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入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5.草船借箭

授課

課題草船借箭課型講讀課文2課時

時間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

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教學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

的興趣。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教學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重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

的興趣。

教學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

難點法。

第一課時

.認識“瑜、忌”等個生字,會寫“妒、忌”等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

教學1911

目標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層次,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具

準備課件: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演義》及作者簡介、詞語解釋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1)【出示課件1】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以《三國演義》主

導入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請同學們欣賞。題歌導入交流,激發學

(8)(2)播放完畢后出示歌詞:【出示課件2】習參與課堂活動的興

分鐘

(3)學生閱讀歌詞,說說對這首歌的了解。(這是電視趣。

劇《三國演義》主題歌。)

(4)學生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教師評

議并梳理詞意: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

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

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

發漁翁,早已習于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

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世人下酒閑

談的材料。

(5)問題交流:歌詞里說“浪花淘盡英雄”,你最崇

拜《三國演義》中的哪個英雄?(學生自由發言。)【出示

課件3】老師相機呈現三國人物形象。

(6)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節選自《三國

演義》的一篇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草船借箭)學生

齊讀課題。

2.簡介《三國演義》。【出示課件4】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

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

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學生閱讀,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三國演簡介《三國演義》,

義》中人物的了解。同時了解作者及寫作

3.簡介作者。【出示課件5】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羅貫中(約1330年一約1400年),名本,號湖海散于學生理解課文,激發

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

太原人。趣。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

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三、再讀感知,整體感知

(一)理清順序。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此環節的設計是

按照什么順序將故事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

深刻的印象?理文章結構的方法,幫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課文內容。

新課

教學4.全班交流,教師訂正。

(32(二)了解起因、經過、結果。

)分

1.快速瀏覽課文,試著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小組同學的意見。

3.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

【出示課件6】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

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2)故事的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

只箭。

(3)故事的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四、細讀課文,了解起因

1.教師簡介“草船借箭”的時代背景。東漢末年,曹操、

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稱為“魏、蜀、吳”三國。當時,

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

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

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

發生的。

2.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從這部分課文采用讀、思、議等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

3.學生作批注,自我品讀探究。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

4.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人物對話解故事情節。

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

(1)從這部分課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諸

葛亮。)

(2)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周瑜為什么還

要害諸葛亮?【出示課件7】

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學生齊讀)。

從這句話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點?(嫉賢妒能。)

(3)周瑜要害諸葛亮,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了解到

的?(他們的對話。)【出示課件8】

①當時,周瑜是吳國的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戰

用什么兵器好嗎?(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②周瑜這樣問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

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里共商軍事,暗

里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

(3)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他是怎樣一步一步達到自

己的目的的?【出示課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卻'

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絕。)為什么不能推卻?

(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于是假

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

②從這段對話中你覺得周瑜是個怎樣的人?(周瑜是個具

有險惡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當時的心理活動。【出示課件9]

(請同學根據自己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描寫人物說話

時動作和神態的詞語填入括號里。)

④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⑤再讀加入描寫人物語言和神態詞語的語段,總結下列問

題:【出示課件10、11]

A.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

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

萬枝箭呢?從中可看出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

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

走了。

⑥指名讀這段話。

⑦當周瑜聽說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

心里為什么很高興?(周瑜知道在當時,三天肯定造不出

十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周瑜以

為他的計謀要成功了,所以很高興。)

⑧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

天造好十萬枝箭呢?(諸葛亮為顧全聯吳抗曹的大局,不

計個人得失。)

⑨從學習中你了解到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胸有成竹,

顧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出示課件12】

(4)教師小結:學了這部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

顧全大局;而周瑜卻妒忌諸葛亮,心胸十分狹窄,陰險狡

詐。

(5)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要讀

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如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

殺機;讀出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

容鎮定,胸有成竹。

6.談話過渡:從課文第1?2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了解

至U:周瑜想害諸葛亮,他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

置的圈套。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

讓周瑜的計劃得逞了。(板書:起因一一周瑜妒忌諸葛亮,

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1.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

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

標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2.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

作品的興趣。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導入1.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是按照事

(4)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了

分鐘

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

一下:此環節的設計為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了與上節課做好銜接,

②通過第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還了解到什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么?

③這部分課文的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

的原因?

2.談話過渡: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還了解到

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周瑜是怎么“嘆”的?快速瀏

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來。【出示課件2】(諸葛亮神

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驚人的機智,巧妙

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

略。)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你

默讀課文,圈畫批注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

現在借箭準備和借箭過程。

二、了解“借箭準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L諸葛亮請誰幫忙做借箭前的準備?(魯肅)

2.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3.從哪里可以看出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請默讀

課文3?5自然段,把書上有關句子標出來。

新課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引導學生借助人

教學

(33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物對話感悟人物特點。

)分鐘來報告周瑜,果券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

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

啟發學生自由讀這段話,從“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魯肅十分誠信、顧全大局、對諸葛亮贊賞與默默

支持。從“果然”一詞也能夠看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

為人。

5.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哪些準備?【出示課件5】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好哪些準備?(二十條

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

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

(2)諸葛亮為什么對魯肅說“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諸葛亮知道

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

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

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三、精讀“借箭經過”,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指名讀課文6?9自然段,標出能表現諸葛亮“神

機妙算”的有關語句。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

的“神機妙算”?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指導。

【出示課件6】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

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

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1)讀一讀,說說你從這段話知道了什么?(諸葛

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候有大霧,他在等霧。)

(2)諸葛亮那個時代有沒有天氣預報啊?(沒有)

這又說明了什么?(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懂天文,識氣

象。)

(3)除了這兒,你還能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

算?【出示課件8】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1)從“大霧漫天”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當時

的天氣情況:到處都是大霧。)

(2)從天氣的變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選擇這樣的

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

(3)從“諸葛亮笑著說“你感受到什么?(諸葛亮

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

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

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

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

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擺開”的目

的是什么?(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

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5)軍士為什么要“擂鼓吶喊”?(這樣做既是為

了虛張聲勢,制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

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

方向。)

(6)從這段敘述中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諸

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

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7)指導朗讀,讀好魯肅和諸葛亮說話時的語氣。

【出示課件14】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1)“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安

排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

體平衡,也便于箭滿后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

間。)

(2)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過

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顯示了諸葛亮過人的智

慧。“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

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輕

輕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

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

體現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4.自由讀課文3?9自然段,總結“借箭的經過”。(板

書:經過一一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

箭。)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1)小組交流。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15】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⑤算好曹操:謹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結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1)小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18】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

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

而諸葛亮寬厚待人,顧全大局。

③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

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3.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師小結: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確說明了諸葛

亮神機妙算。“周瑜大吃一驚,長嘆道:'諸葛亮神機

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

一句話。(板書:結果一一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

嘆不如。)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

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

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

課堂小結

及拓展延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

伸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

(3)

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后呼應,如,

分鐘

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

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2.作業:運用學會的閱讀方法,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三

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

板書

內容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6.景陽岡

授課

課題景陽岡課型講讀課文2課時

時間

1.認識“倚、箸”等19個生字,會寫“岡、饑”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晌午、

篩酒”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遇到難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教學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話

目標

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

畏的性格。

5.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理解課文內容,了

教學

重點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經過;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

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指導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難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

第一課時

1.認識“倚、箸”等19個生字,會寫“岡、饑”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晌午、

篩酒”等詞語。

教學

目標2.指導學生遇到不明白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

的經過。

教具

準備課件:歌曲《好漢歌》、《水滸傳》及作者簡介、詞語解釋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1】教師播放《水滸傳》電視劇主題歌曲,在歌聲中激發學

導入請同學們欣賞。生的學習熱情。

(8)2.播放完畢后教師提問: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這

分鐘

是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歌。)你們看過《水滸傳》嗎?

(學生自由發言)

3.學生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對《水滸傳》的了解,可以簡

單介紹電視劇中的故事情節,可以說說電視劇中的人物形

象,可以說說自己觀看電視劇的感受,可以說說自己搜集

的有關資料……教師評議并小結。

4.簡介《水滸傳》。【出示課件3】

《水滸傳》是明代著名小說,又名《水滸全傳》《忠

義水滸傳》,約成書于元末明初。

成書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義事跡,就已經在民

間廣泛傳頌。施耐庵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整理加工和藝術

的再創造。

《水滸傳》長于語言技巧和描寫人物的筆法。它的語

言平實樸素、準確、簡練而生動,富于濃烈的生活氣息和

鮮明的個性。在描寫人物上,粗筆濃墨,色彩絢爛,酣暢

淋漓,神情面貌如見其人。

學生閱讀,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水滸傳》

中人物的了解。

5.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節選自《水滸傳》簡介《水滸傳》,

第二十三回的課文《景陽岡》。(板書:景陽岡)學生齊讀同時了解作者及寫作

課題。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6.簡介作者。【出示課件5】于學生理解課文,激發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

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趣。

7.補充資料:【出示課件6】

景陽岡:位于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城東16公里處的張

秋鎮境內,為《水滸傳》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據史書記

載,這一帶沙丘起伏,莽草無涯,古木參天,野獸出沒,

有九嶺十八洞堆之稱。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出示課件7】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3)借助自己的閱讀經驗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詞語。

遇到難理解的詞語,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或結合字面意思猜

一猜。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

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此環節的設計是

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

深刻的印象?理文章結構的方法,幫

新課

教學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

(32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課文內容,抓住文章重

)分

4.教師總結: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點內谷。

1?4自然段: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

5?7自然段:武松不聽勸告,執意上岡。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岡。

(板書:喝酒一一上岡一一打虎一一下岡)

四、細讀課文,了解喝酒引導學生通過語

1.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第1?4自然段,標注出人物對話,言描寫,了解人物性

著重標注武松的語言,看看從這部分課文能了解到什么。格。

2.學生作批注,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人物對話

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出示課件101

(1)從這部分課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進店飲

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②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

(2)課文是怎樣表現武松豪放、倔強性格的?(通過語

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

(3)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師生評議,

教師小結【出示課件11】:這是武松在酒店飲酒時及飲完

酒后與酒家說的一些話。表現其豪放、倔強的性格。后來,

當酒家好心勸阻他不要獨自晚上過岡、以防猛虎傷害時,

武松更是出語豪壯,一連兩個“不怕”把武松渾身是膽的

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性格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

行為做了鋪墊。(板書:豪放倔強)

(4)指導朗讀:學生自由組合練習分角色朗讀。

5.談話過渡:從課文第1?2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了解

到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他真的遇到老虎

了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1.能簡要地說一說故事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了解武松豪放、勇

教學2

目標敢無畏的性格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

作品的興趣。。

教具

課件

準備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3)

分鐘1.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是按照事

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學

習了課文第1,2自然段。

2.通過第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什么?(武設計此環節的目

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的是做好與上節課的

3.從這部分課文我們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點?(豪銜接,為學習下文做好

放、倔強)準備。

4.談話過渡【出示課件2】:酒家說岡上有虎,經常出

來傷人。真的有虎嗎?武松遇到虎了嗎?會不會發生

危險?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下文。

二、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3,4自然段,說說這部分課文主要寫

了什么?(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

但決定繼續上岡。)

2.從這部分課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

點?(板書:倔強、固執和無畏)

3.作者是怎樣表現武松的性格特點的?(作者通過心

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4.找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深入體會。

【出示課件3】

新課

教學這部分課文對武松的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

(30這時的武松已經知道岡上有虎,心里也有一點怕。但

)分鐘

武松畢竟是英雄好漢,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

下岡。“怕甚么!且只顧上去,看怎地!”,這里雖有

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充分體

現了武松的倔強、固執和無畏的英雄氣概。

7.指導朗讀,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的性格

特點。

三、學習課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5,6自然段,標出自己感受最

深的部分反復閱讀。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指導。

講解5,6自然段【出示課件5】

(1)讀一讀,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說說你從

這段話知道了什么?(學生閱讀。)

(2)小組交流,小組長匯總學生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借助人

引導:物心理活動感悟人物

①作者是怎樣描寫老虎抓人的?(一撲:把兩只爪在特點。

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里推將下來;

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這鐵

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

②“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似半天里起了個霹

靂,振得那山岡也動。”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夸張。)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從老虎的吼聲巨大

感受到老虎的兇猛。)

③“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一句運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鐵棒”。)

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從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

老虎具有很強的攻擊力。)

④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兇猛。

【出示課件7】兇猛(突出顯示)

略按一按望上一撲播將下來把前爪搭在

地下腰胯一掀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

剪一撲一掀一剪一兜兜將回來

⑤面對兇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一閃,閃在

大蟲背后。武松一躲,躲在一邊。卻又又閃在一邊。)

⑥面對兇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膽怯了?(不是,武松

在消耗老虎的體力,挫敗老虎的銳氣,等待時機進行

反擊。)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原來大蟲抓人,只

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

一半。那只大蟲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

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梢棒,使盡平生氣

力,從半空劈下來。)

⑦從武松沉著應戰的動作描寫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

什么特點?(板書: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出示課件8】機智靈敏、有勇有謀(突出顯示)

翻身下來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一閃,閃

在大蟲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卻又閃在一邊

掄起梢棒從半空劈下來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老虎的兇猛,表現

出武松的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5)教師小結:這是寫大蟲進攻的“三招”及武松引導學生通過動

沉著應戰的“三閃”。大蟲抓人有“三招”:一撲、一作描寫,了解人物性格

掀、一剪。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特點。

大蟲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把這鐵棒

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這

“三閃”,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以

至于“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般”,

指種、樣。從這里可以體現出武松的以退為進、機智

靈敏、有勇有謀。

講解5自然段【出示課件9】

(1)“武松將半截梢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

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這句話中的“勢”是

指什么?(那只大蟲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就勢”是什么意思?(借著老虎的姿勢。)從這里

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謀。)

(2)《景陽岡》一文的重點是“武松打虎”,而“打”

則是“重中之重”。作者寫武松打虎,生動又傳神,

虎虎有生氣。先是他的“閃、躲”,這是面臨猛虎的

鋒芒畢露而機智避讓的“閃、躲”,說明他有勇有謀、

智勇雙全。接著,武松“掄起梢棒,使盡平生力氣,

從半空劈下來……”“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只顧亂踢”,“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

氣只顧打”。這里運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詞語?你

能找出這段話中描寫武松打虎的動作的詞語嗎?從

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課件11】勇武過人(突出顯示)

,,掄劈”“揪”“按”“踢”,,提”,,打二把武

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奕飛動,躍然紙上。

【出示課件12】英雄氣勢(突出顯示)

武松見大蟲翻身回來,就雙手掄起梢棒,使盡平

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

武松把半截梢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

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

武松……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盡平生之力只

顧打。

(3)指導朗讀,讀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師小結:這里的“掄、劈、揪、按、踢、提、

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

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

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4.自由讀課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過程。

四、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出示課件13】

(1)一場麋戰,耗盡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

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后,便“一

步步挨下岡來”。這一段里,哪個字用得準確?(挨)

(2)為什么說“挨”字用得準確?(這個“挨”字,

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腳酥麻,筋疲引導學生潛入課

力盡的狀態。這樣描寫非但無損英雄的形象,反而會文深處,對每個字、詞、

使人物更加樸實豐滿,更加逼真可信。這就是古典名句、段都要仔細地推

著語言的精妙。)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

(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蟲來,我卻用心之后,再從課文里

怎地斗得他過?且掙扎下岡子去,明早卻來理會。”鉆出來。

表現了武松的什么特點?(板書:機敏。)

3.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讀中表現出武松

的筋疲力盡。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堂總結【出示課件16】:

《景陽岡》出自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

二十三回。全文敘事有頭有尾,情節完整,引人入勝。

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

課堂小結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表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

及拓展延

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7)2.拓展延伸【出示課件17】:

分鐘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許許多

多人物,并且這些人物都有表現自己特點的綽號,如

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浪里白條張

順、行者武松等。請你選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了解

他的綽號,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

物形象的。

景陽岡

喝酒一一豪放、倔強

板書

內容上岡一一倔強、固執和無畏

打虎---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下岡----機敏

7.猴王出世

授課

課題猴王出世課型略讀課文1課時

時間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造化、喜不自勝、天

造地設、抓耳撓腮”等詞語。

教學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語句,能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猜測大體

目標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體的形象。

5.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

重點其形象,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

難點

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21課件播放大型連續劇《西游記》第一集以多媒體播放學

片段。(學生欣賞)生感興趣的大型連續

2.學生交流自己對電視劇或劇中人物的了解,教師評議。居U《西游記》第一集片

3.教師小結:大家對《西游記》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段,創設輕松的學習情

了許許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記》中,你最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導入喜歡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趣。

(8)嗎?(學生自由發言。)

分鐘

4.小結導題: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能力非凡的孫悟

空,那他最初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節選自

《西游記》第一回的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猴王

出世)學生齊讀課題。

5.了解《西游記》。【出示課件4】簡介《西游記》,

《西游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講述了唐僧在同時了解作者,有助于

三個徒弟的幫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學生理解課文。

它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座豐碑,被尊為中國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

6.簡介作者。【出示課件5】

吳承恩(約1500年-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淮安

府山陽縣人。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解決字詞。

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

字詞障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3)借助自己的閱讀經驗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詞語。

遇到難理解的詞語,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或結合字面意思猜

一猜。

2.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二)再讀,理清層次。以問題方式來引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導學生通過讀文理清

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

深刻的印象?容。

新課

教學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

(29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分

4.教師總結【出示課件7】: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

敘述的,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講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

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

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

為王。

三、再讀課文,讀懂文意

(一)學習“猴王出世”。(板書:猴王出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

為什么喜歡。

預設一:【出示課件8】

那座山正當頂上,……化作一個石猴。

(1)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這一段以極其精練的語言

寫出了石猴的出生環境及經過。)

(2)仙石的形狀是怎樣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

有二丈四尺圍圓。)仙石處在什么樣的位置?(那座山正

當頂上,有一塊仙石。)

(3)石頭變猴的原因是什么?(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

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4)石猴是怎樣出生的?(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

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5)【出示課件8】出示“仙石迸裂”的圖片,學生體會學生讀文了解了

石猴出世的神奇。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再

(6)結合視頻,你從這段話感受到什么?(石猴與其他通過圖片,讓學生充分

眾猴不一樣,是一塊飽受日月精華的頑石瞬間迸裂而生了解了石猴出世的過

的。)程,課件生動的演示,

(7)指導朗讀,讀出神奇的語氣。幫助學生建立了直觀

預設二:【出示課件9】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印象。

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樣的?(食草木,飲

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

友,狒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教師小結:文章起筆就顯得他神異出眾,為后文甚

至全書寫孫悟空的神通廣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筆。由此

也掀開了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

(3)讀了這段話,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石猴?(自由自

在、快活逍遙、和善友愛、頑皮可愛……)

(4)指名讀,互相交流,指導學生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教師小結:作者寫的是一只歡快跳躍的猴子,用的語

言也非常短促、跳躍、有節奏。或者說,從這樣的語言,

我們讀到了一個活潑可愛、頑皮跳躍的猴子。像這樣內容

與語言高度統一,這就是經典。

2.談話過渡:課文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句子呢?讓我們再

次走進文本,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學習“發現水簾洞”。(板書:發現水簾洞)

1.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畫出石猴的動作。

(1)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從石猴的這些動作中感受到什

么。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小結。【出

示課件10]

①“他眼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從“瞑'

“蹲”“縱”“跳”這些動作,感受到石猴機智勇敢、敏捷

靈巧、本領高強的特點和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課件11]從四“看”,感受到石猴動作的敏捷,

觀察的細致,感受到他藝高膽大、聰明心細的性格特點。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2、3自然段,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

石猴發現水簾洞的經過。

(三)學習“石猴成王”。(板書:石猴成王)

1.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第4自然段,畫出眾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