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交通與通訊的變化_第1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交通與通訊的變化_第2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交通與通訊的變化_第3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交通與通訊的變化_第4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交通與通訊的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皰丁解巧牛知識·巧學一、鐵路,更多的鐵路1.19世紀后半期——產生1876年,英國商人未獲清政府批準偷偷建造起從上海到吳淞的客運鐵路,全長14千米.不到一年,淞滬鐵路乘車旅客就超過了15萬人次。但是由于遭到清政府反對,又在江灣一帶軋死行人,不久即被拆毀.(1)1881年,為了滿足河北開灤煤礦運輸煤炭的需要,在清政府的同意下,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山開平到胥各莊鐵路開通了。剛建成時由于人們的反對,只能用驢馬拉車,后來才使用了蒸汽機車,取名“中國火箭”。以后這條鐵路又分別向北京和沈陽延伸。1887年,李鴻章申請續辦津通鐵路,引發了長達十余年的鐵路之爭。到1911年,這條鐵路發展成了京沈線鐵路。(2)1888年,李鴻章為慈禧太后興修了一條宮廷鐵路,從西苑中海瀛秀門到北海的鏡清齋,總長2000米.這樣,隨著鐵路運輸業的緩慢發展,到19世紀90年代末,它的先進性逐漸為人們所接受。2.19世紀末20世紀初—-初步發展(1)原因:一是甲午戰爭后列強激烈爭奪在華的鐵路修筑權,這使清政府放棄自主修路的權力,也開始改變觀念,認識到修路的重要性.二是修路成為中國人救亡圖存的強烈愿望。(2)成果:1909年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是最重要的一個成果,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張鐵路途經崇山峻嶺,工程難度大,詹天佑頂住帝國主義的壓力,采用折線原理,設計了人字形鐵路攻克難關,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詹天佑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茶商家庭,年僅12歲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成為首批留美幼童,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1881年畢業,1905~1909年任總工程師主持修建京張鐵路,采用新技術縮短了工期,并培養了我國第一批鐵路工程師。(3)問題:1911年全國鐵路總長約4800千米,說明鐵路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其中的90%是由外國修筑并控制的,清政府自建的只有330千米,這明顯體現了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的半殖民地性質,而且近代鐵路事業發展比較緩慢。二、水運與航空1。水運(1)背景: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海上運輸主要是以人力為動力的舟楫。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給予的特權進入沿海口岸,并壟斷了中國的航運.知識拓展兩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獲得的與航運有關的特權第一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規定開放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為通商口岸;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天津條約》又規定增開十口通商,最北面的是營口,最南面的是瓊州,長江中游最深入內地的是漢口。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國的領海、內河航行權受到破壞。(2)誕生與發展:水運交通的近代化開始于洋務運動中的民用工業。1872年,近代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正式成立.輪船招商局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民用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航運公司。1873年開辟了中國第一條近海商業航線,后又收購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打破了外資洋行對中國航運的壟斷,開中國企業收購之先河,成為中國民族航運業的象征。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統一管理.2。航空(1)萌芽階段:20世紀初期中國近代航空業產生。知識拓展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駕駛“飛行者”號試飛成功,人類從此實現了自由飛翔的夢想。1909年,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由旅美華人馮如制造并在美國試飛成功.①表現:1910年馮如制成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并獲得國際飛行比賽一等獎。在孫中山提出“航空救國”的主張影響下,他攜兩架飛機回國,投身民主革命。但在一次飛行表演中,馮如因飛機失事而犧牲.②原因:舊中國的落后限制了當時航空業的發展。(2)真正起步:1918年以后中國近代航空事業才真正起步.①主要表現:一是當年海軍飛機工程處開始研制水上飛機;二是交通部下設“籌辦航空事宜處”,擬定了以北京為中心的五大民航線路;三是1920年京津段試飛成功。②成果:此后10年,航空事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949年,中國各航空公司共擁有70架各種型號的飛機,航線總里程近8萬千米。三、從驛傳到郵政1。郵政(1)試辦郵政:鴉片戰爭后,在外國侵略者辦理各國郵政業務的影響下,中國也開始了郵政的近代化。主要表現有:1866年試辦郵政,附屬于海關;1896年成立“大清郵政局”;“預備立憲”時設郵傳部,脫離了海關。(2)初步發展:1911年郵政初具規模;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驛站;1920年中國首次參加萬國郵聯大會,簽訂相關國際郵政條約,后來外國的“客郵”一律撤銷.2。電訊(1)有線電報:19世紀70年代以來,外國列強加緊在中國設立電報線路和電報局。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利用去臺灣視察的機會提出設立臺灣電報局,從高雄造至臺南,全長95華里。這是中國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條電報線,成為近代電報事業的開端。到1931年,電報線路總長近15萬千米,水路電纜總長達3000多千米。(2)無線電報:創設于1906年,到1932年已擁有電臺8區43座。從最初的用于軍艦到范圍擴大,直通馬尼拉、爪哇、舊金山等世界各地。建國以后,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全國通訊網絡。改革開放以來電信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只有新中國才能實現電信業的充分發展。典題·熱題例1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的鐵路建造于()A。洋務運動期間B.戊戌變法期間C。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期間D。辛亥革命發生之后解析:本題實際上考查京張鐵路建造的時間和時代背景,只要能把握京張鐵路建造的年代屬于1901年以來的“新政”時期就足夠了.答案:C例2鐵路成為中國近代交通運輸建設的重點,主要的因素有()①鐵路速度快,運力大,費用低廉②鐵路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③受工業革命的影響④清政府從一開始就支持建設鐵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鐵路成為中國近代交通運輸建設的重點,有鐵路自身的原因,如題中①,也有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傳入的影響,如題中②③。鐵路建設在近代中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清政府并不支持鐵路建設,所以④是錯誤的。答案:A例3標志著中國近代新式水運業誕生的是()A。1872年輪船招商局的成立B。盧作孚創辦民生輪船公司C.鴉片戰爭后怡和公司成立D.洋務運動民用工業的興起解析:本題考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近代中國水運業起步較晚,其標志是輪船招商局的成立。答案:A方法歸納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在平常的學習中注意對問題的整理,弄清楚一些基本事件的歷史作用及意義。問題·探究問題自行車在新的條件下是否仍應作為人的主要代步工具而繼續存在?探究思路:可以從環境保護、能源緊張和消費水平來探究。探究結論:一部分人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自行車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當時人們的主要出行方式.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城市居民開始從擁有自行車向私家汽車、摩托車、助動車轉移,自行車交通方式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公共交通發展的日益完善,尤其是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人小汽車越來越多地走進家庭,加上城市的不斷擴大,出行距離越來越遠,自行車作為傳統的出行工具已經落伍,加之對交通的影響,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理應逐步退出城市街區。而另一部分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在我國大城市發展的當前狀況下,自行車交通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繼續存在不僅是必要的,而且還應該大力提倡。從國外來看,自20世紀70年代起,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重新認識自行車節省能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