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但仍保留著濃厚的封建殘余勢力,國內市場狹小,人民起義不斷。(1)根本原因:解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一、中日甲午戰爭1.原因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陰公開宣稱:“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可開拓蝦夷(北海道古稱),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人教明治維新后,隨著軍事實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國征討方略》,公然叫囂:“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立于萬國之間,保持安寧,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其成為數個小邦國。”可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人教“開拓萬里之波濤”,“布國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筆信》提出“征韓論”的西鄉隆盛發表《軍事意見書》《外交政略論》的日本首相山縣有朋日本的對外擴張國家獨立自衛之道,一個捍衛主權線,二個防護利益線。何謂‘主權線’?國家之疆域是也。何謂“利益線”?即同我國主權線的安全緊密相關之區域是也。
——1890年12月,日本內閣首相山縣有朋在日本第一屆國會上的“施政演說”大陸政策臺灣朝鮮東北和蒙古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日本日本“大陸政策”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中國內地第五期侵占亞洲稱霸世界(1)根本原因:解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積極擴張,蓄謀已久,制定了以征韓侵華為核心的大陸政策一、中日甲午戰爭1.原因日本:1885年,十年為期擴軍計劃。1892年,提前完成1890年財政收入的60%發展陸海軍1893年起,宮廷經費30萬元,文武百官薪金的10%補充造船費用1892年,軍費開支3450萬日元,占國家預算41%強。甲午前夕,63000常備兵,23000預備兵,排水量72000噸的海軍艦隊日本學者中冢明在《日清戰爭研究》一書中指出:甲午戰爭“并不是日本資產階級的經濟侵略沖動率先戰斗的戰爭,正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力的軟弱,為了在帝國主義各國侵略遠東的競爭中不至落后,日本才在絕對主義天皇制的主導下,專靠軍事力量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擴充視野:明治天皇為籌集資金購買“吉野”,宣布自己從此到擊敗大清國,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則捐出了自己的首飾。這下,民眾來勁了,發起了“‘吉野’號募捐會”,后來募捐到的銀兩可以買三艘“吉野”號。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開回自己的港口。-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當時到日本去的中國人不少,有人帶回了日本明治天皇靠牙縫里摳肉來供養海軍的見聞,在北京城里居然被傳為笑談。人們說:“東洋小夷,比竟是東洋小夷。一個堂堂的君主竟窮成這樣,哪里還有尊嚴,也不怕人笑話!”-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87年3,正當中國準備挪用海軍購艦專款之際,日本天皇諭令從皇室內庫中30萬日元(相當于皇室經費十分之一)作為購艦用費,諭令即出,全國追從,至當年9月,集資到100余萬日元。-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甲午戰爭中,日方從內閣成員到前線軍官,幾乎是年富力強清一色的“海歸”,即便沒有留過洋的,也接受過良好的西方軍事教育,伊藤博文時年54歲。而中方則從李鴻章開始,就多是沒有出過國門的“土鱉”,李鴻章更是年逾七旬。-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權問題已有深刻認識。海軍大佐山本權兵衛提出重視海權的主張得到認同。他說:“大凡偏處海國,或領有海疆之邦……其無能掌握海權者,斯不克制敵以操勝,此古今東西莫易之義。”-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負責海陸軍事務的軍務官向天皇上奏折說:“耀皇威于海外,非海軍莫屬,當今應大興海軍。”對此,天皇諭令:“海軍建設為當今第一急務,應該從速奠定基礎。”-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海軍戰略是建立在“守”字上,他說,“我之造船本無馳騁域外之意,不過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即專“防敵兵沿海登岸”,實際上仍然沒有跳出純海岸守口主義的窠臼。消極的“保船”思想成為中國海軍作戰的指導方針。-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1年,清廷決定停購外洋船炮兩年,十分著急的丁汝昌曾上奏:“……從前所購船艦,經歷多年,已成舊式,機器漸滯,運用不靈,比較外洋新式快船,速率懸異,且快炮未備,難資戰守,一旦有事,恐難支拄,請及時增購船炮,以備防御。”但他的多次建議均未被采納。-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有人建議將修園子的銀兩移作軍費時,慈禧卻道:“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結果清軍作戰接連失利,慈禧又不得不改口:“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三朝元老、戶部尚書閻敬銘用頭上烏紗逼宮,請求停修頤和園。慈禧太后連叫三聲:“滾!滾!滾”尖利的聲音在金鑾殿上回蕩。閻敬銘何曾受過如此屈辱,口叫:“圣主爺,奴才去見你了。”一頭撞到柱子上。-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慈禧太后的六十壽慶從當年九月二十五日,一直持續到十月十七日,十月初十達到高潮。這天慈禧乘著八人花桿孔雀頂轎到宮中各處拈香,接受帝后及臣工等賀壽,晚上又搭起戲臺聽戲。-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甲午戰爭爆發后,光緒皇帝及諸王大臣屢次懇請,不管怎樣,壽辰典禮都要照常舉辦。慈禧太后表示:“茲者慶辰將屆,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觀,受臺萊之祝耶?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為這次壽辰而準備的3000萬兩白銀悉數補發清軍。-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4月9日,日本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一行人從東京出發,以旅游為名到煙臺、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參觀”,本來還“做賊心虛”保持低調,結果沒想到以李鴻章為首的各級官員帶著他參觀武備學堂、炮臺、軍工廠。川上連夢都不敢做,回去就寫下了“感想”。-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在給美國總統的戰爭相關報告中寫道:“中國人中之最無智識而最愚笨者成為統治者。中國政府幾乎無官不貪,無事不賄,上下相欺。”-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東學黨起義提出:“濟世安民”“逐滅夷倭”“盡滅權貴”,并占領了全羅道府全州(1)根本原因:解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積極擴張,蓄謀已久,制定了以征韓侵華為核心的大陸政策(2)主要原因:日本為擺脫1890年經濟危機(3)直接原因(導火線)一、中日甲午戰爭1.原因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我認為,使這種猶豫不決的狀態永遠繼續下去,最終會成為招來第三國干涉的緣由,因此,設法促成日清兩國間的沖突為上策。”這是時任日本外相的陸奧宗光在開戰前的觀點。一般來說,外交官的職責是通過談判,確保和平狀態下獲得更多利益。但陸奧宗光卻開創了預謀戰爭的開戰外交。-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陸奧宗光是發動甲午戰爭的一位關鍵人物。他被日本人尊稱為“日本外交之父”。從1892年8月出任伊藤博文內閣的外相,到1894年7月才兩年的時間便在朝鮮挑起中日戰爭,是他一生的得意之作。他晚年所著回憶錄寫道,將來如有人編寫中日兩國當時的外交史,必以朝鮮之亂為開端。-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6月9日,日本軍隊自宇品港出發前往朝鮮半島,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在國內公布了這一事實。然而他們告訴老百姓的出兵理由是:“東學黨勢力日益猖獗,已經出現了以朝鮮政府之力不能鎮壓的狀況。因此,我國為保護在朝鮮的日本公使館、領事館和日本國民、僑民而派出軍隊。”-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6月,大鳥圭介建議日本政府,借中朝宗屬問題促成中日破裂,采取向朝鮮政府質問“朝鮮是否為中國屬邦”的狡猾手段。朝鮮如果否認,則由日本軍隊將駐朝清軍驅逐出境;如果承認,則譴責其違反排除中國宗主權規定,繼續派軍。-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營召開御前會議,制定了開戰具體計劃。日本政府向朝鮮發出最后通牒:“派兵駐扎在朝鮮,蔑視貴國獨立,損害自主,不成體統。應由貴政府令清軍退出境外,即7月22日前回復”。日本秘密決定:“不管朝鮮做何答復,都要訴諸武力。”-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7月,日軍計劃進攻牙山,但日駐朝鮮公使大鳥圭介深感不安,因為沒有法律“依據”。他左思右想,就在25日上午10時闖進朝鮮王宮,逼著大院君寫“委任狀”。大鳥得到“合法”理由后,立即寫信給早已埋伏好的大島義昌,牙山戰役由此開始。-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評論稱:“所有國家均向中國表示同情,并說日本這樣破壞和平是不對的。但沒有一個國家會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幫助中國。列強十分清楚,日本如果戰勝中國,他們都可以分一杯羹,戰后的情況正是這樣。”-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8月6日,《洛杉磯時報》說:“山姆大叔決定在中日之間保持最不偏不倚的中立。換句話說,姑娘站到一邊,讓小伙子自行決定,贏得勝利也將得到她。中國很快就被切斷了燃料供應,日本人則時刻渴望著鮮血。這場戰爭將是本世紀最血腥的戰爭。”-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7月25日,日本“浪速”號敢進攻運載清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可不是一時沖動。7月16日,日本抓住英國利用其牽制俄國南下的心理,正式廢除了幕府時期與英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兩國進入蜜月期。此外,日本的軍艦及裝備多半購自英國,早已料定英國不會為一艘商船與自己翻臉。-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黃海海戰豐島平壤旅順威海衛1894.112.經過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海戰1894.7-1895.4第一階段開始1894.7回族將領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走1894.7-1894.9北洋艦隊主力尚存,日本取得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2.經過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日雙方海軍的一次決戰。1894年9月,中國北洋艦隊護送清軍去朝鮮,返航途中遭到懸掛美國國旗的日本艦隊的偷襲。海戰開始時,12艘日本軍艦以“一”字豎陣拉開進攻架勢,北洋艦隊倉促迎戰。開戰不久,海軍提督丁汝昌身受重傷,但仍坐在甲板上激勵將士。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代為指揮,將士們同仇敵愾,英勇奮戰。-人民版“致遠”艦中炮后傾斜,彈藥用盡,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撞去,不幸被魚雷擊中沉沒,全艦官兵壯烈殉國。“經遠”艦也在受傷后沖向敵艦,在被敵魚雷擊中、船體開始下沉時,管帶林永升還帶領官兵繼續準確地向敵艦開炮。“靖遠”艦管帶葉祖珪目睹“定遠”艦桅樓被毀,果斷代替旗艦集隊,與日艦繼續戰斗。“定遠”艦以重炮擊中日旗艦“松島”號,使該艦彈藥庫爆炸,日軍死傷百余人,“松島”號也喪失了作戰能力。戰事持續五個多小時,最后以日艦率先逃離戰場而告終。項目參戰艦艇(艘)火炮(門)兵力(人)艦船損失傷亡人數中方1019120525艘沉沒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傷300黃海海戰中日雙方兵力、損失對比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后續補充彈藥,或者與火炮口徑不符,棄之無用;或者質量太差,彈身布滿小孔,炮彈未出炮口即炸膛……而日本艦隊的速射炮“所發炮彈相當于清艦隊同一口徑火焰炮3-6倍。”-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甲午戰前一年,李鴻章已知炮彈不足,“令制巨炮,備戰斗艦用”,卻無人落實。專家指出: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主力艦的主炮在絕大部分時間內,一直在用練習彈與敵艦作戰。而日本“吉野”艦至海戰結束時還剩余120毫米和150毫米炮彈1251發,各種機關炮彈6095發。-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在黃海大戰中,中方損失雖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鴻章為保船避戰,命令北洋艦隊退守威海衛港,不許出海迎敵。日軍乘機控制黃海制海權。隨后日軍進攻中國遼東和山東半島,占領大連、旅順等地。1895年初,日軍攻占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中日戰爭以清軍慘敗告終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遼東戰役1894.7-1895.4第一階段開始1894.7回族將領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走1894.7-1894.9北洋艦隊主力尚存,日本取得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第二階段1894.10-1895.4日軍占領大連、旅順,旅順大屠殺2.經過1894年11月26日,旅順失守的消息傳入北京,引起舉國震驚。這天,慈禧太后召見樞臣,大家以為她會對時局有所垂詢,沒想到太后突然宣布把光緒皇帝寵愛的珍、瑾二妃降為貴人,并貶斥主戰派大臣侍讀學士文廷式和戶部侍郎志銳。
-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英人阿倫目睹慘案,在《旅順落難記》中寫道:“十來個日本兵捉了許多逃難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跺下一只腳,有的砍下頭。我所見的,無論男女老幼,沒有饒過一個。所過街道,死尸堆積有幾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狀,沒有相同的。在一錢鋪里,看見地面鋪滿了死尸。當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亦有開膛破肚的,亦有斬做兩段的。那柜臺旁邊還有一個大釘子釘著一個幾個月的小孩,地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疊疊堆了起來,零零落落的手到處都是。”英國冒險家詹姆斯·艾倫在《在龍旗下-甲午戰爭新歷記》一書中記述旅順大屠殺:“好多日本兵拼命將一難民往池塘里趕……池塘邊的日本兵,有的拿槍射擊,有的有槍上的刺刀刺。池塘里斷頭的、斬腰的、穿胸的、破腹的,攪成一團,水變成通紅一片。日本兵在一旁歡笑狂喊。”-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英國冒險家詹姆斯·艾倫在《在龍旗下-甲午戰爭新歷記》一書中記述旅順大屠殺:“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小孩子,浮出水面,朝日本兵發出凄婉的哀求。岸邊的日本兵竟拿出刺刀來捅,當胸捅了個對穿……她想要站起來看看那個孩子,剛掙扎了一下,又趴下了。日本兵就照屠殺別人的方法,也將這個女人斬成幾段。”-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英國冒險家詹姆斯·艾倫在《在龍旗下-甲午戰爭新歷記》一書中記述旅順大屠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尸。地上流淌著腥臭的血水,四處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尸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尸堵住了。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觀看取樂。”-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美國記者克里曼描述了旅順大屠殺時的見聞:“早上我上街上穿行,滿眼望去都是被砍碎或撕碎的尸體。尸體被隨意拋棄在大路的中間,眼里流出的淚水早已結冰,傷口上是一塊塊早已凝結成冰的血塊。狗在主人僵硬的尸體旁不斷咽嗚,餓狗則到處撕咬剛被殺不久、尚未凍僵的尸體。”-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據日方史料記載,小野入伍前只是一名中學生,因為殺人多,升為上士班長。當時,日軍虐殺中國人的方法250多種。《世界報》直斥“日本為蒙著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1894年11月,《舊金山紀事報》以“旅順港淪陷日本取得決定性勝利為題”,描述了日本陸軍第二軍司令大山巖指揮的18個小時戰斗過程,稱日本的進攻像外科手術一樣而沒有并發癥,旅順的街道空無一人,2萬名士兵在這里有6周余糧。只有糧食而沒了中國人,那是因為殺光了!-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當時旅順只有3條街道,居民約10000人,被殺者2600人,更多的被殺者是旅順市街以外的鄉村和山區。全區死者約20000人。西方報刊對此發表評論說:“日本是披著文明的皮面帶有野蠻筋骨的怪獸。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蠻的真面目”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遼東戰役1894.7-1895.4第一階段開始1894.7回族將領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走1894.7-1894.9北洋艦隊主力尚存,日本取得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第二階段1894.10-1895.4日軍占領九連城;大連、旅順,旅順大屠殺2.經過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3.《馬關條約》(1895.4)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天無度,地無量,這才是,帝王度量1895年4月17日上午,中日雙方在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儀式結束后,李鴻章深深嘆了一口氣,無奈自語道:“我解脫了痛苦。”伊藤博文則洋洋得意地說“大功告成了。”-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甲午戰爭后,中日雙方在日本馬關的春帆樓進行談判簽約。3.《馬關條約》(1895.4)割——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破壞了領土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補充: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
P58俄國為在中國東北擴張勢力主動是俄國,德、法不過附和。當時俄國財政部長威特正趕修西伯利亞鐵路,他發現東邊的一段,如繞黑龍江的北岸,路線太長,工程太困難;如橫過我們的東三省,路線可縮短,工程也容易得多。同時,海參崴太偏北,冬季結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國能得大連旅順,俄國在遠東就能有完善的軍港和商港。完成西伯利亞鐵路及得一個不冰凍的海口,這是威特想要乘機而達到的目的。--蔣廷黻《中國近代史》臺灣三次與祖國大陸分離第一次:1624-1662荷蘭鄭成功收回第二次:1895-1945日本割占抗戰勝利后收回第一、二次都是由外來侵略造成,是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第三次:1949-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蔣介石退居臺灣,并在美支持下維持其統治。第三次是由國共內戰造成的,屬于中國內政問題3.《馬關條約》(1895.4)割——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破壞了領土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加重清政府和人民負擔;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1894年,清政府全年的財政收入尚不足8900萬兩。當時折合3.5億日元。日本財政人物井上馨:“在未獲得這個賠款以前,日本的財政官廳從未談過數萬萬元的大數字,國庫收入僅8000萬元,因此,3.5億巨款流入國內,在朝在野之人都認為是無盡的財富。國營也好,私營也好,各方因此而能實行大大的擴張了。”--《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興衰史》日本學者金子道雄在《日本的戰爭賠償責任》“這些錢是怎么用的呢?是按照軍事費用84.7%,皇室費用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來分配的。
日本為了實現軍國日本、天皇制社會、教育立國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筆賠償金。日本教育制度之所以在一個很短的時期內建立起來也是依靠了這筆資金。”3.《馬關條約》(1895.4)割——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破壞了領土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加重清政府和人民負擔;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鴉片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3.《馬關條約》(1895.4)割——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允——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破壞了領土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商品輸出的要求;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廉價勞動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體現了資本輸出的要求加重清政府和人民負擔;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4.中日甲午戰爭的影響(1)對中國2)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①經濟上: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②政治上:刺激了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宣告洋務運動破產學習思考
“門戶開放”政策的主要內容:對任何勢力范圍、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國貨物,均按中國政府現行稅率征稅;各國在各自勢力范圍內,對他國船只、貨物運費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國的費用。
“門戶開放”政策對中美兩國各產生了什么影響?
三國干涉還遼是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開端。當時俄國借口干涉還遼有功,威逼清政府于1895年冬給予俄國軍艦在膠州灣“過冬”的特權。1897年11月,德國借口兩個德籍傳教士在山東巨野縣被殺,派軍占領了膠州灣。12月,俄國強占旅順口和大連灣。隨后,法、英、日等國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中華民族陷入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之中。當列強在華爭奪“勢力范圍”時,已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的美國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顧及中國。打敗西班牙、占領菲律賓以后,美國也想染指中國,但其軍事力量還不能與其他列強抗衡。為了滿足美國工商界進入整個中國市場的需要,1899年9月,美國向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當列強在華爭奪“勢力范圍”時,已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的美國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顧及中國。打敗西班牙、占領菲律賓以后,美國也想染指中國,但其軍事力量還不能與其他列強抗衡。為了滿足美國工商界進入整個中國市場的需要,1899年9月,美國向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門戶開放”政策的主要內容:對任何勢力范圍、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國貨物,均按中國政府現行稅率征稅;各國在各自勢力范圍內,對他國船只、貨物運費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國的費用。屠龍大會人人有份列強紛紛在中國土地上劃分勢力范圍,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清政府:維新派:革命派:農民階級:軍事改革(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新軍)戊戌變法決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義和團運動3)客觀上刺激了中華民族的真正覺醒①政治上:各階層救亡圖存的斗爭②經濟上: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思想上:單純學西方技術不能救中國,應學西方的政治制度。(2)對日本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整個西方社會都認為日本是近代化的模范生。1895年4月,《泰晤士報》引用查爾斯·貝雷斯福德公爵的話說:“日本在過去4年所遭遇的各種行政變化階段,等于英國在800年間與羅馬在600年間所經歷過的,我只得承認,對日本而言,沒有什么不可能的。”-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英國《泰晤士報》在報道甲午戰爭時說:“日本的軍功不愧享受戰勝者的榮譽,我們今后不能不承認日本成為東方一個方興未艾的勢力。”英國官方報紙《圣詹姆斯公報》則說:“日本正成為太平洋地區的一流強國,英國是無法阻止這一趨勢的。而日本對于英國并沒有危害。”-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河源宏在《近代日本的亞洲認識》一書中指出:“由于甲午戰爭的勝利,日本朝野認為中國不再是日本近代化的競爭對手,所以對中國和朝鮮來說,無論是在文明方面,還是在軍事裝備方面,日本都已經成為一個應當崇拜和敬服的‘先進大國’,日本今后要充當‘東洋盟主’。”-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清廷戰敗后,日本民間充斥著“中國亡國論”。日本政治學者吉野作造回憶稱:“維新后,吾人停止對最早引進文物制度的老師-支那的尊敬,唯有武力一點難以輕侮,但通過此次戰爭,就連這點體面也悲慘地剝落了。西洋人曰沉睡的雄獅是錯誤的,獅子已經疾死!”-蔣豐《甲午戰爭的千條細節》(2)對日本1)提高了日本國際地位2)占領臺灣、2.3億兩白銀的賠款,促使日本資本主義更加快速的發展(2)對日本1)提高了日本國際地位2)占領臺灣、2.3億兩白銀的賠款,促使日本資本主義更加快速的發展(3)對朝鮮日本將清政府的勢力排擠出朝鮮,加強了對朝鮮的控制(4)對遠東政局英俄對立、爭霸變為英俄日爭奪的格局二、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強向帝國主義過渡,爭奪資本輸出場所,企圖瓜分中國,變中國為殖民地(2)直接原因:義和團運動興起,矛頭指向帝國主義義和團運動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銳和反洋教斗爭的發展民族危機成為一種凝聚力,它引導了沒有人引導的散漫小生者,使舊的社會力量中深沉蘊藏著的民族斗爭精神噴薄而出。在這個過程里,落后的生產方式和落后的社會意識通過正義的行動奇特地表現了自己的活力。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義和團運動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銳和反洋教斗爭的發展過程:1898—1900,山東、直隸義和團運動形勢圖平原1899.10義和團的主要成員是貧苦農民,也有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義和團戰士多頭裹紅巾、腰扎紅帶,手執大刀長矛,舉起“扶清滅洋”旗幟,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奴役。“習拳者持咒面東南方,三誦而三揖,即昏絕于地。頃之手足伸屈,口作長歔,一躍而興,舞蹈不已……(其咒文有)“天靈靈,地靈靈,奉請祖師來顯靈,一請唐僧豬八戒,二請沙僧孫悟空……九請華佗來治病,十請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率領天上十萬神兵。”
-龍顧山人《庚子詩鑒》“(紅燈照則)皆處女為之,亦安爐奉香。每出行,數十為群,左手執帕右執扇,皆經色,攔街舞蹈,或跑秧歌狀。前后以黃衣力士護衛,遇行人必使面壁長跪,俟其過盡乃行。其附體之祉,則有樊梨花、穆桂英、張桂蘭、劉金定等類,亦摭自說部。”
-龍顧山人《庚子詩鑒》義和拳稱,在一百天的訓練后就可以不受子彈的傷害,四百天的修習后就能飛起來。他們運用咒語和儀式來祈求超自然的力量。在戰場上,他們一邊低聲念著一些據稱能抬徠天兵天將的魔咒,一邊焚燒畫有赤腳人像的一種黃色的小紙片。由于排外,拳民寧用舊式的刀矛,而不要槍炮。-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義和團運動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銳和反洋教斗爭的發展過程:1898—1900,山東、直隸口號:“扶清滅洋”反洋教斗爭宣傳畫(流傳于19世紀末中國民間)
義和團“最惡洋貨,如洋燈,洋磁杯,見即怒不可遏,必毀而后快”。“親游市中,見有售洋貨者,或緊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毀物殺人”,正傾瀉了小生產者斷了生路之后的發指眥裂之恨……這種斗爭方式,既表現了那個時代多數人的民族感情,又寄托了舊式小農和手工業者的本來愿望。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李大釗在庚子后二十年說過:“義和團對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這都含著經濟上的意味,都是工業經濟壓迫的反動。’”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因此,近代經濟改組的過程,觸目皆為來自西方的機制品奪走了小生產者的飯碗;來自西方的輪船火車奪走了船夫、纖夫、腳夫、驛戰夫、水手、店員的飯碗。“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洋巾入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桕樹皆棄為不材。洋鐵、洋針、洋釘入中國而業冶者多無事投閑,盯其大者。尚有小者不勝枚舉。”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進步性“滅洋”--反映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成為主要矛盾;反帝愛國能動員廣大群眾參加反帝斗爭局限性“扶清”容易讓群眾放松對清統治者的警惕“滅洋”-----
帶有籠統排外色彩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挑鐵道,把線砍,旋毀壞大輪船。如何評價“扶清滅洋”的口號沒有正確區分資本主義侵略和資本主義文明具有反帝愛國的進步性,但不具有歷史進步性“扶清”--有利于爭取官軍義和團運動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銳和反洋教斗爭的發展過程:1898—1900,山東、直隸口號:“扶清滅洋”清政府態度:清政府態度:鎮壓-招撫-鎮壓1900年1月12日頒布詔令,凡為自衛和保護村莊而練兵者不應視為土匪。4月17日朝廷宣布,安分守法的村民設團自衛符合古代“守望相助”之義,因此,此類活動不應被禁止。拳民變得更加大膽,毀壞了象征外國奴役的鐵路和電線。-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軍機大臣剛毅不斷地使皇太后感到,拳民有神的保佑,并且刀槍不入--中國要趕走外國人所要倚仗的正是這種人。太后暗中要剛毅把拳民召至北京,在一場宮廷表演中,他們在火器前的刀槍不入被“肯定”后,她表揚了他們的首領,并下令包括侍女在內的宮廷侍衛練拳。王公大臣馬上聘請拳民守衛住宅,并焚香代奉拳民的神。半數的正規軍加入拳民。-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在北京,拳民被官方承認為“義民”,并賞賜大米和白銀。-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900年6月18日,慈禧決心借助拳民同列強開戰。許景澄受命通知外國使節在中國人的武裝護衛下二十四小時內離開北京。對拳民從無好感的光緒皇帝握著許景澄的手,喃喃而言道:“更妥商量”太后立刻叫道:“皇上放手,毋誤事。”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義和團運動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銳和反洋教斗爭的發展過程:1898—1900,山東、直隸口號:“扶清滅洋”清政府態度: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結果:八國聯軍和清政府的聯合鎮壓下失敗清政府態度:鎮壓-招撫-鎮壓八國聯軍在北京朝陽門外屠殺義和團團民被沙俄侵略軍逮捕的義和團民俄國記者揚契維茨基在《八國聯軍目擊記》一書中記敘了1900年6月2日夜間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場面:每一次齊射之后,我們都聽到了刺耳的號叫聲,只見紅燈掉落了,潰散了,熄滅了。但團民們仍然揮舞大刀長矛,高喊“義和拳!紅燈照!”向車站前進。他們中有一位師傅,是個臉色陰沉的高個子老頭。他帶領一群團民徑直向我們連沖過來。走在前頭的小孩子舉著大旗,上面寫著“義和團”三個大字。
月亮照耀著這些喪失理智的莽漢,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一排子彈射過去,大旗倒下了,又舉了起來,接著又倒了下去。發自威海的電稿又報道了當地的義和團“遇有戰事,競沖頭陣,聯軍御以洋槍、死者如風驅草,乃后隊存區區之數,尚不畏死,倏忽間亦中彈而倒。”的事實-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說明:當道義的憤怒仍然同舊時代連在一起的時候,正義者不可能戰勝非正義者的。-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義和團運動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銳和反洋教斗爭的發展過程:1898—1900,山東、直隸口號:“扶清滅洋”清政府態度: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結果:八國聯軍和清政府的聯合鎮壓下失敗意義:59頁最后一段(1)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2)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3)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清王朝的改革運動清政府態度:鎮壓-招撫-鎮壓2.目的: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借口救護駐華使館,并助中國剿匪)二、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八國聯軍司令西摩爾(英國海軍中將)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1900年6月10日清晨,一支2100人的各國聯軍乘火車離開天津,但在北京和天津中間的廊坊遭遇拳民……。6月10日,拳民焚燒了英國使館在西山的夏季寓所。-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900年6月13日,大量拳民涌進北京,他們焚燒教士和外國人寓所,并殺死或活埋他們看到的中國皈依……6月20日殺死了德國公使克林德。-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900年6月19日,清廷宣布與各國斷絕外交關系。-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拳民與政府軍匯集在一起,向公使館和西什庫教堂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每活捉一個外國男人,莊親王獎賞50兩,女人40兩,小孩30兩。剛毅宣稱“使館破,夷人無種矣!天下自是當太平。”-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900年7月10日和26日,總理衙門分兩次給公使館送了幾車的蔬菜、西瓜、大米和面粉。-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聯軍的增援部隊7月到達大沽,8月4日從天津向北京進發。各國聯軍由18000人構成,其中有8000日本人,4800俄國人,3000英國人,2100美國人,800法國人,58奧地利人和53意大利人……。8月14日聯軍攻進北京,解救了被圍困的公使館。-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率軍進入紫禁城德帥瓦德西至京,居儀鸞殿(北京西苑的宮殿)。自聯軍之入城也,時掠取財物,而德兵尤橫,公卿貴人多被笞辱,炮擊太廟(皇家祖廟)鴟尾(中式房屋屋脊兩端陶制的裝飾物),鑿禁垣(宮墻)為門。夷兵至騎驢上三殿,玉帛圖籍焚掠無遺。戶部銀三百余萬,內帑(國庫)倍之,盡以資敵。大治道途,穿城為鐵道,通正陽門。俄、英兵迭居頤和園,及出而薪木皆盡矣。──李希圣《庚子國變記》在八國聯軍的炮口下,北京是一個真正的悲慘世界“居人盈衢塞巷,父呼其子,妻號其夫,闔。痛哭,慘不忍聞。逃者半,死者半,并守城之兵,死者山積。”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慈禧太后光緒帝1901年9月7日奕劻與李鴻章同十一國代表簽訂《辛丑條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中汽修考試題及答案
- 藥師執業準則試題及答案
- 增強知識儲備的初級藥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實踐題目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試題及答案
- 康復三基訓練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廣東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護士資格證考試轉診護理知識試題及答案
- 日式餐廳考試題及答案
- 藥物開發前景考核試題及答案
- 新疆地方教材五年級可愛的中國計劃、教案
- Module10++Unit1+What+did+you+put+in+your+bag-說課【知識精講精研】外研版(一起)英語五年級下冊
- 高頻變壓器外觀檢驗標準課件
- 火災調查 學習指南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級數學中考總復習教案
- EGS002:EG8010+IR2110m正弦波逆變器AD16電路圖印制板圖
- 試析水穩填充大粒徑碎石基層的全過程施工工藝
- 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民法典版)
- 廣東省行政執法資格考試題庫(共80頁)
- 英語科技論文寫作ppt課件(PPT 65頁)
- 1-二乙基氨基-4-氨基戊烷(2-氨基-5-二乙基氨基戊烷)的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