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整冊教學案_第1頁
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整冊教學案_第2頁
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整冊教學案_第3頁
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整冊教學案_第4頁
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整冊教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

全冊導學案

第7單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發生和發展

第1節生命的起源

學習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尊重事實、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思維品質。

知識回顧

大約400多萬年前,地球上沒有人類,人類的原始祖先是。

自主學習(知識梳理)

1.地質學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年前形成的。

2.;原始生命的起源的假設主要有五種,分別是: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

命論、化學進化論;其中用實驗方法證明化學進化論的美國青年學者是。

3.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即、、、

等。與現在的大氣相比,原始大氣中沒有。

4.科學家推測,原始大氣在、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

形成很多簡單的,地球的溫度下降,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降雨,匯集到

中,其中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漫長的歲月,形成o

5.總結生命起源,時間: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

物質基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條件/自然條件:、、等

的過程:原始大氣一_

源場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原始生命起源于物質

.其它觀點:生命來自其他星球

合作探究

任務一:

1.你認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么?說出你的理由。

2.原始大氣來源于哪里?

3.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與現在大氣區別在于哪里?

任務二:

1.米勒將甲烷、氨氣、氫氣、水蒸氣等氣體泵入一個密閉的裝置內,這個裝置模擬.

2.裝有沸水的容器模擬。

3.火花放電模擬,為有機物的形成提供能量。

4.通過對冷卻水進行取樣分析,發現里面有,米勒的模擬試驗說明了什么?

5.通過以上問題,我們可以推測出原始生命是在哪里形成的?

6.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有機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測?

7.根據米勒等科學家的實驗結果,嘗試總結表述出原始生命的形成過程。

效果評價

1.科學家推測,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時間,大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A.10億年B.15億年C.20億年D.30億年

2.原始大氣層里不含()

A.氧氣B.氫氣C.甲烷D.硫化氫

3.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氣層B.原始的河流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4.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來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蘭讓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爾

5.根據米勒及其他學者的實驗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測是()

A.原始生命可能來自其他星B.原始地球上存在著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D.以上三項都對

6.如圖是生命起源的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有機小分子

電蛤單m物當

港生長、如、M)

(1)原始大氣的成分包括:水蒸氣、等。這些物質來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氣體。

(2)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條件是o

(3)發生在原始大氣中的過程是o(填字母)

(4)發生在原始海洋中的過程是。(填字母)

(5)最復雜、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是o(填字母)

7.你認為在現在的環境條件下,地球上會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為什么?

8.關于生命起源的總是至今仍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1vX>

課題,1953年,美國學者米勒進行了模擬實驗,開僻了通過實,t

驗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徑。下圖是美國科學家米勒等模擬原二1冷L

始地球條件的裝置。將裝置內抽真空后,從a處泵入氣體于Y

玻璃儀器內,再將B中水煮沸,使水蒸氣驅動混合氣體在玻B

卻后,形成的產物沉積在C中。請根據上述說明,結合圖示I可答問題:

(1)火花放電的作用是o

(2)米勒提出問題是:?

(3)他作出的假設是:o

(4)他搜集到的證據是:。

(5)他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節生物的進化

第1課時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一、生物進化的化石記錄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和°

2.生物的遺體、遺物和生活的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中,經過若干

萬年的復雜變化而形成化石。

3.生物進化的總的趨勢是從______到___________,從低等到________,從—

到陸生。

4.化石記錄顯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結構而;

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_____,結構—而o

思考討論:生物進化的許多環節還缺少化石證據,你認為化石證據不夠全面的

原因可能是什么?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1.前寒武紀時期是先有______生物,再有_________生物,生活在______中。

2.古生代的植物有早期的________,中期的裸威類,晚期的薇類;動物有早期的

動物,中期的魚類,晚期的以及有翅的。生活環境由水中逐漸到

3.中生代時___植物和______動物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在—

上生活。

4.新生代時動物有動物和鳥類,植物有植物。

答案:一、1.遺體遺物遺跡

2.地層

3.簡單復雜高等水生

4.少簡單低等多復雜高等

思考討論

答案:化石證據不夠全面的原因可能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有些化石還沒有被人類發現;

第二,有些生物本來就沒有留下化石;第三,由于地殼、環境的變化或者人類的某些活動導

致了一些化石被毀滅。

二、1.原核真核海洋

2.藻類無脊椎兩棲類昆蟲陸地

3.裸子爬行陸地

4.哺乳被子

知識點

1.化石是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

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它們是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

在地層中,經過億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證明過去某個年代生物的存

在、分布和生活情況等,所以可以作為證明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

常見的生物化石有實體化石、印痕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等。研究發現,不同地層

里埋藏著不同類型的動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的結構比較相似,埋藏

于較深地層中的化石則與現代生物的結構差別較大。

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

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后來經過許多科

學家進一步地研究發現,地球上各種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時期出現的,而是有早有晚,它們有

的一直繁衍下來,有的卻滅絕了,各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按照一定順序出現的事實證明,現

代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

【例題1】已知物種A的化石比物種B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

B.物種A比物種B結構復雜

C.物種A一定從物種B進化而來

D.物種B一定從物種A進化而來

解析:在越晚形成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就越復雜、越高等。因為物種A的化石在

地層中出現要晚得多,所以物種A比物種B結構復雜。

答案:B

2.地球上的生命史

不同的地質年代都有自己的生物類群,地質年代越早,生物越簡單、低等,并且生活在

水中;地質年代越晚,生物越復雜、高等,并且能夠生活在干燥的陸地上。將這些順序排列

起來,能夠看到具體的動物和植物的類群名稱及進化順序。

【例題2】下列關于動物進化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某些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進化為原始的苔群和族類植物

B.原始的單細胞動物進化為原始的無脊椎動物

C.原始的魚類進化為原始的兩棲類、爬行類

D.原始的鳥類進化為原始的哺乳類

解析:原始的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原始的爬行類進化來的。

答案:D

練習

1.在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總趨勢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從體積小到體積大B.由簡單到復雜

C.由低等到高等D.由水生到陸生

2.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進化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B.生物由陸生向水生進化

C.鳥類由兩棲類進化而來

D.自然選擇學說是由孟德爾提出的

3.始祖鳥在進化上可能是處于哪兩種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

A.鳥類和哺乳類B.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C.魚類和兩棲類D.古代的爬行動物和鳥類

4.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的根本原因是()

A.運動方式不同B.細胞結構不同

C.營養方式不同D.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不同

5.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多數情況下某些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A.溫度太高B.這些物種不適應變化了的環境

C.生物太多,食物缺乏D.這些生物遺傳物質改變太快

6.某一化石采集隊,在甲、乙、丙三個不同地層內挖掘到許多化石。記錄清單如下:

甲地層(恐龍蛋、始祖鳥、龜);乙地層(馬、象牙、犀牛);丙地層(三葉蟲、烏賊、珊瑚)。

這些地層按地質年代由遠到近排列應是()

A.丙、甲、乙B.乙、甲、丙

C.甲、乙、丙D.乙、丙、甲

7.下圖進化樹表示幾種生物的進化過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C、D四種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2)與B生物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是。

答案:1.A生物進化總的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與生

物的體型沒有關系。

2.A自然選擇學說是由達爾文提出的,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總的趨勢是由簡單到復

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生物的進化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鳥類起源于古代

的爬行動物。

3.D古代爬行動物同時進化出了鳥類和哺乳類,而始祖鳥既有爬行動物的特征乂有鳥

類的特征,所以說明它是介于古代的爬行動物和鳥類之間的過渡類型。

4.C原始生命分化為能夠自己制造有機物的原始藻類和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的原始

單細胞動物,所以它們的根本區別是營養方式的不同。

5.B

6.A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新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

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相對來說,丙地層中的化石最低等,所以地層最古老;乙地層中的

化石最高等,所以地層形成最晚。

7.解析:從這一進化樹簡圖可以看出,A、B、C、D、E都來自于F,所以F是它們共同

的祖先,與B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是A。

答案:(1)F(2)A

第2課時生物進化的原因

一、達爾文的環球航行和考察

達爾文通過考察意識到加拉帕戈斯群島上各種生物發生著適應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顯

示出的影響和的選擇。

二、人工選擇的啟示

達爾文注意到人們飼養的動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從野生原種經過代代的精心和

________形成的.

三、大自然的選擇

1.絕大多數的物種繁殖的后代數量都大大超過生存環境的承受力,導致后代無法獲得

足夠的、等生存條件。它們之間就要進行,在競爭中某些有微小

的變異的個體更能適應環境變化,在競爭中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們的后代可

能繼承了這種有利變異的性狀。這樣,經過許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變異在物種內—

起來,一個更加適應環境的形成。

2.自然選擇是通過實現的,生物的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選擇在自然界中是_____存在的,環境的________作用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名師啟迪: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有的變異適應環境,有的變異不適

應環境,但自然選擇是定向的,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答案:一、環境大自然

二、選擇培育

三、1.食物棲息場所生存競爭有利積累新物種

2.生存競爭多樣性適應性

3.普遍定向選擇

知識點

1.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

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1)過度繁殖: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后

代。

(2)生存斗爭: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種生物在生

活過程中都必須為生存而斗爭。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生物種內的斗爭,

如為食物、配偶和棲息地等的斗爭,以及生物種間的斗爭。由于生存斗爭,導致生物大量死

亡,結果只有少量個體生存下來。

(3)遺傳和變異:一切生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引起變異的根本原因是環境條

件的改變。

(4)適者生存: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

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c這就是說,凡是生存

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

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的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

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

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由于

生物所在的環境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經過自

然選擇也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例題1]肺魚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進行夏眠,直到雨季來臨時才“復蘇”。

下列對這種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這是對不良環境的適應B.這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C.這是一種生存競爭的表現D.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解析:肺魚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變異。進行夏眠的肺魚能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不夏眠

的肺魚不適應環境而被環境淘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不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答案:B

2.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異同

【例題2】下列關于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的主要區別中,不正確的是()

A.人工選擇速度較快B.人工選擇的結果是促進生物進化

C.自然選擇進行十分緩慢D.自然選擇是各種環境起伶用

解析:人工選擇的結果是適合人類的需求和愛好。

答案:B

練習

1.1859年英國偉大的自然學家達爾文發表了()

A.《本草綱目》B.用進廢退學說C.細胞學說D.《物種起源》

2.醫學上大量濫用抗生素,導致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其原因是()

A.病菌對抗生素進行選擇的結果

B.病菌本身對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C.病菌變異的結果

D.抗生素對病菌的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

3.18世紀,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蛾棲息在長滿地衣的淺色樹干上,大多數樺尺蛾

體色是淺色的,少數深色。100年后,工業污染把樹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樺尺蛾變成了常

見類型,淺色卻成了少數。下列有關樺尺蛾體色由淺變深現象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樺尺蛾體色的深或淺是可以遺傳的性狀

B.樹干變成黑褐色是樺尺蛾種群體色變化的環境條件

C.食蟲鳥對樺尺蛾種群體色的變化起到了選擇作用

D.環境條件改變后樺尺蛾主動改變體色以適應新的環境

4.樺樹林中出現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長大后,其高度超過樺樹,樺樹因不耐陰而

逐漸死亡,樺樹林最終被云杉林取代。這一變化過程表明()

A.種內斗爭有利于物種延續B.適者生存是通過生存競爭來實現的

C.云杉的進化水平比樺樹高D.云杉的結構比樺樹復雜

5.由于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比例逐漸增加,對這個

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符合人類的需求B.適者生存

C.定向變異D.不用的器官逐漸退化

6.澳大利亞有一種外形奇特、美麗的琴鳥,它們大都在冬季繁殖,這樣可以避免蛇類

等來偷食它們的卵和雛鳥。這是()

A.環境變化的結果B.過度繁殖的結果

C.自然選擇的結果D.人工選擇的結果

7.魚和鯨是不同的動物,但它們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態,這是由于()

A.自然界的偶然巧合B.進化方向相同

C.有共同的祖先D.相同環境自然選擇的結果

8.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樹干的顏色都變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

不同顏色的蛾類最可能的變化結果是下圖中的()

9.下圖中圖A表示1940年到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數,圖B表示在同一時間內該地區

白色老鼠占同種個體的百分數。請分析并完成下列問題。

AB

(1)生活在雪地中的老鼠的毛色是白色,這是生物對環境的現象,這種體色

在生物學上稱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的結果。

(2)隨著降雪天數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數量,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出現在降

雪天數最大值________。隨著降雪天數的減少,白色老鼠的數量________。從1940?1960

年的降雪天數看,開始是逐漸上升,以后逐漸下降,這種變化的環境對老鼠的毛色起一

作用。

答案:1.D2.D

3.D樺尺蛾中出現體色變深的變異,并不斷積累下來,能躲避食蟲鳥的捕食,這種現

象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非樺尺蛾主動改變體色。

4.B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不同植物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而發生生存競爭。生存競爭的結

果是實現了適者生存。

5.B由題干可知,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比例逐漸增加,是由于蟹類的捕

食。變異是不定向的,既有有利變異也有不利變異,但只有適應環境的變異個體才能生存下

來。

6.C琴鳥在冬季繁殖,蛇類等變溫動物在冬季冬眠,這一適應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

果。在自然條件下,現存的所有生物,以及各生物的特征、生活習性等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

結果。

7.D

8.D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所有樹干的顏

色都變成了灰白色,所以褐色蛾類將會最少,灰色和白色蛾類越來越多。

9.解析:生活在雪地里的白色老鼠的毛色有利于躲避敵害,是對環境的適應,是一種

保護色,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兩圖對比看出隨降雪天數的增加,白色老鼠的百

分比增加,說明變化的環境對老鼠的毛色起選擇作用,同理,降雪天數減少了,白色老鼠百

分比也減少。

答案:(1)適應保護色自然選擇

(2)增加之后減少選擇

第3節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學習目標

i.講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的過程,對比觀察人與類人猿的特征:說出人與黑猩猩的相

似之處。

2.重點:分析比較人類進化的各個階段,說出各階段人類的主要特征,說出人種的類型與

分布。

3.確立勞動創造了人的思想,養成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預習導學

知識點一:比較人類與類人猿的特征

閱讀課文上半部分,觀察其中的各幅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1.四個現代類人猿:猩猩、、黑猩猩、

2.類人猿與人類在外部形態、和等方面有相似的特征。

知識點二:猿向人的過渡

仔細閱讀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人類的祖先是,過著生活,但由于造山運動和氣候的劇

烈變化,使它們有兩個方向的變化,一些森林古猿繼續中;另一些則成

群的O

2.是人類祖先與猿的分界標志,在進化過程中原始人類由生

活到生活。

3.人類與黑猩猩相比,手的不同之處是拇指能否。

知識點三:人類進化階段

仔細閱讀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人類進化的歷程分為、、和等

階段。

2.填表。

進化階段距今時間制造工具情況腦容量是否直立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知識點四:人種

1.由于不同的分布區域,所以人類進化成了、、和

4個人種。

2.人類祖先制造使用工具進行勞動,既是人類的手段,也是

的重要因素,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創造了人類本身,也選擇了人類本身。

答案:

知識點一:1.大猩猩長臂猿

2.面部表情身體結構

知識點二:1.森林古猿樹棲生活在森林轉向地面生活

2.兩足直立行走采摘狩獵

3.向里彎曲

知識點三:1.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2.

進化階段距今時間制造工具情況腦容量是否直立

南方古猿400^100萬年前天然工具與現代類人猿相似直立

能人200萬年前制造使用工具700亳升直立

直立人180~20萬年前制造不同用途工具1088亳升直立

制造精細的石器和骨

智人20萬注萬萬年前與現代人相似直立

知識點四:1.蒙古利亞人高加索人尼格羅人澳大利亞人

2.求得生存人類進化勞動

合作探究

1.閱讀課文,完成比較類人猿與人類的相似特征的活動。討論問題:

(1)為什么類人猿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說明理由。

(2)人類與類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人類與類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樣形成的?

2.完成探究活動:探索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進化的意義。說明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中手

進化的意義。

3.請閱讀教材,找出四個階段人種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體質特征、文化遺物等。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

(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

4.在生物學上,現代人類都屬于智人。不同的人種或種族實際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亞種,

現代人根據膚色和鼻形可以分為幾種?能舉出各人種的例子嗎?

答案:

1.(1)人類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征,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中人類與類人猿在許多方面

非常相似。經過研究,證明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類又不同于類人

猿。

(2)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棲息在樹上的。一些地區由

于氣候變化,森林減少,在樹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

為現代的人類。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在與環境斗爭的過程中雙手變得越來越靈巧,大腦越來

越發達,逐漸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并形成了社會。而一直生活在樹上的森林古猿,經過漫長的

年代,逐步形成現代的類人猿。所以,兩足直立行走是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

2.手的進化有助于人類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而勞動能夠促進大腦的發展和人類語

言文化的產生。

3.(1)南方古猿:腦容量與現代類人猿相當。

(2)能人:腦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直立人:腦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

(4)智人:腦容量和現代人相當,能從事農業和藝術活動。

4.①蒙古利亞人:中國人、日本人。

②高加索人:俄羅斯人、德國人、法國人。

③尼格羅人:古巴人、印度人。

④澳大利亞人:美國人。

第22章物種的多樣性

第1節生物的分類

一、科學家進行生物分類的方法

i.科學家以生物和為依據,將生物分為界、、綱、

_、科、______、________7個等級,其中,______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2.狗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綱、目、犬科、屬、犬種。

3.在檢索表中,將某一性狀特征分為的兩類,具有性狀的生物歸為

一類,與該性狀特征的生物歸為另一類,特征相反的兩類性狀相對排列;然后,在每

個類別中再尋找另一些特征,依據繼續歸類、相對排列,直至確定出不同種生物

的為止。

二、生物的命名

1.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亂,便于______、______和,瑞典科學家林

奈于1753年創立了。

2.雙名法規定:每一種生物只能有一個學名,一種生物的學名必須由兩個拉丁詞或拉

丁化形式的詞構成,第一個詞為,第二個詞為o

思考討論:蜜蜂既是動物、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又是昆

蟲。為什么同一種動物要冠以不同的類群名稱?

名師啟迪:分類單位中,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分類單位越高,

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相反,分類

單位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越近。

答案:一、1.性狀差異的程度親緣關系的遠近門目屬種種

2.哺乳食肉犬

3.對立相似相異新的性狀差異分類地位

二、1.研究交流開發利用

雙名法

2.屬名種名

思考討論

答案:不同的類群名稱屬于不同的分類等級,給蜜蜂冠以不同的類群名稱是分類上的需

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類等級中的位置。

知識點

1.分類單位與共同特征的關系

在生物各類群之間,所處的共同分類單位越小,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們的

親緣關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則親緣關系越遠。

種是最小的單位,也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同種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

生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種生物之間一般不能通過有性生殖生殖后代。

【例題1]在生物的分類單位中,它包含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親緣關系最密

切的單位是()

A.界B.門C.科D.種

解析:在生物分類中,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分植物界、動物界和其他幾個界。其中,

植物界、動物界為兩個較大的界,包含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很多。每個界又從大到小依次分為

門、綱、目、科、屬、種,即最小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為種。一種生物便是一個物種,一種生

物的所有特征就是這個物種的共同特征,所以共同特征最多。

答案:D

2.編制檢索表

檢索表是根據二歧分類的原理、以對比的方式編制的區分生物類群的表格。具體來說,

就是把生物類群的性狀特征進行比較,相同的歸在一項,不同的歸在另一項,在相同的項下

又以不同點分開,直到把生物類群區分出來為止。

【例題2】觀察表1和表2。

表1:比較一串紅和小麥

■?名稼

一串紅小妻

葉彩線形

葉航形態網狀葉膿平行葉脈

草本或本木草本草本

表2:比較楊和月季

■物名駢

腦月季

帶*

無皮制有皮《|

的卷本中葉復葉

■木或喬木喬木球木

根據表1和表2,在下面嘗試制作簡單的檢索表。

解析:從表中可以看出,一串紅和小麥是草木植物,楊和月季是木本植物,先將其列出;

在草本植物中,繼續觀察葉的特點:有的卵形、葉脈網狀,有的線形、葉脈平行,列出后就

可以將一串紅和小麥區分開;在木本植物中按同樣的方法將楊和月季區分開。

答案:

1.草本植物

2.葉呈卵形,網狀葉脈一串紅

2,葉呈線形,平行葉脈小麥

1.木本植物

2.灌木,復葉,枝條有皮刺月季

2?喬木,單葉,枝條無皮刺楊

練習

1.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是()

A.認識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B.便于人類采集生物標本

C.消滅所有對人類有害的生物D.大量捕獲對人類有用的生物

2.在下列分類單位中,生物之間性狀差異程度最小的是()

A.界B.門C.綱D.科

3.如果增加“亞科”這一分類單位,其分類地位應處于()

A.界與綱之間B.門與目之間

C.科與屬之間D.屬與種之間

4.公園里各種植物的標牌就是采用雙名法來表示該種植物的國際通用名稱,正確的表

示方法是()

A.種名+屬名B.屬名十種名

C.種名+科名D.科名+種名

5.某學生采集了7種植物,分別編號為①②③④@@⑦,依次分類排列如下表:

6.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cty而f動物界

存京動,門

哺乳網

右、、空觸球A?n

鹿科

鹿篇

售U…

(1)在分類階層中,生物種類最多的單位是,其中生物之間所含有的共同特

征最,生物體間的差異最________;生物種類最少的單位是,其中生物之

間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最,生物體的差異最O

(2)梅花鹿與馬鹿、蟹、牛、蛙之間的親緣關系,由近到遠的排列順序是o

(3)與梅花鹿同一目的動物有(舉兩例)。

(4)梅花鹿與牛在分類階層上相同的單位是。

(5)梅花鹿在_______這個分類階層上與人分開。

答案:1.A

2.I)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小,生物之間性狀差異程度越小。選項中,分類單位最小的是

科,因此生物之間性狀差異程度最小的是科。

3.C4.B

5.(1)③⑦

(2)兩種植物同屬于的分類單位越小,親緣關系越近

6.⑴界少大種多小

(2)馬鹿牛蛙蟹

(3)長頸鹿、駱駝

(4)界、門、綱、目

(5)目

第2節原生生物的主要類群

學習目標

1.認識原生動物類群的形態、結構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2.說出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常見藻類;說出藻類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預習導學

知識點一: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約有11萬種,多數是生物,少數是生物,細胞中有真正

的。

知識點二:原生動物

1.特征:身體由個細胞構成,細胞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2.分布:一般生活在、和中。

知識點三:藻類

1.特征:結構簡單,是或,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

化;細胞里有,能進行光合作用。

2.分布:分部在、湖泊、池塘和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3.意義: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可以作為魚的餌料,還為水生動物

提供,也是大氣中的重要來源。

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

②從藻類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上使用;

③可作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植物(赤潮現象)。

答案:

知識點一:單細胞多細胞細胞核

知識點二:1.一2.淡水海水潮濕的土壤

知識點三:1.單細胞多細胞個體葉綠體

2.江河海洋

3.有機物氧氣氧氣

①食用②醫藥③指示

合作探究

1.舉例說明原生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生物類群?

2.哪種原生動物能使人患病?

3.觀察海帶、石花菜、裙帶菜、紫菜、鹿角菜、石苑、馬尾藻等藻類的圖片,并回答下

列問題。

(D為什么這些藻類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2)根據藻類呈現的顏色的不同可以將藻類分為綠藻、褐藻和紅藻等。你能舉出幾種

常見的綠藻嗎?說說它們各有哪些特點?

(3)海帶屬于哪一種藻類,為什么?除了海帶以外還有哪些藻類屬于褐藻,它們都有哪些

共同特點?

(4)紅藻是因為體內含有較多的藻紅素而呈紅色,哪些藻類屬于紅藻?

(5)各種藻類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4.想一想:藻類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答案:

1.眼蟲能吸收水中的有機物,減輕水土污染。原生動物過多則污染水環境,如腰鞭毛蟲和

夜光蟲過度繁殖導致赤潮。

2.瘧原蟲會使人類感染瘧疾;阿米巴變形蟲會引發阿米巴痢疾。

3.(1)是因為它們含有不同的色素的緣故,但是,都含有葉綠素,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2)衣藻和石菊都是綠藻,因為它們的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葉綠素。衣藻是單細胞的,生

活在淡水中,有一個杯形的葉綠體,有鞭毛能游動。石藤是多細胞的,生活在海水中。

(3)海帶、馬尾藻、鹿角菜都屬于褐藻,因為它們含有較多的藻黃素;它們都沒有根、

莖、葉等器官的分化;它們的下端像根的部位叫根狀物,像葉的部位叫葉狀體,能夠進行光合

作用。

(4)紫菜和石花菜等。

(5)它們大多數生活在水中,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4.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氣。與人類的關系是有些可食用,如海帶、紫菜等可食用;

可藥用,如褐藻膠、瓊脂、碘酒在醫藥上有廣泛的用途。

第3節植物的主要類群

新課學習

知識點一:苔解植物

1.苔薛植物生活在陰濕的、背陰的和O

2.苔碎植物沒有真正的_____,它的假根沒有吸收和________的功能;

弱小,沒有________;葉片綠色,小而薄,除進行__________外,還能吸收

和0

3.苔葬植物大都對等有毒氣體非常敏感,可作為監測的

。還能水分等作用。

答案:1.地面墻壁樹皮

2.根水分無機鹽莖輸導組織光合作用水分無機鹽

3.二氧化硫空氣污染指示植物涵蓄

知識點二:蕨類植物(小組交流后回答)

1.蕨類植物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陰濕)

2.蕨類植物的結構特點如何?為什么比苔葬植物高大?(都有根、莖、葉等器官,有

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

3.蕨類植物是靠什么來繁殖的?(抱子)

4.蕨類植物有什么意義?(食用、藥用、觀賞等)

知識點三:種子植物(自主閱讀、看圖比較.,小組完成)

1.所有的種子植物都有哪兩個基本特征?

2.根據種子外面有沒有包被,將種子植物分為和

—的外層有果皮包被,的外層沒有果皮包被。

3.我國的裸子植物有多種,被譽為。有許多是世界上的

珍稀樹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4.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等級、種類、分布、與人類關系最密

切的植物類群。

5.被子植物可以分為哪兩種?分別有什么特征?

答案:1.①體內有維管組織一一韌皮部和木質部;

②能產生種子并用種子繁殖。

2.果皮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3.250裸子植物的故鄉銀杉水杉禿杉

4.最高最多最廣

5.單子葉植物:葉多為平行脈,花瓣為3或3的倍數;

雙子葉植物:葉多為網狀脈,花瓣為4、5或4、5的倍數。

鞏固練習:

1.能用來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A.海帶B.苔辭植物C.蕨類植物D.小麥

2.被譽為“裸子植物的故鄉”的國家是()

A.美國B.加拿大C.俄羅斯D.中國

3.蕨類植物都有、、等器官,并有和

。它靠來繁殖后代。

答案:LB2.D3.根莖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抱子

第4節動物的主要類群

第1課時無脊椎動物

學習目標

1.分析動物系統進化樹,知道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

2.重點:能說出無脊椎動物主要類群的常見種類和特征,以及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3.通過參加活動,提高自己觀察、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自己熱愛動物和保護動物

的情感。

預習導學

知識點一:動物的分類

我們已知的生物大約有多萬種,而動物大約有以上,不同動物的

和都有很大的差別。

知識點二:腔腸動物

1.腔腸動物是一類水生動物,在體內出現了專門的消化結構一一。常

見的腔腸動物有、、、和水母,其中

還有“水中國寶”的美稱。

2.水帽生活在清澈的和中,其舒展的身體不過幾厘米長,一端附著在水

草、石塊或其他的物體上,另一端游離,口的周圍有一圈細長的。

3.腔腸動物對人類的意義是什么?

知識點三:扁形動物

1.扁形動物身體背腹,兩側對稱,?般分布在、和的

土壤中,個別種類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常見種類有、等。

2.常見的真渦蟲生活在淡水中,平角渦蟲生活在中,豬肉絳蟲則寄生在

內,血吸蟲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動物的和中。

知識點四:環節動物

1.常見的環節動物有生活在濕潤土壤中的,生活在中的沙蠶,生活在

中的螞蛾等,它們的身體都是由許多構成的,大多為爬行。

2.蚯蚓與人類的關系:

蚯蚓可以,增加肥力還可以作為和食品等。

知識點五:軟體動物

1.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

身體,分為頭、足、內臟團三部分,體外有,外面有貝殼或內殼。

2.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田螺等軟體動物可以作為人類食物,味道鮮美;有些軟體動物是魚類的,如蚌、

淡水螺等;有些如釘螺還是寄生蟲的,能使人得病或破壞人類的設施以及影響農作

物的生長等。

知識點六:節肢動物

1.節肢動物是世界上種類最多,數量,分布的一個類群。身體外面

有,可以防止。身體由構成,身體分為三部分,有發

達的、、等。

2.昆蟲是唯一能飛行的節肢動物類群,胸部有三對一、兩對_,大大增加了昆蟲的活

動范圍。

3.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①為魚類提供天然食物例如:__________

②促進植物發展例如:__________

③傳播疾病例如:__________

④危害植物例如:__________

⑤防制病蟲需例如:

知識點七:賴皮動物

1.常見的棘皮動物自、、等。

2.棘皮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①海參可以也可入藥;

②海星和海膽分別危害養殖和藻類養殖。

答案:知識點一: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