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診斷質量控制規范方案和考評標準_第1頁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規范方案和考評標準_第2頁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規范方案和考評標準_第3頁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規范方案和考評標準_第4頁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規范方案和考評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或隆墓人民庭院

超聲科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標準及考評標準

目錄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根本要求.................................4

心臟血管超聲檢查標準.....................................8

腹部超聲檢查標準........................................11

婦產科超聲檢查標準.....................................28

淺表器官超聲檢查技術標準...............................42

介入性超聲技術臨床操作標準.............................48

介入超聲檢查預約單.....................................53

超聲介入前列腺預約單...................................54

介入超聲手術同意書.....................................55

關于胎兒超聲檢查的說明.................................57

超聲科醫師職責及工作制度...............................58

超聲質量評估內容、標準與方法...........................78

超聲診斷質量控制根本要求

一、醫院要求

開展臨床超聲診斷的醫療機構應當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專業技

術工程準入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

1、擬開展超聲診斷工程的申請報告;

2、?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3、開展該項技術工程的人員資質和技術條件;

4、開展該項技術相應的設備、設施配備情況。

二、專業技術人員要求

〔一)獨立從事臨床超聲診斷的醫師應具備以下條件:

1、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

2、具有超聲物理根底,超聲解剖根底,熟悉超聲設備并經過二甲以

上醫院正規培訓,并考試、考核合格,獲得超聲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和

超聲診斷上崗證。

3、從事介入超聲醫師應符合以下條件:

①具有主治或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②有3年以上臨床診療工作經歷;

③經2名具有臨床介入超聲技術資質、具有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

職資格的醫師推薦;

4、承當中、晚期妊娠系統常規胎兒超聲診斷的醫師應符合以下條件

之一:

①具有醫師以上超聲醫學專業技術職稱,承受過產前診斷的系統培

訓;

②在本崗位從事婦產科超聲檢查工作5年以上,承受過產前超聲診斷

的系統培訓。

5、承當心血管超聲診斷檢查的醫師應具有至少兩年心血管超聲工作

經歷。

三、儀器設備要求

1.實時超聲診斷儀,并配有與檢查工程有關的探頭及軟件。主機具

有深度增益補償(DGC)、放大器動態范圍、前處理、后處理、總增益、

幀平均、機內設置的不同臟器專用軟件等,彩色超聲診斷儀應具有彩

色多普勒、能量圖、脈沖及連續多普勒、彩色增益、彩標量程、彩色

靈敏度、濾波等技術與參數。承當中、晚期妊娠系統胎兒超聲檢查的

單位,應具有一臺以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并配有較完整的產科

軟件。承當心血管超聲檢查的單位配有較完整的心血管科軟件。介入

超聲配有穿刺引導相關裝置。

2、超聲探頭原有性能指標75%以上,無電纜斷線或圖形黑條、探頭

外表無開裂或磨損。仿體(標準模塊)測試合格。

3、配備圖像打印、記錄設備對診斷有關的陽性或陰性切面,應作圖

像打印或其他圖形記錄提供臨床資料并存檔。

四、超聲檢查報告單的書寫要求

超聲檢查報告單(以下簡稱“報告單〃)為一次檢查的結論。臨床上作

為診斷的客觀依據;是將實際情況用文字(或圖像)告訴受檢者的憑

據。

(1〕一般工程。填寫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等。必要時,需加填儀

器型號、探頭類型與頻率,檢查方法與途徑(如:經直腸法),記錄媒

體的編號。

(2)超聲聲像描述,包括外形、輪廓、支持構造、管道及臟器實質

回聲,以及必要的測量數據。

⑶診斷意見,

①有無病變以及病變部位或性質。

②能從圖形資料作出疾病確定診斷者,可提示病名診斷(或可能診

斷)。如不能從圖形資料作出疾病確定診斷者,不提示病名診斷。

③多種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④必要的建議如:隨訪和建議其他檢查。

⑤簽名與日期。

超聲檢查報告應注意字跡工整、不應潦草、涂改,防止錯別字。條件

允許者,最好用計算機打印方式生成。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出具假報告。

五、超聲科工作流程要求

1.每日交接班。認真交接所有儀器及配套設備。

2.開機前先啟動穩壓器電源,電壓穩定后再開機,關機時先關儀器

開關,待停機后再切斷穩壓器電源。

3.病人排隊預約。向病人說明超聲檢查的考前須知。

4.開通綠色通道,危重病人優先。

5.病人檢查時,輕拿輕放探頭,減少病人痛苦。檢查時仔細,標準

化操作,保護病人隱私。

6.每次檢查完病人后,應用柔軟紙巾擦去探頭上的耦合劑,以保持

探頭的清潔。易感染部位應用無菌手套包扎探頭。

7.完畢檢查時,及時按凍結鍵,防止不必要的損耗。

8.完畢一日的工作后,檢查儀器及探頭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9.每周徹底清潔儀器及除塵網一次,做定期保養并登記。

心臟血管超聲檢查標準

心臟

【檢查內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內徑:主動脈、肺動脈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間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動脈、肺動脈

壓力差:主肺動脈、肺動脈壓力

心臟構造:連續性、心室與心房的識別

室壁運動:幅度大小、協調性

心內分流:房室間隔、A導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動脈瓣

【檢查方法】

心臟超聲根本切面與測量

1.左心長軸切面:室間隔平直,二尖瓣開放不上翹,同時顯示二尖

瓣和主動脈瓣,左房測量在心臟收縮期測量,左房最大徑(正常值

〈30mm),左室測量在心室舒張期腱索水平測量室間隔內膜面至左室

后壁的垂直距離。

左房:在心臟收縮期測量左房最大徑

室壁:在心臟舒張末期腱索水平測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臟收縮期測量

主動脈測量:在心臟舒張末期分別測量主動脈瓣環、主動脈竇部和主

動脈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離

2.大血管短軸切面:主動脈呈圓圈狀

3.四腔心切面:室間隔與房間隔呈一直線,兩組房室瓣幾乎在同一

水平開放與關閉

右房:心臟收縮期測量右房最大徑

右室:心臟舒張期腱索水平測量室間隔內膜面與左室后壁的距離

4.劍下四腔心切面

[考前須知]

1、心臟正常值有種族差異

2、心臟正常值有區域差異

3、心臟正常值測量方法差異

4、心臟正常值個體差異

5、注意測量切面的非標準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調節束的影響

[心臟超聲測量正常參考與標準]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AoR(mm)19.7-22.118.2-20.4ASD(mm)26.6-32.324.0-30.0

AAD(mm)23.4-33.122.4-30.7LAD(mm)27.8-34.226.2-2.7

RVD(mnm)18.9-2419.3-22.9RVAW(mm)3.49-4.523.25-4.38

LVDd(mm)44.8-47.942.2-44.7EVDs(mm)27.8-31.926.7-29.6

CS(mm)4.79-8.323.70-8.39MPA(mm)19.3-22.117.5-22.0

RPA(mm)l)12.1-14.810.9-14.8LPA(mm)11.9-14.111.2-14.1

LCA(mm)3.32-4.622.72-4.37RCA(mm)3.21-4.482.58-4.23

LA上下(mm)42.2-49.339.9-49.1LA左右(mm)32.9-36.231.2-34.8

RA上下(mm)40.0-45.035.5-43.7RA左右(mm)31.6-37.227.8-31.6

LV上下(mm)70.0-77.366.0-72.4LV左右(mm)40.4-44.738.4-42.1

RV上下(mm)54.5-62.049.7-57.6RV左右(mm)29.1-33.125.4-29.1

VD4(ml)82.5-10169.0-88.5VS4(ml)28.4-42.422.8-33.2

EF4(%)57-6661-68VD2(ml)73.8-10162.0-93.1

VS2Cml)24.3-37.219.7-34.4EF2(%)60-6959-69

IVC吸(mm)7.80-10.75.58-9.80IVCny(mm)14.5-17.612.7-16.5

SVC吸(mm)7.24Tl-76.48-11.4SVC呼(mm)U.2-14.310.3-14.4

腹部超聲檢查標準

肝臟

【檢查內容】

1.肝臟的形態大小、邊緣、包膜,膈頂部、肝葉邊角部位。

2.肝實質內回聲的均勻程度

3.肝內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態、數量、回聲性質、有無包膜、內部

液化、聲暈、前方增強或衰減。

4.肝內管系分布、走向;有無擴張、扭曲、狹窄、移位、閉塞等;

病灶內、外的血流分布、血管內有無栓子。

5.肝臟的活動度,包膜與周圍組織有無粘連。

6.肝門部及腹腔有無腫大淋巴結;有無腹水。

【檢查方法】

⑴先從右鎖骨中線第5?6肋間或第4?5肋間開場探測,并確定肝

上界的位置,然后沿肋間逐一向下探測,觀察每一肋間切面聲像圖的

改變,注意門靜脈、肝靜脈、肝內外膽管以及膽囊的變化。

⑵右肋緣下縱切觀察肝在鎖骨中線肋緣下的厚度和長度,并沿肋緣

下肝下緣處斜切,觀察第一、第二肝門及肝靜脈的一系列圖像,對通

過第二肝門顯示肝右靜脈長軸斜切面圖,記錄右肝最大斜徑。

⑶劍突下觀察肝左葉各個縱切面的圖像,應盡可能顯示左葉肝的上

緣,并通過深吸氣后進展比擬觀察,通過腹主動脈矢狀面記錄左肝長

度和厚度,通過下腔靜脈矢狀面記錄尾葉長度。

⑷沿劍突下肝下緣做向上前方向的斜切面,觀察肝左葉門靜脈的構

造,并顯示門靜脈左支切面,記錄尾葉的寬度和厚度。

⑸當發現肝內病灶時,從縱、橫、斜各切面圖觀察并記錄,尤需注

意腫塊與第一、第二肝門的關系。

(6)應同時觀察脾臟有無改變并測其厚度及肋緣下長度,必要時測脾

長度和脾靜脈寬度。

【考前須知】

1.探頭應于探測區內連續進展觀察,不應點狀跳躍式探測。在每一

探測切面進展觀察時,應將探頭進展最大范圍的弧形轉動,可連續廣

泛地對肝內構造和病灶進展觀察。

在肋間斜切探測時,應讓患者做緩慢的深呼吸運動,以觀察到大局部

肝臟,減少盲區,特別是肝上緣近膈區。深呼氣比深吸氣觀察到的肝

范圍要廣泛,注意勿遺漏近膈肌區的小病灶。

2.探測肝臟時要同時觀察脾臟的變化,因為很多肝臟疾病,如常見

的肝硬化、慢性遷延性肝炎、血吸蟲肝病等均常有脾大;原發性肝癌

常合并肝硬化,探測脾臟有助于鑒別診斷。

3.探測肝內占位病變時需記錄與第一、第二肝門的關系,對臨床估

計預后和決定治療方案及手術方式有重要意義。

4.探測肝內占位性病變時,需記錄門靜脈各分支及主門靜脈大小及

其內有無癌栓。因為肝癌病人常發生門靜脈癌栓,而超聲顯像較CT

檢查容易發現,這對估計預后及決定治療方案有重要價值。特別是對

難以做出診斷的彌漫型肝癌,當發現門靜脈有癌栓時,有助于診斷。

5.探測肝臟病變時要同時記錄有無胸腹腔積液,因為靠膈頂部的腫

瘤及肝膿瘍容易刺激膈肌產生反響性胸膜炎,而致胸腔積水;肝硬化、

肝癌病人常出現腹水;常規探測有助于判斷病情,估計預后。

膽囊與膽道

【檢查內容】

1.膽囊的形態、大小、膽囊壁的厚度、囊壁是否光滑。

2.膽囊內有無膽泥、結石、占位性病變。

3.脂餐試驗觀察膽囊收縮功能。

4.肝內、外膽管管徑;膽管有無擴張,擴張程度、范圍、部位。

5.膽管有無結石、腫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狀擴張。

【檢查方法】

1.病人體位

⑴仰臥位:為常規探測體位,檢查方便,病人舒適,但胃腸氣體干

擾多。

(2)右前斜位:患者向左轉體45°是常用的體位。此體位可使肝和膽

囊向左下移位,擴大肝膽作為超聲窗的利用,減少胃腸氣體的干擾,

從而提高膽囊頸部及肝外膽管的顯示率。

⑶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膽囊輕度下移,有利于觀察膽囊結石移

動和膽囊底部病變,同時可提高總膽管下段的顯示率。

2.探測方法

⑴右上腹腹直肌外緣縱切:可顯示膽囊縱斷面,長軸多向左傾斜,

沿該軸附近縱斷與橫斷,能顯示膽囊與肝臟和肝門的影像解剖。

(2)右肋緣下斜切:探頭向右移動可顯示右肝門靜脈右支、右肝

管和膽囊;向左移動,可見左肝、門靜脈左支及其腹側伴行的左肝管。

⑶右肋間斜切:一般于第6?第9肋問可獲得右肝、膽囊以及門脈

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總管的縱斷圖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為獲肝外膽管的縱斷圖像,往往上段向

右斜,下段與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蹤至胰頭。

(5)上腹部橫切:可顯示胰頭背外側膽總管的橫斷圖像,同時可

觀察胰頭和胰管有無異常,此切面對發現膽總管下端病變是十分重要

的切面。

【考前須知】

1.探查膽囊頸部結石時應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結石移

動至體部。由于囊壁和結石嚴密相接觸,其強光團變得不明顯,而僅

表現為膽囊腫大或頸部有聲影。因此,借助脂餐試驗,可了解頸部是

否阻塞。

2.改善肝外膽管超聲顯像的方法:

(1)檢查時飲水500?700mL,然后右側臥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腸

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兩側移動探頭,把氣體推開以顯示下段膽管

及胰頭,并做總膽管的橫切掃查,可較快發現病變。

(2)膝胸臥式:用探頭反復擠壓膽管部位腹壁,可使膽管下段的結石

上移而容易顯示,也有利于對無聲影和弱聲影的結石或腫瘤鑒別診

斷。

3.探查膽道疾患時需同時探查肝臟和胰腺。因為鑒別肝內或肝外梗

阻的關鍵在于肝內膽管是否擴張,因此需仔細檢查肝內膽管擴張與否

及擴張的程度,在黃疸原因待查時特別重要,一般認為結石性膽道疾

患者擴張程度輕,腫瘤性的擴張較明顯。除鑒別肝內外梗阻外尚需確

定梗阻部位,如膽總管全段均擴張,病變多在壺腹部及胰頭部,此時

一定要探測胰腺及胰管的情況,以便確定病變在瓦特壺腹部或胰頭

部。膽總管下段病變也需探測到胰頭背外側的水平。其他如膽囊癌、

胰腺癌常見肝內侵犯轉移。膽汁性肝硬化肝臟常顯著腫大,光點增強,

分布欠均勻。

4.提高檢查膽囊結石的陽性率的方法:

(1)假設膽結石太小,可選用高頻探頭。

(2)使聲束垂直入射于體表和結石面。

(3)選用適宜深度的聚焦探頭,使結石位于聲束的聚焦帶內。

(4)適當降低增益條件,尤其是結石前方的增益不宜過強。

(5)力求使結石的前方區域避開腸神氣體強回聲的干擾。

(6)可反復改變體位。

胰腺

【檢查內容】

1.胰腺的形態、大小、輪廓、邊界、內部回聲。

2.胰管內徑。

4.胰腺周圍主要血管,膽總管,相鄰器官與胰腺的關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數量、分布范圍、大小、形態、邊緣、回

聲強度、有無壓迫及其轉移。

【檢查方法】

m平臥位,側臥位、坐位、立位。

(2)探頭常規沿胰腺長軸走行檢查,同時輔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軸超

聲掃查。

(3)在左第8-9肋間以脾臟為透聲窗,在脾門靜脈旁觀察胰尾。

(4)注意胰腺和周圍臟器的關系。

(5)肝外膽道擴張者須觀察胰腺及膽道的全長。

(6)胰腺超聲顯像不理想,可在患者飲水500-6001111后在坐位和右

側臥位檢查。

【考前須知】

1.胰腺形態或位置有變異。

2.超聲對胰尾部和較小胰腺腫瘤的敏感性較差。

3.胰頭部有占位,需觀察膽道系統、胰管受壓狹窄閉塞或擴張的范

圍、程度。

4.假性囊腫鄰近的動脈可形成假性動脈瘤、門靜脈血栓。

5.胰腺外傷或炎癥時,小網膜囊積液積血。

6.區分胰腺病變和周圍病變。

脾臟

【檢查內容】

1.脾臟的形態、大小、包膜、脾實質回聲改變、有無鈣化及異常團

塊回聲,如有占位病變,應觀察其邊緣、內部回聲上下及分布均勻程

度、形態等。

2.彩色多譜勒血流檢查脾靜脈及占位性病變血流情況。

【檢查方法】

1.檢查前無須特殊準備,必要時可行空腹檢查。

2.體位:右側臥位、仰臥位及左前斜位。

3.探頭位置:左肋間、左肋下。探頭置于左腋中線、腋前線與腋后

線之間的第9-n肋間進展掃查。

4.正常脾臟前緣不超過腋前線,下緣不超過左肋緣。

彩色多譜勒血流成像觀察脾門及脾內血管分布,用頻譜多譜勒獲取血

流動力學參數。

【考前須知】

脾實質彌漫性回聲異常、脾實質實性占位良惡性判斷應進一步檢查。

腎臟

【檢查內容】

1.腎臟的位置、形態、大小、包膜回聲。有無手術史,有無異位腎

(盆腔、胸腔〕、萎縮腎或先天性腎發育不全、腎缺如(單腎〕。

2.腎皮質、髓質(錐體)的厚薄和回聲強度有無異常改變;有無集合

系統(腎盂、腎盞〕擴張征象。

3.腎內有無彌漫性或局限性回聲異常。

4.假設發現局限性回聲異常,應確定其部位(腎實質、錐體或腎竇區)、

大小、形態和回聲特征。

5.腎周有無積液或其他異常征象。

6.疑心腎臟惡性腫瘤時,應常規檢查腎門部及主動脈、下腔靜脈周

圍有無腫大淋巴結,腎靜脈和下腔靜脈內有無瘤栓。

【檢查方法】

1.病人體位

(1)側臥位:為最常用的探測位,患者被探測側的手舉過頭部,

必要時可用一枕頭墊于對側,以便操作。此法可獲較滿意圖像。

(2)俯臥位:此法也常用,可用一枕頭置于腹側。但此法圖像常

不如側臥位清晰。

(3)仰臥位:多作為輔助檢查時用,或用于顯示腎血管情況。

2.探查方法和步驟

(1)冠狀切面:將超聲掃查線位腋后線,使聲束指向內偏前方,

探到腎臟后,再調整位置和聲束方向,以獲得腎的最長徑和腎門為準。

一般腎呈豆形,由于腎上極較深略偏后,下極較淺略偏前,且左右腎

上極分別被脾、肝所覆蓋,故掃查時應注意探頭位置。

(2)背部切面:如患者肥胖,其圖像不如側腰部探查清晰,由于

腎位于背部肌層深處,上極靠內側,下極偏外側,雖易顯示腎的形態,

但難以顯示腎門,同時因上極受肺的遮蓋,故需通過呼吸活動的調節

才能顯示上極。一般左腎中上部前方可見脾靜脈和胰尾,而右腎中上

部前方為肝或膽囊及下腔靜脈,兩腎中下部前方均為腸腔。

(3)腹部掃查可借助肝脾作為聲窗以顯示腎臟,同時可了解腎血

管情況。

總之,當找出腎的最大長軸后,必須配合對腎的短軸掃查,以證實長

軸掃查時所獲情況。

【考前須知】

1.探測腎臟時多采用冠狀切面:

(1)探測到腎的上極。

(2)聲像圖顯示與傳統前后位X線腎盂造影片方位同,易為臨床醫師

所承受。

(3)側腰部腹壁肌層薄,并可利用肝脾作為聲窗,使透聲好,圖像清

晰。

2.經背部縱切時,有時腎上極受肺遮蓋而不能顯示。呼氣時局部患

者肺下界上移,可顯示腎上極,而局部患者的腎上極可遮蓋更多,需

吸氣下檢查,應選擇呼氣還是吸氣要根據情況來決定。

3.腎實質和腎竇回聲及包括內容:

(1)腎實質回聲包括腎皮質回聲及腎髓質回聲(即錐體回聲),其回聲

均較低,且后者更低。

(2)腎竇回聲包括腎盂、腎盞、血管和脂肪組織等回聲,又稱為

集合系統,通常呈一橢圓形高回聲區,位于腎的中央。

4.大量飲水后,膀胱充盈,集合系統的中間可有無回聲出現,一般

多在1cm以內,不得超過1.5cm,否那么可定為腎盂積水。

輸尿管

【檢查內容】

1.輸尿管是否有擴張、擴張的程度及部位。

2.輸尿管走行是否正常,有無迂曲。

3.擴張輸尿管末端的部位、形態,管壁有無增厚及增厚的范圍;觀

察輸尿管腔內有無異常回聲及其大小和回聲特征,如結石、腫物等。

4.輸尿管開口的位置(膀胱壁段〕,觀察開口處有無結石或腫物等

異常回聲。

5.彩色多普勒觀察輸尿管口的尿流信號。利用彩色快閃偽像發現微

小結石。

【檢查方法】

1.成人應用3?3.5MHz凸陣探頭,兒童應用5MHz探頭。

2.檢查前大量飲水,適當充盈膀胱。

3.掃查方法和切面

(1)受檢者側臥位冠狀掃查輸尿管長軸切面,以腎門或積水的

腎盂為標志,顯示腎輸尿管銜接部,然后沿長軸追蹤掃查,逐段顯示

輸尿管。也可取仰臥位分別在下腔靜脈或腹主動脈外側1?2cm處縱

向掃查,尋找擴張的腹段輸尿管,向下追蹤盆部輸尿管。

(2)以膀胱為聲窗,在膀胱三角區顯示膀胱壁段及兩側輸尿管

口。向上逆行追蹤檢查盆段輸尿管。

(3)受檢者取仰臥位,以骼總動脈末端及骼外動脈為標志加壓

傾斜掃查,在骼總動脈前方尋找到輸尿管后,調整探頭方向,顯示輸

尿管第二狹窄部。

(4)受檢者取俯臥位經背部掃查,顯示積水的腎盂后,向下追

蹤探測到腎盂輸尿管連接部和上段輸尿管。

膀胱

【檢查內容】

1.膀胱壁回聲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2.膀胱壁回聲有無局部增厚、增強及局部隆起。

3.膀胱腔內有無占位性病變,注意部位、強度、形狀、大小、移動

性、前方聲影及其與膀胱壁的關系。

4.輸尿管膀胱段、盆段有無擴張。

【檢查方法】

1.腹部超聲檢查,凸陣探頭3?3.5MHz。

2.檢查前大量飲水,使膀胱充分充盈。

3.經腹檢查時在恥骨上膀胱區由低向高橫切、由中線向兩側縱切,

進展系列掃查。

前列腺與精囊

[檢查內容]

1.前列腺的大小(徑線測量〕、長徑(上下徑〕和厚徑(前后徑〕,

利用矢狀切面測量。寬徑利用前列腺橫切面或斜冠狀切面測量。

2.前列腺的形態、包膜是否完整,左右側是否對稱。

3.內部回聲有無異常,有無局限性回聲異常,如囊性或實性病變,

有無點狀、斑點狀或團塊狀強回聲及其分布。

4.彩色多普勒檢查,正常前列腺血流信號左右兩側對稱。注意有無

彌漫性或局限性血流信號增多或減少。

[檢查方法]

1.需高分辨率的超聲診斷儀兼有彩色普勒血流檢測功能。儀器配有

經腹壁掃查的3.5?5MHz凸陣式或線陣式探頭和經直腸端掃式5?

9MHz寬頻或變頻探頭。

2.患者查前準備

(1)經腹壁超聲掃查需事先多量飲水,適當充盈膀胱。

(2)經直腸超聲掃查,排便后檢查,膀胱無需充盈。

3.體位與姿勢

(1)經腹壁掃查者取仰臥位,暴露下腹部至恥骨聯合。

(2)經直腸掃查者取左側臥位,兩腿屈曲,暴露臀部和會陰部。

4.操作步驟和方法

m經腹壁掃查,恥骨聯合上緣盆腔縱切掃查與橫切掃查。

12〕經直腸掃查,進展前列腺系列橫切面、矢狀切面以及雙側精囊

切面掃查。

[考前須知]

1.經腹超聲檢查前列腺的圖像分辨力遠不及經直腸檢查法。如有腹

壁厚、局部瘢痕、膀胱充盈不良等情況,常使前列腺檢查不能滿意進

展。

2.經直腸前列腺檢查時,探頭和乳膠套外表應有耦合劑充分潤滑。

插入肛門時動作必須輕巧,防止疼痛。有外痔和肛裂的患者慎用。

腎上腺

【檢查內容】

1.腎上腺區有無異常回聲,注意其位置、大小、分布、強度及其與

腎臟和相鄰組織的關系。

2.下腔靜脈,腎靜脈內有無受壓及瘤栓

腹腔及腹膜后

【檢查內容】

1、腹腔有無液暗區存在。

2、腹腔腸管有無擴張,有無魚刺狀聲像。

3、腹腔內有無假腎征表現。

4、腹腔及腹膜后有無腫瘤、腫瘤位置、形態、大小、邊界、內部回

聲、血流測量數據。腫塊與周圍臟器及腹壁與胃腸的關系,有無血管

受壓、移位輸尿管擴張和腎積水等間接征象。

【超聲方法】

腹腔、腹膜后超聲檢查方法應采取地毯式多切面掃查。患者常規取仰

臥位,以及采用側臥位、俯臥位和膝胸臥位等。尤其在鑒別腹腔與腹

膜后腫塊時,必須采取多體位掃查;必要時可在患者大量飲水后再檢

查,以便更清楚了解腫塊與周圍臟器及胃腸的關系。對于疑有腹水的

病人,掃查肝腎隱窩及直腸窩。

【考前須知】

1、對于腹腔、腹膜后行超聲檢查前,當天必須禁食6?8小時。

2、要求病人在檢查前最好排便,必要時行清潔灌腸。

3、已承受消化道領劑造影檢查患者,必須在2?3天后再行超聲檢查。

4、下腹部和盆腔檢查時必須充盈膀胱。

5、腹腔、腹膜后腫瘤,要區別腫塊是來自腹腔還是腹膜后,主要在

于了解腫塊,以及腫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

6、腎上腺腫瘤的患者,不宜過度加壓掃查,以免引起血壓升高。

【檢查內容】

1、測量空腹胃壁的厚度(賁門、幽門、胃底、體層次,內膜面,〕

2、測量充盈后胃壁的厚度(幽門、胃底、體層次,內膜面,〕

3、幽門管腔、胃腔內容物

4、胃壁蠕動(減弱或亢進〕

5、有無腹膜淋巴結腫大

6、CDFI顯示血流信號。

【超聲方法】

在檢查時,必須和病人的體位、呼吸密切配合。一般探查賁門及食道

下段以下臥位,胃底以平臥位和左側臥位,胃體、胃角及胃竇以右側

臥位和平臥位,各個切面之間必須連貫完整。常規在上腹部行沿胃的

體表投影位置行縱、橫、斜掃查以獲取胃完整切面,共有以下幾個標

準切面:

1、食道下段及賁門切面

2、胃底切面

3、胃體切面

4、胃角橫切面

5、胃竇切面

6、胃冠狀斜切面

按胃的各部順序(食道下段及賁門一胃底一胃體大小彎、前后壁一胃

角一胃竇一十二指腸〕以緩慢移動和連續掃查的方法為根本原那么,

結合呼吸和體位改變,防止跳躍式掃查和不標準掃查,以免產生遺漏。

【考前須知】

1、選用頻率3.5—5.OMHZ探頭。

2、空腹經腹壁檢查前一晚進流食,檢查前4小時禁水。

3、胃潴留物較多時需進展胃腸減壓。

4、在胃鏡及X線領劑造影前進展。

5、胃腔充盈經腹壁檢查,成人一般服用500—600ml胃充盈劑;疑心

胃、十二指腸消化道穿孔或者消化道急性外傷者禁用。

腸道

【檢查內容】

1、測量腸壁厚度、層次、增厚長度、范圍

2、粘膜面回聲,有無腸腔狹窄、擴張。

3、漿膜面回聲,有無腹膜粘連。

4、腸壁蠕動(減弱或亢進〕。

5、腸腔內容物。

【考前須知】

1、探頭頻率3.5—5.0MHZ,小兒7.5MHZ。

2、常規經腹壁超聲檢查,空腹8小時以上;

3、在胃鏡及X線領劑造影前進展。

4、乙狀結腸河直腸的檢查需充盈膀胱。

5、經肛門逆行結腸灌注檢查,口服洗腸液排盡大便,肛門插入肛管

緩慢注入溫鹽水1500—2000mlo

婦產科超聲檢查標準

婦科檢查標準

【檢查內容】

1、子宮位置、輪廓、形態、大小、內部回聲、有無腫塊等。

2、宮內膜厚度、形態。

3、宮頸大小(如有異常描述形態、內部回聲〕。

4、附件:雙側卵巢大小(如有異常描述卵泡的數目大小、有無腫塊〕。

必要時盆腔有無腫塊及游離液暗區。

5、盆腔有無腫塊,腫塊位置、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后壁

效應、與卵巢及子宮的關系、腫塊內的血流信號、盆腹腔內有無游離

液暗區。

【檢查方法】

1、經腹超聲應使膀胱適度充盈,標準是充盈的膀胱剛剛將子宮底覆

蓋,形成利于顯示子宮全貌的透聲窗。膀胱過度充盈及充盈缺乏均可

導致圖像失真或檢查困難,應予防止。

2、探測方法和步驟

(1)經腹掃查:探頭壓力適度均勻,在子宮范圍內先縱掃后橫掃,應

自左至右和自下而上連續性掃查,不能跳躍式掃查。縱切面掃查時,

在充盈的膀胱前方見子宮縱切面聲像,呈倒置梨形,位置有三種:前

傾前屈位、水平位和后傾后屈位。子宮漿膜層呈光滑的線狀回聲,漿

膜層下為較厚的子宮肌層,呈均質低回聲,子宮中部為宮腔和內膜,

呈現一強線狀及梭狀回聲,稱為宮腔線。橫切面掃查,在膀胱前方顯

示橢圓形的子宮體回聲,即雙側輸卵管進入子宮的水平切面。再向盆

腔深處掃查可見圓形的宮頸及宮頸管腔橫切面。卵巢為呈橢圓形,實

質局部呈低回聲,有時可見其內的卵泡無回聲。位置不固定,一般位

于子宮兩側旁,也可位于子宮前方及子宮直腸凹陷內。注意子宮壁及

附件區有無腫物,有無盆腔游離積液。

(2)經陰道或經肛掃查:

邊進邊看,多角度旋轉,作推拉式移動,必要時左手可在腹壁

配合加壓,使盆腔器管接近探頭,邊退邊觀察。

【考前須知】

1、陰道超聲檢查前詢問有無性生活,未婚婦女、陰道畸形、月經期、

生殖系炎癥是陰道超聲禁忌。經肛超聲詢問有無直腸病變。痔瘡出血

及直腸狹窄等病變禁忌。

2、注意操作輕柔,給病人解釋清楚不會有痛苦,讓病人解除緊張情

緒;早孕者說明對她本人及小孩均無影響。

產前超聲檢查指南(2012)

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

產前超聲檢查指南對從事產前超聲檢查醫師的資質、儀器設備提

出要求,并對各階段產前超聲檢查的時機、適應證、內容進展了標準。

管理

1.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方案生育委員會公布的標關于制止

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決定樺,嚴禁非

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

2.未取得產前診斷技術效勞資格的醫療保健機構在進展產前超聲篩

查時,發現可疑病例應出具超聲報告,同時應將可疑病例轉診至開展

產前診斷技術的醫療保健機構。

3.標準因醫學需要終止妊娠的管理,經產前超聲檢查發現胎兒有嚴

重畸形需終止妊娠者,須經具有產前診斷資格的醫療機構簽署醫學意

見,轉產科臨床處理。

4.進展效勞告知,將本機構開展的產科超聲檢查效勞內容告知孕婦,

III級和IV級產前超聲檢查應與效勞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產前超聲檢查的分類及時機

一、產前超聲檢查的分類

1.早孕期超聲檢查(孕13+6周以內):(1)早孕期普通超聲檢

查。(2〕孕11?13+6周NT超聲檢查。

2.中晚孕期超聲檢查:

(1〕一般產前超聲檢查(I級產前超聲檢查)。

12〕常規產前超聲檢查(II級產前超聲檢查)。

(3〕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II級產前超聲檢查)。

(4〕針對性產前超聲檢查(IV級產前超聲檢查〕

3.有限產前超聲檢查二、產前超聲檢查的時機

產前超聲檢查指南推薦產前超聲檢查的3個重要時間段為11?1

3+6孕周、20?24孕周、28?34孕周。

各類產前超聲檢查的適應證、檢查內容及要求存留圖像

一、早孕期超聲檢查

(一〕早孕期普通超聲檢查

可以選擇經腹部或經陰道超聲檢查。

適應證

證實宮內妊娠、臨床可疑異位妊娠、評估孕周、診斷多胎妊娠、

了解胚胎或胎兒情況(存活或死亡)、早孕期出血查找原因、早孕期

下腹痛查找原因、評估母體盆腔包塊、子宮畸形、臨床疑心葡萄胎、

輔助絨毛活檢。

檢查內容

(1〕妊娠囊,觀察妊娠囊的位置、數目、大小、形態。

(2〕卵黃囊,觀察卵黃囊的大小與形態。

(3〕測量頭臀長度,觀察胎心搏動。

(4〕子宮及雙附件,觀察子宮形態及肌層回聲、子宮與妊娠囊的關

系,雙側附件有無包塊。

※建議存留以下超聲圖像包括妊娠囊在內的子宮縱切面、橫切面,

測量胚胎長度或頭臀長度。

考前須知

(1)頭臀長度應在胚胎最大長軸切面測量或在胎兒正中矢狀切

量,此時胎兒為自然伸展姿勢,無過伸或過屈。

(2〕超聲不能診斷所有異位妊娠,目前國內文獻報道異位妊娠的經

腹超聲檢出率為40.9%?76.0%,經陰道超聲檢出率為

75.6%~95.8%。

(二〕11?13+6孕周NT超聲檢查

適應證適合所有孕婦,尤其有以下適應證的孕婦:孕婦年齡<18歲

或235歲,夫婦一方是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孕婦染色體異常,

孕婦患有貧血、糖尿病、高血壓、嚴重營養障礙等疾病,孕婦吸煙、

酗酒,孕早期有X線照射史或病毒感染史,有異常胎兒妊娠史,有遺

傳病家族史,試管嬰兒。

檢查內容

(1〕胎兒數目及絨毛膜數。

(2〕胎心搏動。

(3〕胎兒生物學測量:頭臀長度。

(4〕測量NT。

(5〕胎兒附屬物:①胎盤:觀察胎盤位置、測量胎盤厚度;②羊水

量:測量羊水最大深度。

(6〕孕婦

子宮:主要觀察宮頸內口,如孕婦提供子宮肌瘤病史,需評估子

宮肌瘤位置及大小。

建議存留以下超聲圖像胎兒正中矢狀切面、胎兒頭頸及上胸部正中矢

狀切面(NT測量圖),見圖1?4。

測量NT考前須知

(1)建議在頭臀長度為45?84mm時測量NT,相當于11?

13+6孕周。

(2〕標準測量平面是胎兒正中矢狀切面,此切面亦是測量頭臀長度

的標準切面。

(3〕應盡可能放大圖像至只顯示胎兒頭頸部及上胸部,令測量游標

的輕微移動只能改變測量結果0.1mm。

(4)應清楚顯示并確認胎兒背部皮膚及NT前后平行的兩條高回聲

帶,測量時應在NT最寬處測量,且垂直于NT無回聲帶,測量游標

的內緣應置于無回聲的NT外緣測量。

(5〕應測量3次,并記錄測量所得的最大數值。

(6〕有頸部腦脊膜膨出時,注意識別,防止誤測。

(7〕有臍帶繞頸時,需測量臍帶繞頸處上下NT厚度,并取其平均

值。

(8〕應明確區分皮膚和羊膜,防止將羊膜誤認為皮膚而誤測NT。

二、中、晚孕期超聲檢查

(一)一般產前超聲檢查(I級)

適應證適合所有孕婦,主要適合于有以下適應證的孕婦:估測孕周、

評估胎兒大小、確定胎方位、疑心異位妊娠、胎動消失、疑心羊水量

異常、胎頭倒轉術前、胎膜早破、胎盤位置及胎盤成熟度評估。

檢查內容

(1〕胎兒數目。

(2〕胎方位。

(3〕觀察并測量胎心率。

(4〕胎兒生物學測量:雙頂徑、頭圍、股骨長度、腹圍。

(5〕胎兒附屬物:①胎盤:觀察胎盤位置、測量厚度、評估胎盤

成熟度;②羊水量:測量羊水最大深度。

建議存留以下超聲圖像丘腦水平橫切面、上腹部橫切面(腹圍測量切

面)、股骨長軸切面、測量胎心率圖(多普勒或M型〕。

考前須知

(1〕一般產前超聲檢查(I級〕主要進展胎兒主要生長參數的檢查,

不進展胎兒解剖構造的檢查,不進展胎兒畸形的篩查。

(2〕假設檢查醫師發現胎兒異常,超聲報告需做出具體說明,并轉

診或建議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II級)。

(二)常規產前超聲檢查(II級)

按衛生部標產前診斷技術管理方法樺(衛基婦發[2002]307

號〕規定,初步篩查六大類畸形:無腦兒、嚴重腦膨出、嚴重開放性

脊柱裂、嚴重胸腹壁缺損伴內臟外翻、單腔心、致死性軟骨發育不良。

適應證適合所有孕婦,除一般產前超聲檢查(I級〕適應證以外,還

適用于有以下適應證:孕婦陰道出血、孕婦下腹痛等。

檢查內容

(1〕胎兒數目。

(2〕胎方位。

(3〕觀察并測量胎心率。

14〕胎兒生物學測量:雙頂徑、頭圍、股骨長度、腹圍。

(5〕胎兒解剖構造檢查:

①胎兒頭顱:觀察顱骨強回聲環,觀察顱內重要構造,包括大

腦半球、腦中線、側腦室、顱后窩池;

②胎兒心臟:顯示并觀察四腔心切面,疑心胎兒心臟畸形者應

建議進展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II級〕或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IV級);

③胎兒脊柱:通過脊柱矢狀切面觀察脊柱,必要時可加做脊柱

冠狀切面及橫切面掃查;

④胎兒腹部:觀察腹壁、肝、胃、雙腎、膀胱、臍帶腹壁入口;

⑤胎兒四肢:顯示一側股骨并測量股骨長度。

(6〕胎兒附屬物:

①胎盤:觀察胎盤位置、測量厚度、評估胎盤成熟度;

②羊水量:測量羊水最大深度。

(7〕孕婦子宮:主要觀察宮頸內口;如孕婦提供子宮肌瘤病史,在

許可情況下,評估子宮肌瘤位置及大小。

建議存留以下超聲圖像丘腦水平橫切面、小腦水平橫切面、四腔心切

面、上腹部橫切面(腹圍測量切面)、臍帶腹壁入口腹部橫切面、膀

胱水平橫切面、雙腎橫切面、脊柱矢狀切面、股骨長軸切面、孕婦宮

頸管矢狀切面、測量胎心率圖(多普勒或M型)。

考前須知常規產前超聲檢查(II級〕最少應檢查以上胎兒解剖構造。

但有時因胎位、羊水過少、母體因素等影響,超聲檢查并不能很好地

顯示這些構造,超聲報告需作出說明。

(三〕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n級〕

適應證適合所有孕婦,尤其適合有以下適應證的孕婦:一般產前超聲

檢查(I級〕或常規產前超聲檢查(II級〕發現或疑診胎兒畸形、有

胎兒畸形高危因素者。

檢查內容

(1〕胎兒數目。

(2〕胎方位。

(3)觀察并測量胎心率。

(4〕胎兒生物學測量:①雙頂徑;②頭圍;③小腦橫徑;④股骨長

度;⑤腹圍。

(5〕胎兒解剖構造檢查:

①胎兒頭顱:觀察顱骨強回聲環,觀察顱內重要構造,包括大腦

半球、腦中線、側腦室、丘腦、小腦半球、小腦蚓部、顱后窩池;

②胎兒顏面部:觀察上唇皮膚的連續性;

③胎兒頸部:觀察胎兒頸部有無包塊、皮膚水腫;

④胎兒胸部:觀察胎兒雙肺、心臟位置;

⑤胎兒心臟:顯示并觀察胎兒心臟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

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疑心胎兒心臟大血管畸形者,建議進展針對

性產前超聲檢查(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

⑥胎兒腹部:觀察腹壁、肝、胃、雙腎、膀胱、臍帶腹壁入口;

⑦胎兒脊柱:通過脊柱矢狀切面觀察脊柱,必要時可加做脊柱冠

狀切面及橫切面掃查;

⑧胎兒四肢:觀察雙側肱骨,雙側尺骨、梯骨,雙側股骨,雙側

脛骨、腓骨。

(6〕胎兒附屬物檢查:

①胎盤及臍帶:觀察胎盤位置、測量厚度、評估胎盤成熟度、臍

帶血管數目;

②羊水量:用羊水最大深度或羊水指數評估羊水量。

(7〕孕婦子宮:主要觀察宮頸內口;如孕婦提供子宮肌瘤病史,在

條件許可情況下,評估子宮肌瘤位置及大小。

建議存留以下超聲圖像丘腦水平橫切面、側腦室水平橫切面、小腦水

平橫切面、鼻唇冠狀切面、雙眼球水平橫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

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上腹部橫切面(腹圍測量切面)、

臍帶腹壁入口腹部橫切面、臍動脈水平膀胱橫切面、雙腎橫切面、脊

柱矢狀切面、肱骨長軸切面(左、右)、尺樓骨長軸切面(左、右)、

股骨長軸切面(左、右)、脛腓骨長軸切面(左、右)、孕婦宮頸管矢

狀切面、測量胎心率圖(多普勒或M型)。

考前須知

(1〕雖然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n級〕對胎兒解剖構造進展系統篩查,

胎兒主要解剖構造通過上述各切面得以觀察與顯示,但期望所有胎兒

畸形都能通過系統產前超聲檢查檢出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目前國

內外文獻報道局部胎兒畸形產前超聲檢出率如下,供參考。無腦兒產

前超聲檢出率為87%以上;嚴重腦膨出產前超聲檢出率為77%以

上;開放性脊柱裂檢出率為61%?95%;嚴重胸腹壁缺損伴內臟

外翻產前超聲檢出率為60%?86%;胎兒唇腭裂產前超聲總檢出

率為26.6%?92.5%;單純腭裂產前超聲檢出率為0?

1.4%;膈疝產前超聲檢出率為60.0%左右;房間隔缺損產前

超聲檢出率為0-5.0%;室間隔缺損產前超聲檢出率為0?6

6.0%;左心發育不良綜合征的產前超聲檢出率為28.0%?9

5.0%;法洛四聯癥產前超聲檢出率為14.0%~65.0%;

右心室雙出口產前超聲檢出率約為70.0%;單一動脈干產前超聲

檢出率約為67.0%;消化道畸形產前超聲診斷率為9.2%?5

7.1%;胎兒肢體畸形產前超聲檢出率為22.9%?87.2%。

(2〕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II級〕受一些潛在因素影響,如孕婦腹壁

脂肪厚可導致聲衰減,圖像質量差;胎兒某些體位可影響一些部位觀

察(如正枕前位難以顯示胎兒顏面部、心臟觀察困難,胎兒面貼近宮

壁難以顯示顏面部等);羊水過多時胎兒活動頻繁,難以獲取標準切

面;羊水過少時缺乏良好的羊水襯托,胎兒構造顯示難度加大等。因

此,當一次超聲檢查難以完成所有要求檢查的內容,應告知孕婦并在

檢查報告上提示,建議復查或轉診。

(3〕系統產前超聲檢查(III級〕建議在20?24孕周進展。

(四〕針對性產前超聲檢查級〕

針對胎兒、孕婦特殊問題進展特定目的的檢查,如胎兒超聲心動

圖檢查、胎兒神經系統檢查、胎兒肢體檢查、胎兒顏面部檢查等。

一般產前超聲檢查(I級)、常規產前超聲檢查(II級)、系統產前超

聲檢查(III級〕發現或疑診胎兒異常、有胎兒異常的高危因素、母體

血生化檢驗異常等均可進展針對性產前超聲檢查(IV級)。

(1)有限產前超聲檢查

有限產前超聲檢查主要為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而進展的產前超聲

檢查。如有陰道出血的孕婦,確定胎心搏動或臨產時確定胎方位。多

數情況下僅適用于急癥或床旁超聲檢查。

⑵胎兒平安性

一般認為產前超聲檢查是平安無害的,目前尚無研究證實診斷性

產前超聲檢查對胚胎、胎兒產生不良影響。胎兒超聲檢查應遵循“最

小劑量〃原那么,即完成該檢查盡可能使用最小超聲能量。

說明:因胎位、羊水少、母體等因素的影響,超聲檢查不能很好地顯

示某些構造,超聲報告需根據檢查情況如實記錄。

(3)針對性檢查

針對性檢查宜在系統胎兒超聲檢查根底上,針對胎兒、孕婦

特殊問題進展特定目的的檢查。如心血管系統有疑問應進展胎兒超聲

心動圖檢查;常規母體血清篩查發現甲胎蛋白持續增高的孕婦進展針

對性超聲波檢查以降低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的風險。

(五〕超聲檢查報告

超聲診斷報告應與上述標準一致,陽性結果要有圖像記錄。因為胎兒、

孕婦等因素導致對胎兒解剖評價受限的情況,要記錄在報告上,必要

時進展隨訪檢查。超過18—24周系統產前超聲檢查時間,根據超聲

檢查顯示的器官如實記錄胎兒臟器的檢查情況。

(六〕、平安性

目前的科學研究結果說明,胎兒產前超聲檢查是平安的。總體原那么

是掌握適應癥,在規定允許的最低超聲暴露條件下獲得必要的診斷信

,息、O

淺表器官超聲檢查技術標準

眼球

【檢查內容】

1.測量雙眼軸軸徑(左、右眼比照)

2.眼底有無別離(視網膜脫離〕

3.眼內有無異常回聲(眼內異物〕

4.眼內有無囊性或實性占位

5.球后有無囊性或實性占位

[檢查方法]

1.儀器條件選用7.5?15MHz高頻線陣探頭

2.體位采取仰臥位。

3.方法輕閉雙眼,直接在眼皮上進展檢查。先行縱切,然后行橫切

掃查,檢查中,囑患者上、下、左、右轉動眼球,以利全面觀察

[考前須知]

1.囑患者輕閉雙眼,探頭應輕放在眼皮上進展探測,以免使眼球變

形,影響檢查效果。

2.在玻璃體混濁,眼底不能看清時,超聲穿透力不受影響。

3.眼球各方向轉動,可發現邊緣區異常病變。

4.雙眼比照檢查,有利于發現患眼病變。

5.眼內異物〈0.5mm時,超聲可能不顯示。

甲狀腺

[檢查內容]

1.甲狀腺腫大或萎縮(正常參考值:長徑4.0?5.5cm,橫徑2.0?

2.5cm,前后徑1.0?1.5cm,峽部前后徑0.4cm)。

2.甲狀腺內如有結節,應檢查位于左葉或右葉;是單發或多發。

3.甲狀腺結節是囊性或實性。

4.甲狀腺結節的邊界是否光滑、包膜是否完整,內部回聲是強或弱,

有無微粒樣鈣化。

5.頸部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6.如有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還應觀察血流,供臨床參考。

[檢查方法]

1.儀器條件選用7.5?10MHz的高頻線陣探頭,直接進展檢查。

2.體位一般取仰臥位,肩部墊一枕頭,頭稍后仰,充分暴露頸前及

側方。如檢查頸側方淋巴結時,可采取左側或右側位。

3.方法

(1)右葉矢狀切面(縱切面〕測量上下徑及前后徑。

(2)右葉橫切面(峽部水平〕測量右葉橫徑。

(3)峽部橫切面(包括左、右葉〕測量峽部前后徑。

(4)左葉矢狀切面(縱切面〕測量上下徑及前后徑。

(5)左葉橫切面(峽部水平〕測量左葉橫徑。

[考前須知]

1.如頸部發現淋巴結腫大時,應注意是否來自同側甲狀腺病變。

2.甲狀腺峽部上方囊腫,應考慮甲狀舌管囊腫,頸側方囊腫應考慮

來自鯉裂囊腫。

乳腺

[檢查內容]

1.導管、小葉形態構造,導管是否擴張。

2.乳腺腺體內是否有占位性病變,單發還是多發,特別是觸診或乳

腺X線攝影發現有腫塊的部位更應仔細掃查。

3.每一占位性病變的二維聲像圖特點:如位置、大小、內部回聲、

邊界是否光滑或有否“蟹足樣〃改變,前方回聲是否增強或衰減等。

4.如有彩色多普勒應觀察每一占位性病變的血流情況。

5.對于發現的任何病變均需進展前后徑和橫徑測量。

[檢查方法]

1.儀器條件選用7.5?12MHz的高頻線陣探頭.,直接進展檢查。假

設腫塊位置很表淺,需提高探頭頻率或使用水囊襯墊;而5MHz的探

頭對于深部較大的占位、硅膠充填物等顯示較好。

2.體位一般取仰臥位,雙手上舉至頭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窩等

部位,檢查乳腺外側象限時,可用半側臥位。

3.方法由于乳腺腺體范圍較大,每位檢查者應按固定程序進展掃查,

以免遺漏。有以下兩種方法供參考:①按順時針或逆時針順序,以乳

頭為中心向外行輻射狀掃查;②按先橫切后縱切的順序,從上到下、

從左到右逐一切面掃查。總之,變換掃查位置時應與已掃查切面有局

部重疊,每一次掃查都應到達乳腺周圍脂肪組織為止。

[考前須知]

1.檢查乳腺時探頭應輕放于皮膚上,不宜加壓,以免改變腫塊形態、

位置等,特別是檢查腫塊內血流時,加壓會影響小血管的顯示。

2.檢查乳腺腺體組織的同時,應觀察前后脂肪層、庫柏韌帶(乳房

懸韌帶〕等是否有病變,特別是周圍脂肪伸入腺體層內,會造成類似

腫塊的假象,應仔細加以鑒別。

睪丸

[檢查內容]

1.記錄雙側睪丸形態大小,實質回聲,有無占位。

2、睪丸腫瘤的位置(上級、中部或下極〕、大小、邊緣是否清晰或

有包膜,腫瘤內部回聲上下、均勻與否、有無點狀強回聲。腫瘤本身

血流信號增多或減少,腫瘤周邊血流信號,睪丸實質血管分布是否紊

亂、必要時進展頻譜多普勒測速。

2.患側睪丸周圍有無積液征象,約略估計積液量的多少,睪丸包膜

至陰囊壁的最大距離(無回聲區的寬度〕。積液區內有無回聲。如細

線樣分隔及低水平點狀回聲。

[檢查方法]

1.使用高分辨力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線陣式探頭,頻率應與7MHz,

可采用10—15MHzo

2.檢查步驟

進展陰囊縱斷掃查和橫斷掃查,以灰階聲像圖為主。然后輔以彩色和

頻譜多普勒檢查。縱切掃查分別觀察陰囊左、右兩側。應從陰囊根部

開場掃查,注意包括精索、附睪(頭、體、尾各部〕和睪丸。必要時,

以左手示、拇二指固定睪丸,用右手把握探頭,自上而下地進展睪丸

長軸縱斷和多平面掃查。對于觸及但又易于漏檢的睪丸小結節,可用

左手指觸及結節部位,將探頭從小結節的對側對準該病變仔細掃查。

橫切掃查,比擬觀察左右兩側陰囊皮膚和內部構造,包括雙側附睪和

睪丸的形態、大小、包膜和內部回聲改變,注意睪丸、附睪周圍有無

液體及其量的多與少。

[考前須知]

1.早期睪丸腫瘤的瘤體直徑可能小至數毫米。為除外睪丸腫瘤,應

對睪丸長軸(縱切面、冠狀切面〕和短軸進展系列的切面檢查。

2.彩色多普勒顯示局部血流信號增加,有助于對腫瘤病變的診斷,

但它并非是特異性的。慢性局限性睪丸炎和肉芽腫時血流信號也增

多,二者可能很難鑒別。

3.左側腫瘤應疑及左腎門部及主動脈旁有無淋巴結轉移,右側腫瘤

應疑及主動脈旁及下腔靜脈周圍有無淋巴結轉移。

4.極少數睪丸腫瘤患者為雙側性,故應仔細檢查對側,以免漏診。

5.小的惡性睪丸腫瘤可無病癥,超聲表現邊界清晰,與良性間質性

腫瘤如Leydig細胞瘤等難以鑒別。

6臨床診斷急性附睪炎常易與睪丸扭轉混淆,彩色多普勒可提供診斷

和鑒別診斷的依據。

介入超聲操作標準

[應用范圍]

消化系統:肝膽脾胰胃腸占位性病變、肝實質彌漫性病變以及經皮肝

膽管穿刺造影及置管引流等。

泌尿系統:腎臟及膀胱占位性病變、腎盂穿刺造影及置管引流等。

婦產科:羊膜腔穿刺注藥治療及抽液診斷、臍血管取血等。

心血管:房室缺及動脈導管封堵、二尖瓣球囊擴張等。

其他:胸腔、肺及乳腺、甲狀腺等淺表器官占位性病變。

[適應癥]

凡超聲可顯示的人體各部位的病灶或器官,除有禁忌癥外,均可進展

介入超聲診斷和治療。

[禁忌癥]

1、明顯的出凝血時間延長或血小板減少

2、缺乏平安的穿刺途徑

3、動脈瘤、嗜絡細胞瘤、重度腎衰、肝衰、大量腹水等

4、病人不合作

[術前準備]

1、常規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必要時測定凝血酶原時間。如有顯

異常,應予糾正后施術。必要時應化驗血型,備血等。

2、術前常規抗炎、止血三天。

3、經直腸介入尚需清潔洗腸。

4、術前應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工作,簽穿刺同

意書

[穿刺探頭的選擇]

1、穿刺探頭分類:

①專用的穿刺探頭:在線陣探頭的中央或側面設有進針缺口)。

②帶附加器的穿刺探頭:在線陣或扇型探頭上安裝一個穿刺固定架。

③普通探頭:該探頭的優點經濟實用,穿刺可不受角度的限制,可以任

選擇穿刺點,顯示最清晰的圖像進展引導,能較好的顯示穿刺針的位

置。

2、穿刺探頭的優缺點:

①專用的穿刺探頭:

優點:操作簡單、易學、命中率高。由于穿刺角度很小,可以小至0

度,因此穿刺入路可以縮小至最短距離。

缺點:1)探頭面積大,操作不靈活,遇到瘦小體弱型患者,探頭不

易放平穩,以致不能顯示完整圖像,阻礙定位。2)由于穿刺角度太

小,穿刺針往往顯示不佳。

②帶附加器的扇型穿刺探頭:

優點:1)操作簡單、易學。2)由于附加器內穿刺針與掃描聲束之

間的角度較大,穿刺針顯示較專用探頭好。

缺點:1)當穿刺針偏離聲束平面時,此時探頭須聯帶附加器一起側

動掃查尋找針尖,操作不很便利。2)穿刺較淺表的病灶時,由于穿

刺探頭與穿刺針之間的夾角仍不夠大,常無法對準穿刺目標。

③普通探頭:

優點:1)經濟實用,無需購置專用和帶附加器的穿刺探頭。2)穿刺

可不受角度的限制,可以任意選擇穿刺點,顯示最清晰的圖像進展引

導。

缺點:穿刺的難度相對較高。

[穿刺針具的選擇]

細針:指外徑小于1mm的穿刺針,常用的型號2(T23G(外徑

0.9~0.6mm),其中22G最常用(P007)。

粗針:粗針指外徑大于或等于1mm的穿刺針,常用的型號為1419G(外

徑2.0~1.0mm),其中18G最常用。

導管針:在普通穿刺針外套上與其外徑相匹配的高分子醫用材料制成

的軟管組成套管針。穿刺針外的導管可制成直形或豬尾狀。常用于膽

管和各種體腔積液的穿刺置管引流。使用方法:采用導管針技術(一

步法)。

引流管:為高分子醫用材料制成的直型或豬尾狀等形狀的導管。配備

有穿刺針和與之匹配的金屬導絲。主要應用于經皮肝內膽管,并留置

導管持續引流膽汁,也適用于體內積液或積膿病變的抽吸和置管引

流。使用方法:采用Seidinger技術(二步法)。

[活檢槍的選擇]

又稱自動活檢裝置,是利用內置彈簧的高速彈射作用,自動完成組織

切割的一種先進裝置。它能以17cm/s高速切割,明顯提高組織標本

質量,并能使套管針和針芯準確地終止于一個特定的距離,減少了手

動操作可能引起的損傷和并發癥。

1、根據活檢槍所配活檢針的不同可分為兩類:

①內槽切割式活檢槍:配用內槽式活檢針,如Tru-cut針。

②負壓抽吸式活檢槍:配用Sure-cut負壓式活檢針。

2、根據活檢槍的射程可分為兩類:

①射程固定式活檢槍:1)22nlm長射程活檢槍(取材17mm);2)15mm

短射程活檢槍(取材10mm)。

②射程可調式活檢槍:通常為15mm及22mm兩檔可調。

3、根據活檢槍的耐用性可分為兩類:

①一次型活檢槍:一般供一次性使用,使用壽命短。

②耐用型活檢槍:消毒后可重復使用,使用壽命長。

[活檢針的選擇]

抽吸式活檢針(如Sure-cut針〕:一般選用18G或21G,提拉針栓

后針管內形成負壓,針尖上移露出切割緣并空出前端約3cm針腔,供

切取組織用。

無負壓的切割針(如Tru-cut針):一般選用18G或21G,在針芯的前

段有凹槽與針管配合構成活檢腔,利用針芯與套管針的相對運動將組

織切割入活檢腔內。

針具規格比擬

[術后處理]

1、術后應臥床24小時,注意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

2、常規使用抗生素三天。

3、常規使用止血藥三天。

操作步驟、考前須知參照周平主編的衛生部CAI課件?介入超聲的臨

床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