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全冊教案設計
一、透鏡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透鏡及其分類。
2?知道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3?知道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焦距。
4?會畫透鏡的光路圖。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體會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得出兩種透鏡形狀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養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2?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教學難點
1?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的理解。
2?會作透鏡特殊光線光路圖。
教具準備
投影設備,凸透鏡、凹透鏡、激光筆、平行光源、白紙、刻度尺、紙巾等。
故事導入
有一群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風,把船吹到一座孤島旁,旅行
家們只好下船來到島上。當時正是冬天,島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們準備生火取暖,燒火煮飯。意外的問題來了,火柴被海水浸濕了,打火機也丟
了。怎么辦?正在這時,一個叫克勞波尼的物理學博士想到了一個辦法。同學們知道是什么
辦法嗎?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解決辦法。
擴展:早在我國西漢《淮南萬畢術》中就有關于冰透鏡的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
以艾承其影,則火生。”
說明:放大鏡聚光的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透鏡,同學們想了解有關透鏡的哪些問題?看來同學們對透鏡很有
興趣,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要想得出答案,我們就要通過探究和實驗來獲得。
知識點一凸透鏡和凹透鏡
透鏡的種類及幾個概念
引入問題:同學們請觀察透鏡組,并借助于擦鏡紙,摸一下透鏡,根據透鏡的厚薄程度
給透鏡分類。討論透鏡能分幾類?
歸納總結:透鏡有兩類。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提出問題:下列透鏡哪些是凹透鏡?哪些是凸透鏡?戴眼鏡的同學請判斷:近視眼鏡的
鏡片是什么透鏡?遠視眼鏡的鏡片是什么透鏡?
V乙
學生閱讀教材,用自己的理解總結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特點。
歸納總結:透鏡:至少有?個面是球面的?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
鏡等等;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如果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這種透鏡叫薄透鏡。下面我們只研究薄透鏡。
說明:此環節重點突出凸透鏡、凹透鏡的概念形成。
鏡片的兩個表面(或至少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引導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示意圖,了解研究透鏡時常用的兩個科學術語。
主光軸:組成透鏡的兩個球面的球心連線叫主光軸。
光心:在主光軸上有一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這一點叫透鏡的光心,
可以認為透鏡的光心就在透鏡的中心。
知識點二透鏡對光的作用
將無色透明飲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點燃的蚊香,在上面要放凸透鏡或凹透
鏡,這就形成一個“煙室”,用手電筒對準透鏡照射,適當調節手電筒和透鏡的距離,觀察
透鏡對光的作用,看到通過凸透鏡的光相互靠攏,通過凹透鏡的光相互遠離。
結論: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也叫
發散透鏡。
知識點三焦點和焦距
1?概念建立
射到地面的太陽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
點,這個點叫做焦點(focus),用字母“尸”表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focallength),
用字母,了,表示。
凹透鏡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發散,它沒有實焦點,但通過凹透鏡的光反向延長也可以交
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凹透鏡的虛焦點。
說明:實驗證明,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焦距相等。換用焦距不同的透鏡重復:試
驗,發現焦距越小的透鏡,對光的會聚(或發散)作用越明顯。
2?透鏡對光線的作用規律
提出問題:如果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過凸透鏡或凹透鏡后會出現什么現象?
演示:利用三個激光筆制成平行光束借助硝酸銀溶液實驗。
實驗現象:平行光束過凸透鏡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經過凹透鏡后遠離
主光軸發散,發散光束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叫凹透鏡的虛焦點。
歸納總結:平行于主光軸的光,通過凸透鏡后經過焦點;通過凹透鏡后向外發散,但其
反向延長線必過虛焦點(所以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如圖所示。
擴展:過光心的光經透鏡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所示:
根據折射時光路可逆知,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通過凸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向異側焦
點的光經凹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通過焦點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通過虛焦點的入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知識點四放大鏡
觀察:如圖所示。
讓學生們分小組自己動手用凸透鏡看書本上的字,觀察成像特點
提出問題:放大鏡成像特點?像與物體位于透鏡的同側還是異側?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
相當于放大鏡的作用?
歸納總結:1.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像與物分別在放大鏡的同側;
3?看魚缸里的魚變大了相當于放大鏡的作用。
板書設計
一、透鏡的分類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
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二、透鏡對光的作用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三、關于透鏡的幾個重要名詞
主光軸、焦點、焦距
四、認識放大鏡的特點
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分別在放大鏡的同側。
探究實驗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本節課的關鍵是掌握兩種透鏡的區別、
透鏡對光線的作用、透鏡的相關概念以及特殊光路,采用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方法,加深
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突破了難點。初中學生感性大于理性,對知識的感知通過
平行光源穿過透鏡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真切的感受到不同透鏡對光的作用,激發起學生對
透鏡的興趣。
二、學生實驗:探究一一凸透鏡成像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與物距的關系。
3?學會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組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學習從物理現象、實驗數據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
2?養成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習慣。
3?養成對科學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
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規律。
2?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具準備I
光具座(或刻度尺)、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投影儀、投影片等。
新課引入
【學生體驗一】教師手持一張精美圖片在教室中前后走動,學生用凸透鏡觀察圖片,思
考并回答:可以觀察到什么性質的像,是在什么情況下觀察到的?引入新課。
【學生體驗二】將焦距不同的凸透鏡,豎立并排放置,分別通過兩個凸透鏡觀察圖片,
學生通過對比,得出所觀察到的像是不同的,進而引發學生對“凸透鏡的成像可能與透鏡焦
距有關”的猜想。
通過以上體驗活動,學生從中感悟到凸透鏡成像是有規律的,物距和焦距都會影響到所
成的像。那么凸透鏡成像到底有什么規律呢?引入新課。
知識點一實像和虛像
觀察:如圖所示。
膽洋】23崎
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小孔成像
提出問題: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各有何特點?
交流討論:各小組通過觀察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小孔成像進行思考交流
歸納總結:1.平面鏡成的像是反射光路的反向延長而相交所成的像,叫作虛像,不能用
光屏承接,凸透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由實際光路會聚而成的像,叫作實像,能用光屏承接。
2?虛像和實像都能用眼睛直接觀看,并且可以拍照
知識點二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講解:認識物距(〃)和像距(日。
物距(〃):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像距(0: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一)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跟物距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物距的大小影響成像情況。
(二)猜想與假設
聆聽學生猜想,對學生的猜想做出評價
(三)設計實驗
猜想的正確與否需要實驗進行證明,下面我們共同設計實驗,證明猜想是否正確。
【實驗器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器材主要有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等。
JOcmlG2030405060708090100\
【引導思考】如何利用所給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跟物距的關系呢?
請說出你的實驗設計方案。
【引導點撥】本次探究,我們將要面臨的問題都有哪些呢?請大家討論并分析。
1?如何保證蠟燭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演示1: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要求學生調節。
2?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演示2:(1)點燃蠟燭,移動光屏找到蠟燭燭焰清晰的像,確定像的位置.,并要求學生找
到像的位置。
(2)移近蠟燭,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過凸透鏡觀察虛像,并要求學生觀察虛像。
3.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測物距和像距?
演示3: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標尺的50cm處,調節蠟燭和光屏,改變物距和像距。
引導學生口算出物距、像距的大小。
4?實驗過程中應記錄哪些現象和數據?請同學們設計一個表格記錄實驗數據。
指導:針對學生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進行刪減和補充,并強調設計實驗記錄表格的注意
事項:
(1)實驗記錄表格應有表頭,能體現出所有需要記錄的數據、現象以及實驗次數。
(2)實驗記錄表格中有關測量的數據應標明單位。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進行實驗:下面請同學們調整蠟燭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使其位于凸透鏡前的不同位置.,
調節光屏分別找到像,觀察像的性質,并將對應的物距、像距及像的正倒、大小、虛實分別
記錄在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內。
成果展示:在學生實驗結束后,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小組的實驗數據。
收集數據:L在實驗過程中,像的正倒、大小、虛實有哪些不同?
2?當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不同時,所對應的物距、像距分別是多少?
將學生列出的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以及所對應的物距、像距的大小輸入電腦,通過
大屏幕展示。
(五)分析和論證
物、像相對
物距3)像距(力正倒大小虛實于透鏡的
位置關系
ti>2f倒立縮小實像物像異側
u=2fv=2f倒立等大實像物像異側
f<iK2fv>2f倒立放大實像物像異側
u=f一—一一—
iKfv>u正立放大虛像物像同側
用PPT課件播放凸透鏡成像的Flash動畫,模擬物距不同時的成像情況及凸透鏡成像
的動態變化規律。
巧學妙記: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實像總是異側倒,虛像總是同側正,物
近像遠像變大,焦點以內反變化。
(六)評估交流
1?當〃=/'時,凸透鏡為什么不成像?有什么應用?
學生:物體在焦點上,發出的光經凸透鏡平行于主光軸,故不成像,可獲得平行光。還
可測焦距。
2?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你能否利用這一規律測量一未知凸透鏡的焦距?
學生:求焦距:成等大實像時,f=\u
3?某同學實驗時用白紙遮住了部分透鏡,還能成完整的像嗎?像有什么變化?
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可知:仍能成完整的像,像變暗。
4?某同學實驗時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將蠟燭怎樣移動?
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可知:蜻燭向上移動。
5?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
學生:(1)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物體在一倍焦距內或物體在焦點上。
(3)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
置。
板書設計
1?實像和虛像
實像:能夠呈現在光屏上的像叫作實像,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
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叫作虛像。
實像和虛像都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和拍照。
2-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像相對
物距和像距
物距(力像距(。成像性質于透鏡的位
的關系
置關系
u>2ff<v<2f倒立縮小實像u>v物像異側
u=2fv=2f倒立等大實像u=V物像異側
f<u<2fv>2f倒立放大實像次V物像異側
u=f—————一
Kfv>u正立放大虛像v>u物像同側
探究凸透鏡成像是一節學生實驗課也是八年級實驗教學的難點本節課為了突破難點,
分三課時進行講解,第一課時讓學生理解本實驗中的名詞,如一倍焦距、二倍焦距、物距、
像距、實像、虛像等,然后指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并做好記錄。本課為第二課時,為了加
強實驗過程,應用直觀的可拖動蠟燭的動畫視頻,由于上節課學生完成實驗比較好,課前預
想學生會很主動展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結果大多學生膽怯,使整堂課氣氛過于死板,從而導
致后面習題練習時間不足,下節課需再復習、抽查學生們對成像規律的掌握情況。
三、生活中的透鏡
SB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透鏡在生拈中的應用。
2?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成像特點;認識虛、實像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制作模型照相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通過對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觀察與實驗,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模型照相機的制作和使用,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認識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樂于探索
自然現象和領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和觀察,歸納出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的成像特點。
教學難點
在實際應用中,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成像時,像變小或變大時的調節。
教具準備
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顯微鏡、硬紙板、凸透鏡、半透明塑料薄膜。
新課引入
給每一實驗小組發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一只手握住一個,重疊后通過兩個透鏡看前
面的物體,調整兩個凸透鏡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問:看到的物體是放大了還是
縮小了?把兩個凸透鏡的位置對調,有什么新的發現?總結:這就是顯微鏡與望遠鏡的原理。
引入新課。
知識點一幻燈機和投影儀
觀察:如圖所示。
反
光
光
鏡
源
首先,請學生觀察投影儀的構造,找到凸透鏡鏡頭,投影片通過鏡頭成像。
其次,取下平面鏡,放上膠片。
提出問題:1.在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什么?同時介紹便攜式投影儀的作用和成像
特點。
2-通過以上觀察同學們認為投影儀的成像特點是什么?(強調物距小于像距)
歸納總結:
1?投影儀(或幻燈機)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像距大于物距;像與物體位于凸透鏡的異
側。
2?幻燈機和投影儀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
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來工作的。
知識點二照相機
觀察:如圖所示。
(教師利用視頻介紹照相機的結構)
介紹照相機:①用課件展示照相機,介紹照相機的構造,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光圈控制
進光量,快門控制膠卷什么時候感光;②介紹照相機如何成像,以及如何沖印照片。
教師:同學們看,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在膠卷,那么在膠卷上會成一個
像。是因為膠片上涂著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通過鏡頭的光在膠片上曝光后發生化學變化,
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片上,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再用底片沖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知識點三望遠鏡
觀察:如圖所示。
物鏡
日鏡
教師介紹望遠鏡的構造:普通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一個焦距比較大的凸透鏡,目鏡相當
于一個焦距比較小的凸透鏡。
教師:讓同學們思考并回答望遠鏡的成像特點。
歸納總結:遠處的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而這個像又落在目鏡的焦距以內,
目鏡起到了放大鏡的作用,這個像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觀察者可以看到遠處
物體清晰的像。
教師讓學生在光具座上用兩個凸透鏡組裝望遠鏡。操作時,兩個透鏡要共軸,物鏡的焦
距較長,目鏡的焦距較短,兩凸透鏡光心的距離近似為兩透鏡的焦距之和。
知識點四顯微鏡
觀察:如圖所示。
目鏡
?;物鏡
1,三載物片
,/二'反光鏡
教師介紹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由兩組鏡片構成,每組鏡片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鏡的
焦距較小,目鏡的焦距較大。
教師:讓同學們思考并回答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歸納總結:1.待觀察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個像落在目鏡的焦距以內,
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放大的倍數更大,可以看到微生物、
細胞等人眼無法直接看清的微小物體。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板書設計
1?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
2?投影儀(幻燈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
3-放大鏡是凸透鏡,能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4-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
實像;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5?顯微鏡是由兩組鏡片構成,每組鏡片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
像,目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本節的新課教學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梳理反思深化問題
和應用練習評價反饋等四個環節組成的。第二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著重解決照相
機、投影儀的應用及成像問題,化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觀
察、制作、探究的混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總結完成成像特征,同時根據課堂
的情況適時增加三種凸透鏡的動態調節來觀察像的大小變化,深化了凸透鏡成像的內涵,培
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比較好。最后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望遠鏡,課堂上增
加這個動手實驗,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良好的研究習慣。
四、眼睛和眼鏡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矯正視力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眼球儀或教學軟件,了解眼球的構造、成像原理。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眼睛和照相機的相似之處。
3-利用眼球儀或教學軟件,了解近視眼與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養成保護眼睛的習慣。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服務于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眼睛的結構,知道眼睛是怎樣看清物體的。
教學難點
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特點及其矯正方法。
教具準備
眼球儀、老花鏡、近視眼鏡
新課引入
課上統計班內患近視眼的同學的人數,并找幾個代表說出自己近視眼形成的原因以及近
視眼帶來的不便,告誡同學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并查看矯正近視的眼鏡是什么樣的透
鏡。提出問題:為什么用凹透鏡就能矯正近視呢?遠視眼又是用什么透鏡矯正的呢?引入新
課。
知識點一眼睛
觀察:如圖所示。
跛瑞體
角膜
視網膜
腌孔
晶狀體視神經
提出問題:眼睛是怎樣看到物體的呢?
引導學生認識眼睛的結構,教師演示模擬眼睛成像實驗。
歸納總結:我們的眼球像是?架照相機。
說明: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的共同作用一一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視網膜一一相當于一個光屏。
【總結思考】人的眼睛成像與照相機成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眼睛照相機
結構
晶狀體、角膜和玻璃體
鏡頭(相當于凸透鏡)
等(相當于凸透鏡)
瞳孔光圈
視網膜(有感光細胞)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倒立、縮小、實像
像距不變,當物距改變時,焦距不變,當物距改變時,
調節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彎曲程通過改變鏡頭與底片間的距
作用度,來改變焦距,使視網膜離,來改變像距,使底片上
上成的像清晰。成的像清晰。
觀察:如圖所示。
看近處的物體看遠處的物體
正常眼睛成像
提出問題:什么是近點?什么是遠點?什么是明視距離?
讓學生思考后回答。
歸納總結:1.當遠處的光進入眼睛時,晶狀體變得扁平。眼睛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
正常眼的遠點在無窮遠。
2?當眼睛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變得凸起。眼睛能看清的最近點,叫近點,正常眼的
近點一般為10cm。
3?在合適的照明情況下,正常眼睛觀看25cm遠處的物體時,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勞,
因此把25cm的距離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視距離。
知識點二近視眼
觀察:如圖所示。
近視眼成像矯正后
提出問題:近視眼是怎樣形成的?需要如何矯正?
歸納總結:1.由于晶狀體比正常眼睛的晶狀體凸起一些,折光能力太強,或者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太長,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使人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就是近視眼。
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使物體的像后移,成在視網膜上,故近視眼可用凹透鏡制
作的近視眼鏡加以矯正。
知識點三遠視眼
觀察:如圖所示。
遠視眼成像矯正后
提出問題:遠視眼是怎樣形成的?需要如何矯正?
歸納總結:1.由于晶狀體比正常眼睛的晶狀體扁平一些,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太短使近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使人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這就是遠視眼。
遠視眼的明視距離大于25cm,遠點比正常眼遠。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使物體的像前移,成在視網膜上。故遠視眼可用凸透鏡
制作的遠視眼鏡加以矯正。
知識點四眼鏡的度數
教師講解:眼鏡的度數=》<100(公式中焦距f必須用m作單位)。例如某同學所戴眼鏡
的度數為400度,則眼鏡的焦距為0.25mo
板書設計
1?眼睛: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的整體作用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
機的“底片”。
2?近視眼:看遠處模糊,近處清晰,可用凹透鏡矯正。
3?遠視眼:看近處模糊,遠處清晰,可用凸透鏡矯正。
4?防治近、遠視眼的方法:注意衛生、讓眼睛得到適當的休息、做眼保健操環節眼疲
勞。
5?眼睛的度數100(公式中焦距,必須用m作單位)。
本節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們也很有興趣,課堂氛圍良好;通過對眼睛結構的學
習,使學生理解人眼看見物體的物理原理;通過結合之前學的透鏡知識,知道如何利用透鏡
矯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現實問題:最后,同學們總結,保護眼睛的措施,養成愛護眼睛的習
慣。
—V力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會估測生活中常見力的大小。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能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表示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錄像或圖片等,能簡單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從
而對力形成初步的認識。
2?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
象。
3-通過探究活動感悟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4?通過觀察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從而知道力
的三要素。
5?通過練習作圖,知道力的圖示和示意圖的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和活動,使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
等科學實踐活動。
2?通過觀察和舉例,使學生養成樂于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敢于提出問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
1-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教具準備
彈簧、橡皮泥、小車等,多準備一些跟力相關的生活實例。
酶速i—m1mmmmmm.
新課引入
捏橡皮泥比賽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看到桌子上擺放了很多器材,說明這節課我們要動手做一做。
首先,讓我們來給雙手做做準備活動。
【活動】捏橡皮泥比賽。
【師】橡皮泥為什么會變成各種形狀?
【生】用力捏的。
【述】物體受力后,形狀會發生變化一一稱為力的作用效果。今天我們就研究力的相關
問題。引入新課。
知識點一力的概念
觀察:如圖所示。
人推車汽車拉拖車受向上提箱子
甲了,內
人壓彈流磁鐵吸引鐵屑
T戊
提出問題:根據上述實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歸納總結: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推、拉、提、壓、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一個物
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我們將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叫作力。
觀察:如圖所示。
人推車汽車拉拖車
飛機飛行靜止的桌球
提出問題:力的產生需要哪些條件?
歸納總結:1.一個力總是涉及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因此,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兩個物體之間有力的作用時,不一定相互接觸;靜止在桌面上的桌球雖然相互接觸,
但球和球之間沒有相互作用,這表明物體之間相互接觸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觀察:如圖所示。
在船上猛推另一條小船二人在冰面上互推
提出問題:發生作用時,兩個物體之間的受力情況時怎樣的?
歸納總結:物體與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同時
也受到后者對它的反作用力,兩個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沒有先后之分。
知識點二力的單位
閱讀教材P23第3、4自然段,并認識如圖所示的人物。
教師講解:牛頓繼承和發展了以伽利略為代表的前輩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
上創立了經典力學體系。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力的單位。
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N。兩個較小的雞蛋放在手中靜止時,對手的壓力約為
1No一名普通的中學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約為500No
知識點三力的作用效果
觀察:如圖所示。
手對彈費的拉力人對跳板的壓力手對弓弦的拉力
提出問題:手拉彈簧,彈簧變長;人站在跳板上,跳板向下彎曲;人手拉弓,弓變彎曲。
這些現象表明?
學生回答: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觀察:如圖所示。
足球運動員踢守門員接住球.足球運動員用
球,球山靜止球由運動變為頭頂球,球的
變為運動靜止方向改變了
提出問題: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由運動到靜止,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這此現象
表明?
學生回答: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歸納總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
改變。
知識點四力的三要素
觀察:如圖所示,根據生活經驗判斷下列情境。
拉力大,弓形施力方向不同.
變程改大球運動方向不同
不同位置推門,哪個用扳手擰螺母.手握
位皆U更容易轉動哪個位置.更輕松?
提出問題:觀察上圖情景,思考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回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歸納總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作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知識點五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觀察:如圖所示。
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
教師講解:1.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其中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
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這種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
出來的方法,叫作力的圖示法。
2?在有些情況下并不需要嚴格地按力的圖示法畫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作用點和方
向表示出來就可以了,這種圖叫作力的示意圖。
歸納總結:力的圖示的作圖步驟。
確定作用點確定力的方向確定標度
rF=20N
_ION_ION
確定長度畫箭頭標大小
歸納總結:
畫力的圖示一般分三步:
(1)弄清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2)選標(用一單位長度的線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3)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開始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
板書設計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產生力的作用必須有兩個或以上的物體。
2?力的符號:&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N。
3-1N的大小約等于用手托住兩個較小的雞蛋用的力。
4-力的作用效果:①能夠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②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本節是力學的開端,只有把這一節學好了,后面的力學才能夠學得相對輕松一些;學生
很難理解“力”的概念;其次是發生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不一定相互接觸,相互接觸的兩個
物體也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再一個是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等知識點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需
要一個過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多舉一些生活當中有關“力”的例子,讓學生們多畫一些力
的示意圖,幫助學生掌握這一節的內容。
二、彈力力的測量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彈力的相關概念。
2?定性了解彈簧測力計是根據拉力或壓力越大,彈簧的形變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3?知道使用彈簧測力計的規則和方法。
4-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體會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測量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與測量,培養學生勇于探究測量工具中的物理學原理,樂于參與觀察和實驗,
養成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彈力的概念及產生。
教具準備
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廢紙、彈簧測力計。
—
新課引入
1?一手握住百尺,另一手輕壓百尺,體會手感:撤夫壓力,觀察百尺形狀C
2?用兩手將一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撤去拉力,觀察橡皮筋的形狀。
3?用力捏橡皮泥,體驗手感;撤去外力,觀察橡皮泥的形狀。
4?用力將一張紙揉成團,體驗手感:撤去外力,觀察紙的形狀。
【處理策略】對比撤去外力物體是否恢復原狀的現象引入彈性與范性,進而依據手感引
入彈力及其影響因素,引入新課。
知識點一彈性形變
觀察:如圖所示。
提出問題:當受到力時,橡皮筋和面團的形狀變化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力撤銷后,橡皮筋可以恢復原狀,面團沒法恢復原狀。
歸納總結:1.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彈性;變形后
無法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特性叫范性(又稱塑性)O
2?物體受力會發生形變。外力撤銷后,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外力
撤銷后,物體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范性形變。
知識點二彈力
觀察:如圖所示。
跳板受到運動員的作用
0
跳板發生「形變
U
發生形變的跳板把跳板對運動員產生了彈力.
運動員沖起來跳板形變也越大,運動員
受到的他力就越大
提出問題:彈力是怎樣產生的?
歸納總結:發生了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
力的作用,這種力叫作彈力。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等,其實質都是彈力。
觀察:如圖所示。
提出問題:彈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歸納總結:1.大量實驗證明,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
物體;懸線對物體拉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懸線指向懸線收縮的方向。
2?技巧: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知識點三彈簧測力計
觀察:如圖所示。
提出問題:當彈簧受力發生形變時,形變量(壓縮量或伸長量)與刀的大小之間是什么關
系?
學生回答:力越大,彈簧的形變越大。
歸納總結:彈簧受到壓力或拉力而發生了形變,在一定范圍內,壓力或拉力越大,彈簧
的形變量就越大。根據這個原理,人們設計了彈簧測力計,用彈簧的形變量(壓縮量或伸長
量)表示壓力或拉力的大小。
觀察:如圖所示。
no
一車t
彈彼
度
刻
盤
鉤
掛
言
提出問題:使用彈簧測力計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歸納總結: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測量前,應觀察測力計的指針是否與零刻度線對齊。
(2)測量時,要讓力的方向沿著螺旋彈簧的中心軸線方向。
(3)讀數時,指針靠近哪條刻度線就讀取哪條刻度線的值。
實例講解:L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0?5N,它的1大格表示1N,1小格表示
0.2No已知此彈簧測力計經過調零后進行的測量,從圖中指針的位置可知它受到向下的拉
力是1No
丸
、
?*1
*
工
2.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位置。若不在此處,應請老師
調節后再使用。
3?彈簧測力計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彈簧測力計允許測量的最大的力,用彈簧測力計所測
量的力的大小不可以超過這個值。
板書設計
一、彈性和范性
1-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力撤去后又恢復原狀,這種特性叫彈性,這種形變叫
彈性形變。
2苑性(塑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為撤去后無法恢復原狀,這種特性叫范性(塑性),
這種形變叫范性形變。
二、彈力
1?定義:發生了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
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三、彈簧測力計
1?測量前:觀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針是否與零刻度線對齊。
2?測量過程中:所測力的方向需沿著螺旋彈簧的中心軸線方向。
3?讀數:指針靠近哪條刻度線就讀取哪條刻度線的值.
本節課相對來說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在力的作用效果、彈力的方向、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等知識點,學生很不好掌握。讓學生自己動手使用彈簧測力計、自己讀數;一定要講清楚彈
簧的中心軸線方向是怎樣的。
三、重力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2?理解重力與質量的正比關系。
3-能用計算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能收集實驗信息。
2?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學習信息處理的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
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體會以觀察和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從而使學生
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教學重點
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
重力的方向及重心。
教具準備
小物塊、細線。
新課引入
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新課
生活中我們用手可以很輕松地拿起一個小石塊,但一個大石塊卻要用兩只手費很大的力
才能搬起。
【思考】為什么同樣是用手來搬起物體,所需要用的力卻不同呢?
【引入】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重力。
知識點一重力的概念
觀察:如圖所示。
革果向下落水從高處流向低處
提出問題:蘋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水為什么會從高處流向低處?
總結歸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作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
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知識點二重力的方向
觀察:如圖所示。
提出問題:為什么懸掛重物的細線靜止時下垂的方向與由靜止下落的物體的運動方向都
是豎直向下的。
學生回答:它們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一致。
歸納總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應用:通常我們把與重力方向一致的線叫作重垂線。利用重垂線可以檢查墻砌得是否豎
直,也可以檢測桌面是否水平。
知識點三重力的大小
學生實驗:用彈簧測力計依次測出質量為100g、200g、300g的鉤碼的重力,并記錄
在下表中。求出鉤碼受到的重力與鉤碼的質量的比值,算出比值的平均值。
比記的平均值
物體質
編號重力m比值一/(N*kgf)
量力/kgm
/(N?kg-1)
物體10.10.999.9
物體20.21.969.8
物體30.32.919.7
分析實驗數據: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o
教師補充:Lg是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的比值。在同一地點,物體所受的重力
與其質量的比值是定值。
2?通常情況下,g=9.8N/kg,其物理意義是: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是9.8
No粗略計算時,g可取10N/kgo
3?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g的數值可能不同。g的數值.與地理緯度有關。
知識點四重心
觀察:
提出問題:地球吸引著物體的每一部分,那么重力的作用點在哪里?
歸納總結:1.地球吸引著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好像
作用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作物體的重心。
2?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
上。
觀察:如圖所示。
提出問題:不倒翁為什么不會倒?
學生回答:不倒翁的重心比較低。
歸納總結:穩度就是物體的穩定程度。降低物體的重心是提高物體穩度的一種方法。
板書設計
一、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2?方向:豎直向下。
3?大小:4期(一般尸9.8N/kg)o
二、重心
1?重力作用的表現好像作用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作物體的重心。
2?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
3?物體重心越低,穩度越高。
本節學生不好理解的點主要有重力的方向和重心,講完之后還是有學生會誤以為重力的
方向是垂直向下;學生也很難理解為什么有的物體重心不在物體上。針對這兩種情況,作為
老師首先要把知識點講解清楚,讓學生聽懂,然后就是多舉實例,讓學生記住并理解經典實
例,下節課還得再復習。
八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
2?舉例說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實際生活現象,總結合力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或實驗探究)總結出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認識等
效替代的科學研究方法,體會信息處理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和精神。
2?培養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
教學難點
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教具準備
橡皮筋、細線、彈簧測力計。
新課引入
學生活動引入新課。
【學生活動】請兩個力氣較小的女生把講桌搬到教室外。
【問】能否一個人把講桌搬回來?(請力氣大的一個男生來搬)
【問】兩次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
【總結】一個男生的力等同于兩個女生的合力。
知識點一合力
觀察:如圖所示。
拖拉機用力把汽乍從多個人用力把
泥濘的路卜.拉出來汽不從泥濘的
路I:推出來
提出問題:拖拉機對汽車拉力的作用效果跟人對汽車推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致?
歸納總結:幾個力共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它們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
個力稱為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觀察:如圖所示。
箋場K合力分力
OoO合作用效果相同仆
V7<7一個力--------?幾個力
提出問題:如圖所示,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有什么特點?
歸納總結: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
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科門診病人護理常規
- 生命愛國教育
- 手術室輸血安全的護理
- 滾針操作流程護理
- 臨床護理帶教老師
- 避孕藥知識培訓課件下載
- 物聯網行業分析24
- 移動互聯網技術產業進展與發展趨勢講義
- 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3月高三適應性考試(一)語文試題含解析
-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數字移動通信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
- 頂管施工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
- 燃氣熱水鍋爐調試方案
- 石英砂采購合同(2024版)
- DL∕T 618-2022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現場交接試驗規程
- 2021利達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災報警控制器 消防聯動控制器調試手冊
- 常微分方程教案
- 2024年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
- 廚房安全檢查表
- 四川省2022年10月自考01759《藥物化學(二)》試題
- 供水企業安全生產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