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頁巖油地面集輸第3部分: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集輸設計與實施技術規范_第1頁
2023年頁巖油地面集輸第3部分: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集輸設計與實施技術規范_第2頁
2023年頁巖油地面集輸第3部分: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集輸設計與實施技術規范_第3頁
2023年頁巖油地面集輸第3部分: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集輸設計與實施技術規范_第4頁
2023年頁巖油地面集輸第3部分: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集輸設計與實施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目 次前 言 I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基本規定 2集輸工程 3數字化 5站場總圖 5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 6腐蝕控制 7安全、環保、節能 8模塊化設計 8數字化交付 8IIPAGEPAGE1PAGEPAGE23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集輸工程設計內容,未規定部分應參照GB50350執行。規范性引用文件GBJ22 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8978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18564.1 1部分:金屬常壓罐技術要求GB/T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21447 鋼質管道外腐蝕控制規范GB/T21447 埋地鋼質管道陰極保護技術規范GB/T21447 鋼質管道內腐蝕控制規范GB50013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4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9 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 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183 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7 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350 油田油氣集輸設計規范GB/T50493 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標準GB/T50823 油氣田及管道工程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規范GB/T50892 油氣田及管道工程儀表控制系統設計規范JGJ123 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SY/T0048 石油天然氣工程總圖設計規范SY6320 陸上油氣田油氣集輸安全規程SY6503 石油天然氣工程可燃氣體檢測報警系統安全規范SY/T6769 非金屬管道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SY/T7351 油氣田工程安全儀表系統設計規范SY/T7352 油氣田地面工程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設計規范TSGG0002 鍋爐節能技術監督管理規程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頁巖油集輸ShaleOil GatheringandTransportation將頁巖油匯集、計量、增壓、處理和外輸的全過程。壓裂液FracturingFluids由多種添加劑按一定配比形成的非均質不穩定的化學體系,是對油層進行壓裂改造時使用的工作液,它的主要作用是將地面設備形成的高壓傳遞到地層中,使地層破裂形成裂縫并沿裂縫輸送支撐劑。根據分散介質可分為水基、油基和混合基三種類型,常用的壓裂液為水基壓裂液。水基壓裂液BasedFracturingFluids滑溜水壓裂液SlickFracturingFluid以清水為基液,加入減阻劑,配合殺菌劑、表面活性劑等輔劑而形成的壓裂液配方體系。線性膠壓裂液 LinearGelFracturingFluid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它添加劑,具有可流動狀態的壓裂液。水基凍膠壓裂液BasedGuanidineGumFracturingFluid壓裂返排液FlowbackFracturingFluid壓裂液返排階段FracturingFluidFlowbackPeriod油井在水力壓裂結束后進行生產的初期階段。在該生產期內,產液中主要是壓裂返排液。產油量上升階段OilProductionRampingUpPeriod壓裂液返排階段結束后,產油量逐漸升高直至達到峰值,產液中壓裂反排液含量逐漸降低。OilProductionDeclineRapidlyPeriod在產油量達到峰值之后,持續時間較短,產油量進入快速下降階段。產油量緩慢遞減階段OilProductionDeclineSlowlyPeriod在產油量快速遞減階段之后,產油量下降速度變緩,持續生產時間長。轉人工舉升階段ArtificialLiftPeriod由自噴階段轉入人工舉升階段。3.12 增壓站Boosterstations基本規定頁巖油油田地面工程設計應與油藏工程、鉆井工程、采油工程緊密結合,總體規劃,分期實施。頁巖油油田地面工程設計應滿足滾動開發、產量接替的需求,以區域分布、開發順序、增產穩產應根據生產規律及開發方案,通過模塊組合,經濟靈活地確定地面集輸建設方案及規模。在前期頁巖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廊帶、骨架工程等應同區域供電、供水、道路、通信等工程充分結合,必要時可同溝敷設。地面工程設計應根據頁巖油開發模式和生產特點,分壓裂液返排階段、產油量上升階段、產油量快速遞減階段、產油量緩慢遞減階段開展總體設計,做到近遠結合,優化設計各階段工藝設施的設置,經濟有效地滿足各階段的生產要求。地面站場應采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全面開展面向預制和組裝的三維協同模塊化設計,建立定QSY06037的規定。中、小型QSY01003的規定。地面工程設計應采用安全、適用、經濟、高效、可靠的技術和設備,應推廣應用單井軟件計量、油氣混輸、不加熱集輸、高效多功能設備、非金屬管道等先進成熟的工藝技術、設備和材料。根據油田開發方案不同階段的參數預測,合理選擇工藝設備,并適當留有余量。應優先選用質量符合規范要求、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滿足生產需要的國產設備、材料。JGJ123的要求。(點以及井場的生產運行狀態。“三廢”“三廢”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GB37822和《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因地制宜,在技術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能源。除符合本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規定。集輸工程一般規定地面集輸宜采用區域增壓、集中處理的總體布局,減少布站層級。初期采出液量大及含水率高時,可采用平臺預脫水工藝,脫出的采出水復配壓裂液或集中處置,低含水產液進集輸管網,降低液量變化對集輸及處理系統的影響。地勢起伏大、集輸半徑長的地區宜采用平臺增壓工藝CNG罐車、移動式天然氣處理裝置和燃氣發電等方式回收利用,避免放空。集輸站場內管道宜采用地面敷設安裝。井場應與鉆井工程、采油工程相結合,統籌優化確定井場全生命周期建設方案。應結合鉆井、壓裂、試油及投產運行等各階段需要,提前實施供電、供水、通信、道路等配套系統在不滿足不加熱集油條件時,可通過經濟比選采用空氣源熱泵加熱、電加熱或摻熱水等加熱集油工藝。集油管網(增壓站SYT6662的相關技術要求GB50350SY/T6769中的有關規定。接轉站(增壓站)接轉站或增壓站宜與井場或井組合建。(增壓站采出液處理含滑溜水壓裂液的采出液處理宜采用一段熱化學脫水工藝。壓裂返排液收集和利用雨水進入水池的措施。壓裂返排液輸送可采取管輸、罐車運輸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當壓裂返排液采用管輸方式時,宜采用非金屬管。(瞬態及穩態GB18564.1的要求。采出水處理GB50014GB50350的有關規定集中處理。含凍膠壓裂液的采出水處理宜采用先破膠、再破乳的工藝。GB8978及當地相關環保標準要求。數字化SY/T7352的相關規定。井、站的生產運行管理應按以集中處理站為中心,集中統一監控所轄的接轉站(增壓站)以及井場的生產運行狀態。采油井場及油氣集輸站場應設置儀表檢測及控制設施,采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其中,采油井場宜(RTU)(增壓站自動化數據通信傳輸方式及組網形式,應結合油田通訊現狀、自然環境和社會可依托條件合理選擇,充分利用已建通訊網絡。宜采用“有線+無線”方式靈活組網。叢式井場和接轉站(增壓站)的自控、電力、通信、陰極保護等設施應采用一體化集成設計。橇裝設備應在橇上設置儀表接線箱。應根據井場和站場的風險等級、所處地區的具體情況設置視頻監控及安防系統。GB/T50892的規定。GB/T50823的規定。SY/T7351的規定。GB/T50493SY6503的規定。站場總圖站場址選擇SY/T0048的有關規定。71.3 站場選址毗鄰井場時,應充分考慮修井和二次壓裂等作業的操作場地。站址防洪及排澇站場的防洪設計標準應符合SY/T0048的有關規。區域布置站場等級劃分和區域布置,應符合GB50183的規定。總平面及豎向布置GB50183、SY/T0048GB50016的有關規定。井場布置應充分利用鉆井場地。井場生產區和放空區應與鉆井作業區、壓裂區、臨時營地和鉆井放噴池功能分區明確,避免生產、鉆井作業和營地相互影響,便于連續鉆井、壓裂和修井作業。井場內通道寬度應綜合分析生產巡檢和后期施工要求。井站場堅向布置應結合周邊地形情況,豎向排水應結合外部排水系統情況。管線綜合布置管線綜合設計應符合GB50350SY/T0048和GB50187的有關規定。叢式井場的管線應統一規劃布置,滿足連續鉆井、壓裂和施工作業的要求。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供配電電力負荷分級GB50350的規定。8.12 供電電源各類站場可適當設置在線式不間斷電源裝置或應急發電機組。除處理廠控制中心不間斷電源lh;對己設置應急發電機組的場所,應縮減不間斷電源裝置的蓄電池后備時間。負荷計算應結合井場、站場生產負荷變化、設施的變化等,分生產階段統計和計算用電負荷,優化確定整個開發周期內的供配電建設方案。變配電變電所應按無人值守設計。GB50350GB50061及GB50545的規定。通信適應的通信方式。4 GB50350應符合該危險區的防爆等級要求。供熱與暖通供熱與暖通設計應符合GB50350及GB50019生產與采暖(生活)用熱負荷宜單獨考慮。G00021表1 室內設計參數建筑單體/房間名稱溫度(℃)通風次數(次/h)夏季冬季正常事故辦公室、值班室、控制室、會議室26~2818~20泵房≤4051012≤40510藥劑泵房、污水提升泵房≤405612空氣壓縮機房≤4056給排水GB50013GB50014的有關規定;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應符合GB50015的有關規定。站場臨時用(排)(排)GB50160消防GB50183GB50350的有關規定執行。消防用水可由給水管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供給,應滿足水量、水壓要求。GB/T18920執行。建筑與結構建(構)GB50016、GB50183的規定。屋,如輕鋼框架結構、快裝房、集裝箱式房屋等,功能相近的房屋宜合并設置。生活、辦公類用房宣優先考慮社會依托,次之選用撬裝野營房,并集中設置。GB50350的規定。合。地基處理方式和基礎結構形式應結合淺層荷載試驗結果和詳勘報告進行分析確定。道路GBJ22、GB50183的規定。站場道路的設計應滿足生產管理、維修維護、巡檢消防、鉆井修井的通車要求。腐蝕控制內腐蝕控制GB50350的規定。GB/T23258的規定。外腐蝕控制GB/T21447的規定,可采取外防腐層或外防腐層與陰極保護聯合保護的措施。濟性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腐蝕性、工程壽命及經濟性等因素進行確定。GB/T21448的規定。安全、環保、節能安全SY6320的有關規定。地面工程設計應進行危險可操作性分析(HAZOP)。高低壓分界處及分組檢修連接處應設置安全隔離設施。的設備安全閥前后應設置截斷閥。GB50183的規定。環保壓縮機、空冷器、泵等應采用低噪聲設備。等,降噪指標應滿足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廢潤滑油、廢渣等廢棄物應妥善處理。生產污水宜回收利用,生產污水處理宜依托周邊已建處理設施。節能SY/T6638的相關要求。應合理選擇機泵電動機的調速方式,宜采用變頻電機。應合理優化站場設備平面布局及管道走向,減少壓力損失。工藝設計應充分利用冷熱介質熱量交換,做好設備及管道的保溫(冷)。宜采用南北向。10.3.5在具備條件時,應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等新能源。模塊化設計應采用模塊化設計、工廠化建造。各站場應按照總體工藝流程順序,綜合考慮同類設備集中布置、方便操作及檢維修等因素,做好模塊整體規劃和布局。脫水站宜采用模塊化建設模式,井場、增壓站、接轉站宜采用一體化集成裝置。模塊化三維模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