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校協作體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答案_第1頁
江西省十校協作體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答案_第2頁
江西省十校協作體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答案_第3頁
江西省十校協作體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答案_第4頁
江西省十校協作體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十校協作體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歷史試題命題人:陳志龍吳海兵審題人: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由圖中的遺址名稱,如北京人、藍田人、元謀人等可知該時期屬于舊石器時代,B項采集漁獵,群居生活正確;聚族而居,王位世襲是我國在夏朝進入奴隸制社會后開始出現的,排除A項;原始農業,飼養家禽是在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后出現的特征,所以C項錯誤;階級分化,戰爭不斷,是在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父系氏族社會才開始出現的,所以排除D項。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講的是:“人們如果不賣弄聰明才智、不巧言令色,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棄絕偽詐,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就自然會消失。(智辯、偽詐、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有所歸屬:保持樸質,減少私欲。”材料中體現了清靜無為的意思。主張清靜無為,自然就可以達到百姓安居樂業、和諧平靜的理想境界,屬于老子的思想。故C項正確,排除ABD項。A、“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提出的的主張是“為政以德”,屬于孔子的主張。所以A錯誤;B、“不辨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提出的的主張是“尚賢”,屬于墨子的主張。所以B錯誤;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實際上是對原始社會的懷念和憧憬,提出的的主張是“無為而治”,屬于老子的主張。所以C正確;D、“世事變而行道異,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提出的的主張是“發展變化”,屬于法家的主張。所以D錯誤。3.【答案】D【解析】西域,漢朝指對今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漢武帝派張騫初通西域。漢宣帝始置西域都護;唐朝在西域置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清朝設伊犁將軍。自漢以后各代,中原與狹義的西域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任何王朝都把西域視為領土,行使對該地區的管轄權。自19世紀末,“西域”一名才逐漸廢棄不用。所以③元朝設北庭都護府表述不正確,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所以正確答案是D。4.【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壁畫中既有唐王朝的三名官員,也有不同著裝風格的三名異域人士,結合“《禮賓圖》”可知,該畫作描繪的是唐朝訪鴻臚寺官員正在接待東羅馬、高麗使節與東北少數民族使者的情形,該畫作一方面具有藝術審美價值,一方面可以作為研究唐朝民族外交的史料,具有史料價值,D正確;浪漫主義重在表達個人情感,與材料畫作與浪漫主義特征不符,A排除;材料畫作內容屬于宮廷內容,與市井之風無關,B排除;高麗不屬于西域,排除C。因此本題答案選D。5.【答案】B【解析】考查明朝賦稅制度的調整改革。根據材料可知,“十段錦冊法”清查土地,可以治理隱瞞田產問題,增加稅收;明確徭役歸屬與折銀代役,為農民開展工商業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激發封建經濟的活力,故B項正確。免稅階層的存在致使瞞報田產現象無法被完全消除,故排除A項;明朝萬歷年間“一條鞭法”的推行逐漸完成了賦稅貨幣化轉型,故排除C項;“十段錦冊法”的推行源于封建經濟的發展,在土地兼并問題加劇、社會人口流動頻繁以及商品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傳統賦稅制度難以保障國家賦役攤派,故排除D項。6.【答案】C【解析】容閎早年留學美國,歸國后積極推動幼童留洋計劃,主張學習西方科技,但認為“孔孟之道終為立身之本”,這說明他們面對外來侵略所引發的時局變化,非常渴望了解和認知,并期待學到更多新的知識和增長新的見識,但最終又感覺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相比,依然屬于皮毛,所以體現出時人理解新時局時,既想接受新知又放棄不了舊知的矛盾心理,故選C項;洋務運動技術改革上具有局限性,維新思想與守舊勢力的沖突,只是聚焦具體事件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了容閎思想的矛盾,沒有涉及與守舊勢力的沖突,排除B項;題干所述為容閎對西學與中學的認識問題,與傳統科舉制度無關,二者不是同一范疇,排除D項7.【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城市太大”“黃浦江”可知,該城市是上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淞滬會戰堅持了三個多月,最終上海陷落,但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企圖,故選B項;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勝利的是平型關大捷,歸屬于太原會戰,所以A錯;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是臺兒莊戰役,歸屬于徐州會戰,所以C錯;1938年10,廣州、武漢相繼失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所以D錯。8.【答案】A【解析】據材料“紅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可知紅色區米價遠低于白色區,據材料“在正常情況下”可排除其它影響因素,根據經濟規律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可知紅色區大米供應足糧食產量較多,據所學,土地革命時期,農民獲得土地生產積極性提高,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故選A項;據所學,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政局相對穩定,國民政府采取鼓勵經濟發雜的措施并進行法比改革,并未出現貨幣貶值,排除B項;據所學,此時處于土地革命時期,中華蘇維埃主要所在地為江西,距離鄂豫皖根據地較遠,據材料“英山縣出現......情況”可知,材料主旨分析紅色區米價低于白色區的原因,它是否在中華蘇維埃范圍不能說明這一現象,排除C項;據材料“米價”本身就說明商品流通,據所學,農村革命根據地雖然主要在相對落后的山區,但隨著根據地的壯大,也影響著周邊城市,材料并不能說明根據地商品流通弱,排除D項。9.【答案】B【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場給了資產階級深刻教育的斗爭,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進行的是“米棉之戰”和“銀元之戰”,它結束了十幾年物價連續暴漲的局面,所以B對;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排除A項;1953-1956年“三大改造”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排除C項;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也打破了“美國不敗”的神話。排除D項。10.【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能夠重返聯合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大加之正確的外交政策贏得了第三國家的支持。所以,新中國建立后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是中國重返聯合國的主要原因,C項對,排除AD項。伴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美國為了抵御來自蘇聯的威脅,加強與中國的聯系,促成中美關系的緩和;而中國重返聯合國,標志著美國孤立政策的失敗,B是影響,不是原因,排除B項。11.【答案】C【解析】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根據材料中“當馬都克命我統治萬民并使國家獲得福祉之時,使我公道與正義流傳國境,并為人民造福”。可知《漢謨拉比法典》的序言部分表面上是宣揚君權神授,但其核心內容是炫耀國王功德,所以A項正確,排除C項;《漢謨拉比法典》的正文共282條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背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涉及個人道德,兵役和勞役、借貸、債務,以及奴隸地位等方面。明示貴族財產利益不可侵犯,排除B項;法典的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反者將遭到嚴厲懲罰。排除D項。12.【答案】D【解析】表1中明確列出了從1498年到1914年,印度尼西亞的名字因為不同國家的殖民而多次更改。這反映了在這一時期,多個歐洲國家(葡萄牙、荷蘭、日本)在殖民擴張過程中存在激烈的競爭,故選D項;據所學可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紀早期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海上霸主,“率先”與荷蘭不符,排除A項;表1主要反映的是印度尼西亞名稱的變化,而不是對整個世界地理認知的更新,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是一個廣泛和長期的歷史過程,表格只是反映了印度尼西亞在幾個世紀內的名稱變化,且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是在19世界末20世紀初,排除C項。13.【答案】B【解析】天定命運論(ManifestDestiny)是19世紀40年代美國為了領土擴張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思潮,為美國兼并德克薩斯等地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借口。美國歷史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版本的天定命運思想:第一種以自由民主、自然權利和科技與文明為核心話語,第二種則是從種族主義和性別觀念的角度加以建構,兩種不同的天定命運思想形塑了充滿內部張力的美國國家身份意識,并對美國對外關系產生了雙重影響。一方面為美國領土擴張提供了正當性話語,另一方面又為美國外交注入了道義色彩,這些言論和做法明顯是服務于西方的殖民統治,故選B項;美國殖民者的這些言論和做法可能間接促使拉美人反思自身處境,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這一行為促進了拉美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因此,這一推斷較為間接且缺乏直接證據,排除A項;美國殖民者的這些言論和做法確實有可能激化與亞非拉殖民地的矛盾,但在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這些行為導致了具體的沖突或對抗,排除C項;美國殖民者的這些言論和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亞非拉的條件,但其主要目的是服務于殖民統治,而非推動亞非拉社會的進步,排除D項。14.【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曲線圖中持續下降是發生在1913年到1921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A項正確;新經濟政策是在1921年到1927年,排除B項;農業領域內的集體化運動是在1927之后,排除C項;赫魯曉夫農業改革是在1956到1964年,排除D項。故選A項。15.【答案】B【解析】貓王的音樂融合了非裔美國人藍調(黑人音樂傳統)與白人鄉村音樂、福音音樂元素,這種跨種族文化的結合在種族隔離仍存的20世紀50年代具有突破性意義,體現了戰后美國社會種族關系緩和的趨勢,并為60年代民權運動埋下伏筆。選項A“消費主義”雖符合戰后經濟背景,但未直接關聯音樂融合的核心特征;選項C“冷戰與青少年反叛”是同時期背景,但更貼合“垮掉的一代”而非音樂融合現象;選項D“工人階級政治訴求”片面解讀歌詞內容,忽略了音樂形式本身的跨種族創新。1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就海上格局而言,人類歷史大致經歷了無極到單極主導階段,以及正在進入一個多極格局階段”可知,材料強調的是大國博弈不斷重構海上格局,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大國博弈不斷重構海上格局,未涉及海洋面臨的不確定性突出,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大國博弈不斷重構海上格局,未涉及海洋實力取決于資源的控制,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大國博弈不斷重構海上格局,未涉及海洋管理形成了有效機制,排除D項。故選A項。【答案】A17.【答案】(12分)(1)唐宋書院特點與宋代興盛條件(8分)(一)特點對比(4分):①唐代:初創階段,以文化傳承為主,受道教影響顯著(道士創建);(2分)②宋代:學術繁榮,多元思想融合(儒釋道兼收),與科舉制緊密結合,成為士人文化中心。(2分)(二)歷史條件(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4分):①經濟:宋代商品經濟繁榮,為書院提供物質基礎;②政治:科舉制完善,推動教育需求擴大;③文化:理學興起,儒家學者注重經典研究與思想傳播;④技術:印刷術普及促進書籍流通,助力學術交流。(2)書院在理學傳承中的作用(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①學術陣地,推動理學思想傳播,②思想融合,延續宋代“多元學術”傳統,促進理學內部交流;③實踐精神,踐行“知行合一”理念,將理學倫理與教育實踐結合,強化社會教化功能18.【答案】(12分)(1)特點:群眾廣泛支持、積極參與;科學規劃,持續推進;治理方式多樣,治理理念與時俱進;綜合治理與開發相結合;效果顯著。(6分,答出三點即可)(2)意義:保障了黃河流域人民的利益;改善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促進了黃河流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彰顯了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望;為世界各國水患治理提供了借鑒。(6分,答出三點即可)19.【答案】(16分)(1)①同:服務于本國的全球戰略;兼具經濟利益和政治目的;根據政治、經濟形勢適時調整政策;重視爭奪西歐與發展中國家;主要以傳統能源(或石化能源)為載體。(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②異:蘇聯以能源輸出為主要形式,美國則注重控制能源生產和供應;蘇聯主要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美國則借助同盟力量;與蘇聯相比,美國開展能源外交的手段更加多樣。(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2)(任選以下兩個“變化”作答,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①變化1:外交對象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大到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2分)原因: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關系逐漸正常化;改革開放的推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每點1分,任答兩點2分)②變化2:從依賴進口到自給自足再到廣泛的國際合作。(2分)原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每點1分,任答兩點2分)③變化3:從傳統能源為主到引領新能源潮流。(2分)原因: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新發展理念的實踐;科學技術新發展;全球傳統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