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用放置平臺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1頁
《3D打印用放置平臺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2頁
《3D打印用放置平臺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3頁
《3D打印用放置平臺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4頁
《3D打印用放置平臺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EJCCCSEXXX-XXXX3D打印用放置平臺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3D打印用放置平臺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各類3D打印設備配套使用的放置平臺,包括但不限于熔融沉積成型(FDM)、光固化成型(SLA)、選擇性激光燒結(SLS)等工藝所使用的放置平臺。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35351-2017增材制造術語3術語和定義GB/T35351-2017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4技術要求4.1材料要求4.1.1材質選擇4.1.1.1平臺材料應具有高耐熱性、耐腐蝕性和機械強度。4.1.1.2應根據不同3D打印技術的特點和需求,選擇穩定性好、熱膨脹系數低且與打印材料兼容性佳的材料。4.1.1.3常用材料包括鋁合金、不銹鋼、玻璃、聚碳酸酯等。4.1.2表面處理4.1.2.1通過陽極氧化、噴砂、涂層等工藝,控制表面粗糙度。FDM技術中,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控制在0.8μm-1.6μm,有利于打印材料的附著;SLA技術中,Ra值宜在0.4μm-0.8μm。4.1.2.2平臺表面應無劃痕、氣泡、裂紋等。4.1.3附著力在特定的3D打印工藝條件下,打印模型與放置平臺表面的附著力需滿足一定標準。既能保證打印過程中模型穩定不位移,又能在打印完成后便于模型的剝離。4.1.4耐磨性2T/EJCCCSEXXX-XXXX平臺表面應具備良好的耐磨性,在多次打印和模型剝離過程中,表面不出現明顯的磨損、劃傷或損壞,確保平臺的長期穩定使用。4.2尺寸精度4.2.1外形尺寸公差放置平臺的外形尺寸公差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4.2.2平面度公差平臺平面度公差應不大于0.1mm/m2。4.3機械性能4.3.1強度與剛度4.3.1.1平臺應具有足夠的剛性和穩定性,避免打印過程中產生振動或變形。4.3.1.2應采用加強筋、蜂窩狀結構等,增強平臺的穩定性。4.3.1.3平臺在承受打印過程中的各種力(如重力、打印噴頭移動產生的沖擊力等)和熱變形時,不會發生明顯的彎曲、變形或損壞。4.3.2負載平臺應能承受至少10kg的靜態負載而不變形。4.3.3安裝與固定4.3.3.1設計便于安裝和固定在3D打印設備上的結構,如安裝孔、卡槽等,安裝尺寸嚴格符合設備的接口標準,確保安裝牢固可靠,在打印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移。4.3.3.2安裝孔的位置公差應控制在±0.2mm以內,保證安裝的準確性和穩定性。4.4熱性能4.4.1熱穩定性4.4.1.1熱床應能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設定溫度。4.4.1.2在溫度變化范圍內,平臺的尺寸和性能保持穩定,不發生熱變形或熱應力開裂等問題。經過規定的溫度循環試驗后,平臺的尺寸變化率應不超過±0.1表面無明顯裂紋或變形,確保打印過程的穩定性和打印質量。4.4.2熱均勻性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平臺表面的溫度均勻性應滿足打印工藝要求,一般溫度偏差控制在±2℃以內,保證打印模型各部分受熱或冷卻均勻,確保打印模型的質量一致性。4.5兼容性平臺應與多種3D打印材料和打印技術兼容。5試驗方法5.1材料要求3T/EJCCCSEXXX-XXXX5.1.1材質運用光譜分析確定材料的元素組成,金相分析觀察材料微觀組織結構,與標準圖譜對比,材質應符合要求。5.1.2表面處理使用顯微鏡觀察表面處理的均勻性和完整性,使用粗糙度測量儀測量表面粗糙度,涂層測厚儀測量涂層厚度等,判斷表面處理是否符合工藝要求。5.1.3附著力按照標準附著力測試方法,如劃格法、拉伸法等,在放置平臺表面制作打印模型后進行測試,記錄測試結果判斷是否滿足附著力要求。5.1.4耐磨性采用耐磨試驗機對平臺表面進行模擬磨損試驗,在規定磨損次數后,用粗糙度測量儀測量表面粗糙度,天平測量質量損失,評估平臺的耐磨性。耐磨試驗機可模擬實際使用中的磨損情況,通過測量相關指標評估平臺的耐磨性能。5.2尺寸精度5.2.1外形尺寸公差5.2.1.1使用卡尺、千分尺、三坐標測量儀等量具,測量放置平臺的外形尺寸,與設計尺寸對比計算尺寸偏差,檢查是否符合外形尺寸公差要求。5.2.1.2小型放置平臺可用卡尺或千分尺測量;大型或高精度要求的平臺,使用三坐標測量儀。5.2.2平面度公差采用平板干涉儀、電子水平儀等設備測量平臺工作表面的平面度,按照相關標準計算平面度誤差,判斷是否符合平面度公差要求。5.3機械性能5.3.1強度與剛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平臺結構進行強度和剛度模擬分析;或采用實際加載試驗,使用液壓加載設備按照設計載荷大小和加載方式加載,通過應變片、位移傳感器等測量平臺應變和位移,判斷是否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5.3.2負載平臺放置10kg物品,一段時間后,觀察平臺是否產生明顯的變形。5.3.3安裝與固定將放置平臺安裝在3D打印設備上,進行多次安裝和拆卸操作,檢查安裝便捷性和固定牢固性。安裝過程中觀察安裝孔與設備接口匹配情況,打印過程中通過振動測試等檢查平臺是否位移或松動。5.4熱性能5.4.1熱穩定性4T/EJCCCSEXXX-XXXX將放置平臺置于溫度變化環境中,按照設定溫度變化曲線進行加熱和冷卻循環試驗,試驗前后測量平臺尺寸和性能變化,判斷熱穩定性是否符合要求。溫度變化曲線根據實際打印工藝設定,試驗后檢查平臺尺寸變化和表面狀況,評估熱穩定性。5.4.2熱均勻性在平臺表面均勻布置多個溫度傳感器,對平臺進行加熱或冷卻操作,通過數據采集系統實時記錄不同位置溫度變化,使用數據分析軟件計算溫度偏差,檢查溫度均勻性是否滿足要求。5.5兼容性平臺應兼容PLA、ABS、PETG、TPU等常見3D打印材料;應適配多種品牌和型號的3D打印機。6檢驗規則6.1檢驗分類6.1.1出廠檢驗6.1.1.1出廠檢驗項目包括外觀檢驗、尺寸精度、熱性能等。6.1.1.2每臺設備出廠前均應進行出廠檢驗。6.1.2型式檢驗6.1.2.1型式檢驗項目包括本文件所有檢驗項目。6.1.2.2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每兩年應進行不少于一次型式檢驗。當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也應進行型式檢驗:a)產品定型投產前;b)生產工藝、配方或主要原料來源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c)停產3個月以上,重新恢復生產時;d)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型式檢驗時。6.1.2.3從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中隨機抽取3臺進行檢驗。若需進行破壞性試驗,適當增加抽樣數量,以保證檢驗結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6.2判定規則6.2.1出廠檢驗出廠檢驗項目全部合格,判定該產品為出廠檢驗合格。如有一項不合格,進行返工或返修,重新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6.2.2型式檢驗型式檢驗項目全部合格,判定該產品為型式檢驗合格。如有一項不合格,加倍抽樣進行復檢。復檢后仍有一項不合格,判定該產品為型式檢驗不合格。對于型式檢驗不合格的產品,暫停生產,全面檢查和整改生產工藝、設備、原材料等,重新進行型式檢驗,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7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7.1標志T/EJCCCSEXXX-XXXX7.1.1應在放置平臺明顯位置設置標牌,標牌應包括以下內容:a)產品名稱、型號和規格;b)制造商名稱;c)生產日期;d)執行標準編號;e)相關技術參數。7.1.2應符合GB/T191-2008的規定。7.1.3應設置“高溫表面”“銳利邊緣”等警示標志。7.2包裝7.2.1根據平臺尺寸和重量,選擇合適包裝材料和方式,防止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受到碰撞、擠壓和損壞。7.2.2產品包裝內附帶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質量檢驗報告、裝箱清單等隨機文件。7.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