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_第1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_第2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_第3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_第4頁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2024)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知識點復習要點目錄第四單元閱讀14驛路梨花/彭荊風15青春之光/祝紅蕾16*有為有不為/季羨林17短文兩篇陋室銘/劉禹錫愛蓮說/周敦頤閱讀綜合實踐寫作怎樣選材專題學習活動孝親敬老,傳承家風《驛路梨花》——追尋雷鋒精神,感受人性之美基礎知識作者及背景:彭荊風,當代作家,其作品多涉及邊疆生活。《驛路梨花》創作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社會積極倡導雷鋒精神,作者以此為背景,通過講述哀牢山深處小茅屋的故事,展現了雷鋒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根發芽、代代相傳的動人景象,歌頌了人們互幫互助的美好品質。生字詞積累字音:“驛(yì)路”“寨(zhài)子”“攆(niǎn)走”“扛(káng)著”“驛路梨花處處開(chù)”等。在學習時,可借助拼音多讀多記,注意多音字“扛”,在表示用肩膀承擔重物時讀“káng”,如“扛著鋤頭”;在表示用兩手舉重物時讀“gāng”,如“力能扛鼎”。字形:“驛”不要寫成“譯”或“繹”,“驛”本意與交通、驛站有關,所以是馬字旁;“攆”是提手旁,意為驅逐、追趕,與手部動作相關,不要寫錯。詞義:“迷茫”形容廣闊而看不清的樣子,在文中“我們正在迷茫之際,忽然發現了一片梨花林”,描繪出“我們”在山中迷路時的困惑狀態;“修葺”指修理(建筑物),“小茅屋經過一番修葺,煥然一新”,表明對茅屋進行了修繕。理解這些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有助于把握文章內容。內容與主題情節梳理:文章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展開。“我們”在暮色中找不到住處,發現了小茅屋,在茅屋中得到幫助;之后遇到瑤族老人,以為他是主人,老人卻否定;接著又遇到哈尼小姑娘,經她講述,才知道小茅屋最初是解放軍為方便路人建造,梨花姑娘照料,后來哈尼族姑娘們接力照料。文章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主題探究:通過對小茅屋故事的敘述,歌頌了雷鋒精神的延續和發揚,展現了邊疆少數民族的淳樸善良,以及人們互幫互助的美好品德,啟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習雷鋒精神,關愛他人,傳遞溫暖。復習時,可引導學生思考文章如何通過層層設疑、步步解疑來揭示主題。寫作特色設置懸念與誤會:文章開篇寫“我們”在山中發現小茅屋,卻不見主人,引發讀者對茅屋主人的好奇,設置了懸念。隨后,“我們”與瑤族老人、哈尼小姑娘的相遇,一次次產生誤會,又一次次解開誤會,使情節波瀾起伏,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以花喻人:文中多次描寫梨花,既實寫自然界的梨花,如“白色的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又虛寫梨花姑娘和具有梨花般美好品質的人。以梨花的潔白、美麗象征人物純潔、善良的心靈,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加突出。《青春之光》——展現青春風采,肩負時代使命基礎知識作者及背景:祝紅蕾聚焦青年群體,用文字激勵青年追逐夢想。《青春之光》在時代呼吁青年擔當的背景下創作,旨在展現青春的活力與價值,激勵當代青年為實現夢想拼搏奮斗。生字詞積累字音:“熾(chì)熱”“迸(bèng)發”“鐫(juān)刻”“澎湃(péngpài)”等。注意“熾”不能誤讀為“zhì”,“迸”不能誤讀為“bìng”。字形:“鐫”字筆畫較多,右邊“雋”不要寫錯;“澎湃”的“湃”是三點水旁,與水有關。詞義:“熾熱”形容溫度極高,極熱,在文中象征青春的熱情;“鐫刻”指雕刻,“青春的奮斗歷程鐫刻在歲月的長河中”,形象地表達了青春奮斗的深刻意義。內容與主題結構分析:文章開篇點明青春的重要性,引出對青春價值的思考。主體部分通過列舉不同青年群體在各自領域的奮斗事跡,如科研青年攻克技術難題、創業青年開拓市場等,展現青春的多元價值。結尾呼吁當代青年在新時代綻放青春光芒,升華主題。主題領悟:文章通過對青春奮斗故事的講述,贊美了青春的活力與創造力,鼓勵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奮斗實現人生價值,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復習時,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思考如何在青春時期實現自我價值。寫作特色事例論證:作者選取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奮斗事例,如航天領域青年科研人員的突破、體育賽場上青年運動員的拼搏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青春的力量。情感充沛:文章字里行間充滿對青春的贊美和對青年的期望,如“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奏響時代的最強音”,富有感染力,能激發讀者的共鳴。《有為有不為》——明辨是非界限,堅守道德準則基礎知識作者及背景:季羨林,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有為有不為》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引導人們在復雜的社會中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選擇。生字詞積累字音:“嫉(jí)妒”“卑鄙(bǐ)”“豁(huò)達”“趨(qū)炎附勢”等。注意“嫉”不能讀成“jì”,“豁”在“豁達”中讀“huò”,在“豁口”中讀“huō”。字形:“嫉”是女字旁,“忌”上半部分是“己”;“卑鄙”的“鄙”不要寫錯。詞義:“嫉妒”指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趨炎附勢”指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于把握文章中作者對不同行為的批判與思考。內容與主題論點闡述:文章開篇提出中心論點“要分清是非,明白什么是有為,什么是有不為”。接著從多個方面進行論述,指出在面對道德和利益的抉擇時,要堅守道德底線,不為私利而喪失原則。主題理解:通過對“有為”與“有不為”的分析,教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善惡,在生活中堅守道德準則,做一個有良知、有擔當的人。復習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踐行“有為有不為”的理念。寫作特色邏輯嚴謹: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篇提出論點,中間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證,結尾總結全文,強調堅守“有為有不為”的重要性,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語言質樸:作者用平實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如“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在該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在不該做的事情上堅決抵制”,易于理解,卻發人深省。《短文兩篇》——領略古代文人情懷,傳承經典文化基礎知識1.文學常識《陋室銘》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文俱佳,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并稱“劉白”。“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北宋思想家、理學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1.生字詞積累字音:“馨(xīn)”“苔(tái)痕”“鴻儒(rú)”“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等。注意“馨”的韻母是“in”,“濯”不能讀成“zhái”。詞義:“馨”指香氣,在文中“惟吾德馨”表示品德高尚;“鴻儒”指博學的人;“淤泥”指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濯清漣而不妖”中“濯”是洗滌的意思,“清漣”指清水。結合課下注釋,準確理解詞義。內容與主題1.《陋室銘》內容分析:文章開篇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類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陋室的環境、交往的人物、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描寫,“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繪了陋室清幽的環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體現了主人交往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展示了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結尾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自比,再次強調陋室不陋。主題領悟: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贊美,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體現了作者對精神追求的重視。1.《愛蓮說》內容分析:文章開篇點明“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引出對蓮花的描寫。接著從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體現了蓮花的高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描繪了蓮花的正直、芬芳。然后將菊花、牡丹與蓮花進行對比,“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突出蓮花的君子形象。主題領悟:通過對蓮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批判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寫作特色托物言志: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銘》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寄托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愛蓮說》借蓮花的形象,表達了作者的志向和品格,使抽象的志向和情感變得具體可感。駢散結合:《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同時又間以散句,使文章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愛蓮說》也在散句中穿插駢句,增強了文章的韻律美。寫作:怎樣選材選材原則圍繞中心:選材要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能夠突出中心的材料。如寫一篇關于“母愛”的文章,可選取母親在生活中關心自己的具體事例,如生病時的悉心照料、考試前的鼓勵等,而不應選擇與母愛無關的內容。真實典型:選擇真實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能夠增強文章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如寫“堅持就是勝利”的主題,可選取運動員在比賽中克服困難、堅持到底最終奪冠的典型事例,更能體現主題。新穎獨特:避免選擇陳舊、千篇一律的材料,盡量選取新穎獨特的素材,使文章脫穎而出。如寫“校園生活”,可從獨特的視角出發,描寫校園中的一次科技活動或文化交流,展現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選材方法從生活中選材: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從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尋找素材。如家庭中的一次爭吵、學校里的一次運動會、社會上的一次公益活動等,這些真實的生活經歷都能成為寫作的素材。從閱讀中選材:通過閱讀書籍、報刊、雜志等,積累豐富的素材。可以引用名人故事、名言警句、歷史事件等,為文章增添文采和說服力。拓展思維選材:對已有的素材進行拓展和延伸,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如寫“挫折”主題,不僅可以寫自己遭遇挫折的經歷,還可以從他人面對挫折的態度和方法中獲取靈感。專題學習活動:孝親敬老,傳承家風活動內容收集孝親敬老故事:組織學生收集古今中外孝親敬老的故事,如“黃香溫席”“臥冰求鯉”等古代故事,以及身邊普通人孝親敬老的事跡。通過講述這些故事,讓學生感受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開展家風調查:引導學生調查自己家庭的家風,了解家族的傳統和價值觀。可以通過采訪長輩、查閱家譜等方式,收集家風故事和家訓家規,分享各自家庭的優良家風。舉辦主題班會:以“孝親敬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