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刑法刑法案例分析測試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地址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在規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一、選擇題1.刑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A.罪刑法定原則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C.保障人權原則
D.刑罰與犯罪相適應原則
2.犯罪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A.客體要件
B.客觀要件
C.主觀要件
D.犯罪目的
3.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的標準是什么?
A.14周歲以下
B.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
C.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
D.18周歲以上
4.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A.犯罪預備:已經開始實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B.犯罪未遂:著手實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C.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D.以上都是
5.刑罰的種類有哪些?
A.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B.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C.罰款
D.以上都是
6.刑法中的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有哪些規定?
A.正當防衛:為了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
B.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7.刑法中的故意和過失有哪些區別?
A.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心理態度
B.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態度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8.刑法中的共犯有哪些形式?
A.直接共犯:共同實施犯罪行為的人
B.間接共犯:教唆、幫助他人實施犯罪的人
C.犯罪集團
D.以上都是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ABCD
解題思路: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保障人權原則、刑罰與犯罪相適應原則。
2.答案:ABC
解題思路:犯罪構成要件包括客體要件、客觀要件、主觀要件。
3.答案:ABCD
解題思路: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的標準分為以下幾類:14周歲以下、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18周歲以上。
4.答案:D
解題思路: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分別是:已經開始實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著手實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5.答案:AB
解題思路:刑罰的種類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6.答案:C
解題思路: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都是合法行為,正當防衛是為了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緊急避險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
7.答案:C
解題思路:故意和過失的區別在于主觀心理態度,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
8.答案:D
解題思路:刑法中的共犯形式包括直接共犯、間接共犯、犯罪集團。二、判斷題1.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必須同時存在,才能構成犯罪。
2.刑事責任年齡是指達到一定年齡的人對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3.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為已經開始,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4.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5.正當防衛是指為了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必要防衛行為。
6.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權益的行為。
7.故意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8.過失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
答案及解題思路:
1.錯誤。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并非必須同時存在才能構成犯罪。根據刑法理論,犯罪既遂是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同時存在的情況,但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犯罪形態也可以構成犯罪。
2.正確。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達到一定年齡的人對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界限。
3.正確。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況。
4.正確。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對犯罪分子的主要刑罰,如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刑是對主刑的補充或并科,如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
5.正確。正當防衛是為了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保護國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人身、財產權利而采取的必要防衛行為。
6.正確。緊急避險是為了避免國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遭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損害另一較小權益的行為。
7.正確。故意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8.正確。過失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三、填空題1.刑法的基本原則有【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2.犯罪構成要件包括【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
3.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是【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5.刑罰的種類有【主刑】、【附加刑】、【拘役】、【有期徒刑】。
6.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認定標準是【目的正當性】、【行為必要性】。
7.故意和過失的區別在于【主觀心態】、【行為人的預見可能性】。
8.刑法中的共犯形式有【主犯】、【從犯】、【脅從犯】。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解題思路:根據刑法總則規定,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上述三項。
2.答案: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
解題思路:犯罪構成要件是判斷犯罪成立的必要條件,根據刑法理論,包括上述四方面。
3.答案: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解題思路:刑事責任年齡是根據刑法規定,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程度不同。
4.答案: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解題思路:根據刑法關于犯罪形態的規定,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犯罪的不同階段。
5.答案:主刑、附加刑、拘役、有期徒刑。
解題思路: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拘役和有期徒刑是主刑的具體種類。
6.答案:目的正當性、行為必要性。
解題思路: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都是合法的行為,需要滿足目的正當性和行為必要性。
7.答案:主觀心態、行為人的預見可能性。
解題思路:故意和過失是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心態和行為時的預見可能性來區分的。
8.答案:主犯、從犯、脅從犯。
解題思路:根據刑法關于共犯的規定,共犯形式包括主犯、從犯和脅從犯。四、簡答題1.簡述刑法的基本原則。
答案:
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解題思路:
回顧刑法的基本原則定義和內容,保證涵蓋所有三個基本原則。
2.簡述犯罪構成要件。
答案:
犯罪構成要件包括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
解題思路:
根據刑法理論,列出構成犯罪的四個基本要素。
3.簡述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
答案:
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為完全刑事責任年齡(18周歲以上)、相對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至18周歲)和無刑事責任年齡(不滿14周歲)。
解題思路:
引用刑法中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具體規定。
4.簡述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
答案:
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犯罪行為已經開始,但尚未達到既遂狀態;犯罪未遂的認定標準是犯罪行為已經著手,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既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是犯罪分子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解題思路:
結合刑法相關條款,對三種犯罪形態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總結。
5.簡述刑罰的種類。
答案:
刑罰的種類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解題思路:
回顧刑法中規定的刑罰種類,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6.簡述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認定標準。
答案:
正當防衛的認定標準是防衛行為必須是為了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且不超過必要限度;緊急避險的認定標準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對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不負刑事責任。
解題思路:
根據刑法規定,解釋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適用條件和限制。
7.簡述故意和過失的區別。
答案:
故意和過失的區別在于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所持的心理態度不同,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而過失是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
解題思路:
分析故意和過失的心理狀態差異,解釋其法律意義。
8.簡述刑法中的共犯形式。
答案:
刑法中的共犯形式包括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
解題思路:
根據刑法理論,列出共犯的四種形式,并簡要說明每種形式的特點。五、論述題1.論述刑法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
(論述內容)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刑法制定和實施的基本指導原則,包括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等。在司法實踐中,這些原則發揮著的作用:
保證司法公正: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定罪量刑,防止濫用權力和冤假錯案的發生。
維護法律尊嚴:平等適用刑法原則要求對任何犯罪行為都要依法處理,不論犯罪者的身份和地位,保證法律的權威。
防范犯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與犯罪行為相適應,既不能過輕也不能過重,從而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
2.論述犯罪構成要件在司法實踐中的意義。
(論述內容)
犯罪構成要件是判斷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標準,包括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在司法實踐中,犯罪構成要件具有以下意義:
明確犯罪界限:犯罪構成要件明確了犯罪的定義和標準,有助于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保障人權:犯罪構成要件保證了符合犯罪標準的行為才能被定罪,保護了無辜者的權利。
指導偵查和起訴:犯罪構成要件為偵查和起訴提供了方向,有助于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3.論述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論述內容)
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是刑法規定的,根據年齡確定是否承擔刑事責任的原則。在司法實踐中,適用這一標準具有重要意義:
區分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有助于區分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限制刑事責任能力和無刑事責任能力,保證法律的公正。
保護未成年人:通過設定刑事責任年齡,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關愛。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通過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懲罰,起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4.論述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在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性。
(論述內容)
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態,它們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標準具有重要意義:
準確界定犯罪形態:通過區分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有助于準確界定犯罪形態,保證罪刑相適應。
引導偵查方向:正確認定犯罪形態有助于引導偵查方向,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實現刑罰目的:正確認定犯罪形態有助于實現刑罰的目的,達到預防犯罪、教育罪犯的效果。
5.論述刑罰的種類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論述內容)
刑罰的種類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它們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具有以下作用:
體現法律的威懾力:刑罰的運用有助于震懾犯罪分子,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
保護社會安全:刑罰的實施有助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安全。
教育改造罪犯:刑罰的運用有助于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使其重新融入社會。
6.論述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認定標準在司法實踐中的意義。
(論述內容)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是刑法中的兩個重要制度,它們的認定標準在司法實踐中的意義包括:
保障公民權利: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認定有助于保障公民的權利,防止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避免誤判:正確認定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有助于避免將合法行為誤判為犯罪,保障司法公正。
穩定社會秩序: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運用有助于穩定社會秩序,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
7.論述故意和過失的區別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
(論述內容)
故意和過失是刑法中的兩種不同的犯罪心理狀態,它們在司法實踐中的區別具有重要意義:
確定刑事責任:故意和過失的區別有助于確定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保證罪責刑相適應。
指導偵查和起訴:正確區分故意和過失有助于偵查和起訴機關準確把握案件性質,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保護合法權益:故意和過失的區別有助于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保證法律的公正。
8.論述刑法中的共犯形式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論述內容)
刑法中的共犯形式包括共同犯罪、教唆犯、幫助犯等,它們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具有以下作用:
明確犯罪主體:共犯形式的運用有助于明確犯罪主體,區分主犯、從犯等不同角色。
強化刑事責任:通過共犯形式的認定,強化了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實現罪責刑相適應。
提高案件辦理效率:共犯形式的運用有助于提高案件辦理效率,保證司法公正。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
刑法的基本原則保證司法公正、維護法律尊嚴、防范犯罪。
解題思路:分析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和作用,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重要性。
2.答案:
犯罪構成要件明確犯罪界限、保障人權、指導偵查和起訴。
解題思路:闡述犯罪構成要件的概念和作用,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
3.答案:
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區分刑事責任能力、保護未成年人、防止未成年人犯罪。
解題思路:解釋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標準,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4.答案:
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有助于準確界定犯罪形態、引導偵查方向、實現刑罰目的。
解題思路:分析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認定標準,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性。
5.答案:
刑罰的種類體現法律的威懾力、保護社會安全、實現刑罰目的。
解題思路:闡述刑罰的種類和作用,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
6.答案:
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認定標準保障公民權利、避免誤判、穩定社會秩序。
解題思路:解釋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認定標準,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意義。
7.答案:
故意和過失的區別有助于確定刑事責任、指導偵查和起訴、保護合法權益。
解題思路:分析故意和過失的區別,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
8.答案:
刑法中的共犯形式明確犯罪主體、強化刑事責任、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解題思路:解釋共犯形式的概念和作用,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其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六、案例分析題1.案例一:甲故意傷害乙,乙重傷,甲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
案例描述:甲在爭執中故意用銳器刺傷乙,導致乙重傷。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案中,甲的行為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需要判斷其行為是否達到重傷程度,從而確定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
2.案例二:乙在盜竊過程中,被丙發覺,丙將其打傷,乙是否構成盜竊罪?
案例描述:乙在實施盜竊時被丙發覺,丙為了阻止乙,將其打傷。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本案中,乙的行為是否構成盜竊罪,需判斷其是否滿足盜竊罪的構成要件,同時考慮丙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
3.案例三:甲因車禍導致乙死亡,甲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
案例描述:甲在駕駛過程中因疏忽大意導致車禍,乙當場死亡。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甲的行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需判斷其是否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并造成乙的死亡。
4.案例四:甲因報復心理,殺害了無辜的丙,甲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案例描述:甲因個人恩怨,對無辜的丙進行殺害。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甲的行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需判斷其是否有殺人的故意。
5.案例五:甲在防衛過程中,將正在行兇的乙打成重傷,甲是否構成正當防衛?
案例描述:甲在遭受乙的暴力侵害時,為了自衛,將乙打成重傷。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為了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防衛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不屬于犯罪。本案中,甲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需判斷其是否在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時采取了必要的防衛行為。
6.案例六:甲為了救火,損壞了鄰居乙的房屋,甲是否構成緊急避險?
案例描述:甲為了撲滅鄰居乙家的火災,不得不損壞乙的房屋。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本案中,甲的行為是否構成緊急避險,需判斷其是否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的避險行為。
7.案例七:甲教唆乙實施盜竊,乙實施了盜竊行為,甲是否構成教唆犯?
案例描述:甲教唆乙進行盜竊,乙接受了甲的教唆并實施了盜竊。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本案中,甲是否構成教唆犯,需判斷其是否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和行為。
8.案例八:甲與乙共同實施了搶劫行為,甲是否構成搶劫罪的共犯?
案例描述:甲與乙共同對被害人實施搶劫,并成功劫取財物。
解題思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本案中,甲是否構成搶劫罪的共犯,需判斷甲與乙是否共同實施了搶劫行為,并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七、論述題1.論述刑法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作用。
答案:
刑法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明確規定犯罪行為及其法律后果,對違法行為進行制裁,警示社會成員遵守法律法規。
(2)通過刑罰的實施,對犯罪行為進行懲罰,恢復被破壞的社會秩序。
(3)通過刑法規范,對潛在犯罪行為進行預防,維護社會穩定。
解題思路:
分析刑法如何通過法律規范、刑罰實施和社會預防三個方面來維護社會秩序。
2.論述刑法在保障人權方面的作用。
答案:
刑法在保障人權方面的作用包括:
(1)通過禁止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等犯罪行為,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
(2)通過刑罰的合理適用,保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3)通過刑法規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
解題思路:
分析刑法如何通過法律保護、刑罰適用和公平正義維護三個方面來保障人權。
3.論述刑法在預防和打擊犯罪方面的作用。
答案:
刑法在預防和打擊犯罪方面的作用有:
(1)通過刑法規范,明確犯罪行為及其法律后果,起到警示和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9-2025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題庫附答案(典型題)
- 2025汽車維護保養合同范本
- 2025商場專柜租賃合同協議書
- 2025年產品采購合同范本
- 有效溝通在管理中的關鍵作用計劃
- 2025裝修工人勞動合同書
- 滁州硫酸池防腐施工方案
- 山西泳池墊層施工方案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合同
- 2025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租賃合同
-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口算題大全(全冊完整14份)
- 漢語教程第二冊(上)課后習題與講解
- 地籍與地籍管理
- 激光切割機日常點檢表
- 電力系統中性點的運行方式
-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自查自評報告2
- GB/T 7307-200155°非密封管螺紋
- 粵教版2022年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測試試卷及答案2022-2023
- 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科普課件
- 肺動脈高壓的指南分類及精選課件
- 自考06216中外建筑史大綱知識點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