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 課件_第1頁
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 課件_第2頁
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 課件_第3頁
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 課件_第4頁
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人運動與

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早期工人運動一、工人階級的形成

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在西歐各國先后形成一個人數眾多的工人階級。

工人階級的來源農村中的年輕人城鎮中獨立的手工業者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歐洲處于人口增長最快的高峰期,工人的后代提供了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大部分勞動力。嚴格來說,工人階級是指在工廠、礦山等部門操作機器的產業工人,但是,一般受雇傭剝削額手工業者也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工人的轉變階段:手工業工人

產業工人

工人階級剛形成的時期的狀況:人口上:在英國,19世紀上半期,工人及其家屬已經占據總人口的大多數。

類型上:臨時工人,手工業工人,承包制工人,產業工人不多,而且大多數是女工和童工。特別是在早期的一些工業部門中,幾乎全是童工勞動。如紡織業,“蘭開夏的最初一批工廠滿是兒童。羅伯特·皮爾爵士的工廠里同時有1000名以上的兒童。1789年,阿克萊特開辦的3個紡紗廠中有工人1150名,其巾的2/3是童工。據統計,1788年時,英國有紗廠142家,童工25000人,而男工卻只有26000人。礦業是英國工業革命中使用童工較多的另一個部門。該行業“出現了招收年僅4歲的兒童到煤礦做工的情況,而最普遍的招工年齡是8至9歲”.在礦里工的很大一部分工人年齡在13歲以下。——選自論文《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童工勞動》原因:

1、機器的發明和應用,簡化了勞動工序,節省了人的體力,使兒童勞動成為可能。紡紗廠、織布廠的建立,使成年z工人的工作越來越顯得多余,因為在這類工廠中,“主要就是接斷頭,而其余的一切都由機器去做了;做這種工作并不需要什么力氣,但手指卻必須高度地靈活。”

2、童工價廉且易于管理。1803年,在花布印染廠里,一個成年工人每星期賺得25先令,而一個童工才拿到3先令6便士至7先令,僅僅是成年工人工資的1/3.——選自論文《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童工勞動》工人階級狀況19世紀上半期,歐洲工人階級經歷和深重的苦難。請同學們閱讀222-223頁,加以歸納總結,并分析原因。

勞動條件:惡劣工資待遇:微薄居住條件:惡劣

恩格斯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1845)

衣著方面,他們穿的是粗布衣,甚至破爛衣,并且往往打赤腳。飲食方面,質量很差,由于收入少,只能買最次甚至腐爛的東西.土豆皮、菜幫、爛水果成了饑餓難忍的工人用以充饑的食物。居住方面更為惡劣,房屋狹小、簡陋、骯臟。宅旁河水污黑,煙囪的黑煙毒化著空氣。在這種條件下生活的人們,的確不能不下降到人類的最低階段。

英國工人階級在精神生活方面更是極端匱乏.他們一切智力的、精神的和道德的發展都被忽視.生活的毫無保障,掙一天吃一天的日子,對道德所起的破壞作用比貧窮還要厲害得多,酗酒、縱欲和犯罪盛行,工作方面,機器的采用不但使許多工人失業,而且因更多地使用童工、女工而大量排擠了成年男工。

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沒備,工業城市中,“除了許多畸形者,還可以看到大批的殘廢者:這個人缺一只或半只胳膊,另一個人缺一只腳,第三個人少半條腿;簡直就好象是生活在一批從戰爭中歸來的殘廢者里面一樣。”資產階級的令人厭惡的貪婪還造成了一大串疾病:婦女不能生育,孩子畸形發育,男人虛弱無力,四肢殘缺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被毀滅了。原因:1、人口的高速增長:食物短缺、物價上漲、工資下降、失業率高。2、社會因素(根源):資本主義大工業的草創時期,資產階級為了榨取剩余價值,無情打破一切道德和生理的界限,剝削工人階級。3、政府對工人階級的敵視與鎮壓。英國早期工人運動抗爭從工業革命初期開始,到工業革命完成時達到高潮。

搗毀機器運動(盧德運動):

背景: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逐漸排斥手工勞動使大批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失業,工資下跌。

手段:破壞機器,將機器視為貧困的根源,用搗毀機器作為反對企業主,爭取改善勞動條件的手段。

經過:18世紀60年代開始,1811-1818年,蔓延到英國各個工業區。

結果:遭到殘酷鎮壓。《搗毀機器懲治法》,規定可用死刑。工人組織發展,出現同行工會,組織工人罷工,甚至暴動。在斗爭中,工人階級的自覺意識萌發,提出實行普選權。1832年國會改革對工人階級政治意識的轉變起到了關鍵作用。1832年國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選舉權,而工人、雇農和婦女被排除在外。憲章運動“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列寧憲章運動的背景:①工業革命的展開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②1832年的英國議會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選舉權。工人階級卻被排斥于議會之外;③1838年,倫敦工人協會的工人領袖與議會的激進派議員共同草擬了一份請愿書,并命名為“人民憲章”。《人民憲章》主要內容:(1)凡年滿21歲、身體健康而未被處過徒刑的男子,都有選舉權。(2)無記名秘密投票。(3)按照各地區選民的人數平均分配選舉區。(4)議會每年改選一次。(5)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6)議員領取薪金。憲章派集會問題:《人民憲章》體現了工人的什么要求?性質和它的公布有什么意義?

(1)內容:體現了工人擴大民主權利的要求,包括選舉權,取消財產資格限制,議會參與權等。(2)性質:斗爭矛頭指向資產階級的政權和法律,爭取工人的政治權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質。(3)意義:1838年5月,這個請愿書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標志著“憲章運動”的開始。憲章運動的過程:①1839年2月,憲章派遞交了請愿書,但英國議會下院否決了請愿書,政府派出大批軍警,禁止一切集會,并逮捕運動領導人。

運動轉入低潮。②1842年5月,憲章派向議會遞交了第二次請愿書,國會再一次否決了請愿書。工人在各地舉行抗議總罷工,政府再次出動軍警進行鎮壓,逮捕了領導人和積極分子,封閉了進步報社,實行恐怖統治,結束了“憲章運動”的第二次高潮。

憲章運動再次轉入低潮。③1848年,憲章派恢復了活動,組織了第三次請愿,憲章運動再度高漲起來。工人在“沒有面包,就要革命”的口號下舉行集會示威,遭到軍警的鎮壓;憲章派領袖也發生動搖,結果使運動中途夭折。5月,政府下令解散憲章派組織。憲章運動逐步瓦解。

憲章運動的三次請愿:1839年2月,第一次請愿,否決。鎮壓,運動低潮。1842年5月,第二次請愿,否決。鎮壓,運動低潮。1848年4月,第三次請愿,否決。鎮壓,運動低潮。1858年,憲章派組織解散,憲章運動失敗憲章運動的影響:①對英國社會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產生了深遠影響。統治階級意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開始實行某些讓步政策。②為以后的國際工人運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它的高度組織性和覺悟性此后被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的第一國際所繼承。憲章運動總結:背景:19世紀工業革命擴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綱領:《人民憲章》爭取普選權方式:請愿、集會國內意義: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改造國際意義:激勵法德等國工人運動法國獨立工人運動的勃興1831年和1834年兩次里昂工人起義,揭開法國獨立工人運動的序幕。目的:提高工資里昂工人的生活狀態:

在里昂城的中心,可以看到整潔的大街、林立的店鋪和穿戴講究的行人。可是在工業區,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里街道狹窄,遍地垃圾,街道兩旁密布著低矮破舊的作坊。在作坊里干活的都是面色蒼白、骨瘦如柴的紡織工人,其中有許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一天要干15到16個小時的活,掙到的錢只能買1磅面包,勉強維持生活;下工以后,還要拖著疲倦的身體走到郊區的住地。那里的房子破舊不堪,難避風雨。還有不少工人連這樣的房子也沒有,只好露宿街頭,或者睡在機器下面。經過: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薪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里昂工人起義游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薪協議。但隨之在政府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工作不能生活,毋寧戰斗而死”的口號。經過3天戰斗,工人一度占領里昂城。起義很快被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發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不共和,毋寧死!”的口號。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里昂郊區和市內進行5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影響: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了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工人運動的開始1844年西里西亞織工起義,是德國工人第一次群體性運動。1844年6月,數千織工搗毀了兩個企業家的住宅,并與前來鎮壓的軍隊展開激戰。西里西亞織工起以后,其他地方也接連爆發工人示威和罷工。這一年罷工次數超過前十年的總和。總結:歐洲早期三大工人起義名稱時間綱領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1、1834年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英國憲章運動1836-1848年“人民憲章”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年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和舊的政治統治意義:①標志著無產階級已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堅實的階級基礎。②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證明工人階級的斗爭要取得勝利,需要科學革命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學說:財產公有、平均分配、對社會進行集體計劃和控制。社會主義開始以空想的形式出現的。19世紀以后,空想社會主義成為一股時代潮流。代表人物:圣西門、傅立葉、歐文。

克勞德·昂利·圣西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生于巴黎一個貴族家庭。19歲參加美國獨立戰爭。1789年回國參加法國大革命,主動放棄伯爵爵位。他看到,革命后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只給少數富有者和大資產階級帶來了利益,對資本主義采取了否定的態度,對它進行激烈的抨擊和揭露。著作:《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以后,他還發表了《人類科學概論》《論歐洲社會的改造》、《論實業體系》、《實業家問答》和《新基督教》等著作。夏爾·傅立葉(1772-1837)。法國哲學家、思想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出身于商人家庭的他,批評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現象,希望建立一種以“法郎吉”為其基層組織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這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一致的。他首次提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徹底解放的衡量。傅立葉不主張實行社會革命而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羅伯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