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考點1植物的蒸騰作用
1.(2024?棗莊·中考真題)下列有關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
B.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過篩管運輸的
C.移栽植物時剪去部分枝葉可降低蒸騰作用
D.蒸騰作用可促進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答案】B
【解答】解:A、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通過植物葉片的氣孔進行,故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
A正確。
B、水分在植物體內通過導管運輸,故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過導管運輸的,B錯誤。
C、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故移栽植物時剪去部分枝葉可降低蒸騰作用,C正確。
D、蒸騰作用為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提供動力,故蒸騰作用可促進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D
正確。
故選:B。
2.(2024?臨沂·中考真題)下列農業生產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A.對莊稼進行及時的排澇、松土——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給塑料大棚通風——增加氧氣濃度,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D.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對莊稼進行及時的排澇、松土,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以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A不符合題意。
B、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合理密植能夠使葉片互不遮擋,使植物充分接受光照,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B不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晴朗的中午,給塑料大棚通風,能夠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光
合作用強度,C符合題意。
D、光照越強植物的蒸騰作用越強,所以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植物體內水分過
多散失,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植物通過_____可以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保證各組織器官對水和
無機鹽的需求。()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吸收作用
【答案】C
【解答】解:植物的蒸騰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①產生蒸騰拉力,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
保證各組織器官對水和無機鹽的需要;②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防止葉片被太陽灼傷;③提高空氣濕度,增
加降水量,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2024?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關于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
B.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C.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
【答案】D
【解答】解:A、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動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
跟著一起被吸收和運輸,A正確。
B、氣孔是由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B
正確。
C、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C正確。
D、蒸騰作用有重要的意義,不是一種浪費,D錯誤。
故選:D。
5.(2024?陜西·中考真題)如圖①②是葡萄葉的不同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②進入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B.葡萄進行蒸騰作用,少量水分經②散失參與水循環
C.葡萄貯存的糖類物質由①細胞中的細胞核制造
D.①細胞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
【答案】D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由②氣孔進入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原料,A錯誤。
B、植物體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經②氣孔散失到大氣中,B錯誤。
C、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葡萄貯存的糖類物質由①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制造的,C錯誤。
D、①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①葉肉細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不
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對平衡,D正確。
故選:D。
6.(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取一段帶葉的莖,把它放入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里,并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
被染紅的部分是()
A.木質部中的篩管B.木質部中的導管
C.韌皮部中的篩管D.韌皮部中的導管
【答案】B
【解答】解:葉脈和莖的木質部中都含有導管,能夠運輸水和無機鹽,取一段帶葉的莖,放入滴有幾滴紅
墨水的水里,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會看到葉脈變紅了;將莖縱向切開,會發現木質部變紅。因此B符合
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2024?菏澤·中考真題)某小組設計甲、乙、丙三套裝置,并實施有關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實驗。下列
說法錯誤的是()
A.甲裝置可用于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裝置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
C.丙裝置光照時透明袋內壁出現小水珠,即可證明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有關
D.將丙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一晝夜,打開閥門,擠壓透明袋,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答案】C
【解答】解:A、甲裝置選取一個葉片部分遮光,設置的是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可用于驗證綠葉在光
下制造淀粉,A正確。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特性。乙裝置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能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B正確。
C、丙裝置與一個葉片較少的裝置作對照,光照時丙裝置的透明袋內壁出現較多小水珠,可證明蒸騰作用的
強弱與葉片面積有關,C不正確。
D、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在黑暗處的綠色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將丙裝置放
在黑暗環境一晝夜,打開閥門,擠壓透明袋,其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正確。
故選:C。
考點2植物的光合作用
8.(2024?綏化·中考真題)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水B.有機物和水
C.有機物和氧氣D.有機物和二氧化碳
【答案】C
光能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可見光合作用的原
葉綠體
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
故選:C。
9.(2024?濱州·中考真題)下列生產措施與生物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A.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
B.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抑制呼吸作用
C.水淹的農田及時排澇——保障農作物根部的氧氣供應
D.作物種植時“正其行,通其風”——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答案】A
【解答】解:A、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能降低蒸騰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A錯誤。
B、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增加農作物產量,B正確。
C、水淹的農田及時排澇可以保障農作物根部的氧氣供應,促進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的生長,C
正確。
D、作物種植時“正其行,通其風”可以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產量,D
正確。
故選:A。
10.(2024?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C.綠色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
【答案】C
光能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可見光是綠色植物進
葉綠體
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A正確。→
B、篩管能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B正確。
C、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片和嫩莖中含葉綠體,可見植物的葉片和嫩莖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根不含葉綠體,不能光合作用,C錯誤。
D、合理密植可以保證植物的葉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擋,從而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能增加
產量,D正確。
故選:C。
11.(2024?菏澤·中考真題)我國積極統籌推進碳達峰與碳中和。從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錯誤
的是()
A.碳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傳遞
B.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C.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積極推進植樹造林,有利于早日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
【答案】B
【解答】解: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和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進入有機(生物)
環境;動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細菌、真菌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
(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循環,所以碳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
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傳遞,A正確。
B、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的兩個過程,物質和能量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傳遞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物質循環是
往返循環,B錯誤。
C、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
相對平衡,C正確。
D、碳中和是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
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所以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增加綠色植被,有利于進
行光合作用,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對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有重大意義,D正確。
故選:B。
12.(2024?宿遷·中考真題)如圖為蠶豆植株葉片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的某種生理活動簡圖,其中①、②、
③分別表示相應的物質。據圖回答。
(1)若①、②分別表示氧氣和二氧化碳,則此生理過程可以表示蠶豆葉肉細胞中的。
(2)若①、②、③分別表示二氧化碳、氧氣、有機物(淀粉),則此生理過程可以表示蠶豆葉肉細胞中的。
在此過程中能量形式的轉換是。
(3)進入葉片中的水,大部分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此生理過程對植物的意義一方面降低葉表面
溫度,防止因氣溫過高被灼傷,另一方面。
(4)請運用植物生理活動的相關知識,嘗試分析新疆哈密瓜特別甜的原因。
【答案】(1)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光能轉換成化學能。
(3)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
(4)白天光照強,光合作用強,產生的有機物多;晚上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機物少。
【解答】解:(1)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
過程,即: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因此,如果圖中①、②分別表示氧氣和二氧化碳,則此生理過程可
以表示蠶豆葉肉細胞中的呼吸作用。
(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
做光合作用。因此,若①、②、③分別表示二氧化碳、氧氣、有機物(淀粉),則此生理過程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中實現的能量轉換是光能轉換成化學能。
(3)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通過該
過程一方面可以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另一方面在炎熱的夏天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植物
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
(4)由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其強度與溫度有關,由于新疆地區夏天白晝較長,溫度高,植物
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強,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強度也與溫度有關,夜間短,氣溫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較
弱,消耗的有機物就比較少,所以植物體內的糖分積累的就比較多,吃起來特別甜。
故答案為:
(1)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光能轉換成化學能。
(3)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
(4)白天光照強,光合作用強,產生的有機物多;晚上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機物少。
考點3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
13.(2024?宿遷·中考真題)如圖是“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實驗的部分步驟。有關說法正確的
是()
①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是丁→甲→乙→丙
②步驟甲中小燒杯內是酒精
③步驟乙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
④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變藍,未遮光部位不變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答】解:①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是?。ò堤幚恚遥ú糠终诠獠⒎诺焦庀抡丈洌祝ㄕ∪~片并
脫色)→丙(漂洗后滴加碘液),①錯誤。
②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熱,故步驟甲中小燒杯內是酒精,大燒杯內是清水,②正確。
③葉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除光照外其他實驗條件相同,故步驟乙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③正確。
④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必備條件是光,故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不變藍,
未遮光部位變藍,④錯誤,因此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4.(2024?蘭州·中考真題)在探索生命奧秘的過程中,下列學習活動及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驗證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暗處理的目的是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淀粉
B.探究小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C.討論尿液的組成成分——正常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尿素和葡萄糖
D.紙片游戲揭示“生男生女的奧秘”——人的性別由性染色體的組成決定
【答案】C
【解答】解:A.驗證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中,實驗前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把葉片內原有的淀
粉耗盡或運走,A正確。
B.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始終處在動態平衡之中,每個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
力。每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超出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被破壞,B正確。
C.血液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中主要有水、無機鹽、
尿素等物質,C錯誤。
D.男性性染色體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體用XX表示。紙片游戲中,若抽取的紙片分別是“X“和“X”,則
為女生;若抽取的紙片分別是“X“和“Y”,則為男生。所以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的組成決定,D正確。
故選:C。
15.(2024?濱州·中考真題)將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的銀邊天竺葵進行如圖處理后,移到光下照射3小時
左右,摘下葉片甲和乙,經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觀察實驗現象。該實驗不能驗證()
A.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B.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答案】D
【解答】解:天竺葵葉片甲見光部與未見光部形成對照實驗,實驗現象是見光部遇碘液變藍,未見光部遇
碘液不變藍,說明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葉片甲銀邊部分與綠色部分形成了以葉綠體為變量的對
照實驗,實驗現象是綠色部分遇碘液變藍,銀邊部分遇碘液不變藍,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氫氧
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葉片甲和葉片乙形成了以二氧化碳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實驗現象是葉片甲遇碘液變
藍,葉片乙遇碘液不變藍,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此實驗無法證明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故選:D。
16.(2024?常州·中考真題)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設置了如圖實驗裝置。甲瓶內裝有正在萌發的蠶豆種
子,乙為透明玻璃箱,放入一盆蠶豆苗,與甲裝置進行連接(閥門關閉),放置在陽光下。請據圖回答問題:
(1)萌發的蠶豆種子進行作用,會消耗甲瓶中的,釋放。
(2)一段時間后,打開閥門,蠶豆苗的光合作用會(選填“增強”或“減弱”),原因是。
(3)光照5個小時后,取下一片蠶豆葉,脫色后滴加碘液,發現葉片,說明光合作用產生了。
(4)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玻璃箱內壁有水珠,主要是因為葉片進行了作用,水蒸氣由葉片上的散
失。
【答案】(1)呼吸;氧氣;二氧化碳
(2)增強;玻璃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3)變藍色;淀粉
(4)蒸騰;氣孔。
【解答】解:(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
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故萌發的蠶豆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甲瓶中的氧氣,
釋放二氧化碳。
(2)一段時間后,打開閥門,蠶豆種子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會通入到玻璃箱,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故豆苗的光合作用會增強,原因是玻璃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3)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光照5個小時后,取下一片蠶豆葉,脫色后滴加碘液,發現葉片變藍色,
說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4)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故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玻璃
箱內壁有水珠,主要是因為葉片進行了蒸騰作用。氣孔是蒸騰作用的“門戶”,故水蒸氣由葉片上的氣孔散
失。
故答案為:(1)呼吸;氧氣;二氧化碳
(2)增強;玻璃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3)變藍色;淀粉
(4)蒸騰;氣孔。
17.(2024?棗莊·中考真題)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政府鄭重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中
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金魚藻
和BTB溶液進行相關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BTB溶液可以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隨二氧化碳濃度升
高,BTB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
(1)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本實驗設置的變量是,為控制單一變量,對甲、乙裝置內金魚藻的要
求是基本一致。
(2)實驗一: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裝置放到暗處一晝夜,BTB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的錐形瓶
是,說明該錐形瓶內的金魚藻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產生的場所是細胞中的。
(3)實驗二:將暗處理后的實驗裝置放到光下照射數小時后,BTB溶液由黃色變成藍綠色的錐形瓶是,
原因是。
(4)根據實驗分析,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可以做什么?。(答出兩點)
【答案】(1)光;數量;大小(或生長狀況等);
(2)甲乙;二氧化碳;線粒體;
(3)甲;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導致甲瓶內二氧化碳減少;
(4)植樹造林,節約紙張(或綠色出行等)。
【解答】解:(1)甲罩的是透明鐘罩,乙罩的是不透明鐘罩,除此之外,其他條件都相等,因此,本實驗
設置的變量是光,為控制單一變量,對甲、乙裝置內金魚藻的要求是數量、大小、生長狀況等都要基本一
致。
(2)實驗一: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裝置放到暗處一晝夜,甲乙內的金魚藻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
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溶于水呈酸性,BTB在酸性液體里呈黃色,因此,BTB
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的錐形瓶是甲乙,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因
此,產生二氧化碳的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
(3)實驗二:將暗處理后的實驗裝置放到光下照射數小時后,甲瓶的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導致甲瓶內二氧化碳減少,因此,BTB溶液由黃色變成藍綠色。
(4)根據實驗分析,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可以植樹造林,節約紙張、綠色出行等。
故答案為:(1)光;數量;大?。ɑ蛏L狀況等);
(2)甲乙;二氧化碳;線粒體;
(3)甲;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導致甲瓶內二氧化碳減少;
(4)植樹造林,節約紙張(或綠色出行等)。
18.(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動,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
置。(提示: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完成如下操作步驟:
(1)步驟一:實驗前先將兩盆長勢相似的植物放在黑暗環境中一晝夜,目的是通過作用,消耗掉
葉片中的淀粉等有機物。
(2)步驟二:設置裝置一、裝置二的目的是形成。
(3)步驟三:用酒精脫色后,葉片變成色。
(4)步驟四:滴加碘液后,葉片A變藍,葉片B。可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
【答案】(1)呼吸;(2)對照;(3)黃白;(4)不變藍;二氧化碳
【解答】解:(1)實驗前先將兩盆長勢相似的植物放在黑暗環境中一晝夜,植物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來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2)裝置一中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裝置二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故裝置一、裝置二的
目的是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
(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用酒精脫色后,葉片由綠色變成黃白色。
(4)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裝置一內的A葉片會變藍,裝置二內的B葉片不變藍,因為裝置一中有
二氧化碳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所以滴加碘液會變藍。裝置二內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
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會變藍??梢姡参镞M行光合
作用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呼吸;(2)對照;(3)黃白;(4)不變藍;二氧化碳
考點4植物的呼吸作用
19.(2024?蘭州·中考真題)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的重要生理過程。一般情況下,呼吸作用的原料、場所
分別是()
A.二氧化碳和水、葉綠體B.二氧化碳和水、線粒體
C.有機物和氧氣、葉綠體D.有機物和氧氣、線粒體
【答案】D
【解答】解: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
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線粒體。
故選:D。
20.(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栽花或種莊稼,都要經常松土,其目的是()
A.促進根的呼吸作用B.抑制葉的蒸騰作用
C.促進葉的光合作用D.抑制根對水的吸收
【答案】A
【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
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
故選:A。
21.(2024?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下面是探究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三套實驗裝置(甲裝置瓶中是萌發的種
子;乙裝置和丙裝置中A瓶內都裝有萌發的種子,B瓶內都裝有等量的煮熟的種子),請根據實驗現象,回
答下列問題:
(1)甲裝置實驗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萌發時放出了。
(2)乙裝置中A瓶內的溫度計示數升高,B瓶內的溫度計示數不變。說明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發生了
變化,釋放出。
(3)丙裝置中A瓶中燃燒的蠟燭立刻熄滅,B瓶中的蠟燭繼續燃燒。說明A瓶中被萌發的種子吸
收了。
【答案】(1)二氧化碳;(2)熱量;(3)氧氣
【解答】解:(1)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過呼吸作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變渾濁,所以甲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2)乙裝置中A是萌發的活的種子,進行著呼吸作用,萌發時呼吸作用加強,所以,溫度計示數升高,說
明種子呼吸作用釋放熱量。
(3)丙裝置A瓶中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氣,所以燃燒的蠟燭熄滅。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2)熱量;(3)氧氣
考點5綜合考察植物的生理作用
22.(2024?棗莊·中考真題)在二氧化碳、水分等條件適宜且不變的條件下,測定某種綠色植物在不同光
照強度下氧氣的釋放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a點光照強度為0,此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B.光照強度由0到b,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增強
C.c點以后,光照強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D.若長時間白天光照強度為b,則植物仍可以正常生長
【答案】D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a點光照強度為0,故此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A正確。
B、由圖可知,光照強度由0~b,氧氣釋放量逐漸增大,說明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增強,B正確。
C、由圖可知,c點后氧氣釋放量無變化,故說明c點后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強度無變化,即光照
強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C正確。
D、b點氧氣釋放量為0,則說明此時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合成的有機物等于植物消耗的
有機物,因此,若長時間白天光照強度為b,則植物仍不能正常生長,D錯誤。
故選:D。
23.(2024?濱州·中考真題)生物興趣小組對某農作物的生理活動進行了探究。圖一是該作物葉片內能進
行的三種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是葉肉細胞中兩種氣體擴散方向示意圖;圖三是該作物在晴朗的夏季—晝
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問題([]內填編號):
(1)圖一中生理活動Ⅱ對應圖三中的曲線,其反應式為:。
(2)圖三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間點是時,此時,圖二中存在的箭頭有(填
序號);0點時,圖一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填編號)。
(3)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為避免圖一中[]過強,保護性關閉了部分氣孔,造成葉
片吸收的減少。
(4)結合圖三相關信息,請你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一條合理的增產建議:。
光
【答案】(1)甲;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葉綠體
(2)18;⑤⑥;Ⅰ、Ⅲ→
(3)Ⅲ蒸騰作用;二氧化碳
(4)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
【解答】解:(1)由圖一可知,生理活動Ⅱ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故生理活動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只在有光的條件下進行,故對應圖三中的甲曲線。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則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二氧
光
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葉綠體
(2)由圖→三可知,曲線甲CG段表示光合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則此時間段有機物得以積累;G點后光合
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則G點后有機物消耗量大于合成量。故圖三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
時間點是18時。此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
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故圖二中存在的箭頭有⑤⑥。植物的光合作用需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故0點時,圖一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Ⅰ呼吸作用、Ⅲ蒸騰作用。
(3)氣溫過高時,植物為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會將部分氣孔閉合。故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為避免圖
一中Ⅲ蒸騰作用過強,保護性關閉了部分氣孔,造成吐片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
(4)由圖三可知,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一條合理的增產建
議是:延長光照時間、定時通風等。
光
故答案為:(1)甲;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葉綠體
(2)18;⑤⑥;Ⅰ、Ⅲ→
(3)Ⅲ蒸騰作用;二氧化碳
(4)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
24.(2024?菏澤·中考真題)菏澤古稱曹州,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技術人員為研究某些
環境因素對牡丹光合作用的影響,利用同一批牡丹分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用氧氣傳感器等儀器測定O2釋
放速率,實驗在CO2濃度恒定且適宜的同一個密閉環境中完成,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牡丹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填細胞結構)。
(2)測定圖甲實驗數據時,呼吸作用強度不變,該批牡丹呼吸作用每小時消耗氧氣的量為mmol。
若將該批牡丹放在圖甲實驗條件下,先黑暗處理1小時,再用10klx的光照強度處理1小時,比較這兩個
小時前后,密閉環境中氧氣的增加量為mmol。
(3)據圖乙分析可知,該批牡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
(4)圖甲是溫度為14℃測定的結果,根據甲乙兩圖分析可知:
①圖乙是在光照強度為klx下測定的結果;
②影響牡丹生長的環境因素為。
【答案】(1)葉綠體;(2)2;6;(3)18;(4)8;光照強度和溫度。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可見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
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
(2)當光照強度為0klx時,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由圖可知此時呼吸作用每小時消耗氧氣的量為2mmol,
若呼吸作用強度不變,該批牡丹呼吸作用每小時消耗氧氣的量為2mmol。若將該批牡丹放在圖甲實驗條件下,
先黑暗處理1小時,氧氣消耗量為2mmol,再用10klx的光照強度處理1小時,氧氣釋放量為8mmol,比較
這兩個小時前后,密閉環境中氧氣的增加量為8﹣2=6mmol。
(3)由乙圖可知,在溫度為18℃時,牡丹氧氣釋放速率最快,所以最適溫度是18℃。
(4)圖甲是溫度為14℃測定的結果,根據乙圖分析,14℃時O2釋放速率為6mmol/h,對應到圖甲中,O2
釋放速率為6mmol/h時,光照強度為8klx。根據甲乙兩圖分析可知,影響牡丹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光照強度
和溫度。
故答案為:(1)葉綠體;(2)2;6;(3)18;(4)8;光照強度和溫度。
25.(2024?廣西·中考真題)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指出,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要
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發揮更大作用。甘蔗屬于熱帶、
亞熱帶作物,喜高溫和強光照,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原料。其生長過程分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
長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如圖為甘蔗種植場景圖,回答下列問題。
(1)1~3月,蔗農用甘蔗莖繁殖新植株(如圖甲所示),這種生殖方式是(填“無性生殖”
或“有性生殖”)。5~6月為甘蔗分蘗期,此階段需進行中耕松土(如圖乙所示),增加土壤中氧氣含量,有
利于甘蔗根系進行,促進根的生長。
(2)6~10月是甘蔗伸長期,此階段植株光合作用旺盛,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葉片表皮的進入植
株體內,成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能較好滿足甘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溫度、水
分和條件。
(3)在甘蔗伸長期和成熟期,蔗農會將枯黃的葉片剝掉(如圖丙所示),減少其對的消耗。
(4)為實現鄉村振興,某村委組織當地群眾利用成片旱地種植甘蔗。為提高甘蔗產量、促進蔗農增收,選
擇的品種應具有等優良性狀(答出一點即可)。
【答案】(1)無性生殖;呼吸;(2)氣孔;光照;(3)有機物;(4)抗旱。
【解答】解:(1)甘蔗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直接由甘蔗莖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屬于無性繁殖。經
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
(2)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由葉的氣孔進入葉肉細胞,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通過葉片表皮的氣孔釋放到大氣中,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能較好滿足甘蔗進行光
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溫度、水等條件。
(3)在甘蔗伸長期和成熟期,蔗農會將枯黃的葉片剝掉,降低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分解,利于提高農作物的
產量。
(4)干旱促使甘蔗增加自己的根長與根數,從土壤中吸收并利用水分,所以旱地種植甘蔗,選擇的品種應
具有抗旱等優良性狀。
故答案為:(1)無性生殖;呼吸;(2)氣孔;光照;(3)有機物;(4)抗旱。
26.(2024?通遼·中考真題)黃芪喜溫喜光,適宜在疏松土壤中生長,主要以根入藥,被《神農木草經》
列為上品。利用生物技術將某基因轉入黃芪,增加了有效成分黃酮類物質的含量,提高了藥用價值。種植
過程中,選地、選種、松土、除草、施肥等栽培措施會影響黃芪生長發育?;卮鹣铝袉栴}:
(1)某基因轉入黃芪后,黃酮類物質含量增多,這種變異(填“可”或“不可”)遺傳,原因
是。
(2)結合上述黃芪的栽培措施,請任選兩項并分別說明原因:。
(3)采收黃芪根后,請提出一項有效利用莖葉的措施:。
【答案】(1)可;基因重組改變了黃芪的遺傳物質
(2)選地:黃芪喜溫喜光,在疏松土壤中生長良好;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有利于黃芪根部的有
氧呼吸(合理即可)
(3)將莖葉作為飼料喂養牲畜(或莖葉堆肥后作為肥料使用)
【解答】解:(1)某基因轉入黃芪后,黃酮類物質含量增多,這種技術屬于轉基因技術,其本質是基因重
組,是可遺傳的變異,因為基因重組改變了黃芪的遺傳物質。
(2)選地時,應選擇疏松的土壤,因為黃芪喜溫喜光,在疏松土壤中生長良好。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氣
的含量,有利于黃芪根部的有氧呼吸,從而促進黃芪的生長。選種時,應該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是因為
種子里面的營養成分含量充足,能給予種子發芽時充足的營養保證。除草可以減弱雜草和黃芪的競爭關系,
黃芪可以獲得更多的水、無機鹽和陽光等。施肥可以為黃芪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3)采收黃芪根后,莖葉仍然具有利用價值。例如,可以將莖葉作為飼料喂養牲畜,或莖葉堆肥后作為肥
料使用,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故答案為:
(1)可;基因重組改變了黃芪的遺傳物質
(2)選地:黃芪喜溫喜光,在疏松土壤中生長良好;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有利于黃芪根部的有
氧呼吸(合理即可)
(3)將莖葉作為飼料喂養牲畜(或莖葉堆肥后作為肥料使用)
27.(2024?廣西·中考真題)番茄是一種常見的果蔬。廣西某初中學校學生在勞動實踐園地種植番茄幼苗,
有段時間忘記澆水,發現幼苗生長緩慢,部分甚至死亡。為此,研究小組設計實驗,探究水對番茄幼苗生
長的影響。實驗方案及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每次實驗番茄幼苗數在人工智能氣候箱內培養時間實驗次單株番茄幼苗增加有機物的
組別實驗處理
(株)(天)數量(克)
A1220定期澆水4.98
3
B1220干旱2.46
(注:人工智能氣候箱是一種模擬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相關因素的實驗設備。)
(1)【制訂計劃】本實驗的變量是。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上述實驗方案中采取的
具體措施有(答出一點即可)。
(2)【實施計劃】為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研究小組根據實驗方案進行了實
驗,并取平均值作為實驗結果。
(3)【得出結論】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干旱條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機物的量(填“少”或“多”)。
原因之一是干旱會破壞植物細胞的葉綠體結構,使幼苗通過過程合成有機物的量減少,導致幼
苗生長緩慢。
(4)【進一步探究】若想進一步了解干旱條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種營養器官增加有機物的量最少,可以分
別稱取番茄幼苗中的有機物的量并計算、比較。
【答案】(1)水;每次實驗都用12株番茄幼苗(或在人工智能氣候箱內培養20天);
(2)重復;
(3)少;光合作用;
(4)根、莖、葉。
【解答】解:(1)本實驗除水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因此,變量是水。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實驗結
果的干擾,上述實驗方案中采?。好看螌嶒灦加?2株番茄幼苗、在人工智能氣候箱內培養20天。
(2)研究小組根據實驗方案進行了重復實驗,并取平均值作為實驗結果,是為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減
少實驗誤差。
(3)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干旱條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機物的量是2.46克,定期澆水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機
物的量是4.98,因此,干旱條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機物的量少。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干旱會破壞植
物細胞的葉綠體結構,使幼苗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量減少,導致幼苗生長緩慢。
(4)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若想進一步了解干旱條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種營養器官增加有機物的
量最少,可以分別稱取番茄幼苗中根、莖、葉的有機物的量并計算、比較。
故答案為:(1)水;每次實驗都用12株番茄幼苗(或在人工智能氣候箱內培養20天);
(2)重復;
(3)少;光合作用;
(4)根、莖、葉。
28.(2024?牡丹江·中考真題)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24年4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十八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實現對接,此次航天任務之一是實現太空
養魚。研究人員將斑馬魚和金魚藻共同放在一個密閉透明的箱體中,在太空環境建立一個小型自循環水生
生態系統,持續觀察在微重力環境條件下斑馬魚的生存狀態。
(1)在水箱內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持續為斑馬魚提供有機物和,而斑馬魚則通過呼吸作用產
生,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從而實現生態系統內部平衡。
(2)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來看,為使這個小型生態系統能相對穩定運行,在水箱內除了植物和動物以外,
還需要補充等生物;在空間站內保證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條件是。
(3)此次實驗是繼太空培育擬南芥和水稻這樣的種子植物,飼養家蠶這樣的無脊椎動物之后,首次進行太
空培養斑馬魚這樣的動物。
【答案】(1)氧氣;二氧化碳;碳—氧
(2)細菌、真菌;光照
(3)脊椎。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
化碳,故在水箱內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持續為斑馬魚提供有機物和氧氣,而斑馬魚則通過呼吸作用產生
二氧化碳,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從而實現生態系統內部碳—氧平衡。
(2)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來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氣照明及安全用電概念考核試卷
- 全科醫生臨床思維培訓大綱
- 培訓機構學科課件
- 水產品養殖的環境影響評價與對策考核試卷
- 公司員工工作述職報告(6篇)
- 幼師保育老師述職報告【7篇】
- 2025教師新學期個人工作計劃(30篇)
- 小學政治思品人教部編版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 我們的節假日4 團團圓圓過中秋教學設計
- 粵教版第二節 南方地區教案
- 五年級上冊14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及反思
- 2024-2030年中國3D IC和2.5D IC封裝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報告
-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課件
- Python編程案例教程全套教學課件
- 手陽明大腸經(經絡腧穴課件)
- IATF16949-COP-內部審核檢查表+填寫記錄
- 2024新《公司法》亮點全面解讀課件
- 中國工商銀行數據中心2023年校園招聘60名人才筆試上岸歷年典型考題與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中華護理學會成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團標解讀
- 2020-2021學年天津市河西區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附答案詳解)
- 特種設備檢驗申請單
- 馬渭麗《月光下的中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