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_第1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_第2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_第3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_第4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和寫作方法,掌握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技巧。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對袁隆平的崇敬和贊揚之情。能夠準確、流暢地概括文章內容,分析文中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文本,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分析袁隆平的主要事跡和精神品質,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組織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袁隆平事跡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開展拓展閱讀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科學家的事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對科學精神的追求。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勇于追求夢想,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手法,理解文章如何選取具體事例來展現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質。分析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蘊含的對袁隆平的贊美之情。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袁隆平的科學成就和精神內涵,感受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巨大貢獻。2.教學難點體會人物通訊中如何將人物的事跡與精神品質有機結合,使讀者全面、深刻地認識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從袁隆平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思考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如何踐行科學精神和追求理想。三、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解文章的背景知識、結構特點、寫作手法等,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2.問題引導法: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文章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3.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觀點和想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4.拓展閱讀法:推薦相關的文章或書籍,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拓寬知識面。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1.播放一段袁隆平在田間地頭工作的視頻,展示袁隆平與水稻親密接觸的場景,讓學生直觀感受袁隆平為農業科研事業付出的努力。2.提問學生:"同學們,剛剛我們看到的這位老人是誰?他在做什么?你們對他有多少了解?"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袁隆平的事跡。3.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喜看稻菽千重浪》,并介紹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訊,是作者為了宣傳袁隆平的事跡而創作的。(二)介紹作者及背景知識(3分鐘)1.介紹作者沈英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長期從事科普創作和科技新聞報道工作,其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2.介紹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袁隆平是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培育出"南優2號"等雜交水稻品種,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僅使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也為世界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3.說明人物通訊的特點:人物通訊是以寫人物的思想和事跡為主的通訊。它通過具體事例,生動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文章圍繞袁隆平寫了哪幾件事。2.教師檢查學生的默讀情況,糾正讀音錯誤,并請學生回答文章圍繞袁隆平寫的幾件事。第一件事:2001年春節剛過,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第二件事:1960年袁隆平發現"天然雜交稻株"并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第三件事:1964年袁隆平終于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第四件事:1992年袁隆平發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水稻的文章。第五件事:2001年袁隆平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呼吁更多的年輕人從事農業研究。3.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明確文章采用小標題的形式,從不同角度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袁隆平的形象和品質。每個小標題下的內容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共同展現了袁隆平為實現"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的夢想而不懈努力的一生。(四)精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20分鐘)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選擇其中一件事,分析這件事體現了袁隆平怎樣的品質。以第一件事為例:學生閱讀相關段落,思考:從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這件事體現了袁隆平對科研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精神。他不顧個人榮譽,心中始終裝著科研工作,把為國家和人民解決糧食問題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這種敬業精神令人敬佩。按照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其他幾件事所體現的袁隆平的品質:第二件事體現了袁隆平敏銳的觀察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他能從一株"天然雜交稻株"中發現問題,并大膽提出研究雜交水稻的設想,為后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第三件事體現了袁隆平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在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株"的過程中,他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取得了成功。第四件事體現了袁隆平敢于堅持真理、勇于批判錯誤的精神。他不顧外界的質疑和反對,堅定地捍衛自己的科研成果,為雜交水稻的推廣和發展掃清了障礙。第五件事體現了袁隆平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沒有滿足于個人榮譽,而是呼吁更多的年輕人投身農業研究,希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農業人才,繼續為解決糧食問題貢獻力量。2.引導學生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及其作用。找出文中描寫袁隆平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細節描寫。例如:"他頭頂著藍天,腳踩在地上,為了理想而執著追求,他黝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深陷的眼睛里,透露出堅定的光芒。"分析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通過外貌描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袁隆平長期在田間勞作的形象,體現了他為科研事業付出的艱辛;神態描寫則突出了他對科研工作的專注和堅定信念。讓學生再找出其他細節描寫的句子,并體會其作用,然后小組內交流分享。教師總結細節描寫的作用:細節描寫能夠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生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五)深入探究,體會主題(10分鐘)1.組織學生思考:文章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為題?這個標題有什么深刻含義?學生思考后,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喜看稻菽千重浪"這句詩出自毛澤東的《七律·到韶山》,原句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里引用這句詩為題,一方面形象地描繪了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獲得豐收的喜人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科研成果的贊美之情;另一方面,也寓意著袁隆平的科研工作為解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推動農業發展的英雄人物,就像詩中所描繪的英雄一樣,在田間地頭創造了偉大的業績。標題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崇敬和贊揚。2.引導學生結合袁隆平的事跡,談談自己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總結:科學精神包括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等。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艱難,敢于突破傳統觀念,勇于探索未知領域;他對待科研工作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失敗,始終堅持不懈;他無私地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獻給國家和人民,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貢獻了自己的一生。這些都是科學精神的生動體現,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勇于追求真理,不斷探索創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六)拓展閱讀(5分鐘)1.推薦學生閱讀《袁隆平傳》或其他關于科學家的人物通訊,如《"兩彈"元勛鄧稼先》等。2.布置閱讀任務:閱讀后,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和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七)課堂小結(5分鐘)1.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袁隆平的主要事跡和精神品質,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2.強調科學精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以袁隆平為榜樣,努力追求知識,勇于探索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八)布置作業(課后完成)1.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2.以"我心目中的科學家"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達自己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并結合具體事例談談科學家精神對自己的啟發。五、教學資源1.多媒體課件,包含袁隆平的相關圖片、視頻資料以及課文原文等。2.推薦閱讀的書籍和文章,如《袁隆平傳》《"兩彈"元勛鄧稼先》等。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人物通訊的特點和寫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掌握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技巧。同時,學生深入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學成就和精神內涵,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