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CCSZ0621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slopeofgeohazardcontrolinopIDB21/T3975—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規定 25采坑邊坡監測 36排土場邊坡監測 57監測方案 58變形監測 69應力監測 710地下水監測 811其他監測 9 13信息反饋與預警預報 14監測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附錄A(資料性)閉坑露天煤礦邊坡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劃分 13附錄B(資料性)閉坑露天煤礦邊坡工程監測點布置示意圖 14附錄C(資料性)滑坡綜合信息預報系統 1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遼寧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阜新市生態環境治理發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安源、陳晨、張劍、楊國榮、狄軍貞、徐強、宋海濤、張琳琳、項坤、張雯奧、楊迪、王胤、楊逾、谷榮山、呂東霖、冀彥卓、鄒德健、李思晉、李奇、梁皓、耿樹峰、劉忠海、王會秋、于吉洋、許連豐、王國君、趙陽、張恒兵、姜闖、李云飛、于理光、趙忠亮、解廣成、王世娟、劉向峰、楚穎、譚震、陳軍典、韓曉濤、蔣麗麗、潘文多、田晟赫、張濤、張金龍、成語鑫、劉洪男、艾寧、姚迪、李萍、張添浩、張國忠、張金利、李義、徐馳、張浩天、童戈、張曉兵、呂偉、訾樹立、由福新、王玲玲、劉芠杭、常影、于博文、楊紅恩、高爾丁、李光澤、王凱、張明波、郭建志、李冬、曾憲令、鄒震、薛松強、石玉學、高倩、郭躍、白昕冉、張洪、周泳君、趙元鑫、任毅、靳惠杰、韓宇。本文件發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意見建議,均可以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進行反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及復審。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自然資源廳(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29號聯系電話文件起草單位通訊地址:阜新市生態環境治理發展有限公司(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東風路175號),聯系電話B21/T3975—20241閉坑露天煤礦地質災害治理邊坡監測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閉坑露天煤礦地質災害治理邊坡監測的監測技術、設備、方法及布置原則、成果整理及分析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遼寧省區域內閉坑露天煤礦的采坑邊坡及排土場邊坡的監測。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02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6工程測量標準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198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95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0778露天煤礦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1214煤炭工業露天礦邊坡工程監測規范JGJ8建筑變形測量規范DZ/T0221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SL58水文普通測量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閉坑露天煤礦Abandondedopen-pitcoalmine煤炭資源開采枯竭或因其他原因而終止采礦行動的露天開采煤礦。變形監測deformationmonitoring對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圍內的邊坡巖土體與其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傾斜、撓度、裂縫等微觀、宏觀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周期性的或實時的監測,并進行變形分析的過程。水平位移監測horizontaldisplacementmonitoring測量邊坡體平面位置隨時間的變化量,并結合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變形分析的工作。2DB21/T3975—2024垂直位移監測verticaldisplacementmonitoring測量邊坡體在垂直方向隨時間的變化量,并結合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變形分析的工作。裂縫監測crackmonitoring對邊坡體及其影響范圍內出現裂縫的寬度、長度、走向及其變化等進行測量的工作。應力監測stressmonitoring在邊坡體內埋設應力計,測量其應力變化的工作。地下水監測groundwatermonitoring為查明地下水表面水位高程的變化而進行觀測的工作。4基本規定一般要求閉坑露天煤礦邊坡監測工作應堅持“綜合監測、科學分析、預測預報、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則,并應遵循“定人、定時、定設備”的三固定方針。監測工作等級劃分閉坑露天煤礦采坑邊坡工程監測工作等級應根據邊坡高度、地質條件復雜程度,按表1劃分;排土場邊坡工程安全等級應根據邊坡高度、排土場基底地質條件復雜程度,按表2劃分。表1采坑邊坡工程安全等級劃分邊坡高度H(m)>300300≥H>100300≥H>100表2排土場邊坡工程安全等級劃分>100100≥H>50注:排土場基底地質條件復雜程度按附錄A第A.2條規定確定。3監測項目一級二級邊坡巡視監測應測應測應測監測應測應測應測變形監測地表變形(水平和垂直位移)邊坡表面、裂縫、隆起、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宜測宜測可不測應力監測土壓力監測應測宜測可不測地應力監測宜測宜測可不測支護結構應力應測宜測可不測錨桿(索)監測應測宜測可不測地下水監測地下水位監測采動影響范圍應測應測應測地下水量監測宜測宜測可不測地下水溫監測宜測宜測可不測地下水質監測宜測宜測可不測地下水壓監測應測應測應測邊坡滲水監測邊坡滲出點應測應測宜測降水量監測降水量監測應測宜測宜測監測項目一級二級邊坡巡視監測應測應測應測變形監測地表變形(水平和垂直位移)邊坡表面、裂縫、隆起、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應測宜測宜測可不測地下水監測地下水位監測采動影響范圍應測應測應測地下水壓監測應測應測應測DB21/T3975—202445.1.1采坑邊坡監測應根據邊坡工程地質復雜程度、水文地質條件、邊坡監測工作等級、變形特點和控制要求等選擇邊坡監測內容與方法。5.1.2采坑邊坡監測包括下列內容:巡查巡視、變形監測、應力監測、地下水監測和其他監測。5.1.3采坑邊坡之下存在采空區等空洞時,應監測已有采空區對采坑邊坡的影響。采坑邊坡監測5.2.1采坑邊坡監測前應進行地質調查與資料收集工作,宜包括下列內容:a)組成邊坡土層部分的土類、分布狀態、含水情況、物理力學性質等;b)組成邊坡巖層(巖體)部分的巖石特征、軟弱結構層(面)的賦存狀態、分布規律、接觸關系、接觸面的特征及產狀等;c)與邊坡穩定有關的各類地質構造,包括斷層、褶曲、節理和裂隙等的性質、產狀、發育方向及程度、裂隙帶寬度與分布密度及充填物等;d)松散層及風化巖石的巖性、次生礦物、巖石破碎程度、與堅硬巖石的接觸關系及接觸面特征e)構成邊坡體的煤層、煤層頂板及底板的產狀、位置、厚度、結構以及強度;f)對已有滑坡,應描述滑坡體的位置、分布范圍及滑落時間、滑動方向、滑落面產狀及邊坡滲水情況等;g)邊坡頂面是否存在已有地面裂縫或出現新的地面裂縫;若發現地面裂縫,應描述地面裂縫的形態、產狀及發育情況等;h)邊坡底腳是否出現底鼓隆起變形現象,若出現,應描述底鼓隆起的分布形態及發育情況等。5.2.2采坑邊坡應進行變形監測,監測點布置宜符合附錄B規定,監測方法應按第8章有關規定執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a)在閉坑后現狀邊坡以外200m內,應建立地表變形和地下變形的永久監測網,其監測線、點布置數量,應根據露天煤礦邊坡走向長度、邊坡區段的重要性和實現情況確定。但監測線不應少于3條,每條監測線上不應少于3個監測點。每個監測分區不應少于5個監測點。地下變形監測孔深應達到預想滑動面(層)以下5m~10m,孔徑宜為108mm~200mm;b)在邊坡上應建立永久監測網。監測線應根據邊坡長度、現場實際條件布設,其間距宜為200m~400m,但不宜少于3條線;監測線上的監測點間距宜為30m~50m;監測周期應根據地表變形和地下變形的情況確定。在降雨期間或當變形速度加劇時,應增加監測頻率,并應及時提交監測報告;c)對出現地表和地下變形或地質構造復雜、穩定性較差的重要邊坡,應建立地表和地下變形的監測系統。地表和地下監測線的數量,應根據地表和地下變形區的范圍確定,但不應少于3條,每條線上不應少于3個監測點。5.2.3采坑邊坡應力監測項目應根據邊坡工程監測工作等級及邊坡工程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應力監測方法應符合第9章有關規定。5.2.4采坑邊坡應進行降水量和地下水監測,并應符合下列規定:a)采坑邊坡的地下水監測項目,可根據露天煤礦的已有資料、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等綜合分析進一步選擇。地下水監測方法應按第10章有關規定執行;b)降水量監測方法應按第11章第3節規定執行。5.2.5當氣溫對采坑邊坡穩定性構成影響時,宜監測影響區域內的氣溫,監測方法應按第11章第4節的規定執行。5.2.6距離采坑邊坡較近的重要建(構)筑物以及運輸道路等應進行建筑物變形觀測,具體要求應按JGJ8有關規定執行。5DB21/T39756.1.1排土場邊坡工程監測工作應根據排土場基底工程地質復雜程度、水文地質條件、排棄方式、剝6.1.2排土場邊坡工程監測包括下列內容:巡查巡視、變形監測、地下水監測、泥石流監測和其他監b)構成排土場邊坡的排棄物料成分,巖、土比例,粒度大小、排棄方式以及6.2.2露天煤礦排土場邊坡變形監測點布置宜符合附錄B規定,監測方法應按第8章有關規定執行,a)在距離村鎮、公路、鐵路、河流較近的排土場邊坡段,應建立地表變形和地下變形的永久監b)監測線、孔布置數量,應根據排土場邊坡的走向長度、邊坡區段的重要性和可實但監測線不應少于3條,每條監測線上不應少于3個監測點。6.2.3排土場邊坡應力監測宜監測堆積排棄物土壓力與排土場基底應力的變化,應力監測應符合本規范第9章有關規定。6.2.4排土場邊坡的地下水監測方法應按第10章有關規定執行。6.2.5存在泥石流隱患的排土場邊坡,應進行泥石流監測,監測方法應按DZ/T0221有關規定執行。6.2.6距離排土場邊坡坡腳較近的重要建筑物應進行建筑物變形觀測,具體要求應按JGJ8執行。6.2.7排土場邊坡工程監測范圍,應包括排土場排棄物堆積邊坡、排土場邊坡坡頂及坡腳影響區,應7.1.1邊坡工程監測方案的編制,應綜合考慮監測邊坡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境條件、7.1.2監測方案編制前,應對監測現場進行詳細踏勘,進一步收類型、邊坡滑移模式、變形階段和危害程度等劃分邊坡工程監DB21/T3975—20246a)工程概況(自然條件、地質環境、邊坡工程的特征等);b)監測方案編制依據;c)監測目的;d)監測范圍;e)監測項目的確定;f)監測方法選定(監測點網布設、監測精度要求、監測頻率、監測預報預警、監測人員及儀器設備、監測措施應急預案、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饋等);g)監測數據記錄制度;h)監測數據分析方法等。7.2.2監測方法可包括簡易觀測法、設站觀測法、儀表觀測法和遠程觀測法。監測儀器可包括地表大地測量(經緯儀、水準儀、測距儀、全站儀等)、攝影儀、GNSS、紅外遙感、激光微小位移、邊坡穩定雷達、聲發射、位移計、鉆孔傾斜儀、錨索測力計和水壓監測儀等,應綜合考慮監測方法和儀器。7.2.3邊坡工程監測應形成控制網和監測網。首先應確定邊坡體變形監測的范圍,在該范圍內確定邊坡體的主要滑動方向,按變形范圍和主要滑動方向確定監測線,選取典型斷面,再按監測線選擇監測點。邊坡監測點應均勻地布設在滑動量較大、滑動速度較快的軸線方向和滑坡前沿區,在滑體以外較穩定的地方也應適當布點,在滑動較快的地段,應適當加密;監測點宜呈斷面形式布設在不同的高程上;裂縫監測點應選擇在有一定代表性的位置,布設在裂縫的兩側。8變形監測一般規定8.1.1邊坡變形監測應布設監測網,監測網應包括基準網與變形監測網;變形監測網宜采用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并進行一次布網。必要時可采用國家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或當地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基準。監測網的網點,宜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8.1.2邊坡工程變形監測包括地表變形監測和地下變形監測。地表變形監測應包括地表位移監測、地表裂縫監測和地表隆起變形監測等。8.1.3邊坡工程變形監測方法可包括:衛星導航定位測量、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全站儀邊角測量、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幾何水準測量等。變形監測方法可根據邊坡工程的變形類型、精度要求、變形速率以及邊坡體的安全性等,按表5選用。并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監測。表5變形監測方法選擇全站儀邊角同測、極坐標法、交會法、GNSS測量、伸縮儀法、多全站儀自動跟蹤測量法、衛星導航定位測量、攝影測8.1.4邊坡工程變形監測,應根據邊坡工程的實際情況、邊坡特點、監測目的、任務要求以及測區條件等,確定變形監測的內容、精度等級、基準點與變形點布設方案、監測周期、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觀測與數據處理方法、提交成果內容等,并編寫變形監測方案。8.1.5邊坡變形監測頻率,應根據邊坡的變形特征、變形速率、觀測精度和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綜合DB21/T39757a)監測點的監測頻率宜每月監測1次~2次;c)邊坡變形劇烈時,應每日觀測1次或多次;8.1.6邊坡變形監測,應對監測資料定期、及時整理,并應根據邊坡變形的實際情況提交成果分析資8.2.1邊坡工程地表位移監測包括地表水平位移與地表垂直位移監測,其監測精度,不宜低于三8.2.3采用全站儀邊角同測可進行水平位移監測基準網觀測及基準點與工作基點間的聯測;采用全站8.2.4邊坡地表垂直位移監測基準網,應布設成環形網。宜采用幾何儀三角高程測量。垂直位移監測基準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應按GB51214有關規定執行。8.2.5邊坡三、四等位移監測可采用衛星導航定位測量(GNSS)法。8.2.6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邊坡三四等位移監測的其他技術要求,按GB50026有關規定執行。8.2.7邊坡工程地表裂縫監測應測定采坑邊坡與排土場邊坡頂部及各臺階或坡面上出現的裂縫的空間8.2.8地表裂縫監測可結合邊坡巡視工作進行。地表裂縫監測應統一進行編號、描述、觀測、拍照、8.2.9地表裂縫監測可采用伸縮儀、位移計或千分卡尺等。監測方法應按GB51214有關規定執行。8.2.11地表隆起變形的監測可結合邊坡巡視工作8.2.12地表隆起變形的監測方法應按GB51214有關規定執行。8.3.1地下變形監測應確定可能滑動的滑面位置、滑坡規模、變形特征等。地下變形監測8.3.2當野外地質調查或地表位移監測發現局部地段有不穩定跡象時或地質構造復雜、穩定性較差的少于3條,且每條線不宜少于3個監測點??刹捎勉@孔傾斜儀或位移計測量邊坡內部深層水平位移。8.3.3地下位移的監測深度,應在預計滑動層(面)以下5m~10m,并應及時對監測數據及巖體穩定8.3.4監測資料應定期、及時整理,并應提供有關圖表。圖表應包括位移矢量圖、鉆孔位移曲線圖和8邊坡工程應力監測,可包括土壓力、地應力、工程結構內力與錨桿(索)應力應變監測,監測項目9.2.1土壓力監測點應根據土層性質、9.2.2土壓力傳感器埋設之前,宜對土壓力計裝置進行9.2.3土壓力傳感器埋設完畢,宜進行檢驗性觀測5次~10次,其中應該有3次~5次連續校差在2kPa9.3.3間接測量法可包括應力解除法、應變解除法、應用地球物理方法等。9.4.1邊坡采用樁(墻)結構支擋時,可進行結構內力監測。9.4.2支擋樁(墻)結構內力可采用安裝在結構內部或表面的應力應變裝置量測。9.5錨桿(索)監測9.5.1邊坡采用錨桿(索)支護或通過錨桿(索)應力應變反映邊坡荷載變化時,應對預應力錨桿(索)9.5.2邊坡工程監測工作等級為一、二級的邊坡,宜選擇應力最大處測定錨桿(索)應力和預應力損9.5.3錨桿(索)內力監測宜采用專用測力計、鋼筋應力計或應變計,并符合下列規定:b)專用測力計、鋼筋應力計與應變計的量程不宜小于設計值的2倍,量測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c)錨桿(索)施工完畢,對專用測力計、鋼筋應力計與應變計進行檢查測試。10.1.1受地下水影響范圍內的采坑邊坡及排土場邊坡應進行地下10.1.3地下水動態監測點,可利用已有的資源勘探孔、水文地質勘察(監測)孔、邊坡勘察(監測)10.1.4地下水動態監測線、孔的布置,應控制監測邊坡工程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水動態。910.1.6地下水動態監測范圍應按GB51214有關規定執行。10.2.2當需對與邊坡影響范圍內地下水有水力聯系的地表水體水位監測時,應按SL58執行。10.5.2對水和土的腐蝕性進行評價時,應按GB50021的有關規定執行。10.6.2地下水壓監測儀器設備應定期進行系統標定,且在使用前應經過檢驗。10.7.2邊坡滲水量監測可根據邊坡現場實際條件選用容積法或堰測法等方法。11.1.2現場監測的記錄、數據和圖件,應保持11.2.1邊坡巡視監測應指定專人負責。采用簡易的工具,人工對邊(滑)坡表面及影響范圍進行巡視11.2.2邊坡巡視監測應包括日常巡視、年度巡視與特殊b)地表有無隆起或下陷;邊(滑)坡后緣有無拉裂縫;前緣有無剪出口出現;局部楔體有無滑動現12.1.2自動化監測系統應定期進行維護,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12.2.1自動化監測系統可包括遠程自動化監測系統,傳輸系統,監測中心(數據分析、處理、顯示、存儲)系統組成。遠程監測系統通過現場傳感器、自動化監測站等采集/處理數據,并通過有線或無線測設計應符合GB50395和GB50198的有關規定。12.2.5自動化監測站可劃分為自動化監和GB50689的有關規定。地表裂縫和坡腳隆起的發展趨勢等綜合確定。安全d)邊坡影響范圍或周邊建(構)筑物及地表出現異常;14.2.2邊坡工程監測資料整理可包括基礎性資料整理、日常性資料整理與階段性資14.3.2邊坡工程監測資料分析方法可包括比較法、作圖法、特征值DB21/T3975—2024測資料階段性分析成果,對邊坡工程的穩定性做出階段性評價,并據此進一步分析預測邊坡工程下階段的發展趨勢,同時對邊坡的維護與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14.3.4邊坡工程監測報告應包含以下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育嬰師在父母中的支持角色試題及答案
- 藥劑類考試知識點復習的重中之重試題及答案
- 激光應用中的定量分析方法試題及答案
- 扎實衛生管理知識體系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新興行業技術變革試題及答案
- 深入了解文化產業管理證書的試題及答案
- 藥物代謝相關試題及答案
- 古詩奇葩考試題及答案
- 藥劑藥物監測系統構建題及答案
- 機械制圖比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小學時事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湖南韶旅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培訓課件
- 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人工智能第2章知識表示課件
- 生活垃圾填埋場設計規范
- 有機化學第四篇芳香烴
- T∕ACSC 01-2022 輔助生殖醫學中心建設標準(高清最新版)
-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
- 三國兩晉南北朝大事年表
- 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