顯性現象,B正確;C、測交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隱性純合子只產生一種含隱性基因的配子,所以測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能反映F1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C正確;D、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Aabb與aaBb雜交,后代出現四種表型及比例也為1:1:1:1,故不能證明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了孟德爾遺傳實驗、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遺傳學基本概念和實驗方法的理解,以及對基因遺傳規律的判斷和應用能力。7.(2025?宛城區校級開學)番茄中紅色果實(R)對黃色果實(r)為顯性,兩室果(D)對多室果(d)為顯性高藤(T)對矮藤(t)為顯性,控制三對性狀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某紅果兩室高藤植株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4;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A.RRDDTt B.RrDdTt C.RrDDTt D.RrDDTT【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窘獯稹拷猓杭妆憩F型為紅果兩室高藤,對應的基因型為R_D_T_,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一定是高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說明R_D_有一對是純合子,有一對基因是雜合子,與rrDDtt雜交,子代一定是兩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4,說明剩下的果實顏色基因R/r和藤高矮基因T/t是測交,為RrTt,又因R_D_有對是純合子,R_確定為雜合子,則D_為純合子,則甲的基因型為RrDDTt,甲RrDDTt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符合題意,AB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8.(2025?廣西模擬)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對a完全顯性,B基因會抑制不育基因的表達,反轉為可育。某科研小組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取甲(雄蕊異常,雌蕊正常,表現為雄性不育)、乙(可育)兩個品種的水稻進行相關實驗,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PF1F1個體自交單株收獲,種植并統計F2表型甲與乙雜交全部可育一半全部可育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A.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 B.甲一定為雜合子,乙一定為純合子 C.F2所有可育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占1113D.若F1隨機傳粉,子代雄性不育株占7【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數據表格;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解決問題能力.【答案】C【分析】據題意可知,可育的基因型為A_B_、aaB_、aabb,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_bb,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為12AaBb、12【解答】解:AB、根據題干信息和表格信息分析,結果②顯示一半F1個體自交得到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是9:3:3:1的變式,說明該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且這部分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B基因會抑制不育基因的表達,反轉為可育,說明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進而確定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為A,可育的基因型為A_B_、aaB_、aabb,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_bb;F2出現兩種情況,說明F1的基因型有兩種且各占12,可確定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即甲一定為雜合子,乙一定為純合子,ABC、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為12AaBb、12aaBb,其中aaBb自交,后代全是雄性可育,且均能穩定遺傳;AaBb自交后代可育株中個體的基因型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2AABb和4AaBb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其他均能穩定遺傳,F2中可育植株有12+12×1316=2932,F2可穩定遺傳植株所的比例為1D、F1的基因型為12AaBb、12aaBb,產生的配子為AB:Ab:aB:ab=1:1:3:3,若F1隨機傳粉,子代雄性不育株(A_bb)占18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適中。9.(2025?岳陽模擬)金魚起源于我國,由野生鯽魚演變而來的一個鯽魚品種。用紫色雌雄金魚交配,子代均為紫色。用紫色金魚與灰色野生鯽魚作親本進行正、反交,F1均為灰色。將F1與親代紫色金魚回交,產生的子代中灰色魚2856尾,紫色魚190尾。若將F1雌雄交配產生F2,下列推測錯誤的是()A.紫色金魚為隱性純合子 B.F1雌雄個體各產生4種配子 C.F2中灰色純合子有15種基因型 D.F1雌雄個體間交配產生的灰色子代中純合子占1【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解決問題能力.【答案】B【分析】用紫色金魚與灰色野生鯽魚作親本進行正、反交,F1均為灰色,正反交實驗結果相同,說明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存在于常染色體上。將F1與親代紫色金魚回交,相當于測交實驗,產生的子代中灰色魚2856尾,紫色魚190尾,說明控制該性狀的基因至少有四對,且滿足自由組合定律?!窘獯稹拷猓篈、用紫色金魚與灰色野生鯽魚作親本進行正、反交,F1均為灰色,說明紫色金魚為隱性性狀,紫色金魚為隱性純合子,A正確;B、將F1與親代紫色金魚回交,相當于測交實驗,產生的子代中灰色魚2856尾,紫色魚190尾,說明控制該性狀的基因至少有4對,且滿足自由組合定律,F1雌雄個體基因型可表示為AaBbDdEe,可以產生16種配子,B錯誤;C、將F1與親代紫色金魚回交,產生的子代中灰色魚2856尾,紫色魚190尾,說明aabbddee表現為金色魚,其它基因型均表現為灰色魚,四對基因均為顯性的有1種,三對基因型為顯性的有4種,兩對基因為顯性的有6種,一對基因為顯性的有4種,因此將F1雌雄交配產生F2,F2中灰色純合子有15種基因型,C正確;D、F1雌雄個體基因型均為AaBbDdEe,交配產生的灰色子代的概率為1﹣(14)4=255256,子代中灰色純合子有四種情況,分別是四對基因均為顯性的有1種,三對基因型為顯性的有4種,兩對基因為顯性的有6種,一對基因為顯性的有4種,每種純合子的概率均為(14)4=1256,因此灰色純合子的概率為15256,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2025?靖遠縣校級開學)高溫是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水稻NIL品系比申9B品系更耐高溫,研究發現,NIL品系中TTI基因的一個堿基對改變造成編碼的精氨酸變為組氨酸,使TTI基因編碼的26S蛋白酶能夠更快清除受熱變性后的聚合蛋白。為進一步研究水稻耐高溫性狀的遺傳規律,科學家用電泳法對NIL品系、申9B品系及兩者雜交所得F1的TTI基因型進行鑒定,結果如圖所示。F1表現為不耐高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合成26S蛋白酶時,多個核糖體共同完成一條肽鏈的合成 B.NIL品系的TTI基因與申9B品系的TTI基因互為非等位基因 C.不耐高溫為顯性性狀,親本NIL品系和申9B品系中有一個為雜合子 D.F1自交獲得F2,F2不耐高溫中純合子約占1【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子一代未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隱性性狀。2、DNA分子發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作基因突變?!窘獯稹拷猓篈、合成26S蛋白酶時,多個核糖體同時完成多條肽鏈的合成,A錯誤;B、NIL品系的TTI基因與申9B品系的TTI基因控制相對性狀,互為等位基因,B錯誤;C、耐高溫的NIL品系與不耐高溫的申9B品系雜交,F1表現為不耐高溫,說明不耐高溫是顯性性狀,則據圖可知,親本NIL品系和申9B品系都只有一條帶,說明親本都是純合子,C錯誤;D、設相關基因是A、a,不耐高溫基因型是Aa,F1自交產生F2,F2不耐高溫中(AA、Aa)純合子約占13,D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基因分離額定律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11.(2025?云城區模擬)某種植株的花色由三對等位基因(如圖示)共同控制,其中顯性基因D、A、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藍色;其他情況都為白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不考慮突變、互換及致死)()A.該植株可產生8種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基因A(a)與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該植株測交時后代藍色:白色=1:1 D.該植株自交時后代藍色:白色=3:5【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據圖分析,圖示三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A、a和B、b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D、d位于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與A、a和B、b之間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窘獯稹拷猓篈、若不發生染色體片段互換,則圖示個體只能產生AbD、Abd、aBD、aBd四種比例均等的雄配子,A錯誤;B、由于A/a、B/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其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C、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Dd,若不考慮交叉互換,該植株產生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為AbD:Abd:aBD:aBd=1:1:1:1,測交時后代均表現為白色,C錯誤;D、分對分析,該植株自交時產生的基因型及比例為D_:dd=3:1,AAbb:AaBb:aaBB=1:2:1,其中顯性基因D、A、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藍色,則后代中藍色的比例為34×12=38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12.(2024秋?湖北期末)某種植物的花有紅色、粉色和白色三種,果實有紅色、黃色兩種,花色、果色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粉花植株在產生配子時,A基因能“殺死”體內部分含a的雄配子。選擇紅花紅果植株和白花黃果植株雜交,F1全部開粉花結紅果,F1植株自交,F2中性狀分離比為紅花紅果:粉花紅果:白花紅果:紅花黃果:粉花黃果:白花黃果=6:9:3:2:3: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植物花色、果色在遺傳上遵循孟德爾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B.F2紅花紅果植株中的純合子占13C.F1產生的含a基因的雄配子中有13被A基因“殺死”D.若F2植株進行隨機傳粉,則后代中黃果植株占1【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窘獯稹拷猓篈、依據題干信息,果實有紅色、黃色兩種,花色、果色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紅花紅果植株和白花黃果植株雜交,F1全部開粉花結紅果,可知,紅花對白花呈不完全顯性,紅果對黃果為顯性,F1植株自交,F2中性狀分離比為紅花紅果:粉花紅果:白花紅果:紅花黃果:粉花黃果:白花黃果=6:9:3:2:3:1,后代出現6種表型,可知,該植物花色、果色在遺傳上遵循孟德爾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BC、依據F2的雜交結果可推知,P為AABB和aabb,F1為AaBb,F2中紅花紅果為AAB_,則純合子占比為13,另外花色比例為紅花:粉花:白花=2:3:1,則F1雌配子為12A、12a,雄配子為23A、13a,即A基因會殺死體內12的D、F2植株隨機傳粉時,果色相關基因雌雄配子都為12B、12b,故黃果植株的比例為12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射陽縣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秈稻12號染色體上M基因(在花粉母細胞開始減數分裂時即表達)編碼一種毒蛋白,染色體另一位置存在基因N(僅在花粉細胞中表達)編碼解毒蛋白,12號染色體上M′基因編碼無毒蛋白,毒蛋白不經解毒會使雄配子失去活力,但對雌配子沒有影響?,F用圖示基因型的秈稻自交得到F1,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基因型的秈稻產生的兩種雄配子的活力表現為基因型為MN的雄配子有活力,基因型為M'的雄配子無活力,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MMNN:MM′N=1:1。(2)若F1自由交配,F2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14;若F1自交,發現一株基因型為M'M'N的植株,如果只考慮一方親本發生了變異,則最可能發生的變異是產生雄配子時M與M′發生互換或N所在區段與同源染色體相應區段發生互換,產生了M′N的雄配子(3)粳稻(2n=24)與秈稻雜交得到的雜交種具有抗逆性強、產量高等優良性狀,但其只能用一年,需年年制種,原因是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4)粳稻不含M、M′、N基因,但受毒素作用,也可引起雄性不育。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母本與粳稻純合子雜交,所得后代群體中,M′的基因頻率為12。若將基因N導入粳稻染色體組中,獲得轉入單個基因N的粳稻,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父本與轉基因粳稻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是MN、MNN(不考慮其他變異)。若將基因N導入圖示基因型的秈稻染色體組中,獲得轉入單個基因N的秈稻,則轉基因秈稻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為M'M'NN的個體占0、14或1【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模式圖;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基因型為MN的雄配子有活力,基因型為M'的雄配子無活力MMNN:MM′N=1:1(2)14產生雄配子時M與M′發生互換或N所在區段與同源染色體相應區段發生互換,產生了M′N(3)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4)12MN、MNN0、14【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解答】解:(1)由題干信息可知,秈稻12號染色體上M基因編碼一種毒蛋白,染色體另一位置存在基因N編碼解毒蛋白,所以含有MN的雄配子具有活力,F1的花粉母細胞中因含有基因M,因此其產生的花粉中都含有毒蛋白(減數分裂過程已表達),含基因M′的花粉因不能表達解毒蛋白而導致雄配子不育。據圖可知親本產生的可育雄配子為MN,產生的可育雌配子類型及比例為MN:M′N=1:1,所以自交后產生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MMNN:MM′N=1:1。(2)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MMNN:MM′N=1:1,若F1自由交配,該過程中F1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M′=3:1,產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只有MN,所以F1自由交配產生的F2個體中基因型及比例為MMNN:MM′N=3:1,所以雜合子MM′N占的比例為14。若F1自交,發現一株基因型為M'M'N的植株,則說明F1產生了M'N類型的雄配子,M′N的雄配子的產生可能是因為在產生雄配子時,M與M′發生互換或N(3)粳稻與秈稻雜交得到的雜交種屬于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所以雖然雜交種具有抗逆性強、產量高等優良性狀,但也需要年年制種。(4)根據題意當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母本與粳稻純合子雜交時,粳稻作的是可育父本,可推測由于粳稻的基因不含M、M′、N基因的任何基因,所以后代群體中,M′的基因頻率為12。若將基因N導入粳稻染色體組中,獲得轉入單個基因N的粳稻,若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父本則產生的可育配子為MN,而粳稻產生的配子為N與不含N的配子,所以用圖示基因型秈稻作父本與轉基因粳稻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是MN、MNN。若將基因N導入圖示基因型的秈稻染色體組中,獲得3種轉入單個基因N的秈稻。第一種情況是基因N被導入到了圖示中的含MN的染色體上,轉基因秈稻的基因型為MM′NN,其自交過程中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N:M′=1:1,產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N:M′=1:0,產生的后代中M'M'NN占比為0。第二種情況是基因N被導入到了圖示中的含M′的染色體上,轉基因秈稻的基因型為MM′NN,其自交過程中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N:M′N=1:1,產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M′N=1:1,產生的后代中M'M'NN占比為12(M′N)×12(M′N)=14。第三種情況是基因N被導入到了圖示中染色體之外的染色體上,轉基因秈稻的基因型為MM′NN,其自交過程中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N:MN:M′N:M′=1:1:1:1,產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MNN:MN:M′N=1:1:1,產生的后代中M'M'NN占比為14(M′N)×故答案為:(1)基因型為MN的雄配子有活力,基因型為M'的雄配子無活力MMNN:MM′N=1:1(2)14產生雄配子時M與M′發生互換或N所在區段與同源染色體相應區段發生互換,產生了M′N(3)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4)12MN、MNN0、14【點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4.(2025?長春模擬)曼陀羅自花傳粉,正常開粉花,其花瓣中含有茛菪堿醛和阿托品等有毒成分,能抑制或麻醉人的副交感神經,導致中毒?,F欲對其進行基因編輯,使其成為具有觀賞價值的無毒花卉。如圖為相關物質的合成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阿托品的合成體現了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體性狀。(2)進行基因編輯后獲得了兩個不含阿托品的品系(每個品系只涉及一對基因被編輯),將其進行雜交后,F1自交產生F2,F2中有毒:無毒=3:1,不能(填“能”或“不能”)確定控制該性狀的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原因是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2中有毒:無毒均為3:1。F2中自交后代均為無毒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4(3)現有一株無毒的曼陀羅植株開藍花,為探究其無毒性狀基因組成及藍花出現原因,科研小組進行了相關實驗:①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單獨加茛菪堿醛后產生阿托品,而單獨加入脫氫酶后不產生阿托品,則其基因型是mmNN、mmNn。②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單獨加入P450酶或單獨加入脫氫酶后都不產生阿托品,則其基因型是mmnn。③研究發現,曼陀羅花色由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藍花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為探究其突變類型,科研人員將該藍花植株與純合粉花植株雜交,若子代出現藍花(或藍花:粉色=1:1),則藍花為顯性突變;若子代全為粉花,則藍花為隱性突變?!究键c】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2)不能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2中有毒:無毒均為3:11(3)mmNN、mmNnmmnn出現藍花(全為藍花或藍花:粉色=1:1)全為粉花【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二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3、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窘獯稹拷猓海?)阿托品的合成,是由于相關基因控制的酶催化利特林轉化為莨菪堿醛進而轉化為阿托品,據此可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由圖可知,含阿托品的基因型為M_N_,不含阿托品的基因型為M_nn、mm__,不含阿托品的品系,且每個品系只涉及一對基因被編輯,親本的基因型為MMnn和mmNN,F1為MmNn,當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時,F1自交產生F2,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為M_N_:M_nn:mm__=9:3:4,莨菪堿醛和阿托品都能抑制或麻醉人的副交感神經,都是有毒的,基因型為M_nn的個體不含阿托品但含有莨菪堿醛是有毒的,因此F2中有毒:無毒=(9+3):4=3:1;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時,F1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位Mn:mN=1:1,F1自交產生F2,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為MmNn:MMnn:mmNN=2:1:1,F2中有毒:無毒=3:1;因此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2中有毒:無毒均為3:1,因此不能確定控制該性狀的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F2中自交后代無毒的個體所占比例均為14(3)①無毒的曼陀羅植株的基因型位mm__,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單獨加莨菪堿醛后產生阿托品,而單獨加入脫氫酶后不產生阿托品,說明該無毒的曼陀羅植株體內含脫氫酶而不含莨菪堿醛(缺少P450酶),故其基因型位mmNN、mmNn。②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單獨加入P450酶或單獨加入脫氫酶后都不產生阿托品,說明其體內既缺少P450酶又缺少脫氫酶,因此其基因型位mmnn。③若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表示,當藍花為顯性突變時,該藍花植株基因型位Aa,純合粉花的基因型位aa,兩者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位Aa:aa=1:1,表型比位藍花:粉花=1:1;當藍花為隱性突變時,該藍花植株基因型位aa,純合粉花的基因型位AA,兩者雜交,子代的基因型全為Aa,即子代表型全為粉花。故答案為:(1)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2)不能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2中有毒:無毒均為3:11(3)mmNN、mmNnmmnn出現藍花(全為藍花或藍花:粉色=1:1)全為粉花【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15.(2025?昌黎縣一模)某昆蟲的翻翅和正常翅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控制翅形和剛毛形態的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段)。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如下兩組雜交實驗。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正常翅直毛(♀)×翻翅分叉毛(♂);F1:翻翅直毛(♀):翻翅直毛(♂)=1:1實驗二:翻翅分叉毛(♀)×正常翅直毛(♂);F1:翻翅直毛(♀):翻翅分叉毛(♂)=1:1(1)根據實驗一的F1表型可知上述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分別為翻翅、直毛,根據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1表型及比例可以推知控制昆蟲剛毛形態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2)讓實驗二中F1雌雄昆蟲相互交配得到F2,其雄性個體中表型為正常翅分叉毛性狀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8(3)實驗一中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到F2,若在F2群體中發現一只分叉毛雌性,推測可能原因如下:①染色體數目發生變異,若分叉毛雌性的基因型為XbXbY,最可能是其母本(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時,在減數分裂Ⅱ后期兩條Xb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同一極,導致配子染色體數目異常。②一個基因發生了突變,則是父本(填“父本”或“母本”)產生配子時由于基因突變產生了基因型為Xb的生殖細胞。【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伴性遺傳.【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能力.【答案】(1)翻翅、直毛;X染色體(2)1(3)母本;減數分裂Ⅱ后期兩條Xb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同一極;父本【分析】分析題意,實驗一中正常翅直毛雌蠅×翻翅分叉毛雄蠅,F1翻翅直毛雌蠅:翻翅直毛雄蠅=1:1,直毛與分叉毛雜交,子一代都是直毛,說明直毛是顯性性狀;正常翅與翻翅雜交,子一代都是翻翅,說明翻翅是顯性?!窘獯稹拷猓海?)實驗一中正常翅直毛雌蠅×翻翅分叉毛雄蠅,F1翻翅直毛雌蠅:翻翅直毛雄蠅=1:1,直毛與分叉毛雜交,子一代都是直毛,說明直毛是顯性性狀;正常翅與翻翅雜交,子一代都是翻翅,說明翻翅是顯性;實驗二中的直毛與分叉毛與性別相關聯,說明控制果蠅剛毛形態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2)觀察實驗一和實驗二可知,兩組實驗屬于正反交實驗,對于翅形這一對相對性狀來說,正反交實驗結果一致,表明A/a位于常染色體上,對于剛毛形態這一對相對性狀來說,正反交實驗結果不一致,且直毛與分叉毛與性別相關聯,說明控制果蠅剛毛形態的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由此可知實驗一親本中正常翅直毛雌蠅的基因型為aaXBXB,翻翅分叉毛雄蠅的基因型是AAXbY,實驗二親本中翻翅分叉毛雌蠅的基因型為AAXbXb,正常翅直毛雄蠅的基因型為aaXBY。實驗二雙親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基因型則為AaXBXb、AaXbY,讓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到F2,其雄性個體中表現型為正常翅分叉毛性狀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4(3)實驗一親本基因型為aaXBXB×AAXbY,子一代關于B、b的基因型為XBXb、XBY。①若分叉毛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bXbY,則Xb只能來自母本,故最可能是由于母本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兩條X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同一極,產生XbXb配子所致。②正常雌性應為XBXb,若是一個基因發生了突變,則可能是父本產生了Xb的配子所致,子代變為XbXb。故答案為:(1)翻翅、直毛;X染色體(2)1(3)母本;減數分裂Ⅱ后期兩條Xb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同一極;父本【點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和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考點卡片1.孟德爾遺傳實驗【知識點的認識】1、假說演繹法提出問題→假說解釋→演繹推理→實驗驗證→總結規律2、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1)提出問題(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2)做出假說(其中假說內容:①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②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③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④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3)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4)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5)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3、相關概念(1)兩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只有雌蕊稱雌花,只有雄蕊稱雄花。(2)傳粉方式:①自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雄蕊柱頭上的過程;②異花傳粉: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③花未開時同一朵花就完成了自花傳粉的過程,傳粉后才開花。4、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操作①認定父本和母本,供應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注意去除干凈、徹底,然后套上紙袋。②待雌蕊成熟時,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頭上,再套上紙袋。總結為:(1)確定被研究的相對性狀,選擇好父本和母本;(2)去雄;(3)套袋;(4)人工授粉;(5)再套袋。5、孟德爾取得成功的原因(1)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豌豆)①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狀態下,能避開外來花粉的干擾,便于形成純種,能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狀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個穩定的,可以明顯區分的相對性狀。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數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莢中,便于觀察和計數。(2)分析方法科學: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再對兩對甚至多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遵循了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單因子→多因子)(3)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4)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久}方向】題型一:假說演繹法的考察典例1:(2015?寧都縣一模)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節。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現了兩個遺傳規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本實驗中“提出問題”環節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基礎上的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產生配子時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的過程D.孟德爾運用統計學分析的方法對大量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從中找出規律分析:孟德爾的假說﹣﹣演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①提出問題(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解答:A、孟德爾在做豌豆雜交實驗時,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得F1,然后讓F1自交,發生性狀分離,經思考提出問題,A正確;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內容是“性狀是遺傳因子控制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的,配子中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其中核心內容是“性狀是遺傳因子控制的”,B錯誤;C、“若F1產生配子時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的過程,C正確;D、孟德爾運用統計學分析的方法對大量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從中找出規律,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孟德爾遺傳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孟德爾遺傳實驗的過程,識記孟德爾對實驗現象作出的解釋(假說),掌握孟德爾驗證其假說的方法和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適用范圍,能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題型二:實驗材料的選擇﹣﹣豌豆特點的考察典例2: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在豌豆開花時進行去雄和授粉,實現親本的雜交B.孟德爾研究豌豆花的構造,但無需考慮雌蕊、雄蕊的發育程度C.孟德爾根據親本中不同個體表現型來判斷親本是否純合D.孟德爾利用了豌豆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特性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孟德爾實驗的有關知識。碗豆是自花閉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擾,做雜交實驗時則必須對母本去雄,進行人工授粉。解釋實驗現象時,提出的假說是:在生物體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形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通過測交實驗進行演繹推理,測交的結果是,子代出現兩種基因型,比例為1:1.孟德爾在進行豌豆雜交實驗時,對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狀的個體數目都進行了記載,并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了分析。解答:A、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為實現親本雜交,應在開花前去雄,A錯誤;B、研究花的構造必須研究雌雄蕊的發育程度,B錯誤;C、不能根據表現型判斷親本的純合,因為顯性雜合子和顯性純合子表型一樣,C錯誤;D、孟德爾以豌豆作為實驗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特性,這樣可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等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題型三:遺傳學的經典實驗典例3:(2014?黃山一模)下列是人類探索遺傳奧秘的幾個經典實驗,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發現了基因,摩爾根用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B.格里菲思用肺炎雙球菌感染小鼠的實驗,證明了DNA是轉化因子C.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提出了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的假說D.許多科學家相繼研究,將逆轉錄和RNA復制納入細胞生物的中心法則范疇分析:1、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提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2、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3、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轉化因子。4、中心法則:(1)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2)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兩條途徑。解答:A、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提出來的遺傳因子一詞,但并沒有發現基因,A錯誤;B、格里菲思用肺炎雙球菌感染小鼠的實驗,證明了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但并沒有證明DNA轉化因子,B錯誤;C、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同時提出DNA半保留復制方式的假說,C正確;D、逆轉錄和RNA復制只發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細胞中,不屬于細胞生物的中心法則范疇,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綜合考查孟德爾遺傳實驗、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及中心法則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孟德爾遺傳實驗過程及其提出的假說內容;識記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識記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發現過程;識記中心法則的主要內容及后人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題型四:科學研究方法的考察典例4:(2013?鄭州一模)在探索遺傳本質的過程中,科學發現與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對正確的是()①1866年孟德爾根據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②1903年薩頓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③1910年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A.①假說﹣演繹法②假說﹣演繹法③類比推理B.①假說﹣演繹法②類比推理③類比推理C.①假說﹣演繹法②類比推理③假說﹣演繹法D.①類比推理②假說﹣演繹法③類比推理分析:1、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2、“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發現歷程:薩頓通過類比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之后,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解答:①1866年孟德爾提出遺傳定律時采用了假說﹣演繹法;②1903年薩頓采用類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③1910年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故選:C。點評: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孟德爾遺傳實驗、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要求考生識記孟德爾遺傳實驗的過程及采用的方法;識記“基因在染色體”的探索歷程,明確薩頓采用的是類比推理法,摩爾根采用的是假說﹣演繹法?!窘忸}方法點撥】高中生物學中各類實驗的材料選擇及分析1、觀察類、調查類實驗的材料選擇及分析實驗名稱實驗材料選擇該種材料的優點備注用高倍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1、觀察葉綠體時選用:蘚類的葉、黑藻的葉,或者菠菜葉的下表皮并稍帶些葉肉2、觀察線粒體時選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1、葉子薄而小,葉綠體清楚,可取整個小葉直接制片,所以作為實驗的首選材料。取菠菜葉的下表皮并稍帶些葉肉。因為下表皮細胞含葉綠體數目少但大。2.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有氧呼吸富含線粒體,取材方便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因為液泡呈紫色,減少了染色過程,易于觀察實驗現象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洋蔥(可用蔥、蒜代替)的根尖因為根尖生長點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分裂能力強,易觀察到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馬蛔蟲或蝗蟲精母細胞染色體數目較少,且用馬蛔蟲或蝗蟲,取材方便,精母細胞細胞數目多,易找到處于不同階段的分裂相,且現象明顯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易于取材,易于觀察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等該種病不易受環境的影響,能較穩定地遺傳,易于進行發病率的統計及遺傳方式的研究。2、檢測類實驗的材料選擇及分析實驗名稱實驗材料選擇該種材料的原因備注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蘋果或梨的組織液蘋果或梨組織液的富含還原糖,且顏色接近白色,避免了實驗中的顏色干擾不能有橘子或甘蔗。橘子本身富含色素,會掩蓋顏色應的結果;而甘蔗不含還原糖,蔗糖不是還原糖。檢測生物組織中脂肪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或者花生種子的組織液花生子葉富含脂肪,且顏色接近白色,避免了實驗中的顏色干擾檢測生物組織中蛋白質可用蛋清或者豆漿蛋清或豆漿富含蛋白質,蛋清的稀釋液為無色,豆漿接近白色,避免了實驗中的顏色干擾。3、提取類實驗的材料選擇及分析實驗名稱實驗材料選擇該種材料的原因備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新鮮綠色的菠菜葉新鮮的菠菜葉富含色素,且便于研磨不能用很嫩的葉片,也不能用發黃的老葉,嫩葉色素含量少,發黃的老葉含葉綠素少。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豬、牛、羊或其他脊椎動物的血液富含血紅蛋白,且血紅蛋白為紅色,便于收集。DNA的粗提取與鑒定雞血、豬肝、菜花、香蕉、洋蔥、菠菜、等富含DNA,且取材方便不能用人或其它哺乳動物的血液,因為其紅細胞內無DNA,無法提取到DNA4、探究類實驗的材料選擇及分析實驗名稱實驗材料選擇該種材料的優點備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質量分數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材方便,且溫度不影響淀粉的分解。不能用過氧化氫酶作材料,是因為不同溫度影響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肝臟研磨液,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可以直接通過觀察氣泡數(氧氣)的多少,實驗現象直觀明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酵母菌為單細胞生物,屬于兼性厭氧菌。便于研究細胞呼吸的不同類型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實驗效果明顯,縮短實驗時間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酵母菌單細胞生物,適宜環境中可以大量增殖,較短時間內便可進行種群數量的統計。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加酶洗衣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并可用于指導生活5、生物科學史中的實驗材料選擇及分析實驗名稱實驗材料選擇該種實驗材料的優點備注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核膜及細胞器膜,便于獲得較純凈的細胞膜核質關系的研究傘藻體形大,便于操作,形態差異明顯DNA是遺傳物質噬菌體結構簡單,且只有蛋白質和DNA組成,有利于確定究竟哪一種物質影響遺傳DNA的半保留復制細菌僅含一個擬核DNA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豌豆相對性狀易于區分,自花授粉、閉花受粉遺傳規律果蠅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染色體數目少,易于培養,繁殖速度快、后代數量多。單倍體育種花藥離體培養數量多,易于取材,易于培養2.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知識點的認識】1、基因的分離定律﹣﹣遺傳學三大定律之一(1)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