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
1.0.1為貫徹執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國家技術經濟政策,推動
黑龍江省建設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規范采石尾礦機制砂在混凝土
和砂漿中的應用,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綠色環保,
確保工程質量,結合我省具體情況,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黑龍江省建設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制品
和普通砂漿用采石尾礦機制砂的質量要求和檢驗。
1.0.3采石尾礦機制砂應用過程中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
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
2.0.1機制砂manufacturedsand
以巖石、卵石、礦山廢石或尾礦為原料,經除土處理,由機械破
碎、整形、篩分、粉控等工藝制成的,級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滿足要
求且粒徑小于4.75mm的顆粒,不包括軟質風化顆粒。
2.0.2采石尾礦機制砂quarryingtailing-basedmanufacturedsand
以礦山采石廢石或采石尾礦為原料,由機械破碎、整形、篩分、
粉控等工藝制成的,級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滿足要求且粒徑小于4.75
mm的顆粒,不包括軟質風化顆粒。
2.0.3天然砂naturalsand
在自然條件作用下巖石產生破碎、風化、分選、運移、堆/沉積,
形成的粒徑小于4.75mm的巖石顆粒。
2.0.4混合砂mixedsand
由天然砂與機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
2.0.5細度模數finenessmodulus
衡量砂粗細程度的指標。
2.0.6比粒度specificgranularity
將砂近似為球形,相同質量的每一粒級砂的粒徑均比相鄰粒級
砂的粒徑相差1/2,稱作比表面積指數。比粒度為各粒級分計篩余與
相對應的比表面積指數的乘積。
2.0.7泥塊含量claylumpsandfriablescontent
骨料中粒徑大于1.18mm,經水浸泡、淘洗等處理后小于0.60mm
的顆粒含量。
2.0.8亞甲藍(MB)值methylenebluevalue
用于判定采石尾礦機制砂對外加劑吸附性能的指標。
2.0.9石粉含量rockfinecontent
采石尾礦機制砂中粒徑小于0.075mm的顆粒含量。
2
2.0.10石粉含量極差rockfinecontentrange
在同一批次的采石尾礦機制砂試樣,采用水洗法測試其石粉含
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用于判定石粉含量穩定性的指標。
2.0.11片狀顆粒flakyparticleinquarryingtailing-based
manufacturedsand
1.18mm以上的細骨料顆粒中最小一維尺寸小于該顆粒所屬相應
粒級的平均粒徑0.45倍的顆粒。
2.0.12堅固性soundness
砂在外界物理化學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0.13采石尾礦機制砂空隙率voidfractionofquarryingtailing-
basedmanufacturedsand
采石尾礦機制砂在松散堆積體積中空隙體積所占的比例。
2.0.14石粉流動度比fluidityratioofrockfines
在摻加外加劑和0.40水膠比條件下,摻加石粉的膠砂與基準水泥
膠砂的流動度之比,用于判定石粉對減水劑吸附性能的指標。
2.0.15采石尾礦砂需水量比waterrequirementofquarryingtailing-
basedmanufacturedsand
采石尾礦機制砂與中國ISO標準砂在規定水泥膠砂流動度偏差
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綜合判定人工砂級配、粒形、吸水率和石粉吸
附性能的指標。
2.0.16輕物質lightweightmaterial
砂中表觀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質。
2.0.17堿骨料反應alkali-aggregatereaction
砂中堿活性礦物與水泥、礦物摻合料、外加劑等混凝土組成物及
環境中的堿在潮濕環境下緩慢發生并導致混凝土開裂破壞的膨脹反
應。
3
3基本規定
3.0.1采石尾礦機制砂可與天然砂混合使用,配合比例由試驗確定。
3.0.2混合砂的技術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儲存和運輸
等應按采石尾礦機制砂執行。
3.0.3在建設工程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和砂漿中使用的采石尾礦機
制砂,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黑龍江省有關標準的規定。
4
4原材料與生產要求
4.1原材料
4.1.1采石尾礦機制砂生產用原材料來源應穩定可靠。
4.1.2同一批次采石尾礦機制砂應采用相同母巖材質采石尾礦生產,
并應滿足勻質性要求。
4.1.3生產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母巖宜采用開采的新鮮巖石尾礦,不
應使用泥巖、頁巖和板巖類巖石尾礦。母巖表觀密度不小于2500
kg/m3,吸水率不大于2.0%,軟化系數大于0.85。母巖的抗壓強度應
滿足表1的規定。軟質、風化的巖石不得用于生產機制砂。對于風化
花崗巖和片麻巖,母巖抗壓強度可以不受表1限制,但制備的機制砂
壓碎值必須滿足本標準第6.3節的要求。
表4.1.3采石尾礦機制砂母巖抗壓強度
母巖類型火成巖變質巖沉積巖
母巖抗壓強度,
≥100≥80≥60
MPa
4.1.4機制砂原材料應進行堿活性試驗,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
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技術規范》GB/T50733的規定。
4.2生產要求
4.2.1原材料石應經除土處理。
4.2.2制砂設備應具有整形、在線調整顆粒級配和粉體含量的功能。
4.2.3采石尾礦機制砂成品儲存和堆放應具有防止離析分級措施。
4.2.4采石尾礦機制砂生產應符合安全、環保和職業健康的規定。
5
5分類和規格
5.1采石尾礦機制砂按技術指標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
5.2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分為粗砂、中砂、細砂
和特細砂四種規格,其細度模數分別為:
——粗砂:3.7~3.1;
——中砂:3.0~2.3;
——細砂:2.2~1.6;
——特細砂:1.5~0.7。
6
6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要求
6.1顆粒級配
6.1.1采除特細砂外,Ⅰ類砂的累計篩余應符合表6.1.1-1的2區的規
定,分計篩余應符合表6.1.1-2的規定;Ⅱ類和Ⅲ類砂的累計篩余應符
合表6.1.1-1的規定。砂的實際累計篩余,除4.75mm和0.6mm篩
檔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類砂累計篩余超出值的總合應不大于5.0%。
表6.1.1-1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累計篩余
級配區
方孔篩尺寸,mm1區2區3區
累計篩余,%
9.50000
4.7510~010~010~0
2.3635~525~015~0
1.1865~3550~1025~0
0.6085~7170~4140~16
0.3095~8092~7085~55
0.1597~8594~8094~75
表6.1.1-2采石尾礦機制砂的分計篩余
篩孔尺寸,mm4.752.361.180.600.300.15篩底
分計篩余,%0~1010~1515~2520~3120~305~150~20
注1:采石尾礦機制砂4.75mm篩的分計篩余不應大于5%。
注2:對于MB值>1.4的采石尾礦機制砂,0.15mm篩和篩底的分計篩余之和不大于25%。
6.1.2采石尾礦砂的粗細程度由細度模數或比粒度表示,Ⅰ類砂的細
度模數應為2.3~3.2,生產控制波動范圍為±0.15,比粒度宜在4.5~
7
7.0,生產控制波動范圍為±0.20。
6.1.3采石尾礦機制砂可以和天然砂以合理的比例均勻混合制備成
混合砂,天然砂的品質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
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規定,混合砂成品應進行質量檢驗和分
類。
6.1.4混合砂的細度模數宜在2.3~3.2之間,細度模數應經試驗確
定。
6.2泥塊含量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泥塊含量應符合表6.2的規定。
表6.2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泥塊含量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泥塊含量(質量分數),%≤0.2≤1.0≤2.0
6.3亞甲藍值與石粉含量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亞甲藍值與石粉含量應符合表6.3的規定。
表6.3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石粉含量
類別亞甲藍值(MB)石粉含量(質量分數),%
MB≤0.5≤15.0
0.5<MB≤1.0≤10.0
Ⅰ類
1.0<MB≤1.4或快速試驗合格≤5.0
MB>1.4或快速試驗合格≤1.0a
MB≤1.0≤15.0
Ⅱ類1.0<MB≤1.4或快速試驗合格≤10.0
MB>1.4或快速試驗合格≤3.0a
MB≤1.4或快速試驗合格≤15.0
Ⅲ類
MB>1.4或快速試驗合格≤5.0a
a根據使用環境和用途,經試驗驗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Ⅰ類砂石粉含量可放寬至不
大于3.0%,Ⅱ類砂石粉含量可放寬至不大于5.0%,Ⅲ類砂石粉含量可放寬至不大于7.0%。
8
6.4石粉含量極差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石粉含量極差限值應符合表6.4的規定。
表6.4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石粉含量極差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石粉含量極差,%≤2.0≤3.0≤4.0
6.5片狀顆粒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片狀顆粒含量應符合表6.5的規定。
表6.5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片狀顆粒含量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片狀顆粒含量,%≤5.0≤10.0—
6.6堅固性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堅固性應采用硫酸鈉溶液檢驗,試樣經5次
循環后,其質量損失應符合表6.6的規定。
表6.6采石尾礦機制砂的堅固性指標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質量損失率,%≤8.0≤10.0≤10.0
6.7壓碎指標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壓碎指標應符合表6.7的規定。
表6.7采石尾礦機制砂的壓碎指標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單級最大壓碎指標,%≤20≤25≤30
6.8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
除特細砂外,砂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應符合如下規
定:
——表觀密度不小于2500kg/m3;
——松散堆積密度不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大于44%。
9
6.9有害物質
采石尾礦機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輕物質、有機物、硫化物及硫酸
鹽、氯化物,其含量應符合表6.9的規定。
表6.9采石尾礦機制砂中的有害物質含量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云母(按質量計),%≤1.0≤2.0≤2.0
輕物質(按質量計),%≤1.0
有機物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鹽(按SO3質量計),%≤1.0
氯化物(以氯離子質量計),%≤0.01≤0.02≤0.06
a: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如深于標準色,應按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對原狀砂和洗除有
機物的砂進行膠砂強度對比試驗,抗壓強度比不應低于0.95。
6.10飽和面干吸水率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飽和面干吸水率應符合表6.10的規定。
表6.10采石尾礦機制砂的飽和面干吸水率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飽和面干吸水率,%≤2.0≤3.0≤3.0
6.11石粉流動度比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石粉流動度比應符合表6.11的規定。
表6.11采石尾礦機制砂的石粉流動度比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石粉流動度比,%≥105≥100≥95
6.12需水量比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需水量比應符合表6.12的規定。
表6.12采石尾礦機制砂的需水量比
類別Ⅰ類Ⅱ類Ⅲ類
需水量比,%≤115≤125≤135
10
6.13堿骨料反應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堿骨料反應活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設
用砂》GB/T14684的規定。
6.14放射性和浸出毒性
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放射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放射
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規定。
采石尾礦機制砂浸出毒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危險廢物鑒別
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5085.3的規定。
11
7采石尾礦機制砂檢驗方法
7.1試樣
7.1.1采試樣數量
單項試驗的最少取樣數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
14684的規定。若進行幾項試驗時,如能保證試樣經一項試驗后不致
影響另一項試驗的結果,可用同一試樣進行幾項不同的試驗。
7.1.2采取樣方法
(1)按本標準7.1.1規定的數量取樣。
(2)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
部位表層鏟除,然后從不同部位隨機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組成一
組樣品。
(3)從皮帶運輸機上取樣時,應全斷面定時隨機抽取大致等量
的砂4份,組成一組樣品。
(4)從火車、汽車、貨船上取樣時,從不同部位和深度隨機抽
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組成一組樣品。
(5)每組樣品應妥善包裝,避免細料散失,防止污染,并附樣
品卡片,標明樣品的編號、取樣時間、代表數量、產地、樣品量、要
求檢驗項目及取樣方式等。
7.1.3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樣品縮分方法可選擇下列兩種方法之一:
(1)用分料器法,將樣品在潮濕狀態下拌和均勻,然后通過分
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過分料器。重復上述過程,直至
把樣品縮分到試驗所需量為止。
(2)人工四分法,將所取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下拌和
均勻,并堆成厚度約為20mm的圓餅,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
圓餅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對角線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
餅。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到試驗所需量為止。
12
堆積密度、機制砂堅固性試驗所用試樣可不經縮分,在拌勻后直
接進行試驗。
7.2試驗環境要求
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5℃
7.3檢驗方法
7.3.1顆粒級配
(1)細度模數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
的規定進行。
(2)比粒度試驗方法
將砂近似為球形,相同質量的每一粒級砂的粒徑均比相鄰粒級
砂的粒徑相差1/2,稱作比表面積指數。比粒度為各粒級分計篩余與
相對應的比表面積指數的乘積,用以衡量砂的比表面積大小程度。
1)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進行砂的篩
分試驗,獲得砂的分計篩余a1、a2、a3、a4、a5和a6。
2)比粒度應按公式(1)計算:
比粒度=(1?2)?1+?2+2?3+4?4+8?5+16?6式(1)
式中:a1、a2、a3、a4、a5、a6分別為標準篩的4.75mm、2.36mm、
1.18mm、0.60mm、0.30mm和0.15mm篩的分計篩余。
3)比粒度取2個試樣的試驗結果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確到
0.1;當2次試驗的比粒度之差超過0.2時應重新試驗。
7.3.2泥塊含量
泥塊含量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
定進行。
7.3.3亞甲藍值
亞甲藍值試驗方法按按附錄A進行。
13
7.3.4石粉含量
石粉含量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
定進行。
7.3.5石粉含量極差
石粉含量極差試驗方法是:
(1)在同一批次的機制砂中隨機采取不小于6個樣品,按按現行
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進行水洗法測試石粉含量,
獲得砂的石粉含量最大值與石粉含量最小值。
(2)石粉含量極差按公式(2)計算:
?=?????????式(2)
式中:
R——石粉含量極差;
Pmax——石粉含量最大值;
Pmin——石粉含量最小值。
(3)石粉含量極差取2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
確到0.5;當2次試驗值的差超過0.5時應重新試驗。
7.3.6片狀顆粒
片狀顆粒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
定進行。
7.3.7堅固性
堅固性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
進行。
7.3.8壓碎指標
壓碎指標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
定進行。
7.3.9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
14
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試驗方法分別按現行國家標
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進行。
7.3.10云母
云母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進
行。
7.3.11輕物質
輕物質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
進行。
7.3.12有機物
有機物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
進行。
7.3.13硫化物及硫酸鹽
硫化物及硫酸鹽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
14684的規定進行。
7.3.14氯化物
氯化物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規定
進行。
7.3.15飽和面干吸水率
飽和面干吸水率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
14684的規定進行。
7.3.16石粉流動度比
石粉流動度比試驗方法按附錄B進行。
7.3.17需水量比
需水量比試驗方法按附錄C進行。
7.3.18堿骨料反應
15
堿骨料反應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的
規定進行。
7.3.19放射性和浸出毒性
放射性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規定進行。
浸出毒性試驗方案按現行國家標準《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
性鑒別》GB5085.3的規定進行。
16
8采石尾礦機制砂檢驗規則
8.1檢驗分類
8.1.1出廠檢驗
機制砂的出廠檢驗項目:顆粒級配(含細度模數、比粒度)、亞
甲藍值(MB值)、石粉含量、泥塊含量、壓碎指標、松散堆積密度、
空隙率。Ⅰ類機制砂出廠檢驗項目還應包括片狀顆粒含量。
8.1.2型式檢驗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a)新產品投產時;
b)原材料產源或生產工藝發生變化時;
c)正常生產時,每年進行一次;
d)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時;
e)出廠檢驗結果與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
砂的型式檢驗項目應至少包括包括本標準6.1~6.14規定的技術
要求。
8.2組批規則
8.2.1按同分類、類別及日產量,日產量不超過4000t,每2000t為
一批,不足2000t亦為一批。
8.2.2按同分類、類別及日產量,日產量超過4000t,按每條生產線
連續生產每8h的產量為一批,不足8h的亦為一批。
8.3判定規則
8.3.1試驗結果均符合本文件的相應類別規定時,可判為該批產品
合格。
8.3.2技術要求6.1~6.14若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文件規定時,則應
17
從同一批產品中加倍取樣,對該項進行復驗。復驗后,若試驗結果符
合本文件規定,可判為該批產品合格;若仍然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時,
否則判為不合格。若有兩項及以上試驗結果不符合本文件規定時,則
判該批產品不合格。
18
9采石尾礦機制砂1標志、儲存和運輸
9.1砂出廠時,供需雙方在廠內驗收產品,生產廠應提供產品質量
合格證書,其內容包括:
a)砂的母巖類型、分類、規格、類別和生產廠信息;
b)批量編號及供貨數量;
c)出廠檢驗結果、日期及執行文件編號;
d)合格證編號及發放日期;
9)檢驗部門及檢驗人員簽章。
9.2砂應按分類、類別分別堆放和運輸,并采取防離析措施,防止
人為碾壓、混合及污染產品。
9.3運輸時,應有必要的防遺撒措施,避免污染環境。
A
A
19
附錄A石粉亞甲藍值試驗
(規范性附錄)
A.1范圍
本附錄規定了采石尾礦機制砂石粉亞甲藍值試驗的方法。
A.2儀器設備
a)亞甲藍(C16H18CIN3S·3H2O):純度不小于98.5%。
b)鼓風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c)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稱量100g,感量0.01g。
d)標準篩:規格為0.075mm、0.15mm、0.30mm、0.60m、
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篩各一只,并附有篩
底和篩蓋。
e)搖篩機
f)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個。
g)葉輪攪拌器:轉速可調最高達600±60r/min,葉輪個數三片
或四片,葉輪直徑75±10mm。
h)定時裝置:精度1s。
i)玻璃容量瓶:容量1L。
j)溫度計:精度1℃。
k)玻璃棒:2支,直徑8mm,長300mm。
l)燒杯:容量為1000mL。
m)其他:定量濾紙、搪瓷盤、毛刷、潔凈水等
A.3試驗步驟
A.3.1標準亞甲藍溶液配制
A.3.1.1測定亞甲藍中的水分含量w。稱取5g左右的亞甲藍粉末,
記錄質量mh,精確到0.01g。在100±5℃的溫度下烘干至恒重,在
20
干燥器中冷卻,然后稱重,記錄質量mg,精確到0.01g。按式(A.1)
計算亞甲藍的含水率w:
m?m
?=hg×100(A.1)
mg
式中:
mh——亞甲藍粉末的質量,g;
mg——干燥后亞甲藍的質量,g。
注:每次配制亞甲藍溶液前,都必須首先確定亞甲藍的含水率。
A.3.1.2取亞甲藍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亞甲藍粉末
質量10g),精確至0.01g。
A.3.1.3加熱盛有約600ml潔凈水的燒杯,水溫不超過40℃。
A.3.1.4邊攪動邊加入亞甲藍粉末,持續攪動45min,直至亞甲藍粉
末全部溶解為主,然后冷卻至20℃。
A.3.1.5將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潔凈水淋洗燒杯等,使所有亞
甲藍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溫度應保持在20±1℃,
加潔凈水至容量瓶1L刻度。
A.3.1.6搖晃容量瓶以保證亞甲藍粉末完全溶解。將標準液移入深
色儲藏瓶中,亞甲藍標準溶液保質期應不超過28d。配置好的溶液應
標明制備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A.3.2制備石粉懸濁液石
A.3.2.1取代表性機制砂試樣,置烘箱中在105±5℃條件下烘干至
恒重,待冷卻至室溫時,將機制砂試樣倒入按孔徑大小從上到下組合
的套篩,應附0.075mm篩和篩底,用搖篩機篩10min,取0.075mm
方孔篩以下篩底石粉試樣累計100g,分兩份備用,精確至0.1g。
A.3.2.2稱取石粉試樣200g,精確至0.1g。將石粉試樣倒入盛有
500±5mL蒸餾水的燒杯中將葉輪攪拌機調整到600±60r/min轉速,
葉輪距離燒杯底部約10mm。攪拌5min,形成石粉懸浮液,用移液管
準確加入5ml亞甲藍溶液,然后保持400±40r/min轉速持續攪拌,直
至試驗結束。
21
A.3.3粉亞甲藍(MB)值的測定
A.3.3.1將濾紙架空放置在敞口燒杯的頂部,使其不與任何其他物
品接觸。
A.3.3.2石粉懸濁液在加入亞甲藍溶液并經400±40r/min轉速攪拌1
min起,在濾紙上進行第一次色暈檢驗。即用玻璃棒蘸取一滴石粉懸
濁液滴于濾紙上,液滴在濾紙上形成環狀,中間是石粉沉淀物,液滴
的數量應使沉淀物直徑在8mm~12mm之間,外圍環繞一圈無色的水
環。觀察在沉淀物周圍邊緣是否放射出1mm寬的淺藍色暈。
A.3.3.3如果第一次的5mL亞甲藍溶液沒有使沉淀物周圍出現色暈,
再向石粉懸濁液中加入5mL亞甲藍溶液,繼續攪拌1min,再用玻璃
棒蘸取一滴懸浮液,滴于濾紙上,進行二次色暈試驗,若沉淀物周圍
仍未出現色暈,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沉淀物周圍出現約1mm寬的穩
定淺藍色暈。
A.3.3.4停止滴加亞甲藍溶液,但繼續攪拌懸濁液,每1min蘸取一
次懸濁液進行色暈試驗。若色暈在4min內消失,再加入5mL亞甲藍
溶液;若色暈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亞甲藍溶液。兩種情況下,
均應繼續進行攪拌和蘸染試驗,直至色暈可持續5min。
注:由于石粉吸附亞甲藍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在色暈試驗
過程中,色暈可能在出現后又消失了。因此,需要每隔1min進行一
次色暈檢驗,連續5次出現色暈為有效。
A.3.3.5記錄色暈持續5min時所加入的亞甲藍溶液總體積,精確至
1mL。
注:試驗結束后應立即用水徹底清洗試驗用容器,清洗后的容器
不得含有清潔劑成分。
A.4石粉亞甲藍(MBP)值計算
A.4.1石粉亞甲藍值(MBP)按式A.2計算:
?
??=×10(A.2)
P?
22
式中:
MBP——亞甲藍值,g/kg,表示每千克石粉試樣所消耗的亞甲
藍克數,精確至0.1;
G——試樣質量50,g;
V——所加入的亞甲藍溶液的總量,mL。
10——換算系數,用于將每千克試樣消耗的亞甲藍溶液體
積換算成亞甲藍質量。
A.4.2石粉亞甲藍(MBP)值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
0.1。
23
附錄B石粉流動度比試驗
(規范性附錄)
B.1儀器設備和材料
B.1.1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a)攪拌機:符合GB/T17671規定的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
b)流動度跳桌:符合GB/T2419的規定;
c)鼓風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d)標準篩:規格為0.075mm、0.15mm、0.30mm、0.60m、1.18
mm、2.36mm、4.75mm的方孔篩各一只,并附有篩底和篩蓋;
e)搖篩機;
f)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稱量100g,感量0.01g;
B.1.2試驗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a)水泥:采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檢驗專用基準水泥或符合
GB175規定的硅酸鹽水泥。當有爭議或仲裁檢驗時,應采用基準水
泥
b)砂:符合GB/T17671規定的中國IS0標準砂;
c)水:自來水或蒸餾水;
d)減水劑:符合JG/T223中標準型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的規
定,與試驗用水泥適應性良好,含固量不大于5%。
B.2試驗步驟
B.2.1按GB/T14684規定進行取樣,并將人工砂烘干。
B.2.2將烘于后冷卻至室溫的人工砂試樣倒入按孔徑大小從上到下
組合的套篩,應附0.075mm篩和篩底,用搖篩機篩10min,取0.075mm
方孔篩以下篩底石粉試樣累計270g,分2份備用,精確至0.1g。
B.2.3確定流動度比的膠砂配合比應符合表B.1的規定。
24
表B.1石粉流動度比試驗膠砂配合比
水泥石粉標準砂加水量流動度
膠砂種類減水劑用量
gggmLmm
膠砂流動度達到180±5
對比膠砂45001350180180±5
mm時的減水劑用量
試驗膠砂3151351350180與對比組相同L
B.2.4按照B.1中對比膠砂組的膠砂配合比,通過調整減水劑的用量
使對比膠砂的流動度達到180±5mm。
B.2.5按照B.1中試驗膠砂組的膠砂配合比,測定試驗膠砂的流動度。
B.3石粉流動度比計算
B.3.1石粉的流動度比按式(B.1)計算:
?
??=×100%(B.1)
?0
式中:
FF——石粉的流動度比,%,精確至1%;
L——試驗膠砂的流動度,單位為毫米,mm;
L0——對比膠砂的流動度,單位為毫米,mm。
B.3.2石粉流動度比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1%。
25
附錄C采石尾礦機制砂需水量比試驗
(規范性附錄)
C.1儀器設備和材料
C.1.1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a)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b)天平:量程應不小于2000g,最小分度值應不大于1g;
c)攪拌機:符合GB/T17671規定的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
d)流動度跳桌:符合GB/T2419的規定;
C.1.2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a)水泥:符合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檢驗專用基準水泥或符合
GB175規定的硅酸鹽水泥。當有爭議或仲裁檢驗時,應采用基準水
泥;
b)砂:符合GB/T17671規定的中國IS0標準砂;
c)受檢砂:采石尾礦機制砂;
d)水:自來水。
C.2試驗步驟
C.2.1按GB/T14684規定進行取樣,并將采石尾礦機制砂烘干。
C.2.2將烘干后冷卻至室溫的人工砂充分混合均勻,累計取2700g,
分2份備用。
C.2.3膠砂配合比應符合表C.1的規定。
表C.1人工砂需水量比試驗配合比
膠砂種類水泥,g標準砂,g砂,g加水量,mL流動度,mm
對比膠砂4501350-225Y
試驗膠砂450-1350MWY±2
26
C.2.4對比膠砂和試驗膠砂分別按GB/T17671的規定進行攪拌。
C.2.5攪拌后的對比膠砂和試驗膠砂分別按GB/T2419測定流動度。
當試驗膠砂流動度達到對比膠砂流動度Y的±2mm時,記錄此時的加
水量MW;當試驗膠砂流動度超出對比膠砂流動度Y的±2mm時,重新
調整加水量,直至試驗膠砂流動度達到對比膠砂流動度Y的±2mm為
止。
C.3采石尾礦機制砂需水量比試驗計算
C.3.1采石尾礦機制砂需水量比應按式(C.1)計算:
100×?
?=?(C.1)
225
式中:
X——采石尾礦機制砂需水量比,%,精確至1%;
MW——試驗膠砂流動度達到對比膠砂流動度Y±2mm時的
加水量,單位為毫升,mL;
225——對比膠砂的加水量,單位為毫升,mL。
C.3.2采石尾礦機制砂需水量比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
確至1%。
27
本標準用詞說明
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產格程度不同的用
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
定”或“應按……執行”。
28
引用標準名錄
1《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
2《化學試劑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GB/T601
3《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5085.3
4《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5《混凝土外加劑》GB8076
6《建設用砂》GB/T14684
7《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
8《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技術規范》GB/T50733
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
10《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JG/T568
29
黑龍江省地方標準
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
DB23/TXXXX—2022
條文說明
30
制定說明
為適應我省工程建設混凝土和砂漿對機制砂使用不斷增長的需
要,保證黑龍江省工程建設質量,推動我省建設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根據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求,哈爾濱學院會同有關單位,充
分考慮我省采石尾礦機制砂資源現狀及巖性特點,在廣泛調查研究,
認真總結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成果和應用實踐基礎上,通過對不同
地區不同母巖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性能指標對混凝土和砂漿性能影響
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經系統試驗驗證,獲得了混凝土和砂漿制備用采
石尾礦機制砂需重要技術參數。
為了便于廣大混凝土生產、施工、科研、檢測等單位有關技術人
員在使用本規程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標準編制組按章、節、
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
中需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根據《工程建設標準編寫規定》
(建標[2008]182號)中第九十九條的規定,本條文說明不是對標準
正文內容的補充規定或加以引申,因此,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
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定的參考。
31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定.............................................................................................................4
4原材料與生產要求.............................................................................................5
4.1原材料......................................................................................................5
4.2生產要求..................................................................................................7
5分類和規格.......................................................................................................10
6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要求...............................................................................10
6.1顆粒級配................................................................................................10
6.2泥塊含量................................................................................................11
6.3亞甲藍值與石粉含量............................................................................13
6.4石粉含量極差........................................................................................15
6.5片狀顆粒................................................................................................20
6.6堅固性....................................................................................................10
6.7壓碎指標................................................................................................11
6.8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13
6.9有害物質................................................................................................15
6.10飽和面干吸水率..................................................................................20
6.11石粉流動度比......................................................................................10
6.12需水量比..............................................................................................11
6.13堿骨料反應..........................................................................................13
6.14放射性和浸出毒性..............................................................................15
7檢驗方法...........................................................................................................23
7.1試樣........................................................................................................23
7.2試驗環境................................................................................................23
7.3顆粒級配................................................................................................25
7.4泥塊含量................................................................................................26
32
7.5亞甲藍值................................................................................................27
7.6石粉含量................................................................................................23
7.7石粉含量極差........................................................................................23
7.8片狀顆粒................................................................................................25
7.9堅固性....................................................................................................26
7.10壓碎指標..............................................................................................27
7.11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23
7.12云母......................................................................................................23
7.13輕物質..................................................................................................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變更協議書共
- 廢舊瀝青購買合同
- 水穩料供銷合同
- 廠房電路安裝合同
- 拆舊合同協議
- 連鎖超市合作協議合同書
- 甲方更改合同協議
- 工程裝修維修協議合同書
- 重要的合同協議放在哪兒
- 合同附件技術協議
- 2023年鄭州軌道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5年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聯系單位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新食品安全法相關試題及答案
- 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 攀枝花2025年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事業單位春季引才(1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勞務派遣標書項目實施方案
- 手術安全管理課件圖文
- 2025年河南經貿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測試卷2022版》測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北京東城區初一(下)期末英語試題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