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高級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古代的人本哲學在政治領域的表現是民本,在社會治理上的體現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質則為“厚民生”,富民是國家治理的根本追求。這一點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關切。程頤說:“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此“本”之體現,概括起來有以下諸端。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國家和社會諸多事務中,儒家認為民生是最緊迫的事情。魯哀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說:“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正因為富民是最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將民生置于優先的位置來認知和討論。如子貢問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為國家治理的關鍵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計,要讓人民吃飽穿暖。孔子將“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見民生在孔子那里不僅是重要的,更是緊迫的。他所謂的“足食”,不僅僅限于溫飽,而且是比溫飽更好的富裕生活;因為他說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儒家民生優先、富民優先的價值取向,對于民生的改善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富民是治國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為“政之急”,是因為它有著治國安邦的重要政治意義。一方面,富民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儒家認為現實的經濟利益決定人們的思想意識,即孟子所謂的“恒產決定恒心”“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正是循此“恒產—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認為富民有著急切的現實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國安。儒家認為民心所向是統治合法、合理的最終依據,即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富民才能贏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如果不是這樣,統治者只滿足一己私欲,不顧人民冷暖饑寒,則其執政合法性不僅不足,其國也將難安。正因為富民對于治國安邦有如此極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揚“富民為本”。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職。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樹之君,“治人者”對人民負有無可推卸的政治義務和責任。儒家還以“為民父母”為喻,強調富民也是統治者不可逃避的道義責任。在儒家看來,“為民父母”是絕不應“使斯民饑而死”的;相反,他們有義務和責任讓人民過上“有粟如水火”的豐衣足食的生活,換言之,“治人者”天然負有富民之責。富民是善治之標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個社會治理得好與壞,一個政權的善與惡,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質與狀態。一個讓人民安居樂業又富裕的社會,就是一個好社會,甚至是一個理想的社會。事實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會——“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內容就是民生無憂,人民生活幸福。《禮記?禮運》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文中所謂“皆有所養”,就揭示這是一個民生無憂、“養生喪死無憾”的人間樂土。中國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說,喻示儒家對古代社會的重大意義。儒家“富民、厚生”論,就是這一意義在治國安邦上的重要體現,而其取向顯然是追求社會整體與長遠的利益。(摘編自《政治哲學視域下的儒家富民論》)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社會治理上體現為重視民生,善治的本質是“厚民生”,富民則是國家治理的根本追求。B.儒家常常將民生置于優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問題放在第一位,把糧食充足作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決條件。C.儒家認為檢驗國家統治合法、合理的最終依據是民心向背,而只有富民才能贏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養生喪死無憾的人間樂土,人民既安居樂業又家庭富裕,即使殘疾人也有所養。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由程頤的話引出了四個分論點,具體闡釋了為政之道中“順民心”“厚民生”的內涵。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論證思路,論述了富民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說服力比較強。C.文章用引用論證證明“治人者”的天職是富民,富民是統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義務和責任。D.文章肯定了社會治理的成功與否可以從人民生活的品質與狀態得到答案,具有辯證思維。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孔子與魯哀公和子貢的對話中,孔子只強調了富裕的物質生活,沒有關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B.儒家認為得民心時“治人者”的統治才合法合理,否則不僅執政合法性不足,國家也將難以安定。C.孟子提出“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認為“恒產決定恒心”,他認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D.富民厚生論是儒家對中國古代社會的貢獻,追求社會的整體與長遠的利益,對治國安邦有重大意義。【答案】1.C2.B3.A【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儒家認為檢驗國家統治合法、合理的最終依據是民心向背”錯誤。由第三段“儒家認為民心所向是統治合法、合理的最終依據,即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可知,應該是“民心所向”,而不是“民心向背”。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論證思路”錯誤。文章從“富民是‘政之急者’”“富民是治國安邦之基石”“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職”“富民是善治之標志”四個角度進行分析,層層遞進,論述了富民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并沒有具體提到如何解決富民的問題。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沒有關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表述過于絕對化。材料第二段中“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中的“貴”包含了精神追求。故選A.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記者3月31日從中國大洋協會了解到,我國科考隊員近日在東南太平洋海域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這一發現刷新了我國在國際上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的新紀錄。科考隊員是在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中獲此發現的。根據對沉積物現場元素測試數據、淺地層和多波束測量資料綜合分析,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為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東南太平洋海域發現大范圍富稀土沉積,為在該區域深入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和相關環境研究奠定了基礎。據介紹,經過科學家前期研究,我國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出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并對全球海底稀土資源潛力進行了評估。目前,我國在深海稀土資源的調查研究水平處于國際先進之列。(摘編自《我國首次在東南太平洋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材料二:中國一直無法自主決定稀土的產量、出口額與價格。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近10倍,但平均價格幾乎縮水六成,以重要的軍工原料碳酸稀土為例,2012年7月包頭碳酸稀土價格為6.8萬元/噸,而2013年7月其價格下跌至2.7萬元/噸,跌幅達到60%,可見中國對價格的調拉成效微弱。由于世界高尖端經濟與軍事工業嚴重依賴中國的稀土出口,因此每當中國試圖調控價格或削減出口量時,其他利益攸關國往往聯合反對并威脅報復,致使中國不得不在權衡后做出妥協。加之中國國內出口商不計環境成本,無序出口,相互惡性競爭,國內稀土產業整合困難。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內外交困,導致定價權旁落。盡管中國積極采取稀土出口配額管理,但實質上無法阻止國內稀土資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現象。至今,中國稀土貿易仍處困境之中,貿易劣勢仍未得到改善。(摘編自李宏《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中國稀土產業的經濟外交策略》)材料三:主持人:徐光憲院士在七十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做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這一理論在今后工業生產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嚴純華:首先,從舊石器、新石器、銅器、鐵器時代選今,從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然和認識元素本身的發展來說,稀土家族是最后一個被關注的元素家族;其次,過去幾十年間,幾乎每隔5至10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發現和技術突破、這些發現和突破不僅促進了科學和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深深影響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再次,稀土與人類面臨的緊迫問題——能源、環境和信息等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目前稀土采選冶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們的研究機遇。從稀土研究本身來講,人類發現稀土至今已有200多年,但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征性質研究也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很多理論和技術問題都有待解決。過去30年,中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使發達國家依賴中國價廉物美的稀土產品,形成了稀土資源開采和分離方面的人才和技術斷層。目前中國在稀土采選冶技術上具有優勢,支撐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國還依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距離,這就要求我們要保持既有優勢,高效利用資源,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和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方面做出更具價值的探索和成果。(摘編自《稀土納米功能材料的領跑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嚴純華先生訪談》)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之后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B.在稀土的產量、出口額與價格方面,中國一直無法自主決定,有的稀土價格曾在一年之間跌幅達六成,可以看出中國對價格的調控成效微弱。C.在眾多元素家族之中,稀土家族雖然是最后一個受到關注的,但是過去幾十年間稀土科技有重大發現和技術突破,深深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D.發達國家在稀土資源開采和分離上存在人才和技術斷層,與它們對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有關,這印證了中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客觀地介紹了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中所取得的最新成就。B.國內出口商在稀土出口上的惡性競爭,以及稀土利益攸國的聯合反對與威脅報復,使得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內外交困,導致稀土定價權旁落。C.解決稀土在采選冶過程中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以便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征性質研究。D.為縮小在稀土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科學家應加快研究步伐,在核心技術方面做出更具價值的探索和成果。6.發展國內稀土產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4.A5.C6.①從資源上看,要加強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加快尋找富稀土成礦帶。②從技術上看,要提升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水平,發展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③從貿易上看,要整合國內稀土產業,借助經濟外交策略走出稀土貿易困境。【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A項,“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表述錯誤。根據材料一所述,“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這里的數字“約150萬平方公里”是概指,而非選項中確指的“150萬平方公里”。故選A。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C項,“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以便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征性質研究”表述錯誤。根據材料三與之有關信息,“‘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做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目前稀土采選冶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們的研究機遇”,所以原文并未涉及推翻“稀土串級萃取理論”的表述。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根據材料一中“科考隊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為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我國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出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目前,我國在深海稀土資源的調查研究水平處于國際先進之列”等文字表述可知,從資源上看,我們要加強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加快尋找富稀土成礦帶。根據材料二中“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內外交困,導致定價權旁落。盡管中國積極采取稀土出口配額管理,但實質上無法阻止國內稀土資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現象。至今,中國稀土貿易仍處困境之中,貿易劣勢仍未得到改善”可知,從貿易層面上看,我們要整合國內稀土產業,借助經濟外交策略走出稀土貿易困境。根據材料三中“但真正系統地開展稀土本征性質研究也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很多理論和技術問題都有待解決”“雖然目前中國在稀土采選冶技術上具有優勢,支撐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國還依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距離,這就要求我們要保持既有優勢,高效利用資源,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和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方面做出更具價值的探索和成果”可知,從技術層面上看,我們要提升稀土資源高效、綠色利用水平,發展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三、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這些橋這些人馮文超昆侖險,唐古拉高,在兩山之間的鐵路線上,火車轟隆隆地駛過幾百座鐵路橋。那些橋最長的達十幾公里,綿延望不到邊。列車駛過的鏗鏘聲仿佛是橋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詠嘆調,而是英雄交響曲。那種鏗鏘聲調,無論是徹骨嚴寒的風雪天氣,還是紫外線強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車通過時,你都會聽到。應該說,列車通過時,是橋最激動的時刻,自然也是它體現自身價值的時刻。橋是溝通的紐帶,逢山修路,遇水架橋。縱觀天路上的這些橋,沒有儀態萬方的造型,沒有濃艷色彩,當然也有拉薩河大橋那哈達般潔白優美造型的,但大多數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結構橋。遠遠望去,呈現的是水泥、鋼鐵、石子,是一種力的展示。望著它,如望男子漢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橋常常是和水連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鐵路上的橋不光是跨水而過,無水也有橋。這里以橋代路,其原因是火車過凍土地帶要架橋,給野生動物設置通道也要架橋,讓它們從橋洞通過。有水的橋自然都一樣,說說沒水的橋。天路上給野生動物鋪設通道的橋,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橋,長度為十幾公里,橋墩有一千多個,是青藏鐵路上最長的橋,遠望如一架天梯直抵遠處潔白的雪山。它的橋孔就是野生動物的通道,讓那些沒翅膀的生命從中滑翔。橋隧車間主任靳東發告訴我,每年草灘上野花點點競妖嬈時,通道便開始熱身了。灰褐色、土黃色的藏羚羊開始遷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幾千只,浩浩蕩蕩地通過通道。頭羊走在前邊,兩只長犄角像儀仗隊的指揮杖,如將軍帶領著一支長長的隊伍去遠征。它們快速過橋洞時,像士兵奔赴戰場,閃電一般快,頗為震撼。這時,正在干活的橋隧工們會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鉆進隱蔽處,屏聲斂息,不打擾這些可愛的西部的精靈。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見橋頭鐵路防護網里長著青草,就去吃,頭卡在網格里不能動。工人們把它救出來,用牛奶喂養,然后放生。從此以后,防護網換成密度更高的網格,再沒有藏羚羊被卡住。這座清水河大橋上走火車,下走野生動物。好天氣時,從昆侖山飄來的白云如長長的哈達舒展著、繚繞著,而遠處唐古拉雪山送來清涼的風,寬闊的草灘蟲吟鳥唱,悠閑的野生動物歡樂蹦跳,橋也叩動多孔清風,與人、與大自然和諧交談。一對自駕的旅行者在橋邊沿路上丟了一個包裹,里邊有現金、衣服,想著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絕望地問了一下橋隧工,結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東西絲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著那一張泛著高原紅的臉,心里發熱,將新款的沖鋒衣送給小伙子。小伙子喜歡極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邊有橙黃防護色彩和一個鮮紅的鐵路路徽,回贈給旅游者,倆人高興地穿著互換的衣服合了一個影。旅游者說,穿上這件衣服,握著他的手,好像心靈上搭了一座橋!這些橋架在山水之間,凍土之上,起著連接溝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曬,狂風飛沙,不管山險水惡,或是荒漠曠野,它都恪守著職責,對于“擔當”這個詞受之無愧。橋是有靈氣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們對橋是感恩的!行駛過青藏鐵路的人,會記住雪山、草原、湖泊,也會記住這些鐵路橋吧?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簡要介紹了青藏鐵路橋的位置,同時運用比擬、比喻手法,側重描寫列車駛過的鏗鏘聲調,突出青藏鐵路橋的價值。B.文章第二自然段寫大多數青藏鐵路橋沒有優美的姿態、艷麗的色彩,有的只是質樸和雄健,這與后文贊美青藏鐵路橋有“擔當”形成對比和呼應。C.文章第五自然段運用比喻、夸張、擬人手法描繪藏羚羊穿過青藏鐵路橋洞時的震撼場面,意在揭示藏羚羊遷徙的神奇,告誡人們愛護動物保護藏羚羊。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測的語氣作結,婉轉地贊美了這些橋以及設計、建造、養護這些橋的勞動者們,同時,在結構上呼應開頭,也照應了題目。8.文中劃線句子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9.本文中的“橋”有什么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答案】7.C8.①本段寫景用詩意的筆墨描繪了一幅自然與橋優美的畫面。②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③側面表現了橋隧工人保護環境的意識。9.①交通之橋,溝通不同地域。②和諧之橋,溝通了人與大自然。③心靈之橋,溝通人與人。【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本段沒有夸張的手法,“告誡人們愛護動物保護藏羚羊”理解錯誤。文章第五自然段是寫清水河大橋的建造和維護,都對藏羚羊的保護很關注,而且工人們也一直做的很好,所以描寫“藏羚羊穿過青藏鐵路橋洞時的震撼場面”意在從側面表現人們對藏羚羊的保護很到位。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首先看描寫內容,“好天氣時……橋也叩動多孔清風,與人、與大自然和諧交談”,從內容上看,詩意地描繪了一幅自然與橋優美的畫面;從主題角度來說,藍天白云,動物悠閑,橋“與人、與大自然和諧”統一,突出表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從人物形象來說,劃線文字寫“橋也叩動多孔清風,與人、與大自然和諧交談”,在結構上,劃線文字在文章后半部分,照應了前文“給野生動物設置通道也要架橋,讓它們從橋洞通過……”“這座清水河大橋上走火車,下走野生動物”,這種美景恰是工人們在工作中注重保護動物、注意保護植被的結果,由此可總結出這段文字側面表現了橋隧工人的環保意識。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藝術形象的能力。文中第②段說“橋是溝通的紐帶”,這是對橋的總體解釋。第②段中“逢山修路,遇水架橋”,寫的是橋的本義,橋可以溝通不同地域,也就是交通之橋;第④段寫到“它的橋孔就是野生動物的通道,讓那些沒翅膀的生命從中滑翔”和第⑤段寫到“橋也叩動多孔清風,與人、與大自然和諧交談”,這里的橋溝通了人與大自然,也就是和諧之橋;第⑥段寫了一個旅游者和橋隧工人的故事,“好像心靈上搭了一座橋”,這里突出的是橋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作用,也就是心靈之橋。四、文言文閱讀薛聰,字延智,方正有理識,善自標致,不妄游處。雖在暗室,終日矜莊,見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覽墳籍,精力過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詞辯占對,尤是所長。遭父憂,廬于墓側,哭泣之聲,酸感行路。友于篤睦,而家教甚嚴,諸弟雖昏宦,恒不免杖罰,對之肅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釋褐著作佐郎。于時,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優者不過奉朝請,聰起家便佐著作,時論美之。后遷書侍御史,凡所彈劾,不避強御,孝文或欲寬宥者,聰輒爭之。帝每云:“朕見薛聰,不能不憚,何況諸人也?”自是貴戚斂手。累遷直閣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直閣如故。聰深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內以心膂為寄。親衛禁兵,委總管領,故終太和之世,恒帶直閣將軍。群臣罷朝之后,聰恒陪侍帷幄,言兼晝夜。時政得失,預以謀謨,動輒匡諫,事多聽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窺其際。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謂之曰:“卿天爵①自高,固非人爵之所榮也。”又除羽林監。帝曾與朝臣論海內姓地人物,戲謂聰曰:“世人謂卿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帝撫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復苦朕?”聰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監醉耳。”其見知如此。二十三年,從駕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齊州刺史,政存簡靜。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遺愛。贈征虜將軍、華州刺史,謚曰簡懿侯。魏前二年,重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延州刺史。(節選自《北史·薛聰傳》【注】①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B.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C.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D.聰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女成年時要行冠禮,戴上表示已經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還沒有成年。B.“釋褐”通常是指脫去平民衣服,開始擔任官職;有時也指新考中的進士被授予官職。C.“人爵”是與天爵相對而言的,它是指塵世人們所封的爵位,例如國君所賜的公、侯等。D.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國境以外為海外。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薛聰為人清高,博學多才。他很看高自己,不隨便與人交往;他閱讀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長辭藻辯駁與應對。B.薛聰官運亨通,敢于直諫。他被當時的人稱贊,因此被朝廷任命為著作佐郎,起點很高;他任書侍御史,敢于彈劾豪強,連孝文帝都敬畏他。C.薛聰深得信任,受到重用。他被孝文帝視為心腹,總是陪伴侍衛在其身邊參與謀劃;他長期擔任直閣將軍,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職。D.薛聰任性而為,受人尊重。當皇上戲問他是否為蜀人時,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當他在齊州去世后,官民因懷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13.把課本中的句子以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2)后遷書侍御史,凡所彈劾,不避強御,孝文或欲寬宥者,聰輒爭之。【答案】10.D11.A12.B13.(1)吃粗糙的飯食飲冷水,彎曲胳膊枕著它,那里面也有樂趣啊。(2)后來升任書侍御史,所有他彈劾的人,即使是強橫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時想寬恕人,薛聰就據理爭辯。【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薛聰回答說:“我薛氏的遠祖廣德,世世代代在漢朝做官,當時人稱之為漢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隨劉備入蜀,當時人稱之為蜀人。我現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虜而不能算蜀人。”“臣遠祖廣德”是偏正短語,中心詞是“遠祖廣德”,做“世仕漢朝”的主語,“世”是謂語“仕”的狀語,修飾“仕”,故“世仕”中間不能停頓,排除AC。“臣今事陛下”,“臣”是主語,“事”是謂語,“陛下”是賓語,主謂賓俱全,結構完整,故應在“臣今事陛下”的前后停頓,排除B。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古代男女成年時要行冠禮”錯誤,應為“古代男子成年時要行冠禮”;“還沒有成年”錯誤,男子20歲稱弱冠,此時已經成年,只是體猶未壯。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他被當時的人稱贊,因此被朝廷任命為著作佐郎”錯誤,因果倒置,根據原文“聰起家便佐著作,時論美之”,應是“被朝廷任命為著作佐郎,因此他被當時的人稱贊”。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飯”,吃;“疏食”,粗糙的飯菜;“水”,冷水;“曲肱”,彎曲胳膊。(2)“遷”,升任;“所彈劾”,彈劾的人;“或”,有時;“寬宥”,寬恕。參考譯文:薛聰,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見識,他很看高自己,不隨便與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見人的房間,也整天嚴肅莊重,見到他的人沒有不肅然起敬的。他廣泛閱覽古代典籍,精力過人,對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辭藻辯駁與應對,更是他所擅長的。遭逢父親喪事,薛聰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聲音,使路人悲傷感動。兄弟的情誼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別嚴,弟弟們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懲罰,對他肅然起敬。不到二十歲,州府征用為主簿。太和十五年,開始做官,擔任著作佐郎。在當時,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審定官秩品級,士大夫入仕做官,優等的人也只能擔任奉朝請,薛聰一開始就是著作佐郎,當時的人評論稱贊他。后來升任書侍御史,所有他彈劾的人,即使是強橫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時想寬恕人,薛聰就據理爭辯。孝文帝常說:“我看到薛聰,不能不感到害怕,何況是其他人呢?”從此權貴外戚都不敢妄動。屢經升遷到直閣將軍,兼任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依然擔任直閣之職。薛聰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對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備的能臣,對內把他視為可靠的心腹。親信禁衛之兵,都委任薛聰管轄統領,所以整個太和年間,薛聰一直擔任直閣將軍。群臣退朝以后,薛聰總是陪伴侍衛在皇帝身邊,談話直到夜深人靜。時政得失,他都參與謀劃,時常勸諫皇帝的過失,所進諫的事多被皇帝采納。他穩重沉著細密,外人無法窺探行跡。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總是堅持推辭不接受,孝文帝也很體恤了解他,對他說:“你的道德修養已經很高,本來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榮耀的。”又任命他為羽林監。孝文帝曾和朝臣議論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對薛聰開玩笑說:“世人都說你們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嗎?”薛聰回答說:“我薛氏的遠祖廣德,世世代代在漢朝做官,當時人稱之為漢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隨劉備入蜀,當時人稱之為蜀人。我現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虜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著說:“你自己說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還要挖苦我呢?”薛聰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說:“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這種程度。二十三年,跟隨皇帝到南方征戰,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為都督、齊州刺史,執政簡約平靜。在齊州去世,官民都懷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來紀念他。贈為征虜將軍、華州刺史,謚號簡懿侯。魏前二年,追贈薛聰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延州刺史。五、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龍陽縣歌①劉禹錫縣門白日無塵土,百娃縣前挽魚罟。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兒縱觀黃犬怒。鷓鴣驚鳴繞籬落②,橘柚垂芳③照窗戶。沙平草綠見吏稀,寂歷斜陽照縣鼓。【注】①這首詩是作者在朗州任職期間,巡察龍陽縣后所作。②籬落:籬笆。③《襄陽記》:李衡于武陵龍陽泛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矣。”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描寫了縣衙門前的祥和場景,地面潔凈,百姓正在整理漁網。可見龍陽縣政寬事簡,人民各安其業。B.頷聯表現主人的熱情好客,主人把客人引到大堤上觀賞美景。孩子圍觀、黃犬怒吠與主人的熱情好客形成反襯。C.尾聯與開頭遙相呼應,上句說吏不擾民,下句說民無訟事。全詩無一句贊頌,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D.全詩敘寫作者巡察的所見所聞,寫景敘事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15.頸聯“鷓鴣驚鳴繞籬落,橘柚垂芳照窗戶”兩句頗有特色,請簡要賞析。【答案】14.B15.①這兩句詩描寫的是龍陽縣的美景、物產。鷓鴣圍繞籬笆邊飛邊鳴叫,橘柚在門窗之前留下芳香,反映出當地美麗而充滿生機的鄉村風貌。②動靜結合,“鷓鴣驚鳴”“繞籬落”是動景,“橘柚垂芳”是靜景,上下句動靜結合,反映出百姓安寧祥和的生活狀態。③表達了作者對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情景的贊美與欣喜之情。【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第四句的孩子圍觀、黃犬怒吠與‘主人’的熱情好客形成反襯”理解錯誤。“小兒縱觀黃犬怒”,寫客人來以后引起小小的騷動,說明平時縣中來客甚稀,“縱觀”寫出了縣令的平易近人。沒有形成反襯。故選B。15.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內容,理解詩歌手法,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賞析詩句可從內容、手法及詩人的思想感情三方面作答。頸聯“鷓鴣驚鳴繞籬落,橘柚垂芳照窗戶”意思是鷓鴣圍繞籬笆邊飛邊鳴叫,橘柚在門窗之前留下芳香。鷓鴣、籬落、橘柚寫出了龍陽縣的美景、物產,“饒”“鳴”是鄉村美景充滿生機。“鷓鴣驚鳴”“繞籬落”都是動景,“橘柚垂芳”則是靜景,上下句動靜結合。同時“鷓鴣驚鳴”“繞籬落”是從聽覺角度,“橘柚垂芳照窗戶”是從視覺、嗅覺角度,兩句從多方面著筆,寫龍陽縣的美景、物產,反映出當地充滿生機的鄉村風貌,反映出百姓安寧祥和的生活狀態。情感上,這兩句詩寫出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這種情景的欣喜贊美之情。六、情景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六國論》中,蘇洵感慨道,六國若能用賂秦之地“_____________”,用事秦之心“______________”,合力抗秦,則秦國也會擔心得吃飯也難以下咽。(2)《論語》中孔子論述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論語·衛靈公》中闡述儒家對“人”與“道”的基本看法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封天下之謀臣

禮天下之奇才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有:“罔”“殆”“弘”。七、選擇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899年發現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國史料“四大發現”之一。殷墟甲骨文內容豐富,甲骨刻辭大多是占卜的記錄,但占卜的范圍很廣,涉及祭祀、征伐、農業,田獵、氣象、疾病等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會生活。從目前的發掘情況看,甲骨文不止出現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陜西、山東、湖北,______________寧夏都發現了刻有卜辭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數量最多。但它不是當時唯一的文字。《尚書·多士》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甲骨文有“典”“冊”“聿(筆)”這樣的文字,說明殷人祖先常規的書寫材料是簡冊,書寫工具是毛筆。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簡冊___________腐爛,似乎無法在北方的地下長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沒有發現商代的竹簡。從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現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銅器上已有少量銘文。(

),甲骨文字體簡化較多。對于文字本身來說,漢代學者總結的“六書”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現,已經說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質上是記錄語言的,___________受書寫材質和體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記錄當時的語言現象,但是已經能夠反映漢語的基本語法、詞匯系統,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B.乃至

容易

仍然

雖然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D.乃至

易于

尚且

雖然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由于相較于鑄造的青銅器銘文,用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比較困難B.用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比較困難,這是相較于鑄造青銅器銘文而言的C.由于用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比較困難,所以相較于鑄造的青銅器銘文D.用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相較于鑄造青銅器銘文而言,比較困難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就文字本身來說,漢代學者總結的“六書”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現,已經說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對于文字本身來說,漢代學者總結的“六書”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現,已經說明它是成熟的文字。C.對于文字本身來說,漢代學者總結的“六書”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現,說明它已經是成熟的文字。D.就文字本身來說,漢代學者總結的“六書”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現,說明它已經是成熟的文字。【答案】17.B18.C19.D【解析】17.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境,二是注意對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以及”,連詞,表示在時間、范圍上的延伸;連接并列的詞、詞組或短句。“乃至”,連詞。連接并列詞語,表示事情所達到的范圍,相當于“甚至”。語境中是“寧夏”是相對偏遠的地方,應選“乃至”。“容易”,發生某種變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語境中說竹簡腐爛的可能性很大,選哪個都可以。“尚且”,副詞,表示依舊、仍然。“仍然”,表示情況持續不變或恢復原狀。語境是說至今沒有發現商代的竹簡,表示情況持續,選“仍然”。“雖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系。語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應選“雖然”。故選B。18.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重點考查語言的連貫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據上下文意進行推斷。命題者在題干所給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選出最恰當的一項。選項都有一定的干擾性,難度適中。語句銜接補寫,主要考慮上下文語境和語段的中心思想。根據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體簡化較多”,可以推知括號里是寫甲骨文相對于銘文簡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選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語應當是“甲骨文”,排除BD項;句子強調的應當是在龜甲獸骨上刻字困難,所以相較于銘文來說,甲骨文的字體簡化較多,A項把“相較于鑄造的銘文”放在前面不恰當,排除A項。故選C。19.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原句語病有:“對于文字本身來說”句式雜糅,應當改成“對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本身來說”,排除BC項;“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殘缺,應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中”,排除AC項;“已經說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經”語序不當,放到“它”后面,排除AB項。故選D。八、語言表達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肌肉溶解,也就是橫紋肌溶解癥,又叫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經常出現在運動過程中,危害很大。①___?簡單說就是肌肉損壞,破壞了正常的肌細胞,身體細胞的完整性被改變,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病癥。你也可以把它看作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身體為了阻止你進一步對肌肉施壓,②___。有研究結果指出,過度運動是引起橫紋肌溶解癥的主要病因,在橫紋肌溶解癥患者中占比高達72.6%。該類患者主要為青壯年,稍不注意就會引發肌肉損傷。除了過度運動以外,像高熱、人體免疫力低等,也③___。同時,感染也是造成橫紋肌溶解的原因之一,例如重癥肺炎常導致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并發橫紋肌溶解癥,更易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傷,愈后極差,臨床醫師應引起足夠重視。【答案】

什么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就只能削弱肌肉來保護

容易引發橫紋肌溶解癥【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個空根據前文“肌肉溶解,也就是橫紋肌溶解癥,又叫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經常出現在運動過程中,危害很大”可知此空是引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從而下文作出解釋,根據此句的標點可知此句是問句,從而可得出答案。第二個空的后面是句號,可知這是對此句的總結,根據空前“身體為了阻止你進一步對肌肉施壓”可得出“削弱肌肉保護身體”,從而可得出答案。第三個空根據“有研究結果指出”的下文是介紹引發橫紋肌溶解癥的原因,根據空前“除了過度運動以外,像高熱、人體免疫力低等”及空后“同時,感染也是造成橫紋肌溶解的原因之一”可得出要補充的內容是“容易引發橫紋肌溶解癥”。21.下面是我國頒布的“中國環境標志”,請寫出該標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70個字。【答案】標志由青山、綠水、太陽及十個環組成。青山、綠水、太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十個圓環環環相扣,寓意為“全民攜手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表達準確、鮮明、生動及圖文轉換的能力。徽標文字轉換題首先要分析圖案構形,然后結合徽標的標題和主題,分析構圖要素的寓意。語言表達要簡明通順,條理清晰。本題的解讀對象是徽標,徽標具有統一性、美觀性、象征性等特點。題干要求“寫出……構圖要素及其寓意”“簡明”“通順”“不超過70個字”。該標志的中心是青山、綠水、太陽,代表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環境;周圍有十個環,環環相扣,形成保護圈,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環”又與“環境”的“環”契合,其寓意為全民聯合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組織答案時可以先總說,再分說;順序上可以由內而外介紹,也可以由外到內介紹。九、材料作文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典籍里的中國》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時空和先賢對話的新穎方式,拉近觀眾和民族經典的距離,使觀眾產生了心靈共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