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1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2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3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4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17江西省上饒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鄉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在鄉土社會中,傳統的重要性比現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土社會里傳統的效力更大。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是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祖輩父輩的經驗。一個在鄉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像這一類的傳統,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生一套價值。于是人們對于傳統也就漸漸有了敬畏之感了。這套行為也就成了我們普通所謂“儀式”了。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岸Y”字本是從豊從示。豊是一種祭器,示是指一種儀式。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的習慣。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帧⒂谩凹s”字來形容禮的養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秩序。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一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法治和禮治是發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中。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這是鄉土社會的特色。(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禮治秩序》有刪改)材料二:法治精神是指一個社會尊重法律權威和尊崇法治的精神狀態,它表明社會成員對法律以及法治的理性認知和價值確證。在中國語境下,法治精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得以樹立,人們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使法治成為銘刻在人們內心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法治精神的樹立,最終將在中國社會形成對法律的信仰和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禮治,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以禮義和禮制為主要內容,用以維持社會秩序、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源自中華民族對治國理政的深刻領悟。千百年來,禮治不斷適應歷史的變遷,在社會發展中汲取營養、豐富內涵,中國也總是以禮儀之邦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仁、義、禮、智、信”從來都是中國人秉持的道德標準。今天,禮治精華與社會主義道德融會貫通,具有了新的時代蘊意。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既體現了禮治精華的積淀,又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從不同層面和角度規范人的行為、維系社會秩序、實現國家治理,二者雖緣起不同但殊途同歸。沒有法治精神的滋養,禮治精華會歸于腐朽;離開禮治精華的浸潤,法治精神又易于干涸。憑借禮治,深藏于人們內心之中的美丑、善惡方能測度,國家的治理也才有針對性;憑借法治,全社會所期待的公平與正義才能彰顯,國家的治理才有實效性。由此可見,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相互依存,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摘編自李紅權李忠軍《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光明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單從行為規范這一角度來說,禮和法律是一樣的;但是維持禮、法的力量是不同的。B.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社會,人口少流動,土地少變動,傳統的效力更大。C.禮治并非自動形成的社會秩序,而是人在接受“克”與“約”之類的教化后主動服于成規。D.法治精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在人民心中得以樹立,人民將法治作為銘刻在內心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在代代相同的環境里,人們可以憑借祖輩父輩的經驗去解決問題,依靠自己的經驗反而會帶來麻煩。B.一個人在違背了法律、道德、禮后,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這是它們三者不同的維持力所帶來的結果。C.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已失,無法再應付新的問題,于是法治便應運而生了。D.在中國當下社會,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互為因果,具有內在的統一性。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禮治”范疇的一項是()A.殷人“尊神”,認為只有履行這樣的儀式才能得到鬼神的賜福和保佑。B.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C.子產鑄《刑書》于鼎,以救世也。D.邀請親戚朋友共同參加滿月、周歲等禮儀,慶賀新生命的誕生。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結合材料一、材料二,簡要概括“禮治”與“法治”的區別。答案1.C2.B3.C4.①采用層層遞進“總分總”的論證結構。首先提出問題“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②再分析問題,通過例證、引證、正反對比論證法來論證“禮”有別于法律以及禮治社會的特點,人們主動地服于成規;

③后一段照應題目和開頭,總結全文,明確禮治是鄉土社會的特色。5.①從運用手段看:“禮治”運用的是禮義和禮制,“法治”運用據的是法律(國家的權力);

②從維持規范的力量看:“禮治”依靠傳統的力量維持,“法治”則依靠國家力量維持;

③從適用的范圍看:“禮治”是鄉土社會特色,“法治”是現代社會特征;

④從作用的層面和角度看:“禮治”能測度深藏于人們內心之中的美丑、善惡,“法治”能彰顯全社會所期待的公平與正義,加強國家治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囑咐孫犁水生斜背著一件皮大衣,過了平漢路,天剛大亮。家鄉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見,并不生疏。他悠閑地走著,四面八方觀看,為的是飽看一下八年不見的平原風景。鐵路旁邊并排的炮樓,有的已經拆毀,破墻上灑落了一片鳥糞。鐵路兩旁的柳樹黃了葉子,隨著鐵軌伸展到遠遠的北方。一列火車正從那里慢慢地滾過來,慘叫,吐著白霧。這些村莊經過八年戰爭,滿身創傷,許多被敵人燒毀的房子還沒有重新蓋起來。村邊的炮樓全拆了,磚瓦還堆在那里,有的就近利用起來,壘了個廁所。在形式上村莊沒有發展,沒有添新的莊園和房屋。許多高房,大的祠堂。全部拆毀修了炮樓,幼時記憶里的幾塊大墳地,高大的楊樹和柏樹,也砍伐光了,墳墓暴露出來了,顯得特別荒涼。但是村莊的血液,人民的心卻壯大發展了。一種平原上特有的勃勃生氣,更是強烈撲人。他走上了通到他家去的那條大堤,這里離他的村莊十五里地。堤坡已被破壞,兩岸成蔭的柳樹砍伐了,堤里面現在還滿是水。水生從一條小道上穿過,地勢一變化,使他不能正確的估計村莊的方向。黃昏時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邊,他的家就住在村邊上,街里很安靜,這正是人們吃晚飯,準備上門的時候了。他在門口遇見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關閉那外面的梢門。水生親熱地喊了一聲:“你!”女人一怔,睜開大眼睛,咧開嘴笑了笑,就轉過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見她的白布鞋,知道父親準是不在了,兩個人在那里站了一會。還是水生把門掩好說:“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進院里,女人緊走兩步趕到前面,到屋里去點燈。水生看著她。離別八年,她好像并沒有老多少,今年29歲,頭發雖亂而黑,臉孔蒼白,可兩眼里的光還是那么強烈。他望著她身上那自織自紡的棉衣和屋里的陳設,身上心里,都表現出是一種深藏的志氣支撐,闖過了無數關口。水生告訴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拔覀兛沙O肽?,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們想你的苦情嗎?我們想你,可沒有想叫你回來,那時日本人在村邊。可夜里一覺醒來,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夠嗎?”“這不回來晃一晃嗎?明天早上起去參加保衛冀中平原的戰斗,同志們都來了。”女人呆了。她低下頭去,又無力地仄在炕上。過了好半天,她說:“明天我撐冰床去送你?!彪u叫三遍,女人給水生做了飯吃。這是一個大霧天,地上堆滿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鎖了梢門,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墳上去看看。水生說等以后回來再說,女人不肯。她說:“你去看看,爹這一輩子為了我們。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個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個人照顧了全家。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東逃西竄。因為你不在家,爹對我們娘倆,照顧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錯,對不起在外抗日的兒子。每逢夜里一有風聲,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說,水生家起來吧,給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風里雨里,多冷多熱,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這苦日子、遭難的日子、擔驚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還有那年大饑荒……”在河邊,大霧籠罩著水淀,只有眼前幾丈遠的冰道可以望見。河兩岸殘留在蘆葦上的霜花颯颯飄落,人的衣服上立刻變成銀白色,她用一塊長的黑布緊緊把頭發包住。他們上了冰床,女人輕輕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輕輕用竿子一點,冰床就飛起來,像離開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團團旋花。她的圍巾向后飄起來,臉凍得通紅,嘴里卻冒著熱氣。前面一條窄小的冰縫,水在里面洶洶地流,她只說了聲“小心”,兩腳輕輕用勁,冰床像受驚的蛇,抬起頭來竄了過去。水生警告她:“你瘋了嗎?慢些!”女人沒言語,呆望著丈夫,停了一會兒,輕輕地喘了兩口氣,說:“你知道,我心里很亂。八年我才見到你,又送你去。我為什么撐得這么快?為什么急著把你送到戰場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進攻我們的敵人,你才能再快快地回來,和我見面。我們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勝利。我們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這一天。這天來了,我們的高興是不能和別人說的。進攻我們的敵人,是坐飛機來的;他們(國民黨)躲在后方,妻子團聚了八九年。他們來了,可把我們的幸福打破了,他們打破了我們的心,他們罪孽這么重,一定要把他們全消滅!”太陽從冰面升起來,沖開了霧,形成了一條紅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說:“爹活著時常說,水生出去是打開一條活路,打開了這條活路,我們就能活,不然我們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國民黨又和日本一樣,想把我們活著的人逼死。你記著爹的話,向上長進,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過去了,時間不算長。只要你還在前方,我等你到死!”水生上了岸,望著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說:“村里去吧?!迸巳套I,笑著說:“快去你的吧。記著,好好打仗,快回來,我們等著你勝利的消息?!保ㄟx編自孫犁《白洋淀紀事》)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的女人送夫參軍,離別重逢,重逢又離別,在這短暫的相聚時光里體現了女人深明大義的高尚道德情操與人性美。B.水生見到女人時只喊了一聲“你”,是因為二人分別太久,他在心里已對妻子產生一定的距離感。C.從女人的敘述中我們可感知水生上前線后后方家庭的艱辛不易,以及女人因過這“遭難的日子”,從而對丈夫產生不滿和責怪。D.爹這一形象雖然沒有在小說中出現,但他卻是激勵水生夫妻團結一心、堅持抗戰勝利的最大動力與支撐。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取材獨特,沒有描寫前線的刀光劍影,而是通過極普通的生活和平淡寫實的筆調,抒寫出夫妻間的家國情懷。B.小說以“囑咐”為題,因為這是情感的高潮、愿望的凝聚,作者寫八年分別、短暫相逢和再次離別的情景,目的是突出妻子最后的“囑咐”。C.小說多用對話,而沒有細節描寫,這種敘事方式能交代補充故事內容,使敘事更加集中緊湊,更充分地展現人物形象。D.作者善于運用平原地區農村生活的口語,使文章讀來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鄉土氣息,又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8.請簡要分析小說中女人從水生回來到送別水生這一過程的心理活動變化。9.小說出現了多處景物描寫,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答案6.A7.C8.①水生八年抗戰回來,在門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為水生的回來而欣喜得笑了,然后又因想起八年來的不容易而哭了。

②女人聽到水生明天又要離開參加戰斗時是驚訝、失望的、不舍的,但還是用她的行動表現了對水生回到部隊繼續參加戰斗的理解與支持。

③最后送別水生時水生嫂用爹活著時反復囑咐的語言鼓勵水生堅定戰斗的決心,雖然不舍,依戀丈夫,但仍囑咐水生好好打仗,表達了對丈夫的支持和對勝利充滿必勝的信念。9.①文章開頭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呈現出了經受戰爭蹂躪后的鄉村真實生活圖景,營造了悲涼的氣氛、凸顯了抗日戰爭的創傷。但頹敗中又有生氣,表現了人們的堅強、勇敢、有信念。②倒數第三段“在河邊,大霧籠罩著水淀,只有眼前幾丈遠的冰道可以望見。河兩岸殘留在蘆葦上的霜花颯颯飄落,人的衣服上立刻變成銀白色”,營造出寒冷凄切、蕭瑟頹敗的氛圍,也暗示國民黨反動派又發起了解放戰爭,人們的生活處境堪憂。③倒數第二段“太陽從冰面升起來,沖開了霧,形成了一條紅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太陽沖破濃霧,象征著戰爭即將勝利,起到了突出渲染主題的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武官復請封禪,上曰:“卿輩皆以封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義安,家給人足,雖不封禪,庸何傷乎!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后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誠敬乎!”群臣猶請之不已上亦欲從之魏征獨以為不可對曰承隋末大亂之后倉廩尚虛而車駕東巡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禪,則萬國咸集,遠夷君長,皆當扈從;今自伊、洛以東至于海、岱,煙火尚希,灌莽極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虛弱也?!睍幽稀⒈睌抵荽笏滤鞂嫛X懹^七年癸巳,帝謂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杜正倫曰:“朕年十八,猶在民間,民之疾苦情偽,無不知之。及居大位,區處世務,猶有差失。況太子生長深宮,百姓艱難,耳目所未涉,能無驕逸乎?卿等不可不極諫?!碧雍面覒颍H虧禮法,志寧數直諫,上聞而嘉之,賜金一斤,帛五百匹。房玄齡嘗以微譴歸第,褚遂良上疏,以為:“玄齡自義旗之始翼贊圣功,武德之季冒死決策,貞觀之初選賢立政,人臣之勤,玄齡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縉紳同尤,不可遐棄。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使之致仕,退之以禮;不可以淺鮮之過,棄數十年之勛舊?!鄙襄嵴俪鲋?。頃之,玄齡復避位還家。久之,上幸芙蓉園,玄齡救敕子弟汛掃門庭,曰:“乘輿且至!”有頃,上果幸其第,因載玄齡還宮。魏征上疏,以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選編自《資治通鑒·唐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群臣猶請之不已/上亦欲從之/魏征獨以為不可/對曰/承隋末大亂之后/倉廩尚虛/而車駕東巡/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未易任也/B.群臣猶請之/不已/上亦欲從之/魏征獨以為不可/對曰/承隋末大亂之后/倉廩尚虛/而車駕東巡/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未易任也/C.群臣猶請之不已/上亦欲從之/魏征獨以為不可/對曰/承隋末大亂之后/倉廩尚虛/而車駕東巡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未易任也/D.群臣猶請之/不已/上亦欲從之/魏征獨以為不可/對曰/承隋末大亂之后/倉廩尚虛/而車駕東巡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未易任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戎狄,先秦時代華夏對西方和北方的非華夏部落的統稱,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稱。B.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年號為漢武帝首創,自此每個帝王有且只有一個年號。C.太子,指被現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確認的皇位繼承人,中國古代社會實行嫡長子繼承制。D.致仕,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征反對太宗行封禪之禮,他認為國庫空虛,封禪耗費太多,并且向戎狄展示我們的虛弱,因此太宗停止了封禪之行。B.玄宗認為太子長在深宮,不能知曉民間疾苦,恐怕會驕逸,要求左、右庶子極力勸諫,并獎勵了勸諫有功的左庶子。C.褚遂良在房玄齡被太宗譴歸后,上疏太宗,力陳房玄齡的輔政之功,勸太宗不可因其小錯而不念他幾十年的功勛。D.魏征告誡太宗能善始善終的君主實屬少見,人處安逸之境往往會放縱自己的性情傲視他人,從而導致親人疏離。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若天下義安,家給人足,雖不封禪,庸何傷乎!(2)志寧數直諫,上聞而嘉之,賜金一斤,帛五百匹。14.魏征在上疏中說“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其用意何在?在對待房玄齡的事件中太宗是如何體現這一態度的?答案10C11.B12.A13.(1)如果天下安定,家家富裕充足,即使不搞封禪大典,難道又有什么妨礙嗎?

(2)于志寧屢次直言勸諫,太宗聽到這件事后嘉獎了于世寧,賜給他一斤金,五百匹絲帛。14.魏征的目的在于勸諫唐太宗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謙遜真誠的態度對待臣子。

在對待房玄齡的事件中,太宗先是聽從了諸遂良的意見;后來又親自看望房玄齡,帶他回宮。

可見,唐太宗還是能夠謙遜真誠、始終如一地對待老臣。(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①辛棄疾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②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③,欲歌還止。白發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④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⑤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咀ⅰ竣俅嗽~約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紹熙五年),辛棄疾時年五十五歲,此年秋天被罷官。②參差:好像,仿佛。③御:用,進,此處引申為飲。④直饒:即使。⑤東山:典出《晉書·謝安傳》,指的是東晉謝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來”二字說明作者在籌劃抗金的年輕時代與回歸自然的陶淵明是無緣的,在他倍感壓抑的老年時代,才會去“相識淵明”。B.“覺來幽恨”這三句,直接抒寫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頭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飲,歌也不唱。C.“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是指陶淵明如果活在當下,也會非常氣憤,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不滿。D.在這首詞中,作者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閑淡無謂,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對現實政治的失望與哀嘆。16.辛詞善用典故,清人吳衡照評其用典“雜拉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請簡要賞析本詞的用典之妙。答案15.C16.(1)“凜然生氣”暗用典故,贊賞陶淵明的精神、人格和事業永在,而且仍凜然有生氣,和現實相通。(2)“高山流水”明用知音的典故,來說明他同陶淵明之間是千古知音。(3)“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引用了東晉謝安的故事,正用典故,表達了作者對富貴顯達的漠視。(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作者的夢游歷程是夜晚始行,拂曉至半山,置身山中的他“________,_________”,待到聽聞震撼山巔的熊咆、龍吟之聲時,又向我們呈現了別樣的驚險之景。(2)《登高》中表達了詩人八重之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江”“月”是古代詩詞作者尤為青睞的意象,借以表達各自不同的情感,如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半壁見海日②.空中聞天雞③.萬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獨登臺⑤.春江潮水連海平⑥.海上明月共潮生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行走在婺源虹關,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處挺進,去追尋墨的風月身影。漫步走上閣樓,輕輕地踏在樓板上,咿呀作響,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間經營徽墨的原始賬本,也生怕踩破了遺落的一截留著明代指紋的徽墨。壁板上掛有制墨工序圖《一塊墨的前世今生》:點煙、和料、烘蒸、杵搗、揉搓、入模、晾墨、描金。從采取數種原料到試磨鑒定墨質,一錠墨才得以面世,一錠墨,______,濃縮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磨墨時,墨與硯臺______,我仿佛聽到了墨與硯臺的喁喁細語。觸摸著徽墨的韻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在沿著紙的紋理______,“入紙不暈、書寫流利,濃黑光潔”。墨,松煙的精靈,千百年來忠實地在紙上履行職責,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氳香氣里傳承著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在尋找徽墨中,我領略到徽墨走過的千年歷程,也感受到濃淡相宜的虹關凸顯出的古村文化。虹關,坐落在_______敲開的綠茵茵帷慢里,是徽墨潤開的一首唐詩,深入其中,時光鋪陳,歲月靜好。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千杵萬揉心有靈犀翩翩起舞五風十雨B.千磨萬擊耳鬢廝磨縱橫捭闔和風細雨C.千磨萬擊心有靈犀縱橫捭闔五風十雨D.千杵萬揉耳鬢廝磨翩翩起舞和風細雨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間經營徽墨的原始賬本,也生怕踩破了一截遺落的留著明代指紋的徽墨。B.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間經營徽墨的原始賬本,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遺落的留著明代指紋的徽墨。C.我生怕踩破了遺落的一截留著明代指紋的徽墨,更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間經營徽墨的原始賬本。D.我生怕踩破了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