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第一單元)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三年上《測量一亳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口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C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
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
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曷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
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2、提出學習目標:
1)1毫米有多長?1厘米等于幾毫米?(教科書第2-3頁的內容)
2)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毫米與厘米有什么關系?
二、展示成果,激發沖突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米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卜數學課本的長、
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
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長寬厚
估計測量估計測量估計測量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
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
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
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
生: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
是1毫米。
3、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生1:從學生尺中,你能發現毫米與厘米的關系要,1厘米=10毫米。
生2、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亳米。1厘米=10
毫米。
4、舉例說明1亳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卜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
的厚度大約都是1亳米。”
三、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1、小組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亳米),再用
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亳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2、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3、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4、練習一第1-3小題。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測量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亳米來表示;1厘米=10亳米;1分硬
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2、在橫線上填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蠟筆長6()跳繩長2()課桌高7()粉筆長75()
蠟筆長60()跳繩長200()課桌高70()粉筆長75()
測量教室的寬用()作單位書的厚度用()作單位
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作單位。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4一第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誰來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亳米)
2、請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一只螞蟻長約5(毫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
(米)
一只小花貓高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
生:一頭大灰狼長約8(),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
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
教師直接指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新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分米)。
3、提出學習目標;
1)1分米有多長?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教科書第3-4頁的
內容)
2)1分米等于幾厘米?1米等于幾分米?
二、展示成果,激發沖突
(一)展示內容
1、小組內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完成例題2和“做一做”
2、全班展示
(1)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卜。(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
(2)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分米與米之間有什么關系?(1分米等于10厘
米)、(1米等于10分米)
(3)、匯報課桌的長、寬、高。
(4)舉例說明長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二)活動過程
1、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收集信息(優生的創新做
法,學困生的錯例)
2、組內合作,質疑問難。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交流活動中,適時調控合作時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識。
三、學以致用,鞏固發展
1書本第6頁第5題。
2、5分米二()厘米二()亳米30毫米二()分米
400亳米=()厘米;()分米2米二()厘米
3、書本第6頁第6題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2、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
長度,再實際測量。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C
2.使學生知道1千米二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
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L1I
15千米45千米
TSl
L1J美湖
45千米38千
*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
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
數量板書。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A、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跑兩圈半是1000米。
B、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的一圈是200米,跑5圈就是1000米。
C、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1000米二1千米)
三、激發知識沖突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
的困難說給同學們聽嗎?
3、教師質疑問難:1千米到底有多長?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約是1
千米?要怎么記住1千米=1000米?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第9頁的第1、2兩題。
2、實踐體驗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
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
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
3、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
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5冊第8頁例5及“做一做”、以及練習二中的3-6
題.
教學目的:
1、知識技能:使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知道長度單位在實際中的應用。學會
根據它們之間的進率關系正確地進行單位換算。
2、數學思考:初步學會舉實例比較分析,論證推理的數學方法。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概括、類比、遷移的能力,使學生有序地思考。
4、情感態度:激勵學生評價與反思,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熟練地進行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地換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
同學們都捉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兔子輸給了烏龜,心里不服氣,總是想跟烏龜
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烏龜,就拉著烏龜要比賽,可烏龜說:“今
天我有事要做,不能和你比賽,要不我們比比今天誰走得遠些吧。”兔子同意了。
烏龜說:“今天我走了3000米,你呢?”兔子說:“我走了5千米,我走路程
比你長,我旗了!”可烏電聽了,不服氣的說:“我走的路程是3000,而你才
走了5,怎么會是你贏呢?”
同學們能幫他們評評理嗎?(他們用的單位不一樣)
那么我們要怎么幫他們比較呢?(把他們的單位統一起來)
2、提出學習目標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聽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
么?
讓學生說一說,出示學習目標:千米和米之間是怎么換算的?
二、展示成果,激發沖突
(一)自主學習,同桌相互展示
1、獨立完成課本第8頁的例題5。
2、同桌展示。(說說是怎么換算的)
因為1千米=1000米,3千米有3個1千米,也就有3個1000米,就是3000米。
因為1000米二1千米,5000米有5個1000米,也就是5個1千米,就是5千米。
(二)全班展不,激發沖突
1、全班交流方法,形成共識。
學生主動上臺說說各題的換算方法,其他同學質疑問難。
2、解釋應用,類化練習。(獨立解決例5下面的“做一做”,練習二第3、4、
5題)
組內交流,質疑問難。教師參與到學生交流活動中,適時調控合作時空。
3、全班交流,鞏固方法。
三、解決問題,擴展延伸
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
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
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一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
知道1噸=1000T?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觀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情境導入
1、猜老帥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
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一一千克,你們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介
紹藍鯨及有關資料。)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
書:噸的認識)。
(二)提出學習目標
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老區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繪畫夏日雪糕課件
- 2023年河南省中招考試物理試題及答案
- 教師工作壓力及其積極應對課件
-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新增PET-CT及CT診斷項目環評報告
- 保健院關于成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通知
- NSR618RF-D60線路保護測控裝置技術使用說明書
- 湖北武漢建筑工程施工統一用表資料目錄
- 鉆井隊關鍵崗位人員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質量檢驗報告
- 升降梯貨梯應急救援預案
- 機械加工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制度
- GB/T 21205-2022旋轉電機修理、檢修和修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