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_第1頁
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_第2頁
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_第3頁
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_第4頁
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全冊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語文六上全冊導學案

1草原

導學案設計

課題草原課型新授課

1.正確讀寫“毯、陳”等8個字,會寫“綠毯、線條”等18個

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如詩如畫的草

原風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教學目標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

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

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背誦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

課前準備

課時安排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感受草原人民

的熱情好客。

1.搜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與圖片,制作課件。(教師)

2.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能說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學生)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揭題,板書課題。

一、談話激趣,揭示2.欣賞草原圖片,引導學生

3.介紹作者老舍。

1.出示初讀要求:將課文讀

正確、讀流利,遇到生字新

詞多讀幾遍。

2.檢查學生對新字詞的掌握

二、初讀課文,整體情況,重點指導多音字的讀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組織

交流: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

象?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

紹草原的?

L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

然段,畫出草原的自然風光

2.逐層推進:是怎樣的景象

三、分層朗讀,品景讓作者產生了“高歌”與

生細讀課文,感受草原的天

與地與眾不同的美。

3.引導探究寫法:為了表現

草原的風光之美,作者靈活

悟情(用時:15分鐘)“低吟”的感慨的?引導學

感知(用時:10分鐘)音,形近字及難寫字的字形。

課題(用時:2分鐘)談感受。

學生活動

L生齊讀課題。

2.欣賞圖片后暢談感受。

3.交流課前收集的老舍及其

等相關信息。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

文。對照拼音讀對生字,努力

將課文讀流利。

2.相互提醒該注意的生字詞。

3.聽同學朗讀課文,糾正讀錯

之處。概括課文從兩個方面介

紹了草原。(風光美、人情美)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描

寫作者感受的兩句話。

示我滿心的愉快。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

詩。

2.用心默讀描寫“天”“地”

的句子,圈畫重點詞句,并簡

教學提示

1.在學生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后,教師要相機補充。

2.對課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將搜

學生給予表揚。

作品《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集到的信息變成自己的內

容的

1.要提醒學生注意生字的讀

音:“蒙古包”中的“蒙”讀

meng;“衣裳”中的“裳”讀

輕聲。

2.要提醒學生注意生字的書

寫:“陳”右側是“東”不是

“”;“腐”是半包圍結構,

不要寫成上下結構。

1.要重點引導學生品讀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

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

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課件出示:

這個句子中作者把()比

作(),這樣寫的好處

是()。

2.指導學生仿寫:此時此刻,

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1)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

(2)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

際。”

運用了哪些匠心獨運的描寫

方法?

從比喻句、擬人句的表達作

用去引導學生感受。

4.布置練筆仿寫:用上文中

的句式仿寫置身草原的感

受。

要寫下自己的感受。

3.師生互動交流,感受草原天

的可愛,草地的一碧千里、生

機勃勃。

小組探討:運用比喻句的好

處,體會作者對草原美景的喜

愛與贊美之情。以描寫小丘的

句子為例談一談。

4.用上“既……又……”寫

話,然后交流。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毯、

裳、蹄、腐、澀、微。

四、指導書寫,規范

美觀(用時:10分鐘)

2.播放生字動漫,引導學生

觀察生字的筆順、間架結構

等。

3.示范書寫。

4.組織學生評議,再次練寫。

1.認讀生字。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

3.隨著教師示范練習書寫。

4.交流生字間架結構要點,修

改自己書寫的生字。

1.回顧本課學習所得,可從課

文內容、表達情感、表達方法

等各個方面談。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是

從哪兩個方面來描寫草原之

一、復習鞏固,導入

新課(用時:5分鐘)

美的。

2.引導背誦第1自然段。

3.提出本課學習目標:細讀

課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學生活動

1.回憶作者從兩個方面來描

寫草原之美。

2.個別背誦第1自然段,師生

評價。

在個別背誦的基礎上,全

班背誦。

教學提示

要求學生把課文背給家長

聽。

教師要重視書寫評價,引

導學生充分交流書寫要點,互

相評議,然后再書寫。

假如你也置身于如此美麗迷人

的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呢?用

上“既……又……”寫寫你的

感受。

五、總結回顧,布置

作業(用時:3分鐘)

1.總結本課的收獲。

2.布置背誦作業。

風俗之美,積累優美語句。3.明確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第

2?5自然段,找出直接表達

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思考從

中讀懂了什么。

二、品讀文本,感悟2.討論:作者是抓住哪幾個

的?

理解“襟飄帶舞'’等詞語。

欣賞草原的民族風情,激發

情深(用時:20分鐘)場面的描寫來表現蒙漢情深

1.用線畫出文章的中心句: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

話斜陽!”大致交流句意,說

說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個場

話別。

寫中感受到兩族人民的深情

厚誼?自讀、圈畫、批注,準

1.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展開豐

富的想象理解詞語“襟飄帶

舞”的意思。

學生進行融情想象。

假如我是漢族游客,我會

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迎客、相見、款待、聯歡、2.在想象告別畫面時可以

指導

3.結合學生交流,出示課件,3.(1)思考:從哪些場面描

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4.指導回讀中心句,小結在

文中的作用。

備小組交流各自的學習體會,

(2)匯報學習收獲:抓住各

個場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現來

談自己的體會。

4.(1)再讀中心句,想象告

(2)欣賞優美句子的表達方

法,如,“馬上的男女老少穿

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

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

過來。”探究本體與喻體的聯

系,體會其表達之妙。

1.總結文本內容與作者表達

三、總結回顧,激發的情感。

情朗讀全文。

1.引導討論:作者哪些獨特

四、讀寫結合,拓展

3.指導學生仿寫。

情感(用時:5分鐘)2.播放音樂:指導學生有感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

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讀書

感悟。

1.討論交流文章的寫作方法。

者贊美之情的句子。

3.回憶自己印象最深的一處

景物,運用邊寫景邊抒情的方

法完成仿寫,然后交流、修改。

1.引導學生感悟文中的寫作方

法:情景交融。在抒情上采用

了“直抒胸臆”“精筆細描”

“寫實質樸,不留雕飾'’的呈

現方式。

2.讓學生先說后寫,然后集體

評議。

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

草原。

假如我是蒙古族同胞,我

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

復品讀,品析表達方法,暢談

感受,感受蒙漢人民之間的深

情厚誼。

并相互補充完善,修正提升。

別的畫面,體會表達的情感

的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借鑒?2.再次賞讀三處直接表達作

延伸(用時:10分鐘)2.簡要講解情景交融法。

2丁香結

導學案設計

課題丁香結課型新授課

1.會寫“綴、幽”等11個生字,會寫“宅院、幽雅”等19個

詞語。

教學目標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

者在丁香花中蘊含的情感。

3.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來描寫丁香的方法,聯想生活中見

到的其他植物的顏色、氣味。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借物抒發獨特的感受的方法。

2.學習作者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一種植物。

1.制作課件。(教師)

2.收集有關丁香的詩句。(學生)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一、詩歌導入,導

入新課(用時:3分

鐘)

教師指導

1.出示丁香花圖片,教師誦

讀戴望舒的《雨巷》。

2.作者簡介。

1.組織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詞語,檢測字詞掌握

情況。

二、初讀課文,感

知內容(用時:6分

鐘)

綴滿幽雅伏案笨拙

單薄模糊花蕾衣襟

恍然愁怨

3.指名分段讀文。

4.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

了什么內容。

1.細讀課文第1?3自然段,了

1.朗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從

三、再讀課文,梳

理層次(用時:8分

鐘)

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

2.指導學生畫出描寫丁香的

優美的句子。

3.小組里交流自己所畫的句

子。

解作者是從顏色、香味、姿態等

角度來寫丁香的。

2.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丁香的優

美的語句,可以在旁邊批注自己

的感受。

3.小組里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句

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

子。

1.組織學生交流自己認為比

四、全班交流,賞

析美感(用時:15

分鐘)

較優美的句子,談一談自己

的體會,教師相機指導。

1.交流描寫優美的句子,說一說

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優美。

(1)交流描寫丁香顏色的重點

句:“城里街旁……丁香花。”

從,,雪白,,中體會美。

1.在匯報優美的句子時,引導

學生說出這個句子是從哪個

角度來描寫丁香花的,說出描

寫優美的原因。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從多

角度體會語句的優美,如:抓

住了丁香的顏色、姿態、氣味

描寫的句子,運用修辭方法的

句子等。

1.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互

相檢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準詞語:同桌互讀、組內賽

讀。

3?分自然段讀文,不丟字,不添

字,不重復。

4.小組交流課文主要內容。

強調"綴''是翹舌音;

"拙"讀zhud,不讀zhuo;

“薄”在本課讀bdo

學生活動

1.欣賞《雨巷》,體會其中的情

感。

教學提示

欣賞詩歌后,可以使學生

談一談詩歌中丁香給自己留

課前準備

課時安排

2.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寫作特點。下的印象。

2.結合圖片,指導朗讀。

⑵交流描寫丁香姿態的句子:

“有的宅院……回頭望。”“月

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體

會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的好

處。

(3)交流描寫丁香氣味的句子:

“還有淡淡……這是丁香。'‘體

會丁香的芳香。

2.有感情地朗讀,配樂朗讀。

1.出示詞語,學生練習抄寫

五、總結全文,練

習書寫(用時:8分

鐘)

詞語。重點指導“綴、幽、

薄”的寫法。

2.摘抄優美的句子。

1.練習抄寫詞語,把詞語抄寫正

確。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在積累

本上。

提醒學生把字寫得端正、

美觀,注意寫字姿勢。

2.學生說完理解后,就引導學

生帶著理解讀一讀相關的句

子。

3.布置作業:把課文讀熟練。3.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一、回顧內容,導

入新課(用時:3分

鐘)

教師指導

1.回顧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

寫丁香的。

2.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

1.作者是從顏色、姿態、氣味等

方面來描寫丁香的。

2.齊讀課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由作者

1.引導學生說出聯想到的其

二、落實要素,聯

想訓練(用時:18

分鐘)

他植物。

2.說一說聯想到的植物的顏

色、氣味、姿態。

3.課件出示小練筆。

所寫的丁香花想開去,聯想到哪

些植物?

2.嘗試從不同角度說出所想到

的植物的特點。

3.發揮想象,把重點部分寫得詳

細一些。

1.畫出課文中引用的詩句,讀一

讀“閱讀鏈接''的內容,體會丁

1.體會古人眼中丁香結的含

三、感悟象征,深

化認識(用時:12

分鐘)

義。

2.結合課文最后一句,理解

3.引導學生聯想其他有象征

意義的植物。

香結中蘊含的惆悵與憂愁。

2.讀一讀”結,是解不完的……

味了嗎?”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解。

3.說一說其他有象征意義的植

物。(正直的竹,高潔的蓮,頑

強的梅花等。)

1.摘抄描寫丁香的詩句。

2.展示搜集到的有關其他花

的詩句。

3.積累背誦。

1.把描寫丁香的詩句摘抄在積

累本上。

2.小組里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

關其他花的詩句。

3.練習背誦。

交流其他有關花的詩句

時,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些

花中包含的情感。

在理解作者對丁香結的

看法時,引導學生先理解作者

的觀點,再結合實際來理解,

從而感受到,面對挫折與不順

心,我們也應豁達、樂觀。

學生在說植物的特點時,

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學習

作者的方法將特點寫具體,如

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使用優美的詞語。

可以借助圖片來引導回憶。

教學提示

作者眼中的丁香結的含義。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

四、積累摘抄,朗

讀背誦(用時:7分

鐘)

3古詩詞三首

導學案設計

課題古詩詞三首

1.會寫“德、鵲”等3個生字。

教學目標2.理解詩詞大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3.展開想象,感受詩句描寫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詩詞意思,感受大自然的

美好。

2.體會詩人的情感。

1.制作課件:作者的圖片,西湖的圖片。(教師)

2.借助拼音自學生字詞;朗讀課文,搜集詩人、詞人的資

料。(學生)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出示詩詞名句,接上下句。

2.導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些寫景的詞句旨在表達情

一、名句導入,感,并非單純的寫景。這節課

引出課題。(用

時:4分鐘)

我們再學習兩首寫景的詩詞,

讓我們走進詩詞中的景,感受

作者的情。

3.板書課題,釋題:《宿建德

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

中》。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提出自讀要求:自讀《宿建

德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

中》,讀正確,讀流利。

3.通過看插圖,查找工具書,

嘗試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

二、初讀課文,思。

整體感知(用

時:15分鐘)

4.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初讀情

況。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5.指導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讀出節奏。

強調本課要求掌握的3個生字

的讀音。

學生活動

1.與老師進行詩詞名句對句練習。

2.認真聽老師講解寫景詩詞借景

抒情的特點。

1.進行接上下句的詞句練

習,教師要選擇寫景的句

教學提示

課型新授課

課前準備

課時安排

3.結合書中注釋說說詩題的意思。子。

宿建德江:詩人乘船路過建德江,

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的

題目:指晚上走在黃沙嶺的山路

上。

1.用一句話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兩

位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自由讀《宿建德江》《西江月?夜

行黃沙道中》,讀正確,讀流利。

3.嘗試說說這兩首詩詞的意思。

4.獨立解決一些字詞。

5.朗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

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

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

1.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采

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

對課文的興趣。

2.對詩詞大意的理解要引

導學生從整首詩(詞)描寫

的內容入手,切忌一字一詞

地對照翻譯。

3.對詩詞節奏的劃分,要注

意不能絕對化。

2.對句是為了激發學生的

3.提示學生借助注釋學習。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西江月,學習興趣,要注意時間。

見。

(“見”同“現”,讀xiAn。)

1.這兩首詩詞都寫了月夜的

景色,說說分別寫了怎樣的景

色。

2.指導學習。

《宿建德江》

⑴詩人放眼望去,看到了什

么?

(2)哪個字寫出了作者的情

感?

(3)指導學生結合詩人的背景

資料,說說詩人在“愁”些什

么。

三、誦讀感悟,

體會情感(用

時:15分鐘)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⑴說說詞與詩的區別。

(2)詩人在黃沙嶺的山路上行

走,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

么?想到了什么?

⑶指導朗讀背誦。

1.出示生字,讀準字音:德、

鵲、蟬。

四、指導生字,

規范書寫(用

時:4分鐘)

2.播放生字動畫:指導觀察筆

順、各部分的間架結構。

3.教師示范,學生仿寫。

4.反饋交流。

五、布置作業,

講求實效(用

時:2分鐘)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

誦課文。

1.自由朗讀兩首詩詞,圖文對照,

說說它們分別寫了怎樣的月夜美

景。(完成活動卡)

2.交流。

《宿建德江》

(1)月夜美景:

空曠的原野、孤單的樹、比樹還低

的天空、清澈的江水、倒映在江水

里的月亮。

(2)讀出了詩人孤獨的愁緒,詩中

(3)結合詩人的背景資料,說說詩

人在愁什么。如:思念親人、思念

家鄉、旅途寂寞等等。

(4)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人的愁

苦。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說說詩詞的不同之處。了解其

他的詞牌名。

(2)朗讀上闋,說說詞人在山路上

的所見、所聞、所思。

看到:明月、樹枝、喜鵲。

聽到:鳥飛的聲音、蟬鳴、一片蛙

聲。

聞到:稻花香。

想到: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心情:喜悅。

(3)通過朗讀再次體會,進而背誦

這首詞。

1.讀準字音。

2.觀察,交流易錯點。

德:左窄右寬,右半部中間不要丟

掉一橫。

3.跟隨教師認真書寫。

4.同伴互相評價,不規范不美觀的

字再次書寫練習。

高年級寫字,要引導學

生自主發現怎樣把字寫規

范、美觀。

1.完成活動卡,要在充分理

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才能

完成,所以要給學生留有充

分的時間。

2.指導學習時,第一首詩,

教師指導學生細致學習,第

二首詞,教師可以給出學習

提示,讓學生自己試著解決

問題。

3.關于詞,教師要做補充介

紹,比如詞牌是什么。

一個“愁”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請家長監督完成。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背誦《宿建德江》《西江月?夜

1.背誦《宿建德江》《西江

月?夜行黃沙道中》。

一、目標導入

(用時:5分鐘)3.引導學生解詩題。

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誰做

了什么?

行黃沙道中》

2.讀詩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

3.根據教師提示,結合書上注釋,

說說詩題的意思。

詩人蘇軾在六月二十七日這天,在

望湖樓喝醉了以后寫下了這首詩。

1.跟著老師輕聲朗讀,讀出節奏。

自由暢談自己理解的字詞意思,結

1.讀準、讀通詩句。

⑴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

跟讀。

(2)指名讀,相機正音。

2.再讀,想象入境。

(1)聽讀并想象畫面。

⑵引導學生交流想象到的畫

面,并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

讀。

重點點撥學生體會比喻的寫

二、品讀悟情法。

3.引導學生感受詩題中的

“醉

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因什么而

“醉”?

4.結合詩人資料,說說讀到了

詩人怎樣的情感。

(用時:20分鐘)感受藏在詩中的畫。

合課文插圖交流自己感知的形象。

2.(1)聽讀,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2)交流想象的畫面,并讀出情感。

用''我"仿佛看到了這

樣的句式來進行交流想象到的畫

面。

①想象黑云翻墨。黑云像打翻的墨

水,急速地向山移動過來。

②雨大而急。黑云還沒把山遮擋

住,大雨就傾盆而下,像一顆顆珍

珠胡亂跳入船艙。才下一會兒,雨

就停了。

③猛地吹來一陣風,好像把什么都

吹散了,西湖頓時恢復了平靜,碧

水如天。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醉”的含

義。

喝醉:詩人喜歡喝酒,此時已是醉

To

陶醉:詩人看到西湖雨景,被陶醉

To

4.結合詩人的背景資料,說說從本

首詩中讀到了什么。

(詩人愉快的心情。)

1.出示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

三、拓展誦讀

(用時:12分鐘)

雨》。感受作者的不同寫法。

2.指導朗讀,了解大意。

3.簡單介紹:體會西湖的美。

(出示圖片)

1.聽讀《飲湖上初晴后雨》。

2.自讀古詩,借助教師提供的注釋

理解古詩的大意。

3.說說這首詩中西湖雨景給你留

下,怎樣的印象?

1.要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大

致理解詩意,不要過高要

求。

2.結合圖片,幫助學生感受

詩人豐富的想象力。

1.關注學生的朗讀節奏是

否正確,讀出韻律。可以有

不同的節奏,不能生硬地統

一,合理即可。

2.古詩的學習離不開朗讀、

想象。教師要創設情境,引

導學生進行想象,并組織多

種形式朗讀并進行指導。

3.本詩的靈感可謂突出一

個"醉”字,醉于酒,更醉

于山水之美,進而賦成即景

佳作,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

來感悟“醉”。

注意指導學生讀好詩

題的停頓,有助于理解詩題

的意思。

教學提示

2.繼續學習古詩,板書詩題。醉書》。

4.再次說說《六月二十七日望

湖樓醉書》的西湖雨景的特

點:狂放豪邁。作者是通過描

寫疾風驟雨來表現的。

5.再次朗讀。

1.試著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四、布置作業樓醉書》畫成四幅畫。

累。

(用時:3分鐘)2.搜集描寫西湖的詩,誦讀積

(美麗迷人,溫婉可人。)

4.對比朗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

醉書》,說說:同樣寫西湖雨景,

這首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狂放豪邁。)

5.有感情朗讀兩首詩。

1.根據四句詩描寫的畫面去畫,一

句詩一幅畫。

2.借助網絡搜集。

可組織學生在班級組

織一個“詩中有畫”的展

示活動,展示學生作品。

*4花之歌

導學案設計

課題花之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體會花的成長和芬芳,

以及花的凋謝命運。

3.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體會作者對花的喜愛和贊美。

教學重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花的美麗、芬芳、樂觀、

謙虛。

2.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

1.制作課件:紀伯倫的圖片,作者的圖片,各種花的圖片。

(教師)

2.借助拼音自學生字詞;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學生)

1課時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L欣賞不同花的圖片。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用

時:3分鐘)

1.欣賞一組花的圖片。

3.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2.用合適的成語形容這些花。

出自己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

題。

1.用一句話介紹自己了解到的

作者的資料。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作

者資料。出示課件,教師補充作

者資料。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用時:

10分鐘)

2.提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通

順、流利。

⑵小組合作,分自然段合作朗

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文

中描繪的畫面。

(3)思考:課文里的花給你留下

怎樣的印象?

⑴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習小組合作分自然段讀課

文,相互檢查、糾錯。

①讀好“蒼穹”“冠冕”“搖

曳”“旖旎”“馥郁”“瓊

漿”等詞語。

②小組內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

些畫面?

A.草地上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

B.婚禮上新娘頭戴鮮花。

C.清晨,帶著露珠盛開的玫瑰。

③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說說課文中的花給你留下怎

樣的印象。

漂亮、芬芳、快樂……

三、品讀感悟,

積累語言(用時:

15分鐘)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解決下

面的問題。

1.自由讀課文,想想從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我”是花。

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然后師生、1.本文是略讀課文,要讓

生生交流閱讀收獲。

1.思考:從哪些地方能看出

“我”是花?

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感悟,體

現學生的主動性。

1.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小

組合作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教師要深入小組內了解學

習情況。

2.略讀課文中帶音節的生

字,只要求在文中能夠讀正

確,不要求掌握。

2.引導學生用成語形容這些花。3.讀課題,在教師的引導

下,提

花的圖片要多樣,盡量

貼近課文中的描寫。

教學提示

課型新授課

課前準備

課時安排

教學環節

2.畫出作者想象奇特的語句,在

旁邊寫寫批注。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

語句。引導學生理解“從不顧影

自憐,也不孤芳自賞”。感受

花的樂觀。

4.理解“人類尚未完全領悟的

哲理''是什么。

2.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語句,說

說奇特在哪里。如:把花說成是

大自然說的話。把花想象成天上

的星星,墜落在草坪上……

引導學生想象:大自然會通過各

種花說些什么話呢?如:通過梅

花告訴我們冬天到了,我們要不

怕嚴寒。通過苔花,告訴我們要

自信...

3.說說自己最喜歡花的什么。

(1)理解:顧影自憐、孤芳自

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4.理解“人類尚未完全領悟的

哲理”是什么?

1.再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帶給

自己的感受,如想象奇特;自然

清新;運用比喻及擬人的修辭方

1.指導學生品讀課文,領悟作者

的表達方法。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比較閱讀,

體會韻味(用時:

10分鐘)

(1)說說這段文字中有哪些想象

奇特的地方。

(2)引導學生談談紀伯倫作品的

風格。

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花開花謝、

四季更替的自然變化。

2.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

《楊柳與水蓮》。

(1)畫出想象奇特的句子。(完成

活動卡)

(2)交流:讀相關的句子。

伯倫的散文詩給我們留下怎樣

的印象?

4.欣賞《組歌》中的片段。

五、總結升華,

布置作業(用時:

2分鐘)

1.指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2.布置作業:

閱讀紀伯倫的《組歌》。

1.說說自己的收獲。摘抄自己喜

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紀伯倫的《組歌》,

體會詩人的寫作特色。

組織學生召開紀伯倫

散文詩誦讀會。

1.要鼓勵學生運用比較的

方法,去尋找紀伯倫散文詩

的語言密碼。

2.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

讀紀伯倫的散文詩。

2.強調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語言美,韻律美。指導學生

通過豐富的合理想象體會

作者對花的喜愛與贊美。

3.閱讀課文后的“閱讀鏈接”。3.自主閱讀“閱讀鏈接”

4.介紹紀伯倫的作品集《組歌》。(3)說說通過讀這兩篇文

字,紀

5七律?長征

導學案設計

課題七律?長征

1.會寫“律、崖”等4個字。

教學目標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讀出磅礴的氣勢。背

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

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1.讀懂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

邁的氣概。

1.搜集與長征有關的資料和故事;制作與長征相關的圖片

課件,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視頻。(教師)

2.搜集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故事。(學生)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教學提示

教師在補充介紹背景資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進長征

的歲月,并指導學生結合資料回

一、走進長征,

感受主旨(用時:

5分鐘)

憶長征相關的故事。

2.板書課文題目,并請學生說一

說長征的背景資料。

3.課件出示長征的相關圖片、視

頻片段,教師補充介紹長征的資

料。

1.簡單匯報搜集到的長征途中發

生的感人故事及故事中的主要

人物。(《倔強的小紅軍》《金色

2.在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關于長

征的資料,并選出代表進行全班

交流匯報。

3.通過觀看關于長征的圖片和影

視資料,談自己的感受。

料時,可將關于長征的經典

故事以圖片或短片的形式向

學生展示,喚起學生的閱讀

出每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如:《倔強的小紅軍》中的陳

廖,《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

長,《豐碑》中的軍需處長等,

進而更深刻地體會長征路上

的千難萬險。

1.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讀不準

的字、易錯字,同桌間相互交流。

2.同桌互讀,熟記字詞。組長用

1.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字卡檢測組員識字情況,

將不認

新詞。

二、學習字詞,

質疑問難(用時:

10分鐘)

2.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的學習交

流活動。

3.教師相機指導“逶迤、磅礴、

岷山”等詞語的讀音。

4.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流利。

識的字或難理解的詞語貼在黑

板上,并提醒同學交流識字方

法。

3.在教師指導下讀準”逶迤、磅

礴、岷山''等詞語的讀音。

4.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1)學生小組學習,組長組織組員

朗讀課文,并進行相互評議。

(2)小組選派代表朗讀課文。全班

評議,正音。

1.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

“律、崖、渡、索

2.難理解的詞語相機在黑板

上板書,指導學生匯報運用

了什么學習方法理解詞語。

重點把握“逶迤”“磅

礴”“岷山”幾個詞語的讀

音、字形及意思。

課型新授課

課前準備

課時安排

的魚鉤》《飛奪瀘定橋》《豐碑》)體驗和探究愿望,讓

學生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

文,邊讀邊初步感受課文所表達

1.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并提

出學習要求: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用時:

15分鐘)

(1)用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收獲。

(3)梳理未解決的問題。

2.引導學生結合資料,共同解決

各小組的問題,并相機點撥講

解。

的豪邁氣概。

(1)以小組為單位,采用不同的方

式(如:齊讀、輪讀、分句讀、

表演讀、想象讀等)讀課文,達

到準確、流利。

(2)質疑:小組選代表匯報學習結

2.針對幾個集中問題,結合資料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有感情地朗

讀詩句。

四、介紹文體,

3分鐘)

1.引導學生介紹“七律”,同時

2.引導學生拓展交流。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律、崖、

五、指導寫字,

規范美觀(用時:

7分鐘)

渡、索。

2.播放生字動漫,引導學生觀察

生字的筆順、間架結構等。

3.示范書寫。

4.組織學生評議,再次練寫。

教學環節

一、回顧導入,

激發興趣(用時:

5分鐘)

教師指導

1.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有感

情地朗讀全文。

2.組織學生集體評議同學的朗

讀。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默

讀并思考)

1.你認為詩中的哪個詞或字最能

二、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用時:

6分鐘)

說明紅軍長征的“難”?哪個

詞或字最能說明紅軍戰士的

“不畏難”?請找出來。

2.結合相關詞句寫寫自己的感

受。

3.想好后先和你的學習伙伴交流

感受。

小組合作學習全詩:

1.默讀全詩,畫出相關詞句,思

考問題。

2.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出自己

的感受,再寫寫自己此時的想

法。

3.組內交流學習收獲。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匯報。

其他小組傾聽并進行補充。

2.把自己最喜歡的毛澤東詩詞有

感情地朗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1.認讀生字。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重視書寫評價,引導

3.隨著教師示范,練習書寫。

4.交流生字間架結構要點,修改

自己書寫的生字。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

2.同學間互相提一提建議。

教學提示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詩中

的想象畫面,描述場景。

學生充分交流書寫要點,互

相評議,然后再書寫。

師生交流要點:“七

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

首八句,每句七個字。分為

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

題時,重點弄清全詩寫了紅

軍長征途中的幾件大事,即

走泥丸(過草地)、千里雪(翻

雪山)、云崖暖(渡金沙江)、

果,并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鐵索寒(飛奪瀘定橋)。了

解律詩(用時:用課件展示相關資料。

閉上眼睛想象詩中的事件場景。提到的長征路上的幾件大

1.學生匯報體現紅軍長征

“難”時應聯系“萬水千

山,,“逶迤,,,,磅礴,,“云

崖”“鐵索寒''等詞語,教

師可結合圖片幫助學生進行

理解。

2.教師指導學生在體會長征

的“難”與紅軍“不畏難”

時,運用抓關鍵詞的方法有

感情地朗讀詩句,讀出自己

的理解,深化對詩句的感悟。

1.朗讀第一句,想一想“遠征

難”都包括哪些困難。

L引領學生學習第一、二句(第一

部分)。

⑴導學:讀“只等閑”一句,談

談自己的體會。

(2)重點理解:“只”表達的是紅

軍戰士對“遠征難”的輕蔑。

2.引領學生學習第三至六句詩

(第二部分)。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萬水千山”是虛指,詩中實

寫了哪些“山”和“水”?

三、品讀全詩,

24分鐘)

(2)五嶺長,烏蒙高,可在紅軍眼

“滾動的泥丸這里運用了什

么寫法?

(3)指導學生巧妙處理關鍵詞進

行有感情的朗讀。

3.播放視頻:紅軍強渡大渡河。

幫助理解“云崖暖”和“鐵索

O

4.引領學生學習第七、八句詩(第

三部分)。

(1)哪兩句詩寫紅軍取得了遠征

的勝利?

(2)全詩采用了怎樣的寫法?

體會情感(用時:里只不過像“跳動的細浪”和

(結合第三至六句詩中相關詞語

進行交流匯報。)

⑴抓住“只等閑”談自己的體

會。

(2)反復研讀體會“只”這個字

的表達效果。

2.圍繞自學提示,展開小組合作

學習。

(1)交流體會“萬水千山這個

詞語說明紅軍在長征路上歷經

千難萬險,詩中所講的事件只是

長征的縮影。

(2)體會第三、四句詩運用的夸張

的修辭方法。

(3)練習朗讀,讀出五嶺逶迤、烏

蒙磅礴的氣勢,以及紅軍戰士越

五嶺就如“騰細浪”,跨烏蒙就

如“走泥丸”的英雄氣概。

3.學習伙伴之間談談“云崖暖”

和“鐵索寒”中所包含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第

三至六句詩。

4.小組交流學習第七、八句詩。

⑴“更喜,,“盡開顏”表達了

紅軍戰士戰勝萬水千山后的喜

悅之情。

(2)全班交流:全詩采用了“總一

分”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1.引讀:同學們,在中國革命的

歷程中,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

四、回歸全文,

5分鐘)

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

齊讀這首詩吧!

2.引問:你最想對長征途中的戰

士說些什么?

激情朗讀(用時:征,讓我們帶著滿腔的崇敬之情

1.配樂齊讀全詩。

2.集體交流,匯報自己要對戰士

說的話。

教師在引導學生說出對

紅軍戰士想說的話時,可以

在音樂和視頻畫面的渲染下

進行。

1.學生在理解第二句的“只

等閑”時,結合學習卡的內

容說一說哪些事在紅軍看來

“只等閑”,生活中哪些事

是真正的“只等閑”。用自

身感受與紅軍大無畏的革命

樂觀主義精神進行對比,在

此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

讀,以求達到深入理解主題

的目的。

2.此環節,師生應具體分析,

作者先用夸張的手法體現山

勢險峻;而后用“細浪”和

“泥丸”的比喻的修辭方法

反映其渺小。結合七律的寫

法特點,找一找每句詩中意

思相對的詞語,從中體會不

同的表達效果。如“騰細

浪”對“走泥丸”、“云崖

暖”對“鐵索寒”。從這些

相對的詞語中讓學生談一談

紅軍戰士具有怎樣的精神。

同時,教師應抓住關鍵詞語,

引導學生想象、聯想,借助

畫面幫助學生理解。

6狼牙山五壯士

導學案設計

課題狼牙山五壯士課型新授課

1.會寫“寇、副”等14個字,會寫“日寇、奮戰”等20個詞

語。

教學目標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學生

體會五壯士的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3.重點指導學生研讀第2自然段,體會點面結合描寫場面

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學生體會五壯士的英勇豪邁的英雄

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2.體會點面結合描寫場面的方法。

1.查找有關狼牙山的資料、抗日戰爭的背景資料、狼牙山

五壯士的資料等;搜集、摘抄描寫英雄人物

課前準備

的成語。(教師)

2.制作多媒體課件,剪輯《狼牙山五壯士》影片片段。

(教師)

3.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完成預學案。搜集抗日英雄的

故事。(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板書“壯”字并引導學生給

“壯”組詞。

2.板書課文題目:《狼牙山五壯

一、分享資料,

激情揭題(用

時:5分鐘)

士》O

3.師生共寫五壯士的姓名并深情

朗讀。

4.介紹背景。(課件出示日本侵華

圖片)

1.課件出示兩組詞語。(指名讀,

齊讀)

2.指導學生寫一寫。方法:觀察字

形,發現關鍵筆畫,再范寫。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可以運用查字

二、檢查預習,

理清層次(用

時:20分鐘)

典、近義換詞法及反義詞否定法。

3.組織初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

寫了什么?

4.師生交流寫作層次,引導學生用

上表示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的詞。

引導學生分清詳略,并形成“引上

絕路——頂峰殲敵——英勇跳

崖”的板書。

學生活動

1.用“壯”組詞,說說這些詞語

的意思和區別。

2.從課文題目中了解到故事發生

的地點和人物,并交流搜集到的

3.在本子上書寫人名并正確朗

讀。

4.說出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抗日戰

爭的故事。

1.正確讀記詞語。(互相糾正字

音)

2.在作業本上寫下自己認為最難

寫或者最重要的兩個詞語。并選

擇其中一個詞語說一說。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

邊思考并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主

要內容。

4.根據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試著

概括小標題。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痛擊敵

人——引上絕路—頂峰殲

敵——英勇跳崖)

1.教師在檢查預習時,結合預

學案中的內容,著重落實的詞

語有“昂首挺胸、居高臨下、

全神貫注、斬釘截鐵”等,做

到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重點強調的讀音:“掄”在

本課中讀Kin,不讀bin。

3.書寫生字時要注意引導學

生注意:“懸”字上邊的

“縣”字的里面是兩橫不是

三橫;"雹'’字的雨字頭的第

三筆是橫鉤。

1.學生用“壯”字組詞時,要

對比“壯士”與“戰士”的

區別。

事件簡要介紹,交代事件的時

間、地點、結果,表達個人對

事件的觀點和看法。

教學提示

引問:你對這個故事有哪些了解?狼牙山、狼牙山五壯士

的資料。2.教師側重引導學生對歷史

1.認真閱讀課文,從字里行間細

1.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三、再讀課文,

自讀自悟(用

時:13分鐘)

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內容能體

現五位戰士無愧于“壯士”這一

稱號。用橫線畫出來。

2.引導學生在書上標注。

心地找一找,畫一畫,用心地讀

一讀,初步感受五壯士的思想感

情。

2.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詞語

標注在書上。

問題。

此環節中,教師可以提示

學生利用板書概括或復述課四、總結收獲,

布置作業(用

時:2分鐘)

1.教師結合板書總結本課學習內

容。

2.搜集描寫有關英雄的詞語或名

言。

2.自主積累。

文內容。同時教師布置作業時

1.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與層次。可以舉出一些描寫英雄的

語或名言的例子,如:人生自

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從而起到引導學生的

作用。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匯報交流: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

一、交流資料,

明確重點(用

時:3分鐘)

1.課件出示描寫英雄人物的詞語

或名言,引導學生匯報。

2.說說課文是怎樣圍繞“壯”字

來寫的。

克家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

于鴻毛。——司馬遷

2.回顧課文的寫作順序及主要內

容。

1.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找出課文中

能夠體現五位戰士無愧于“壯

士”這一稱號的段落,品讀令人感

動的詞句。

⑴巡視指導學生讀書活動。

二、緊扣“壯”

字,體會精神

⑵指導填寫學生活動卡。

2.組織交流,適時引導、點撥。

象邊有感情地朗讀。)

3.課件出示句子及關鍵詞語,引導

1.認真閱讀課文,找一找,畫一

畫,填寫學生活動卡:用精練的

語言填寫學習活動卡,在填寫時

與小組內成員交流意見,互相啟

發和補充。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3.匯報交流:

(1)五位壯士的勇敢和壯烈表現

在他們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

峰殲敵時的動作和神態上。

1.教師組織學生填寫活動卡

時應先引導學生按要求品讀

課文,將描寫五位壯士神態、

動作、語言的語句呈現在活動

卡上,重點交流自己的感受和

文章的寫法特點。

2.在學生理解五位壯士面臨

的三次考驗時,教師應追問:

他們面臨的是什么考驗?選

擇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選

擇?壯士們是怎樣想的?學

生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

句回答,并結合自己的感悟朗

教師在引導學生回顧主

要內容時,可以采用提前設計

習題的方法。如:本文按事情

發展的順序安排了()、

()、()、()、

()這五個材料。

教學提示

教師在引導學生作批注

時應提示學生注意所畫句子

的描寫特點,從寫法上和內容

感悟上分別作批注。如:神態

描寫,體現壯士豪邁的情懷。

3.組織學生交流文章內容及感受。3.小組內交流自讀自悟

的收獲和

(用時:25分鐘)(出示句子和圖畫,指導學生邊想

學生品讀并體會。(出示讀書方法:(2)還表現在五壯士面

臨的三次

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考驗上。接受任務是一

次考驗,

(1)引問:文中哪些描寫讓你感動選擇道路是一次考驗,

壯烈跳崖

呢?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2)追問:五位壯士面對一次次嚴

峻的考驗,他們每一次是如何選擇

的?為什么如此選擇呢?

(3)出示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運用

解讀關鍵詞和聯系背景資料的方

法品悟文章內容。

(4)指導學生研讀課文第2自然

段,學習點面結合的方法,突出主

題。

幫助學生體會。

也是一次考驗。

一個多月''等,結合資料來體會

五位壯士承擔艱巨任務的壯志;

抓住“三面、懸崖絕壁、斬釘截

鐵”來體會五位壯士義無反顧的

壯舉;抓住五位壯士英勇跳崖前

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五

位壯士舍生取義的壯烈,學習點

面結合的方法。

畫出哪些語句描寫的是“面”,

內交流。

(5)觀看影片,加深體會,升華理

解。

4.找出最感動的地方自由讀,暢

讀、互賞、評價。

1.引導學生讀文思考:課文通過精

三、總結課文,

升華情感(用

時:6分鐘)

彩的描寫表現了五壯士的什么精

神?

勇于犧牲。

3.出示五壯士圖片,引導表達。

1.瀏覽全文,小組討論,總結本

文的寫作方法:

(1)通過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

1.引導學生瀏覽全文,總結寫作方

四、回歸整體,

揭示寫法(用

時:4分鐘)

法。

2.提示:從內容的詳略、人物描寫

的詳略兩方面理解本文詳略得當

這一寫作特點。

來表現主人公的英雄氣概和勇于

犧牲的精神。

(2)描寫多個人物時,既突出重點

人物,又兼顧其他人物,做到點

面結合。

2.交流明確:突出人物特點與中

心思想的部分詳寫,其余內容略

寫。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

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2.指導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

料。

1.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背誦描

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2.自主搜集并閱讀與課文內容有

關的資料,并與同學交流。

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課

文時注重方法的提示,如:小

組合作背誦、同桌比賽背誦

等,并在檢查時不斷提高要

求。

教師相機提示學生,在匯

報文章寫作特點時應結合文

中具體語句或段落,使自己的

發言有的放矢。

1.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

2.組內交流。

達。

學完課文,教師可引導學

生寫下自己的感悟,可以寫與

五壯士對話或與作者對話。也

可以寫最讓自己刻骨銘心的

一個鏡頭。

讀相關語句。

提前剪輯好,注意只播放五壯

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時間控制

在3分鐘之內。

⑶抓住“集中、大舉進犯、堅持、3.教師在播放影片片段

時應

⑸出示課外資料,播放電影片段,(4)認真閱讀課文的第

2自然段,

4.創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引讀。哪些語句描寫的是

“點”。小組

2.結合學生發言板書:英勇頑強,3.運用積累的詞語和句

子自由表

五、布置作業,

課外拓展(用

時:2分鐘)

7開國大典

導學案設計

課題開國大典課型新授課

1.會寫“政、賓”等14個字,會寫“政府、外賓”等20個詞

語。

教學目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抓住為新中國

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

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抓住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

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

教學重點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

1.制作課件:《開國大典》視頻片段。(教師)

課前準備2.查閱開國大典的相關資料,或者看一看《開國

大典》這部電影。(師生)

3.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搜集開國大典的相關資料。

(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教學提示

教師在指導學生交流

1.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片段,

一、視頻導入,進

入情境(用時:5分

鐘)

引問:同學們,你們知道1949

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嗎?

2.引導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點

撥交流資料的方法及聆聽資

料的技巧。

1.觀看教師制作的課件,結合課外

搜集的相關資料,簡單匯報開國大

典的盛況,并初步談感受。

2.結合課前預習的資料,與學習伙

伴進一步交流預習的感受。學習共

享資料、質疑問難、答疑解惑的學

習經驗。

匯報開國大典有關資料時,

可以適當點撥運用數字列

舉法、事件概括法、發表感

想法等多種技巧。同時,學

生在聆聽別人的資料時,注

意搜集時間、人物、數字、

事件等有效信息,幫助自己

把握文章背景。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引

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

讀課文。

2.師生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⑴指導并參與學生小組活

二、初讀課文,整

體感知(用時:12

分鐘)

動。

(2)指名認讀生字,相機指導。

從字音、書寫規范方面著重點

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應該注

意的地方。

⑶點撥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3.引導學生交流、歸納文章的

主要內容。

1.自主完成“自學提示

(1)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練習讀課文,聽寫生字,了解課

大是、o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有什么不懂

的問題,并作簡單的批注。

⑵反饋自學生字詞情況。

(3)理解生詞,并造句。

3.默讀課文,交流文章的主要內

容。解決與課文有關的問題,簡單

問題當時解決,比較難的問題引導

1.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

字詞時,應重點強調“坦”

“隆”的讀音,強調“制”

的筆順。另外,可以應用多

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本課

新詞,如:理解“莊嚴”時

運用近義換詞法,理解“排

山倒海”時運用想象畫面

法,理解“開國大典''時運

用資料剪輯法等。

2.學生在交流內容時,利用

“讀中感悟,讀中發現''的

方法抓住幾個表示時間的

學生隨著深入學習課文時再解決。詞語來概括具體事件,

也就

是運用段意連接法。

1.默讀課文,思考并試著理清課文

1.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學生活

動卡(一)進行默讀思考:

課文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描

述開國大典的盛況的?請你

試著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分

段。

三、再讀課文,理

清思路(用時:15

分鐘)

2.幫助學生結合課文題目找

出文章的主要部分。

教師:假如你是一名參加開國

大典的攝影記者,你會選拍哪

幾個難忘的鏡頭?為什么?

3.指導學生合作完成學生活

動卡(二)。

4.指導學生明確七個鏡頭,闡

的脈絡,完成學生活動卡(一)。

(1)學生自主學習,嘗試理清課文

脈絡。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成

員展開交流。

(3)完成學生活動卡(一)。

2.討論,明確:課文是按照大典前、

大典中、大典后這樣的順序安排材

料的。

3.小組合作。

(1)自主完成學生活動卡(二)。

(2)組內交流學生活動卡(二)。

4.在教師指導下匯報交流:

大典前的會場—_>毛主席宣告一->

群眾游行一一>大典結束。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重點

指導:政、盞、爆、制、距、

四、指導寫字、規

范美觀(用時:6分

鐘)

隆。

2.播放生字動漫,引導學生觀

察生字的筆順、結構等。

3.示范書寫。

4.組織學生評議,再次練寫。

五、回顧內容,布

置作業(用時:2分

鐘)

1.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學

習內容。

2.布置作業:熟讀課文。

1.學生在完成學生活動卡

(一)時,應在小組內充分交

流,各自說出自己的分段結

果,并統一意見,如果有不

同的看法可以質疑并請求

老師的幫助。在填寫段意時

應以最簡略的語言優先,最

好是以小標題的形式呈現。

2.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學

生活動卡(二)時,可以更多

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尊重學

生個性理解,在學生選拍鏡

頭后,完成活動卡,進行小

組交流。集思廣益,以求達

到課文內容中七個鏡頭全

有所體現的效果。活動卡的

填寫力爭讓語言具體化,便

于學生發表個人見解。

1.關注學生"爆”字右下

部的書寫,是“本”;

“距”最后一筆是豎折;

“盞”上部一點不要丟。

2.要重視書寫評價,引導學

生充分交流書寫要點,互相

評議,然后書寫。

讀文時可提醒學生寫

下自己的感受。

述自己選擇這組鏡頭的原因。升國旗一~>讀公告一一>閱兵

式---->

1.認讀生字。

2.觀察生字的特點,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

3.隨著教師示范練寫、書寫。

4.交流生字間架結構要點,修改自

己書寫的生字。

1.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

2.作業:熟讀課文,重點讀關于群

眾表現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說

說課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是

哪一部分。

學生活動教學提示

1.回憶課文主要內容,并讀自己最

喜歡或印象最深的部分,或者背誦

一兩句精彩語句。

2.主動質疑。

3.分段朗讀課文,感受開國大典的

盛況。

一、回顧導入,引

入新課(用時:5分

鐘)

2.引問:通過學習,你最想了

解哪些方面的內容?

3.過渡:這節課,讓我們走進

《開國大典》去領略當時的盛

況吧!

學生在朗讀自己喜歡

的語句時,教師應注意引導

學生簡要說出上下文內容,

并在朗讀后鼓勵學生表達

自己的朗讀體會。

1.指導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⑴指導學生閱讀,說一說自

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根據學生匯報的句子進行

學法指導。

①讀了這段課文,你有什么感

受?

②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這些

感受?

③指導朗讀。

二、精讀課文,理

解內涵(用時:22

分鐘)

2.學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開國大

典分為幾個過程,哪些過程最

能體現出開國大典的盛況。

(2)教師小結并板書。

⑶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說一

說重點句子的含義,表達了怎

樣的思想感情。

(4)出示重點句子的課件。

3.合作學習第四部分。

(1)指名讀書,思考:你讀懂

了什么?

(2)“紅流”“光明”指什

么?

場面描寫是小學生習

作常用的一種描寫方法,在

1.整體感知,體會文中運用的

三、回歸整體,感

悟寫法(用時:8分

鐘)

場面描寫的方法。

2.組織交流:文中哪些地方運

用了正面描寫?哪些地方運

用了側面描寫?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關于場面

描寫的詞句。

2.小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

正面描寫?哪些地方運用了側面

描寫?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予以點

撥,使學生在領悟其表達效

果的同時,學習運用,可以

在此環節安排”場面描寫

小練筆”,教師可以給出特

定的情境,再組織學生進行

構思片段。

四、總結全文,升

華情感(用時:5分

鐘)

1.師生共同總結課文的主題。

2.總結:難忘1949年10月1

日,難忘那激動人心的時

刻……

1.總結課文的主題。

2.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師可以在朗讀時用

音樂渲染氣氛,激起學生的

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1.根據教師的問題展開自主學習。

⑴理解、釋疑重點詞句。

(2)重點理解句子:他們清早到了

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匯報交流:

①為什么用“直奔”而不用“走

向”?

②換上“走向”讀一讀,體會一

下。

③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自由讀第二、三部分。

(1)抓住描寫群眾表現的詞語“一

齊”體會當時的盛況。

(2)合作交流,匯報。

(3)小組內研讀重點句子,派代表

全班匯報。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在學習小組內交流思考教師提

出的問題。

(1)圈畫重點詞語,品悟。

(2)組內交流感受。

1.教師在引導學生抓住重

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著重

理解其中的關鍵詞,運用換

詞體會、朗讀感悟的方法加

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且

注意在課前將每一部分需

要重點理解的句子用多媒

體呈現,便于集體交流。

2.針對本文最后出現的

“紅流”和“光明”兩個

詞語,教師應提前預知是學

生理解的難點,并有意識地

引導學生理解和領悟詞語

的表面意思和深層含義。教

學時可以采用聯系上下文

法和展開想象法進行理解。

9竹節人

導學案設計

課題竹節人課型新授課

1.正確讀寫“豁、凜”等14個字,正確書寫“威風凜凜、疙

瘩”等17個詞語。

教學目標

2.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竹節人”玩具制作的過

程,教別人怎樣玩竹節人這種玩具。

3.體會傳統游戲竹節人帶給作者的樂趣,講一個關于老師

的故事。

4.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讀文章。

1.了解“竹節人”玩具制作的過程,能教別人怎樣玩竹節人

這種玩具,體會傳統游戲竹節人帶

教學重點給作者的樂趣。

2.學習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讀文章的方法。

課前準備

課時安排

1.搜集制作傳統游戲圖片、課件;竹節人玩具。(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引導學生交流:每個同學都有

自己喜歡的玩具,能說說你喜歡

一、談話導入,揭

示課題(用時:5

分鐘)

的玩具嗎,它是怎么玩的?

2.課件播放傳統玩具的圖片,引

導學生說說認識幾個。

3.簡單介紹自己認識的傳統玩

具。板書課題。

1.范讀課文,引導學生一邊傾

聽,一邊思考。

⑴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根據“制作方法”“游戲方

法”“有趣故事”“老師也

玩”來給課文劃分段落。

二、初步感知,學

習生字(用時:20

分鐘)

2.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

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3.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互相

檢查。

⑴小組成員相互當老師,針對

(2)互相評議朗讀情況。

⑶交流識字的好方法。重點引

導學生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識字。

1.聽讀,思考并交流。

(1)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兒時制

作竹節人,并和同學們一起玩

竹節人被老師沒收后,發現老

師也玩竹節人的事。

(2)迷戀自制玩具和制作竹節

人(第1?4自然段)。

玩竹節人(第5?18自然段)。

玩竹節人得到的樂趣(第19?

22自然段)。

老師也玩竹節人(第23?29自

2.借助拼音自由讀文,圈畫本

課要學的生字,反復認讀。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讀生字詞,其他同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

字形,針對字形思考識記方

法。本課生字中有很多左右

結構的字,但并不都是左窄

右寬。提醒學生注意仔細觀

察。

2.課文很長,也有一些長句

子,教師在學生讀有困難的

句子時要注意指導朗讀。

1.交流自己喜歡的玩具,說出

玩法。

2.認識傳統玩具。

3.齊讀課題。

學生活動教學提示

在給學生展示傳統玩具

的圖片時,教師要進行簡單

的介紹。用一兩句話把“制

作材料、制作方法、如何游

戲”這幾個方面介紹清楚。

為課文的學習做鋪墊。

同伴圈出的字進行范讀和領讀。然段)。

4.檢查自讀情況,要求:讀準確,學認真傾聽,聽到不正

確的讀

讀通順。

5.指導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

音,讀通句子。

音及時糾正。

(2)認讀生字,相互糾正。交流

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3)讀詞語。

4.朗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字

音,不斷句。

5.完成查字典理解詞語。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再次認

讀,并練習組詞。

2.播放生字動漫。指導學生觀察

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

三、出示生字,指

導書寫(用時:10

分鐘)

注意點,并指導臨寫。

3.范寫生字,重點講解上下結構

的“籌”字;左右基本相等的

“豁、雕、頹”;半包圍結構的

“疙、瘩、裁”的書寫要領。

4.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

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布

置作業(用時:5

分鐘)

L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

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2.布置作業:抄寫詞語。

1.從老師的總結中,掌握識字

方法及漢字書寫規則。

2.完成作業,并請家長對自己

的作業做出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

1.板書課題。

一、板書課題,引

入新課(用時:5

分鐘)

2.引出新課:這節課,我們要按

照同一篇文章,閱讀目的不同,

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也

會不同的方法來讀書。

1.課件出示導讀提示,想一想如

何完成下面的閱讀任務。

(1)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

二、明確任務,自

由讀文(用時:10

分鐘)

這種玩具。

(2)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

樂趣。

(3)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2.分組自由讀文,了解主要內

容。

三、開展活動,組

內交流(用時:20

1.下發活動建議,并做好活動指

導。

1.齊讀導讀提示,明確閱讀的

主要任務:

(1)寫竹節人制作指南,教別人

玩竹節人。

⑵找到課文中描寫竹節人給

人們帶來樂趣的相關段落或語

句。

(3)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2.讀文,做好圈畫或記錄。

1.小組內開展活動,組內交流,在完成“寫玩具制作指

互相補充。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

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

針對性的閱讀。

1.齊讀課題。

2.思考老師的話的意義。

教師可用適當的方式簡

單檢測第一課時的學習效

果。

學生活動教學提示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

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

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1.認讀生字并組詞,比一比誰

組的詞語準確。

2.觀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范寫,一邊觀察一

邊做書空練習。

4.練習書寫,全班相互交流,

指出書寫的優點和不足,并改

正。

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

察例字的結構,發揮教師的

示范功能。給學生范寫,并

進行指導。

分鐘)2.分小組安排任務。

任務1建議:

⑴寫竹節人制作指南。

(2)想想你怎樣教別人玩竹節

人,表述要完整。

任務2建議:

⑴閱讀全文,找到能體現竹節

(2)在語句旁邊寫批注,表達自

己的看法。

(3)和同桌交流,說說玩具給自

己帶來的樂趣。

任務3建議:

主要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

的內容,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

1.默讀課文。

2.交流匯報:

(1)快速讀文,先找到描寫竹節

人制作過程的段落(第3自然

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